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2-11-07 10:01:58 报告 我要投稿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的调查报告范文(精选5篇)

  希望知晓一个情况、一个事件时,我们通常要进行专门的调查研究,并将获得的成果展现于调查报告中。那么什么样的调查报告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的调查报告范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的调查报告范文(精选5篇)

  实施乡村振兴的调查报告1

  一、我市乡村振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必须以问题为导向,找出乡村发展的差距所在,补齐短板,才能不断缩小城乡差距,逐个问题逐个环节地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目前,我市乡村振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整体还处于起步阶段,乡村建设的历史欠账仍然较多,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乡村人力资源匮乏。人力资源匮乏制约我市乡村振兴发展。

  一是人才队伍结构欠佳。我市乡村实用人才存在老化、弱化和退化的“三化”现象。从年龄结构上看,45岁以上的占比较多,35岁以下的乡村实用人才较少,缺乏后备力量。文化程度不高,我市乡村人实用才学历层次较低。人才分布不均衡,有的乡镇街道人因为政府最近几年大力支持推动了工业、农业经济的较快发展,导致人才集中于几个乡村。

  二是人才队伍总量不足。我市乡村存在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劳动力以自发进城务工或经商的方式大量外流,有许多在外闯出天地的人从此留在了城市,基本不回村里,同时,随着城镇化建设的迅猛推进,城市的发展理念、生活环境、基础设施、教育资源、公共服务等要素不断吸引年轻的大学毕业生,乡村的资源要素已不能满足现在年轻人的发展,导致人才资源、人力资源双要素匮乏,致使乡村发展中人才短缺的问题日益显现和突出。

  三是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乡村实用人才和优秀的村书记是我市农业经济的直接推动者,应充分发挥典型作用,通过政府正向奖励、正向宣传,让优秀人才特别是创新能力强、对周边农户有较大带动作用的乡村人才被社会所认可,最大程度调动农村实用人才的创业创新智慧和热情。但是,当前乡村已有的很多实用人才缺乏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特别是优秀的乡村实用人才没有得到相应的奖励。同时,电视、网络、微信、报纸等各类媒体对乡村实用人才的典型报道较少,影响了乡村实用人才的积极性。

  四是培训体系不健全。我市乡村诸多部门对乡村实用人才进行培训,主要有农业局、科协等,但相互之间又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培训内容又往往会存在重复性,培训的针对性不强,不能适应当前三农发展的要求。

  (二)乡村生态环境欠佳。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乡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近年来,全市乡村环境、人居环境已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仍有存在不足之处。

  一是部分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认识不到位。随意丢弃生活、生产废弃物,到处排放污水等陋习短时间内难以改变,致使“脏、乱、差”现象难以彻底根除。

  二是乡村环保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依然存在。乡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处于落后状态,大部份乡村没有建立有效的生活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部分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严重,对水源地保护和生态环境改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三是农业废物综合利用率低,畜禽养殖污染日益加重。大棚蔬菜、地膜覆盖已在广大乡村大量使用,上述废棚(地)膜长期滞留于土地中,对土壤质量构成污染。农作物秸秆利用方面,仍大量存在焚烧秸秆现象,是造成大气严重污染重要来源之一。在畜禽养殖过程中,农户散养和小规模养殖占主体,畜禽粪便随意堆砌排放,基本未做无无害化处理及肥料化利用,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三)乡村农业体系不完善。我市乡村对于大规模健康养殖、水稻种植产业、乡村旅游都有一定的发展,但这些力度还不是很大,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产业转型升级乏力。

  一是农业不大也不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业发展不足,特色产业培育困难,农业产业链条不长,产品附加值低,农产品商品化率不高,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不深。

  二是缺少大型龙头企业带动。绝大多数农产品仍然以卖原料为主,即使是简单的清洗、分装、预冷、储藏、加工也没有,全市乡村在传统绿色产业、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实现产业升级重组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是品牌建设严重滞后。农业品牌培育力度不够,知名品牌总量少,销售渠道主要以线下为主。对于乡村电商、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工业强镇、新型经营主体等的培育和建设力度更是很小。

  二、我市乡村振兴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不断加强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几点建议。

