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观后感(精选21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寄生虫》观后感(精选21篇),欢迎大家分享。
《寄生虫》观后感 篇1
这部评分9.0的电影果然是不走寻常路,整部电影剧情离奇,人物刻画深入,甚至连每一个细节都极其注意,最后的结局更是让人叫好,果然是一部高质量电影。
但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是他剧情背后的象征意义,一家人依靠“精湛”的表演技能,混进了一家高收入家庭,当上了寄生虫的生活,尽管手段很卑鄙,带着欺骗,带着狡诈,但整体来说“表演”的很让富人家庭沉浸其中。直到另一个“寄生”家庭的出现,让整部电影进入了黑暗而离奇的情节之中,最终的恶性杀人事件,直到最后靠着摩斯密码隐蔽交流的剧情,都让人感觉到窒息。
相信韩国人看这部电影非常有感觉,因为据说韩国目前现在的社会状态就是两极分化极其严重,而且阶级性让人瞠目。电影中富人家庭的男主人讨厌穷人身上味道的细节描写让寄生家庭的男人迸发出撕心裂肺的疯狂。尤其是在富人家庭沉浸在雨后天晴,美好生活之中,寄生家庭的自己的家却已经被大雨淹没,什么东西也没有留下来,仿佛穷人家庭只能在见不到阳光、窗口被人撒尿的地下室生活,即使寄生生活也是藏在没有人知道的地下暗室之中。
这难道不是社会的一种象征意义么?不愧说韩国是一个人性非常惨烈的社会,社会处于长期的两极分化,矛盾一触即发,当寄生虫的尊严被一次次打破以后,血腥的反抗就成为一种必然。
而我们不都是这种寄生虫么?我们寄生于我们的社会,寄生于某个公司,甚至寄生于某个家人身上,我们看似光鲜美丽,甚至有一种高大上的生活尊严,但如果寄生状态崩塌,或者自己寄生的状态被践踏,甚至被侮辱,即使你觉得你的寄主是一个好人,那也要面临着你对这个不公平社会的反抗,而这种反抗可能是无声的,可能是一触即发的,甚至是“正能量”般的“出人头地”,就像最终电影中儿子的“伟大”计划。
如果一个社会,底层人士没有通畅的上升渠道,或者上升渠道极其狭窄,“寄生虫”就会越来越多,甚至会有一天反而彻底毁灭寄主。
《寄生虫》观后感 篇2
今天看了一部电影,寄生虫,这部令人毛骨悚然的电影,讲的是贫富悬殊,阶级固化的故事,穷人家的四口人到富人家设局打工,最后是一个悲剧,贫穷是原罪,电影里的任何人没有谁对谁错,其实放在中国也是一样的,中国人现在最敏感的神经,也是说阶层分化的问题,穷人越穷,富人越富,但是电影中讲穷人为什么会一直穷呢?思维受限,其实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干的工作都是可以替代的,当然在这个时代最不缺的就是普通人,我们所追求的稳定,往往是稳定的穷着 ,经济好的时候,普通人过的一般,普通人没有用钱赚钱的能力,只能靠体力赚钱,在经济不好的时候,普通人会过得很差。
我们为什么一直穷?电影中的一些情节说明了一些问题,比如老金家没有装网,然后他蹭着外面的WiFi,因为信号太差错过了一些兼职的机会,穷人往往是花时间买钱,富人是花钱买时间,每天把大量的精力放在节省钱的上面,慢慢变的,胸无大志,鼠目寸光,盯着一点小钱,错过了大的机会,电影中大量的出现就是穷人的味道,富人讨厌这种味道。
穷人是有味道的,不是拿贵一点的洗衣粉能够洗掉的,这个就是骨子里的生活习惯,他是不会改的,就是懒散,懒得努力,懒得上进,
社会竞争,其实并不是需要你比所有人都强,大部分人都是很懒散的,你只要稍微努力下,就能超过80%的人,如果你又恰好遇到好的机遇,在这个基础上整合资源,进入社会10%并不是难事,换句话说,在某个领域发现机遇然后死磕它,踏踏实实的奋斗几年,但是要找准方向,就像这周看的老猫的炒币笔记,就是这样,他说成功的道路上并不拥挤,只要稍微努力一下就行。李笑来说七年就是一辈子,第一年用来摸索,找准方向后死磕,就会成功的,现在试错的成本很低,第一在高速发展的中国,机会多,第二有互联网,可以看到一些别人翻过的错,进过的坑,学会观察他人的冒险实践,而不是通过自己的实践,节省本来就不多的金钱成本和时间成本,苹果有个广告语,手机贵不是苹果公司的错,是你的错,人不能轻视和忽略了自己,社会没有错,这么发展、世界是公平的,有钱人之所以有钱,是因为这个世界一直在奖励那些对事物有着深刻理解的人。方向正确,懂得坚持一定会成功。
社会的发展给每个人机会,但是每个人不一定认为那是机会,穷人认为是命,富人认为是命。
《寄生虫》观后感 篇3
奉俊昊,代表作《杀人回忆》《雪国列车》《母亲》,人说韩国电影界,武有奉俊昊,一点名不虚传。去年的韩国电影《燃烧》与金棕榈失之交臂,今年奉俊昊就以《寄生虫》为韩国拿下金棕榈,为韩国电影再添一部神作。笔者一直非常推崇韩国电影,阅片无数,却再次被惊艳到。目前豆瓣8.9分,可谓通杀专家和观众。
《寄生虫》充分的展现了当代韩国社会的富人与穷人之间的矛盾,无论是故事的整体还是细节上,无时不刻的暗示着富人和穷人之间无法跨越的鸿沟。最具有讽刺意味的,住在地下室的金基泽一家四口和同样是住在地下躲藏是的雯光夫妇一样相同的命运,一样相同的处境,却必须争个你死我活,为了抢占汲取富人身下的一点点资源,最后不得不同归于尽。当社会的富人不断的从穷人身上剥削和汲取资源的时候,穷人却在互相争斗,只是为了夺取富人留下的一点残渣,还把富人作为崇拜的偶像。
整部影片爆发部分无疑是那个暴雨之夜。前面一家四口还在为跻身上流感到沾沾自喜,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和同样突如其来雯光,让他们明白自己只不过是像蟑螂一样的逃窜,想要跨过这条鸿沟,简直是痴心妄想。
除了资源,挤占的还有空间,暴雨之夜,朴社长夫妇躺在客厅沙发上看着儿子在外面草地的帐篷中,模仿着车震的15禁片段,而金基泽和儿子女儿只能躲藏在客厅的桌子底下,连翻身的空间都没有,象征着穷人狭小的居住空间,连获得性自由的权力一并剥夺。
朴社长被杀的诱因来自于气味,因为金基泽长期居住在地下室的缘故,身上有一股浓浓的地下室的霉味,这个味道一而再、再而三的成为了朴社长嘲讽他的理由,也不断地刺痛他的内心。最后,因为朴社长捏起鼻子去拿车钥匙的那一刻,心中的一切怒火彻底爆发。
石头是整部影片的符号,象征着财富,石头给基宇带去了混入上流社会的机会。然而,这块浮在水上的石头,最终差一些成为他被杀死的工具,石头带给他希望的同时,又把他砸回原处。在影片结尾,成为了富人的基宇,把石头带到河边,石头沉入水底,但是现实世界,石头只能浮于水上,象征着也只是他的黄粱美梦罢了。
基宇最终发现,能够救自己被困于地下室的父亲的唯一出入,是变成富人,就如同朴社长一样,说金司机身上的味道和地铁上那些人的味道一样,也许也是穷苦百姓出身,而成为富人之后却蔑视穷人。最终,又只是一个轮回罢了。看了一些影评,有句说的很好,整部电影里,没有一个人是错的,金泽基一家没有错,雯光夫妇没有错,朴社长一家也没有错,那么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在于,究竟是谁错了呢?
