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例研修报告范文(通用11篇)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课例研修报告范文(通用11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学课例研修报告1
11月9日,我参加了xx小学的磨课活动,对王涛老师执教的五年级数学《三角形的面积》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观课。通过课前观课会议的分工,我承担的观课维度是有关“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中的第一个问题——创设的情境能否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保持持续的关注。本节课以创设情境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各个教学环节,教师围绕着学习目标,结合学习内容设计了许多学生喜爱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具体情境,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思维中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第一个环节:在复习引入,学生已有学习经验的阶段,教师设计了猜测认识三角形,全班学生反应迅速、整齐,大多数同学积极举手主动参与猜测认识三角形的活动。说明在这个情境中,为学生三角形的面积唤起旧知学习新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第二个环节:在观察情境图,进一步了解三角形的面积的一般步骤的阶段,教师利用三角形的模型创设了形象情境。从学生参与问题思考和回答情况看,这些形象情境吸引学生兴趣并能使学生保持关注。
教学第三个环节:在基本练习的阶段,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完成书中练习题进行了同位交流的情境。学生虽然能认真完成练习,但因为此时教师对交流的要求欠具体明确,学生的交流活动比较被动,是在教师不断巡视提醒中完成的。
教学第四个环节:猜测,验证三角形的面积的是推倒,教师精心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模型情境,非常直观。学生们兴趣浓厚,认真观察,利用图中呈现的所有信息编出了不同的四个故事,是本课的一个亮点。
教学第五个环节:在结构训练阶段,为学生们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搭建了思维的平台,激活了学生的兴奋点,进而引导学生逐渐达成了学习目标。
数学课例研修报告2
在参加的山东远程研修中,我有幸观看了朱xx、王xx、王xx和姜xx四位老师的数学课堂,每一位老师都精心准备,教学方法独特,教学手段新颖,教学水平高超,教学层次清楚,教学效果好,使我收获颇多。其中王秋菊老师执教的《分数与除法》更是让我受益匪浅。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好,充分体现了三维目标,师生平等、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动手动口动手能力等都展现得淋漓尽致。王老师的个人素质高,语言魅力强,对学生的个性化评价到位,课堂活而不乱,教学效果好。下面我就具体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
一、复习知识到位。
引导孩子回顾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为新课中的分数除法的研究垫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情景导入到位。
王老师用学生最熟悉的小点心和蛋糕创设问题情境,并指名学生阅读问题,用算式表示,6÷3=2,1÷2=0、5,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在黑板上进行总结,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效果很好。突出了知识间的联系,看得出王老师的精心设计。
三、合作探究到位。
合作探究问题:把3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张?3÷4=?(张)。让学生经历了猜想和验证,先让学生自己猜测会有多少张,再让学生用圆形的彩色卡片学具动手操作验证,教师巡视指导,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有了学习的内驱力,积极性自然被调动起来。操作验证完成后,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上台展演和描述,教师相机板书,3÷4= ,并要求学生根据算式体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口述。并用字母表示,a÷b=(b不能为0),区别分数与除法: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让学生勾画出教材中的内容并阅读,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这样的方法得学习借鉴和推广。
四、巩固练习到位。
结合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等要求,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建构知识框架,练习设计由易到难,努力做到分数与除法的密切结合。
五、拓展延伸到位。
分数与除法相互关系的理解与掌握,不但可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而且为后面学习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比、百分数打下基础。所以,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 )÷(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
承上启下的作用, 王老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方法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让学生自己获得。课堂上给了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同时学生有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整个教学过程,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独立地发现并获得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效果较好。
数学课例研修报告3