  一是强化领导班子建设。把干部资源向县(区)倾斜,把精力、资源、力量聚焦到乡村振兴上。改善乡镇领导班子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增强班子领导“三农”工作能力,把热爱乡村、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选调到乡镇领导班子。择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加大党员发展工作力度,加强三农工作队伍的再教育、再培训工作。

  二是创新教育培育理念。要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解决“谁来种地,怎样更好种地,谁来帮助种地”的历史性难题,更加卓有成效的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就需要更好地培育乡村实用人才和加快推动乡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所谓“培育”,虽然与“培训”仅有一字之差,但与“培训”有着较大的差别。“培训”仅是传授知识及技能,而“培育”则包括农村实用人才成长的全过程,这其中就包括技能培训、思想培训、市场培训、思维培训和政策扶持。如果不能有效实现从“培训”到“培育”的转变,乡村实用人才的队伍建设就无法实现更大的发展。

  三是吸收各类实用人才。研究制定中长期“乡村实用人才计划”吸收和引进各类人才充实乡村实用人才队伍。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新形势下,要抓住有利的时机,创造各类适宜的条件,大力吸收和引进各方面的人才(工商界、农业高技术高技能、市场推广、机关党建等人才资源,不断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大量吸收涉农大中专毕业生,通过网上招聘会、人才交流大会、赴外招引人才活动等各种形式,鼓励我市的涉农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吸收涉农院校毕业生为农村实用人才。

  (二)不断加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

  一是加强宣传提高环境意识。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多形式、多层面地进行宣传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通过第三方服务建立村中的物业管理组织,加强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全权负责管理村清洁卫生工作,逐步形成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及长效管理机制,使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二是大力推进建设生态文明。积极推进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绿色化、生态化,发展绿色产业,培育观光休闲、农耕体验、健康养生等“美丽经济”。培育一批集生活、生产、生态于一体的乡村田园综合体、村落风景区、旅游风情小镇,打造一批美丽小镇、美丽村庄、美丽庭院、美丽田园,让美丽乡村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宜居家园和市民休闲养生养老的生态乐园。

  三是深入开展乡村环境整治。巩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完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加强农村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实施碧水蓝天工程,推广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强重要水资源流域整治和保护,保护好饮用水源。

  (三)不断推进乡村农业体系建设。

  一是加快完善现代农业融合体系框架。继续推进种植业、养殖业、园林特产业蓬勃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大力发展梅花鹿、东辽黑猪、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产业,不断优化结构,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加快推进与企业合作,开展产业融合试点示范,整合集中连片原料基地、加工园区和物流配送基地,打造一批区域性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示范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及模式。

  二是加快实施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框架。提高黑土地和高标准农田的保护和建设,发展科学施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水灌溉工程建设,提高耕种机械化使用率,全面提升田地、水利、道路、山林、电力等设施建设和改造,提高耕种质量。按照各地资源禀赋特点,注重分工协作,避免浪费资源环境,禁止在不适合区域发展相应产业。借助部分乡村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民俗旅游的发展契机。注入文化景观元素,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游,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田园人文乡村旅游产业链,创建一批特色小镇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全面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框架。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模式,加快农产品电商化和物联网工程的建设,围绕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基地、流通市场等地,建设一批可清洗、分装、预冷、储藏、加工的设施,择优选择和推介一批有基础、有实力、有意向的中小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采购等方面开展合作,完善产业分工协作,促进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力新优势。

  实施乡村振兴的调查报告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响应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进一步加强农村建设,发展农村产业,实现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美丽宜居生活家园。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尽管在一系列强农、富农、惠农政策的推动下,农村工作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但很多农村地区在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是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后对农村发展战略的再提升。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求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等各项涉农经济制度,而且注重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可有效推动乡村发展、农民致富。经过对相关政策学习梳理,并采取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结合xxx实际,形成如下调查报告: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状

  xxx地处县城南部,所在辖区共8个行政村,2个农村社区。xxx把农村基础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持续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差距逐步缩小。

