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道士》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根据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崂山道士》改写的。课文描写了一个游手好闲的富家子弟王七,向崂山道士学穿墙术的故事。选编本文的目的是教育学生做什么事都要肯吃苦,下功夫,否则一事无成。那些想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人最终只能落个自作自受的下场。另一方面告诫学生不要向那些不肯吃苦,只想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人学习。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内容,使学生明白劳动创造财富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劳动创造了财富,激发学生对劳动者的热爱。培养学生劳动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五、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出示图片,揭示课题。(课件展示)
1.同学们,你们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内容吗?(学生观察图片,自由讲述。)
2.师点拨:图上画的是富家子弟王七,向崂山道士学穿墙术的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 《崂山道士》。(课件展示)
3.向学生介绍蒲松龄。(课件展示)
4.学生读课题。
5.理解课题。崂山道士:道士,指崇奉道教而又从事教务的人。崂山道士是指在崂山那儿的一个道士。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出示自读导航,学生自主读课文。(课件展示)
要求:
(1) 在字典的帮助下,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思考:王七是怎样跟崂山道士学法术的,结果怎么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课件展示)
(2)交流所得:简要复述王七跟崂山道士学法术的过程。
(三)细读课文,体会文中揭示的道理。
1.默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按事情的发展顺序为课文分段。
(2)交流读后收获。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游手好闲的富家子弟王七准备去崂山道士访仙学道。
第二部分(第2至9自然段):写王七来到崂山拜学道的情景。
第三部分(第10至16自然段):写道士教王七穿墙术的情景。
第四部分(第17自然段):写王七回到家里就想妻子炫耀穿墙术,结果失败了。
2.集体交流谈体会,并揭示本文的寓意。
(1)课文中的王七指的是哪一类人?
(文中的王七代表的是那些学习不肯吃苦,只想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人。)
(2)真的有穿墙术吗?蒲松龄写《崂山道士》用意何在?
(在现实生活中根本就没有穿墙术,蒲松龄写《崂山道士》的用意是教育人们做什么事都要肯吃苦,下功夫,否则一事无成。那些想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人最终只能落个自作自受的下场。)
(3)出示文言文。读一读,从文中找到相应的段落。(课件展示)
(课文中对应的段落时第13、14.、15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1.交流:你想对文中的王七说点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2.谈谈自己对《聊斋志异》的了解。
(五)作业。
1、编演课本剧《崂山道士》。
2、课外阅读《聊斋志异》。
(六)板书设计。
崂山道士
学穿墙术--→投机取巧(过程)--→ 一事无成(结果)
[《崂山道士》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相关文章:
1.崂山道士教案
6.北师大版数学课件
7.北师大版春潮课件
8.信任北师大版课件
10.北师大版认识方程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