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总结作文三篇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但是总结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总结作文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总结作文 篇1
自背上书包,成为一名学生后,我经历了无数次的考试,他们犹如过眼云烟在脑海里给抹掉了。但是,五年级上学期的期末考试却令我久久不能忘怀。从这次的期末考试中,我看到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虽然这次语文试卷我得了95。5分,但是我并不满足。有好多题都是因为马虎而做错的。其中有一道题,是因为我不复习错的。还有就是因为我不经常看新闻联播答错的。所以,我以后要多看新闻联播,多关心国家大事!
这次的数学卷子我真不应该得85分,我应该得满分。有一道判断题老师已经讲过无数次了,但我还是做错了,一个判断题,就这样被减了一分!另一分是因为我检查时的疏忽,被扣掉的。所以,以后老师讲课时,我要更加留心做好笔记,绝不三心二意。
这次英语我得了80分。有的是因为我不好好背课文,填空错了。有的是因为我不按老师的要求做,翻译词组错了。以后,我要听老师话,多背课文。
科学,品社试卷体现出我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那就是——我没有意识到这个科目的重要性,答完试卷后而不检查试卷!导致科学只得了91分,品社只得了84分。我以后争取取得一个更好的成绩!
通过这次考试,我发现自己的优点是能及时的发现自己的不足,总结经验,为以后的考试提供借鉴。缺点是做完试卷后,检查的不到位。还有一个总也“陪伴”我的“小马虎”!我决定,从此以后,我再也不和“小马虎”做朋友了。我要总结经验,争取在以后的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一个学期就这样结束了.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寒假. 时光飞逝,斗转星移。转眼成为初一学生已半年多了。回首这半年的点点滴滴,朝朝暮暮,心中顿生了许多感触。这半年中经历的每一天,都已在我心中留下了永久的印记,因为这些印记见证我这样一个新生的成长。在过去半年的内,通过不断地学习,我收获了很多.时间就是这么无情头也不回的向前走着,而我们却在为了不被它丢下死命的追赶着。是的,谁都不想被时间丢下.而我们也随着时间的流逝一点一点的成长.而美好的纯真随着风雨的磨灭化成了成熟.或许这正是成长的代价.回想自己还是考生的那段日子,显得是那么的遥远。
我在憧憬中懂得了来之不易的珍惜;在思索中了解了酝酿已久的真理;在收获后才知道努力的甜美。突然觉得自己似乎明白了许多事情,但是仔细琢磨后又不尽然……原来过去所见所识都是那么的偏见而又肤浅,以前的天真似乎在一瞬间幻化成无知和可笑,我想谁又不是这样的呢?或许在以后也回嘲笑现在的'渺小……我们不得不笑着回首我们所走过的路.: 出勤情况:请了一次病假.拉下一天的课希望下学期争取做到全勤本学期没有迟到的情况。 在日常生活上:以前我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孩子,而通过7天军训生活和这半年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使我养成了独立性,不再娇生惯养,现在我已经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了。
在学习上: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面对二十一世纪这个知识的时代,面对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我认为离开了知识将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废人。以资本为最重要生产力的"资本家"的时代将要过去,以知识为特征的"知本家"的时代即将到来。而中学时代是学习现代
科学知识的黄金时代,中国的本科教育又是世界一流的,我应该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知识是无价的。首先,合理安排时间,调整好作息时间,分配好学习、工作、娱乐的时间。时间是搞好学习的前提与基础,效率和方法更为重要。其次,要保质保量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布置的作业一般是她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具有很高的价值,应认真完成。认真对待考试,考前认真复习。另外,积极阅读有关书籍和资料,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经常提出问题,与同学讨论,向老师请教;搞好师生关系,师生相处得融洽和睦;抓住点滴时间学习一些其它专业领域的知识,知识总是有用的。在这学期的期中考试中,尽管取得一些成绩,但离心中的目标还很远,仍需继续努力,抓紧自己的学习。
知识无止境,探索无止境,人的发展亦无止境,我还有很多的知识需要学习。在纪律方面,基本可以做到:尊重教师,同学之间可以真诚相待;能遵守学校各项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上学穿校服;举止文明; 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扔废弃物。 以上是我对初2上学期期末一些方面的个人总结,我将结合这个小结回顾过去,确定未来的发展目标,我对未来充满信心。自然,这需要老师们的精心培养和同学们的真诚帮助
总结作文 篇2
今年高考作文主要以现实生活为作文题的,在各省区的考卷中有不少。比如浙江省的题目是“触摸城市与感受乡村”,灾区四川省的题目是“坚强”。很显然,以这类贴近现实的题目为导向,有助于促进学生多关注社会,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不再“两耳不闻窗外事”,把精力全放在应试上。全国Ⅰ卷的作文,是“抗震救灾”话题。应该说,这个题目既出人意料,又在意料之中。作为一名合格考生,不关注国家大事,写不了这样的作文,是绝对说不过去的。
来自美国某大学的奈特夫妇亲身感受中国高考。惊讶中国家长们对高考的重视
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情况是,今年仍有不少省份的作文题,没有沾多少“地气”,仍在云山雾罩之中,要求考生阐发哲理,表现“诗意”。尽管可能会有见仁见智。笔者不妨举出几个例子,如山东卷的题目叫“春来草自青”;福建省的题目是这样的材料:三个人进商店买饮料,一个买甜的,一个买苦中带甜的,一个买淡的;北京卷的作文题为“石头和杯子”,是一则老掉牙的人生智慧故事。
笔者并不认为,让学生写哲理类散文,他们就一定都无话可说。笔者也不认为,让高考作文离现实近些,就一定要以抗震救灾为题,毕竟语文课不是时政课,写作文也不等于写时评。但是,中学生毕竟年龄尚小,对人生的领悟还有限,让他们谈玄之又玄的东西,多数人只能去想法编造,去无病呻吟地“为赋新词强说愁”。三个人买不同口味的饮料,相信多数考生在写作时,会与不同的人生观相对应,可出题目者难道就不觉得,这题目稍微牵强了点吗?
