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比教学之《论语八则》授课案 说课稿(苏教版综和专题上册)

发布时间:2017-12-25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第一个环节:导入:激发兴趣:(1+3分钟)

    师:我给同学们讲个故事,有一次,孔子的学生颜回在路上溜达,看见买布的和卖布的争吵起来。其原因是3*8=?的问题,卖布的人讲:“三八二十四,你为什么只给我二十三?”买布的人讲:“三八二十三,你为什么问我要二十四?”颜回跟买布讲:“三八就是二十四,你应该把钱给他。”买布人讲,他只相信孔夫子的话,如果孔子讲三八二十四的话,他就把自己的头给颜回。于是,他们找孔子评理,孔子说:“三八是二十三。”事后,颜回问孔子:“你为什么说三八是二十三呢?”孔子说:“因为生命比钱更重要。”

师:孔子是一个非常宽厚仁爱的人。(1)

    同学们,通过这些小故事,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宽厚、仁爱的孔子,课文里又是怎样来介绍孔子的呢。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一学《论语八则》。(2)

第二个环节:抽查预习情况 形式:点将+接龙(2+3)

在学之前呢?我要先抽查下课前背诵情况,哪位同学想做今天也是本周的课堂发言第一人呢?会背、想背的同学请举手!好,这位同学请准备!(其他同学要认真听,看他诵的与你有何不同)。(哪位同学能帮这位同学把背诵出现的问题说下,帮助他改正)。这位同学不光勇气可嘉,诵的也很出色!大家把掌声送给他,祝贺他成为第一人。

    下面,请同学们,听一遍录音,注意朗读时的停顿、语气以及字的正确读法。

哪位同学能总结下朗诵论语八则时应注意哪些方面:拖腔、果断等。我们知道了诵法,下面还有没有同学想背诵呢?老师很欣慰!为了给更多的同学表现的机会,咱们来个一人一则接龙背诵,ARE YOU READE?好,接龙背诵有个小要求:为了能真正使抽查落到实处,防止提前准备,一人背一则,人有我边走边点。(Ask the students to consciously close the book)请同学们自觉课本!开始!……

GOOD! 大部分同学目前为止表现很不错!没表现的同学,不要气馁,后面还有机会!

第三个环节:分配任务 小组合作(1+5)

下面,就看同学们的表现了,我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我们班上的小组中的人数将这节课的任务分成了13份,大家手上拿得就是你们今天要拿下的“敌人”,给同学们10秒钟时间和你的对手见个面,认识下,明确下!好,请同学们,大点声告诉我用没有信心完成!好,时间5分钟!方式自由(可读、可写、可查阅资料)1357排转过身矣。开始!……(教师下去巡视,检查)

备注:(2分钟后,如果哪一组提前完成了任务,可解决相邻组的任务或自己选择任务,可下位走动。)

第一组:这八则语录主要讲了什么学习方法和态度,并用文中的话分别举例说明;

a. 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学而不厌  敏而好学(用于学习态度)

b.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默而识之  (用于学习方法)

c. 人不知而不愠  三人行必有我师  (用于思想修养)

第二组:结合注释,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及找出词类活用的字并解释;

字注音:论(   )语  不亦说(   )乎  不愠(   )  罔(   ) 殆(   ) 

诲女(   ) 是知(   )也     默而识(   )之     不悱(   )不发

  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2、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用为名词,旧知识、新知识)

             3、不耻下问       (耻: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

第三组:解释下面每句中划线实词的意思及文言虚词“而”字的用法(顺接、转折、修饰、并列)找出相关句子;

⑴学而时(   )习之      ⑵不亦说(   )乎

⑶人不知而不愠(   )   ⑷不愤(   )不启(   )

⑸学而不思则罔(   )   ⑹不悱(   )不发(   ) 

⑺学而不厌(   )          ⑻举(   )一隅(       )不以三隅反(   )

文言虚词“而”字:顺接、转折、修饰、并列

而:顺接连词a. 温故而知新  b. 敏而好学  c. 学而时习之  d. 择其善者而从之

转折连词a. 人不知而不愠  b. 学而不厌  c. 思而不学则殆

修饰连词a默而知之

第四组:作者及《论语》相关知识;

