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
《桃花心木》是一篇讲述在作者的乡下老家,有一个种桃花心木的人,他不按照固定的规律给树苗浇水,树苗却长成大树。作者借种树喻育人,说明了只有在不确定中经受住考验的人,才能长大成才。本篇课文语言含蓄,说理深刻,含义隽永,意味深长,是一篇锻炼学生思想、开启学生心智的佳作。
2004年五月,我上了《桃花心木》这节研究课,尝试着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案例过程】
一、直观感知,激发探究欲望
一上课,我就和学生聊天缓解学生紧张情绪,问大家:“你最喜欢什么植物?”同学们一听,顿时来了精神,笑容洋溢在他们的脸上。许多同学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我喜欢松树,因为它坚强挺拔。”有的说:“我喜欢梅花,因为它不畏严寒。”有的说:“我喜欢竹子,因为它有气节。”这时我及时导入,说:“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种树──桃花心木。谁能根据自己预习所了解到的知识,说说桃花心木的特点?”同学说:“桃花心木是世界名贵的树种,耐虫蚀,是做船、做家具的好材料。”我问:“大家想不想见一见桃花心木的样子?”进行课件演示。大家谈自己的直观感受。(大家踊跃发言)有的说:“高大笔直”有的说:“挺拔茂密”。这一环节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及提出想探究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二、主动学习,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桃花心木还是幼苗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种树人是如何对待它的?“我”对种树人的做法有什么看法?这时,大家有的进行速读,有的进行默读,有的边读边画,还有的同学与同桌合作交流。通过大家主动的学习,归纳总结出四个方面的内容。同学说:“种树人浇水没有规律。不定时、不定量、我感到很奇怪。”
2、合作探究:
在大家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抓句子,谈感悟。请大家畅所欲言,说说自己喜欢的段落。有的同学说:“我喜欢作者心理描写的句子。”有的同学说:“我喜欢种树人种树样子的描写。”有的说:“我更喜欢种树人的语言。”先引导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然后我进一步深入引导:“种树人的话”。出示课件:
1、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2、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就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3、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我说:“下面,我们分小组进行探究活动,然后汇报探究结果。”这时,同学们都积极投入到小组探究活动中去了,细心品读,认真记录,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情绪异常高涨。探究学习种树人第一句话的小组认为:“种树人之所以这样做,目的是为了树苗好。如果他定时浇水,小树苗就不会自己努力成长,会养成依赖的心。那有一天种树人不能来了,小树苗就会枯死,就不能存活。”探究学习种树人第二句话的小组认为:“小树苗只有自己努力成长,养成独立自主的心,能经历大自然的考验,不怕风吹雨打,才能长成参天大树。”探究学习种树人第三句话的小组认为:“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养成独立自主的心,不能所有的事都依赖家长。种树和育人是一个道理。”
接着,我为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情景,让大家畅所欲言:“请大家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在艰苦环境中成长成材的典型事迹。”同学们积极发言。有的说:“我知道世界著名的伟大的科学家霍金的故事。”有的同学说:“我知道张海迪,她身残志坚。”有的同学说:“我知道我们身边的六班的黄依然同学。他虽然患有肌无力,但他仍然刻苦学习,成绩优秀。”
三、拓展延伸,努力实践
在学生意犹未尽时,下课的铃声响了,我让大家把所学到的知识及懂得的道理,讲给家长听,以“依赖的心与独立自主的心”为题,同家长展开一次讨论。目的:树立独立自主的意识,培养自理能力。
[《桃花心木》案例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相关文章:
1.课件桃花心木
8.桃花心木教学课件
10.《桃花心木》阅读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