《寄生虫》观后感 篇4
《红楼梦》里,贾府要修建大观园的消息不胫而走,一下就热闹了贾府管家琏二奶奶王熙凤的门庭,久不见的琏二爷的奶妈上门拜访,八竿子勉强能打得到的穷亲戚贾芸也是穷尽百般法子亲近讨好,也不论自己是否有这能力,大家都希望能随便讨个什么差事,世上熙熙皆为利来,可见其中的油水好处。穷人略使些手段,这些差事最后便顺利分到了他们手上,真是财富使人变傻,富人变傻而不自知,穷人知富人傻而钱多而攀附之,世上总不乏乐于做富人寄生虫的穷人。
不过电影《寄生虫》中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通过种种手段,把一家子弄进富人家工作一段时间后,作为仆人的妈妈感叹,富人真的善良的一家人阿,不仅有钱,而且善良,作为司机的爸爸立马说,就是因为有钱才能善良的吧。是啊,在富人看来不值一提的蝇头小利,是能大大方方以无意之慷慨施与穷人,在穷人这边便是你争我斗,倾尽所有争夺的生存机会,这可不就是在穷人眼里别的穷人都穷凶极恶反倒是富人善良慷慨的原因吗。所以所谓财富使人变傻也就是这个道理,富人要做的事情,他不在乎开销,只要能赢得他的信任,你把事情不至于办的太难看,便也是能敷衍过去的。
电影中,主角一家一开始,便是像虫蚁一样生活在地下室里,唯一的窗户看出去,也是极低的一个类似蟑螂这样的一个视角在看外面的世界,他们或许也早已接受了自己的身份认定,对于醉汉在自己家窗外呕吐并撒尿这类事情,也无心制止。不过自从哥哥的同学送来了一块转运石,并顺便推荐了一份给富人当家教的工作,他们的生活逐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至于他们一家怎样使手段依次谋进富人的家里,是电影的精彩部分,不在此赘述,在此过程中,他们渐渐获得了作为人的尊严,终于冲出去制止又来到他们窗外撒野的醉汉表明他们心里已发生了转变,他们也畅想着如果有一天自己变得很有钱,直到一场大雨将他们的美梦淹没,对于生活在高处的富人来说,雨后又是晴朗的一天,可对于总是躲在阴暗低洼处的虫蚁便是毁家之难,富人不经历流露出的对于穷人穷酸味隐约的察觉和嫌弃最终酿成了悲剧。
电影《寄生虫》也许有一些逻辑硬伤,但这无损于影片稳扎稳打的节奏,我喜欢这类能以精彩的视听语言讲述故事,在观影过程中让观众沉浸其中,并在观影后咂摸有味的电影。
《寄生虫》观后感 篇5
昨天刷知乎得知奉俊昊导演的这部作品获得了第92届奥斯卡四项大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国际影片、最佳原创剧),被推上知乎热搜前三,引起了很多讨论。
我一般秉承了解后才有权利发言,便想找来看看,发现国内还没上映,幸好好友金发了资源过来。
故事主要是讲述长年住在地下室的一家四口中的儿子基宇通过好友敏赫的引荐得以进入富豪朴社長家里做其女儿的英文补习老师后,再推荐其妹妹基婷做社长儿子的美术老师,接下来再在陆续设计挤掉原司机和保姆后将其父母安排进来,然而却在别墅庆祝一家终于“成功进入上层阶级”时,因与原保姆的争执,导致了后面大趴体杀人悲剧的发生,造成家毁人亡。
有的人说,这部剧反映的是贫富差距以及资本社会里难以逾越的阶层;有的人却说,它反映的其实是从被日本殖民统治到现在亲美的历史;还有人说,它暗示着资本社会的无限魔力,人们一边鄙视它又一边渴望拥抱它。
至于其它那些觉得它被过于赞誉配不上奥斯卡的声音,我就看看好了。
我始终觉得,不能用是否获奖来衡量一部电影的好坏,尤其是涉及到文化的差异以及某些大国对我们国家抱有的敌意,我们不能因为不获奖就妄自菲薄。
同样,我也觉得,能在那么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尤其是斩获国际大奖,除了符合了西方国家的口味迎合了他们的某些观点外,肯定也引起了很大的共鸣,值得我们观看和思考。
本片用了很极端的手法去描述这两个阶级,生如蝼蚁活如寄生虫却又贪婪自私玻璃心的穷人,帅气专一自律精明、美丽温柔善良和蔼的富人。因为这种巨大的割裂,看完后,虽然也为穷人一家的不幸难过,但却更多是为富人一家感到无辜,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是无妄之灾——他们的不幸是我造成的吗?有钱就是原罪吗?
可能因为自己生活的环境和影片中的两个家庭都天差地别吧,我所认识的即使住着漏水的瓦房那些最贫穷的人也是淳朴善良勤奋的或者至少是善良的,即使在广州这些一线大城市,也还是有几百块一个月的房租,还是一房一厅一厨一卫加上有很好阳光的阳台,所以看完后并无法产生共鸣。
虽然我没见过影片中那样的贫民窟,但是,它的存在自然是预示着那样的社会肯定是有毛病的,根源在那个制度上,虽然不可能有一个完美的制度存在,但是,一个即使努力了也无法让人看到希望的社会制度肯定是病态、需要去救治的,否则它会让人性变得更加扭曲,也会造成更大的社会矛盾。
虽然我们国家也有不完美的,然而,就贫穷而言,它并没有任由它滋长,而是积极扶贫、开通各种能让人向上的渠道,让人民看到活着的希望,虽然贫富差距依然很大,但是,即使贫,我们也不是蝼蚁不是寄生虫,我们有生为而人的房子、食物、阳光、骄傲、自尊、以及对未来的希望。
就拿现在人传人的新型感染肺炎来说,虽然因为疫情影响,我们都被迫困在家里将近三周了,但是,每天看新闻看到整个国家都在忙碌中、大家众志成城地抗击疫情,内心是激动和充满感动的,所以除了不能经常出门活动空间有限比较乏味之外,内心并没有过多的焦虑,也坚信我们终将能战胜病魔的,我相信曙光就在不远处……
《寄生虫》观后感 篇6
刚刚看完了《寄生虫》。个人觉得拿奥斯卡奖是实至名归的。
跟常见的韩式催泪弹套路下的好电影不一样。也刚好印证了那句话,看电影不是哭电影,好电影不应当以是否煽动观众情绪为评价标准。
电影开头就直奔主题。看到那间地下室就能明白是讲韩国的贫富差距问题。地底的人羡慕阳光下的生活,豪宅里的人却不明白什么是爱。
原本都是善良的人啊,是因为有钱所以善良吗?因为没钱所以选择不善良吗?
