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丰县丁寨乡湾田民族小学 曾庆尧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2.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3.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对学生进行健康饮食、珍爱生命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读懂扇形统计图。
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三、教学设想:现代公共媒体已经大量使用统计图表表示信息,能看懂统计图表是现代公民必备的数学素养。为使学生在看懂统计图表、分析数据、简单推断过程中体会数据统计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扇形统计图》一课的学习重点放在会看图表、会分析图表中的数据并进行必要的推断上,而不是放在制作统计图表上。教学中,先后呈现了多幅统计图,引导学生学会看懂统计图,体会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课堂上经常出现“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与同学交流” 、“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等语句,鼓励学生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统计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复习 迁移新知
回忆:关于“统计”这部分知识,你有哪些了解?
谈话:老师让大家收集关于“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课件呈现),的相关资料,我们平时也很关注健康饮食,珍爱自己的生命。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和大家交流.(学生交流 师生补充)
{设计意图:本节课我用“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引入,有利于学生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又渗透了健康饮食、珍爱生命的教育。}
(二)对比归纳 找出特点
老师也收集了小丽一家三口一天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出示统计表)
种 类 摄入量/克
油脂类 50
奶类和豆类 450
鱼、禽、肉、蛋等类 600
蔬菜和水果类 900
谷类 1800
我们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表示统计表中的数据(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
从条形统计图中,同学们能获得哪些信息?大家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类食物的摄入量”。(板书)
大家再来看下这张统计表:我们增加一个栏目 “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指什么?(生:每种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之几?)
要求这个问题,需要先求什么?(总摄入量)那么请每一组同学算一种食物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分配4组)
算得快的同学再算谷类摄入量所占的百分比,看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种 类
油脂类
摄入量/克 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
50
450
600
900
(三)观察发现 体会作用
怎样表示每一类食物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之几呢?(不能)因此,我们今天要一起来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
1.这种统计图是把各类食物所占的百分比表示在一个圆里,(呈现圆)①那大家觉得如何表示在圆里呢?(把圆分成几部分……)②那怎么分呢?(每类食物占百分之几,就画出占圆面积的百分之几)根据前面计算的数据,把圆分成5部分(呈现分成5部分)。
这每个部分像什么形状?(像扇子一样)对,它叫做扇形统计图。
你们觉得每一部分应该表示哪些食物的百分比呢?(生自由答:最大的那块是谷类,最小的……)
2.(呈现完整的扇形统计图)从这个扇形统计图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生:谷类占47.4%……油脂类最少……)还有吗?那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这整个圆表示什么?(总摄入量)
3.从这幅扇形统计图中能最清楚地看到什么?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同桌之间讨论一下)
从扇形统计图中能够清楚地看到“各类食物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板书)
特点:用整个圆表示总数,表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比,每一个扇形表示其中的各个部分。
{设计意图: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探索精神,我在教学的过程中让他们自己分组交流讨论,凭着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想法来探索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我在这里面只是起到一个引导作用,不再是绝对的主体的作用。}
(四)分层练习 巩固应用
1.说一说。
观察这副统计图,说一说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课件逐一呈现书中的3道题)
第(3)题还要让学生说说明白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试一试。
课件呈现一、五年级学生作息时间安排表。
(1)大家看看一年级与五年级学生作息时间的分配有哪些不同?认真看图,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进行交流:校内外活动和睡眠时间一年级略多一些,上课时间五年级略多一些,五年级还多了自习时间。……
(2)你能根据统计图算出这两个年级学生每天上课、自习、校内外活动、三餐及洗漱、睡眠的时间吗?他们的总时间是多少?各项活动的时间可以怎么计算?在本子上计算。
(3)你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谁能帮他解答呢?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是考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把生活经验数学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五)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比)
2.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为了自己的成长,家人的健康长寿,你觉得我们应该如何调整膳食搭配和睡眠时间吗?
(说明:在此,适时渗透生命教育理念,让学生懂得去如何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学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