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特性》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发布时间:2016-4-13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执教者:郑运华       

教学内容:三角形的特性(教科书第80、81页,练习十四第 l、2、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 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 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会在三角形内三条边上画高。

教具、学具准备:师生分别准备木条(或硬纸条)钉成的三角形。                         教学过程:

    1、展示课本第80页情境图: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三角形,仔细观察一下你能在图上找到三角形吗?学生先说说哪里有三角形,再让学生在图上描出来。

    2、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呢?让学生说一说。生:红领巾、标志牌……

    3、导入课题:其实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究竟它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将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请你画出一个自己喜爱的三角形。并同桌互相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老师也画一个。

    出示学生画的三角形。

    让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引导:大家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学生回答:

    (1)有三条边的图形叫三角形或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师:谁来补充一下?

    (2)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形叫三角形;

    师相机出示图形,学生发现不一定能组成三角形。

    (3)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三角形。

    请学生对照上面的说法,议一议:下面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

    讨论:怎样说更准确?

    阅读课本:课本是怎样概括三角形的定义的?你认为三角形的

    定义中哪些词最重要?

    组织学生在讨论中理解“三条线段”“围成”。

    教师用准备好的三条线段的教具在黑板上摆放帮助理解关键词:三条线段、围成。学生发现:只有具备了这两个条件才能准确无误地围成三角形。

    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老师手上拿着平行四边形说:平行四边形有高,那么三角形有高吗?

    生:有。

    师:把准备好相应的三角形学具试着让学生指一指它们的高。

    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准备在黑板上示范作高)

    (1)看书自学。

     师:什么是三角形的高?怎样正确的画出三角形的高呢?请打开书81页,看看书上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画的,和你的想法一样吗?

    师:谁来说一说?

    生: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刚才的三角形中画出一条高,并标出它所对应的底。

   (2)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为了表达方便,我们通常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用字母A、B、C  表示,这个三角形可以称作三角形ABC,在三角形中标上字母ABC。 

   (3)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高。

    和同桌说一说刚才画的高是以哪条边为底画的?

    质疑:师:刚才我们画了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想一想一个三角形只有一组底和高吗?为什么?新课标第一网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指一指三角形的高,使学生在操作中初步感知三角形的高就是顶点到对边的距离,再让学生自学课本验证自己的想法,也加强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接着让学生自己画高并标出相应的底,有针对性指导使学生加深了对三角形高和底的认识并掌握了高的规范画法,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任何一条边都可以做三角形的底来画高,最后思考得出三角形有几组底和高。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认识并理解了三角形的高,较好的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发放课前教师准备的三角形,让学生按要求小组之间合作画高。展示学生作品,展示时学生互评互议,总结画高的好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最后,让学生谈谈画高时的感想与收获。

    出示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作底),你能画出这条底边上的高吗?

    学生试画,画后发现高是另一条直角边。

    出示另两条底边,学生在答题纸上画出对应的高。

    三、实验解疑,探索特性

    1、提出问题。

    出示教材第81页插图:同学们,在生活中三角形有着广泛的运用,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生产、生活中为什么要把这些部分做成三角形的,它具有什么特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吧。

     2、实验解疑。

    下面,请大家都来做一个实验。

    学生拿出预先做好的三角形、四边形学具,分小组实验:拉一拉学具,有什么发现?

    实验结果: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请学生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两次拉动不同形状的框架,亲自体验到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不同特性,在操作和比较中加深了对三角形特性的认识,又通过说出三角形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四、巩固运用,提高认识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四1、2、3题。

    五、总结评价,质疑问难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你还想了解和三角形有关的哪些知识?

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画三角形”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属性,抽象出概念。这样有利于学生借助直接经验,把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这里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恰当把握教学要求。三角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在第一学段学生已初步认识过。此处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特征,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为此,还出示了一组含正、反例的图形让学生辨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角形概念。此处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边画边想、组织交流、引导概括三角形的特征,从而有效地落实了本节课重点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