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二单元 单元备课 课型 教案个数 共12课时
主备人 王斐斐 主讲人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计数单位百、千、万,并能说出各数字的名称及顺序,识别各数字上熟悉的意义;会读、写万以内的数,能够用词语和符号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初步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正确地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以及几千几百加减几百。
2、经历用万以内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建立初步的数感;经历用万以内的数估计事物的过程,进一步发展估计的意识。
3、通过用数来描述现象,交流信息,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观察、归纳、推理的过程,初步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严谨性与合理性
教学重点 计数单位千、万的认识,以及万以内数的数字顺序,理解各数字上数字的意义
教学难点 计数单位千、万的认识,以及万以内数的数字顺序,理解各数字上数字的意义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范围的一次扩展。它不仅是学习万以内数计算的基础,也是以后认识万以上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教材特点是:1、以手拉手活动为线索,为学生提供了较广泛的素材。
2、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素材,信息量大。
3、重视估计意识的培养。
4、注重选取真实的数据数据。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读写万以内的数。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手拉手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借助“摆一摆,数一数”,体会一千是多少,一万是多少。要注意引导学生借助多种实物感受大数的意义,避免抛开教材提供的情境,单纯地进行读数、写数训练。
2、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学习新知识。
3、注重操作与演示,让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千和万是比较大的计数单位,生活中比较难找合适的实物来代替。教学时,教学要借助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百位、千位、万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体会计数单位“百”、“千”“万”的意义,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从而形成数的概念。
4、重视估计意识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数感。为发展学生的数感,本单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估计物品的数量,交流估计的策略,使学生体会到估计策略的多样性。还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中寻找素材进行估计,进不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5、提倡方法多样化。在教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通过交流,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
课时安排:1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