电影直奔贫富差距主题而又不断外延,包罗了许许多多的社会现象。
叙事手法也很特别,让观影者不断地去好奇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不断地思考为什么这样。明暗的交替让生活在同一社会的不同人群好像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
是一部无煽情却不无聊的好电影。
《寄生虫》观后感 篇7
今年的奥斯卡电影最佳影片是奉俊昊导演的《寄生虫》,讲述的就是当下贫富差距下关于人的尊严的故事。穷人之所以穷,并非是因为懒和笨。拿寄生虫这部电影来讲,男主一家四口全部失业,住在半地下室的家,和在地下室生活了好几年的保姆一家,并不是一开始就过着这样的生活,奉俊昊导演不止一次的安排这两家人用很简短的话叙述他们两家的故事,他们两家之所以有现在这样的生活都跟开过一家蛋糕店有关,这家蛋糕店并不是虚构的,而是由真实的事件改编,2020有家蛋糕店在韩国遍地生根,最后又以集资诈骗迅速倒闭,电影里的这两家人因为都是这个蛋糕店的加盟商而落魄。可见穷人并非一开始就不努力,只是有时穷人真的会因为一件事就再也没办法翻身了,这个世界留给穷人试错的机会往往就一次。
回到现实生活中,我国在未来贫富差距可能也会越来越大,随着老龄化、少子化、人工智能化、我国的失业率会在未来10内急剧上升,到时面对巨大贫富差距的诱因,可能会使中国迈入一个动荡不安的局面。一个国家想要长治久安,必须要在财富资源和教育资源上有一个合理的,平均的分配。
《寄生虫》观后感 篇8
有人想要享受美好生活,就要有人付出鲜血。
影片中每一个人都是善良的,画面柔和而温馨,就算在破败的小房子里,也充满了家人相互依托的温情。在那栋梦幻般的别墅里,生活更是如天堂般的美景。但是阶级、金钱、谎言和贪婪,掀开了这一些背后丑陋的面纱,为了争夺仅有的美好,人们相互杀戮。
每一分资本来到世间都带有淋漓的鲜血,伟大的帝国都是无数的奴役和压榨建立起来的。我们是在追求少数人享受的美好而富裕的生活,但很少有人关心多数人都在为此付出代价。
大屋的主人朴先生一家代表着站在人类社会最顶端的人群,他们的祖先具有优秀的基因和非常好的运气,肉食者经过了资本原始而野蛮的掠夺过程之后,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后人们,单纯而善良的享受上流阶级的生活,男主人努力、认真而高效的工作,漂亮的女主人在家倾尽一切照顾着孩子,如此简单的幸福生活,而是绝大多数人努力几辈子都努力不到的。他们把实践每一个人都想象成美好的,因为他们就是如此的活着。
有人说影片中富人的形象过于简单,但其实就如托尔斯泰所说,幸福的家庭都千篇一律,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苦衷。幸福、美满而富裕的家庭,就是如此的简单,因为他们从小就学习如何这般生活。全世界捐献比例最高的国家,都是欧洲的小国,他们的生活真的是很单纯。
英国诗人菲利普拉进曾经说过,你的父母毁了你,他们本意并非如此,但他们确这样做了,他们把自己的缺点基因遗传给你,又给你加了一些别的。宋康昊饰演的基泽一家,如同老鼠一般生活在半地下室里,虽然贫穷但是温馨,就算被人在窗户面前撒尿,也不敢吭声,怯懦让他们不敢面对外面的真实世界。儿子基宇多次大学落榜,在多数人看来是不够努力,其实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讲,就是基因不好。甚至在学习方面基因好,他考上名牌大学,也无法跟家境优渥的人同起跑线的竞争。
我对韩国的情况不甚了解,但08年我在北京,当时四环望京的新房价格大概在7000—8500,白领平均工资在5000左右,如果想要购置一套80平米的房子,装修加首付,父母至少要拿出20—30万的所谓老底儿。虽然在今天看来非常的便宜,但是在当时,那个价格也是让很多年轻人被迫离开北京,他们未必比其他人差,但是他们的父母拿不出首付和装修款。让他们无法在北京继续谋生,因为看不到前途。今天望京的房价大概在5—6万左右,也就是当年六七十万的房子,今天要将近500万,外加整个国家最好的医疗、最好的教育、最好的人文环境,十年前只是差了二十万而已,但很多很多家庭是拿不出这个钱的。阶级的不可跨越性,除了少数当年拿高薪能自负房贷的,多数穷人最终还是要滚回穷人的地方。
最后为什么要出现鲜血?穷人为了争夺生存空前,相互厮杀甚至不值一提,值得注意的是,当朴先生像宋康昊饰演基泽要车钥匙的,老实的基泽先是把车钥匙丢给了他,但是当他后知后觉的发现自己的女儿快要死了,朴先生没有先要救自己快要死的女儿,而是不惜一切代价拯救自己仅仅是昏迷的儿子,让那个老实人最终崩溃了。他掀起了革命,杀死了富人,但确什么也得不到,不但成为了通缉犯,还依然只能像老鼠一般的活着。
因为他人美好生活的背后是无数人的血泪。就比如某些国家,为了奔向小康,做了很多愚蠢的尝试,导致大饥荒、大清洗甚至大灾难,限制生育,打掉上千万甚至上亿的婴儿,只为跑步像美好的明天前进。如苏联的宣传语所说,要吃到鸡蛋,就要打碎蛋壳,千万人被当做蛋壳打碎。愚蠢!但依然奔跑着。用自己可能出生的骨肉、害死他人的父母,换取明天一台小汽车和更大一点的房子,一个他们眼中的伟大国家,他们是认为快乐的、值得的,不然他们领悟了,就一无所有了。欧美国家享受香甜的空气,把工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当然发展中国家需要投资和工作,但必然造成无法挽回的污染和疾病率的上升。为了美好的明天,必须有人付出代价。
《寄生虫》这部影片,优秀之处在于,它像一部寓言故事,就如康定斯基所说,人类的最高领悟在于艺术家和先知看到了什么。就想那副荒唐的神作《农神食子》图。导演奉俊昊用艺术家的手法,把一个简单的故事,映射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图景。
《寄生虫》观后感 篇9
如果梦想有一个重量,会有多重?那味道会有多重?贫穷会有多重?悲伤又有多重?由韩国导演奉俊昊指导的《寄生上流》运用他一贯犀利的黑色幽默,赋予本片有着鬼魅般、鲜活的故事体验,它可以是一部喜剧,更是一部悲剧,参杂了惊悚与血腥,蔓延成一段讽刺人性的寓言。
