欢迎来到瑞文网!

大班安全教案《危险的小物品》

大班安全教案《危险的小物品》

  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特进行"不玩危险的物品"的活动,让幼儿躲开危险,远离危险。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危险的小物品》安全教案(精选7篇),仅供参考!

  大班《危险的小物品》安全教案1

  一、活动目标:

  1、知道安全设施有哪些,了解其对人类的帮助。

  2、教育幼儿不玩弄危险性物品。

  3、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4、能说出不易玩耍的地方存在什么样的安全隐患。

  二、活动准备:

  各种安全设施的图片,游戏场景、道具。

  三、活动过程:

  1、激发:观察几种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标志,了解其作用。

  2、活动认知:

  ①请幼儿观察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几种安全设施,并展开讨论。

  ②介绍各种安全设施的用途:地道、天桥、航标、灯塔、照明设备、防水设施、护栏、标志等等。

  ③提问幼儿会在哪里看到这些设施?了解它们的功能。

  ④幼儿讨论:哪些是行人专用的,哪些是车辆专用的。

  ⑤讨论不能够玩弄哪些危险性的物品。

  3、活动获益:

  ①通过讨论,孩子么知道安全设施有哪些,并了解其对人类的帮助。

  ②孩子们知道不能玩弄危险性物品。

  4、活动拓展:情景表演——在马路上。请幼儿扮演小汽车和行人,游戏过程要求幼儿能够按照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选择安全设施。

  大班《危险的小物品》安全教案2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教育幼儿不玩、不接近危险物品,不做危险的事。

  3、了解一些简单的安全常识和自救方法。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小朋友玩危险品受伤的事例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分别出示挂图,请幼儿仔细观察,并请个别幼儿讲讲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做的对吗?

  二、引导幼儿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或事情是危险的?

  教师总结:尖锐的利器(剪刀、小刀、针、牙签)水、火、电、气。

  三、寻找危险品将幼儿分成4组,分别在教室、院子、午休室及各个角落寻找不安全物品及玩具,然后大家一一记录进行交流,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对不安全的预见能力。

  四、通过讨论的方法了解应该怎样避免受伤

  1、鼓励幼儿讨论预防受伤的方法。

  2、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记住生活中应注意的问题。

  五、向幼儿简单介绍受伤后的自救方法。

  六、安全游戏

  1、教师带幼儿到户外在游乐器材前停留,向幼儿说明这些器材可能发生的危险及正确方法。

  2、请几位幼儿示范正确玩法。

  大班《危险的小物品》安全教案3

  活动目标:

  1、了解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危险,如:火、电、刀等。

  2、知道不能随意触碰危险物品,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PPT课件:不玩危险物品

  活动重点:

  了解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危险,如:火、电、刀等。

  活动难点:

  知道不能随意触碰危险物品,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过程:

  1、观看课件图3,通过谈话引出主题活动。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阿姨的手怎么了?

  教师:阿姨为什么要绑着绷带?

  教师:阿姨在家,用菜刀时,不小心把手割破了。

  教师小结:我们小朋友在家不能玩菜刀,刀是很危险的东西。

  2、观看课件图4,引导幼儿说说身边有哪些东西是危险的,不能玩的。

  教师小结:生活中有许多东西是危险的,如:打火机、火柴、电器的插孔、药品等,不一定小心就会让我们受伤,所以小朋友们一定要小心,在家不能玩危险的物品。

  3、观看课件图5-图11,让幼儿议一议图中小朋友的做法对不对?

  4、观看课件图12,请幼儿说说哪些地方是危险的,要特别小心,不能去玩。

  5、观看课件13,让幼儿认识匪警:110火警:119急救:120

  6、初步认识常见的安全标记,欣赏儿歌《火灾来》、交通安全歌》和《地震自救歌》。 

  大班《危险的小物品》安全教案4

  活动目标:

  1、知道把珠子、扣子、硬币等小物品,赛道耳朵、鼻子、嘴巴里会有危险。

  2、自己或者同伴有异物塞进口、鼻子、等处时,知道及时告诉大人。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多媒体教学资源《危险的小圆珠》

  2、幼儿用书第40-43页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游戏《指五官》。

  教师说:鼻子、鼻子、嘴巴(或眼睛、耳朵、鼻子)。

  请幼儿依次指出嘴巴、眼睛、耳朵、鼻子。

  (2)教师带领幼儿分别闭上眼睛走一走,捂着耳朵听老师唱歌,轻轻捏住鼻孔、闭着嘴巴呼吸,具体感知一下五官的作用。

  二、讲述故事《危险的小圆珠》,引导幼儿感知异物入鼻的危险。

  (1)播放多媒体教学资源《危险的小圆珠》。

  提问:明明睡觉的时候偷偷地玩什么?他把小圆珠放到哪里了?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2)小结:把小圆珠放在鼻子里,会堵住鼻孔不能呼吸。小圆珠如果进入鼻子深处,会很危险。

  三、引导幼儿说一说:怎样才能让五官避免伤害。

  (1)哪些东西不能放在耳朵、鼻子或嘴巴里,为什么?

