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思品课教学实施(网友来稿)

发布时间:2017-3-26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素质教育,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审美素质等诸

方面的教育。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贯穿、渗透于诸教育之中的核心部分,它影响、决定着学

生素质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思想品德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专门学科,它的重

要地位和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在思想品德课中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实效,

是当前思品教学乃至整个素质教育需要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我门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激

发兴趣是前提条件,学文明理是中1环节,行为指导是目的归宿。

  一、激发兴趣

 

  兴趣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他和感情、性格等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托尔斯泰曾经这样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心理学上的意义,在于引起学生情感反应的重要中介和催化剂的作用,这就是“求知欲”,就如“食欲”一样。为使学

生产生浓厚的学习思品的兴趣和欲望,不因思品课较为枯燥而产生乏味感。我在教学中注意小学

生年龄段的特点,精心设计,营造引人入胜、富有情趣的教学环境,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

动参与到教学课堂中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方法和手段,即“桥”和“船”的问题。在教学中,根据课题教学的不同特点,我主要采用的方法是:

  1、电化教学法,电教形式直观、形象,艺术性强,如临其境,学生普遍乐干接受,易干激发兴趣,使学生在有形的观赏中受到感染,使“大道理”变得具体实在,容易消化吸收,达到教育目

的,如《学优良传统讲文明礼貌)、《以俭朴为荣》的教学,我均以电教手段进行,使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教学中受到心灵的震撼,领悟到什么是美德,自己应当学什么,现在起应当做什么的道理,

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2、故事教学法。在教学《人民的领袖》一课时,针对小学生对毛泽东等开国元勋的事迹了解几乎是“一张白纸”的情况,我事先准备了资料,上课时,既指导学生看挂图,又讲一些生动的小故事,把学生的感情和兴趣逐步引入课题中,进而让学生例举故事所表现的领袖的高贵品质和伟大功绩,从而激发学生对领袖的热爱和怀念之情,感悟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3,活动诱导法。参加活动学生劲头已:入趣浓,老师通过设计学生容易参与,趣味住强的活

动,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受到教育。如上完《关心集体多做好事》一课后,我安排了“我为集体做过多少好事”的讨论,讨论中,许多学生亮开了自己过去曾做过好事而别人不知道的“秘密“,也有的学生亮出了自己“学习最重要,少管闲事“,而不愿为集体、为他人做点有益的事的思想。经过讨论,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生活在集体中,只有大家来关心和热爱集体,多做好事,这个集体才能团结向上,争创荣誉,事后,同学们自动建立卫生监督、纪律检查,后进生指导等小组,班级出现了主动关心同学、关心集体的喜人景象。

  二、学文明理

  学文明理,在思品教学中既是主要内容,也是中心环节,学生是否能做到真正明理,是衡量一节课完成教学任务与否的关键,要达到学生明晰事理的途径一般有两个:

  1,老师说理,一是讲清概念,即让学生明确道德规范或原则是什么;二是说透道理,即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按照道德规范或原则去做。思品课教学明理过程中老师常以板书和口述的方法来阐述课文所表达的道德观点,使学生头脑中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如第五册(做事要有始有终》一课

的教学,在听故事朗读。看故事投影,讲故事复述的过程中,我通过“说”课文中人物的闪光点,反复强调本文的道德观点:“做事有要头有尾,即使碰到困难,也要坚持到底”。学生不仅被故事人物深深感动,而且牢牢地领会了课文的道德观点。

  2、学生说理。老师说“理”之后,学生的认识还处于初始阶段,还需要学生自己“说”理来强化道德认识。具体要求须由浅入深,由易而难,一般是先根据问题直接说,然后再围绕问题有针对性他说j口第五册(专心致志)一课,老师“直接”问学生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一般都能答出,而老师并不因此而满足,继续围绕道德观点开展询问:“为什么两人同时学下棋,一个成了高手,另一个成绩较差?”强化“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这一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到“专心致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行为指导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思品课不仅要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激发道德情感,明白道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即指导实践。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但在导行过程中,学生往往望“理”兴叹,有理难“循”,出现空对空的现象,这是阻碍思品课教学实效提高的主要原因。为此,教师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道德行为的欲望,指导学生明辨是非的同时,必须着力解决行为指导问题。在实践中我认识到,在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导行时,须着力坚持“四个结合”,实施导行“立体化”。

 

  1、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在学校里,每时每刻都反映着他们的思想状况。教师要勤于观察,细心了解学生的思想与行为表现,备课时要把学生的思想、行为表现与教材有机结合起来,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如教《不乱花零用钱》一课,针对班级中一些学生在假日买这买那,花钱大手大 脚的情况,我出了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讨论:“我爷爷、外公特疼我,经常给我钱,每年还有压岁钱,我花了才对得起他们呢!”学生据此各抒己见。开展讨论。由于这道题紧紧联系了学生实际,所以很快使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花钱要合理,有必要。节约使用零用钱,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2、与课内活动相结合。充分利用思品课教学时间,联系教材内容,采取各种形式,指导学生的‘行为方式,训练道德行为,这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课内导行可根据教材课题的要求,通过具有不同功能和作用的板书、图画、故裂表演。辨析,竞赛等多种途径和手段来实现,使学生在形式生动活泼,氛围热烈愉快的活动中受到熏陶和启迪,使课题的道德观点以形象生动的方式渗透于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活动中深化认识,陶 冶情操,逐步建立起良好的道德行为。

