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色彩高中游戏作文
春天的色彩1
春天的颜色真是五彩缤纷,太阳是红灿灿的,天空是湛蓝的,树梢是嫩绿的,迎春花是娇黄的……难怪诗人爱吟咏春天,画家爱描绘春天,因为春天是世界一切美的融合,一切色彩的总会。我很奇怪,这五彩缤纷的色彩为什么会不约而同地选取春天来到大地?
春天的雨是连绵的、柔和的,它滋润着大地,抚摸着大地,小声地呼唤着大地,在人们不知不觉的时候,他们竟悄悄地汇成了小河,积成了深潭。啊,原先是春雨给潭水带来绿色的生命。
风和雨总是结伴而来的。早春的,带点儿寒气的风,吹醒了万物,树梢绿了,大地绿了,连高耸的楼房的平台也绿了。宋朝的王安石有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说的多么好啊!但又何止是“绿”?
在风的吹拂下,满山满坡的野花睁开了眼,一朵、两朵,一丛、两丛……连成片,汇成海。人们应对这蓝的、红的、黄的……气势磅礴的色彩的海洋,烦恼没有了,萎靡没有了。感谢春天的色彩给我们带来向上的力量和信心。
再看看春天的天空吧。怎样天空也是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啊,那是孩子们放的风筝。在蓝天白云映照下,千姿百态的风筝潇洒自如地飘舞着,飞升着,多么使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啊!春天属于孩子们,天空属于孩子们,然而他们不是同时也在努力地打扮着春天,增添着春天的色彩吗?
但是,如果你俯下身子去仔细审视,你会发此刻悦目的色彩中,还有零星的枯黄,那是残冬
留下的痕迹。你也许会叹息:“真是美中不足啊!”是的,望着那几茎折肢断臂、垂头丧气的小草,谁还会有好心境?但是,你不妨削去枯黄的冬衣,你会有更新奇的发现,嘿!里面却是绿的!原先外表枯黄的小草也在孕育着,孕育着更美的春天。
我最后明白了春天的色彩为什么这样丰富:是春姑娘手中的彩笔勤奋地挥动着;是稚气的孩子们天真地打扮着;是被人们忽视的小草默默地孕育着。尽情地享受着春的色彩的怡悦的人们啊,你为春天的色彩贡献了什么?
流光溢彩的烟花,清脆响亮的鞭炮,昭示着又一个春节的到来。早春的风雪激荡起开心的欢笑,大红灯笼映现出点点暖意,空气中迷漫着温馨而热烈的气息。请财神、选对联、买鞭炮、购年货……行色匆匆中,人们感受到了日子的芳香与忙碌,时间也在这盛大的节日里散发出沉淀已久的醇香。餐桌沉沉,谱写着深深的期盼与祝福。亲人们相互依靠,互赠快乐,静静体味着家的温馨,灵魂的皱纹在这最深最沉的时刻得以温柔的伸展。幸福的感觉就这样点点滴滴地渗透到了人们的心里。
慵懒的冬季在震天的爆竹声中渐渐远去。在欢乐的热浪里,在吉祥的祝福声中,春天悄然而至。千年的循环依旧,春天淡淡的温柔里有着无法隐藏的美丽。温暖而不炙热,明媚而不妖邪,宽容而不凌厉。她用坦然宽厚的笑容,解释所有的老茧和血泡,解释所有的期盼和向往。这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季节,所有的期望都在那里萌芽。春风柔柔地吹化了冰雪,吹散了薄雾。春天的歌声穿过叠障的尘世,唱绿了石缝中的小草、江边的树林和庭院的青苔;唱来了南飞的大雁;唱出了一个多彩多姿的世界。
在春天里,拔节的不只是小草,也有我们的梦想;在春天里,成长的不只是禾苗,也包括我们的感悟。就让我们怀揣着一份阳光的感动来拥抱春天,把春的消息化作满腔憧憬,把心的祝福化作满怀豪情,在春天播种下汗水浸润的信念,在秋天去收获果实累累的期望!
