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天才的哲理故事
他一直被人称为标准的“天才”。父亲是教授,母亲是副教授,这让他的遗传基因得天独厚。
2岁时,他能口齿伶俐地背诵不少唐诗宋词,《大学》和《论语》的相当一部分也能背得像模像样。
4岁,他能准确无误地认清1000余个汉字。
小学,他仅仅花了3年;别人要学6年的中学课程,他用4年时间全部消化。12岁那年,他成为了某所大学的少年班学生。接下来,读大学,出国留学,等到他揣着硕士文凭从海外归国时,还不满19岁。
一位民营企业高薪聘请了这位青年英才。可不到半年,他愤然辞职了。作为一名“海归精英”,一直被人称赞为“天才”的他,实在忍受不了连小学也差一年才读完的民企老板的指手划脚。很快,他创办了自己的公司。遗憾的是,上帝不因他是一名人人知晓的天才就给他创业伊始必遇的艰辛和挫折大打折扣。他仍被人视为“天才”,但他在公司人事管理和财务管理上却是糊涂汉。结果,他的公司在垂死挣扎一段时间之后不得不接受最终的失败。
一所大学当即向他伸出了橄榄枝,邀请他去学校任教。但,当他看到数年前自己的一位年少同窗,当年成绩比他差很远,脑瓜比他笨很多,却已经成为副教授,而作为天才的他,竟然只是位讲师时,他的心里很不舒坦,甚至可以说极不平衡。心理的'失衡使他对教学始终无法提起更多兴趣,也导致了第二年没有接到学校的续聘书。
祸不单行,再次遭受失败打击的他因为心情郁闷致使脾气日渐暴躁,恋人选择了离开。
在父母的鼓励下,他信心百倍地去众多人才市场应聘过各类工作,却总因这样那样的缘故,始终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荒废了一年又两个月的时光后,他的父亲因病逝世,这不仅给他带来深深的痛苦,更带来了急切的责任感——他,必须马上找到工作排遣痛苦,也让年迈的母亲放心。
偶然的机会,读到一则新闻,北京大学某高才生在卖猪肉。新闻使他豁然开朗,他压低脑袋走进了菜市场。他瘦弱的手臂举不起笨重的猪骨砍刀,他唯有选择贩卖萝卜青菜。
依旧有许多人喊他“天才”,并非讥笑,而是习惯。当记者闻风而来采访他时,他的话语有点冷漠也有些无奈。他说,天才的称号有时是一种累赘,并不是夸耀,更不是优势。
【天才的哲理故事】相关文章:
哲理故事:天才变蠢材09-20
哲理故事:天才就是孩子09-20
天才的一面的哲理故事07-25
哲理故事:想一步的天才06-27
天才母亲的拒绝的故事10-14
励志故事:重生的天才04-25
少年天才白居易的故事05-01
名人故事:少年天才白居易11-13
数学天才莱布尼兹名人故事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