因学校安排, 3月28日——31日。我有幸参加了宁夏银川市组织的“绿色课堂杯”全国高中数学优质课大赛现场观摩交流会,在这4天时间里,共聆听了专家孔凡哲教授3个半小时的“绿色课堂”学术报告、观摩了9节示范课,9个参赛选手的自评,现场教师提问交流,专家点评、听了高慧敏教授的长达1个半小时的讲座,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从中可以获得更多的教学经验。让我收获颇丰,受益匪浅,感受颇多,先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1、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视创设教学情景。
新课程标准要求孩子的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这些课中,教师都重视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从情景中引入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践,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例如在重庆育才中学马黄萍老师的《计数原理》中,从前不久马航失联客机事件入手,整节课都以这一事件为背景,让学生深切理解了分类,分步计数原理及其应用,并请学生以失联客机事件为背景编两类计数原理应用题。让学生切身感受身边的数学问题,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在昆明年轻教师陈荣玻老师课堂中,通过学生观看《子午书卷》栏目中报道的距今2000多年但出土时却保存完好的女尸的情况,猜测;估数引出课题;这些教学情景的创设,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情景和机会。
2、体现新课标的精神,重视营造愉快课堂。
通过这几节课我看出每位名师都在向我们传递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课堂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我看到每位名师都体现了这点――重视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师生在课堂中不再是原来传统教学中的传授者和接受者,施与者和容纳者;而是现在课堂中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3、体现主动性学习,重视学生的能力的培养。
智慧之花开在孩子们的手上。我们老师重视孩子的动手操作,重视孩子的手脑结合,俗话说:心灵手巧。要想真正的学好知识就是要孩子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那么动手操作就是孩子们最好的学习活动。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知识。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感觉到整个课堂体现的特点:一是将课堂交给学生,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主人翁思想,这样就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健康的发展,建立了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了课堂上的主人;二是老师无批评、责怪的语言,更多的是鼓励和表扬,整个课堂让人感觉轻松、活泼;三是老师的教学理念新颖,注重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思维方法;四是老师教学语言幽默风趣,能迅速激发学生听课激情,提高听课注意力,使学生能积极发言;五是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空间,在科学的引导下让学生畅所欲言,发挥想象,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六是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新、奇、贵、曲折,喜闻乐见。几位教师对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最重要的是他们都能想方设法的借学生的口说老师想说的话,真正做到了知识的迁移。教学过程的推动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双方智慧的体现。这些名师就是把自己和学生的智慧充分地挖掘,放大,施展,从而使他们的课生机勃勃。
在这短短的时间里,让我近距离地接触了名师,聆听名师的优质课,从中我领略到每个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他们所设计的学习情景,不仅绚丽多彩,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蕴含着数学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学生通过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主动地参与探究解决问题。这些名师不但关注学生,把握数学的解题方法,而且更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人耳目一新。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取长补短。
数学课例研修报告4
听了赵艳丽老师的《乘法的认识》这节课,感觉有很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
1、教师教态自然亲切,亲和力强。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赵老师在教学中始终面带微笑让学生感到非常亲切,声音也悦耳动听,在加上肢体语言的辅助,让学生学得很有味。
2、情境教学贯穿始终。赵老师本着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了熟悉的贝贝游乐园的场景,从购票、入园到游戏项目,让学生在具体的现实情景中去解决问题、学习数学知识。在练习时,赵老师安排了算式和生活情境找朋友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3、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中,赵老师注重让学生去体会加法算式的多样性,体会相同加数相加的独特性,体会到乘法运算的简约性,为学生架设了从加法到乘法的桥梁。而这种体会都注重了让学生去发现。
4、组织教学无痕化。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这就需要老师要强调教学纪律。赵老师在教学中组织教学是非常巧妙的,如:“看谁是个安静的同学!”,再如“优秀的管理员在哪里?”,这些话语其实就是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组织教学正常进行,而让我们感到没有刻意进行组织。
5、注重细节。赵老师在教学中特别注重细节,每次写等号时都是用三角板去画,写得认真、标准,这本身对学生就是一个良好的示范,身教胜于言传。另外,每次活动后,赵老师都让学生及时整理桌面,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6、认识学生到位。教学乘法的认识必须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也就是要认识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维起点是上好本节课的前提,在教学时才能有的放矢。才有了课堂上赵老师情境创设的针对性。
