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角》案例设计及反思(二) (苏教国标版二年级下册)

发布时间:2016-8-20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册第68-71页的“认识角”。

可能一个未上小学的孩子也能告诉你生活中哪儿有角,还会去指给你看。这充分说明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不少对角的认识,然而他们的认识是直观的,也是模糊的,他们用手指角时指的仅仅是角的顶点。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进一步认识角。认识并抽象角的几何图形。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结合具体生活情境认识角。

一、教材体系分析:

这节课是在以前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学习前面的几何知识和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角,这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感性认识基础。教材只是把建立角的概念放在“初步”的水准上,这就要求教学时,既要巧妙的避开角的感念,又要揭示角的本质属性,为中高年级继续学习角和其他几何图形奠定基础。

教材分两段安排,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我将第一段“初步认识角”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知识与技能: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

2、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3、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过程与方法:

1、在操作中感知角有大小。

2、会探索出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创设平等和谐、阶级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由于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所以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是教学的重点;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和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是教学的难点。

为此,需作这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活中有角的实物(如三角板、红领巾、扇子、剪刀等);钉子板、橡皮筋;小棒;边长不同的活动角;手工纸。

二、教法、学法选择

为顺利达到教学目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选择教法时,我充分遵循(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充分引导学生操作,变静态的课本教材为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亲身感知亲手操作,把外在可见的角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

(一)结合生活情境,重视学习内容的生活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我让学生先直观观察生活中物体上的角,利用多媒体抽象出角的图形,再回到生活找角,切实地把认识角与生活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有效方法。

(二)结合操作活动,重视学习过程的实践性。

世界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数学的学习方法是再创造。我想,教学中,关注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亲历性”。关注学生“做数学”的过程。认识角时,让学生折一折、搭一搭、拼一拼、围一围、转一转、比一比,这不是既加深对角的认识,又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吗?

(三)结合合作交流,重视学习主体的创造性。

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做角时怎样用各种方法做出各种各样的角?比较各个角的大小时,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激发他们学习的创造性,让思维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三、教学程序设计

心理学表明: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相连的。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我创设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中去主动探索知识、发现规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一个机器人图(机器人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许多图形组成,鼻子“∠”)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有哪些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你能指出这个机器人的鼻子在哪儿吗?

学生指,多媒体闪烁。

师:它是一个平面图形,它叫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

(直奔主题,板书课题。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于课堂,提高了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二)操作探究,感悟知识

1.认识角。

(1)找角

师:角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多啦,你能找出哪些物体上有角吗?找找看!

学生自己找。

师:谁来说说,指给大家看一看。

再指学生说说。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到生活中找找角。这还不好办?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估计他们找的角仅仅是生活中的角,他们会指着角的顶点告诉大家--这是角。教师在肯定学生的发现时应该反复暗示规范的指角的方法,孕伏“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这一几何概念。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将会纠正只指角的顶点的错误做法。)

 

(2)抽象角

师:在我们每天使用的学具里也有许多角。

(师演示剪刀)

师:张开的剪刀上有角,在哪儿?谁来指指?

(出示三角板)

师:三角板上也有角,谁来指出角?

(多媒体演示:从剪刀、三角板、钟面上抽象出角)

师指:上面的图形都是角。

(把生活中的角抽象成平面图形的角,这是教学的难点之一。利用多媒体的演示,从生活物体上去掉非本质的东西,抓住角的本质,抽象出三个大小不同的角。这是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不可替代的优势,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抽象出角后再回到生活中找角,从而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到角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3)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请每个小朋友拿起自己的三角尺,用尖轻轻地碰一碰手掌心,感觉一下角是怎样的?(这里教师要示范戳一戳三角板)

指名学生回答:尖尖的。

师:很好,我们摸角的这个部位时,感觉到这里有一个尖尖的顶部,你们想知道它的名称吗?

讲:这叫做角的顶点。

(师板书顶点:.,领学生说“顶点”)

师:再摸这里(边),有什么感觉?学生:平平的、直直的。

问:这两条直直的叫做角的“边”。(师板书,领说)

竖起指头跟老师一起比画:从顶点出发开始指,强化指角的方法。

师指课件上顶点,问:这是角的(顶点)?

指边问:这是角的(边)?这也是角的(边)?

