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

时间:2024-09-30 10:21:07 瑞文网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实用)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实用)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 篇1

  暑假,我读了《麦田里的守望者》。

  正如其名,有一个17岁的男孩,厌恶世俗的纷纷扰扰,梦想有一个孩童的世界,没有城市的纷扰和成人的虚伪。

  “不管怎样,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本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是他在纯真的妹妹身前发自内心的几句话,道出了他心里所想、心里所念。

  在如今社会中,现实与残酷将人们狠狠包围。许多满怀梦想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在城市的`喧嚣中,逐渐的迷失自我、失去方向,曾经的梦想烟消云散,人性也被逐渐磨灭。

  还是一片麦田,只不过位置已经跨越了一片太平洋。这里,谁又在守望?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 篇2

  主人公霍尔顿在被学校开除,与室友打架,独自在外流浪等多方的因素下萌生了一个当麦田的守望者的想法。或许所有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都想远离这个假模假式的世界,守在一块麦田里,守护着那些玩耍中的尚还纯真无邪的孩子。或许,霍尔顿所说的“悬崖”就是大人的世界。霍尔顿不愿纯洁的孩子堕落成所谓的“大人”。

  而让我们想远离大人的,是大人们的假模假式,是大人们挂在嘴边的客套话。童年期的我们太小,成年期的'我们以“腐烂”,只有现在的我们最清醒。我们能看清这个世界的肮脏,我们不愿染上那些污秽。我们只想找一块净土,一块没有陋习,没有大人,只有纯真的孩子的净土。

  可也许这净土并不存在,大人们以污染了整个世界。于是,我们只得开始反抗,努力保持自己心灵的净土。当大人们要我们对丑的事物说恭维话时,我们说出事实;当大人要我们学习他的假模假式,并将其称为“礼貌”时,我们仍直言不讳。于是大人们说我们叛逆,于是便多了许许多多“别人家的孩子”。

  他们威逼利诱,直到我们妥协,任他们将我们改造成一个个“家人”,还美名其曰:“为你好!”。

  我们好像不可能战胜大人,改变在他们心中早已根深蒂固地虚伪。而且,我们似乎也无法坚持到底,工作上不会拍几句马屁,就没法讨老板欢心;交际上,不会几句客套话,注定要被排挤……总之,不虚假就没法在社会上混!

  大人们正是靠着这些理由,“名正言顺”地在我们刚学会说话的时候,就要我们对所有人,哪怕是讨厌的人也要笑脸相迎,用最甜的声音打招呼,还得称之为叔叔或阿姨。还要求我们在客人来的时候一动不动地坐着,这样父母就会听到客人的恭维话:“你家孩子好乖哦!一定是你们教育的好!”父母这是就会忍住满心的窃喜,佯装满不在乎的来一句:“哪里哪里,一般般啦!”然后与客人“呵呵”的客套半天。哎,人性虚伪哦!

  这奉承话估计是针对人们爱慕虚荣的特点而产生的。不论在什么场合,说给什么人听,被夸的人都会红光满面,笑的朵花似得。也不想想别人说的是真是假,心里又打着什么主意。一夸就忘形,人的致命弱点!

  在我看来,人似乎在某些方面还不如狗。狗爱憎分明,喜欢,它就会冲你摇尾;厌恶,它就会冲你吼叫。而人呢,总是口是心非。哪怕厌恶,也要为了利益去讨好。那满脸堆笑的模样实在让人作呕!

  放弃那些假模假式吧,大人们!对于这个世界,孩子们看的比你们清楚多。去做孩子吧,做纯洁的孩子。孩子的世界里没有勾心斗角,没有为利益而不顾一切。你们不必讨好谁,孩子不需要那些恭维;你们不必拘束言行,生怕得罪人,孩子是世界上最宽容的的人。

  让孩子净化你们的心灵,洗去世间的肮脏。让孩子擦亮你们的眼,去看这世间尚存的美丽。

  一起去做孩子吧,做充满童真的孩子,还世界一片净土!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 篇3

  当我第一次翻开《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时,并未对它的内容抱有太大的期待。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被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笔下那个充满矛盾与迷茫的少年——霍尔顿·考尔菲德深深吸引。这本书不仅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触动了我,更以其深刻的主题引发了我对青春、成长和理想的深思。

