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周长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16-5-14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五   周长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3、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4、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测量和计算具体事物和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能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等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难点: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课时安排:6课时

         什么是周长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教学难点: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教学用具:线、直尺、皮尺。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的树叶都式什么形状的?你们能画出来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画一画。

二、探索新知:

1、请同学们用一笔画出一片你所熟悉的树叶的外形。

2、小组汇报学生各自尝试画的树叶。

3、你们有办法量出画的那片树叶边线的长度吗?请试一试。

4、学生单独测量或小组合作测量一片树叶。

5、请同学们汇报测量方法和结果。

(1)用直尺一段一段地量,然后加起来。

(2)先用线来测量这条曲线,再用尺来量线的长度。

(3)用皮尺沿着所画的边线直接测量。

6、同学们都很聪明、能干,你们刚才量的是树叶一周的长度,也就式树叶的周长。我们把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三、拓展应用

1、摸一摸。

(1)课桌面的边线。

(2)数学书封面的边线。

2、实践活动

(1)量一量你的腰围和头围,并与同伴说一说。

(2)量一量一片树叶的周长,并与同伴说说你的方法。

3、连一连

(1)用彩色笔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

(2)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3)每小题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

课后反思:

   

游   园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操作、探索、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获得对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直观经验。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3、运用已学知识,计算各种图形的周长。

4、能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信息。

教学重点: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图形的周长。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市有哪些公园吗?有一个小朋友也去了一趟小公园,在这个小公园里,它发现了很多数学问题。老师今天也带你们去一趟这个公园,看看你们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出示小公园的挂图。这就是那个小公园,同学们,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2、在同学提出的许多问题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重点研究其中的一个与我们这段时间学习的数学知识--周长有关的问题。

3、你能指出这个小公园的周长吗?如果让你来计算这个公园的周长,你需要知道哪些信息?你有办法获得这些信息吗?

4、现在老师告诉你们这些信息,你能求出这个小公园的周长吗?试试看。

5、让学生展示不同解法。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你们能用一句话总结一下求小公园的周长的方法吗?

2、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在这个小公园的附近,小动物们还拿着一些很有趣的事物和图形,你们认识它吗?

我们班有六个组,老师这里一共有六个图形,每个组可以拿几个?但老师想请每个小组算两个图形的周长,你们能帮老师想想办法吗?

2、今天我们一起去游玩了一个小公园,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教学反思:

   

      花边有多长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3、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再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再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用具:幻灯、挂图、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班级要开班会,让我们来一起布置班级吧!现在我们先来布置黑板,装上漂亮的花边。但是我出现困难了,你们能帮我解决这个难题吗?

二、探索新知: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在讲给同桌讲一讲;

2、学生独立解决“花边至少有多少分米?” 

3、再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

4、汇报各自的算法:

(1)我把四条边的长加起来。

34 + 12 + 34 + 12 = 92(分米)

(2)我把2个长和2个宽加起来。

  34 × 2 + 12 × 2 = 92(分米)

(3)先把一个长和一个宽加起来,再乘2。

  (34 + 12)× 2 = 92(分米)

三、拓展应用

1、做一做

求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27cm                           44cm

              15cm                                 22cm

2、 讨论

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四、小结:

同学们总结出了长方形的计算方法,用计算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那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课后反思:

   

地砖的周长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正方形的周长。能运用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采用身边的实物来探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能运用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一些精美的图案,如:装饰图案,装饰后的地板等。

2、在这些图案上,都有正方形。同学们,你们还在什么地方见过正方形吗?

3、我们教室的地面就是由一块块正方形地砖拼成的。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地砖的周长。提示课题:地砖的周长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测量地砖的边长。

教室里有很多的地砖,我们可以随便选取一块。如果想知道它的周长,怎样才能算出来呢?必须先测量它的边长。要测量几条边呢?

请你用测量工具测量出你需要的数据。

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注意如果学生手中的尺子不够长,可以多测量几次。

2、计算地砖的周长。

我们已经测量出我们需要的数据。你能算出这块地砖的周长吗?和你的同伴交流一下,看看你能不能完成这个任务。

方法1:把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60+60+60+60=240(厘米)

方法2:用边长乘以4。

方法3:先把两条边长加起来,再乘以2。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独立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要求独立完成,再与同伴交流方法。

2、讨论计算正方形的周长的方法有几种?哪一种最简单?你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吗?

3、用你刚才选择的最简单方法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

第2题求篱笆的长度就是求正方形的周长。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 说一说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

2、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上你学会的知识?举例说一说。

五、布置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教学反思:

   

练习六

教学目标:

1、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2、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4、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合作交流,深化理解知识并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5、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设计:

1、第1题。

求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可以直接应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求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什么可以这样算?而求梯形的周长却不可以这样算?

2、第2题

可以让学生分别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第3题、第4题

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明确求花边长就是求正方形周长。

4、第5题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明确“沿着足球场跑了2圈,跑了多少米”就是求“长方形的周长×2”。

5、第6题

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解答,也可以让学生先剪一剪、折一折,以帮助理解题意,然后再求小正方形的周长。可以让学生在小组或班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求小正方形周长。学生可能有以下方法:

18+18=36(米)    18×2=36(米)    18÷2×4=36(米)    18×4÷2=36(米)

6、第7题

可以让学生操作:“用48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体会到将周长平均分成4份,每份的长度就是正方形的边长。

7、第8题

用16根小棒摆长方形,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小组中的同学边操作、边记录、边讨论,便于总结规律。共可以摆4种,即16÷2=7(长)+1(宽)=6+2=5+3=4+4。

8、数学故事

可以让学生通过“拼一拼”的操作,再求出新拼成的长方形桌面的周长;组织小组内及组间的交流,肯定不同的方法,提倡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策略,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1)先求出正方形桌子边长,再乘拼成的长方形中拥有的边长数。(2)先求出正方形桌子的边长,再算出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最后根据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求出周长。(3)先将正方形的周长乘正方形桌子的张数,再根绝每两张桌子拼一次就减少两边的规律,从积里减去减少的边的长度。

9、第9题

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交流及班级集中发言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想法,用媒体直观展示图形之间的变化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四幅图的周长相等。

10、总结:在这节课中,我们解决了哪些问题?

11、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教学反思:

 交通与数学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周长、乘除法、搭配方法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结合具体的情境,感受数学在交通中的应用,获得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的经验。

教学重点:能运用周长、乘除法、搭配方法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情境,感受数学在交通中的应用,获得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的经验。

教学用具:幻灯、挂图、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交通工具?你们知道吗,在实际生活中,交通与数学是紧密相连的,在交通问题中有许多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

二、探索新知:

(一)

1、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小东从家里走道学校的两幅图片。如可以问:“这两幅图有什么变化”以发现小东每分走65米,他从家里到学校用了10分。

2、学生独立解答第(1)~(3)个问题,并组织小组交流。

3、第(4)个问题,根据班级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用画示意图的方法理解题意后再解答。

(二)

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观察票价表理解题意,知道在一定的里程范围中票价是固定不变的,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最后组织交流,让学生在小组或班级中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三)

先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然后组织交流。其中的第(2)个问题可将计算各条路的长短与观察路的长短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得出最近的路大约有“280+150+190=620(米)”。

三、实践应用:

请同学们看书53页第4题,互相交流一下,你知道了哪些路标?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可以作为课下作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调查,搜集。教师做好安全教育。

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