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寓言两则
一、教学目标:
1、会认三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小心、着急、记号、盼望”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个寓言故事,懂得寓言故事中含着的道理。
3、指导学生读懂课文,懂得做事一定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懂得“刻舟求剑”与“揠苗助长”的含义,懂得两则寓言的寓意。
三、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语;讲读《刻舟求剑》。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要求:(1)看拼音读课文,把生字的音读准。(2)新词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不懂的地方记下来。
三、认读生字,解答疑难(出示生字)
四、深入分析、弄懂寓意。
1、指定四位学生读课文。思考: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宝剑掉到哪里去了?
2、提问:这个人的宝剑是怎么掉进江里的?读课文回答。“不小心”是什么意思?再读这一段,用十分惋惜的语气读读。
过渡:那个人是怎么做的呢?他为什么这样做?
3、读第二段,回答问题。(①、一点儿不着急。②、在船舷上刻记号。③、他想记住掉剑的地方,捞上宝剑?)
4、指导看插图,说清图意。
5、小声读3~4段,思考:当有人问他,他是怎么回答的?
(1)、提问:“有人”指的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要问?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应该怎么读,谁来读读看?
(2)、教师示范。学生练读,指名读。第一句要读出着急的语气。两句话既要读出不理解的语气,而且还要读出不赞同的口气。
(3)、理解词语“不慌不忙”的意思。他为什么不慌不忙?
(4)、用不慌不忙的语气读读那个人的话。
(5)、提问:按照那个人说的办法,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展开讨论)
五、揭示课题,析字悟意。
1、让同学说出这个故事的名字。
2、逐字分析,舟:是船;求,是找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个成语的意思。
六、总结谈话,理解寓意:
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不用变化眼光处理问题的人。我们以后做事情一定要注意具体的实际情况,不要犯“刻舟求剑”的错误。
七、作业:
1、背诵《刻舟求剑》;填写词语花篮。
2、预习《揠苗助长》。
板书设计:
刻舟求剑
宝剑不动 船在动
用变化的眼光处理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揠苗助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另一篇寓言故事《揠苗助长》。(板书)学习这个小故事后,我们不仅要了解故事内容,而且还要从中明白道理。
二、质疑导读,初步了解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检察学生自学情况。
3、全班朗读课文,说说文中的这位农民有一个什么愿望呢?(巴望禾苗快长)这个愿望在课文的第几段说的?
三、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文中哪些词句说明这位农民心情非常急呢?(天天到田去看,焦急地转来转去。)
3、可他看到的结果怎样?(好像没长)
4、是不是没长呢?
5、指导学生用急的语气读。
6、师生合作朗读农民自言自语的那句话。
(二)、学习二、三自然段。
1、这农民想出了什么办法?(往高里拔)
2、这个办法很快就想出来了吗?
3、为什么会筋疲力尽呢?筋疲力尽是什么意思?
4、师生一起表演农民拔禾苗累的情景。
5、农民对自己想到的这个办法认为怎样呢?(很满意)从哪看出呢?(没白费)
6、指导朗读。
7、小结:
这位农民相到的这个办法自己认为很满意,可是到底能不能使禾苗长高呢?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
2、指导用开心的语气读。
3、如果你是他的儿子想对他说什么话呢?
(四)总结
从刚才同学们对父亲说的话知道禾苗拔高了,根离开了土地不能吸收水分和养分就会死的,这位农民违反了事物的生长规律,结果事与愿违。
四、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
板书设计:
揠苗助长
巴望快长--好像没长--往高里拔--都枯死了
[寓言两则:刻舟求剑、揠苗助长 教学设计(S版三年级下册)]相关文章:
1.寓言两则课件
2.《寓言两则》课件
4.s版搭石课件
6.语文S版穷人课件
7.语文s版搭石课件
10.揠苗助长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