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孩子的心》读书笔记
《读懂孩子的心》是一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育儿家教类书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懂孩子的心》读书笔记(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懂孩子的心》读书笔记1
《读懂孩子的心》这本书是樊登所作,翻开这本书的目录,我看到这本书一共分为三章,第一章是无条件的爱的力量。第二章是与孩子一起成长。第三章是亲子沟通的方法与训练。书中提到现在很多父母往往都是在刻意地教孩子学习,效果反而不明显。看过书后才意识到其实应该让孩子“自发地学”,作为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这份本能,给予孩子充分成长的空间,才能让孩子真正地成长为他自己想要成为的人,而不是只为了父母的期待而长大。
孩子的错误在成长过程中随处可见,这需要我们包容,安抚,鼓励,切忌指责孩子。对于一个有自尊的孩子来说,如果他知道自己错了,心中已经充满了后悔和内疚,这时父母的理解和宽容会让他心存感激,他会主动反思自己。如果此时父母横加指责甚至打骂,孩子会觉得羞辱,难堪,甚至会吞噬掉孩子心中的愧疚,使其对错误变得心安理得,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其实,面对孩子的屡屡犯错,除了宽容以外,更多的是接纳,而且我们要教给孩子一个思维方式,犯错了不怕,要找到犯错的原因,并且钻研出避免的方法,我觉得这对于培养日后孩子学业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帮助。因此我们要真正地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在我们的正确的陪伴下,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读懂孩子的心》读书笔记2
《读懂孩子的心》是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它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孩子的心理,让我更好地理解和与孩子相处。这本书深入探究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和行为模式,让我意识到了孩子成长和教育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用的建议,详细介绍了孩子的心理发展和行为模式,从各个方面深入探究了孩子的内心世界,让我更好地了解了孩子的需求和特点。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家长需要积极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理解孩子的需求和特点,从而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除了孩子的心理发展和行为模式,这本书还介绍了一些关于家庭教育的问题。在这个社会中,孩子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家庭教育的作用非常重要。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些教育的方法和建议,如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等,这些方法和建议对我来说非常实用。
同时,这本书还让我思考了家庭关系的问题。在一个和谐的家庭中,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彼此之间更多的是理解、支持和关爱。这种和谐的家庭氛围可以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更好地了解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和行为模式,同时也让我更好地了解了家庭教育的方法和建议。如果你是一位家长,这本书一定值得一读。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刻认识到了孩子成长和教育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育儿方向和目标。我会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让他们感受到我的关爱和支持。同时,我也会更加注重自己的成长和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和育儿能力,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这本书让我更好地了解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和行为模式,为我提供了实用的育儿建议和方法。如果你想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和家庭教育,那么这本书一定值得一读。
《读懂孩子的心》读书笔记3
其实在听“樊登读书会”听到这本书时,就想要阅读这本《读懂孩子的心》。但一直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去购买。感谢工作室给我们购置了《读懂孩子的心》这本书,让我有幸拜读。
这本书汇集了《童年的秘密》《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叛逆不是孩子的错》《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忙碌爸爸也能做好爸爸》《让孩子远离焦虑》《正面管教》《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不吼不叫》等17本优秀的家庭教育书,俗话说得好,“走万里路,不如读万卷书,”不论我是幼儿教师,还是一名家长,这本书对我来说,犹如雪中送炭。