《寄生虫》讲述一个贫穷的家庭四口从儿子基宇起,开始想方设法要接近上流社会,想从此飞黄腾达,情况却逐渐失控。电影用小家庭来看大问题,主角们一个个「顺利的」求职过程,延伸出贫富差距与阶级对社会造成的影响、探讨人们面对生死存亡的心态,以及愿意牺牲什么换取更高品质的生活?本片充满滑稽与荒谬的喜感,其实悲惨又沉重,看完电影之后,仿佛心里也有个重量,拉着思绪慢慢下沉。
奉俊昊导演对于细节的掌握都可以在片中慢慢发掘,无论是对于场景空间变化的描绘(矮房跟豪宅的格局差异),或是角色表现情绪的脸部特写(宋康昊饰演的爸爸真的好猛,上一秒彷徨下一秒愤怒),或是活用特定的事件/物件加重故事核心(无法形容的味道、造景石等),或是编导在剧本内安插的梗(北韩、印地安人、美国人、童军、台湾古早味鸡蛋糕),都使《寄生虫》的故事厚实有料还很有日常感,加上演员们变色龙般的演技,汇集非常丰富的情感。
不过有一点可惜的部分在于,电影中后期开始转折以后,剧情的节奏感变得很急促,收尾只有聚焦在主角家庭的命运,因此其他像是朴社长家的后续状况、男孩解出「救我」的摩斯密码桥段意义为何等就没有更详尽的描写与解释了;然而,编导选择在电影后半段,开始缩小范围其实能够理解,因为电影的主体还是这四位主角,我们从头看他们受困于贫穷,为了能咸鱼翻身做出不少「努力」,势必要在最终来检视他们努力的成果到底如何?这也是我认为可惜但依旧喜爱这结局的原因。
电影里有一块来自基宇好友送的造景石,说可以招财富或招考运,主角们当作宝供在家里,开始期待改运那天的到来。这块石头,就像主角们想要摆脱贫穷的发财梦,也像是要满足欲望的执着,恨不得拥有自己宽敞的客厅和浴室、一览无遗的庭院美景、不用寻遍角落才能勉强连线的无线网路,或是改变别人看待自己那种嫌恶的眼光、消除自己身上那股刺鼻的穷酸味。这股庞大的欲望交织着贫穷引起的自卑感、有钱人家的优越感,还有更多扭曲的价值观,造景石不只默默转变主角们的经济状况,也埋下可怕的杀机。
在避难所里面,儿子基宇紧紧抱着造景石,一边喃喃自语的特写让我很有感触,印象中他说:「是石头黏着我我说真的,是它一直黏着我。」看到这里我不禁笑了,基宇不想舍弃石头,代表他不愿意放弃任何一个「成功」的机会,重考大学都已经四次了,还有什么比改变现况和带给家人财富更重要?基宇的执着有多深,石头就有多重,所以「石头黏着我」听起来就像他在自我安慰,合理化自己与家人这些荒谬的行径,呼应到结局另一个关于石头的特写,显得更加讽刺。
《寄生虫》嘲讽资本主义底下无法消弥的贫富差距与阶层问题,上流、底层无法流动也存在歧视,因此奉俊昊导演正希望能透过这部警世寓言,激发大家产生更多的反思与感触。全片散发浓浓的荒谬,是因为现实残酷而无法改变它的无力感,从开场狭窄的矮房就慢慢流露出来,仿佛主角一家人会永远困在这贫穷的牢房里无法脱身,只能再做一个白日梦,期盼发财买房、一家团圆的未来。
在看《寄生虫》的时候,让我想起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这部同样也是用一个家庭遭遇到的状况,来放大社会上的问题,藉由角色间细腻的互动以及真挚的情感,重新解释家庭组成和亲情的定义。一直以来都很喜欢这两位导演安排群戏的方式,把一群演员都丢进同一个场景、画面里,好像没有剧本或台词般让他们自由发挥、对谈和互动,可能依偎着、可能在吵架、可能在吃饭,都是生活的日常小事,稀松平常却特别深刻(奉俊昊导演之前的《汉江怪物》也有个奇葩的家庭)。
《寄生虫》观后感 篇10
外面还在下雨,晚饭后爸爸说找部电影看吧!
关于人性的我也看过一些,这部我觉得没有《黑暗面》震撼和压抑,比起《看不见的客人》有没有人家复仇的爽快,所以小月说看完觉得全身发抖那还是阅片太少啊!其实我觉得可能矛盾冲突还有一点点欠缺,但导演明显觉得过犹不及,这样刚刚好,也是!
宋康昊一家人,情商高,肯吃苦,脑子又灵光,为什么还富不起来,只能说外部环境和政治体制有问题吧。阶级性和贫富差距的问题会逐渐应了马太效应,穷人更加难翻身而富人越来越富。到底是有钱还善良还是有钱所以善良实在难以考究简直是薛定谔的善良。因为一念之差导致事态发展到无可挽回的地步,这是为我们蠢蠢欲动的念头敲响的警钟,不要想着不劳而获,那样活得更辛苦。
多颂画的,其实是他看到的鬼呀!
这么大个房子,买的时候怎么着也得问我问有没有地下室,暗格什么的啊,客厅应该装个监控啊,看狗也行啊!说明脑子都用来赚钱了,并没用在生活上。
用莫斯电码传达出一封信,翻翻复复需要多久但父亲可能永远也无法收到回信,甚至永远看不到阳光了。
一定要多洗澡,努力生活在方便洗澡的环境中。
《寄生虫》观后感 篇11
一开始听说这个电影名的时候,以为是那种镜头里爬满了恶心的小动物的变态片儿,根本没有看的欲望。后来一再地听说一再地听说,还听说获了好几个电影界的国际大奖,我对各种文艺圈的国际大奖并不以为然,倒是人们都说不知道他为什么能获好多奖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就像当初好奇莫言为什么会得诺贝尔奖一样,虽然至今也没整明白,但好奇心却一直存在着。
其实外国人给别的国的外国人发奖,跟咱一毛钱关系没有,只不过这几天太闲,突然蹦出来一个微信群,把十几年前一起玩的几十个朋友又召唤到了一起。而且像一群孩子似的,要按十几年前的玩儿法再玩儿一下,写命题作文,按期完成了交作业,完不成作业的要罚在群里发红包。作业之一,就是看电影《寄生虫》。
带着毫无期待的漠然,打开了网上一个无删节版本,看得还算顺利,中间只卡顿了两次。但电影是真的看进去了,感觉没有他们说的那么不堪。其实我觉得《寄生虫》这个译名有点欠妥,可能是为了更适合咱国人的口味吧,准确些的我觉得还是应该翻译成寄生上流更妥当一些。电影里一家人穷得叮当二响,好不容易找到个出路,拼了命互相拉扯找赚钱机会,关键是每个人也略微有一两把刷子,给了机会也是能把握住三分五分的。这现象在咱国不算稀奇,太普通,不算什么戏剧性。穷人瞧不起穷人或者更穷的人,但不至于会置他们于死地,这应该是全世界的普遍现象吧。穷人偶然得了机会转瞬变身小人的,满大街都是,也不稀奇。至于阴差阳错出了人命,纯属偶然,不具有普遍研究价值。
两口子在沙发上儿童不宜的镜头,好像真的是画蛇添足跟整个剧情毫无关联,不知道是不是沙发或者睡衣厂家的植入性广告。很喜欢电影里的基婷,虽然狠心的导演让她在电影里死于非命,但她的所有优点和缺点加起来就是那么可爱的类型。心地善良的小太妹,社会你婷姐,值得比心。整个电影的故事情节和镜头的美感或者啥感好像真的没啥值得赞叹的,敢说如果在咱国的话这种剧本连七流导演都不会去拍。但人家韩国人却偏偏把它搞到了奥斯卡搞到了戛纳,足以让很多咱国导演无地自容吧?