春天的色彩2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不足三十字的绝句、颇为简单的情节,全诗讲述的故事是一次欲寻好友而不得,临别之时回首留恋、只见一枝红杏露出墙头。放眼星光熠熠、圣贤云集的古代诗坛,此诗的作者叶绍翁恐怕并不是那么的为人们所熟知,故而这首诗的流传和魅力不能简单地用一个“品牌效应”来概括,而更多引人入胜的地方在于其耐人寻味的资料和意境,千年之后的我们何妨重往那扇柴扉前、对这首题为《游园不值》小令的'独特价值做出自己的评价和决定。
在这首诗歌当中,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身份记叙了访友不得而后又由一枝出墙红杏感悟满园春色的全部过程,作品从始至终都没有出现友人的踪影,然而正是这个看似模糊、令作者只字未提的人物形象却成为了全诗的焦点与核心。此园是此人所建、作者和我们领略到的一枝红杏和遐想当中的满园春色皆因此人而生,在这次情景交融的人与园对话中,我们是与作者一齐“游园不值”的人,而那个神秘的主人则主宰了另一大重要元素——小园,千百年来我们莫不是与作者一样徘徊在那一扇简易的柴扉之外、想要透过“无意出墙”的一枝红杏臆想着小园中有怎样关不住的春色,进而推测园中的主人是用了怎样的装点和栽培才构建、渲染了这小园中万紫千红的盛景、以至于让这番美丽连院墙都无法束缚和阻挡,至少我愿意做这样的联想和推测。
满心期盼地来至故友的庄园拜访,结果却是柴扉不开,诗中前两句描绘的事物让每一个读者与作者一样都不免有几分失落和遗憾,然而作者随后并没有将这种伤怀继续下去,而是笔锋一转、将目光聚焦在了出墙而来的一枝红杏以及由这一抹红艳引发的对园中春色满溢的遐想和渴望。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游园不值这般事与愿违的时候比比皆是,当我们遇到这样的失望和伤感与其沉浸其中不如像作者一样将自己的眼界放宽、把发现美的目光投射到每一个角落和瞬间,哪怕这样的角落仅仅是墙外的一枝红杏,哪怕这样的瞬间仅仅是叹惋游园不值之余的匆匆一瞥,生活中总有着诸多的不尽如人意,但也从来不乏喜出望外的邂逅与际遇,我们需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在这首诗歌中,小园的主人并未出场,我们却能够深刻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这一切的结论和决定都来源于那枝出墙的红杏和由此窥测、猜想到的满园春色。这样的暗示和表达或许只是一种无意识的巧合吧,我更期望这样的“巧合”是主人有意而为之,如若这个小园的主人是我便必须会这样选取,选取在对“陌生人”出于防范的柴扉紧闭时却不忘了用一枝出墙的红杏将自己爱美、爱春的情怀加以表达,而这样表达的方式有时会到达意想不到的效果。伫立小园之前,这样的场景不禁让我想到了卧龙岗上孔明身居的那座茅庵。对于诸葛亮出山的机缘,有一部分史学家给出了这样的假设和推理,诸葛亮虽隐居隆中却暗中透过各种渠道让求贤心切的刘备了解自己的才华和抱负,最终才促成了君主的礼贤下士和名臣的千古流芳。常言道“酒香也怕巷子深”,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上没有必要时刻用一种所谓的“超然物外”来标榜自己、疏远这个社会和时代,即便柴扉不便打开之时也不要忘记留一枝红杏与他人分享自己心中的完美向往。
反复回味这首朗朗上口又颇有深意的诗歌,在一扇柴扉、一堵矮墙、一枝红杏构成的世界中,交融着对美的创造和对美的发现,柴扉虽已关掉,关不住来自小园主人来自心底的那抹春色,纵有院墙为阻,我们仍一眼就能够望见那枝满载着期望与生机的火红杏花。当美降临时,低矮的院墙与柴扉永远都不会成为它到来的阻碍,除非我们早已将自己锁在那个麻木而怨尤的高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