  (一)发展农业产业

  目前,农业产业调整成效明显,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以省果树所种植技术为支撑,依托xxx、xxxx等产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以海宏牧业为养殖龙头,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银行+农户”的肉羊生产模式。现有耕地6105亩,农业人口8362人,年出栏育肥羊达到20000只,生猪出栏量9360余头,能繁殖母猪148余头,年产肉鸡65000余只。在坚持以农户为主体的基础上,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体系。积极与农业大学、省果树所对接,在产业结构调整、新品种引进、产业技能培训上下功夫。xxx村在农综开发的基础上与农业大学合作,并签订合同共建140亩试验田,更好的促进科技成果面向实际应用和需求转化,进一步带动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虽然目前xxx产业调整成效明显,但还存在很多问题:

  1、种植结构单一,农民基本还是以种植玉米等农作物生产生活;

  2、种植技术不发达,缺少专业农技人员的培训指导,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还需加强;

  3、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不够,帮扶方式方法还需改进。

  (二)改善生态环境,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要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走农业绿色发展道路,才能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建设生态宜居乡村。

  (三)传承发展乡土文化,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乡村发展离不开稳定的村级环境,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通过完善村规民约、社会诚信体系等,不断提升村民的自治水平,达到改进村风民风的实效,切实营造和谐的乡村发展环境。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经过长期的不断努力,各村文化机制体制不断健全,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逐渐丰富。

  1、农民业余文化组织建设不断完善,文化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群众自发组织各种文娱活动,丰富文化生活,在提升身心素养和幸福指数的同时,也有助于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2、各个基础设施建立健全,体育健身场所和图书馆等进一步完善,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免费对群众开放。

  3、目前,各村基本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且完善夕阳红养老院基础设施建设,为老年人养老提供保障。

  但受到教育和社会心理的影响,制约乡村发展也与我们的传统文化、社会心理和教育有关。千百年来,“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致使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是围绕“远离农村、远离农业”展开的,“不好好学习,就当农民”,是乡村家长、教师激励孩子学习动机的最有效口号。人们骨子里潜移默化的渗透着一种观念,农民不是一个体面的职业,甚至只要和农业、农村有关的人与事都会“低人一等”,这样的说法虽然略显极端,但却是当前社会上的一种普遍观念。

  (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在攻坚脱贫方面,xxx将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系统内的低保贫困户7户9人,五保贫困户23户24人,全面强化包村干部责任到人,统筹推进,结对帮扶,政策兜底。为认真落实扶贫工作提供制度保障,确保贫困人口一户不落,一人不少,全部脱贫。但在在脱贫工作中,要注重新思维的培养和运用,针对不同的贫困类型采取相对的形式对贫困对象进行帮扶,并且要加强扶志的力度,从真正意义上做到的帮扶,真脱贫、不返贫。

  二、对乡村振兴发展的思考

  实现乡村振兴,首要的要明确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思路:进一步加强扶持政策落实,推进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加强平台载体建设,加强集群发展和特色产业建设。依据战略思路,找准战略重点,结合推进情况,全面规划,合理确定区域定位、功能定位、形态定位,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

  (一)推进土地合理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地”是农民生产生活、农村发展的载体。长期以来,农民缺乏新动力、新途径。特别是农村耕地“碎片化”,无法大面积进行创新型生产发展。土地流转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给农民吃了定心丸,要进一步引导他们合理合法地将手中闲置土地流转出去,盘活土地利用价值。

  (二)当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中小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在蓬勃兴起,要继续鼓励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农民增收。并重点扶持解决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在发展中面临的融资难、担保难、融资贵等难题。

  (三)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农民们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加大对农村环境治理力度,实行长效保护机制,改变农村居民对环境保护的态度,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治理、生态保护问题。有效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全面推进乡村绿色发展。

  (四)传承发展乡土文化,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因地制宜,采取符合本乡村特点的有效方式,传承发展农村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完善农村基本阵地建设,建立更加长久的运行机制,挖掘本土人才,从思想上振兴农村。

  (五)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摆脱贫困是乡村振兴的前提,更加精准脱贫,强化脱贫质量是我们的目的。采取更加有效、创新的方式方法,改善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情况。将扶贫与扶智、扶志将结合,鼓励推动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力争做到全部脱贫不返贫。

  (六)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实行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额重大决策部署,我们要真正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地位,把党管农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

  1、完善农村工作领导机制,建立实施乡村战略领导责任制,确保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

  2、强化干部服务意识,提高干部队伍对新思想、新任务的认识,紧抓落实,提高办事效率;

  3、根据党的领导,开展工作,制定适合本村的工作条例、机制。

  总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改革创新、攻坚破难,要着力构建“多规合一、全域覆盖”的城乡规划机制,要着力构建“重点突破、系统推进”的改革创新机制,我们要坚持不懈的努力,贯彻落实各项制度,汇聚社会各界的力量,坚决把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朝着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不断迈进!

