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报告(精选9篇)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我们可以接触到报告的地方越来越多,报告又称“动态”“简讯”“要情”“摘报”“工作通讯”“情况反映”“情况交流”“内部参考”等。你知道什么样的报告才能算得上是好的报告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报告(精选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报告1
自20xx年9月开展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开展专项调查以来,我县在组织领导、机构建设、组织实施、经费保障、宣传报道以及核查、培训、调查、录入等环节严格按照省市专项调查有关要求认真开展各阶段工作,经过6个月的努力,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工作数据采集阶段的工作已顺利完成。现将我县残疾人专项调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
一是成立工作机构。根据省、市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关于成立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的通知精神,为加强对我县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县政府办公室发文成立了全县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20xx年11月11日,召开全县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工作会议。县残联理事长同志介绍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的有关情况和今后工作安排。副县长同志讲话。各级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成立了相应组织机构,切实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按照专项调查实施方案要求,认真组织实施本地区的专项调查工作,切实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二是保障调查经费。财政部门根据调查工作需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将调查经费xx万元列入同级预算予以保障。三是充分利用基层和社会力量。调动残疾人专职干事(委员)、民政助理员、村医、社区医生、社区(村)干部等积极参与,统一组织,形成合力,做好专项调查工作。
二、组织培训
自20xx年11月中旬,按照上级专项调查办公室要求,我县培训直接培训到村(社区)调查员。对全县858个的调查员进行统筹安排,分8批次举行,每期人数要控制在120人以内,每期培训时间不少于两天,确保所有镇(街道)和村(社区)每一位调查员都接受培训。以《残疾人调查表》、《社区调查表》、《封面》的填写方法、指标解释为重点进行讲解。侧重于生活救助、社会保障、康复服务、辅具服务、接受教育、就业帮扶、托养照料、扶贫开发、住房保障、无障碍改造、权益维护等各项指标的解释说明。聘请县统计局的人员讲解入户询问技巧及填表原则、方法。截止12月24日全部完成培训任务。
三、入户调查
1、统一时间和要求。按照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要求,确定20xx年1月1日全县统一铺开专项调查工作。1月1日上午,县专项调查领导小组组长、副县长同志带领专项调查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到好生镇现场指导入户调查工作。全县16个镇、街道,按照“化繁为简、集中高效”的原则,把残疾人专项调查工作当成了解残疾人,关心残疾人的契机,克服困难,深入17000多户残疾人家庭详细调查和了解全县各类残疾人在生活救助、社会保障、康复服务、辅具服务等方面的信息采集工作,专项调查工作全面展开。
2、及时督导、宣传。各镇、街道结合实际情况,及时安排专项调查工作人员分赴村、社区督导调查员完成填写调查表;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残疾人的基本信息状况,并对工作人员表格是否全面,准确规范,有无漏项,填表是否登门入户,表格内容与实际情况是否一致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检查,确保专项调查不漏户、不漏人。县专项调查办公室组织人员深入基层对调查数据进行抽查,及时进行指导。下发三个函件通报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同时,通过新闻媒体做好现场调查、重大活动的宣传报道。为全县调查阶段营造了良好氛围。
四、数据处理
1月中旬,各村、社区完成调查后,接收人员对上报的资料进行认真审核,对错项、漏项进行了及时纠正,交接单填写完整规范,确保了调查数据的真实完整。数据录入时,录入工作人员认真细致。对审核不通过的单位及时进行纠正。并对录入进度较慢的个别单位进行了指导。1月底,初次录入完成。2月1日,进行了复录抽样,共抽取了57个单位,1725名残疾人。复录过程中,及时进行数据比较,对发现的错误及时进行纠正,把复录错误率控制在了0.003%以下,复录一次通过。3月10日,对数据进行了汇总上报。
五、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这次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是一次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大规模专业调查,涉及面之广、调查对象数量之多、参与人员规模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尽管组织严密、措施得当,但也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调查员能力和水平有限,少部分调查表填写不规范,存在错项、漏项情况,给审核工作带来较大压力。二是资料整理包装不规范,不按底册顺序装订。这些困难和问题在督导组的大力支持下得以顺利解决,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了此次专项调查任务。
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报告2
根据国务院残工委、中国残联等11个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的通知》(残工委发〔20xx〕6号)以及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深圳市调查方案〉的通知》(深残委秘[20xx]1号)等文件要求,我区从20xx年1月1日起正式开展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工作,经两个多月的努力己全面完成我区残疾人基本情况核查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区专项调查入户登记工作从20xx年1月1日正式开始,专项调查底册共有残疾人2450人。20xx年1月25前完成了所有入户调查登记工作。已完成调查2421人,完成率为98.81%,其中入户调查2374人,电话调查47人,入户调查率为98.05%,电话调查率为1.94%;未完成调查29人,未完成率为1.18%。抽样总人数为262人,抽样比例为10.85%>10.0%。3月11日完成复录工作,原录错误率为0.046546%<0.5%,在指标控制范围内,复录操作完成率100.00%,复录错误率0.00%,3月16日经市残联审核通过,并将专项调查系统继续上报,现已完成上报工作。至此,罗湖区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工作已圆满完成。
二、主要做法
根据市残联的要求,我区制定了《罗湖区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工作方案》,并设立了专项调查办公室,由区残联许斌理事长作为调查组组长,调查组组员由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具体工作由罗湖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组织实施,各街道残联成立专项调查办公室,负责本街道的专项调查工作。方案明确了区、街道残联及相关部门的具体工作职责,做到层层抓落实,确保高质量完成专项调查工作。
一是积极做好动员部署。召开各街道分管领导、残联理事长、残疾人专干、专职委员参加的专项调查动员会,许斌理事长作了动员讲话并布置了调查实施方案。会后,区残联机关成立督导组,各街道残联组织残疾人专干、专职委员,和社区工作站(居委会)干部组成入户调查员队伍,形成以残疾人工作者为主,以街道和社区干部、社工为辅的入户调查人员队伍,从而确保入户见面率和数据准确性。
二是全面核查基础信息。为确保调查底册数据准确,在入户调查前,区残联对全区2450名残疾人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核查,共核查残疾人2450人,其中在户2374人,不在户47人,同时通过街道、社区、居委会核查残疾人家庭状况、就业和保险缴纳情况、政策享受情况,作为入户调查的基础依据。