①孔子,名   ,字    ,是    时   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家、  家。           家学派代表人。

②《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是   经典著作之一,共    篇,这种体裁我们叫    。

《论语》与《      》、《      》、《      》合称为"四书","五经"是指《      》、《      》、《      》《      》、《      》。

第五组: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及成语

成语: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温故知新  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通假字:“说”通“悦”(愉快)  “女”通“汝”(你)  “识”通“志”(记住)

“知”通“智”(智慧)学而不厌 厌通餍(满足)

第六组: 分析《论语》第一则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一起探讨问题),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

【字词】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特指有学问的男人,相当于“先生”,这里指孔子。《论语》中凡“子曰”中的“子”,都是指孔子。学:学习,学到了知识。而:连词,表示顺承关系,可不译。时:按时。习:温习。之:指学到的知识。亦:也。说:通“悦”,愉快,高兴。乎: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朋:古代“朋”和“友”有区别,“同师曰朋,同志曰友”,这里泛指朋友,可以译成“志同道合的人”。知:知道,了解。而:转折连词,相当于“却”。愠:恼恨,怨恨。君子:指有地位的人,或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分析】第一则讲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时习”是学习方法。只有按时温习所学的知识,才能掌握所学的知识。“有朋”句讲学习的乐趣,讲学习的态度。与朋友一起探讨问题,才能集思广益;与朋友探讨问题,其中也有无限的乐趣。乐学是搞好学习的条件之一。“人不知”句,是讲学习态度。意思是说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才能,不是为了夸耀,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才德时,不应怨恨,这才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应有的态度。这句话对学习者的个人道德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第七组: 分析《论语》第二则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时,又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这一点)做老师了。”

【字词】而:顺接连词。可:可以。以:凭借,“以”后省略宾语“之”。为师:做老师。矣:表示陈述语气,可译成“了”。

【分析】第二则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温故”不仅要巩固旧知识,还要能“知新”,能有新的理解或发现。“可以为师矣”是孔子对能做到这一点的人的肯定和高度评价,表现了孔子对学习中的“温故”的一种极为深刻的见解。

第八组: 分析《论语》

第三则【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字词】学:第一个“学”是死读书,死记硬背的意思;第二个“学”指认真学习。思:第一个“思”是指思考,动脑筋;第二个“思”是指空想。而:两个“而”都是转折连词,相当于“却”“可是”。则:两个“则”都是连词,相当于“就”。

【分析】第三则也是讲学习方法,以精练对称的语言,指出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学”是“思”的基础,“思”又能使“学”不断深化和扩大。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学习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第九组: 分析《论语》第四则

【原文】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历代学者对“是知也”的“知”有多种解释,一种从“知”理解,解释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道理;另一种从“智”理解,认为“知”通“智”,解释为明智、聪明。如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译为“这就是聪明智慧”,因之读‘知’为‘智’。他又说:“如果‘知’如字读,便该这样解释:这就是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一般学者倾向于“知”这种理解。)

【字词】由:姓仲,名由,字子路,亦字季路,孔子的弟子。诲:教,教导。女:同“汝”,你。知:第一个和第六个“知”指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之:第一个“之”代孔子的训言,后两个“之”代事物。为:就是。是:这。

【分析】第四则讲的是学习态度,说明探求学问或了解事物,应采取极其诚实的态度,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切切不可不懂装懂。孔子这段话是对弟子子路讲的,一开始采用呼告、感叹的句式,以求听者的注意和重视,也说明了孔子对这一学习态度的极端重视。

第十组: 分析《论语》第五则

【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赐给‘文’的谥号呢?” 孔子说:“他聪敏而又努力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因此赐给他‘文’的谥号。”

【字词】子贡:孔子的弟子,卫国人,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孔文子:卫国的大夫孔圉,字仲叔,谥号叫“文”。古代贵族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叫“谥”,或“谥号”。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按古谥法,勤学好问的人可得到“文”的谥号。何以。即以何,凭什么。谓之:称他为。谓,称为。之,他,指孔文子。也:这里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呢”。而:顺接连词。敏:聪敏。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下问:向地位或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问,询问,这里指向人请教。也:这里表示陈述语气,可不译。