事实上,“务虚”的高考作文题,前几年几乎泛滥成灾,早已遭到社会的诟病。几年前有个“心灵的选择”题目,几乎将“务虚”发展到了极致。而即使是“春来草自青”之类,看似留下了思辨、想象的空间,并且容易产生“美文”,然而在笔者看来,出题者早把考生的思维,纳入到一个预设好的框架中,他们已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只能去卖弄华而不实的文采,展示苍白空洞的“思想”。
几年前曾有人提出,我们的高考作文题,像是一个模子里铸出来的,极大地桎梏了学生的思维。现在,以现实生活为题的作文题,正显愈来愈多的趋势。一些省区出的作文题,仍迷失在“诗意”中,逼考生当哲学家,与教改的进步方向,应该说是背道而驰的。
当然,在高考作文题的问题上,如果大谈公民、责任之类,或许有些太过沉重了。只是已经接近成年的高中生,他们应当获得的人文教育,不能停留在“心灵鸡汤”层次。要知道,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震撼人心的传世佳作,少有脱离现实和时代的。让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太“轻灵”,从表面上看是在为他们“减负”,实际却是对教育和未来不负责。
总结作文 篇3
20xx年的12月9日至23日这半个月,对于我来说是充实、忙碌、提升的半个月。我很荣幸地参加了国陪计划——西南大学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为期十五天的培训,我感觉每天都是充实的,国家教育部对这次培训很重视,西南大学基础课程中心制定了详尽可行的培训安排。西南大学这百年学府宁静、隽秀的书墨熏香深深浸透我的心肺,让我觉得培训的每一天都是如此宁静如此舒畅。
我们每天都要面对不同风格的讲师,每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开班典礼上宋乃庆校长这样说:“你们这里面汇集着优秀的教师,要有成为专家级的人才,应该多思考基础教育中的问题,提升自己的高度。”他给我们点燃了一团火,只有严谨治学,深入思考,才能走专业发展之路,走向优秀甚至卓越。
黄翔教授所传递的关于国家课程标准修改的信息,使我对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修订之后的亮点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此次课程标准在内容上的修订是在广泛争取意见的基础上完成的。课标里明确提出数学“四基两能”,当我不禁为课标的修订叫好,近年来也一直在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这让我在课程标准的修订里找到了根源和信心。
于波教授讲授指导我们要打开思想的大门,从学生角度去看待教科书的功能。作为数学教师要回归传统,认真钻研,吃透教材,吃透教材的真正含义就是由“紧扣教材”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要前提是对于教材的好好学习和把握。
翟渝成老师用自己的成长和带青年教师成长的案例给我们展示的是行动层面上的例子。朱福荣院长和袁宇校长给我们展示的就是技术层面上的实际做法,如何从细节上规范和矫正老师的数学课堂教学行为,把定量分析引入数学备课、听课、评课,让数据说话,让老师从很多自己无意识的错误习惯中走出来,真正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这次培训中受益最大的莫过于“名师同台研讨”和教学实践活动,这是这次培训最独具匠心的安排。我们每个小组忙着备课、研讨、修订、评课,一次次掌声见证着精彩的见解,一阵阵笑声见证着我们的融洽,一节节风格不同的课见证着我们的团结和努力!共同学习生活的半个月,我们在这里提升着、改变着、融合着、快乐着!
18号那天于波主任给我帮忙找到我不慎落在报告厅的相机后,我给大家说的那段话大家应该还有印象,无独有偶,昨晚我们组的老师钱包落在西南大学附小的作课室,于教授得知后,联系附小的罗老师驱车回附小找回钱包,相机不会丢失,钱包不会丢失,因为是在西南大学,因为这里的人是那么热情、淳朴,有着高学识,更有着高修养,这给我的不仅仅是感动,更是温暖和敬佩。宋乃庆教授曾说过:“你们来到这里就是西南大学的学员,是我们的一份子。”我真的体会到了西南大学就是我们的家,这件事将是永远的温暖存于我心间!
半个月的培训研修对我们每个人而言都是精神的洗礼,我的思想和视野有了开阔,对基础教育改革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样高层次高级别的培训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的教育人生将会更加有理性和思考,对将来行走的路充满着憧憬和信心!
带着问题来,带着收获走,带着友情走,带着温暖走,半个月的相聚虽然短暂,但是回忆是永远的,依依惜别,不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