三是认真开展调查培训。为确保全区调查工作的全面铺开,组织社区残协专职委员、居委会工作人员、民政员、社工约110名调查人员在罗湖区党校进行了为期2天的封闭式培训。培训采取集中授课、现场演示及入户实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使参训人员掌握询问技巧、指标定义、调查方法及各类表格的填写方法等,为科学、有序、高效地开展调查工作奠定基础。同时,根据专项调查工作安排,残联工作人员分成10个组下到街道进行现场指导。
四是周密部署入户调查。1月3日至25日由残疾人工作者、残疾人专职委员、街道基层干部近110人组成的调查队伍,分10组对2450名已核查持证残疾人进行入户调查,调查残疾人2374名,除47人不在户外采用电话调查外,入户调查率为98.05%。
五是做好电话回访工作。分别从10个街道中各抽选1个社区进行电话访谈,每个社区抽选5张调查表进行回访,共开展了50次电话回访。回访中,被调查方均表示调查人员均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了入户或电话调查,表格解释工作明确,并收到小礼物。
六是严格调查表质量验收。区残联对10个街道各抽取一个社区进行验收,对所抽取社区的所有调查问卷的填写质量、逻辑关系进行了质量审核,并抽查了社区调查座谈会记录。共验收《残疾人调查表》403份,填写差错项目数为30项,平均差错率为0.189%;验收《社区调查表》10份、填写差错项目数为0,差错率为0,验收《残疾人调查表封面》10份,填写差错项目数为0,差错率为0;每个社区均有《调查会议记录表》,均符合验收标准。
七是高质量完成调查表录入工作。
我区对系统录入工作高度重视,严格筛选责任心强、业务能力素质高的10名工作人员承担调查表初录工作和复录工作。录入前进行培训和试录,提出了严把质量关,坚决把错误率降到最低,按质按量完成录入工作。3月6日完成初录工作,经系统审核,数据检查结果一致通过。3月9日开始复录工作,我区专项调查总人数为2415人,抽样总人数为262人,抽样比例为10.85%>10.0%,各项指标在合理比例范围内。3月11日完成复录工作,原录错误率为0.046546%<0.5%,在指标控制范围内,复录操作完成率100.00%,复录错误率0.00%,经系统复核,复录工作全部达标。
三、经验做法
1、全面详尽的数据核查是开展专项调查的基础。入户调查前,我们结合残疾人工作编写了残疾人服务清单,发放给残疾人,做到人手一册。很多残疾人或残疾人家属对残疾人可享受的政策、服务有了较全面了解,工作人员调查起来就事半功倍了。
2、全面系统的培训是开展专项调查的关键。残疾人专项调查,涉及到对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平台的应用。为此,我们组织残疾人工作者、残疾人专职委员、街道基层干部近110人进行2天的封闭式培训。培训采取集中授课、现场演示及入户实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使参训人员掌握询问技巧、指标定义、调查方法及各类表格的填写方法等,为科学、有序、高效地开展调查工作奠定基础。
3、及时细致的宣传是开展专项调查的补充。残疾人受认知能力和身体原因的影响,再加上获取途径的缺乏,对很多残疾人优惠政策并不十分了解,对专项调查工作也存在诸多疑虑,不知道工作人员问这么多问题用意何在,有一定的提防心理,不敢坦诚以待。入户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宣传的过程,不仅是对专项调查的目的和用意做一个宣传,也是对残疾人优惠政策和服务项目的宣传,宣传到位了,残疾人的排斥就少了,配合就多了。同时,对于入户过程中发现的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将认真汇总,及时反映,及时解决。
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报告3
残疾人事业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十七大召开、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展开及中国残联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新形势下,为适应新时期环境的变化,抓住机遇,使我县的残疾人事业有新的突破,寻找与发现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转变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构建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残疾人发展机制。近期我县组织人员进行了残疾人生活就业情况调查摸底,以新形势下xx县残疾人生活就业状况与残联救助工程为实践载体,梳理出了“六个仍然”和“六个需要”,并根据“六个仍然”和“六个需要”及残疾人事业主体活动的逻辑总结出“三个抓好”、“两个加大力度”和“一个结合”。为今后我县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一、残疾人事业发展现状
(一)xx县残疾人基本情况。我县各类持证残疾人1794人,平均每5户中就有一个残疾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一定的负担。其中视力残疾321人,占我县残疾人总数18%;听力残疾160人,占9 %;言语残疾71人,占4 %;智力残疾102人,占6 %;肢体残疾1076人,占60 %;精神残疾55人,占3 %。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无生活能力,属一级重度残疾人占全部残疾人的20 %;丧失大部分劳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属二级残疾的占26%;有一定劳动能力,可以就业的,属三、四级或聋哑残疾的占54 %。
(二)xx县残疾人事业发展情况。目前,全县残联拥有13名专职工作人员,分管康复科、教就科及办公室事务,各尽其职。对我县残疾人职业专业化、康复培训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县残联下分设14个乡镇残联,全部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及办公设施,配有专职理事长、干事, 176个行政村(社区)全部成立了残疾人协会,共同协调工作。县、乡镇、村三级服务网络基本健全。
今年来根据全省统一部署,我县加大了残疾人事业的支持力度,开展了“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及相关的一系列残疾人救助工程,“白内障复明”工程让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我县完成手术 余例,手术脱盲率100%,脱残率98%,基本实现无障碍县的目标要求;实施“助听工程”免费为 名聋儿进行听力检测、耳膜制作、配发数字式助听器;实施“助行工程”,2008年助残日期间,县残联组织将100多辆轮椅、手摇三轮车直接送到贫困残疾人手中;实施“安居工程”, 县残联本着“穷中选穷”的原则,确定对14乡镇的30户贫困残疾人危房实施改造;实施“医保工程”, 帮助农村贫困残疾人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解决农村残疾人就医难的困境。随着经济的发展,残疾人就业渠道不断拓宽,通过福利企业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各单位分散按比例安置就业、鼓励残疾人自谋创业以及残疾人劳务输出等就业渠道,使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达到80%以上。
按照市残联的工作安排,开展了残疾人就业生活状况和0—6岁各类残疾儿童的调查摸底工作。为全面掌握我县残疾人的生活、就业、社会保障情况,扎扎实实的开展了摸底调查工作,经过3个月认真细致地调查,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并进行各项数据汇总、分类、存档、分析,为今后开展残疾人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
二、残疾人事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我国经济和人民奔小康的步伐不断加快。由于残疾人自身的原因,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处于劣势,残疾人与正常人的生活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残疾人在康复、就医、生活等方面需要救助人越来越多,标准也越来越高,这与扶残助残的形式单一、救助资金不足之间形成很大矛盾,造成残疾人奔康步伐较慢。2008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对残疾人工作提出了明确的任务目标。中央开展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其中“以人为本”是核心,强调人权、人民的利益,残联的工作始终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努力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服务,同时在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残联工作应该注重实践调研,了解基层残疾人的生活就业情况,分析残疾人需求,发现迫切需要我们解决的实际问题,寻找新环境、新形势下残疾人事业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十七大精神,努力做好农村残疾人工作,十七大的三民政策应辐射到农村的残疾人群体,并且这个群体应该得到特殊照顾和重视。可以说,新形势下的残疾人工作任重道远。经过调研分析,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问题与不足可以概括为“六个仍然”和“六个需要”。
