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俗语的学习,对俗语产生兴趣。
2.通过俗语,更加了解祖国和家乡,更加热爱祖国和家乡。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听一听、说一说、读一读、看一看、想一想,加深对六条俗语的理解和记忆,激起记俗语积俗语的热情。
三、知识与技能
1.能够深入理解六条俗语,准确背诵六条俗语,做到不掉、不加、不错一个字。
2.搜集在家乡一带流传的俗语,至少一条,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深入理解和准确背诵书中六条俗语。
2.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俗语的兴趣。
教学资源
1.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2.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大屏幕环境。
⒊查阅与六条俗语相关的资料。
《俗语》教学活动过程描述
教学活动1[X1]
一、师生互动,激趣导入
1.讲述见闻,激发兴趣
星期天,吃过午饭,我家来了两位婆婆,拉起了家常。
一位说:儿子去年盖房子,他爸又是出钱又是出力;现在女儿也要盖房子,他爸又不得安宁。
另一位说: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可手心手背都是肉啊!
2.提出问题,引出俗语
师:听了我的讲述,你们觉得哪位婆婆的话最形象最生动?她讲的什么话给你印象最深?
学生快速回答: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手心手背都是肉。
⒊引入课题,出示任务
这类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的通俗易懂的形象生动的固定语句就是俗语。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六条俗语。(大屏幕出示)
教学活动2[X2]
二、熟读俗语,读准字音
⒈学生自由读
⒉指名读
⒊正音
⒋熟读成诵,要求不掉不加不错一个字。
教学活动3[X3]
三、质疑问难,引向深入
⒈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大屏幕)
师提问:①“五岳”指哪五座大山?分别在什么地方?黄山在什么地方?请在中国地图上指出它们的大概位置。
②“五岳”各以什么闻名天下?黄山又以什么闻名天下?
③这句俗语是赞美“五岳”还是赞美“黄山”?
生回答:(略)
师小结:(略)(大屏幕)
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大屏幕)
师启发:在我们的想象中,天堂是个非常好的地方。这句俗语把苏杭与天堂相提并论,言外之意是什么?从字面上看,这句俗语还可以怎样理解?
生回答:①苏杭是像天堂一样好的地方。②天上最好的地方是天堂,人间最好的地方是苏杭。
师提问:苏杭分别在什么地方?请在中国地图上指出它们的位置。看这两个地方的代表景物,想我们学过什么课文?(大屏幕)
生回答:(略)
师小结:(略)
⒊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大屏幕)
师提问:桂林在哪里?请看地图指出它的位置。
生指图简介桂林的位置。
师启发:关于桂林山水,我们并不陌生。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讲一讲桂林山水的特点。
生讲:(略)
师再问:阳朔在哪里?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
生回答:(略)
师小结:(略)(大屏幕)
⒋华山自古一条道。(大屏幕)
师提问:华山为五岳中的哪一岳?在哪个省?以什么闻名?华山上有条什么道?现在还是这一条道吗?
生回答:(略)
师:请看这句话(大屏幕出示:华山自古一条道,农村的孩子想出人头地,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上学。)请问,俗语在这句话中是什么意思?
生回答:(略)
师小结:(略)
⒌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大屏幕)
师引导:东北包括哪三个省?请在中国地图上指出东北的位置。
生看图说三宝
师小结:(略)
⒍雁门关外有人家,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大屏幕)
师提问:雁门关在什么地方?请在图上指出它的位置?关于雁门关,你知道什么?
生讲师小结:(略)
师引导:看图,说说雁门关外是什么地方?那里的气候特点是怎样的?
生讲:(略)
师小结:(略)
教学活动4[X4]
四、总结学习,课外拓展
⒈总结:学习俗语,不仅可以丰富语言积累,促进语言表达,而且可以增长见识,加深我们对祖国对家乡的了解。希望同学们人人都是有心人,随时随地记俗语积俗语。
⒉拓展:收集家乡俗语,至少一条,互相交流。
--------------------------------------------------------------------------------
[X1]通过讲生活中的见闻,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可以加深学生对俗语的认识。
[X2]六条俗语中,有几个字是多音字,学生容易误读,在熟读成诵前,通过指名读,发现错误,及时纠正,从而使学生获得准确知识。
[X3]针对六条俗语中的关键词,通过不同方式的质疑问难,一步步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六条俗语的理解和记忆,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见闻,激起了学生的学俗语的热情和对祖国各地的向往之情。
[X4]通过收集俗语,交流俗语,丰富学生积累,加深学生对家乡的了解。
[《俗语》教学设计方案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相关文章:
10.西师版语文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