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书画展心得体会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参观书画展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参观书画展心得体会1
最近,我们雏鹰假日小队去铜陵书画院参观了“杨龙培赵学军书画展”,感受中国传统艺术文化。
一进展厅,迎面而来的是一幅幅水墨画,它们是由赵学军叔叔创作的。这些水墨画中,有的展现出祖国大好河山,有的展现出小桥流水,有的展现出田园风光。参观过程中,赵叔叔一边讲解画法,一边讲解创作经历,让我们听得津津有味,不由得发出赞叹声。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呈坎印象”,画面中近处是朵朵荷花与拱桥,让我想起“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的动人诗句。远处青山苍翠,徽州古民居依山傍水在画面中央。池塘边,一群孩子在玩耍。虽然整个画面都是通过深深浅浅的笔墨,变化精妙让人感觉到整个画面是那么的栩栩如生。
一转身,我们看到的是杨龙培叔叔的书法。书法字体上有工工整整的楷书、龙飞凤舞的草书,行云流水的行书。在书法展现上有横联,有扇面,有斗方。走近去仔细瞧,每一笔每一画都是那么刚劲有力,细细揣摩又是那么的精妙,眼前仿佛出现了叔叔刻苦练习的情景。凑上去闻一闻,似乎一股墨香扑鼻而来。
参观完展览,回想书画家叔叔给我们介绍的学习、创作经历,回想叔叔们的书画作品是那么生动逼真,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扩大了我们艺术欣赏视野。我要向他们学习,从认认真真写好汉字开始。
参观书画展心得体会2
四月五日,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也带着一份兴奋的心情,在菏泽市博物馆参观了中国人民大学画院马硕山师生画展,说实话对于我这种平时没什么艺术细胞的人来说,这真是一种独特的享受,更是一次难得的增加艺术修养的`机会。这次画展集结了多位有代表性的画家的作品成此画展,他们的绘画语言和风格给我们的带来了一次视觉上的盛宴。
这次展出的都是大幅的国画,画作中透出一种宁静的美,回归大自然的美。景物中有自然风光,有农家乐,有花鸟……刚进入画展就给人一种既轻松又厚重的感觉,马硕山教授的画运用了朴素、简洁的民族文化意象,融入了现代构成的理念,用笔劲健有力、含苍带润,墨韵平和淳厚,欲露还藏。以清幽古雅的品性,传递出一股浓郁纯正的文化气息和盎然的古意情怀。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我们学社社员杨xx(菏泽市博物馆馆长)的画,展出的十余幅作品大气恢弘,颜色艳丽,无论从风格还是意境上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感觉一幅作品是否引起观者的瞩目,除了画者的绘画艺术水平外,也与观者的审美情趣和内心体验分不开。观者的感受和画家的旨趣.可以不尽相同,仁智之见,或可互补;二者若能一致,倒是应了一句古语:“会心处,不必在远”。
总之,非常感谢博物馆和九三学社给了我这么好的机会能体验到这么美妙的画展,也希望有更多的机会能加入到其中体验不同的乐趣,更多更深地领会艺术的魅力。
参观书画展心得体会3
我自幼爱画,对各画种均有所了解,特别是对中国山水画情有独钟。前段时间,有缘偶遇一幅作品:悠悠流云,飘逸间含着深沉:巍巍峰峦,苍茫里藏着秀润;流泉飞瀑,如闻其声;村落丛林,掩映成趣。细品之,笔触老辣,水墨酣畅,气象恢宏,真是令我心生向往,并牢牢记住了这位叫“来支钢”的画家。
得知来先生将在深圳举办画展,我立刻从西安前往深圳美术馆观看《来支钢水墨艺术大展》。一幅幅水墨山水画把展厅变成了一个黑白两色的.纯净世界,瞬间让人体会了庄子所说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仔细欣赏这些作品,或悬崖古松苍莽,或山村野径闲适,或古镇纯朴风韵。那群峰竞秀之磅礴令人激动,那云叠雾障之悠远引你遐想,即便是一棵枝丫横陈的古树也显非凡韵致。虽是中国水墨画,自然景物的立体感、质量感和空间感都处理得很完美,画家的非凡功力——造型使我叹服。
走出前厅,转入中厅,迎面墙上一幅《峡道》、侧面一幅《艺道》将我震撼。徜徉在巨型山水长卷前,感受云海翻涌,山水扑面,和鸣声声。又有村落梨花,人间生灵。画家笔下的山水奇观多么像一首雄浑激越的交响曲,起伏跌宕,让人沉醉其间。仿佛在旅途中,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正应了古人评画的那句“画中境界可居可游”!我想这应是画家来支钢的第二个非凡本领——造境。
有型有境的画我亦见过不少,但打动人的却不多,我觉得来支钢的画真正动人的地方是“有情”。情是什么?情是大山大水的表情,是画家笔下的山水之境,仿佛山水也是有喜怒哀乐的。如他的作品《崛起》,那是一种呐喊,一种激情;而《涓涓涌泉》中,则是一种欣慰与欢畅。这种蕴含在水墨间的情感,才是作品真正的灵魂。我觉得这是一个画家最难达到的高度——造情。
来支钢作品的最重要的技法是积墨,这是中国传统技法,上可追溯到北宋郭熙,后有清初的龚贤,继而黄宾虹发掘了这一技法,李可染又将其推动发展。来支钢是李可染大师的第二代传人,既从师长处传承技法吸取养分,又有个人心得加以创新,其积墨通透灵气,毫无板结之象,可以说对积墨技法的掌握和运用已达炉火纯青的地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来支钢先生12岁开始学习画画,日复一日,从师练习。他每一幅作品背后都有着我们无法想象的辛苦,我们所看到的《艺道》耗时八月余才完成,一丝一缕,一点一画,墨干了又积,几十遍后才终于成就这雷霆万钧之力,排山倒海之势。细赏作品,可觉其力透纸背,千笔万笔,笔笔无敷衍懈怠,无丝毫轻浮油滑。想起来支钢先生在不同场合讲过的一句话:“作积墨来不得半点偷懒,人家出游,我在画画;人家吃饭,我在画画;人家睡觉,我还在画画;我就是在梦里,还在想着明天的画该怎么画。”天道酬勤,来支钢终于成就了今天的自己,成为继承与发扬中国水墨艺术文化的新一代画家。
人如其画,画如其人。我忽然感悟到,他的积墨初看是一种功夫,其实是一种锲而不舍、追求卓越的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才成就了他。
【参观书画展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高中高三作文700字:参观书画展览01-26
参观故居心得体会03-04
参观酒店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02-18
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心得体会【热门】(教师外出参观培训心得体会)03-02
参观消防大队心得体会03-04
参观企业心得体会15篇03-03
参观工厂心得体会15篇03-02
参观科技馆心得体会02-18
参观钢铁公司心得体会02-16
参观工地实习心得体会范文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