一、读懂儿童,尊重和信任
我们每一个人都从童年走过,但是成为大人后,“童年到底什么样”已经很难想起。成人了解童年的秘密,就是找到了孩子成长的规律,就能够更多地理解儿童,给予他们必要和需要的教育和关爱。
童年的秘密的核心观念是尊重孩子的本能:所有的新生儿都有一个预定的心理机能,就像蜜蜂一出生就知道自己该怎样去成长。婴儿虽然没有蜜蜂的存活能力那么强,但是也有自己去成长的生存本能。他们通过自己的方法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探索这个世界。
每一个儿童通过自己的方法不断学习和实践,探索整个世界。很多家长做的事恰恰是阻碍孩子去探索。比如,刚刚出生的孩子,本在在妈妈肚子里很舒服,可是出生后却被大人包起来,像个“粽子”,蒙台梭利认为,成人必须不再把儿童看作一个物品,当他幼小时,把他当作一件东西提起来并拎东拎西。
有一个说法就是:一个孩子在3岁前所 学到的信息量是今后人生的总和。正是因为成人对于三岁前孩子还没有实施更多的束缚和教育,儿童能够多感官地本能探究、吸收。作为父母应该尊重孩子们的这份本能,给予孩子充分的成长空间,才能让那个孩子真正地成长为她自己想要成为的人,而不是只为了父母的期待而长大。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成长的本能,如果能够以尊重孩子的成长本能为基础来培养他,孩子就能成为一个正常人。蒙台梭利所认为的正常孩子是:智慧早熟、已学会克制自我、平静地生活,以及宁可有秩序地工作而不愿无所事事。
大人阻止孩子的发展有很多种方法,比如说不要动、不要碰、老实点儿、别喊。像孩子自己拿着梳子,觉得很好玩,想梳头,你会觉得孩子把头发梳得乱七八糟,说“我来帮你梳”。实际上,孩子在模仿梳头的过程中体会着秩序感,体会着自己身体的协调性,也在感知这个社会。
尊重儿童还必须信任他们,让他们能做的事情都自己做,能想的问题都去自己思考。当成人过度陪伴和包办,儿童将会形成过分依赖。当儿童放弃了自己的活动,他长大了就会懒散,不觉得自己有责任感,认为这一切都应该跟父母有关。在我们生活当中,依赖性很强的孩子不在少数,什么都不愿意自己做,总是以“我不会”作为法宝。这些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抗挫折的能力、学习能力等受到影响。
我们都知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气质:内向的人,右脑占优势,更注重思考;外向孩子善于表达、社交,他们的知觉和情感的系统比较发达。作为成人,应该理解和享受孩子们独特的一面,用积极回应去获得孩子的爱,在彼此认同中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师幼关系。
二、成人要不断去做好自己
父母是最爱孩子的人,也是伤害孩子最深的人,父母潜意识的思想在影响着,让我们成了“母老虎”,我们不能把自己以前没有完成的强加于孩子,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梦想,不能过多的给他们施加压力,这样只会让他们厌学而已,没有多大的好处!
很多时候,我们成人都喜欢以教育者的角色去对孩子进行各种各样的“指手画脚”。但是,往往这样的教育很难被孩子接受,甚至造成亲子间的矛盾产生。其实,我们在实施教育之前,更重要的是做好我们自己,为孩子做榜样,希望孩子怎样,首先我们自己要做到。如不让孩子玩手机,我们自己就不要在孩子面前总是拿着手机;如不希望孩子乱发脾气,那我们成人也不要常常脾气暴躁。正如书中总结的那样: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是家长永远要指点孩子,而是家长想办法去提高自己的修养,学会做父母比知道怎样去指点孩子们更重要。越是内心强大的父母,在对待孩子这件事上就会越放松。
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章节中提到:“家长只要改变态度,孩子发生改变的难度就会小很多。”还提到:“家长要多动脑筋,遇到事情,不要跟孩子死磕”当我们总想和孩子“一决高下”时,往往是“两败俱伤”,但是问题还是不能解决。成人相对于孩子来说情绪应该可控性更强,但成人能够更多从孩子的角度想问题找办法,变强迫孩子接受为孩子自主吸收,效果一定会有很大不同。在我们生活中,很小的孩子为了购买玩具而哭闹不止时,大人不妨让其发泄一下情绪,待哭闹情况有所缓解时,提供两个选项:“宝贝,今天这个玩具是一定不会买的。你是愿意在这里一直哭,还是我们回家,去玩家里好玩的玩具或者是看一会你想看的动画片。”首先是玩具不会买为前提,选择项中一项是无意义的,一项还是有吸引力的。选择权交给孩子,她不再被控制或被要求,二者如何选择,聪明的孩子当然能够判断。这样解决问题远比打、骂或无原则满足来得有价值和有效果。
三、别以教育孩子的名义伤害孩子
家长和孩子不断的互动,用游戏的方式帮助孩子学会各种各样的东西。培养孩子自己做主,自己解决问题,大人应该给他们更多的时间自己思考,给他们更多开放式的问题,更多的支持,学会更多的词语,体会更多的感情。大人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做不吼不叫的父母,让孩子与你合作,锻炼孩子的社会能力。
心中的焦虑在读书的过程中,渐渐疏解。看的越多越能看清自己的局限性。这本书能让我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大的信息量,根据推荐可以进行着重学习,没有教科书式的范本仅有经验的指导自己去探索。
你还对世界好奇吗?你还是个爱做梦的人吗?面对孩子,你做到的是陪伴,还是陪着呢?每一个大人,都曾是个孩子。大人和孩子之间存在大大的鸿沟,这是记忆的断档,也是爱的断档。他们会遇见彼此的童年,终有一天,他们会变成彼此的样子,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才能成为彼此最重要的人。
