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公共文化服务亮点突出。一是由市图书馆承担的文化部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大地书香新农村家园工程”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这是全国47个、四川省2个入选示范项目之一,在经济条件较差的西部地区率先探索解决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具有较强的示范意义。二是整合了应急、人防、气象、公安、卫生、防震减灾等公共信息资源建设的城市应急广播工程,得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视和肯定,被认为是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的“攀枝花模式”,正在全力推进二期工程建设。副市长张敏应邀在CCBN(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论坛上进行专题交流发言。三是由于我市广电公共服务保持全省领先水平,在第12届“四川电视节”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发展论坛上,我局受邀做了专题发言,是组委会邀请在论坛发言的唯一的地市级广电行政主管部门。
3.基层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开展了第三届全民读书月、第四届《金沙放歌》活动;到盐边县新九乡、米易丙谷镇,仁和同德镇等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为当地农民群众送去了精彩的文艺演出、书写春联、拍摄幸福照等;2013年共组织群众性演出48场、美术(书画)展览等6场;开展“周日写生”52次、“摄影艺术沙龙”10次;专业院团完成公益性演出61场、各类重大演出项目13项。尤其是举全系统之力,成功承办“2013年春节团拜电视文艺晚会”,进行了现场直播,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赞许。
(三)文化事业不断繁荣
1.文艺创作成果丰硕。一是油画《雪域之路》获得首届四川文华美术奖作品展二等奖。二是参加全省群星璀璨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展,20件作品获奖。三是在四川省首届民歌大赛上获得了3个银奖、2个铜奖。四是《傈僳欢歌》获得四川省首届群众广场舞大赛银奖和组织奖。五是小品《明年夏天去看海》获得四川省第十四届戏剧小品(小戏)比赛优秀剧目、优秀编剧、优秀导演、优秀表演奖4个一等奖。六是长篇小说《一个说纳西话的人》获第五届四川民族文学奖。七是重点创作了剧本新编现代川剧《朱德与雷云飞》和儿童音乐剧《金沙童话》,均已完成初稿创作,拟推荐参加省文化厅“重点剧目签约”。
2.文化遗产保护迈上新台阶。一是攀枝花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全面启动。截止目前,全市共普查国有单位1415家,共调查到6700余件历史文物。二是完成了攀枝花开发建设纪念馆、西祝寺、湾丘“五·七”干校三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工程。三是组织开展了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评审工作,市政府核定公布了攀枝花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四是配合省文物局对我市金沙江水电站、成昆铁路线(米攀段)扩能改造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开展了文物调查。五是启动了503地下战备电厂、十三栋纪念广场等重点文物保护的储备工作。六是完善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攀枝花市文物保护管理办法》草拟完成,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每人每年给予3000元专项补助资金。七是组织开展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工作,申报了仁和区大田镇板凳龙、笮山锅庄2个项目。
3.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评估定级工作全面完成。开展了对县以上公共图书馆第五次评估定级工作,根据国家文化部公示结果,市图书馆保留国家一级馆,米易县图书馆由二级馆晋升国家一级馆,盐边县图书馆从三级馆晋升国家二级馆,仁和区图书馆从无级别晋升国家二级馆。完成第一次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对全市176家乡镇和社区进行了认真评审,最终我市自评一级综合文化站(社区)13个;二级综合文化站(社区)21个,三级综合文化站(社区)20个,已上报省文化厅。
4.广电媒体阵地建设得到加强。一是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全市人民“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幸福攀枝花”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大型宣传报道活动,做精了《攀枝花新闻》等新闻品牌栏目;做强了《新闻天天看》、《小科帮忙》等民生栏目;举办了“首届迎春庙会”、“小科帮忙七夕高端相亲汇”、“唱响攀枝花群众歌唱大赛”等一系列有影响的广电媒体活动。三是组织参加了云贵川三省毗邻11市州广播影视媒体六盘水市和楚雄州的协作会和采风活动,我市在“广电媒体传播力建设”、“广播电视融合发展”作了交流发言。四是市广播电视台200平方米演播室建成投入使用,购置了高清电视现场直播车、应急广播指挥车,媒体装备水平得到提升。五是组织参加了2011、2012年度四川广播电视节目奖评选,我市有23件获奖,其中:优秀奖5件、提名奖18件。特别是电视综艺节目《列兵日记》被推选参加全国广播电视文艺“星光奖”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