总体来说,《寄生虫》这部电影仅仅是一部电影而已,没那么好,也没那么差。就像我们的生活,无非是日出日落睁眼闭眼。如果你非要鸡蛋里挑骨头的话,那咱也可以说它反映出来很多矛盾,穷与富的矛盾,文明与野蛮的矛盾,甚至善良与善良的矛盾。
对了还有生与死的矛盾,其实根本都不算什么矛盾,每个人从降生那一天都在一直等死,会一直等整整一辈子,有什么好矛盾的呢?开开心心地活着比啥都重要,来给生活比个耶。
就像电影里的爸爸最后总结的,没有计划就是最好的计划。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是你的命你就得认。所以,随心所欲,顺其自然,最好。一家人在一起,穷富真的没那么重要,只要开开心心平平安安,哪怕为了生活肩并肩跪地求饶,又何尝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呢?
《寄生虫》观后感 篇12
《寄生虫》:看完的第一反应,寄生虫不是虫,它既不是之前的《铁线虫》也不是奉俊昊之前的《汉江怪物》。寄生虫是一种意象,是一出色彩浓烈的警世寓言。这其中包含着心酸,荒诞以及社会批判,同去年同获金棕榈的《小偷家族》一样,在阶级上表达作者的社会责任感,亦和去年李沧东的《燃烧》一样蕴含丰富的意象。
《寄生虫》比一般金棕榈的影片更具有大众性,拥有典型的三幕结构,精心设计的戏剧化巧合,还有鲜明的主题阐述,甚至有动作戏还有情欲戏的设计,与艺术片相比不再晦涩难懂。地下室充分的展现了阶级的高低,囚禁也预示着穷人的困兽之斗。在密室里暂停的是时间,模糊的是自我,为了一口空气,一寸光亮往往拼的你死我活。空间的占领是权利的象征,于是《黑暗面》《地下》《我们Us》中都利用了地下这一空间去大做文章。如果说《寄生虫》要有什么不足的话,那就是隐喻太明,高潮戏太过突兀,还有结局依靠儿子的主观视角读信太过直白。
《寄生虫》观后感 篇13
在看的过程中,我的内心其实是一步步被带入进去的,因为前面一部分的家教经历和我的家教经历有点儿相似,一样是一个贫民窟家的孩子进入到那栋楼的最高层。所以有些感触。
后面有一位聊的来的网友知道我在看这部电影,他发出来这样的感叹: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但是其实后面,我不知道为什么,对那位可怜之人恨不起来。一个人要被愤怒或者其他的情绪激活,首先必须是共鸣,比如愤怒,他会让我感觉到愤怒嘛?如果单单从他诬陷别人抢了人家的工作害他没有饭吃,或者是杀了那个养活了她们一堆人的生命的朴社长,我有点儿恨不起来,只会觉得有点儿心疼,他为什么会抢人家的工作,因为贫穷,他为什么杀社长?因为阶级。
他们一家人本性坏嘛?其实并不坏,他们一家人“入驻”了富裕之家后,原本并没有干啥伤天害理的事情,当他们得知了原本锁在半个地下室后的男人其实是原女仆的欠了债的丈夫,她们起初并没有杀害之心,只想要自保,稳住目前想要的生活,并且在后来的宴会上,那位女人还想把自己做好的蛋糕给他们送过去,充充饥。
真正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呢?是阶级。原电影这样的画面,那位社长,捏住鼻子准备拿走车钥匙,这反而激化了另一位男人的自尊,他无法忍受阶级给他们所带来的痛苦与奢望,所以他被激怒了,所以他选择了杀戮。而原电影中一直强调的气味,那是富人对贫穷的敏锐,是贫富差距的隔阂,也正是阶级的化身。
阶级是这个世界上最难跨越的,却又是最永恒的,想起关雎尔的一句话:人生来是平等的,但是社会是有阶级的,一个人,得要有多大的勇气,才能无视这些阶级。
《寄生虫》观后感 篇14
2020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得主《寄生虫》,讲述的是一个关于人性,关于阶级固化,关于贫富差距的故事。基宇和父母、妹妹基婷生活在逼仄阴暗的半地下室里,一家四口都没有工作,只有靠帮披萨店折外卖盒做临时工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因为偶然的机缘,基宇进入了一户有钱人家里给他们的女儿做家教,享受着优厚的薪酬,但他的野心并没有因此而止,而是设计让一家人都在富人家里找到了工作,开始了寄生上流的生活……
看到这里才明白,所谓寄生虫所指的却并不是“虫”而是指寄生在富人家庭下生活的穷人,也是指不想付出只想轻易获取令他人艳羡的一切的人。
影片中用味道来表现贫富人之间的矛盾,无论剧中主人公如何包装,好像都冲刷不掉自己身上的味道——穷人的味道。因为是穷人,所以比一般人更看重尊严,更因这味道而敏感而自卑。
富人夫妇对基婷倒地的'无视和有意无意的捂鼻,像是出于本能反应表现出的厌恶,终于击垮了穷人父亲的最后的尊严,迎来了影片的高潮。
在电影的最后,基宇幻想通过努力买下了那栋房子,让父亲从地下走了上来。这是一个梦,一个美好的对未来的设想,但他是否付出行动却是未知,充满了讽刺意味。或许“像寄生虫一样依附于一个美好的愿景,而不去付出努力的人才是真正的寄生虫。”可是在当今大的社会背景下,努力奋斗的人也未必会有跨越阶级的运气。富不是富人的错,但太富一定是整个社会的错。
穷人更穷,富人更富,穷人只能在富人的庇佑下生存,这是阶级的桎梏。导演用黑色幽默的讽刺把这样的现实讲得赤裸,淋漓尽致的放在我们眼前。
艺术来自生活,发现聚焦社会特殊人群与底层阶级矛盾的故事更容易出佳片。
电影中有很多有趣对比,比如善良的有钱夫妇其实私底下也会有不为人知的恶趣味;看似是影片中恶的一方的穷人父亲明明自顾不暇,却也会担心因他们而离职的司机的去向;同样一场大雨,穷人一家的生活能被雨轻易打乱而富人一家却感谢雨带来的惬意。
这些都意在说明,好与恶并无界定清晰的标准。没有人是一成不变的,人性是美的也是丑陋的自私的,你站在不同阶层,用不同视角,就一定会有不同的答案
《寄生虫》观后感 篇15