7、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赵老师特别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在引出加数相同时,让学生去观察5+1+4+3=13和2+2+2+2=8两个算式的异同,自然引出加数相同。再如,让学生去当游乐园的管理员,让学生去安排座位,发挥主人翁的地位,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梳理算式时,故意写错突出9个3。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一是在教学乘法算式的名称时,有学生说到了被乘数,赵老师没有进行说明。这里可以说明一下原来是叫被乘数,现在都是乘数。二是在进行课堂总结时,没有对学习内容进行详细小结。
数学课例研修报告5
本节是初中力章节中的难点知识,《力和运动》这一章涉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平衡力、滑动摩擦力,具有知识量大,相互联系紧密和知识交叉的特点。郝老师在通研教材的前提下,以生为本、发挥学生主动性、知识导图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以“兵教兵”的方式进行知识回顾,利用学生自制导学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启发,对关键知识进行研讨,学生知识面很宽,极大拓展了学生学习视野,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展学生小组活动和实例分析,使本节课的教学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从具体的教学环节来看
从教学目标和教材理解来看: 郝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运动和力知识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激发学生学习情趣这一主线开展课堂教学。让每个学生参与活动、进行知识分析,通过学生上台讲解活动,综合运用各种不同层次、不同学力的学生展示知识点,做到了重点知识多次多角度出现,难点知识运用多种方式去突破。
从教学过程来看,利用概念导图引入, 对本章知识进行了全面梳理。让学生带领全班学生进行全面复习,对每个知识点又让学生参与,进行了知识点的固点性拓展,是非常有实效的复习方式。面向全体、注重差异,学生参与面广;突出学生主体性和教学互动性。注重探究,教学方法多样 熟练、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师不仅能自己熟练掌握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并且学生也能熟练应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学习;应用数字资源改变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
从课堂容量来看,教师设计的课堂容量丰富充实,复习基础知识到点到面。习题例题设计合理,特别是让学生对本章知识进行自拟复习提纲,自己进行讨论,既激发了学习热情,又拓展了学生知识面,通过观课也能明显看出在该环节学生参与积极性特别高。本节课能很好的完成本节课既定的教学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基本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并各有收获。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参与度高,在学习活动中获得良好体验,课堂气氛活跃有序。能推动学生在学科思维、实践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某一方面得到有效发展,加强学科知识与生活联系,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始终有序指导、学生积极的参与、体验、合作、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具有主动、负责、开拓、创新的个性特征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机的结合。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和科学的学习态度,树立将科学转化为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都得到成功的体验,充分体现了全面育人的新课标精神。
教学建议:
1、本节课教师对知识注意较高,但是对情感教育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2、课堂节奏比较快,尽管容量很大,但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反馈不够全面,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数学课例研修报告6
假期研修期间我观摩了北京八中刘子然老师的一节《电路设计》课,感觉受益匪浅。刘老师的课充分体现了新理念,很好的,很新颖也很别致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物理教学中,电学是一个较难的内容,中考占的比重很大。也是学生形成两极分化的节点。尤其是电路图的识别及实物电路的连接,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说它是重点,是因为它是学习电学的基础,说它是难点,是因为学生在学习初期对于电路的识别与实物连接感受有很大偏差。这些原因就造成了学习上的困难,而刘老师这节课利用实验验证、练习等手段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刘老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下了功夫,内容设计有梯度。他所设计准备阶段是对串并联知识的复习,面试环节是基础,而实习环节则是提升。另外刘老师还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每一道题都是让学生自己板书展示,无论对错。在教学中,尤其是电路设计教学中,学生的错误展示其实对学生也是一种教育。他可以让学生了解在哪里出问题,怎样改正,强化了知识的正确运用。另一个学生则实验验证,这个环节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了学生对电路的认知。学生对电路的认知水平直接决定了他的学习任务的完成。在面试环节完成后,刘老师适时进行了各种情况的总结,这样便于记忆和掌握。
在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学生应该再进一步提升。尤其是班内学生程度参差不齐,如何让学困生吃好,让中等程度的学生和优秀生提升也是体现了因人施教的特点。所以在实习环节,刘老师巧妙设计题目,让学生得到了提升。并且物理知识的学习目的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最后闯关环节,刘老师将电路与现实生活联系,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知道,物理不仅仅是有趣的也是有用的。新理念在“润物无声”中得到了贯彻。