父母如果不想成为对孩子伤害最大的人,破解之道就是成为终身学习者。终身学习的意义在于,经由漫长的阅读与学习之路,即便未来依然不是完美父母,但我们终于可以说,这已是我走过千山万水才达到的高度。为人父母不断反省终身学习,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提升自我的认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育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修炼的过程,他让我们看到来时的路,重新拥抱自己内心那个曾经迷茫无助的小孩。此刻,我为造物充满感激,他让我有机会成为一位父亲,有机会与一个小生命一起成长,让我看见我自己,成为我自己。
妈妈像岩石一样给儿女稳定和坚实的支持,而爸爸像直升机一样,将儿女带到新的高度。别以教育的名义伤害孩子,读懂孩子的心,其实是读懂我们自己。
老师要珍惜手上的权力,孩子不会轻易地反抗大人。因此,真正的教师不仅仅是不断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好的人,还应该是一个能够消除自己内心障碍的人。消除自己内心的障碍:第一是通过自己与这些坏脾气做斗争,努力克服它们;第二是通过社会环境的正确观念来抑制我们的坏脾气;第三是时刻反省自己。教师必须时刻反省自己,摒弃专制,消除傲慢和发怒,变得谦逊和慈爱,并且牢记自己的使命是去教育儿童,避免从成人的角度去理解儿童。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时刻铭记做教育最核心、最重要的事情是:教育是人类升沉的枢纽。一旦你下定决心搞教育,就一定要有使命感,还要更专业。让我们一起终身学习,都来读书,读好书,真正读懂孩子、理解孩子,努力做一名好老师、好妈妈。
《读懂孩子的心》读书笔记4
《读懂孩子的心》将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神经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融入到家庭教育中。在樊登老师的笔下,这些理论知识不再枯燥难懂,而是变得生动有趣,让我们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阅读这本书,让我深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往往在孩子出现问题时,才意识到自己在教育上的不足。而《读懂孩子的心》则告诉我们,家庭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反思和成长。此外,书中还强调了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原生家庭中的问题,如夫妻争吵、家庭矛盾等,都可能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正视这些问题。
读懂孩子的心,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为更好的人。努力提高自己,有效地进行角色转换,学会去调整自己的心态,享受生活,领略孩子成长路上的风景,达到幸福教育的理想效果。
《读懂孩子的心》读书笔记5
近日,我有幸拜读了樊登老师的《读懂孩子的心》这本教育书籍。这本书汇集了17本优秀的家庭教育书。书中每一集对我来说,都如醍醐灌顶,让我对育人方式又有了新的思考!书已读完,也被整齐地放在了书架上!但是,书中一些经典的案例和经典语录至还在我的脑海里萦绕着!
一、“父母是最爱孩子的人,但同时也是对孩子伤害最大的人。”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心头微微一震,有些许疑惑,直到认真读完樊登老师提到的这个案例:“一位知性、优雅的女士有一天向他求救,说她辅导孩子写作业气的心脏都不好了,忍不住发脾气,孩子哭、老公生气,她自己也难过。她说:家教类的书也没少看,为什么一到辅导作业就不行了呢?”我想这几乎是每一个家庭里都在上演着的家长和孩子相爱相杀的故事,家长们很委屈、很无助,但是却绝不放弃地继续用错误的方法“帮孩子养成好习惯”。那么在这个过程之中父,母是尽到了教育孩子的责任,还是尽到了伤害孩子的责任呢?这是值得所有家长深思的一个问题!一个在不断批评中长大的孩子,会导致他在面对老师和家长的高要求时,表现出对自己的不自信,会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做好!作为父母我们要牢牢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研究孩子在每个阶段不同的生长节奏,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方式和理念,要尊重孩子的天性,让他们从自己力所能及、能够学到的东西开始,让他获得尊严感、成就感,不要让他总是面对挫折,这样孩子就会更加容易热爱学习这件事。
二、“叛逆不是孩子的错!”
樊登老师说到,诱发孩子叛逆有多种多样的可能:他在学校里被同学欺负;学习遇到困难;与父母相关的问题,比如说父亲酗酒,母亲用暴力的方式管教;外部的创伤;对自己外貌形象不佳的焦虑;兄弟姐妹间的冲突等等,让(她)认为叛逆是一件很酷的事。多种多样的原因会诱发叛逆,但是归根结底,所有叛逆的孩子都不知道怎样控制自己的想法和情绪,他们最需要的是帮助。所以作为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定要善于观察,读懂孩子的内心,一旦发现孩子有叛逆的倾向,务必积极行动起来,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孩子。千万不要本着一种“没关系,叛逆期一过就好了”的想法和置之不理的态度,这会让孩子的叛逆越来越严重,有的人20岁,有的人30岁,甚至有的人40岁才回归家庭。同时樊登老师也给出了“用十天去减少孩子的叛逆”的具体方法,此方法是《叛逆不是孩子的错》这本书的作者开发的,这是他本人在25年咨询经验的基础上完成的,很值得我们每一位家长去认真学习和执行!
