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1、播放图片,教师激情导入:
师: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很久以来的梦想。在中国古代有“嫦娥奔月(图片)”的神话,看鲲鹏展翅(图片)自由自在,九天揽月(图片)让人神往。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千百年来就有飞天之梦。今天我们终于能够飞上天(图片),圆了千年的梦想,同学们简单说一说你对航天的认识(2――3名简单说)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航天事业的艰难历程。齐读课题。(2)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就是按照导读,明确学习任务。解决导读中提出的问题。
1、指名读阅读提示。
2、指名说学习任务。(生:默读下面……)(课件出示:想一想,数千年来的中华飞天梦是怎样变为现实的,再说说自己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三、默读课文,想一想,数千年来的中华飞天梦是怎样变为现实的,一步一步用箭头表示出来。先动笔画一画,然后再说说自己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并写在书的空白处。写完后小组内交流。
四、全班交流,研究读航天事业的辛路历程。
1.指名说:中华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现实的,谁来说,(2――3名)
课件出示:美好的梦想--大胆的尝试--突破性进展--艰苦的努力--飞天成功---登临月球
师;同学们归纳的很好。它经历这样一个艰难的历程,就选择一个你感受最深的部分进交流,可以谈感受,也可以结合资料来谈。或者读一读。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调整。书中插图。
1.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1段)
生: 第一段前两句。
师:“正因为有了美好的梦想,所以人类才能进行大胆的尝试。(课件出示: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
2. 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2-4段)(万户部分)
生:可能读第二自然段
师:万户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为了中华民族千年的梦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万户这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的确让人深受震撼和鼓舞,所以月球上才会有以他名字命名的环形山。
(课件出示: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
3. 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5段)
师:人们还做出了哪些努力?
生读句子:经过十多年的努力,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师: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意味着我们的航天事业终于迈出了一大步。
师:十多年的背后是无法想象的辛酸和代价,可是为了飞天的梦想,我们没有放弃!
(课件出示: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
4. 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7段)有的人部分
师:还作出了哪些努力?
生汇报七段。
(课件出示)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主进医院;有的年轻人虽然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
1.自由读这一段,看你还能中感受到了什么?
指名说。生:我从重点词语(积劳成疾、风华正茂、华发早生、猝然长逝)感受到了航天事业的艰难。(排比句式,重点词语……)
2.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再来读一读。
指名读(2――3)
3.师 :是啊,中华民族实现了飞天的梦想。结果是令人兴奋的,但过程却是艰难的、漫长的。
4.省略号后面还省略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指名说。
3.(音乐古筝曲起)
师: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有一座烈士陵园,这里长眠着600多万位航天工作者,他们牺牲时平均年龄还不到25岁,有的人为了寻找飞船的残骸活活渴死在了茫茫沙漠中;有的人为了攻克技术难关,年轻的生命早早的凋零;有的人为了排除险情,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座墓室的主人名王来,是一名普通的战士,38年前的那个黄昏,发射阵地附近的火箭推进剂突然失火。24岁的王来不顾一切地冲向火海抢救设备和战友,特种燃料的气化分子顷刻使他成为了一支“火炬 ”。为了保护其它设备王来抱着熊熊燃烧的火箭推动器向对奔跑过来的战友们喊到:“别过来!别过来!”就义无反顾地奔向戈壁滩,留给我们的只有他身后38个焦黑的脚印。。。。
师:同学们这一座座墓碑不会说话,但却铭记着一个个感天动地的航天英雄,就让我们一同饱含深情的再来朗读这段话。
3.学生自由读。指名读(2名)(课件出示: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
此时老师的心情也万分沉痛,我也跟同学们一样,我也来读一读。
4.师:正因为无数先烈用生命和汗水,我们才取得了今天的巨大成功。
课件展示神五飞天的全过程:
出示九段齐读。师引读,生接读。(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它同时也充分表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教师引读,学生齐读。)
5.交流神六,等资料。(历史意义)
四、拓展读写,升华情感
1、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是一次巨大的成功。他实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这真是--(生)千年梦圆在今朝
六.小练笔。
1、同学们,此时此刻相信你对航天事业有了更深的了解,动笔写一写你此时的感受,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5分)
2、学生读。
七:感受激动,阅读搜集到的资料。(航天六号,航天七号等)
1.学生交流。
2.情感升华。(歌声:超越梦想一起飞)