  3、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课外活动是思品课堂教学的延伸,是一种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动静结合的“开放式”的教学形式,是课内播种与课外培植相结合的好路子。

课外活动可分为校内与校外两方面,校内的课外活动,我联系教材内容,以开展班队活动。配合学校开展的有关主题活动来进行,指导学生的行为方式。如教《团结果》、《小伙伴之间》课文时,我与“手拉手章”争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开展“一帮一”结对子、向贫困地区同学写慰问信,向灾区少年儿童捐献零用钱等活动,指导学生人人争取“手拉手章”,争章活动促进了学生“团结就是力量”、“人人心齐、泰山移”道德观点的认识和深化,使班内团结互助蔚然成风。在校外活动中,我以校外教育基地为主阵地,组织学生走向工厂、农村、各种展馆。名胜古迹。革命烈士纪念馆等教育基地,在参观、调查,访问中使学生受到教育。如教(参观党史展览会)课文过程中,我们请了老红军战士给学生讲革命战争年代的故事,组织学生前往桐乡革命历史纪念馆参观,又瞻仰了桐乡市革命英雄纪念碑,敬献了花篮。不仅使学生增长了历史知识,而且激发了学生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调动了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而学习的积极性。

  4、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

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在恩品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保持与家长的密切联系,使家庭对孩

子的行为要求与学校,教师的要求保持同步和合拍。我一方面加强校家信息交流,及时了解学生

在家的行为表现,克服盲目性,加强针对性;另一方面,我对学生在家庭中的道德行为提出要求与

指导。如教学《家里来了客人》、《调节约水电》、《不乱花零用钱》等课文时,我按照课文的道德观点对学生在家时怎么才能做到对客有礼貌、勤俭节约、不比吃穿等行为要求,一一提出要求,并用(家校联系单)的形式,要求家长按实反馈。这样做,强化了训练,又防止了校家脱节,效果颇佳,受到家长的赞许。

总之,思品课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并提高其实效,有赖于教师围绕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激

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达到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根本目的。

素质教育,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审美素质等诸

方面的教育。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贯穿、渗透于诸教育之中的核心部分,它影响、决定着学

生素质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思想品德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专门学科,它的重

要地位和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在思想品德课中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实效,

是当前思品教学乃至整个素质教育需要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我门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激

发兴趣是前提条件,学文明理是中1环节,行为指导是目的归宿。

  一、激发兴趣

 

  兴趣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他和感情、性格等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托尔斯泰曾经这样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心理学上的意义,在于引起学生情感反应的重要中介和催化剂的作用,这就是“求知欲”,就如“食欲”一样。为使学

生产生浓厚的学习思品的兴趣和欲望,不因思品课较为枯燥而产生乏味感。我在教学中注意小学

生年龄段的特点,精心设计,营造引人入胜、富有情趣的教学环境,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

动参与到教学课堂中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方法和手段,即“桥”和“船”的问题。在教学中,根据课题教学的不同特点,我主要采用的方法是:

  1、电化教学法,电教形式直观、形象,艺术性强,如临其境,学生普遍乐干接受,易干激发兴趣,使学生在有形的观赏中受到感染,使“大道理”变得具体实在,容易消化吸收,达到教育目

的,如《学优良传统讲文明礼貌)、《以俭朴为荣》的教学,我均以电教手段进行,使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教学中受到心灵的震撼,领悟到什么是美德,自己应当学什么,现在起应当做什么的道理,

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2、故事教学法。在教学《人民的领袖》一课时,针对小学生对毛泽东等开国元勋的事迹了解几乎是“一张白纸”的情况,我事先准备了资料,上课时,既指导学生看挂图,又讲一些生动的小故事,把学生的感情和兴趣逐步引入课题中,进而让学生例举故事所表现的领袖的高贵品质和伟大功绩,从而激发学生对领袖的热爱和怀念之情,感悟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3,活动诱导法。参加活动学生劲头已:入趣浓,老师通过设计学生容易参与,趣味住强的活

动,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受到教育。如上完《关心集体多做好事》一课后,我安排了“我为集体做过多少好事”的讨论,讨论中,许多学生亮开了自己过去曾做过好事而别人不知道的“秘密“,也有的学生亮出了自己“学习最重要,少管闲事“,而不愿为集体、为他人做点有益的事的思想。经过讨论,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生活在集体中,只有大家来关心和热爱集体,多做好事,这个集体才能团结向上,争创荣誉,事后,同学们自动建立卫生监督、纪律检查,后进生指导等小组,班级出现了主动关心同学、关心集体的喜人景象。

