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朗读课文,学写生字。
教学目标:
1、读好文中的长句子,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粽子的构造,并初步感受祖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3、积累课文中表示颜色的叠词,提高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 学写本课的生字,积累课文中的叠词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粽子的构造,并初步感受祖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教法:示范,引导,启发,创设情景
学法:练习,朗读,书写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预习生字,做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再现情境
1.投影上节课的词语,请学生读
指名读、开火车读
2.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每逢端午节,我们会到外婆家吃粽子。 既然想想的粽子这么好吃,那我们就再一次走进课文去“尝尝”吧!
2.师生共同齐读课文。
二、诵读课文,品味内容
1. 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
(1)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教师提出问题:结合第二自然段内容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
预设: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5)词语填空读课文。
①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粽子是用________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_______糯米,中间有一颗________枣。
预设: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
②我们填进去的是什么样的词语?
预设:AAB式的词语
教师追问:同学们还知道哪些AAB式的词语?
同学自由发言
大屏幕出示一系列AAB式的词语:
大大的 胖胖的 美美的
黑黑的 热热的 甜甜的
香香的 蓝蓝的 绿绿的
毛毛虫 团团转 棒棒糖
拉拉队 行行好 娃娃鱼
毛毛雨 沙沙声 呱呱叫
请学生先自学这些词语,然后男女比赛读
教师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
③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④指导朗读:这样AAB式的重叠词更能体现出粽子的特点,各种颜色相间,色香味美。朗读时仿佛让人品尝到了香甜的味道。
⑤学生汇报朗读第二自然段。
2.品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依据课文内容,说一说,端午节为什么会有吃粽子的习俗?
预设:①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②同学们还知道哪些中国传统节日?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
三、指导观察,正确书写
1.创设情境,出示生字。
(1)老师今天带来了几个美味香甜的粽子,同学们想不想吃?
(2)课件出示:写有生字的粽子图片。
(3)导学:你们认识它们吗?我们来学写这几个生字,写得好的同学会得到香甜美味的粽子。
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生字--午。
(1)观察生字外形,注意书写时悬针竖不出头。
(2)学生描红书写,在本子上写两个。
(3)同桌之间展示,同桌互评。
3.教师指导学习生字--节。
(1)观察生字结构,教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练写。
(2)引导学生说一说了解了哪些中国传统节日。
预设:中秋节、重阳节、春节……
(3)通过对节日的阐述,给“节”字进行扩词训练。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米。
(1)导学:我们“品尝”了香甜的糯米粽,一起来认识糯米的“米”字。
(2)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
(3)学生根据汉字“米”的字形演变过程,理解字义。
5.教师指导学习生字--分。
(1)反义词对对碰理解字义:“合”的反义词是“分”。
(2)书写要领:上面八字要延展,下面是“刀”不是“力”。
(3)师生讲评,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激励进步。
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教师总结: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今天通过学习《端午粽》,我们不仅“品尝”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每当我们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时,不要忘记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粽 教学设计(部编本一年级下册)]相关文章:
7.部编教材培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