在物理学习中,既要自主学习,又要团队合作。自主学习是将学生的知识重构,是学生进行思考的有效环节,而团队合作与交流则是思想的碰撞。在合作中,知识在发现在重构,这样反复的过程中,学生即建构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还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呢,通过这样的训练,体验了成功的快乐,也磨练了大家的毅力,同时对身在现实生活有了正确认识。这些都是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完成的。
数学课例研修报告7
我观看了远程研修中展示的课例——吴正宪老师的《估算》。课堂直接导入主题。“学习估算时遇到过什么困惑,困难?有什么问题?”这样的导入既开门见山,又启开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吴老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板书出来,为接下来的教学埋下了伏笔。一开始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同时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数学来源于生活。吴老师出示的几个情景都来自于生活:青青购物,曹冲称象,春游租车,安全过桥。学生身边的事,学生感觉自然,贴近自己,有趣也有用,所以学生容易接受。
值得赞赏的还有,上课开始学生提出的问题:“什么是估算?”“估算有什方法?”“什么时候用估算?”“为什么要估算?”“估算有什么用处?”在完成新知识的传授中不留痕迹的一一做了解答。
估算大象的的体重,是课堂的高潮,也是这节课最精彩之处。吴老师没有去干预、限制学生的思维,而是让学生自由的尽情地发挥。让学生自己归纳方法。于是课堂沸腾了,各种方法一一出现:大估,小估,大小估,中估,四舍五入,调凑估。创新思维的不断涌现。吴老师没有说过多的话,去干预学生,而是关键时去引导。对学生每一种方法给予肯定和引导和鼓励。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这种成功比起物质奖励,要长久得多,自然达到乐学的目的。
追问是本节课又一个特色。数学的根本之一,是寻根问底,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吴老师用追问的方式,让学生说出为什么。请看一个重难点的破解:和一个学生的对话。
师:“结果没出来,但思路已经有了,你是怎么想的?”
生:“比较准确地往大估。”
师:“比较准确地往大估,这话很有分量!啥叫准确?你把它看作什么?”
生:“我把它看作整十数。”
师:“听懂了吗?
生:“听懂了。”
师:“都是一个一个的整十数,我想,在你的心中悄悄的有了标准,,你为什么把328作而看作330,而不看作320呢?”
生:“看成320就变小。”
师:“也就是说,当个位上是8,你就往上怎么样啊?”
生:“往上估,往大估。”
师:“那你把352看作360了,是吗?把352看作350更好,还是看作360更好一点。”
生:“350。”
师:“你想改过来为什么你变化了?为什么你改成350?”
生:“我用四舍五入法。”
师:“当个位上是2”
生:“往下估,往小估”
师:“7呢?”……
最后总结1至4往下估,5至9往上估。
这种层层递进式的追问,学生不但学到了方法,而且化解了难点。
总之,吴老师的课堂师生融合,学生在互动中求知,既轻松掌握了知识,又润物细无声地培养了能力。我受益匪浅,将来在课堂上要建立宽松的课堂氛围,在老师的引导下,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去解决问题。同时,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光从书本上获取数学知识,还要从生活中挖掘数学素材,把生活中的数学情境,应用于课堂。
数学课例研修报告8
在今天的观课议课活动中,我选择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作为自己的观察视角,实地观察了杨志波老师的一节数学新授课,现将自己的观课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观察点选点说明
我选择的观察视角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此基础上,分为以下几个观察维度: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课堂气氛营造、师生双边活动、教学目标的设置与达成、学习方式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问题的设计与处理。通过这几个维度的观察与诊断,旨在正确认识、了解教学中课程开发、师生的双边关系的处理,课堂教与学的关系。
二、观察结果分析:(总体评价、主要优点、教学建议)
(一)总体评价:
让学生经历探究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算理,会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初步构建加减法认知体系,提高迁移的意识和计算能力。使学生感受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增强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自觉性。
(二)主要优点:
下面重点将在观察视角“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课程资源和创造性使用教材上、课堂氛围”等方面的优点作如下分析:
A、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1、该教师能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根据实际教学条件,创造性地利用黑板、卡片、教学挂图、模型、实物等常规媒体,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有利于学生观察、模仿、尝试、体验欢欣愉悦的教学环境,使数学学习更好地体现生活性和思维能力。
2、所利用的教学资源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学科认知发展水平,具有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开放性,教学资源题材多样、内容丰富、语言真实。最大限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3、该教师适当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补充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积极利用声像资源等,给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多的丰富、真实的语言学习和体验的机会。
4、丰富的课程资源,较好地开拓了教和学的渠道,更新了教和学的方式,使数学教学更加真实、生动、开放和灵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5、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生活经验,尽可能创设了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应用于数学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逻辑思维的能力。该部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仅起到点播启发的作用。