  霍尔顿是一个典型的“垮掉的一代”代表,他四次被学校开除,抽烟、酗酒,过着看似颓废的生活。然而,在这不羁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渴望纯真与美好的心。他厌恶成人世界的虚伪与功利,梦想着成为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守护着一群在麦田里自由奔跑的孩子,防止他们跌入悬崖。这个理想虽然简单甚至有些幼稚,却充满了对纯真与善良的向往,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暖而坚定的力量。

  在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跟随霍尔顿的脚步,穿梭在纽约的街头巷尾,体验着他内心的挣扎与矛盾。他厌恶学校的虚伪与家长的期望,却又无法完全摆脱这些束缚;他渴望自由与真诚,却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残酷与无情。这种矛盾与挣扎,正是许多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的困境。霍尔顿的形象,让我看到了自己以及身边许多人的影子,也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成长的艰辛与不易。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一部关于理想与现实、成长与迷茫的.深刻探讨。它让我意识到,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或许都会经历一段迷茫与彷徨的时期,但只要我们心中怀揣着理想与信念,就能够在困境中找到方向,勇敢地走出自己的道路。

  霍尔顿的故事让我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我也曾有过对现实的不满与叛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学会了接受与理解。我意识到,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个不断试错与调整的过程,我们需要学会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平衡,用一颗包容与理解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主题,让我感受到了成长的艰辛与美好,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前行的信念。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像霍尔顿一样,怀揣着理想与信念,勇敢地走向自己的麦田,守护那份纯真与美好。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 篇4

  读完了《麦田里的守望者》心中有着一股莫名的情绪。还记得小说作家塞林格说的一句话:“我虽生活在这个世界,却不属于这个世界。”这句话似乎写出了他内心的孤寂。

  小说的主人翁霍尔顿是个善良、敏感的少年,虽然有时候他的行为的确有点放纵,但这并不影响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他是那么的粗鲁,满口的污言秽语给我的触动很大,但是这并不影响他在我心中的形象。霍尔顿的行为在常人看来都是下流与不文明的表现,但是在我看来,他这种没有教养的表现的另一面却是不为人所知的。

  他为妹妹买她最喜欢的唱片,呵护妹妹的成长,这足以说明在他心中的仍有着关爱、善良的存在。也许他被潘西学校开除是正确的,因为在这个学校里充斥的都是虚情假意,人们的表面是一套内心又是一套,他忍无可忍,已经完全腻烦了学校生活,他爱打架,爱说脏话,但是他的内心深处却仍是善良的。

  霍尔顿的.叛逆是青春期少年共特征,他自己也说过:“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但他的理想却在现实生活中被无情地击破,这个孤立无援,内心孤独的霍尔顿,就像是一个被世界抛弃的人,但是他心中的良知却告诉他,如何正确地做事。

  霍尔顿的理想指引他不堕落,而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也更要有像他这样的理想,有理想就是有希望,希望就是美好的明天,我们应把握理想的方向,像霍尔顿一样,去寻找真正的闪光的美好的东西。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 篇5

  每一个人都有一段无法忘却的岁月,太多的敏感、偏执、荒唐、颓废、甜蜜与欢乐,使日子变得寂寞又温暖。在那段岁月中在那一望无际的碧绿色麦田中出现了一个人——霍尔顿。

  他讨厌周围肮脏的世界——他讨厌伪君子,讨厌周围的虚假的人,却又不得不跟他们交往;他讨厌电影,却不得不在无所事事的时候去那里消磨时间。霍尔顿一直都希望自己可以变得很勇敢,但是实际却是他一直都很胆小,被别人欺负后只能在做白日梦的时候幻想着可以把他打败。

  霍尔顿是明智的,是聪明的,他看透了社会的本质。他的朴素和善良,是他所在的年代很少的,虽然他的有些思想还比较幼稚,虽然他有许许多多的缺点,但他反抗现实、向往美好世界的纯洁的一面是不可忽视的。

  文中有一段让人印象深刻的话:“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诶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我们可能很难相信这句话出自一个老师之口,但的的确确是这样,那时候学校里的老师大部分都是势力的伪君子,他们认为为了苟延残喘地活着不惜一切的人是成熟的,为了某种精神或理想的人是可笑的。就连孩子们读书,也是为了日后能买辆凯迪拉克之类的东西。

  我们生活的这个国度,这个时代正处于巨大的变革之中,一切都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与50年代的美国确实有些相象。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90后的生活。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很多人开始迷茫,消沉,他们逐渐遗忘自己的理想,没有了最初的热情,开始向往平庸。酒吧、卡拉OK开始人流如潮,网吧、游戏机房中学生不断,所谓新新人类疯狂地迷恋上了禁药等毒品。生活方式更是热闹得让人瞠目结舌,不同时代人们给予的定语都不同,我们可以记起的词语有过去的“迷惘的一代”、“愤青”、“垮掉的一代”,到“新新人类”。

