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讲述“推敲”一词的历史典故,理解一段文坛佳话。
2、练习运用推敲文字。
二、文本界定:作为定篇,理解故事本身
三、教学设计
(一)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推敲》,这个词语现在的意思是什么?
生: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推敲。
师: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典故。学习这篇课文就要把这个故事原原本本地讲好。讲故事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简单地讲,另一种是具体地讲。我们先来做第一件事情。谁能用三句话,把这个故事概括出来。因为上节课是国庆之前讲的,所以老师还是给一点时间,请大家把这个故事认真地读一遍,读完之后,再来概括。
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能用三句话来讲清楚这个典故?
生:有一天贾岛访友未遇,留下一首《题李凝幽居》的诗。第二天,骑着毛驴返回长安的路上反复修改,竟然闯进了韩愈的仪仗队。韩愈帮他一起修改,最终确定以“敲”字为好。
(二)
师:接着我们来做第二件事情,要具体讲好这个典故,首先必须知道这个故事跟一首诗跟哪个人有关系?
生:贾岛。
师:课文是怎么介绍贾岛的?
生:唐朝有个诗人叫贾岛,早年因家境贫寒,出家当了和尚。
师:还要知道这个故事跟哪一首诗有关系?
生:《题李凝幽居》。
师:老师请以位同学来读课文第2段 。想想贾岛为什么要题这首诗?
生:贾岛去拜访李凝没有遇到,所以写了一首诗,告诉朋友我来找过你了。
师:这叫以文会友。这里为什么用拜访而不是访问呢?
生:表示对朋友的一种真诚和尊重,一种恭敬的态度。
师:那么诗题中的“幽居”体现在哪里呢?
生: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师:这叫幽静。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生:读。
师:还能再找一处来说明幽居吗?
生: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住处。
师:这叫僻静。
(三)
师:还记得贾岛有一个雅号吗?
生:苦吟诗人。
师:“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当然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意思是说做一首好诗真不容易。古人还有“一字未安,绕室终日”“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我们这位苦吟诗人贾岛,为“斟酌一个字,冲撞仪仗队”。请拿起笔来,认真地默看课文的第三四两段,到故事中去找一找,贾岛的苦吟精神吧。
生:圈画。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从哪些词句看出贾岛的苦吟精神?
生:半路上,就开始斟酌推与敲。
生: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师:你来学学看呢?
生:表演。
生:“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他简直是个书呆子。
师:这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
生: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
师:这个“竟然”说明什么?
生:他自己都不知道,说明很投入。
(四)
师:推敲这个故事不仅是历史典故,还是一段文坛佳话。那是因为这个故事还牵涉到一个人。
生:韩愈。
师:从文字上看,韩愈可不是一个小官?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这时,正在京城做官的韩愈,在仪仗队的簇拥下迎面而来。行人、车辆都纷纷避让。
师:韩愈当时是一个京官,时任刑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公安部副部长。照例冲撞这样的大官要治罪的,可韩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来分角色朗读一下这段文坛佳话。
师生分角色朗读。
师:谁来说说看,为什么说是一段文坛佳话?
生:非但没有治罪,还帮贾岛修改敲定。
师:一个是和尚,另一位是京官,和尚冲撞大驾要治罪,但韩愈没有这么做。从中你看出韩愈是个怎样的人?
生:宽宏大量。
生:知书达理。
师:韩愈不仅是个大官,还是一位--
生:著名的诗人。
师:诗人遇诗人,就有共同语言了。所以韩愈也帮着贾岛一起推敲。思考再三,韩愈最后赞成用哪个字?他的理由有几点?
生:有三点,一是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二是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三是读起来也响亮些。
(五)
师:好了,现在要讲好这个故事,需要讲清楚(指板书)
生:贾岛--《题李凝幽居》--苦吟“推”“敲”--韩愈推“敲”(三点理由)
师:下面就用两分钟时间练习讲好这个故事。
生:练习讲述。
师:既然现在的推敲一词是指斟酌文字,那么我们一起来学着推敲几个词语。(出示习题4)
生:畅所欲言。
师:拓展阅读“春风又绿江南岸”。
板书:
推敲(斟酌文字)
历史典故 文坛佳话
贾岛 《题李凝幽居》 苦吟“推”“敲” 韩愈推“敲”
诗人 和尚 拜访 半路上 京官 著名诗人
一边……一边…… 1、2、3
不知不觉
竟然 闯
[《推敲》第二课时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1.桥的第二课时教案
2.搭石第二课时课件
3.《推敲》教学随笔
4.推敲的阅读答案
10.木兰诗第二课时阅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