B、课堂气氛营造
1、该教师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在教学中,能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调动起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保持了高度的学习数学的信心,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功感受;关注个体差异,能做到尊重学生个性,充分挖掘学生的不同潜能,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发展空间。
2、课堂教学中,教师尤其注意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该节课课堂教学气氛和谐,教学内容和步骤安排合理,课堂互动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如:两两练习、自编习题、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大量采取,在老师的调控下,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探究、合作等方式学习和运用数学,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练习巩固的机会,引导他们学会自主学习。
4、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算理错误时,该教师能选择恰当的时机和灵活的方法恰到好处地处理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错误,体现了高超的教学智慧和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
C、师生双边活动
1、在教学中,教师结合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采用直接讲解、间接渗透、学生相互交流等方式,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应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小组合作活动中提高他们的自主合作探究和语言交际的能力。
2、教学中,教师注重分层练习,在玩中学习。让学生在玩中学。这样,既让学生放松,又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既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需要,又适应了学生学习的不同层次。提高了实际应用的能力,达到了多元培养目标。
3、课堂上,师生交往是多向式、交互式的,既有师生的交往,又有生生的交往,这种师生与生生间的多向交往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提高了学生的智力活动水平。
D、教学目标的设置与达成
1、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观察比较,巧妙记忆。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感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
2、教学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呈现和学习,始终都从生活经验的'角度出发,教学中,通过创设生活化数学知识并采用循序渐进引向深入,为学生提升“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好了前提铺垫。
3、教学中,教师通过直观形象的语言教学途径,强调教学过程与结果的并重。教学活动中,学习交流目的明确,操作要求具体。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使学生能够通过语言实践内化语言,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4、在教学中,教师较好地处理好了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数学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活动不仅限于课堂,还延伸到课堂之外。活动设计有利于数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渗透与联系,促进了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素质的综合发展。
E、学习方式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分别采用了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利用成功体验激趣,直观教学激趣等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学中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操作法与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3、营造积极氛围,激励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热情。
4、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加强了师生交往,想方设法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给学生创设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较好地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善于探究的学习习惯。
数学课例研修报告9
观课议课是教师改善自己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一线老师主体参与,也是观课议课的主要特点。教师不是作为一名旁观者和外部的观察者的角色进入对象,而是以一名参与者和研究者的角色与对象融为一体,在课堂评价的互动交流中不断地通过体验、反思来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修正自身的教学行为、领悟教学的技艺、体味教学的乐趣和生成过程、感受自己生命意义的存在价值。
我选择“教学问题的设计”作为自己的观察视角,现将观课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问题设计时考虑到了学生兴趣
《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学习的,在呈现情境图后,教师提问:你会不会把9个面包分给4个小朋友?课堂上许多学生跃跃欲试,竞相发言,动口动脑,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二、问题设计层层递进
生演示完分面包,老师提问:还有不同的分发吗? 学生演示不同的分发。在学生分完后,老师提问:应该用哪一种运算表示呢?