  读完《麦田里的守望者》,才发现,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也是那么的无助与彷徨。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而霍尔顿至少是一个有理想的人,只是他的理想最终也无法实现。而我们呢,看似有理想,而实际上却碌碌无为,漫无目的的生活着,这样的人生试问又有多大意义呢?理想是一盏明灯,我想我们是时候该为自己寻找一下奋斗的目标,做一个真正有理想、有目标的人了。假如霍尔顿没有他纯洁的理想,那他就会堕落到底,是他的理想让他活下来。难道我们年轻人就该让生活变得如此混沌?是的,理想是人的指路明灯,它带着人走向未来,走向光明,我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纵然生活让我们这代人有些迷惘和彷徨,但一切不过是暂时的,不就都会过去,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我们的理想。是的,有理想就有希望,希望就在明天,明天会更美好!把握好自己的生活吧!我们终将有一天成为中国的主人翁。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 篇6

  《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是我在国庆假期间过的最空虚的时候买的。看着这个抽象的书名,我曾对这本书的内容做过很多美好的想象。然而,从翻开书的第一页起,连篇的“混账”这些词,让我对这本书感到非常失望,而且所写的内容也与我想象的相差甚远。但是,这些污秽的字眼却又显得那么真实。你会惊讶的发现,书中好像有一种无形的东西一直吸引着你读完这本书,给人一种舍不得放下的感觉。

  书中的情节再简单不过了:主人公霍尔顿第四次被学校开除,他不敢贸然回家,就在纽约街头鬼混,抽烟、喝酒、进夜总会,碰到各种形形色色的人,其中大部分是“假模假式”的伪君子。他看不惯周围的一切,他甚至想逃离这个世界,到农村装个又聋又哑的人,用叛逆的方式来反对这个世道。然而,他又不可能真正这样做,只有活在矛盾之中,用种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来安慰自己。书中所写的时间范围虽然只有3天,却充分探索了我们青少年的内心世界。

  作品的背景是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以及都市中弥漫出的喧哗,但在霍尔顿内心,呈现的却是麦地般的空旷和守望的孤独,还有那颗善良的心在寻找过程中被龌龊生活熏染而导致的忧伤。其实仔细想想,霍尔顿也许不是反叛,而是恐惧,更多的是对自己的虚空人生感到恐惧。我忽然发现自己与霍尔顿有相似的一面。我想到自己在国庆假期间,我的生活非常单调,刚进入大学的迷茫与困惑,让我实在不知道该干什么。于是,玩游戏成了唯一可以消除乏味的方法。但是经过几个小时游戏的刺激与疯狂之后,空虚、懊悔、恐惧的'感觉便涌上我的心头,我害怕自己如果这样浑浑噩噩地度过4年,我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很可能没有勇气去面对生活。就像那些吸毒的人,面对毒品的诱惑,只能绝望地看着自己的身体和心灵被慢慢地腐蚀,而没有勇气去戒掉它。幸运的是,我读了《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它让我对自己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反省,让我从空虚的生活中走了出来。现在,我已经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并正在为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着。

  其实,不只是我,相信大多数和我年龄相仿的青年,都会对自己的虚空人生感到恐惧。而像霍尔顿那样“垮掉的一代”已经数不胜数,他们干尽一切离经叛道之事,亲手将自己的青春涂抹的血迹斑斑,用叛逆来抱怨“愚蠢的应试教育”,用鸡毛蒜皮的方式讨厌着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我只想问,多少年以后,已为父母的他们,怎样追忆那样的似水年华?

  我喜欢霍尔顿的这么一段话:“我老是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账的悬崖边,我的职务就是在那守望,要是看见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大家想想,多少青春可以挥霍?与其孤独地守望着青春,倒不如懂事地停止那肆意的疯狂,也许在某个惬意的下午,再回想起过去,我们能幸福地微笑。

  我终于知道,这种吸引着我们读完这本书的无形的东西,便是我们青少年内心深处与这本书产生的共鸣。希望大家都能看看这本书,相信你们一定会喜欢上他,并从中得到巨大的收获!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实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相关文章:

麦田里的守望者作文08-14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书笔记11-22

2023麦田里的守望者读书笔记01-10

麦田里的守望者作文(优秀7篇)08-14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书笔记阅读感想03-21