  (2)进餐和吃水果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入园时不能带什么?午休时不能玩什么?

  (4)阅读幼儿用书第42-43页:简单了解有异物进入口、鼻、耳怎么办?

  小结:

  笔帽、扣子、棋子、发卡、图钉、硬币等一些小的物品不能往耳朵、嘴巴、鼻子里塞;进餐吃水果的时候不能大声说笑,不然小饭粒就容易进入气管;早上入园不带小物品;午休时不咬拽衣服扣子、拉链,不玩被角、线头、棉花等,有异物进入口、鼻等处时要及时告诉老师;看到同伴不小心把小物品放入口、鼻等处时,要及时告诉老师。

  大班《危险的小物品》安全教案5

  活动目标:

  1、认识生活中许多尖利的东西,并知道它们的危险性。

  2、了解一些避免尖利物品伤害身体的'方法,能正确使用它们。

  3、增强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4、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类尖利的物品(笔、剪刀、树枝、牙签、筷子、针等)。

  2、动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讲故事《小猴哭了》。

  2、教师出示带有尖头的笔,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为什么这样的笔会使小猴哭呢?(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小结:这样的笔有个尖头,戳在我们的身上很疼,有时候还会戳破我们的皮肤,流出血呢!如果伤害到眼睛就更严重了。

  3、讨论:你们还见过哪些尖尖的东西呢?

  教师边出示边介绍尖尖的物品,如:树枝、剪刀、各种刀、尖头笔、筷子等。

  4、教师出示动物图片,讲述情境:

  情景一:小兔子用尖尖的比在别人脸上点墨水。

  情景二:小猴子在耍弄树枝。

  情景三:小猫一边看着窗外一边在剪纸。

  情景四:小鸭拿着筷子对着别人说话。

  5、教师小结:生活中有许多尖尖的危险物品,我们要正确使用它,不要拿着他们玩闹。当周围的伙伴这样做时,要提醒他并远离他,尽快告诉家长或老师。

  6、操作活动:香香的糖葫芦。(教育幼儿正确使用竹签)

  7、教师小结,收拾用品。

  大班《危险的小物品》安全教案6

  教学目标:

  1.了解小物品的危险性;

  2.学习正确使用小物品的方法;

  3.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内容:

  1.什么是小物品;

  2.小物品的危险性;

  3.如何正确使用小物品;

  4.遇到小物品事故时的应对方法。

  教学准备:

  1.小物品的实物样本;

  2.小物品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安全提示卡片。

  教学步骤:

  Step1:引入话题

  教师出示一些小物品的实物样本,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物品的特点和用途。然后,教师提问:“这些小物品看起来很小巧,但你们知道它们也可能带来危险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Step2:了解小物品的危险性

  教师出示一些小物品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小物品的危险性,如可能导致误吞或误吸、刺伤或割伤、窒息等。教师可以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小物品的危险性。

  Step3:学习正确使用小物品的方法

  教师向学生介绍正确使用小物品的方法,如:

  1.不将小物品放入口中;

  2.不将小物品塞入鼻孔或耳朵;

  3.小物品使用完毕后要放回原处,避免乱丢乱扔。

  Step4:遇到小物品事故时的应对方法

  教师向学生介绍遇到小物品事故时的应对方法,如:

  1.如果误吞小物品,应立即告诉老师或家长,并不要惊慌;

  2.如果被小物品刺伤或割伤,应立即用清水冲洗伤口,并告诉老师或家长;

  3.如果小物品卡在鼻孔或耳朵里,应立即告诉老师或家长,不要用手乱抠。

  Step5:巩固与拓展

  教师发放安全提示卡片,让学生将正确使用小物品的方法和遇到小物品事故时的应对方法写在卡片上,然后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各自的安全提示。

  教学扩展:

  1.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安全教育视频,增加学生对小物品安全的认识;

  2.邀请家长参与,进行家庭小物品安全宣传活动;

  3.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小物品安全宣传海报,展示在班级或学校的安全宣传栏上。

  教学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小物品的危险性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并学会了正确使用小物品和应对小物品事故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大班《危险的小物品》安全教案7

  教案目标:

  1.能够识别和认识一些危险的小物品;

  2.能够正确使用和储存小物品;

  3.能够采取正确的安全措施,避免小物品带来的危险。

  教学准备:

  1.PPT或图片展示危险的小物品;

  2.安全小物品模型或实物;

  3.安全小物品的储存盒。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到的安全知识,例如如何过马路、如何避免火灾等。

  2.引入新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关于危险的小物品的安全知识,大家知道什么是危险的小物品吗?”