三、“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在拜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有幸与一位同事宝妈聊起了樊登老师读书会,她与我分享了这本书带给她的一些改变,我能感觉到现在的她在育儿这条道路是有方法,有节奏,轻松的!因为从她的举手投足间,一瞥一笑间,我已丝毫感觉不到她以往的焦虑和惆怅!她与我分享了一幕在家辅导女儿记单词的小片段:有段时间,女孩对英语学习非常抵触,一提到背单词等活动就鸡飞狗跳!有一天,下班回家听到丈夫用强硬的语气对女儿说:“赶紧去背单词,然后听写!”女儿很是不情愿。看到这一幕,她招手示意丈夫去忙自己的事情,上前平和的对女儿说“宝贝,妈妈陪你玩吧!我来比划,你来猜,并用英语说一说我比划的是什么?”女儿欣然答应,于是家里弥漫着一片笑声和“学习声”,女儿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了所有的单词不说,小女儿也受到这种美好氛围的感染,跟着一起牙牙学语!平时学习中,为了弥补女儿英语上的短板,激发女儿的学习热情,她时常与女儿一起比赛记单词,做计算,真的是做到了“陪伴”,而不是“陪着”!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之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走出多种误区,进行正确的情感引导,让亲子沟通顺畅,让孩子感受到快乐所在,健康快乐地成长!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育之路道阻且长,让我们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经由漫长的阅读与学习之路,即便我们未来依然不是完美的父母和老师,但那毕竟是我们走过万水千山才到达的高度!
《读懂孩子的心》读书笔记6
几乎是花了有半个月时间才把樊登的这本《读懂孩子的心》一书全部读完。樊登的书——不管是之前读完的《读书是一辈子的事》,还是这本《读懂孩子的心》——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都不能算是由他原创的,因为这些书本质上都是只是他个人读书笔记的“合订本”。
但这个世界奇妙就奇妙在,任何文字的存在都有其自身的价值。从另一个意义上来看,正因为这本书是其它教育类书籍的读书笔记的“合订本”,因而也提供了让人可以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去领略不同教育理念的途径。
阅读这样一本书,有一个特别大的感触是:教育,其实真的是一件特别需要去学习的事情。不仅学校教育(老师)需要去学习,家庭教育(父母)更需要学习提升。关于家庭教育,有句话说得特别好:“并不是生下了孩子,就能成为父母。”很多父母其实并不是在已经做好准备或者是准备已经足够充分的前提下“生下孩子、成为父母”的。成为父母,很多时候对很多人而言,是一件自觉或不自觉的被动发生的事情。
其实,就人类历史整体而言,对家庭教育的关注,特别是对孩子心理健康和精神状态的关注,并没有多长时间,即便是在中国这样对教育的关注和研究比较早、比较重视的国度,同样如此。早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中国对教育的研究已经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有教无类”的教育模式至今任然是教育中一个不可企及的高度。但是,即便是在那样的时期,家庭教育任然是约束型教育模式为主,“孝”“礼”更多时候体现的是一种对孩子言行的约束,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求和精神寄托并没有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所以,很多中国式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更多是听话、知礼、谨行。举一个并不很恰当的例子,《论语》中有一则著名的孔子教育儿子孔鲤的“过庭训”典故,原文是这样记叙的: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如果单从形式上看,孔子在家庭教育中要求儿子在行为上做到的是:见到父亲之后走路要“趋”(踮着脚快步小跑),离开的时候要“退”(脸正对着父亲慢慢往后倒退走),最后要求父亲做到的是“远其子”。这样的教育模式,大异于今时今日对父子关系的理解,但恐怕又为很多父亲所推崇吧。关于“过庭训”,如果要论述开去,或许可以写一部专著。但对于千百年来模仿夫子教子的人来说,绝大多数可能是只得其形而未得其神。由此造成的传统认知是,在家中小孩子要对长辈绝对的尊敬、孝顺、服从,正所谓“子不言父之过”“天下无不是之父母”。
时至今日,有越来越多的父母认识到,教育其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人并不是天生就会做父母,而是需要去学习的,甚至是需要父母与孩子一起终身学习、共同成长。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有《读懂孩子的心》这样一本书又特别的好。好在什么地方呢?好在它就像是一扇门,通过这扇门我们可以看到好多条教育“通途”,让人可以踏上不同的道路去寻求和探索适合自己的育儿方法。
【《读懂孩子的心》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读懂孩子的心得体会06-09
我读懂了她的心作文12-29
我努力读懂我的心作文08-23
你不曾读懂我的心作文05-18
孩子,读懂母亲的凶与狠吧作文05-16
读懂孩子心得体会(精选20篇)07-28
孩子的心作文09-10
读懂孩子心得体会(通用14篇)10-27
孩子的走心文案句 关于孩子的暖心文案01-05
雪孩子读书笔记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