读麦田里的守望者心得体会05-15

麦田里的守望者作文锦集[11篇]11-02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书笔记1000字02-15

名著《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05-15

读《麦田里的守望者》有感10-13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实用)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实用)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 篇1

  暑假,我读了《麦田里的守望者》。

  正如其名,有一个17岁的男孩,厌恶世俗的纷纷扰扰,梦想有一个孩童的世界,没有城市的纷扰和成人的虚伪。

  “不管怎样,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本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是他在纯真的妹妹身前发自内心的几句话,道出了他心里所想、心里所念。

  在如今社会中,现实与残酷将人们狠狠包围。许多满怀梦想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在城市的`喧嚣中,逐渐的迷失自我、失去方向,曾经的梦想烟消云散,人性也被逐渐磨灭。

  还是一片麦田,只不过位置已经跨越了一片太平洋。这里,谁又在守望?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 篇2

  主人公霍尔顿在被学校开除,与室友打架,独自在外流浪等多方的因素下萌生了一个当麦田的守望者的想法。或许所有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都想远离这个假模假式的世界,守在一块麦田里,守护着那些玩耍中的尚还纯真无邪的孩子。或许,霍尔顿所说的“悬崖”就是大人的世界。霍尔顿不愿纯洁的孩子堕落成所谓的“大人”。

  而让我们想远离大人的,是大人们的假模假式,是大人们挂在嘴边的客套话。童年期的我们太小,成年期的'我们以“腐烂”,只有现在的我们最清醒。我们能看清这个世界的肮脏,我们不愿染上那些污秽。我们只想找一块净土,一块没有陋习,没有大人,只有纯真的孩子的净土。

  可也许这净土并不存在,大人们以污染了整个世界。于是,我们只得开始反抗,努力保持自己心灵的净土。当大人们要我们对丑的事物说恭维话时,我们说出事实;当大人要我们学习他的假模假式,并将其称为“礼貌”时,我们仍直言不讳。于是大人们说我们叛逆,于是便多了许许多多“别人家的孩子”。

  他们威逼利诱,直到我们妥协,任他们将我们改造成一个个“家人”,还美名其曰:“为你好!”。

  我们好像不可能战胜大人,改变在他们心中早已根深蒂固地虚伪。而且,我们似乎也无法坚持到底,工作上不会拍几句马屁,就没法讨老板欢心;交际上,不会几句客套话,注定要被排挤……总之,不虚假就没法在社会上混!

  大人们正是靠着这些理由,“名正言顺”地在我们刚学会说话的时候,就要我们对所有人,哪怕是讨厌的人也要笑脸相迎,用最甜的声音打招呼,还得称之为叔叔或阿姨。还要求我们在客人来的时候一动不动地坐着,这样父母就会听到客人的恭维话:“你家孩子好乖哦!一定是你们教育的好!”父母这是就会忍住满心的窃喜,佯装满不在乎的来一句:“哪里哪里,一般般啦!”然后与客人“呵呵”的客套半天。哎,人性虚伪哦!

  这奉承话估计是针对人们爱慕虚荣的特点而产生的。不论在什么场合,说给什么人听,被夸的人都会红光满面,笑的朵花似得。也不想想别人说的是真是假,心里又打着什么主意。一夸就忘形,人的致命弱点!

  在我看来,人似乎在某些方面还不如狗。狗爱憎分明,喜欢,它就会冲你摇尾;厌恶,它就会冲你吼叫。而人呢,总是口是心非。哪怕厌恶,也要为了利益去讨好。那满脸堆笑的模样实在让人作呕!

  放弃那些假模假式吧,大人们!对于这个世界,孩子们看的比你们清楚多。去做孩子吧,做纯洁的孩子。孩子的世界里没有勾心斗角,没有为利益而不顾一切。你们不必讨好谁,孩子不需要那些恭维;你们不必拘束言行,生怕得罪人,孩子是世界上最宽容的的人。

  让孩子净化你们的心灵,洗去世间的肮脏。让孩子擦亮你们的眼,去看这世间尚存的美丽。

  一起去做孩子吧,做充满童真的孩子,还世界一片净土!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 篇3

  当我第一次翻开《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时,并未对它的内容抱有太大的期待。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被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笔下那个充满矛盾与迷茫的少年——霍尔顿·考尔菲德深深吸引。这本书不仅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触动了我,更以其深刻的主题引发了我对青春、成长和理想的深思。