  二、呈现(10分钟)

  1.使用PPT或图片展示一些危险的小物品,如电池、剪刀、药品等,并让学生说出这些物品的危险之处。

  2.准备一些安全小物品的模型或实物,例如安全剪刀、儿童药品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物品的特点和用途。

  三、讨论(10分钟)

  1.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正确使用和储存小物品,例如电池要正确放入电器、剪刀要放在安全的地方等。

  2.引导学生讨论小物品带来的危险,并提出应对措施,例如不将小物品放入口中、不将小物品放在床上等。

  四、实践(15分钟)

  1.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些小物品和一个储存盒。

  2.让学生根据讨论的安全知识,将小物品正确放入储存盒中,并标明每个物品的用途和危险之处。

  五、总结(5分钟)

  1.提醒学生小物品的危险性,强调正确使用和储存小物品的重要性。

  2.让学生回答一些总结性问题,例如“我们今天学到了哪些关于危险的小物品的安全知识?”、“你们觉得这些知识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六、拓展(5分钟)

  1.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注意小物品的安全,避免不必要的危险。

  2.鼓励学生与家长分享所学的安全知识,一起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教学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识别和认识一些危险的小物品,并能够正确使用和储存小物品。同时,学生也能够采取正确的安全措施,避免小物品带来的危险。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讨论和实践的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性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通过总结和拓展环节,加深了学生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大班《危险的小物品》安全教案(精选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大班安全教案《危险的小物品》】相关文章:

大班安全危险的工地教案03-02

大班安全教案《危险的河》09-22

大班安全教案危险的雷电04-24

大班安全危险的河教案03-14

大班安全危险的地方教案06-24

大班安全教案《有电危险》03-26

幼师优质课大班安全《我们身边的小物品》教案06-23

小班安全不靠近危险物品教案03-13

中班安全教案《危险物品不入园》范文06-05

大班安全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们身边的小物品》09-22

大班安全教案《危险的小物品》

  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特进行"不玩危险的物品"的活动,让幼儿躲开危险,远离危险。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危险的小物品》安全教案(精选7篇),仅供参考!

  大班《危险的小物品》安全教案1

  一、活动目标:

  1、知道安全设施有哪些,了解其对人类的帮助。

  2、教育幼儿不玩弄危险性物品。

  3、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4、能说出不易玩耍的地方存在什么样的安全隐患。

  二、活动准备:

  各种安全设施的图片,游戏场景、道具。

  三、活动过程:

  1、激发:观察几种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标志,了解其作用。

  2、活动认知:

  ①请幼儿观察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几种安全设施,并展开讨论。

  ②介绍各种安全设施的用途:地道、天桥、航标、灯塔、照明设备、防水设施、护栏、标志等等。

  ③提问幼儿会在哪里看到这些设施?了解它们的功能。

  ④幼儿讨论:哪些是行人专用的,哪些是车辆专用的。

  ⑤讨论不能够玩弄哪些危险性的物品。

  3、活动获益:

  ①通过讨论,孩子么知道安全设施有哪些,并了解其对人类的帮助。

  ②孩子们知道不能玩弄危险性物品。

  4、活动拓展:情景表演——在马路上。请幼儿扮演小汽车和行人,游戏过程要求幼儿能够按照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选择安全设施。

  大班《危险的小物品》安全教案2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教育幼儿不玩、不接近危险物品,不做危险的事。

  3、了解一些简单的安全常识和自救方法。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小朋友玩危险品受伤的事例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分别出示挂图,请幼儿仔细观察,并请个别幼儿讲讲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做的对吗?

  二、引导幼儿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或事情是危险的?