问题设计有阶梯,层层递进,逐级攀登,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教师设计一系列铺垫性的问题,依据学生水平,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由近及远,一环扣一环,逐步解决大问题,通过由浅入深的逐步分析和理解,使学生掌握知识,让学生思维在问题的坡度上步步升高,最终达到“能自己跳起来摘到果子”的理想境界。
三、问题的提问掌握时机
教师在提问设计时,能视课堂教学流程中各个时机、环节的不同而不同;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提问方式纵横交织,多种多样,采用了多种提问方式,如投石激浪式、选择比较式、填充补续式、追踪探因式、检查整理式等。教师在操作过程中能把握提问时机,掌握火候,启发引导,循循善诱,本课的教学重点得到了落实。
四、问题的提问注意了对学生回答的处理
提问时注意了对学生回答的处理。教师面向全班学生提出问题后,待学生略作思考后,指名学生个别回答。学生答题后,教师又恰当地指名其他学生,引导他们对这一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评价。这样做有利于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上来。
在问题设计上,胡老师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比如在学生分完面包列完算式后,老师提问:同学分完了面包,还有很多的东西分一分,你能不能用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能不能把算式写到草稿纸上?这个问题要求不明确,不具体。
数学课例研修报告10
观看了济南市长清实验中学张静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这节课堂实录确实让我眼前一亮,一看再看。当然,之所以吸引我,不是因为教学设计的完美,环节精巧,而是因为学生原始思维的可视化,因为学生数学活动的有效之美,也与我近年的思考和在教学中做的一些尝试产生强烈的共鸣。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基于此,在观看本课时,我确定的观察点为“学生学习”维度中的“目标达成”视角“学生活动对目标达成的有效性”。
张静老师这节课分为五个教学环节,总共有13处学生活动(这里的学生活动指教师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由学生相对独立地活动一段时间),从内容看,学生活动内容比较丰富。从学生活动的时间来看,总时间为30分钟,占本节课总时间的67%。学生相对独立的活动时间能占到这样的比例,说明本节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从学生活动形式来看,采用了多种活动形式,有口述,书写,操作演示、展示交流,小组合作、测试等,其中以口述和展示交流为主。本节课,集体回答26次,个体口答11人次,个体黑板演示展讲3人次,个体板演展讲4人次,小组合作交流3次,全体测试一次。
学生活动对目标达成的有效性。张静老师本节课的四点学习目标,可以大致分为两类,前三点目标着重知识与技能目标,后一点着重能力及情感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贯穿于在3和4这两条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目标主要通过第二环节的自主探究中的三个学生活动实现。从学生的活动设计来看,这些活动都有利于目标达成。从活动的实际效果来看,这些活动都促进了目标的达成。
总体评价:这是一节成功的课。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有效,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活跃性,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活动有效调动学生思维,把“看不见的”学生原始思维的过程和方法清晰地通过学生黑板板演展讲呈现出来,让学生原始思维可视化,以便更好地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运用,从而促进对目标的达成,符合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彰显活动有效之美。
本节课突出的优点:
一、数学活动的起点是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
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过:“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本节课的第一环节:“温故导航”的设计遵循了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现实出发,让学生类比平行四边性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引发学生产生数学思考,明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也应该先从边的角度进行研究,张老师的数学活动设计起点是在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之上进行的,将新知识的学习类比转化为已有的旧知识,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生成过程,这样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在原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轻松的构建了新知识。
二、数学活动的情景是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本节课的第二环节:“自主探究”的设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材中的细木条的封闭情景问题,改编为有挑战性的开放式的问题“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后,小明回家用细木棒钉制了一个。第二天,小明拿着自己动手做的平行四边形向同学们展示。小辉却问:你凭什么确定这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呢?大家都困惑了......”,并设计让学生用熟悉的硬纸条动手操作。
张老师根据学生实际,从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这种有目的地进行数学问题的活动探究,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自由发展,让新知识自然产生,既让新知识产生的魅力吸引学生,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了问题情境之中,以教学的艺术感染了学生。
三、数学活动的数学化是学生原始思维的可视化。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如果将数学解释为一种活动的话,那就必须通过数学化来教数学,学数学。他认为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就是数学化,即学习者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经过自己的思考,得出有关数学结论,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
本节课的第二环节:自主探究中的“三个活动”设计了7人次个体思维可视化的讲台动手操作演示、黑板板演展示交流,有效的重视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让学生在数学化的原始思维可视化中经历思维过程,去理解,去感受,去发现问题,去解决数学问题,不断提升思维水平,彰显了数学活动的有效之美。