【分析】第五则讲的是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成为学习方面著名的格言。据《史记》记载,孔子到卫国时,卫国大夫孔圉曾经就用兵作战的问题请教过孔子,孔子没有回答他,可见孔子对他并无好感。因此孔子的弟子子贡对孔圉死后被赐予“文”的谥号感到不解,向孔子请教。孔子不以个人的好恶来评价一个人,他实事求是地肯定了孔圉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并借此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第十一组: 分析《论语》第六则

【原文】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翻译】孔子说:“默默地记在心里,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厌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

【字词】默:静默,不说话。而:第一个“而”连接修饰语“默”和中心语“识”,可译成“地”;第二个“而”是顺接连词。识:记住。厌,满足。何有:即“有何”。有什么。哉:表示感叹的语气助词,相当于“呢”。“何有于我哉”,在我这里有什么呢?意思是这三件事我都没有。

【分析】第六则,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句讲学习的正确态度,第三句讲教育人的正确态度。这三方面,孔子一生都是这样做的,但他却说“何有于我哉!”,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的谦逊态度。

第十二组: 分析《论语》第七则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同走路,必定有我能取法的人在里面;我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字词】师:老师,这里指值得取法、学习的人。焉:这里相当于“于之”,在里面。择:选择。其:他们的,指上文“三人”的。从:跟从,遵循,这里的意思是学习。而:顺接连词,相当于“就”。

【分析】第七则是讲学习态度的,反映了孔子“不耻下问”,善于向一切人学习,不仅学习他人的优点,同时注意把他人的缺点作为自己的借鉴,以改正自己的缺点。

第十三组: 分析《论语》第八则

【原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翻译】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由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角,就不再教他了。”

【字词】愤:这里是心里想弄明白却不能的意思。启:启发、开导的意思。悱:口中想说却不能恰当地表达出来的样子。发:启发。举:提出,举出。隅:方角。方的物体有四个角。反:类推。则:就。复:答复。

【分析】第八则讲的是教的方法,先让学生思考、表达,再给以适当的启发。学生不能举一反三,再教他就没有作用。这里强调了学生用心思考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否则,教者讲得再多也不会有什么效果。

第四个环节:成果展示 当堂检测(20)

好,早早自习和早自习我已经让同学们提前预习了,由于快乐的时间总是很短暂的,除第六至十三组外,请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按照我在黑板上给各小组分割的领地,将你小组的学习成果认真、端正的写到黑板上,展示给大家!时间2分钟!课文赏析的小组继续做准备,赏析时间2分钟以内。备注:赏析每句话时脱离资料以背写为主!

教师巡查(2+3)

第五个环节:组与组之间 交流学习成果(5分钟)

下面:同学们,根据各组展示的成果进入“众人划将开大船”环节,也就是,组与组之间,互相质疑、交流学习成果!时间(5)

第六个环节:当堂巩固(小组竞赛 抢答方式)(3分钟)

根据你对课文的整体把握用文中的原句抢答:

1、《论语》与哪三部书合称为四书;《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2、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认为应该虚心求教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论语》八则中道出思想修养的句子是:人不知而不愠 / 三人行必有我师

6、《论语》八则中道出学习态度的句子是:不耻下问 / 三人行必有我师  //学而不厌  //敏而好学

7、《论语》八则中道出学习方法的句子是: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默而识之

8、认为人应该博采众长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七:看课堂目标:(1分钟)

1、 抽查落实学生预习背诵情况;

2、 学生能通过自学、小组交流完成

  ①作者及《论语》相关资料;②找出并记住难读得字;

③通过做题记住重点实词、虚词(而)的用法;④找出并记住通假字、词类活用的字;

3、学生能通过自学、小组交流完成:《论语》八则中各则语录的赏析即:

① 朗诵停顿;②重要字词的注音及意思;

② 每则语录的翻译;④这则语录告诉自己什么道理;

第八个环节:总结(0.5分钟)

俗话说:半部论语走天下,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知道了《论语》是记载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史书,他通过言简意赅的话,告诉我们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及其为人的道理。希望同学们,课下好好体会这些道理,并用于你自己的实践之中,让你的人生更加绚丽多彩!