  霍尔顿是一个典型的“垮掉的一代”代表,他四次被学校开除,抽烟、酗酒,过着看似颓废的生活。然而,在这不羁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渴望纯真与美好的心。他厌恶成人世界的虚伪与功利,梦想着成为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守护着一群在麦田里自由奔跑的孩子,防止他们跌入悬崖。这个理想虽然简单甚至有些幼稚,却充满了对纯真与善良的向往,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暖而坚定的力量。

  在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跟随霍尔顿的脚步,穿梭在纽约的街头巷尾,体验着他内心的挣扎与矛盾。他厌恶学校的虚伪与家长的期望,却又无法完全摆脱这些束缚;他渴望自由与真诚,却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残酷与无情。这种矛盾与挣扎,正是许多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的困境。霍尔顿的形象,让我看到了自己以及身边许多人的影子,也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成长的艰辛与不易。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一部关于理想与现实、成长与迷茫的.深刻探讨。它让我意识到,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或许都会经历一段迷茫与彷徨的时期,但只要我们心中怀揣着理想与信念,就能够在困境中找到方向,勇敢地走出自己的道路。

  霍尔顿的故事让我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我也曾有过对现实的不满与叛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学会了接受与理解。我意识到,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个不断试错与调整的过程,我们需要学会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平衡,用一颗包容与理解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主题,让我感受到了成长的艰辛与美好,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前行的信念。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像霍尔顿一样,怀揣着理想与信念,勇敢地走向自己的麦田,守护那份纯真与美好。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 篇4

  读完了《麦田里的守望者》心中有着一股莫名的情绪。还记得小说作家塞林格说的一句话:“我虽生活在这个世界,却不属于这个世界。”这句话似乎写出了他内心的孤寂。

  小说的主人翁霍尔顿是个善良、敏感的少年,虽然有时候他的行为的确有点放纵,但这并不影响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他是那么的粗鲁,满口的污言秽语给我的触动很大,但是这并不影响他在我心中的形象。霍尔顿的行为在常人看来都是下流与不文明的表现,但是在我看来,他这种没有教养的表现的另一面却是不为人所知的。

  他为妹妹买她最喜欢的唱片,呵护妹妹的成长,这足以说明在他心中的仍有着关爱、善良的存在。也许他被潘西学校开除是正确的,因为在这个学校里充斥的都是虚情假意,人们的表面是一套内心又是一套,他忍无可忍,已经完全腻烦了学校生活,他爱打架,爱说脏话,但是他的内心深处却仍是善良的。

  霍尔顿的.叛逆是青春期少年共特征,他自己也说过:“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但他的理想却在现实生活中被无情地击破,这个孤立无援,内心孤独的霍尔顿,就像是一个被世界抛弃的人,但是他心中的良知却告诉他,如何正确地做事。

  霍尔顿的理想指引他不堕落,而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也更要有像他这样的理想,有理想就是有希望,希望就是美好的明天,我们应把握理想的方向,像霍尔顿一样,去寻找真正的闪光的美好的东西。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 篇5

  每一个人都有一段无法忘却的岁月,太多的敏感、偏执、荒唐、颓废、甜蜜与欢乐,使日子变得寂寞又温暖。在那段岁月中在那一望无际的碧绿色麦田中出现了一个人——霍尔顿。

  他讨厌周围肮脏的世界——他讨厌伪君子,讨厌周围的虚假的人,却又不得不跟他们交往;他讨厌电影,却不得不在无所事事的时候去那里消磨时间。霍尔顿一直都希望自己可以变得很勇敢,但是实际却是他一直都很胆小,被别人欺负后只能在做白日梦的时候幻想着可以把他打败。

  霍尔顿是明智的,是聪明的,他看透了社会的本质。他的朴素和善良,是他所在的年代很少的,虽然他的有些思想还比较幼稚,虽然他有许许多多的缺点,但他反抗现实、向往美好世界的纯洁的一面是不可忽视的。

  文中有一段让人印象深刻的话:“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诶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我们可能很难相信这句话出自一个老师之口,但的的确确是这样,那时候学校里的老师大部分都是势力的伪君子,他们认为为了苟延残喘地活着不惜一切的人是成熟的,为了某种精神或理想的人是可笑的。就连孩子们读书,也是为了日后能买辆凯迪拉克之类的东西。