(一)残疾人工作人员扶助意识、理论水平仍然薄弱,需要加强思想学习。残疾人社会工作需要专业的社会工作理论作为指导,人道主义理论、以人为本、增能理论、正常化理论都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理论,我们应该注重学习与积累,以新形势下xx县残疾人生活就业状况与残联救助工程为实践载体,发展理论抽象思维能力。
(二)残疾人工作队伍的职业化程度仍然不高,需要发展职业化道路。近些年来,民政部、计生委、共青团等部门加大力度,加强基层工作队伍职业化建设,作为基层残疾人工作的主要力量,残疾人专职委员不论是工作层面和范畴,还是服务和属性,都属于社会工作者范畴,我县应该积极自省自身工作人员的职业化水平,专业的指导,专业的科学方法有利于我县残疾人事业发展,我们的工作人员很明显知识水平不够,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三)残疾人工作人员反思能力仍然很弱,需要提高救助工程中建立长效机制的反思能力。近些年,我县开展了一系列的残疾人救助工程,只有认真反思工程项目的程序、环节、理念支持等才能锻炼出建立工程长效机制的反思能力。而我们的工作人员恰恰缺乏这种思考,工作盲目,思维系统混乱不能很好的为残疾人群体服务。
(四)残疾人服务文体宣传工作仍然不到位,需要加大力度开拓多元化宣传手段。我县开展了很多残疾人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有时宣传不到位,没有形成较高的知晓率,容易造成一定的误解,项目开始工程及结束阶段宣传不到位,不利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宣传职责不明确,在宣传工作上往往忽视其重要性,且宣传工作比较琐碎,需要耐心与细心。因此责任明确非常重要。
(五) 残疾人事业资金仍然不足,需要加大投资力度。尽管残联征收社会保障金,残联的工作项目多,服务范围广,办公设施及康复设施都需要很多资金,维护残疾人的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开拓多重资金渠道是当前我们的重要任务。资金充足了,残疾人的生存与发展指标才可能更上一个台阶。
(六)农村残疾人生活仍然困难,需要提高基层工作水平。从上述调查表格中,我们发现农村残疾人工作仍然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农村残疾人户数、人数占很大的比例,农村纳入低保的范围明显处于劣势。辖区内残疾人总人数共计1790人 ,纳入低保残疾人总人数只有900人,还有相当大比例的残疾人没有得到保障。农村与城市享受低保的金额也有很大差距。城市每人每月可得到276元的救助,而农村每人一月只有166元的救助。农村未就业的绝对人数也很大。这些充分表明,当前农村残疾人工作是我们工作的重点,需要迫切提高农村残疾人生活质量。
三、打动我县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的思考
残疾人事业发展包涵三大相互联系的主体:残疾人工作人员、残疾人服务活动及残疾人群体。上面总结的“六个仍然”和“六个需要”也是围绕这三大主体展开的调查思考,从中可以看出,残疾人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思想意识、专业化程度及反思能力;残疾人文体宣传服务、资金投入服务;以及各类残疾人群体生活就业状况都对残疾人事业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为此,下面继续围绕这三大主体的主要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我县残疾人事业发展有所帮助。六项建议可以根据三大主体分为“三个抓好”、“两个加大力度”和“一个结合”。
(一)抓好残疾人工作人员思想理论水平学习工作,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发展残疾人事业需要理论上的指导,以人道主义、正常化及增能等理论为基础才能做好工作,残疾人弱势群体不仅需要正常化的生存环境、生活及工作能力上的增强以及人道主义关怀,残联工作更应该保障他们缺失的权利,残疾人工作者应该有这个觉悟与意识帮助残疾人补偿他们应有的权利,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基础是社会对残疾人缺陷负有的责任,应该具有使残疾人群体恢复的功能,使其融入与适应社会生活。经常性开展理论思想学习培训班,提高工作者的思想觉悟与理论思维能力。
(二)抓好残疾人工作队伍的职业化建设,培养大批专业的残疾人社会工作者。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重大决策。指出“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2008年6月全国第一次组织了社会工作师专业考试,对于残疾人事业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利他主义为指导,综合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机构和社区提供专业社会服务,解决社会问题的专门职业,是确保现代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和科学方法。基层残疾人队伍特别是残疾人专职委员应该作为社会工作者走上职业化道路。目前,王思斌教授把中国社会工作分为三类,即中国社会中所说的普通社会工作,由政府部门承担、服务于困难人群的行政性、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和由社会工作专业人士进行的社会工作。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工作属于行政性的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而当前这种社会在中国居于主导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中,明确提出“残障康复”服务机构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属于《规定》适用范围。很多地方残联已经开展了有益的探索,xx市残联建立了称之为“量体裁衣”的完整工作机制,培养一批专业化服务队伍。xx市出台了《xx市社区残疾人工作管理办法》,明确社区残疾人工作社会化。通过公开考试,175名残疾人成为xx市第一批社区残协专职委员,走上社区残协专职委员职业化岗位。根据社会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大趋势,我县的残联工作应该考虑专业化、职业化问题,学习成功地区的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发展关于残疾人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思考。
(三)抓好残疾人工作人员的反思能力训练,更好地开展残疾人工程的长效机制工作。残疾人工程的长效机制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系统思考,全面部署,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反思能力,做好项目开展的各项工作,同时注意环节的连接与程序的连续性,做好档案管理,积极开展工程讨论与思考活动,不断锻炼他们的反思、思考能力。
(四)加大宣传文体工作力度,扩大残联工作透明度。组织残疾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艺术、娱乐活动,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激发残疾人参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热情和潜能。发展残疾人特殊艺术,培养优秀特殊艺术人才。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开展残疾人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增强体质、康复身心。广泛宣传扶残助残先进典型和残疾人自强自立的楷模,感召全县人民奋发图强、创业致富、奉献社会、促进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积极推荐本地区、本单位有关残疾人及残疾人事业的优秀新闻作品参加评选。继续积极开办残疾人专题栏目,广泛开展残疾人事业宣传,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帮助残疾人,营造良好的社会扶残助残氛围。结合残疾人重大节日,进行多角度、大规模宣传。进一步宣传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人体育人才的培养,适应新的残疾人体育运动竞赛规则,不断提高竞技水平,为我县培养出许多优秀的运动员。加强对残疾人特艺人才的发现和培养,组织选拔优秀节目和作品参加省、市残疾人文艺汇演。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加强残疾人事业宣传。利用网站倾听残疾人心声,及时了解残疾人困苦,回答残疾人提出的疑问,解决残疾人最关心的问题。搞好宣传措施:
1、及时宣传与实施项目紧密结合。把握好残疾人实施项目的进程,制作具体规划,做好宣传文体工作。
2、发展多样化宣传手段。利用信息化手段大力宣传残疾人服务项目,发挥宣传画、宣传单、知识手册、宣传栏、广播、电视与报纸等宣传手段的作用,更好的为残疾人服务。
3、设立专人宣传服务,明确责任。实行宣传问责制,设立专人负责,同时做好协调工作。
