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学习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2、 提高学生根据图中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学生根据图中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教材例2的复式条形统计图(2003年北京市、桂林市各季度的气温情况)
二、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1、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交流信息,认识这里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问:通过观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在小组内和同学交流信息。
2、师:淡蓝色直条表示北京市的气温,那么深蓝色的直条表示什么呢?
问:你还知道些什么?(北京市第一季度的平均气温是1摄氏度……)
3、填写下面的统计表,思考问题:
季度
平均气温℃
城市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北京市
桂林市
(1)这两个城市的平均气温,哪个季度相差最小?
(2)北京市哪两个季度的平均气温相差最大?桂林市呢?
(3)这两个城市各季度的平均气温变化有什么相同特点?
4、小组内填写交流,指名回答填写的结果。
5、问:你对复式条形统计图还有哪些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三、巩固练习
1、 指导完成“试一试”
先让学生说一说统计表中提供的是什么数据,再说一说统计图中电脑组表示的是什么意思,然后让学生把数据填写在统计图中。
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还能了解写什么?
2、 指导完成“练一练”
先观察统计图中上海市和海口市空气质量的情况,让学生说一说每日各城市的污染指数是多少。
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还能了解写什么?
3、 独立完成练习二十的第1题。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知道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有那些特点?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第四课时 复式条形统计图练习
教学目标:
1、复习复式条形统计图,能独立完成统计图的填写和比较。
2、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独立完成统计图的填写和比较,以及对数据的分析。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 课前调查活动需要的数据。
自己班同学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合格情况,收集有关的信息。
二、 完成练习二十第2题
1、 小组分工整理数据,把数据填入统计表。
项目
人数
性别 文字处理 绘画 上网 编程 其他
男
女
2、 小组内交流统计表的数据如何在条形统计图上表示。
3、 学生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
4、 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按照什么顺序填写的。
注:也可以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他的项目开展活动。
三、 完成练习二十底第3题
1、 分析借阅图书情况统计的数据。
2、 根据统计的数据独立完成统计图,想一想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联系和区别。
3、 指导学生适当重新整理数据,问:如果不分上半学期和下半学期,应怎样整理数据?统计图应该怎样画?(按图书种类把相应的借阅本数相加)
4、 学生再独立完成第2个统计图。
5、 分析比较:
(1) 这两幅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 五年级一班有40人,你能分别算出上半学期和下半学期平均每人借了多少本图书吗?
(3) 五年级一班本学期平均每人借了多少本图书?
6、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指名说一说。
四、 课堂总结:
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在统计方面有什么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