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游到了纸上
一、 教学目的:1。理解内容,体会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到了忘我的境界。
2。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3。学习作者对事物观察及材料积累的方法。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 教学重点:1.体会出青年达到忘我的境界。
2。观察及积累资料的方法。
三、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意思和关系。
四、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难字突破法。
五、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玉泉的池水清澈见地,一壶茶,一群鱼,令人心情舒畅。作者用了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赏心悦目)这里不但池水中有鱼,后院还有十几缸金鱼,来这里看鱼的人很多,有老人、友青年、还有孩子。当然也有作者,就是课文中的“我”。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书中的“我”在玉泉看到了什么。
二、 请学生齐声朗读第二段(3、4)
1、 作者在玉泉的金鱼缸边,认识了一位青年,这位青年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① 高高的身材,长得很秀气,一对大眼睛明亮得就象玉泉的水――这是关于他外貌描写,还有吗?
② 举止特别
a、“举止特别”是什么意思?指动作、神态与别人不一样。
B、在课文中我们在哪里体会到他的举止特别?(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C、由学生轻声读这些话,体会这段话中着重由哪几个词点出他的特别,为什么?老是:说明经常这样。呆呆:指看得出神。
2、 这时的青年看鱼看得如痴如醉,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同时也忘记了自我,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三、 现在我们同作者一样,初步了解了这位“举止特别”的青年,那么他还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我们一起进入下一段的学习。
1、 默读第三段(5-8)
① 在一个星期天,当作者来到玉泉时,青年已被人们围住,围观的人们在干什么?看青年画画,并且议论着、赞叹着。
② 课文着重写了一位小女孩对青年的话的赞叹,是怎样说的呢?惊奇得叫到“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③ 这里的“游”是什么意思?鱼真的在纸上游吗?不是,而是写鱼象活得一样在纸上游动。
④ 这是对青年的画的赞叹,人们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2、 请一位同学读第七自然段。
① 青年在静静的画画说明了什么?认真
② 课文在描写青年画画时,用了“一丝不苟”这个词,他是什么意思?在课文中指什么?一点也不马虎。在课文中主要说他画得很认真。
③ 为了说明他得一丝不苟,课文又是怎样描写的?象姑娘绣花那样细致。
④ 接着,课文又写了青年挥笔速写,将金鱼的动态展现在纸上。这是动态,而前文所写的“一丝不苟画每个部位”是静态描写。动静相结合,使游鱼的形象在我们的脑海里生动起来。
3、 范读第八自然段。
①、 面对大家的赞扬,青年的反映是什么?青年没有任何反应。
②、 作者在课文中用了“唯一”一词,说明了什么?说明只有他一个人是这样,又一次指出了举止特别。
③、 画着画着,青年与金鱼融为一体了,在这里‘融为一体’应怎样理解?原意是融合在一起,这里指人与鱼融合在一起,把自己也当做了鱼。
④、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青年画鱼画到了忘我的境界。
四、 作者与青年只是碰到过几次,就发现了他的特别之处,可见作者是生活的有心人。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作者进行了更深入的观察。
①、 默读第四部分(9-14) 我们知道青年画鱼到了忘我的境界,在这一段又是怎样体现出来的?太阳快下山了,青年还在画,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②、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青年画画十分专注、勤奋。
③、 面对画得忘我的青年,作者先采取了什么方式进行了解?谈话的方式
④、 结果怎样?青年不理他。 为什么?因为他是聋哑人。
⑤、 这也就是青年举止特别的原因。A认真观察b是聋哑人
⑥、 “原来他是个聋哑人!”作者在这句话后面用叹号,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惊讶、敬服。
⑦、 当我把那个女孩的话告诉了青年,青年怎样认为?他说“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⑧、 这句话什么意思?这是说青年对鱼非常熟悉,头脑中形成了鱼准确生动的形象。
⑨、 “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有什么关系?只有将鱼的形象印在了脑海里,青年才能将鱼画得象真的一样。
五、 从这位聋哑青年身上我们得到了什么启发?
六、这是聋哑人给我们的启发,同时我们还应该向一个人学习,那就是作者。作者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他到玉泉不光游玩,还发现了一位特别的人,同时对他进行多次观察。他不光观察,还注意积累材料,将一系列的事进行整理,记录下来,从而将见闻、感受生动得展现在我们面前。
七、板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
玉泉观鱼
老是 呆呆地
举止特别
一丝不苟 到了忘我的境界
忘了吃饭、回家
游到心里
善于观察,刻苦练习
[鱼游到了纸上(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2.鱼游到了纸上教案
4.纸上谈兵造句
6.小班游戏捕鱼教案
8.纸上谈兵读后感受
9.折纸上衣步骤图解
10.春字在剪纸上的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