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安塞腰鼓”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也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和符号,而这一切均与陕北古代的历史有关。陕北高原是连接中原农业民族和草原游牧民族的重要通道,自古以来就是边关要地:秦始皇时期大将军蒙恬,率三十万大军镇守陕北,筑长城,修直道,防止匈奴内侵;北宋时期韩琦、范仲淹、沈括等一代武将、文臣来到陕北,领导过抵御西夏人入侵的战争;而明朝时期九镇之一的“延绥镇”长城,几乎承担了明朝中、后期北方边境的一半以上的防务。可以这样说,“安塞腰鼓”既是古代激励边关将士冲锋杀敌、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们征战凯旋的欢迎曲。它气势磅礴,它置死地而后生,它充满激情与力量,它是生命的舞蹈与狂欢。古代战争擂鼓鸣金的场面,永远地消失了。然而,这种于激情和力量中的仪式,却深深地根植于陕北这块古老的土地上。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安塞腰鼓于浪漫中宣泄的生命激情,于诗意中追求的永恒精神力量。
二、播放录音。
三、听了以后有什么样的感觉,思考应该怎么来朗读这一篇课文,在朗读中把安塞腰鼓那宏大的场面、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激昂的鼓点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四、默读课文,把文章划分为几个部分,为什么这么划分。
第一部分为前四个自然段,主要写敲鼓前的预备阶段。
第二部分从“但是”到“成了茫茫的一片……”,写安塞腰鼓演奏的阶段。
第三部分即最后三个自然段,写鼓声的戛然而止。
五、第-部分写腰鼓前的预备阶段和第三部分鼓声戛然而止在气氛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是“静”。
两部分的“静”有没有不同?
第-部分侧重于人的安静,第二部分侧重于声音的寂静。
[安塞腰鼓(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相关文章:
10.安塞腰鼓阅读题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