很久没有一部韩国电影进入自己的视线了。前天看了奥斯卡的颁奖名单,这部电影让我为之一惊,带着拜读希区柯克、黑泽明类大师的经典作品的心境在网上找了资源观看,结果发现是一部偏商业电影,在文艺与商业的平衡中趋向商业,很失望,当然不可否认是一部优秀甚至优良的电影,但是匹配奥斯卡的四项大奖,甚至名作还有些差距。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电影的技术水平,无论是剧情的衔接还是各种反转的过渡、处理都堪称自然合理流畅,台词和布景的设计都堪称完美,意象处理也很优秀。导演秦俊昊社会学专业,所以作品也大多反映社会现实,以旁观冷峻的口吻展现社会事实。这种视角很凸显,很冷漠。让观众没有很强的代入感,似乎只是在向朋友,媒体观众讲述隔壁邻居家的一个故事。但是产生了一种独特的黑色幽默的效果。这是导演的一贯特立独行的风格。整部电影镜头的长短,人物的心理把控,剧情的走向十分精准,合理,并且采用了蒙太奇等手段吻合整部电影的立场和意境,可以说是一个成熟导演的掌控力。
电影就是讲好一个故事,但是放在经典电影的角度有很多硬伤。首先是剧情,得承认韩国艺术大胆前卫,通俗的话就是敢拍,无论是暴力还是性,都那么凸出生鲜。剧情上富人家傻白甜的构想显然不符合现实,从换司机,换帮佣等过程的无脑操作不符合主人成功商业家,家庭主妇的人设,导致故事显得浅薄,苍白,是可以更精彩的在矛盾的前提下碰撞出更多理性和感性的火花的。穷人家庭很快融入到富人家庭的角色和工作也显得突兀,这么有能力,会找不到工作吗?然后一直没看懂雯光的丈夫的复仇行为,显得无计划,无构想,大庭广众下直接实施,就算做好了同归于尽的心理准备也显得不够深入生动。硬伤太多,不再一一挑剔,因为剧情已经比国产电影好太多了。
其次是价值观。这部电影无疑是一部政治正确,主题深刻的杰作。无论是对北韩的嘲讽,对贫富差距的无情揭露,都堪称经典。但是首先少了一项东西,爱情。孔子云,食色,性也。这部作品作为一部偏商业电影,无疑缺少爱情的产生、发展变化的桥段。导演无意对此主题倾注笔墨,但是一部经典伟大的电影是不能缺少人性中爱的成分。其次价值观简单,导演只是想讲述一个善恶有报,贫富仇恨的主题电影,但是对现象的产生缺乏原因的探究和解决的方案,对背后的政治制度和社会风尚缺乏解读,无疑显得有些稚嫩和肤浅。一部伟大的作品是要反映现实、击中人性的,从这个角度考量,这部电影无疑是失败的。
这部电影在戛纳摘得金棕榈奖,奥斯卡四项大奖,从商业角度无疑是成功的,并进一步拉大和国产电影的差距。韩国电影喜欢打政治和色情的擦边球,这部作品亦是如此。从商业电影的角度考量无疑是成功的,反映了韩国民众的社会现实和心理取向,并且诙谐幽默。但是从文艺电影的角度,缺乏深度和辩证,不能算作经典。
最后一个问题,谁是寄生虫,为什么会这样?基泽一家是朴社长家的寄生虫,朴社长家是资本主义的寄生虫。或者说在独特的韩国经济模式中,穷人是富人的寄生虫,富人是国家制度的寄生虫,这样一个扭曲病态的社会现实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自然垄断结果。看完觉得,还是社会主义好,穷是穷了点,但是穷人富人都活得有尊严,有情操,有精神境界。
结语,国产电影现实题材的还处于校园爱情阶段,社会爱情初见苗头,纵观和对比先进国家的电影主题发展史,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要闭门造车和掩耳盗铃,我们才有可能拿下第一个奥斯卡。
《寄生虫》观后感 篇16
这几天看完韩国电影 寄生虫 ,在这仅写下自己的感受。
刚开始儿子代替自己的好兄弟去富人区做家教,服兵役两年+高考考了几次都没考上,于是伪造学历靠着高考的那几年备考经验就去了,一个真敢教一个真敢学,在此尝到甜头之后,想到一同住在地下室的亲人,几经曲折想方设法把他们都调到富人区来工作。
中间发生了很多事,比如说社长大人不喜欢别人逾越自己的线,认为司机跟自己只是最普通的雇主与佣人之间的关系,没有必要以朋友的口吻来关系自己。穷人的父亲认为富家的妻子是一个好妻子,是因为她善良,而自己的妻子的一句话也是电影的核心之一,“有钱而且善良,有钱所以善良”“钱是熨斗,能把一切东西都熨平”,所以在这里画一个问号,是因为有钱得变得善良么?
常年住在地下室与富人区的小别墅形成鲜明的对比。下大雨的时候地下室时最惨的,所有的水都堆积在地下室,印象深刻的是穷人家的姐姐为防止马桶兹水,坐在马桶上抽着廉价烟的无奈;相反富家人天气好与不好没什么大碍,生活依旧过得没差。最后刺死社长大人的是有味,一个在地下室待了四年的人,社长鄙人的眼神彻底击垮了穷人父亲最后的挣扎,冲动的刺向社长,社长大人一家永远不会知道有味道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多么大的耻辱。
看完影片,阶级很难去跨越,善良本身是什么,很多问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寄生虫》观后感 篇17
这次韩国电影《寄生虫》获得奥斯卡奖的确是惊喜,却又是意料之中。这部影片首映时就收到韩国总统文在寅发来的贺信,可见大家对这部片子重视程度。
这部影片将韩国近年来与日俱增、矛盾频发的贫富差距问题演绎地淋漓尽致。片头住在半地下室的金家,爹妈下岗,儿子基宇当完兵补习了四年仍考不上大学,女儿基婷画画颇有天赋却无力负担专业学习。一家人围着昏暗的灯光加班加点糊披萨盒补贴家用。
一家人的命运随着基宇的高中同学敏赫捧着块发财的到来而出现转机。敏赫即将出国留学,介绍基宇给朴社长的女儿多慧实习功课。基宇拿着妹妹伪造的完丝合缝的假学历,去了朴家。
进入朴社长家,要登上一层层的台阶,和金家昏暗无光的地下室形成强烈反差,影射出贫富阶级之间的天壤地别。
基宇成功取得家教职位后,和这位天真的富家少女暗通心曲,获得芳心,又将妹妹基婷伪装成留学美术老师,介绍进朴家教小儿子画画。基婷也是演技惊人,把朴太太哄得一愣一愣,真以为八岁的儿子有心理创伤,需要基婷的艺术疗法。两兄妹入驻朴家后,设法挤走了司机女佣,将爹妈都弄进来。
一天朴家外出给小儿子过生日,金家可谓是遂心如愿,自在地享用这处豪宅,举杯欢庆摆脱终于地下室的黑暗生活。然而这份惬意却被急促的门铃声打破,原来是朴家之前的女佣,她回来取落下的东西。这时才发现一个惊天秘密,厨房酒柜旋关打开后,通往一个地下室,女佣丈夫为逃债躲在里面已多年。
女佣的丈夫面色可怖,不成人样,他老婆哭诉他们早年谋生尝试经营小买卖破产,政府补贴没有他们的份,沦到四处被人追债,无处藏身。她跪下金家人放过他们一条生路,哀求金母每日送一次吃的给丈夫维生。