  教师总结:尖锐的利器(剪刀、小刀、针、牙签)水、火、电、气。

  三、寻找危险品将幼儿分成4组,分别在教室、院子、午休室及各个角落寻找不安全物品及玩具,然后大家一一记录进行交流,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对不安全的预见能力。

  四、通过讨论的方法了解应该怎样避免受伤

  1、鼓励幼儿讨论预防受伤的方法。

  2、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记住生活中应注意的问题。

  五、向幼儿简单介绍受伤后的自救方法。

  六、安全游戏

  1、教师带幼儿到户外在游乐器材前停留,向幼儿说明这些器材可能发生的危险及正确方法。

  2、请几位幼儿示范正确玩法。

  大班《危险的小物品》安全教案3

  活动目标:

  1、了解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危险,如:火、电、刀等。

  2、知道不能随意触碰危险物品,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PPT课件:不玩危险物品

  活动重点:

  了解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危险,如:火、电、刀等。

  活动难点:

  知道不能随意触碰危险物品,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过程:

  1、观看课件图3,通过谈话引出主题活动。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阿姨的手怎么了?

  教师:阿姨为什么要绑着绷带?

  教师:阿姨在家,用菜刀时,不小心把手割破了。

  教师小结:我们小朋友在家不能玩菜刀,刀是很危险的东西。

  2、观看课件图4,引导幼儿说说身边有哪些东西是危险的,不能玩的。

  教师小结:生活中有许多东西是危险的,如:打火机、火柴、电器的插孔、药品等,不一定小心就会让我们受伤,所以小朋友们一定要小心,在家不能玩危险的物品。

  3、观看课件图5-图11,让幼儿议一议图中小朋友的做法对不对?

  4、观看课件图12,请幼儿说说哪些地方是危险的,要特别小心,不能去玩。

  5、观看课件13,让幼儿认识匪警:110火警:119急救:120

  6、初步认识常见的安全标记,欣赏儿歌《火灾来》、交通安全歌》和《地震自救歌》。 

  大班《危险的小物品》安全教案4

  活动目标:

  1、知道把珠子、扣子、硬币等小物品,赛道耳朵、鼻子、嘴巴里会有危险。

  2、自己或者同伴有异物塞进口、鼻子、等处时,知道及时告诉大人。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多媒体教学资源《危险的小圆珠》

  2、幼儿用书第40-43页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游戏《指五官》。

  教师说:鼻子、鼻子、嘴巴(或眼睛、耳朵、鼻子)。

  请幼儿依次指出嘴巴、眼睛、耳朵、鼻子。

  (2)教师带领幼儿分别闭上眼睛走一走,捂着耳朵听老师唱歌,轻轻捏住鼻孔、闭着嘴巴呼吸,具体感知一下五官的作用。

  二、讲述故事《危险的小圆珠》,引导幼儿感知异物入鼻的危险。

  (1)播放多媒体教学资源《危险的小圆珠》。

  提问:明明睡觉的时候偷偷地玩什么?他把小圆珠放到哪里了?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2)小结:把小圆珠放在鼻子里,会堵住鼻孔不能呼吸。小圆珠如果进入鼻子深处,会很危险。

  三、引导幼儿说一说:怎样才能让五官避免伤害。

  (1)哪些东西不能放在耳朵、鼻子或嘴巴里,为什么?

  (2)进餐和吃水果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入园时不能带什么?午休时不能玩什么?

  (4)阅读幼儿用书第42-43页:简单了解有异物进入口、鼻、耳怎么办?

  小结:

  笔帽、扣子、棋子、发卡、图钉、硬币等一些小的物品不能往耳朵、嘴巴、鼻子里塞;进餐吃水果的时候不能大声说笑,不然小饭粒就容易进入气管;早上入园不带小物品;午休时不咬拽衣服扣子、拉链,不玩被角、线头、棉花等,有异物进入口、鼻等处时要及时告诉老师;看到同伴不小心把小物品放入口、鼻等处时,要及时告诉老师。

  大班《危险的小物品》安全教案5

  活动目标:

  1、认识生活中许多尖利的东西,并知道它们的危险性。

  2、了解一些避免尖利物品伤害身体的'方法,能正确使用它们。

  3、增强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4、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类尖利的物品(笔、剪刀、树枝、牙签、筷子、针等)。

  2、动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讲故事《小猴哭了》。

  2、教师出示带有尖头的笔,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为什么这样的笔会使小猴哭呢?(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小结:这样的笔有个尖头,戳在我们的身上很疼,有时候还会戳破我们的皮肤,流出血呢!如果伤害到眼睛就更严重了。

  3、讨论:你们还见过哪些尖尖的东西呢?