(五)加大资金投资力度,扩大残疾人福利服务覆盖面。残联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我县残疾人工作众多项目与工程的实施都需要资金流通运转,物质投入是必要的,合理配置资金资源是我县残联的重要工作,残疾人工作者应该积极拓宽资金投入渠道,想法设法达成残疾人群体的愿望,真诚为他们服务。发展残疾人事业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老龄协会等社会组织要发挥各自优势,支持残疾人工作,维护残疾职工、残疾青年、残疾妇女、残疾儿童和残疾老人的合法权益。红十字会、慈善协会慈善团体要积极为残疾人事业筹集善款,开展爱心捐助活动。企事业单位要增强社会责任感,为残疾人事业发展贡献力量。按照彩票公益金的使用宗旨,加大彩票公益金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力度。完善残疾人社会福利政策,逐步扩大残疾人社会福利范围,适当提高残疾人社会福利水平。重点做好残疾老人和残疾儿童的福利服务。做好社会捐赠,支持发展残疾人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六)落实中央7号文件精神,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搞好农村残疾人服务。中央、省市已经相继制定了关于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我们残联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应该把农村残疾人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充分调动工作人员做好农村调查工作,认真汇总信息,分析调查资料,发现寻找与科学发展观不符合、不适应的突出问题,转变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构建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残疾人发展机制与体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把残疾人群体看做特殊群体,充分尊重他们的生活、教育、就业权利,发挥残疾人社会福利的作用,更好的为残疾人服务。
总之,我县的残疾人事业正面临着新的形势,及时的调研与分析是必要的,全面贯彻十七大以来中央关于重视民生工程的精神,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调查与分析,及时总结梳理残疾人事业发展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应对,不断反思,构建符合十七大精神、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残疾人事业发展机制。为以后的残疾人工作指明方向,残疾人事业应该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进一步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改善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全面落实“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速度,促进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报告4
为了准确掌握我市贫困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贯彻落实市委《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实施意见》,市残联于今年5月10日至31日在全市由各县(市)、区残联组织,以乡(镇、社区)为单位对贫困残疾人逐户、逐人进行调查摸底登记,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贫困残疾人基本情况
1、残疾人数量11.3万人,占全市人口比例4.01%
2、农村人均纯收入在1200元以下的为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城镇以市民政局确定低保线以下为城镇贫困户和贫困人口。
3、低保标准人均农村25元/月、城镇人均65元/月。
4、贫困残疾人3.6万人,可扶持残疾人2.16万人。
5、贫困残疾人城乡未享受低保人数17624人。
6、贫困残疾人危房、险房和无房户5202户。
7、肢残贫困残疾人需要解决代步车的2670人,家中没有彩电的18970户。
8、贫困残疾人患病拖着看不起病比较普遍。
9、贫困残疾人子女上学费用主要靠政府减免和社会救助助学,衣服、用具、家电多数靠亲朋好友换代废弃不用的,大部分家庭的贫困残疾人都在初中以下学历。
10、近年贫困残疾人家庭绝对数在增加。
从近年低保中残疾人在年报表中的数量比例变化可看出,如西丰县20xx年残疾人占低保总数的30%,2004年末这个比例上升到40%多,3年上升了10个百分点,经过多年的扶贫,残疾人家庭脱贫后又返贫的比例也较大,相对贫困数在扩大,有60%贫困残疾人家庭通过扶贫手段无法脱离困境,但享受低保又受指标限制。
二、贫困原因
1、孤寡和一户多残占低保户的约1/3。
2、因残疾而丧失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子女也困难,无能力照顾高龄化的残疾老人。
3、家庭人口多,劳动力少,特别是残疾而且还有疾病占比例也较大。
4、企业转型下岗失业、及取缔残疾人机动三轮车营运,车主未有合适就业机会,福利企业残疾职工工资标准偏低等。
三、已采取措施和办法
1、已初步建立了城乡实施最低保障制度,在城镇几次提高低保标准,对重度残疾人提高10%标准享受,保障了困难残疾人的基本生活。
2、城里职工实行医疗保险,农村一些地区开展了初级养老保险;铁岭县、昌图县农村试行了合作医疗保险,贫困残疾人受益较大。
3、全市实施了5年的残疾人十项爱心工程,以及开展的光明行动、公益金资助贫困残疾人建房,在省里争取了百万元的残疾人专项扶贫资金,市里在棚户区改造,取暖费补贴都对残疾人给予了关怀和照顾。
4、开展了按比例残疾人就业;
5、省市县各级政府拨专款为特困残疾人口建房;
6、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扶贫帮困一帮一活动。
7、采取了定期救助和临时救济,农村五保供养制度趋于完善。
8、市里今年4月份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实施意见》,对贫困残疾人的生产生活救助操作性强。
四、下一步解决残疾人贫困问题的想法
1、完善城乡低保制度,真正做到应保尽保特别是扶贫救助在农村是核心,要加大资金力度开展农村养老保险。
2、省、市将享受低保的残疾人保障标准提高一定比例。市财政每年划出一定资金为残疾人建房。
3、全面落实市委《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实施意见》关于残疾人的救助措施,尽快出台铁岭《关于进一步加强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的意见》,省政府办公厅于1月24日转发省财政厅等13个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的意见》。《意见》对残疾人在扶贫、就业再就业、税费减免、生活保障、养老保险、住房采暖、医疗救助、教育资助、法律维权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
4、解决农村残疾人医疗保障问题,像城镇职工一样享受;
5、扩大就业,增加残疾人收入,落实好省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法规,每年从残保金中划出一定比例经费定期培训残疾人就业,以重新安置为主。
6、动员社会力量,每年在全市开展资金和实物救助(经常性)。
7、落实好省政府残疾人免费接受义务教育文件;市县财政按人口比例筹集残疾人专项经费,开展如光明行动和给肢体残疾人购代步车和无彩电家庭购彩电,市委《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实施意见》中有明确要求。
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报告5
一、调查背景
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推算,中国目前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6.34%。算算,基本上不到16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残疾人。如果按三口之家算,平均下来5个家庭中就会有一个家庭中有残疾人。
这次的活动,我们来到了山东聊城的白广春家,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白广春的爸爸患有精神障碍,妈妈则是小儿麻痹症,只能坐在特制的车子上,无法下地行走。于是整个家庭的重担就交给了这个只有九岁的孩子。每天除了上学以外,白广春还要照顾家里,照顾爸爸妈妈,承担家里的家务。当别的孩子都在外面玩时,白广春可能还在家中做着家务。
白广春一家住在一个非常旧的房子里,可以看到裸露在外的砖,而每当下雨的时候有间屋子里还会漏雨。白广春住的屋子里非常简陋,还有爸爸用砖头给他搭的“桌子”。白广春妈妈住的屋子里也比较潮湿,这不利于妈妈的身体健康。我们还看到由于行动不便,他的妈妈吃住都是在一间屋子。屋子里还有一台旧的电视机和旧的写字台,这些都是他的亲戚送给他们的,即使这样,屋子看起来还是比较空旷。