本节课的最大亮点在于,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讲台动手操作演示,该生采用分类的方式全面分析,对边在位置上可分为平行和不平行两种情况进行分类讲解,考虑问题很全面。让人耳目一新,深感后生可畏,这种课堂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化课堂,它让全班学生经历了原始思维的可视化过程,他们在数学活动的数学化中,不但提升了自身的思维水平,也提升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水平,还得出并记住了有关“平行四边形从边的角度的三种判定”的数学结论,在数学活动中建立了数学模型。
建议:
1、在探究式教学中,不但要强化了知识与技能以及能力目标,老师还要重视发挥多种形式的评价功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才能达成的更好,更能激发学生提高探究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2、在探究式教学中,知识梳理环节不但要有知识的总结,更要注意数学思想、分析方法等的总结。
3、在探究式教学中,本节课的集体回答高达26次太多,有的学生就会滥竽充数,可将其改为学困生抽答,个体抢答、同桌互答等形式。
收获:
1、在探究式教学中,利用素材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是设计好问题的关键。问题要指向教学目标,有层次,并注意质量和数量的统一。
2、在探究式教学中,有效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课程资源是重要前提,因此,我们选取素材时应注意生活的趣味性,典型性,针对性,思想性、教育性。
3、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是重要标志。素材贴近生活,问题设计难易适当,教师引导及时到位,教学内容适合探究等都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4、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也要注意活动数学化,还要把“看不见的”学生原始思维的过程和方法清晰地通过学生演示、板演展讲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思维可视化,从而促进对目标的达成,提高学生思维水平。
数学课例研修报告11
在本次小学数学远程观课评课学习中,我收获颇丰,结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努力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在观课中我认真学习了四节不同特色的小学数学课,各位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让我受益颇深。授课老师娴熟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个人所表现出来的驾驭课堂能力和自身的综合素养,使我受益匪浅。
四位教师综合素质较高,他们的教学基本功扎实,都认真研究了课程标准,深入挖掘教材,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基础,教学目标明确,三维目标的设定准确,每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突出,使学生在轻松的活动中学会知识。
他们在教学环节设计和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多地考虑师生的共同参与性与互动性,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参与性。教师们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使整堂课学生的参与面广,参与度高,让学生融入到课堂中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拉近了师生距离,活跃了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们利用多媒体创设语言运情境,促使学生感悟和体验教学内容与生活的内在联系,着重培养学生语言技能和语言运用能力,教学情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情分析,将教学任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使新知识的建构更加自然顺畅,真正是水到渠成。采用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方法灵活多样,寓情感教育于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
在教学中,从课堂组织来看,四位教师对教学理论的理解无疑是深刻的,并做了大胆的尝试。情景教学,任务教学,合作探究性教学等教学理念的运用,使我对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有了更深的领悟。教学活动的设计丰富多彩,效果显著。训练方式多样,有全班活动、师生互动、小组活动、双人活动、个人活动等,在活动中突破难点,在活动中发展能力。同时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在课堂上老师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探索新知创设条件;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敏锐地捕捉学生每一次思维灵感的闪现抓住教育的契机,并时时加以指导、点拨。吴老师每节课都是让学生自己探究,找到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们真的是把教给孩子如何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模式技巧做为一节课的中心,孩子们能把一节课的时光用在学习这样的事情上,真好。 其实无论问题从哪来,无论是什么问题,过程都一样:理解题目,选择合适的策略,解题,分析。这些基本的步骤能够帮助孩子们解出这一辈子可能遇到的问题。在未来的岁月中,我们课堂上学到的那几道题目孩子们会忘记。而他们学到的这套解决问题的技巧都将派上用场。
通过此次的观课学习,我学到了很多。我学习到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吸引学生的兴趣,设计分层次的练习,延伸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我认识到教学活动的设计一定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不仅分析教材还要分析学生。在活动设计的时候,以教学目标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活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对后进生的关注。在数学课的教学中,只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材料,创造一个自由发挥的机会和空间,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探究能力和方法就会得到了不同程度培养和发展。通过教师的有序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体验合作、讨论与交流,就能培养学生创新的个性特征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数学课例研修报告】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课例研修报告11-19
最新小学数学课例研修报告10-22
课例研修报告09-26
课例研修报告11篇09-26
课例研修报告(11篇)09-26
课例研修总结02-10
课例研修心得01-20
科学组课例研修活动报告11-18
《戏曲大舞台》课例研修报告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