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今天教学结束。在备课钻研教材后,我就决定这一课还采用“ 从大处着眼,直入中心,引领阅读,深入感悟”的教学方法。
因为课前预习充分,所以第一课时我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让学生看我板书课题,提醒学生注意“茅”“庐”的写法,“晌”读shǎng。接着再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三请诸葛亮。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结构:略写前两次拜访,详写第三次拜访。最后,我在学生说出课文中的几个人物后,抛出问题:请你们再次走进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分别用一个词概括刘备、诸葛亮在本文的特征。学生朗读,师生讨论交流,板书“刘备--求贤若渴”“诸葛亮--雄才大略”。此时离下课时间已经不多,我问学生:“马上就要下课了,谁能说说我们下节课学习的主要任务吗?”因为我的“从大处着眼,直入中心,引领阅读,深入感悟”的教学方法已经在班上实践了很长一段时间,那些语文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已经能逐步感知。班上静默了一会儿后,有学生举手。同样师生交流讨论形成一个问题“课文时如何通过语言文字反应刘备、诸葛亮的特性的?”下一堂课的学习任务就在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中明确了。
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就是“引领阅读,深入感悟”了。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回顾了上节课留下的问题。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用“--”画出描写刘备求贤若渴的语句,用“﹏”画出描写诸葛亮雄才大略的语句,圈出重点词语。
为了课堂不能成为几个积极举手同学的空间,为了让学生的注意力保持长久,为了让课堂成为所有孩子的学习阵地,在交流、讨论开始前,我对学生说:“这堂课马上就要交给你们了,老师的任务就是观察,观察会能把课文读好,谁最会倾听?”不要小瞧我的这句话,很多学生在我的全神关注下,做到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也正因为认真倾听,所以才会在听后有思考的内容,有对自己思维的启迪。在加上这篇课文在内容上并不难懂,所以整个课堂洋溢着民、自由、轻松的氛围。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整个课堂真的就像孙双金老师说的“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
当然,课堂交给学生,并不是任由学生漫无边地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千万不能忽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理解,更要体现教师的引导。无论学生说什么,教师心里要有谱,要围绕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展开。因此文中的几个重点我始终关注着。
(1)鲜明的对比。文中写张飞和刘备对待诸葛亮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对比突出了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我指导学生细细品读,感悟体会。
(2)精妙的比喻。本课有三个精妙的比喻,比喻的结构大体相似。我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反复朗读,明白比喻句中喻体和本体之间的关系,并从中体会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以及刘备对人才的渴求,同时让学生仿照句子进行说话训练,让学生注意积累和迁移运用。
(3)第三自然段是本课最精彩的部分。引导学生精读赏析方法让学生加深领会。注意细节描写“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等候”、“快步走进……”。环境的烘托,巧妙地衬托了诸葛亮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朗读背诵,积累记忆。
(4)练笔指导。课后习题5要求学生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我帮助学生总结归纳一些写法,结合双休日的日记(双休日的日记就是要求学生寻找春天,描绘春天优美景色),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一处,抓住几个景物的特点,并写下来。
下课了,立刻有几个学生拥到我身边,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朱老师,张子荷找的那句我还有补充,我认为……”“朱老师,我还知道《三国演义》中的很多故事。”“朱老师,我觉得我们还有一个地方没学到,我认为也能体现刘备的求贤若渴”“朱老师,《上下五千年》中有很多有关三国的故事。”“朱老师……”“朱老师……”看着面前的一张张激动的小脸,我不知回答谁,我笑着说:“孩子们,你们真会学习,语文就应该这样学。这些问题有时间我们慢慢解决,好吗?”
一群可爱的孩子,带给了老师一堂幸福的课!
[一堂幸福的课 教学反思(四年级下册)]相关文章:
1.美术课剪纸教学反思
3.开学第一堂课日记
4.美术教学反思论文
5.教学反思与评语
6.教学反思或随笔
7.论文的教学反思
8.语言故事教学反思
9.成语教学的反思
10.成语教学反思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