白广春还有一个奶奶,不和他们住在一起,但是也是没有人照顾。所以总体来说,这个残疾家庭需要照顾的人多,而有完全照顾人能力的只有小广春一个人,他毕竟还只是一个孩子,这样的家庭组成对于每个家庭成员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白广春的事迹在网上传开后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很多人被这个勇敢坚强的孩子感动后更多的是来关注这个残疾的特殊家庭,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来帮助他们。
对于拥有这么多残疾人家庭的中国来说,保障好残疾人的生活和权益显得非常重要,这需要整个社会的努力,需要我们多一份细心来关注周围的残疾人,给予他们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让他们感受社会的温暖和生命的美好。另外很重要的就是关注他们的心理问题和精神生活是否缺乏的问题,这是有关整个家庭健康和睦的推动力。
二、调查目的:
通过对于白广春家庭的关注,深刻体会和理解残疾家庭的生活状况和生活困难,以引起社会对于包括白广春家庭在内的残疾家庭的关注,使得社会和残疾人组织可以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向残疾人家庭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
不仅要关注残疾人家庭的物质保障,更重要的是从他们的精神上出发,观察由于残疾给家庭成员所带来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要针对残疾人行动不便使得精神娱乐活动严重不足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让残疾人家庭真正融入整个社会的精神娱乐氛围之中。
三、调查方法:
1、调查方法:通过阅读文献,上网查询。走访残疾人家庭,深入进行了解。
2、调查主题:“给残疾人家庭真正温暖的春天”
3、调查对象:聊城市候营镇白广春家庭
4、调查结果:走进白广春家中,了解目前他家中的生活状况,撰写相关文章进行发表并引起社会对残疾人家庭的关注。
四、调查分析:
(一)基本情况
这次调查主要白广春的家中,进行调查的对象为家庭里的成员,包括有小儿麻痹症的妈妈和智障的爸爸。来到他家后,大家首先把带来的一些生活用品和食品送给他们,包括书桌,衣服,学习用品,菜等,并在中午为这个家庭做了一桌可口的端午节饭菜,让家庭感受节日的气息和温暖。 以下是主题班会上我们对这次实践活动完成之后得出的结论:
残疾人家庭的生活报障就目前来说还不是非常的好,尤其是农村残疾人家庭相对来说就更差一些了。从白广春家庭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么几个比较明显的问题:第一,家庭居住环境较差。房子依然存在着漏雨等严重问题,而且比较破旧,对于生活其中的家庭成员不免造成一些威胁,且家中地面潮湿不利于白妈妈的病的康复。第二,由于白妈妈的身体不便,一家人的吃饭问题也是比较急需解决的,而光春正值身体快速增长的时期,营养不良会对其身体生长造成障碍。第三,白妈妈和白爸爸都是残疾人,两人都需要一定的治疗和照顾,但家中的经济条件根本不能实现进行医治。第四,家庭背景的特殊也不利于家中孩子的学习,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教育。最后,整体家庭缺乏正常的精神娱乐活动,不利于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的发展。
白广春家庭只是中国众多残疾人家庭中的一个缩影,其他家庭还会存在更多的一些问题,首先需要解决的是生活物质保障,仅通过社会支援是不可行的,更加需要国家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和保障。对于精神生活而言,可以通过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图书等形式,反映残疾人生活,为残疾人服务;文化、体育、娱乐和其他公共活动场所,为残疾人提供方便和照顾。有计划地兴办残疾人活动场所;相对于普通的大众读物和传播方式,特殊读物和特殊的文艺演出、体育活动,对于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通过一些报道和实地调查我们发现残疾人因为各种原因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因为残疾人就业难,家庭的经济收入较少而开支却较多,所以比一般的健全家庭的经济情况有明显的困难。农村残疾家庭因难于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生活也会缺乏保障。
第二,残疾人家庭在成员患病时,大都面临着比健全人家更大的困难。不仅残疾人求医有特殊困难,而且作为配偶或父母的残疾人,当其他家庭成员因病求医或住院治疗时,自己缺乏帮助的能力。农村缺医少药,给残疾人家庭求医治病造成了比城市更多的困难。
第三,周围人对于残疾家庭的歧视问题。歧视的目光和某些做法往往像无形的利剑一次又一次地伤害残疾人的心。这有待于政府加强对公民和单位包括政府部门本身的宣教,也有待于行政部门消除某些人为的障碍。
第四,残疾人心理素质较脆弱,学历普遍不高
(三)解决方法
我们对这次社会实践的结果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对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办法,如下:
第一,在法律强制单位聘用有工作能力的残疾人的同时(未聘用者要上交一定数额的助残金),政府本身也应该加大投入,建立适合有工作能力的残疾人的国营或集体企业,使残疾人能够在政府补助的基础上,通过自力更生来改善生活。政府对这类企业不但应足额补贴和免税免费,还要优先采购其产品和服务,促进其发展。农村地区加强低保,实行帮扶政策,以解决家庭困难。
第二,随着国家财力的增长,在原有的基础上,应尽量为残疾人提供免费的医疗和康复支持。可以街道办事处、乡镇为范围,政府出钱出地,并聘用专业和专职人员,设立残疾人康复中心、自闭症和智障儿童训练看护中心,在聋哑学校里增设自闭症和智障患者学习班,使残疾人的康复有足够的保障。对于需要专人看护的残疾人,政府应该像支付工资那样给看护人、抚养人支付补贴。在残疾人看病问题上医院实施帮助政策,减免政策,使得残疾人有足够的看病能力。
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报告6
为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xx街道残疾人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办事处残联于xx月25日至xx月底组织人员主要对辖区内4个社区残疾人生活就业状况与残联救助等工作进行了调研。
xx街道对各个社区所对辖区得1532名残疾人开展了入户走访登记;进行残疾人大普查,走访调查项目涉及个人、家庭基本情况、社会保障情况、就业情况、重残人(无法自理)护理及护理人情况、家庭廉租住房情况、服务需求情况等。覆盖了残疾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到基本情况全面掌握。并分门别类,建立详细的需求服务档案。现阶段xx街道办事处残疾人数共计:1532人。其中肢体残疾人884人,视力残疾155人,听力语言残疾160人,智力残疾95人,精神219人,多重残疾19人。街道办事处专职委员:29人。残疾人子女申请奖学金:6人。个性化家庭2户。残疾人低保人数:495人。热费楼数:298人。实物配租:96人。廉租房住房补贴:150人。农村五保护:1人。培训我街道残联专委:4个。残联志愿者:730人。
我街道残联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法律和政策文件精神,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社区为依托、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社会化工作方式,使残疾人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在各级组织的关心和重视下,xx街道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同,积极组织开展了辖区残疾人基本生活状况摸底调查工作,在掌握辖区残疾人贫困状况的基础上,认真落实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同时依托社区和有关部门在社会保险、大病救助、生活服务等方面提供援助,并切实落实区残联的残疾人贫困家庭救济措施,分别对残疾人贫困家庭给予定期补助和临时救助。
在切实摸清本辖区单位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我街道残联的工作人员上门做工作,广泛宣传,切实贯彻有关残疾人就业政策,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依托社区就业服务机构积极为残疾人提供就业信息咨询、职业指导、技能培训等全方位的就业服务;目前,已开发适合残疾人在社区居委会、小组的就业岗位10个,扶持残疾人在社区内就业;对运建社区自主创业的残疾人徐恩祥进行了走访核实,并及时上报区残联,给予落实有关扶持经费。
我街道积极联系社区卫生服务医疗机构,使其承担起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的任务,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普及残疾预防和康复知识,深入残疾人家庭进行康复训练指导,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辖区内有xx街道卫生服务中心,都承担着康复服务职能,目前有6人正接受康复服务。20xx年为5名肢体残疾人发放轮椅5套,并发放拐杖2副、坐便器一套,假肢5副,助听器8个,矫形器1个。