其实金母和基婷都心有不忍,但他们一家的关系败露,恐被朴社长家发现,还是决心除掉这对可怜夫妇。正当两家大打出手,朴社长家突然折返,金家人狼狈不堪地逃回地下室。
一路上的长镜头,刻画出他们的落魄,金父带着儿子女儿回家后突遇涨洪水,大水倒灌进整个地下室家中,基宇从污水中抢救出那块敏赫送的带来好运的发财石。
第二天,朴太太准备在家开派对,给小儿子补过生日。基宇抱着那块发财石,走向酒柜后的地下室,决心除掉阻碍他们一家通向财富好运的拦路石。不料女佣丈夫挣脱绳索,反将基宇击倒后,走出地下室,从厨房拿了把长刀,冲向人群。
此时朴家正在狂欢,基婷端着蛋糕站在中央,径直被捅中胸口。正当混乱中,朴家儿子吓昏,朴社长命令正抱着女儿,捂住她伤口的金父把车钥匙给他。金父看到朴社长擤住鼻子的满脸嫌恶相,无意识地捅向了他。
两家住在地下室的人们为争夺地上的生活,斗得你死我活,朴家却一无所知。然而牵连其中被害。编剧也许想籍此告诫上层阶级,你不杀伯仁,伯仁却因你而死。若不关心社会公平公正,终将身受其害。
《寄生虫》观后感 篇18
韩国电影《寄生虫》,讲述一个贫困家庭,用邪恶手段入侵富裕家庭,最终失败,家破人亡的故事。
电影主要人物4个:父亲基泽,母亲忠淑,儿子基宇,女儿基婷。
电影开始,基宇同学敏赫要出国,让基宇帮忙做英语家教,学生是富家千金。敏赫临走前说,回来之后要和富家千金谈恋爱,暗示已经爱上她。基宇和基婷共同伪造大学文凭,顺利获得富家太太莲乔的信任,成功入侵富裕家庭。基宇在补习过程中,渐渐爱上单纯的富家千金多慧,抢了敏赫未来老婆。基宇觉得富家太太莲乔头脑简单又大方,所以把妹妹基婷推荐给莲乔,并且隐瞒了基婷的身份。
基婷成为莲乔儿子多颂的家庭美术老师,用高傲的姿态蒙蔽了莲乔双眼,让莲乔深信不疑,基婷可以把多颂培养成大画家。某天补习完毕,基婷见到富家主人朴先生,朴先生让司机送基婷回家,基婷故意把内裤留在车里。几天后,朴先生发现了内裤,解雇了司机。基廷向莲乔推荐老爸基泽,也隐瞒了基泽身份。
基泽成为朴先生的司机,朴先生满意基泽的开车技术。电影演到这里,充分展示基泽一家贪婪的本性。基泽和儿女合谋,让富家保姆雯光过敏,去医院看医生,伪造雯光得了高传染性肺结核并且吐血的假象。随后,莲乔解雇保姆,基泽向朴先生推荐自己的老婆忠淑,当然也是隐瞒了忠淑的身份。
忠淑取代雯光,成为富家保姆,至此,贫困又贪婪的一家四口,全部入驻富裕家庭,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有一天,朴先生一家四口出游,家里剩下三只小狗,基泽一家在别墅里面肆无忌惮地狂欢。突然门铃响起,前任保姆雯光到来,曝出了豪华别墅闹鬼的秘密:地下室里面住着雯光的老公。雯光也意外揭穿了基泽一家四口的秘密,要挟曝光他们。双方争执的时候,忠淑踢雯光下楼梯,造成雯光脑震荡死亡。
几天之后,雯光老公趁机逃出地下室,重伤基宇,随后在多颂生日派对杀害基婷。基泽见状,捡起凶刀刺向朴先生,然后躲到地下室,消失在众人眼中。
电影结尾,基宇返贫,基婷死亡,基泽躲在地下室不见天日,忠淑家破人亡。
这部电影有几个耐人寻味的细节:1、敏赫送给基宇的石头,象征财富和运气,也代表好的开始。基宇不懂珍惜和感恩,妄图用石头砸死雯光老公,反被石头砸伤头部,失血昏迷,害人终害己;2、朴先生多次说,基泽身上有股说不出的味道,暗指贫穷的味道(穷酸劲)。这种味道,除了身上散发的,长期住在半地下室的味道,还有各种不良习惯(懒惰、虚假、贪婪、狡诈、放纵、嫉妒、目光短浅)深入骨髓的“穷人味”,惹人生厌。3、电影对朴先生和莲乔的设定,有一个Bug。现实世界的富人绝对不是傻白甜,穷人觉得富人有钱才变得聪明,事实正好相反,富人因为聪明才有钱。所以,当基泽递给朴先生高端保姆公司名片推荐忠淑的时候,朴先生上网搜索便知真假,也能逃过杀身之祸,这是电影和现实的区别。
不做寄生虫,做人生的主人翁。光明正大赚钱,不走歪门邪道,努力让自己、让家人过上富裕生活,这是我看《寄生虫》的感想。
《寄生虫》观后感 篇19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上流不仁,以下层为异类。人类进化万年,最终小部分进化成了上帝,大部分退化成了只求生存的寄生虫。”
前几个星期,我在家里看一场电影——《寄生虫》,这是韩国历史上第一次获得戛纳金棕榈奖。迄今为止,我认为那是一场我最难忘的电影。
影片中一再出现蟑螂的形象,草蛇灰线,一个事物出现的多了自然人们就会有所联想。主角一家四口蜗居在大城市昏暗混乱的半地下室角落里,主角有钱的大学朋友把自己的家教工作让给了主角。请家教的是韩国顶层社会中的佼佼者,一家四口和一个女管家生活在一栋庭院面积大过建筑本身的豪华别墅里。主角顺利接手家教工作,并且和自己一家四个人用尽手段骗到雇主家四个工作机会。在这一过程中,主角一家发现女管家竟然也同处底层,并在雇主家阴暗的地下室中和女管家因利益争抢导致多个角色死伤,最终波及雇主丈夫。
影片中一再提到,朴社长(雇主)总是觉得金基泽(司机)身上有奇怪的味道,类似葡萄干放太久后发出的味道。金基泽刚开始听到朴社长他们说自己及家人身上有味道时,他还以为是自己及家人身体有什么不好闻的气味。但是后来他终于明白,那不是身体发出的味道,那是身份地位发出的味道,贫穷的味道。他意识到朴社长客气表面之下的阶级优越感和极端蔑视后,内心怒不可遏,在混乱中愤怒地刺死了朴社长。欢快喜剧终以血腥悲剧收场。
这部电影揭示了社会阶层的分裂,展示了底层的生存状态和富人阶层对于“穷人味道”的鄙视,是一部值得看的电影。
《寄生虫》观后感 篇20
奉俊昊导演向来以写实主义风格的电影为专长,他凭借着过人的艺术才华和电影智慧以及勤奋工作的态度,拍出一部又一部极具表现力,极富现实意义的电影作品,令人刮目相看。这次的作品《寄生虫》更是获得了第72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项。
