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7-11-3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阅读教学是学生学会和文本对话的过程。即“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句话强调了对话的过程。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总是鼓励学生发言,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发言的人越多,说明课堂的气氛,也说明学生都理解的好。

    对于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在教学过程中,我也鼓励学生发言,对于较为好理解的句子,举手者云云,个个跃跃欲试,而且有时,别人发言,他却喊着叫他,学生善于表现很好,但我深刻地领会了这样的缺憾。当这个孩子争着要发言时,他是否听到同学说什么,同学是否比他说的全面或比他所说又有不足?他根本不知道。所以看似热闹的课堂,我却深感这样做的不足。其实,我们听到的只不过是不入耳的喧嚷。而且,有些学生似乎成为一种惯性,“只要发言就是我表现好。”发言结束后,如释重负,对于别人的发言充耳不闻。对话就显得无味,没有深度,思维变得龟裂而不流畅,不能形成集体的智慧。有些不善于发言的孩子,都有些麻木,更觉乏味,所以就根本无心听课,眼神呆滞,要么就各自悄悄在玩。

    我发现很多孩子最大的不足就是没有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刚开始,要么人云亦云,要么无动于衷,干什么的都有。我从鼓励他们个性化理解开始入手,有一部分学生已经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个学生,我能从他们的表情中读出他们的内心。我常走进学生中间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我不会站在讲台前居高临下,学生有一种压抑感。所以现在发言的学生越来越多。而有时上完课,作业中出现的课堂上研讨的内容,有一部分学生竟然不会做。我反思了上课时种种课堂表现。这一部分孩子都是不倾听的孩子。

我看了一名的日本课堂教学研究学者所著书静悄悄的革命中的一段话,这段话说得与我同感。“倾听”这一行为,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最重要的行为。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擅长倾听的儿童。只爱自己说话儿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人)是不可能学得好的。学习,一般认为这是能动的行为,但不应忘记的是,在能动的行为之前,还有倾听这一被动的行为。学习,是人人身心向他人敞开,接纳异质的未知的东西开始的,是靠“被动的能动性”来实现的行为。我读完这段话深受启发,我醒悟为什么会有一部分孩子上课所学的他还不会。我的课堂上多了这样评价学生的话“学会倾听别人发言的学生,才是会学习的孩子,听完别的学生发言的人,那是更会学习的孩子。”所以现在已有一部分学生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小组汇报时,争着发言的小组,我会说:“能听他们小组发言的再补充的小组成员,那才更有水平!”

    我们往往向40分钟要效率,要质量,鼓励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关注学生倾听这一学习习惯的培养?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倾听(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美术教学反思论文

2.教学反思与评语

3.教学反思或随笔

4.论文的教学反思

5.aieiui教案及教学反思

6.语言故事教学反思

7.成语教学的反思

8.成语教学反思高中

9.教学反思与随笔

10.找春天教案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