街道专门成立了法律维权服务站,联系了2名法律工作者常年为残疾人提供优先、优惠的法律服务,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街道成立了由8人组成的助残志愿者服务队,经常性组织并开展一系列助残服务活动。通过“一助一”、“多助一”、“结对子”等多种方式探索在社区、在基层建立长效的助残机制。
在充分利用社区公共文化资源的条件下,我街道对残疾人实施活动场所免费开放政策,并配置适合残疾人使用的体育娱乐器具。在“全国助残日”、残疾人节日和节假日等,因地制宜组织残疾人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及阅览书籍等,来丰富他们的生活内容。
长期以来残疾人的就业一直是个难题,目前,在我办事处登记就业的残疾人中,能实现就业的比率很低。另外,由于能接受中、高等教育的残疾人比例较低,远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招工要求。再加上受年龄偏大、缺乏专业技能等的影响,就业就更为困难。即使在少数就业的残疾人中,其收入水平也普遍偏低。
我街道7个翻牌社区管辖的残疾人,由于目前社区、小组还有部分集体经济,所以在传统节日或助残日期间,都能够对残疾人或家庭经于一定的慰问和帮助,而纯小区的居民就只能等够残联或民政部门的慰问了。而且有一部分因残疾致贫的家庭,仅仅依靠慰问是解决不了太大问题的,还是应该建立一定的救济系统以获得有效的帮助。
由于身体残疾不能满足正常用工需求,就业十分困难,家庭收入偏低,生活十分困难。在五类(视力、肢体、听力语言、智力、精神)残疾中,智力和精神这两类残疾人的就业和生活最为困难。这两部分残疾人,基本靠家庭供养。特别是精神残疾人,相当部分需要靠药物控制病情,严重的需长期入院治疗,他们医药费,对一般家庭来说是一项庞大的开支,长年累月,确实难以为继。
残疾人家长最大的担忧是,现在他们还能照顾其残疾子女的日常生活,但他们老了怎么办?其子女老了又怎么办?部分残疾人由于没就业、没收入,也就不可能购买养老、医疗等保险,达到退休年龄后将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多数的家庭只能维持日常的生活,日后的事情只能听天由命了。这些残疾人怎样安度晚年呢?这确实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1、残联工作方面:尽管残联征收残保金,但残联的工作项目多,服务范围广,办公设施及康复设施都需要很多资金,维护残疾人的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开拓多重资金渠道是当前我们的重要任务。资金充足了,残疾人的生存与发展指标才可能更上一个台阶。
2、残疾人生活方面:适当调整残疾人生活保障金,提高其生活水平,提升生活质量。
建立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加大康复设施投入。聘请专职康复指导员到社区,具体指导康复医疗和康复训练,建立以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区康复为基础,残疾人家庭为依托的模式,大力开展实用、易行、受益广的康复内容,为残疾人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使康复医疗服务有序推进。
将有关残疾人工作政策法规、工作流程等,方便广大残疾人了解掌握。建立健全信息库,增强工作效率和减少差错。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加强残疾人事业宣传,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利用网站倾听残疾人心声,及时了解残疾人困苦,回答残疾人提出的疑问,解决残疾人最关心的问题,搞好宣传措施。使残疾人工作在信息化、系统化服务方面上一个新台阶。开展残联三入户特色服务。一入户后,根据需求制定了特色服务二入户。如:教上肢灵巧的残疾人制做丝网花、十字绣、钩包等手工。志愿者成立的书法班、葫芦丝吹奏都是为有文化需求的残疾人服务的。以后还要成立摄影和绘画班。二入户后,根据残疾人贫困和生活无法自理程度,爱心志愿者定期上门为残疾人进行理发、家庭清洁、按摩、心理安慰等三入户服务。力争三入户特色服务将党的阳光沐浴到每一个残疾人身上。
组织残疾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艺术、娱乐活动,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树立典型,激发残疾人参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xx的热情,发展残疾人特殊艺术,培养优秀特殊艺术人才。如:2012年,我街道有三人参加市第五届残疾人技能比赛。其中刘宇木雕二等奖、蔡广东成衣制衣一等奖、韩秀玲钩编二等奖。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开展残疾人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增强体质、康复身心。广泛宣传扶残助残先进典型和残疾人自强自立的楷模,感召全处人民奋发图强、创业致富、奉献社会、促进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帮助残疾人,营造良好的社会扶残助残氛围,结合残疾人重大节日,进行多角度、大规模宣传。
提高残疾人就业能力是扩大残疾人就业,改善生活水平的重要保证。提高残疾人工作者的职业技能素质是提高工作能力的前提,因此只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才能提高工作者自身的素质。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残联组织要多渠道、多形式地加大残疾职业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和创业培训,使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掌握技能技术,增强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要多多提供为残疾人设定的工作岗位,扩大就业渠道,使已经掌握一定技能的残疾人能够找到适合的岗位。从根本上改变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总之,只有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关心支持、参与残疾人事业,激励残疾人挖掘自身潜能,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残疾人事业才能不断向前进步,残疾人的生活水平才能不断提高,残疾人的人身和生活才能得到保障。这一目标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更需要自身的奋斗,残疾人要发扬顽强拼搏、自强不息,乐观进取的精神,做到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努力形成“以政府为主导,残疾人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残疾人事业发展新格局。
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报告7
一、调查背景
残疾人就业是残疾人工作的重心所在。残疾人是社会中的特殊群体,由于他们身体先天或者后天受到的伤害,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这使得他们的生活面临许多的困难。与城镇相比,农村残疾人由于受到知识水平、经济水平等条件的限制,生活情况更是不容乐观,农村残疾人家庭因残致贫、因贫致残情况屡见不鲜,甚至成为恶性循环。残疾人的生活现状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但是,越来越多的案例告诉我们:单纯依靠社会和政府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残疾人自己努力去改善生活状况,就业和创业是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提高社会地位和参与社会的基础,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关键。
12月10日——16日,县残联、喻家坳乡残联在喻家坳乡喻家坳村、南岭村和九龙峰村三个村,对处于就业年龄段的残疾人进行抽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和分析,我们希望向社会展示残疾人创业和就业面临的困境,展示他们的需要,最终通过报告的形式表现出来,希望农村残疾人就业和创业能够得到更多的社会和政府支持,为他们的创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我们的数据结果对助残社会组织和残疾人本身明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为他们面对就业面临的困难和努力的工作方向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二、调查数据
此次问卷共发放180余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151份,由于残疾人普遍的教育水平比较低,问卷的有效率不是很高,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通过问卷的数据得出一些农村残疾人就业创业状况的基本信息。
基本情况:年龄在16-20岁的9人,占6%,21-30岁的17人,占11%,31-40岁的23人,占15%,41-60岁的102人,占68%。男性101人,占67%,女性50人,占33%。小学以下文化程度100人,占67%,初高中文化程度49人,占32%,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人,占1%。