  实施乡村振兴的调查报告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一、基本情况

  x位于x市东北x公里,属x乡,村西头紧临x,又靠近x北站,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全村x个村民组,人口x多人,有xx等姓,相传大部分都是宋朝由陕西洪桐县迁移而来。村北有xx之墓,村名也由此而来。村子周边到处都是种植的花草树木,堪称大自然氧吧。

  二、社区乡村振兴工作亮点

  (一)结合自身优势谋发展

  该社区位于x市东北x公里,属x市x区x乡,靠近x大道,邻近x北站,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1.提高自然环境。果树进村和改造村中坑塘,对社区人居环境进行绿化,把村庄内部搞干净、弄整洁,抓好垃圾、污水治理,清理村内残垣断壁,实行美化、绿化、亮化提升,提升了村容村貌水平,把原有吸引力和优势进一步扩大。

  2.优化人文环境。一是利用十亩西坑塘建设垂钓中心,建设农家乐、休闲农场、亲子乐园;二是利用东坑塘边古槐树和古寨墙,建设游园和天然氧吧;三是利用村东700墓耕地发展生态农场;四是利用村北空宅基地建设民俗一条街。以上做法优化了段墓社区人文环境,更多是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3.挖掘文化内涵。围绕xx等古迹,并对古民居进行修复,既是应有之意,更是发扬乡村文化,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的.必然之举。

  4.发挥在家乡贤作用。x新乡贤x返乡创业,改造利用村集体废旧厂院,成立x有限公司,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以上,带动本社区及附近40多名群众就业。这一做法,积极发挥了新乡贤作用,助推了乡村振兴。

  (二)围绕总体要求绘蓝图

  x社区在设计时,围绕乡村振兴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进行规划。

  1.产业兴旺:农村要发展,必须要有产业做支撑。该社区除成立河南羽柔洁具用品有限公司外,还规划建设垂钓中心、农家乐、休闲农场、亲子乐园、游园、天然氧吧,发展生态农场,建设民俗一条街,还要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发展这些乡村产业,直接关系到社区人民的经济来源,既有种养业、乡村特色产业,又有休闲旅游业、乡村服务业。

  2.生态宜居:前期主要进行环境整治,提高人居环境,美丽乡村项目已建设完工;并申请了果树进村项目,整村进行了绿化,打造三条梨树街,三条杏树街,桃园四个;改造村中坑塘两个,并进行了绿化,目前全村环境有了整体提升。

  3.乡风文明:近几年x发挥新乡贤作用,引导他们参与基层利益诉求表达、矛盾纠纷化解,组织红白理事会,好公婆、好儿媳评选,有效推动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4.治理有效:倡导和弘扬新乡贤善行义举,鼓励广大新乡贤参与关爱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各类公益慈善活动,深入开展尊老敬老、关爱儿童、助医助残、捐资助学、扶贫济困等乡村志愿服务。农村是个人情社会,工作推进,不仅仅要依靠法律法规,很多时候,更多的需要用德治,用人情事理、用干部威望去处理,统筹协调,实现村里边大事小情有人管,有人问,村庄和谐、平安稳定。

  5.生活富裕:随着社区工厂的正常有序运行,各项规划中的产业建设推进,段墓社区将逐步实现产业兴旺,村容村貌不断改善,村民生活富裕,共同奔小康!这是我们乡村振兴的终极目标。

  三、社区乡村振兴工作存在问题

  (一)整体规划尚不完善

  一是缺乏统筹安排。房屋建设与村庄公共设施的建设没有形成有机的衔接、和谐的统一,无法满足当代农民现代化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二是缺乏科学合理设计。乡村建设无规划,想建哪就建哪,甚至毁坏耕地用以建房,新建的房屋横七竖八,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三是带有远见前瞻性的规划少。把原来很有地方风格的老房子拆毁了,导致原本十分美丽、富有个性的传统村落逐渐消失。

