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缕幽雅的墨香现代散文

时间:2021-11-26 17:38:00 [第四单元]写一篇散文 我要投稿

那缕幽雅的墨香现代散文

  每当想起家乡曾有过的辉煌历史,我就会被一种情绪激荡着、鼓舞着,有时会情不自禁地拿起毛笔,在纸上反复挥毫:“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那缕幽雅的墨香现代散文

  我的家乡黎水,脚踏三县,山环四面,溪多坝多,山高镇古,给外地人的印象大抵与偏僻、落后分不开。如果不是当地白胡子老汉饶有兴味地提及,不是那些烟号名称之类的历史古迹在向人们无言诉说,恐怕很少有人会把它与天下闻名的徽墨联系在一起。

  一丸佳制有余馨,歙墨从来举世尊。唐末著名墨工奚氏父子在安徽歙县制出了“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的佳墨,宋代制墨地从歙县扩展到整个徽州地区,“徽墨”之名由此而来。

  上溯一个世纪,僻远小镇黎水曾拥有下号、老号、新号三个烟房——为制作徽墨而开设的初级加工作坊。这应该是与黎水及周边山坡宽广、盛产油桐不无关系。加之,此地是渝鄂边境进出长江的北部大通道。烟号的制作工序是:一屋的架子上布满注入桐油的碗,灯草吸着桐油慢慢燃烧,油碗上方再反吊一烟碗,使其油烟在碗内积成烟墨。然后通过背篼客运至西沱、万县(今万州),沿长江水道转运到安徽加工成徽墨。当年由瓦房、青石板街构成的黎水老街至今仍保留完好,是黎水古镇繁荣昌盛的历史印记。

  当其时也,上百盏号灯从白天到深夜周而复始熏燃,用桐油烟制作徽墨原料,墨香之气缭绕不绝,烟号大名誉满渝鄂边境。众多客商云集于此,纷纷将食盐、布匹、百货运来,然后将烟墨、桐油、土特产运出去,沿长江水道流向四面八方。

  余生也晚,烟号的繁荣我无法亲眼见到,但类似的场景却并不陌生。在用煤油灯照亮岁月的日子,会木匠手艺的父亲常在煤油灯的上方罩一张锡箔纸,收集其烟尘粉末充作墨斗之用。那墨线弹在了木器上,也印在了我的'心里。

  数十年来,远去的烟号的辉煌总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尽管当初建烟房,其初衷是将当地的油桐果榨出油来,变成油烟墨粉外销,然而意想不到的是,烟号所带来的悠悠翰墨清香,却加快了小镇的文化建设步伐。据县志载,光绪十六年即设明伦义学;民国时期有保国民学校8所,另有私立永福小学、广文小学、女子职业小学等数家。兴学办校之风代代传承,墨香的濡染熏陶使小镇成了远近知名的文化之乡,出了不少大学生和各种人才。

  “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守家二字勤与俭,传家二字耕与读”,烟号虽然早就停办了,但桐花还在开了又谢、谢了再开,桐油燃烧留下的墨香之气犹在,重教好学之风犹存。我相信,那丝丝缕缕幽雅的墨香,会在这片土地的上空永远缭绕。

【那缕幽雅的墨香现代散文】相关文章:

墨香散文欣赏08-11

那缕记忆作文06-24

那缕阳光作文05-05

心中的那缕阳光05-23

那缕芳香作文08-20

水韵墨香散文06-02

那一缕墨香,爱上阅读的作文05-26

感谢那缕阳光作文10-02

心中那缕阳光作文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