《寄生虫》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出身贫寒的基宇一家人在潮湿阴冷的半地下室里相依为命,基宇每日的工作就是帮助母亲叠外卖包装盒,父亲是一名。一天,基宇即将出国留学的同学上门告别基宇,并告诉基宇自己在一个有钱人家给他们的女儿做英语家教。这家的太太出手十分阔绰,自己可以把这个工作机会让给基宇以帮助基宇一家解决生活困难。于是伪造了延世大学的在读证明的基宇便来到了朴社长家中应聘家教,一番游说之后朴太太心满意足的通过了基宇的应聘。从此基宇便开始了家教的职业生涯,一次偶然的机会基宇得知朴社长的小儿子十分有绘画天赋但有点自闭倾向,基宇灵机一动,撒谎说自己认识一个朋友是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专家自己可以搭桥,介绍这名专家给朴太太,朴太太欣然接受。基宇回家便提议让妹妹去扮演这个心理专家并化名杰西卡,于是第二天他带着妹妹去了朴社长家,朴太太对杰西卡很满意,于是妹妹基婷也顺理成章的进入了朴社长家。得知朴太太十分的容易被误导,基宇一家都坐不住了,于是基婷借机陷害了朴社长的司机,并让自己的父亲伪装身份去顶替司机的职位,于是基宇的父亲也进入了朴社长家。父亲借机陷害了朴社长家的保姆,让保姆被炒鱿鱼,再让母亲顶替保姆职位。就这样,基宇一家顺理成章的进入了朴社长家,开始了如同寄生虫一般的生活。然而,他们的野心并没有有停止过,基宇更是和朴社长青春期的女儿陷入爱河。一次,社长一家外出郊游为儿子过生日,得知朴家豪宅主人要外出几日的基宇一家十分的开心,在朴家一家人出发后就迫不及待的住进了朴家豪宅,开始享受住在豪宅的生活,可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夜里朴家原来的保姆登门拜访,搞的一家十分慌乱,赶忙收拾东西躲了起来。前保姆来到朴家是为了解救偷偷在朴家地下室生存两年的丈夫,基宇一家得知此事后十分震惊,发现居然还有比自己一家更惨的前保姆一家。他们两家互相担心会在朴社长一家面前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便相互威胁相互伤害起来并且大打出手。就在气氛紧张的时刻,朴社长一家也因为下雨天起外出郊游不方便就回来了。又一次的紧张和骚动的收拾整理后,基宇、妹妹基婷、父亲三人终于逃出了豪宅,而前保姆一家又被关进了地下室,并且前保姆在打斗中受了严重的伤晕死过去。下雨的深夜里,基宇一家回到了家中,发现自己家的半地下室被雨水淹没,他们又疯狂的去抢救家里的物件,折腾来折腾去终于把自己家仅有的几件家具保存下来。第二天朴社长一家决定在家里给小儿子过生日,于是在自家院子里举办起了生日宴会,基宇一家还是强打起精神以自己伪装的身份出现在了生日宴会上。基宇为了解决昨晚遗留下来的和前保姆一家的纠葛,便进入了地下室,没想到却被前保姆疯狂的丈夫打晕。就这样,前保姆疯狂的丈夫终于走出了地下室。兴奋的他在生日宴会上大开杀戒,拿起屠刀疯狂的砍向宴会上的所有人,大家落荒而逃。
《寄生虫》这部电影并没有刻意的去丑化富人,也没有刻意的去美化穷人。它直面的一个社会问题就是难以逾越的阶级鸿沟。朴社长一家在这部电影中的行为想法善良单纯,相比之下基宇一家、前保姆一家的行为十分的不择手段、自私自利甚至可以用灭绝人性来形容,可是他们为了生存做出的疯狂举动轻易就被朴社长一家的一个眼神、一句话给改变。这也是这部电影深刻的地方。
《寄生虫》观后感 篇21
在第92届奥斯卡颁奖礼上,韩国的史诗级影片《寄生虫》突出重围,该部非英语影片一口气横扫了四个含金量很高的奖项,以一种的优势向世界证明了韩国电影的力量,也以一种强者姿态刷新了奥斯卡的固有记录,着实是让人眼前一亮,也真正是让人回味无穷。
《寄生虫》是一部充满讽刺意味的悲喜荒诞剧,在这部影片中,导演奉俊昊以一种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韩国的差距,毫无保留的为我们揭露了残酷的社会现实,的为我们展现了人心的邪恶和人性的可悲,给了观众一个全新的感受,也给了观影人一个全新的社会视角,很是值得人去回味和反思。
因为是无业游民,所以拮据狼狈的基宇一家只能在廉价、阴郁、黑暗、潮湿、狭窄的半地下室里生活着,作为韩国比较底层的贫民,他们就像阴沟里的老鼠一样活得很是可怜和不堪,让人觉得可气又辛酸,可悲又无奈。不过这一无所有的苦日子都随着基宇工作的转变而变得不同了,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荒诞、恐怖又悲情的故事。
基宇的同学把基宇介绍到了一个富豪之家去做家教,借由这个绝妙的机会,基宇让自己的妹妹、父亲和母亲全都融到了这种的生活里,从此以后,他们一家四口就像是寄生虫一样紧紧的攀附在了这个豪宅里面,也深深的融入进了与他们格格不入的社会。更加可笑的是,随着野心的膨胀和贪欲的加重,基宇不仅让主人家的女儿陷入他用谎言编织的爱河当中,他还在这个尊贵的社长家里也看到了更多阴暗荒谬的故事,而这些他不应该知晓的秘密让他觉得震惊、恐慌和荒诞。
基宇发现前任管家那落魄的丈夫也像他们一家一样寄生在这个豪宅里面,这个居住在地下室的落魄者和他一样,一样的不堪,一样的可怜,一样的麻木,一样的卑贱,一样的羞耻,一样的野心勃勃。可是假的终究是假的,在纸包不住火的现实面前,基宇一家的伪装和骗局都显得那么脆弱,所以随着这遮羞布的掀开,基宇的妹妹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基宇的父亲也又在一次麻木的蜷缩在了地下室里面夹缝生存。而利欲熏心的基宇呢,他也只能终日在内疚,自卑,恐慌,负罪,虚假,可笑的荒诞剧情里面挣扎着,真真是把寄生虫的可悲姿态展现到了。
其实《寄生虫》这部电影之所以可以一展雄风之态,就是因为它真实的反应了韩国的文化和社会现实,所以它能够强烈有效的引发观众的共鸣,也能够真挚诚恳的打动国际评委。因此,基于这一创作基点来看,它是值得很多电影人去学习和消化的,它也是值得拥有奥斯卡这一伟大奖项的!
【《寄生虫》观后感(精选21篇)】相关文章:
八佰观后感精选15篇04-10
禁毒观后感作文400字精选06-28
六一视频观后感(精选5篇)05-28
2022六一观后感(精选13篇)05-31
六一教师观后感(精选5篇)05-27
防火灾观后感(精选11篇)05-24
《中国机长》观后感(精选43篇)04-29
《变形计》观后感(精选29篇)05-11
歌舞青春观后感【精选4篇】04-23
电影《雷锋》观后感(精选20篇)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