  (二)部门合力欠缺

  一是产业还支撑不够强。发展乡村振兴县乡村各级的产业支撑很关键。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乡村振兴是五位一体的全面振兴,而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产业好比是乡村发展的牛鼻子,抓住它,乡村振兴就大有希望。二是考核机制不健全。各级各部门尚未建立推进乡村振兴的考核激励和通报机制,乡村振兴工作在全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中占比不高,影响了基层干部投身乡村振兴工作的积极性。三是很多农民在听说乡村振兴时,普遍认为乡村振兴就是政府的事,政府来投资,有利益我们就参与,没有与我切身的利益就高高挂起。当作为主体的农民不再积极投入,再好的政策落地也只能是政策。

  (三)人才流失严重

  一是缺乏有学识、懂技术、会经营的青年骨干人才。农村技术人才、经营人才、管理人才普遍缺乏,受过较高教育、年富力强的农村精英人才大多流出就业,留下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文化素质低、年龄偏大的劳动力,使得乡村发展缺少活力和后劲。二是农村缺乏吸引力。传统农业比较效益低,缺乏吸引力;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投入不够,客观上也加剧了农村人力资源日趋匮乏,已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突出瓶颈。

  四、几点建议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应形成组合拳,以规划引领和政策支持为基础,实施分类指导,精准施策,重点加强基层组织、产业、人员三个关键性建设。

  (一)科学先行,做好顶层设计

  要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典型引路。不断完善区乡村三级规划队伍,区里要有规划局、设规划展览馆;乡里依托村镇建设中心设规划展览室;村里要有规划专管员,挂村庄规划图。乡村规划向群众公开,展示未来几年乡村要建成什么样子,既增加群众认知也接受群众监督。

  (二)政策先行,确保人才不流失

  从经验丰富的专业规划人才中招募乡村规划师,为乡镇发展定位、整体布局等提建议,代表乡镇政府组织编制乡村规划。通过有关乡村振兴的政策实施,因地制宜的、有针对性的,加大乡村振兴人才选拔培养力度,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好地示范带动小农户发展。同时,进一步落实好国务院关于支持下乡返乡创业创新的政策,引导支持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施展才华、大显身手。

  (三)模范先行,提升示范带头作用

  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建强农村党支部,形成市区乡三级齐抓共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局面;注重从乡村致富能手、返乡创业农民工、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培养选拔党组织书记,培育双强支部书记,真正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奔小康。

  (四)融合先行,促进产业链之间有效结合

  实施乡村产业兴旺既要基于第一产业又不能囿于第一产业,而应着眼于优化一产,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促进农旅结合、农网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强化一产对二产、三产的支撑力度,提升二产、三产对一产的反哺力度。通过一二三产业的相融相通和乘数效应,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拉长农业产业链,拓宽农业产业幅,提升农业价值链,完善农业利益链,促进农业接二连三、跨二进三,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的调查报告4

  为进一步提高调查研究水平,根据xx调查实施方案,近期就x乡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进行了专题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采取了资料查阅、实地考察、走访调查等方式,先后深入到x乡各村开展了调查活动。共访谈相关人员x人,收集相关资料x份。通过对x乡发展乡村旅游工作整体状态的梳理,特别是针对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度思考,面对面、心贴心向广大干部群众询计问策,对下一步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二、基本情况

  (一)基本乡情

  x乡位于x县南部山区,x北麓,与x接壤,距离县城x公里。19xx年确定为x乡,为全省八个少数民族乡之一。全乡总面积x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x亩,林地面积x亩,下辖4个行政村,共x人,其中x人。境内生态优美,风景秀丽,负氧离子浓度超过8000个/cm3,是一处天然氧吧,拥有独特的民族风情、丰富的人文古建筑文化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全年旅游人口数约达x万人。

