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警惕血栓的四宗罪
什么是血栓呢?血栓对人有什么危害呢?下面瑞文网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警惕血栓的四宗罪,仅供参考。
全球一半人死于血栓
道路如果堵塞,交通运输会瘫痪;人的血管如果堵了,其结果则是致命的。近年来,脑血栓、心肌梗死、周围动脉血栓、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一系列血栓栓塞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据统计,其导致的死亡已达全球总死亡人数的51%。因此,血栓,这个血管中的幽灵,多专科医生共同的对手,已成为人类健康最大的敌人。
人体血液中有凝血与抗凝两大系统。正常情况下,二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当这种平衡局面被打破,且凝血系统占优势时,血栓便应运而生。具体来说,血栓是血液成分在血管或心脏内膜表面形成的血液凝块或沉积物,它可以发生在血管中的任何地方,导致血液流动停止。
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表现从头到足都有。脑血管血栓可使患者出现一侧肢体功能障碍,即偏瘫、失语、视觉和感觉障碍、昏迷,可致残、致死。心脏血管的血栓形成,即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可导致严重的'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周围动脉血栓形成,患者会出现下肢间歇性跛行、疼痛,甚至因为坏疽而致截肢。
血栓不仅发生于动脉,也可发生于静脉。静脉血栓主要累及下肢静脉,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上最常见,此病可后遗下肢水肿、继发性静脉曲张、皮炎、色素沉着、淤滞性溃疡等。最可怕的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肺栓塞的罪魁祸首,临床中60%以上的肺栓塞栓子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可出现急性心肺功能障碍、呼吸困难、胸痛、咯血、晕厥,甚至猝死。
早在1847年,科学家就提出了血栓形成的三要素:血管内皮损伤、血流异常(血流淤滞)、血液成分异常(血液高凝状态),至今该理论仍为各国学者所公认。因此,血栓的预防主要针对上述三要素,具体有:
积极控制高血压,降低血脂,降低血黏度,积极治疗血栓相关性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房颤等。有经济舱综合征的患者可穿弹力袜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生活中应戒烟限酒,防止血管内皮损伤。平时多饮水,防止血液淤滞。另外,应养成低盐低脂的饮食习惯,多食蔬菜水果及豆制品,适当多吃能辅助预防血栓形成的食物,如大蒜、洋葱、番茄、芹菜、海带、黑木耳等。避免精神紧张及身体过于劳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保持身心健康。
血栓四宗罪
心肌梗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心脏监护病房许毓申教授:谈到心肌梗死,大家都不陌生。有些人认为心肌梗死是心肌本身的病变,其实不然。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是灌溉心肌的血管出了问题,这好比给稻田供水的管子堵了,禾苗就会枯萎。
心脏的血管之所以会出问题,在于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基于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年龄、遗传等因素,动脉内壁会形成斑块,表现为脂质和坏死物质的聚集,脂质沉积与一些物质会形成脂核,并在脂核表面有结缔组织沉着形成斑块的纤维帽。纤维帽较薄、脂核大的斑块容易发生破裂,就是我们常说的“不稳定斑块”。不稳定斑块破裂后会迅速引发血栓的形成,导致血管腔发生闭塞。没有冠状动脉血液供应的心肌细胞于是发生坏死,即为心肌梗死。
因此,治疗心肌梗死应争分夺秒,通过溶栓或急诊冠脉介入将闭塞的冠状动脉尽早开通。存活的心肌细胞越多,患者的预后就越好。当然,控制疾病最重要的还在于预防,如长期口服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抗栓的药物及他汀类药物等。
间歇性跛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张纪蔚教授:随着社会老龄化和饮食结构改变,血栓及其相关性疾病已越发成为威胁肢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血栓引起肢体疾患主要有三个方面:1.急性动脉栓塞。血栓主要来源于心脏,一般多为有慢性房颤病史的老年病人。临床表现为突发性肢体剧痛、苍白、厥冷、无脉、麻木和麻痹。早期手术取栓治疗是挽救肢体的关键。2.动脉血栓形成。一般也多为老年人或糖尿病病人,在肢体动脉硬化基础上,管腔狭窄而继发血栓形成。这类病人临床上首先表现为“间歇性跛行”,即病人行走一段距离后,会因下肢缺血产生疼痛,需休息片刻才能缓解。病情严重时,腿部疼痛剧烈,常夜不能寐,需要行外科血管旁路手术或血管腔内治疗。3.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人多为男性青壮年,发病与吸烟、严寒、感染、外伤、激素和免疫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腿部远端血管因内膜炎症、腔内血栓形成导致腿部严重缺血,发黑坏疽。目前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很多这类病人的肢体得以保全。因此,一旦出现腿麻、腿冷和间歇性跛行,应及时到血管病专科就诊,控制血糖、血脂,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以避免更严重后果。
肺栓塞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中心副主任医师倪如暘:肺栓塞包括血栓栓塞、脂肪栓塞、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其中肺血栓栓塞症占肺栓塞的绝大部分,通常所指的肺栓塞即为肺血栓栓塞症。血栓主要来源于深静脉血栓,最多见的就是下肢静脉血栓和盆腔静脉血栓。
在美国,每年约有60万—70万新发肺栓塞患者,是第三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未经治疗的肺血栓栓塞症死亡率高达25%—30%,在临床死因中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死而位居第三位。在我国,肺栓塞已经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
哪些人容易发生肺栓塞?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后、恶性肿瘤、长途航空或乘车旅行(经济舱综合征)或长期卧床的患者,其静脉血液淤滞,静脉系统内皮损伤,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最容易发生。这样的患者一旦出现胸闷、气短、胸痛、咯血、晕厥等症状,应高度警惕肺栓塞的可能。
脑血栓:
北京东方医院急诊科主任刘金民: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加剧,中风的发病率逐渐增加,中风已经成为中老年人的三大死因之一。在临床上,缺血性中风最为常见,约占中风的60%—80%。缺血性中风是由于脑血管内发生血栓、栓塞或其他原因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疾病。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脑血栓形成,它是由于脑血管本身的病变,常因脑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内膜粗糙、管腔狭窄,在某些条件下,如血压降低、血流缓慢、血黏稠度增高、血小板等凝血因子在血管内凝聚成块,则形成脑血栓;另一种是脑栓塞,源于身体其他部位的血栓脱落,随血流到脑血管引起脑栓塞。导致脑栓塞的栓子主要来自大动脉或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