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教学设计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

发布时间:2017-5-2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清明》教学设计

合肥市漕冲中心小学 凌荣

一、教学目标

   1、思想情感目标:领略我国古代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品位古代诗歌丰富的内涵。

   2、知识目标:初步掌握评价性阅读的知识,学习简单的文艺评论的写法。

   3、能力目标:在活动中进行联想和想象能力的训练,增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播放课件(图片+民乐《雨打芭蕉》),教师朗读《清明》。并请学生评价这首诗哪些字词用得好。

  学生:欣赏图片、音乐及教师朗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多媒体展示课文对本诗的评价。

  “纷纷”(在周汝昌先生心目中“纷纷”一词正是《清明》绝句中的“诗眼”,那么何谓“诗眼”?)

  比较:纷纷之雪──大

     纷纷之雨──细

  揭示了诗歌形象春雨的特色

  比较:春雨:“天街小雨润如酥”

     夏雨:“如倾如注”

     秋雨:“淅淅沥沥”

  小结:“纷纷”所体现的正是这样一个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通过对“纷纷”这个词语的品味,领会了诗歌所描绘的“景”:春雨的特点与境界。“纷纷”还形容了行人的心情,凄迷纷乱的心情,由何而来

  “行人”“断魂”:

  通过品味这两个词语,作者体会了诗歌的“情”:清明时节,应当是家人团聚,悼念已逝亲人之际,可自己却孤身行路,不免触景伤怀,又加上细雨纷纷,更增加了愁绪。

  小结:通过品味“纷纷”、“行人”、“断魂”,我们体会了诗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绝艺。

  “遥”:

  揭示了“遥”的妙处:不远不近的距离,包含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引起无穷想象。

  “杏花村”:

  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增加了诗歌美感,引起无限想象。

  小结:诗歌到此戛然而止,可是通过对这两个词语的品味,我们发现诗歌言已尽而意未完,它留给我们一个广阔的想象余地。

  (二)、展示信息,引发思考

  学生:各小组演示课件,汇报收集整理后的材料。其他学生记录和自己所收集不同的观点。

  教师:总结评价,简要概括。

 (三)分组活动,构图绘画

  学生:分四个小组活动讨论,根据自己的想象,给《清明》这首诗配一幅插图。并通过投影仪展示。

  教师:做适当的优劣点评。

 (四)拓展探究,迁移提高

  教师:课件展示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学生:找出这首诗的关键词进行评价,展开合理想象,口头描绘这幅图景。

  (五)小结

  教师提问:如何评价一首诗?

  学生:思考回答,总结规律。

  教师:多媒体展示小结。

[《清明》教学设计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相关文章:

1.鄂教版小学科学课件

2.小学信息《曲线工具的使用》说课稿鄂教版

3.鄂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我的写作梦》教案

4.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

5.鄂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夏天和冬天》教案

6.鄂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2017~2018

7.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提升测试题

8.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9.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10.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