  (二)乡村旅游发展情况

  近年来,x乡立足“旅游兴乡,生态靓乡,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依托畲汉风俗,突出古村文化,保护秀美山水,落实民生共享,以“打造赣闽醉美山水之乡,扮靓畲汉醉美风情小镇”的发展目标,依托优越的生态资源和丰富的畲汉文化,抓住县委政府提出的把x乡打造成为乡村旅游的样板地大好机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一方面,结合民族特色文化建设秀美乡村点。突出大岩秀美乡村建设重点,特聘请专业团队,对大岩进行以AAA级景区标准的秀美乡村设计。对大岩进行的秀美乡村打造,共投入资金520余万元,完成了房屋改造、庭院改造、停车场、x文化广场、道路沥青、游步道、观景台、电网线路改造等基础建设项目,景区建设初见雏形,为下步发展全域乡村旅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兼顾实施x村陈家、沿河新村秀美乡村建设。投入资金70余万元对陈家、沿河新村进行了环境提升、景观建设等项目。此外,重点打造梁家秀美乡村点,对中村村梁家自然村进行秀美乡村点打造,实施了古树林景观公园、路网改造、房屋改造、环境提升、改水等项目。其中秀美大岩建设当前被列为全县“AAA”级乡村旅游点,x村雷家成功向上申报“传统古村落”。

  另一方面,大力推广民族文化。深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畲汉一家亲”文体活动,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建立民族文化进校园,在中小学开展民族体育班、传统文化兴趣学习组活动,重点加强了对中小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把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x文化村寨、秀美乡村建设相结合,打造了x村“x雷家”旅游文化品牌和大岩村“独竖尖下的美丽畲寨”,在传承发扬x文化同时,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基本成效

  当前旅游景区呈开放免费模式,但是带动了地方”吃、住”两方面的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当地特色农产品包括茶叶、有机大米、绿色有机蔬菜和家养鸡鸭等的产销。与此同时,带动经营酒店的店主年收入增加数万元,这于当地经济而言,具有显而易见的促进作用。2020年,全乡财政收入达到1124.94万元,与2016年同比增长20.7%。

  四、存在的问题

  1、宣传不到位。自从x乡发展乡村旅游以来,宣传少、宣传范围小、宣传质量不高,只能吸引少部分周边地区的游客前来游玩。最为主要的是,宣传内容不够突出,无亮点,不够抓住人心,吸引力较低。同时产品与地方景点挂钩捆绑宣传较少,许多游客知景点,不知当地特色农产品,难以通过旅游产业来带动当地农业的发展,造成第一、三产业之间形成隔离带,无法联合发展。

  2、交通不便利。由于x乡地处山区,道路易受大型运输车辆和自然灾害损坏。对外连接的公路等级较低,加上年久失修,路面损坏严重、路面狭窄、弯道多,且临水临崖,冬季较长时间结冰无法通行,存在巨大安全隐患,严重影响群众和游客安全出行。不便的交通导致众多有意向来篁碧旅游的游客望而生畏,从而影响着我乡旅游产业的发展。

  3、规模不完整。现已建成的秀美乡村有大岩村、梁家、中村,初具规模。但对于x村内,仍然存在村内道路年久失修,交通不便的情况,这使得全乡域的乡村旅游不成规模,造成游客体验感下降,影响到游客宣传的口碑,从而影响到旅游经济的发展。

  4、文化传承弱化。因经济社会发展,现x乡居民聚居地多为畲汉混居,文化习俗逐渐汉化,原有x传统礼仪不断淡化、简化,x传统文化保留情况堪忧。加之缺少青壮年,文化传承也成为了一大难题。

  5、产业发展薄弱。x乡境内多山地,平均海拔高达900~1000米,气候寒冷潮湿,加之自然灾害频发,如山洪地质灾害、低温冰冻等,导致现有耕地面积少,只能以茶叶、毛竹种植产业为主;且因地势、气候原因,不利于经济作物种植,绿色产业的发展也一直处于滞后状态,产业结构也比较单一;各种作物的种植仍然以单家独户生产为主,种植面积分散,没有形成规模化的产业基地;生产方式上,普遍属于粗放式经营,管理手段落后,缺乏现代化的经营理念。

  五、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

  1、坚持政策优先,加大基础性设施建设。建议对现有通往县城的道路进行修缮提升,加快实施互联互通工程,重点改造石垅至东山、港口至篁碧、集镇外环路、梁家桥及连接线等公路,早日实现融入县域大交通网络。同时要继续积极争取上级的各种优惠政策和项目支持,强化人力、物力、财力的保障。