  教师边出示边介绍尖尖的物品,如:树枝、剪刀、各种刀、尖头笔、筷子等。

  4、教师出示动物图片,讲述情境:

  情景一:小兔子用尖尖的比在别人脸上点墨水。

  情景二:小猴子在耍弄树枝。

  情景三:小猫一边看着窗外一边在剪纸。

  情景四:小鸭拿着筷子对着别人说话。

  5、教师小结:生活中有许多尖尖的危险物品,我们要正确使用它,不要拿着他们玩闹。当周围的伙伴这样做时,要提醒他并远离他,尽快告诉家长或老师。

  6、操作活动:香香的糖葫芦。(教育幼儿正确使用竹签)

  7、教师小结,收拾用品。

  大班《危险的小物品》安全教案6

  教学目标:

  1.了解小物品的危险性;

  2.学习正确使用小物品的方法;

  3.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内容:

  1.什么是小物品;

  2.小物品的危险性;

  3.如何正确使用小物品;

  4.遇到小物品事故时的应对方法。

  教学准备:

  1.小物品的实物样本;

  2.小物品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安全提示卡片。

  教学步骤:

  Step1:引入话题

  教师出示一些小物品的实物样本,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物品的特点和用途。然后,教师提问:“这些小物品看起来很小巧,但你们知道它们也可能带来危险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Step2:了解小物品的危险性

  教师出示一些小物品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小物品的危险性,如可能导致误吞或误吸、刺伤或割伤、窒息等。教师可以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小物品的危险性。

  Step3:学习正确使用小物品的方法

  教师向学生介绍正确使用小物品的方法,如:

  1.不将小物品放入口中;

  2.不将小物品塞入鼻孔或耳朵;

  3.小物品使用完毕后要放回原处,避免乱丢乱扔。

  Step4:遇到小物品事故时的应对方法

  教师向学生介绍遇到小物品事故时的应对方法,如:

  1.如果误吞小物品,应立即告诉老师或家长,并不要惊慌;

  2.如果被小物品刺伤或割伤,应立即用清水冲洗伤口,并告诉老师或家长;

  3.如果小物品卡在鼻孔或耳朵里,应立即告诉老师或家长,不要用手乱抠。

  Step5:巩固与拓展

  教师发放安全提示卡片,让学生将正确使用小物品的方法和遇到小物品事故时的应对方法写在卡片上,然后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各自的安全提示。

  教学扩展:

  1.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安全教育视频,增加学生对小物品安全的认识;

  2.邀请家长参与,进行家庭小物品安全宣传活动;

  3.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小物品安全宣传海报,展示在班级或学校的安全宣传栏上。

  教学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小物品的危险性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并学会了正确使用小物品和应对小物品事故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大班《危险的小物品》安全教案7

  教案目标:

  1.能够识别和认识一些危险的小物品;

  2.能够正确使用和储存小物品;

  3.能够采取正确的安全措施,避免小物品带来的危险。

  教学准备:

  1.PPT或图片展示危险的小物品;

  2.安全小物品模型或实物;

  3.安全小物品的储存盒。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到的安全知识,例如如何过马路、如何避免火灾等。

  2.引入新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关于危险的小物品的安全知识,大家知道什么是危险的小物品吗?”

  二、呈现(10分钟)

  1.使用PPT或图片展示一些危险的小物品,如电池、剪刀、药品等,并让学生说出这些物品的危险之处。

  2.准备一些安全小物品的模型或实物,例如安全剪刀、儿童药品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物品的特点和用途。

  三、讨论(10分钟)

  1.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正确使用和储存小物品,例如电池要正确放入电器、剪刀要放在安全的地方等。

  2.引导学生讨论小物品带来的危险,并提出应对措施,例如不将小物品放入口中、不将小物品放在床上等。

  四、实践(15分钟)

  1.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些小物品和一个储存盒。

  2.让学生根据讨论的安全知识,将小物品正确放入储存盒中,并标明每个物品的用途和危险之处。

  五、总结(5分钟)

  1.提醒学生小物品的危险性,强调正确使用和储存小物品的重要性。

  2.让学生回答一些总结性问题,例如“我们今天学到了哪些关于危险的小物品的安全知识?”、“你们觉得这些知识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六、拓展(5分钟)

  1.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注意小物品的安全,避免不必要的危险。

  2.鼓励学生与家长分享所学的安全知识,一起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教学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识别和认识一些危险的小物品,并能够正确使用和储存小物品。同时,学生也能够采取正确的安全措施,避免小物品带来的危险。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讨论和实践的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性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通过总结和拓展环节,加深了学生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