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教学设计 (鄂教版二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17-7-18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一、教学目标:

   1. 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 理解诗的主题,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 背诵课文,默写课文,积累语言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二、三

  三、教学用时:1课时

  四、课型:讲读课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儿歌《秋叶飘飘》课文《秋天》让学生谈对秋叶和秋天给人的联想。(秋叶多彩:美丽愉悦、欢快明朗;草木枯黄摇落:暗淡伤感;硕果累累:丰收喜悦)素有“小杜”之称的唐代诗人杜牧也对秋天情有独钟,让我们随杜牧一起顺着山路而上,走进深秋的山林。

     学生齐读诗文。

  (二)检查预习

   1、交流作者杜牧。

    杜牧(803年~805年),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人。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二十六岁中进士。晚唐一位著名诗人,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在文学方面,他主张“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以豪迈俊爽,拗峭清丽独树一格。他的七律和七绝都写得很成功,而七绝尤为凝炼、自然,很多名篇为后人所传诵。由于他在诗歌方面成就较高,后人把他与杜甫相提,称为“小杜”,与李商隐并提,称为“小李杜”。 

   2、《助学》的预习积累。

  (三)学习诗作:

   一读:识秋物,赏美景

    解题:山行,你认为是什么意思?(在山中行走)

    1、作者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听读时在诗中画出)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叶,霜叶

    2、这么多的景物中,最吸引作者的是什么?

      霜叶

    3、作者喜欢枫叶的原因是什么?(用诗中句子回答)

      霜叶红于二月花

    4、正是这样的枫林晚景使得作者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作者的什么动作让我们感受到这份惊喜?

      停车 驻足

    5、让作者停车驻足的是霜叶的红,“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眼里深秋的红叶有什么特点?

      和二月花相比,让我们感受到红叶红得鲜艳、红得旺盛、红得有生命力;让我们从秋天的叶子中感受到的是生机勃勃,甚至比春天的花更觉生命力旺盛,丝毫看不出要走进冬天、走进衰败的痕迹。

    6、诗人为我们展现出的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这里有寒山、石径、白云、人家、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但是诗人更心仪的是深秋的红叶!作者是用什么手段表现出来的呢?

     (和二月的红花对比)

  二读:品名句,悟情理

    7、深入挖掘:(对比引导)

      枫叶红于二月花

      霜叶红于二月花

      把“霜叶”改为“枫叶”,比较体会:让我们看到了深秋的枫叶上除了颜色的艳丽,还具有怎样的美?

      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经霜不凋,遇寒更显出旺盛的生命力。

    8、小结

      至此,杜牧笔下的红叶内涵更丰富了:经过风霜洗礼这后,枫叶更显其红艳和勃勃生命力。诗人激赏的正是枫叶的这种独特的品格。美不美,主要中不在于是否有天生的丽质,更在于能否经受后天的磨炼。这样,这句诗不仅景中有情,而且景中寓理。这一切的精彩,就缘于作者从司空见惯的事物身上,用凝练的语句表达出自己特殊的心灵感悟的,超越常规的立意。

    9、正是因为这种超越常规的立意,这句话就获得了永恒的生命,成为千古的名句,那么,从写作角度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

     学生回答之后师作结:

     好文章,不仅要表现写作对象的特点,而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写出表现自己在那一时、那一地特殊感悟的话语,才可以使我们的文章构建超越常规的立意,才可以使我们的文章真正的亮起来。反之,光有一些约定俗成套话,文章是没有个性的,缺乏生命力的。

     现在就让我们们穿越时空,和杜牧进行心灵上的对话,用现代优美的文字,解读他留给我们的意境:

     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经过风霜洗礼的枫叶呀,红得生机勃勃,红得娇艳浓烈,尽显生命本色。

   10、理解文章表达情理

     作者要表达的情理完全得到彰显,你体会到了吗?

     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理:后天的磨炼可以让生命彰显美丽本色。(对生命的感悟,把枫叶经霜喻理)

  再读:嚼字词,参妙意

   11、学生再读诗作,师作总述过渡:

     诗人碧山,石径,农舍,白云,红叶,枫林,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诗人一反历来秋景萧条的写法,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使秋色显得生机盎然,与春光争胜的全部利益于诗人的匠心独运,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前两句写景和最后一句写景有什么不同?

     前两句写景,全是远景,诗人只是作客观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引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而后一句写景,是近景,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写出了作者内心深处对秋天的独特感受,成就了诗的个性化立意。

   12、细节推敲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在诗作中炼字的高妙。

    (1)“枫林晚”与“枫林美”的区别。(《助学》)

    (2)“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不同。(参看《教学用书》)

       提示:引导学生去说,切不可直接讲明。

   13、小结:让学生用现代汉语描述诗的内容。(见《新教案》)

   14、学生背默全诗,教师点评指津。

  (四)比较阅读

    《渔家傲》是范仲淹镇守西北边疆时写下的。它描写了边塞的萧瑟风光和艰苦生活,表现了将士久戍思乡与功业未成、欲归不得的矛盾和痛苦。上片以写景为主,着重刻画塞下秋来荒凉雄壮的景象,景中寓情。“塞下”句总写边塞秋天风景之“异”,“异”字统领并笼罩全篇。下片以抒情为主,又以景渲染情。

    《苏幕遮》通过对秋景的描绘抒写旅思乡愁。上片写游子在途中登楼望远所见景象,下片抒写怀远思乡情怀,层层展开,婉转缠绵。

    同是由秋天景象引发的感思,《山行》的情调是热爱赞美生机勃勃,而范仲淹这两首词的基本情调却都是“悲”。但两词又有区别,《渔家傲》是“悲壮”,《苏幕遮》是“悲凉”“悲清”。

  六、课堂练习:《助学》学习测评部分题目。

  七、课堂小结:让学生谈本节课学习收获感悟启发。

  八、布置作业:完成《助学》学习测评中余下题目。

  板书设计:

                      山行

                      杜牧

                 远景: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视觉

                 近景:枫林,霜叶

              心灵 热爱(情) 感悟(理)

              主题 (个性化立意)

[《山行》教学设计 (鄂教版二年级上册)]相关文章:

1.鄂教版小学科学课件

2.小学信息《曲线工具的使用》说课稿鄂教版

3.《山行》优秀课件

4.关于山行的课件

5.关于唐诗《山行》

6.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假如》教案

7.鄂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我的写作梦》教案

8.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

9.《山行》诗歌赏析

10.山行即事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