  2、依托天然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对乡村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合理规划布局,提高闲置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率,大力发展篁碧茶叶、高山果蔬、林下种植等特色产业,全面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村集体收入。

  3、完善乡村建设,扩大旅游规模。充分利用好篁碧“清凉资源”,引进旅游投资主体,建设一批康养和民宿项目,要加快x村美丽集镇建设脚步,规划建设x特色商业示范街,推进实施全域旅游,满足当地群众和外来游客的吃喝游购物需求。只有全域内各秀美乡村点都能达成规范化的景点,才能使整个x乡的形成完整的,具有规模的乡村旅游地,从而使当地的旅游发展更具规模,以带动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4、加大挖掘力度,提升x文化输出。依托悠久的畲乡历史,持续深入挖掘和传承独特的x文化,重点挖掘书乡文化、饮食文化、进士文化、宗祠文化等,并将这些融入群众生活和学校课内外教育,通过支持开设畲语课程、x射弩和蹴球教学活动,编排x歌舞,举办“x三月三”民俗节日活动等,让x的优良传统家风文化深入群众。将x文化元素和产业发展深入融合,进一步整合本土x文化,将独特的x元素融入旅游、特色农业等产业发展,打造畲乡产品品牌化影响力。

  5、强化宣传力度,做好旅游推介。通过整合篁碧优质旅游景点资源和优质特色产品,打造特色推广文案,并通过比如官方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友号、官方微博号、居民朋友圈等网络宣传方式进行宣传。或者是通过举办特色活动,吸引游客,并在活动上对本地特色产品进行宣传,从而扩大知名度。

  实施乡村振兴的调查报告5

  近年来,xx县认真落实上级系列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特色产业、生态建设、城乡一体、民生保障等工作,全县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告别“贫瘠甲天下”,踏上乡村振兴路。

  一、xx县实施乡村振兴情况

  经过不懈努力,xx县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农民幸福感增强,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得益于上级的坚强领导,得益于xx的正确决策部署,得益于xx干部群众埋头苦干、务实勤干、创新巧干、团结齐干。

  (一)坚持产业强县不动摇,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乡村振兴战略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制定出台乡村振兴系列方案和产业扶持政策,印发《xxxx年xx县农业产业脱贫富民实施方案》,支持草畜产业和特色种养,对草畜产业、蔬菜产业、旱作农业、绿色产业、中药材产业进行经济补贴,推进产业融合,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创新农业发展方式,开拓产品市场等。举全县之力补短板,确保一个不落全面步入小康社会。

  (二)坚持扩量提质不放松,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加强“xx辣椒”、“红梅杏”、“朝那鸡”等品牌创建,建设药畜蔬粮等特色优势产研基地,发展乡村观光农业和生态旅游业,融合农村三大产业发展体系,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三)坚持共建共享不偏倚,树立城乡融合新理念。城乡融合是实现全面小康和农业现代化重要前提,从xx县地域广阔、地形复杂、村庄分散实际出发,建设x镇、x镇、x镇等特色小镇,布局建设一二三产融合、基础设施配套、产业发展与城乡规划相衔接的农业种植示范园区和农业综合体,促进城乡要素融合互动。

  (四)坚持深化改革不停滞,激发乡村内在新活力。全面深化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持续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全面激发激活农村发展内在动力。推动三权分置,完善监督体系,推进重点改革,落实责任清单,坚持问题导向,协同推进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政务环境。

  (五)坚持勇于创新不退缩,开创乡村建设新局面。大胆吸收和借鉴先进经验,在创新理念中完善思路,在改革创新中破解难题,以理念引导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新蓝图。比如实施“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行动,培育乡村旅游综合体,实现文化兴村,夯实农村设施基础等。

  二、xx县实施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xx县在乡村振兴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

  (一)特色产业水平较低,现代农业质量不高。以草畜、蔬菜、中药材、小杂粮为主的特色产业链条发展不够充分,农产品加工以初级产品为主,产品附加价值低,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不深,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农业功能拓展不足,农民增收渠道依然狭窄。

  (二)乡村振兴人才缺乏,发展动力不足。农村劳动力主体为中老年人,年轻人普遍不愿意从事农业,青壮年劳动力流失明显,农业专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问题较为突出。