指第二个角问:谁能找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

指名学生指:这是顶点,这是边,这也是边。

再指第三个角。

问:看三个角,你发现了什么?

师:所有的角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多媒体齐闪烁三个角的顶点,再齐闪烁三个角的边)

(在这个环节时,我觉得“顶点”、“边”的概念绝不能由老师简单灌输。让学生摸一摸,感觉感觉。顶点处尖尖的,边要平平的、直直的,让学生用自己的心感知、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来:每个角都是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知识的探索过程对他们来说是新鲜的、充满魅力的过程。)

(4)判断

①(多媒体出示第1题)

小兔乐乐画了好多的图形,要请小朋友看看这些图形是不是角?

看1号图形,问:它是角吗?

师:你能指出角的顶点和边吗?学生答,媒体显示。

看2号图形,它是角吗?你为什么说它不是角?

……

师:对了,角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而且这两条边一定要是直直的。

②师:老师还想考考你们,你们怕不怕?

出示第2题:乐乐很想知道下面的图形中一共有几个角?谁来告诉它?打开1号信封,拿出作业纸做一做,做完后指给同组的小朋友看一看。

交流:这个图形有几个角?上来指一指它们的顶点和边。

(在练习中创设故事情景,竞赛情景。学生根据角的特征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请小朋友在小组中指给其他的小朋友看看,说给他们听听。这里,我的目的是营造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既巩固对角的图形的认识,又培养学生认真动脑、积极发言、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的学习品质。)

 

2、做角。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做角?

每人从盒子里选一些材料,小组合作做角,看哪一组方法多,速度快。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谁愿意把你做的角展示给大家看?

指名学生上台展示:

向大家介绍介绍是怎么做的?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你还有不同的做法吗?

……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办法做出了许多的角。

(拿出一个学生做的活动角)

师:老师发现这个小朋友做的角,挺有意思的,这个角还能活动吗?

学生玩玩:想让这个角大些,怎么办?再大些呢?想使它小些,再小些呢?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扇子也是这样的。

慢慢地拉开纸扇,(师演示)这个角就?合拢剪刀(师演示),角就?

(孩子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许多成功的案例都说明,让小学生动手操作是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策略之一。做角的目的一是巩固对角的认识(两条边、一个顶点);二是引导学生在做角的同时形成对角的大小的思考。这样,在小组活动中,个人的智慧、集体的力量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有效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找出有规律的现象。让学生在玩玩的过程中,感知角有大有小,它的大小跟角的张口有关。剪刀慢慢合拢,扇子缓缓拉开,让学生进一步认识。)

 

3、比较角的大小

(1)师:请同学们也用你的活动角转出一个自己喜欢的角,放在桌上,和同桌的小朋友比一比,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师:哪一组来汇报?(先选一组差异大的)问:你们是怎么比较的?

(再选一组差异小的)问:这两个角哪个大,哪个小?老师也不知道了。怎么比呢?

生:把它们合在一起。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我们可以把两个角重合在一起,看张口大的角就大,张口小的角就小。

(2)多媒体出示四个钟面

师:看,四个钟面中时针和分针争论起来了,他们都说自己形成的角大,小朋友,你们觉得呢?

指名学生口答。

(媒体放大显示)

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剩下的这两个钟面上的角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

你想怎样比较?动动脑筋,打开2号信封里的钟面作业纸,在小组里讨论。

师巡视指导。

师:哪一组先来汇报你们研究的结果?跟大家说说你们这组是怎样比较的。

学生演示,教师用媒体演示。

问:你们觉得他的这种方法怎么样?有什么意见吗?

再问:你们有什么不同的比较方法?

……

师:同学们想的方法可真多啊!如果你还有什么其他方法,下课后再和老师交流,好吗?

(媒体出示第5题)

下面的角,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比较。

打开3号信封,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为学生准备活动角,转出自己喜欢的角。这样,他们转出的角有大有小,“和小组中小朋友比比,发现了什么?”“你们是怎么比的?”这样的提问设计不但引导学生思维方向,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判断能力、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四个钟面上两针形成的角时,估计学生能有下面的回答:大小差异明显的可以用眼睛直接看出大小;差异不明显的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甚至会有学生想到还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比较,那就太精彩了。在平等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思维扩散,延伸课堂

课后我将请小朋友们送我些有角的折纸作品,我会真诚的感谢他们的“礼物”。将角的初步认识向课外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