  我们生活的这个国度,这个时代正处于巨大的变革之中,一切都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与50年代的美国确实有些相象。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90后的生活。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很多人开始迷茫,消沉,他们逐渐遗忘自己的理想,没有了最初的热情,开始向往平庸。酒吧、卡拉OK开始人流如潮,网吧、游戏机房中学生不断,所谓新新人类疯狂地迷恋上了禁药等毒品。生活方式更是热闹得让人瞠目结舌,不同时代人们给予的定语都不同,我们可以记起的词语有过去的“迷惘的一代”、“愤青”、“垮掉的一代”,到“新新人类”。

  读完《麦田里的守望者》,才发现,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也是那么的无助与彷徨。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而霍尔顿至少是一个有理想的人,只是他的理想最终也无法实现。而我们呢,看似有理想,而实际上却碌碌无为,漫无目的的生活着,这样的人生试问又有多大意义呢?理想是一盏明灯,我想我们是时候该为自己寻找一下奋斗的目标,做一个真正有理想、有目标的人了。假如霍尔顿没有他纯洁的理想,那他就会堕落到底,是他的理想让他活下来。难道我们年轻人就该让生活变得如此混沌?是的,理想是人的指路明灯,它带着人走向未来,走向光明,我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纵然生活让我们这代人有些迷惘和彷徨,但一切不过是暂时的,不就都会过去,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我们的理想。是的,有理想就有希望,希望就在明天,明天会更美好!把握好自己的生活吧!我们终将有一天成为中国的主人翁。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 篇6

  《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是我在国庆假期间过的最空虚的时候买的。看着这个抽象的书名,我曾对这本书的内容做过很多美好的想象。然而,从翻开书的第一页起,连篇的“混账”这些词,让我对这本书感到非常失望,而且所写的内容也与我想象的相差甚远。但是,这些污秽的字眼却又显得那么真实。你会惊讶的发现,书中好像有一种无形的东西一直吸引着你读完这本书,给人一种舍不得放下的感觉。

  书中的情节再简单不过了:主人公霍尔顿第四次被学校开除,他不敢贸然回家,就在纽约街头鬼混,抽烟、喝酒、进夜总会,碰到各种形形色色的人,其中大部分是“假模假式”的伪君子。他看不惯周围的一切,他甚至想逃离这个世界,到农村装个又聋又哑的人,用叛逆的方式来反对这个世道。然而,他又不可能真正这样做,只有活在矛盾之中,用种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来安慰自己。书中所写的时间范围虽然只有3天,却充分探索了我们青少年的内心世界。

  作品的背景是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以及都市中弥漫出的喧哗,但在霍尔顿内心,呈现的却是麦地般的空旷和守望的孤独,还有那颗善良的心在寻找过程中被龌龊生活熏染而导致的忧伤。其实仔细想想,霍尔顿也许不是反叛,而是恐惧,更多的是对自己的虚空人生感到恐惧。我忽然发现自己与霍尔顿有相似的一面。我想到自己在国庆假期间,我的生活非常单调,刚进入大学的迷茫与困惑,让我实在不知道该干什么。于是,玩游戏成了唯一可以消除乏味的方法。但是经过几个小时游戏的刺激与疯狂之后,空虚、懊悔、恐惧的'感觉便涌上我的心头,我害怕自己如果这样浑浑噩噩地度过4年,我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很可能没有勇气去面对生活。就像那些吸毒的人,面对毒品的诱惑,只能绝望地看着自己的身体和心灵被慢慢地腐蚀,而没有勇气去戒掉它。幸运的是,我读了《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它让我对自己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反省,让我从空虚的生活中走了出来。现在,我已经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并正在为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着。

  其实,不只是我,相信大多数和我年龄相仿的青年,都会对自己的虚空人生感到恐惧。而像霍尔顿那样“垮掉的一代”已经数不胜数,他们干尽一切离经叛道之事,亲手将自己的青春涂抹的血迹斑斑,用叛逆来抱怨“愚蠢的应试教育”,用鸡毛蒜皮的方式讨厌着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我只想问,多少年以后,已为父母的他们,怎样追忆那样的似水年华?

  我喜欢霍尔顿的这么一段话:“我老是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账的悬崖边,我的职务就是在那守望,要是看见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大家想想,多少青春可以挥霍?与其孤独地守望着青春,倒不如懂事地停止那肆意的疯狂,也许在某个惬意的下午,再回想起过去,我们能幸福地微笑。

  我终于知道,这种吸引着我们读完这本书的无形的东西,便是我们青少年内心深处与这本书产生的共鸣。希望大家都能看看这本书,相信你们一定会喜欢上他,并从中得到巨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