  (三)乡村文化投入不足,移风易俗力度不够。乡村文化较为薄弱、精品不多,对现有的民间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弘扬创作不够,没有引进现代文化与乡土文化相结合。

  (四)经济发展与环境矛盾突出。自然生态环境脆弱,面源污染依然存在,农村人居环境卫生还有欠缺,全县小城镇建设乏力,基础设施不够健全。

  (五)部分村级组织建设乏力。高知识人才流失,农村部分农村支部书记年龄及知识结构老化,在家老百姓知识接受能力普遍较低,法律意识不强。

  三、xx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策与建议

  围绕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在推动乡村五大振兴上下硬功,在制度机制建设上用实力,不断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发展主导肉牛产业,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关键。坚持市场导向,构建产业结构优化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大力发展“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生态循环农业,延长产业链条,坚持以项目、资金、政策、产业为支撑,以养殖示范村、家庭牧场和养殖专业户培育为重点,以巩固提升百万亩紫花苜蓿基地建设和养殖示范村建设为总抓手,以优质青贮饲料为保障,以优质高档肉牛、肉羊养殖关键技术推广为抓手,全力打造饲养、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做大“xx肉牛”品牌。

  (二)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夯实乡村人才振兴。面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开展农业技术、经营能力等技能培养培训。继续实施农村“两个带头人”工程,注重培养带富的“排头兵”,把本地懂经营、会管理、能带富的“土专家”“田秀才”、种养大户、返乡青年、合作社负责人、复员退伍军人等纳入培养对象,造就一批职业农民领军人才。加强“三农”干部队伍的培训、配备、管理和使用,从机关推荐选拔作风扎实的优秀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注重从实绩优秀的人员中选拔干部,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

  (三)繁荣兴盛乡村文化,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和文化设备配送工程,引导文化资源向乡镇和农村倾斜,加强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培养。实施文化精品创作工程,支持“三农”题材文艺创作生产,鼓励文艺工作者不断创作更多富有西海固特色、讴歌乡村振兴实践的优秀文艺作品,培育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做靓文化产业。持续深入开展“讲文明、除陋习、倡新风”等移风易俗行动,培育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乡贤文化,发挥乡村“一约四会”的积极作用,引导农民群众自觉抵制农村婚丧大操大办、“高额彩礼”等陈规陋习。广泛开展文明评选活动,评选表彰一批民风建设示范村、移风易俗示范户、民族团结示范户,以“榜样的力量”示范引领农村精神文明创建。

  (四)实施美丽乡村行动,凸显乡村生态振兴。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创建、畜禽养殖治污、农药化肥“零增长”、农业节水增效等工程,积极推广“种、养、加”立体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着力构建“减量、清洁、循环”绿色发展的新格局。围绕农村私搭乱建、乱堆乱放、无序管理等“脏乱差”突出问题,集中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探索和推广政府购买服务、企业化运营的乡村环卫模式,持续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实现旧庄点整治“全覆盖”。注重“水旱”结合,因地制宜推进厕所革命,提升乡村居民生活品质。突出产业融合、产村融合、产城融合、产旅融合,按照“中心县城提升、重点城镇示范、特色村镇联动”的思路,积极培育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大力建设美丽乡村,推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格局。

  (五)加强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强化乡村组织振兴。深入开展学习教育,从严抓好农村队伍建设。选优配强村组织带头人,全面整顿农村软弱涣散组织,选优配强驻村帮扶“第一书记”。坚持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建在专业合作社、建在扶贫车间,建立“支部引领+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深入开展农村组织“三大三强”促脱贫富民行动,以创建星级基层组织为抓手,建立基层组织评星定级正向激励、反向监督机制,推动基层组织向农村各类社会组织和新型经营主体延伸覆盖。发挥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积极培育乡村振兴促进会、乡贤参事会、老年协会、文体协会、环保协会、志愿者队伍等社会组织。

【实施乡村振兴的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结11-03

乡村振兴实施情况报告11-04

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汇报11-14

振兴乡村创建实施方案11-18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的调查报告(通用7篇)11-03

乡村振兴调查报告11-03

乡村振兴实施情况报告(精选17篇)11-07

乡村振兴实施工作汇报11-06

实施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精选6篇)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