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游到了纸上》竞赛课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发布时间:2017-1-3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教师简介】

闫君燕,女,1979年5月出生,小学高级教师,现任天津市津南区八里台第一小学语文教师。从教以来,始终坚持在边远的农村学校工作。“做专业化教师,做幸福课堂的建构者”是她追寻的教育理想。2010-2014年,连续获得“七彩语文杯”天津市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天津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课一等奖;天津市第八届“双优课”评比一等奖。曾获津南区“最美教师”“课改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参与《读写结合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预设与生成策略的研究》等市、区级课题。所撰写的《追寻有效预设,为高效课堂导航》《浅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探究》等论文获国家、市级奖项,并在各级刊物发表。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27课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天津市津南区八里台第一小学  闫君燕

教材分析:

《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版第八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作者在西湖玉泉看鱼时,发现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经过多次观察,作者不仅发现他所画的鱼活灵活现,还发现了他是一位聋哑人,学画非常刻苦。文章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对这位青年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

课文在写法上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神态、动作刻画传神;二是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很有启发性,令人回味无穷。教学本组课文,单元的训练重点主要有两个:一、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受到心灵启示;二、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单元导语中明确提出:“留心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和同学交流从故事中获得的启示。”因此教学本课的目的,一是立足重点段落,抓住人物行为表现体会人物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二是多层次、多角度地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学习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四年级学生初步具备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但是对作者是采用怎样的表达方式把某个意思有顺序、具体地表达出来的关注不够。读懂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比较有难度的是体会观鱼、画鱼两段话中,作者抓住青年行为特点细致观察,展开具体描写的方法。因此,指导学生在多读、读好的基础上,采用片段引入,群文阅读的方法,反三归一,帮助学生既感悟文本意蕴,又领悟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理解“聋哑、一丝不苟、工笔细描、挥笔速写、融为一体”等重点词语。

2. 理清文章层次,概括结构段的意思。

3.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画鱼青年的特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二、教学准备

1. 学习准备:自读课文,圈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2. 教学准备:PPT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读题质疑

1. 板书课题:鱼游到了纸上

2. 齐读课题,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

(二)通读课文,学习字词

1. 自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音,读通句子。

2. 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易错的字音和字形。

(1)生字、词语认读

(2)指导书写生字

学生找出认为难写的生字,相互提示书写时要注意的问题,教师带领学生一起书写。

(3)学习重点词语:

① 认读词语

② 先说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词语

(三)指导初读,理清层次

1. 认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描写的是哪个人物,写了他的什么事?

2. 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理清课文的记叙层次:按照“观鱼、画鱼、交谈”把课文划分为三个结构段。

3. 按照结构段,指名朗读课文,练习概括段落大意。

(四)把握内容,初识青年

1. 指导学生把结构段的大意串联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自己对青年的初步印象。

(五)回归文题,初步释疑

1. 联系入课环节学生对课题的质疑,帮助学生梳理问题。

2. 略读课文,找一找“鱼游到了纸上”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圈画相关语句。

3. 想一想:“游到了心里”是什么意思?“游到心里”和“游到纸上”是什么关系。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参赛课)

一、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叙事的节奏和情感的变化。

2. 留心人物神态动作的描写,体会人物的行为特点,学习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

二、教学准备

1. 学习准备:熟读课文,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大致了解鱼“游到心里”和“游到纸上”关系

2. 教学准备:PPT课件,学生的拓展学习单,拓展阅读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导入新课

1. 板书课题:鱼游到了纸上

2. 交流初读收获:说说通过初读,你对课文有了哪些方面的了解。

根据学生发言,回顾课文脉络:

(1)板书叙事线索:观鱼--画鱼--交谈 

(2)把握鱼“游到心里”和“游到纸上”的关系 

(二)品读课文,领悟表达

1. 探究:从哪些描写中你能感受到鱼游到了青年的心里

默读“观鱼”部分,思考:鱼为什么能游到青年的心里?圈画重点语句。

引导交流:

(1)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课件随机出示重点语段

(2)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语“举止特别”

(3)联系青年观鱼时的特别举止,引导学生感受青年忘我的、投入的做事态度。

(4)通过朗读想象“观鱼”的情景,体会青年的特点

2. 探究:为什么通过作者的描写能让我们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感受到青年画鱼的认真、专注

默读“画鱼”部分,边读边思考:从哪些描写中,你体会到“鱼游到了纸上”?

(1)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随机出示青年画鱼的段落

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2)体会“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的言语表达效果,指导学生读出“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的节奏变化。

(3)揣摩句子,领悟表达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

引导学生发现:描写人物的动作,不仅可以写看到的,还可以写想到的。这样表达更加具体形象。

(三)拓展阅读,深化认识 

1. 阅读“拓展学习单”中的语段 

2. 小组合作阅读,探究问题

3. 组织汇报交流

(四)畅谈启示,交流总结

1.启发学生从阅读和习作的角度谈学习收获

2.教师总结

《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实况

天津  闫君燕

课前谈话:

1.诵读歌谣,校歌歌词.

2.打招呼,指名介绍桂林最美的景色,教师简笔画画出桂林山水和倒影,指名上台画出水中的鱼.其他同学看看这鱼是怎么游到黑板上来的.学生夸奖画画的同学.老师再画几条鱼,学生评价,问:看到这些鱼你想到什么?

教学过程:

1一.直入课题,板书课题,学生跟写课题。学生质疑。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结合课前初读,读懂了什么?理清内容,板书:心-纸

二、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圈画鱼游到青年心理的句子,反馈交流,出示相应句子,指出重点词语,理解“忘我”,青年会忘记什么?从来没有忘记的又是什么?出示句子齐读。从课文那里可以看出很多次?指名说(老是),小结,指导朗读,知名读。

2、过渡:鱼是怎么游到纸头上的?自读课文,圈画句子。指名反馈,体会“工笔细描”,“挥笔素描”,从句子中找到意思,指名读。师生轮流读,问:同学所读的部分由什么不一样?(看到的   想到的 )提问:这样写好在哪?(比喻)体会比喻的妙处。

指读第二句,课件出示金鱼游动录像。你看到了金鱼怎么游?

3、小结:板书:看   想

4、到文中找出这样写法的另两处句子。指名反馈交流,分别读读看到的和想到的句子。体会他为什么会和鱼融为一体?联系前面看到的回答,提问,他为什么会这样?指名说。

小结写作方法:先写看到的,再写想到的,融入作者的写法。

5、迁移。出示:《全神贯注》语段,找找哪些句子是看到的,哪些是想到的?

6、要写好想到的,有点难,要注意什么?小组讨论。(联系前面看到的)“好像、像、似乎”这些词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联系在一起。

7、迁移运用。出示学生跳绳语段。点评,用添加符号,给这段话添加想的部分。师生合作读。

三、总结

     不仅关注情节,还要学习写作方法,要在观察的同时,融入自己的感受,不仅写看到的,还要写想到的。这40分钟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寄给老

 

[《鱼游到了纸上》竞赛课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相关文章:

1.《鱼游到了纸上》教案

2.鱼游到了纸上教案

3.游戏活动课教案

4.水里游的鱼教案反思

5.小班游戏公开课教案

6.小学体育游戏课教案

7.中班音乐游戏课教案《气球跳舞》

8.纸上谈兵造句

9.游戏大班小猫钓鱼教案

10.小班游戏捕鱼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