师:正因为中华民族有飞天的梦想。但我们付出太多,太多的艰辛,但最终我们最终能够超越梦想一起飞。(课件出示:载人飞船发射--巨大的成功)
八.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炎黄飞天梦》
.师:此时此刻让我们怀着自豪激动的心情,打开书齐读 《炎黄飞天梦》
九.结束语。
师:同学们让我们接过先辈的旗帜,把航天精神发扬光大。相信你们一定会以百倍的精力投入到科学技术建设的大潮中去。
作业:继续搜集关于科技方面的知识。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发展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因此,要在教学中以人为本,关注学生。
一、关注学生的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语文学习兴趣与语文学习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当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学习兴趣时,学生就会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理智感,使大脑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引起语文学习中的高度注意,使感官更加清晰,思维更加深刻,想象更加活跃,记忆更加牢固,能抑制疲劳,产生愉快情绪,能够最佳接受教学信息。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把语文学习当作一种兴趣时,学生就会主动去求知、探索、创新。这种主动的求知比起被动的灌输来,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教学要保证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关注学生的个性,挖掘优势智力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有个性的人,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所以教育也不能只有一个标准和尺度。我们要弘扬个性,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挖掘发挥每个人的优势智力。美国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力是以同等重要的多种能力而非一种核心能力构成,各种智力是以不同维度、层面,相对独立地表征而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出现。因此,个体的智力不存在优劣之分,每个人都具有独立的优势智力,或数理-逻辑智力专长,或语言智力专长,或运动智力专长,或音乐智力专长,每一种智力都有其价值。我们作为执教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不同,挖掘出学生的优势智力,并协助学生挖掘其潜在智力,把这种潜能发挥出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另外学生的心理潜能大致分为五类:主动学习的潜能、阅读求知的潜能、表达交流的潜能、探究、创造的潜能和自我完善的潜能。中学生有学好语文的心理需要,也有学好语文的诸多潜能。教师的职责就在于启发引导,尽力开发这些潜能,使之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现实“生产力”,这样,语文学习就不再是学生的心理负担,而是充满乐趣的过程。
三、关注学生的情绪、信心及时鞭策
新课程理念倡导让学生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教师要努力把阳光带进课堂,把表扬带进课堂,把绿色带给学生,把信任带给学生,巧妙地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创新欲望,使学生在情绪、情感上热爱课堂,并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体。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参予程度、自信程度,及时给予启发、点拨和肯定、鼓励。
在我的办公桌玻璃下有这样一句话“多加一盎司!”。美国著名投资专家约翰坦普尔顿通过大量观察,得出一个原则:“多加一盎司定律”只“多加一盎司”,其结果就大不相同。在青年时代,他就决心把“多加一盎司”运用到他在耶鲁大学的学习中,他决心使自己的作业不是95%而是99%的正确。结果呢?他在大三就进入美国大学联谊会,并被选为耶鲁分会的主席,并得到了罗兹奖金。同学们经常认为:我已经付出了99%努力,足够了。可恰恰缺少的就是这种“多加一盎司”的一点点决心,一点点精神,“水温再升高一度就沸腾,山再攀登一步就可绝顶,横竿再上移一厘米,就可刷新世界纪录,就多那么一点,就“多加一盎司”我们就将达到更高的境界,面对一个崭新的自我。因此,我经常用这句话自勉,也鼓励学生要“多加一盎司”---不遗余力,经常要这样问问“我已竭尽全力了吗?或许我还有一盎司可加”,结果,使优秀的学生更加超越,想退却的学生又增加了自信。
四、关注学生认知特点,掌握尺度
新课标下教师课堂角色的转变,充分说明了作为一个课堂的引导者、指挥者,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认知水平,制定学习的目的、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提供学习材料,组织学生协作、学习、探讨、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获得知识的最高主人。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也要充分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任务,这样才能让他们在快乐,有兴趣,并保障个性表现的氛围里听、说、读、写,让他们相对而言自由地按自己的个性去理解、表达和创造。让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评价方法上,也要考虑到这一点,对不同学生的不同任务给予及时、科学的评价。我们的教学,不应该在学生的认知水平之下,也不能过于超越学生,应该在学生看来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水平上,这种分寸的把握植根于对儿童认知心理的了解。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让我们共同携手关注学生、以人为本,奏响这曲学校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1.梦圆飞天教案
2.梦圆在爱里散文
4.日记教学实录
6.议论文教学实录
7.《木兰诗》教学实录
9.劝学教案教学实录
10.日记两则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