收入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300元以下64人,占42%,800-1600元72人,占48%,1600-3000元12人,占8%,3000元以上3人,占2%。
需求状况:残疾人救助需求59人,占38%,教育需求24人,占16%,就业需求30人,占20%,康复需求24人,占23%,社会关注程度需求4人,占3%。
就业认知程度:认为残疾人非常有必要就业的87人,占57%,认为有一定必要的51人,占34%,不是很有必要的9人,占6%,完全没必要的4人,占3%。认为残疾人就业是残疾人个人的事情的56人,占36%,认为是家庭的事情的37人,占25%,认为是国家的事情的27人,占18%,认为是社会的事情的31人,占21%。
就业状况:
认为除身体条件限制外的所有正常人能做的工作的81人,占54%,认为可以发挥残疾人的个别优势,做有些难度的工作的38人,占25%,认为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工作的32人,占21%。
知道有关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税收优惠政策的残疾人111人,占74%,不知道的40人,占26%。
认为解决残疾人就业最有效方式为集中安置的有68人,占44%,分散安置的21人,占14%,个体从业和自主创业的34人,占23%,认为三者效果相仿的28人,占19%。
认为残疾人就业的最大障碍是自身心理障碍的68人,占45%,认为是身体条件制约的35人,占23%,认为是就业创业机会缺乏的21人,占14%,认为是信息封闭,流通不畅的27人,占18%。
认为残疾人创业遇到的困难是对相关政策法规了解不深入的28人,占19%,认为资金缺乏的66人,占43%,认为知识技能缺乏的21人,占14%,认为缺少社会支持的33人,占22%,认为行业竞争激烈的3人,占2%。
残疾人希望在发布残疾人就业信息方面给予帮助的有73人,占49%,希望组织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的43人,占28%,希望为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提供必要帮助的21人,占14%,希望为残疾人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的14人,占9%。
三、数据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残疾人待就业人员以“4050”人员居多,家庭状况比较贫困,大部分月收入在1600元以下;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绝大多数。可见农村残疾人虽然大都有工作,可以维持生计,但由于受到身体残疾的条件限制,从事的工作技术水平低,收入水平较低,残疾人中有一技之长可以自主创业获得高收入的比例很低。而作为中青年的残疾人农民工已成家有子女,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阶段,用于子女教育、养老及日常各项生活的开支占去了收入的大部分,农村残疾人在生活负担方面承担着和正常人一样的压力,但受自身条件的限制收入水平较低,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残疾人所承担的压力要远远大于健全人。
仍有38%的残疾人认为需要救助,比例超过30%的就业需求,认为就业是个人的事情的仅占36%,反映了残疾人被动等待政府救济,而不是主动就业寻求脱贫的思想状况。
有26%的农村残疾人尚不知道国家有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税收优惠政策,反映了对农村残疾人政策宣传工作的缺失。
认为残疾人创业遇到的困难是对相关政策法规了解不深入的28人,占19%,认为资金缺乏的66人,占43%,认为知识技能缺乏的21人,占14%,认为缺少社会支持的33人,占22%,认为行业竞争激烈的3人,占2%。由此可推出结论:资金问题,技术问题、社会氛围问题是制约农村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最大障碍,也是我们对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工作努力的方向。
尚有9%的残疾人需要就业工作方面的法律救助,反映了仍有部分用人单位歧视残疾人,存在侵犯残疾人合法权益的现象。
问卷中对于“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的建议”,调查对象的缺失值比例较高,开放性问题中部分调查对象写出:政府方面对残疾人的政策没有落实到位;希望政府多慰问救济;对于自主创业感到很迷茫,没有希望。这很清晰的反映了农村残疾人对自主创业没有意识,说明惠残政策的宣传和落实过程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应。
四、调查结论
农村残疾人素质不高。一是残疾人思想观念亟待改变,需要逐步摆脱依靠政府救济的思想。二是残疾人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等不能适应竞争机制下的就业需要。三是心理素质不过硬,容易产生自卑、过激的情绪,不利于就业创业。
宣传教育力度不够。一方面,对现有的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税收优惠的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我县虽然对一些自主创业的典型作了一些宣传,但对政策宣传这方面重视力度不够,除在农村办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班时涉及以外,甚少采取其他方式进行宣传。另一方面,教育残疾人在依法维护自身的劳动权利上力度不够,残疾人在就业创业中遇到侵权现象,一般选择沉默应对。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作为一个有7.8万残疾人的人口大县,尚没有出台符合我县实际的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办法。许多农村残疾人想改变现状,每年到县残联来咨询就业创业的人数不少,没有相关奖励扶持政策,严重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
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一是就业市场建设滞后,一些用人单位不愿接受残疾人,不愿为他们提供就业帮助和福利服务;社会对残疾人的支持很少,政策支持不到位,社会救助体系不完善。二是公益性岗位开发较少。根据人社局统计,在全县近3000个公益性岗位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足3%。三是高端就业机会少。残疾人受到身体状况、信息渠道、传统观念的限制,在选择职业上,选择渠道比较单一,选择面比较狭窄,即使自主创业也只能从事简单、收入低的工作,而且在创业过程中面临资金、技术等的困难;在IT、电子商务、营销管理等高端就业上还是空白。
五、建议与对策
加强农村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对于改善农村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我县实现全面小康,建设幸福新宁乡也有至关重要作用。残疾人就业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强、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注和支持。因此,要形成政府主导、相关部门联动配合、全社会参与支持扶助的格局,同时,应该更加注重残疾人自己潜力的发挥和能力的挖掘,采取有力措施,切实保障残疾人劳动就业权利的实现,使残疾人就业真正融入到社会的各行各业。
重视教育。残疾人的文化程度决定了就业的方向。一是加强学校教育。增加对残疾人教育投资,加大对残疾人的教育扶持力度,使残疾人能够接受义务教育、全日制教育;重视残疾人职业教育,同时通过教育,改变残疾人的就业观念,对自己有更清楚的认识。二是加强心理教育。在各村(社区)卫生室要普遍建立残疾人心理咨询室,提高农村残疾人的就业心理素质,着力转变“等靠望”的心理。
加强服务。一是职业培训。制定残疾人就业培训整体规划,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就业培训体系,形成残疾人培训的专业队伍,创新培训方法,采取残联和社会组织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依托各乡镇的实际,举办各种类型的实用技术培训班;对残疾人进行定向职业培训;对有创业意向的残疾人举办创业培训班;对创业之初的残疾人进行“个性化”创业指导培训等等。二是就业服务。加强就业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援助等服务,建立农村残疾人就业信息平台,不定期发布残疾人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了解残疾人就业诉求。三是资金扶持。对残疾人就业,特别是残疾人自主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可以通过税收减免和用活小额贷款,争取康复扶贫贷款,积极扶持残疾人从事养殖业、手工业和其他形式的就业。