第九个环节:布置作业:(0.5分钟)

1、同学们下课后,对今天课堂上讲的东西“温故知新”;

    2、写一篇学后感;

课堂练习环节:明确任务 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下面,进入第三个环节:明确任务 小组交流合作探究(1+5)

就看同学们的表现了,我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我们班上的小组中的人数将这节课的任务“果实”分成了13份,大家手上拿得就是你们今天要拿下的“敌人”,给同学们10秒钟时间再和你的对手见个面,认识下,明确下任务!

备注:(2分钟后,如果哪一组提前完成了任务,可解决相邻组的任务或自己选择任务,可下位走动。)

第一组:分析《论语》第八则(小组合作完成,可查阅资料)

第二组:分析《论语》第二则(小组合作完成,可查阅资料)

第三组:结合注释,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及找出词类活用的字并解释;

字注音:论(   )语 不亦说(   )乎 不愠(   )罔(   ) 殆(   ) 

诲女(   )是知(   )也  默而识(   )之    不悱(   )不发

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   

2、温故而知新   

            3、不耻下问       

第四组:分析《论语》第三则(小组合作完成,可查阅资料)

第五组:分析《论语》第四则(小组合作完成,可查阅资料)

第六组:分析《论语》第五则(小组合作完成,可查阅资料)

第七组:解释下面每句中划线实词的意思及文言虚词“而”字的用法(顺接、转折、修饰、并列)找出相关句子;

⑴学而时(   )习之      ⑵不亦说(   )乎

⑶人不知而不愠(   )   ⑷不愤(   )不启(   )

⑸学而不思则罔(   )   ⑹不悱(   )不发(   ) 

⑺学而不厌(   )          ⑻举(   )一隅(       )不以三隅反(   )

文言虚词“而”字:顺接、转折、修饰、并列

而: 顺接连词:  a.        b.         c.         d.         e 

转折连词:  a.       b.         c.  

修饰连词:  a

第八组:分析《论语》第六则(小组合作完成,可查阅资料) 

第九组:作者及《论语》相关知识;

①孔子,名   ,字    ,是    时   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家、  家。           家学派代表人。

②《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是   经典著作之一,共    篇,这种体裁我们叫    。

《论语》与《      》、《      》、《      》合称为"四书","五经"是指《      》、《      》、《      》《      》、《      》。

第十组:这八则语录主要讲了什么学习方法和态度,并用文中的话分别举例说明;

学习态度的句子:

学习方法的句子:

思想修养的句子:

第十一组:分析《论语》第七则(小组合作完成,可查阅资料)

第十二组:分析《论语》第一则(小组合作完成,可查阅资料)

第十三组: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及成语

成  语:

通假字:

课前和早自习我已经让同学们提前预习了,由于快乐的时间总是很短暂的,除第1、2、4、5、6、、8、11、12组外,请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按照我在黑板上给各小组分割的“领地”,将你小组的学习成果认真、端正的写到黑板上,展示给大家!

时间2分钟!

课文赏析的小组继续做准备,赏析时间2分钟以内。 

备注:赏析语录时需注意的几点要求

1、赏析每则语录时脱离资料到讲台前以口述为主,可适当板书强调;

2、讲清朗诵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3、讲清重要字词的读法和写法及意思;

4、逐字逐词逐句翻译每则语录,吐词清楚、翻译正确;

5、用自己的话说说该则语录讲了什么道理;

6、赏析完毕后,其他小组成员可提出质疑、可补充重难点;

 

[课内比教学之《论语八则》授课案 说课稿(苏教版综和专题上册)]相关文章:

1.中学上册论语八则语文课件

2.小学音乐教唱课说课稿

3.论语八则的读后感

4.国学之《论语》选读教学计划

5.幼儿英语授课优秀教案

6.教授授课主持词

7.授课计划与教学计划

8.广州驾考科目集中授课

9.我与课内比教学教师随笔

10.圆的认识说课稿苏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