  二、学文明理

  学文明理,在思品教学中既是主要内容,也是中心环节,学生是否能做到真正明理,是衡量一节课完成教学任务与否的关键,要达到学生明晰事理的途径一般有两个:

  1,老师说理,一是讲清概念,即让学生明确道德规范或原则是什么;二是说透道理,即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按照道德规范或原则去做。思品课教学明理过程中老师常以板书和口述的方法来阐述课文所表达的道德观点,使学生头脑中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如第五册(做事要有始有终》一课

的教学,在听故事朗读。看故事投影,讲故事复述的过程中,我通过“说”课文中人物的闪光点,反复强调本文的道德观点:“做事有要头有尾,即使碰到困难,也要坚持到底”。学生不仅被故事人物深深感动,而且牢牢地领会了课文的道德观点。

  2、学生说理。老师说“理”之后,学生的认识还处于初始阶段,还需要学生自己“说”理来强化道德认识。具体要求须由浅入深,由易而难,一般是先根据问题直接说,然后再围绕问题有针对性他说j口第五册(专心致志)一课,老师“直接”问学生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一般都能答出,而老师并不因此而满足,继续围绕道德观点开展询问:“为什么两人同时学下棋,一个成了高手,另一个成绩较差?”强化“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这一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到“专心致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行为指导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思品课不仅要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激发道德情感,明白道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即指导实践。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但在导行过程中,学生往往望“理”兴叹,有理难“循”,出现空对空的现象,这是阻碍思品课教学实效提高的主要原因。为此,教师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道德行为的欲望,指导学生明辨是非的同时,必须着力解决行为指导问题。在实践中我认识到,在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导行时,须着力坚持“四个结合”,实施导行“立体化”。

 

  1、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在学校里,每时每刻都反映着他们的思想状况。教师要勤于观察,细心了解学生的思想与行为表现,备课时要把学生的思想、行为表现与教材有机结合起来,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如教《不乱花零用钱》一课,针对班级中一些学生在假日买这买那,花钱大手大 脚的情况,我出了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讨论:“我爷爷、外公特疼我,经常给我钱,每年还有压岁钱,我花了才对得起他们呢!”学生据此各抒己见。开展讨论。由于这道题紧紧联系了学生实际,所以很快使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花钱要合理,有必要。节约使用零用钱,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2、与课内活动相结合。充分利用思品课教学时间,联系教材内容,采取各种形式,指导学生的‘行为方式,训练道德行为,这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课内导行可根据教材课题的要求,通过具有不同功能和作用的板书、图画、故裂表演。辨析,竞赛等多种途径和手段来实现,使学生在形式生动活泼,氛围热烈愉快的活动中受到熏陶和启迪,使课题的道德观点以形象生动的方式渗透于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活动中深化认识,陶 冶情操,逐步建立起良好的道德行为。

  3、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课外活动是思品课堂教学的延伸,是一种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动静结合的“开放式”的教学形式,是课内播种与课外培植相结合的好路子。

课外活动可分为校内与校外两方面,校内的课外活动,我联系教材内容,以开展班队活动。配合学校开展的有关主题活动来进行,指导学生的行为方式。如教《团结果》、《小伙伴之间》课文时,我与“手拉手章”争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开展“一帮一”结对子、向贫困地区同学写慰问信,向灾区少年儿童捐献零用钱等活动,指导学生人人争取“手拉手章”,争章活动促进了学生“团结就是力量”、“人人心齐、泰山移”道德观点的认识和深化,使班内团结互助蔚然成风。在校外活动中,我以校外教育基地为主阵地,组织学生走向工厂、农村、各种展馆。名胜古迹。革命烈士纪念馆等教育基地,在参观、调查,访问中使学生受到教育。如教(参观党史展览会)课文过程中,我们请了老红军战士给学生讲革命战争年代的故事,组织学生前往桐乡革命历史纪念馆参观,又瞻仰了桐乡市革命英雄纪念碑,敬献了花篮。不仅使学生增长了历史知识,而且激发了学生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调动了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而学习的积极性。

  4、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

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在恩品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保持与家长的密切联系,使家庭对孩

子的行为要求与学校,教师的要求保持同步和合拍。我一方面加强校家信息交流,及时了解学生

在家的行为表现,克服盲目性,加强针对性;另一方面,我对学生在家庭中的道德行为提出要求与

指导。如教学《家里来了客人》、《调节约水电》、《不乱花零用钱》等课文时,我按照课文的道德观点对学生在家时怎么才能做到对客有礼貌、勤俭节约、不比吃穿等行为要求,一一提出要求,并用(家校联系单)的形式,要求家长按实反馈。这样做,强化了训练,又防止了校家脱节,效果颇佳,受到家长的赞许。

总之,思品课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并提高其实效,有赖于教师围绕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激

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达到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根本目的。

[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思品课教学实施(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1.小学思品课教学计划

2.小学的思品课教学计划

3.实施素质教育的论文

4.小学思品课件免费

5.思品教学随笔

6.初中思品小论文

7.鲁教版初中思品说课稿

8.初中思品优秀说课稿

9.初中思品课说课稿

10.小学思品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