部门联动。一是开展执法检查。县民政、人社、国税、地税、残联等单位联合定期对安排残疾人的用人单位进行执法检查,要求企业要与残疾人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办理五险一金。二是开发公益性岗位。建议县人民政府公益性岗位划拨不低于15%的岗位安置残疾人就业;开发适宜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如保洁员、保绿员、报刊亭和公厕管理员等,并纳入县邮政、城管、规划等单位的管理考核内容。三是优化创业环境。县工商、国土、国地税等单位为残疾人就业创业提供方便,简化程序。依托县人社就业资源,完善就业登记、信息服务和培训等服务,将残疾人就业市场纳入社会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当中,建立起统一、高效、有序的就业服务体系。
政策扶持。根据我县实际,争取出台县人民政府残疾人创业就业奖励扶持办法,健全残疾人就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在普惠的基础上提高特惠力度,激发残疾人就业创业热情。
拓宽渠道。一是采取招商引资形式,引进一批资本、技术雄厚的福利企业和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企业。二是主攻盲、聋哑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重点突破精神、智障残疾人庇护工厂、农疗等就业模式。三是转移农村残疾人劳动力,积极鼓励和扶持残疾人外出务工。四是采取专业合作社等方式,减轻残疾人就业创业资金压力,提高市场抗风险能力,提供有效技术支撑;发展立体种养,如猪粪饲鱼、鸡粪养菇、烟粮轮种等。五是规划残疾人就业创业园,用园区管理方式促进残疾人就业。六是推动残疾人高端就业。鼓励残疾人走信息化道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走网络经营,既可以避免残疾人行动不便带来的困难,又可以足不出户帮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还可以让残疾人在网络贸易的运作中体会尊重和成就。
浓厚氛围。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倡导文明的残疾人观念,努力营造有利于残疾人就业的社会环境,改变社会对残疾人的观念,使社会充分认识到实现残疾人就业不仅是残疾人追求的目标,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社会应该为残疾人就业提供支持和帮助。
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报告8
一、残疾人现状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又困难的群体,残疾人占全国人口总数5%其中:视力残疾人877万,占残疾人总数的14.6%;听力语言残疾人2057万,占残疾人总数的34.3%;肢体残疾人877万,古残疾人总数的14.6%;智力残疾人1182,占残疾人总数的19.7%;精神残疾人225万,占残疾人总数的3.8%;多重残疾人782万,占残疾人总数的13%。
二、调查意义
我国目前有残疾人6000多万,关联到大约2亿家庭人口。残疾人是最需要关心、扶持和帮助的特殊困难群体。我通过参加“关注身边的残疾人”暑期社会调查活动,了解到了我家乡关于残疾人的情况。通过这次活动我认识到关注残疾人的重要意义,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关爱残疾人,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
三、调查方式
活动中我们采用了多种调查方式:文献调研(资料查阅)、实地调研(走村入户)、抽样调查、重点调查、现场采访、个别交谈。
四、东营市关于残疾人的有关政策
1、东营市残联出台的关于残疾人的政策:
20xx年11月25日,东营市以东政办发〔xxxx〕76号文件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详细规划全市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目标、内容、推进方略,正式公布有关领导机构人员名单,为全市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提供坚强政策保障。
利用5-8年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确保残疾人享受普惠政策,着力加强特惠保障力度。通过健全残疾人专项救济金制度、实施“残疾群众温馨安居工程”“扶残助学工程”逐步健全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通过政府补贴,扩大保障范围等改善残疾人社会保险状况;通过免费提供辅助器具、抢救性康复服务,补助托管安养费用,改善孤残儿童生存、发展状况等提高残疾人社会福利水平。
据了解,xxxx年东营市在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活动中,各级各部门累计投入资金12.5亿元,残疾人得实惠5.6亿元,人均得实惠4650元,发放调查问卷1万份,残疾人满意率在98%以上。在推进信息交流和公共交通无障碍建设上,配备了无障碍公交车,方便了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群体日常出行。并购置了电视数字手语翻译机,已在东营新闻联播中试运行。对516户中心城区家庭和650名农村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安装了无障碍扶手、语音门铃和闪光门铃。注册成立了东营市阳光导盲犬培育中心,培育幼犬18只。xxxx年12月初,东营通过“十一五”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国家验收。xxxx年,东营开展“你行,我行———爱心不找零”活动,在东营出租车、公交车、商场等共设立爱心捐款箱1617个,募集助残资金10万余元。各级残联为考入高校的残疾学生报销80%的学费。市特殊教育学校和市聋儿语训学校实现了全免费就读。
2、东营市出台的关于残疾人的就业政策
东营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为了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规范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根据《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和《山东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xxxx年,东营将继续实施“百千万残疾人就业创业扶贫工程”,新建残疾人扶贫基地10处以上,发展庭院经济50户,扶持个体从业30名,培训残疾人3000人以上。并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安排一定数量的优秀残疾大中专毕业生到市直机关党政事业单位工作。并且年内计划救助残疾人8000名以上,做好残疾人托养“阳光家园计划”项目,鼓励社会力量创办残疾人托养机构。并建立完善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教育求助政策,确保不因贫、因残失学、缀学,力争将东营市特殊教育学校打造成“山东省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定点学校”。
3、东营市“助残日”开展的活动
五、具体案例
xxxx年7月28号,我们社会实践小队来到了东营市利津县利津街道刘星昌老人的家中。带着几分胆怯与同情我们推开了刘大爷家的门,刘大爷带着几分疑惑招呼我们坐下,我们说清来历之后老人热情的招呼我们并与我们小队成员聊起来。刘星昌老人今年64岁,是利津街道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全家人住在土胚房里,仅仅享有农村合作医疗这一项医疗保障。五年前他患了严重的脑血栓致使半身瘫痪,经过疗养下肢虽有所好转但走路时仍然一瘸一拐的,如果不拄拐杖根本无法正常行走。因为经济原因刘大爷耽误治疗以致左手臂瘫痪。
刘星昌老人是需要我们关心的残疾人,但他更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老人并不因为身体的残缺而垂头丧气,愁眉苦脸,也并不因身体的残缺而自卑。他坦然面对生活,从容面对命运带给他的一切。从刘大爷的身上我体会到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其实大多数人都是像刘大爷一样的平凡人,身体残缺的刘大爷在平凡的生活中乐观的生活,坚强的面对挫折。从这位老人身上我们学到的是一种人生哲学。
六、实践报告总结
在调查过程中,我的心灵无时不在受着震撼。虽然残疾让他们失去了自由但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对幸福的渴望让我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残疾人是社会中不可忽视的群体,虽然党和政府已经制定了相关法规来维护残疾人的利益,但我们每个人要给与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残疾人是弱势群体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的生活中有着诸多的困难,希望全社会都能理解残疾人,关爱残疾人,多一点尊重,少一点偏见,全社会每个人都能伸出自己关爱的手,奉献自己的爱心用我们真挚的心来抚慰残疾留给他们的伤痕,让生活多一点奉献多一点爱,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充满更多爱和关怀。
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报告9
一、基本情况
我区辖6个街道办事处、一个工业园区和马坪开发区以及13个乡镇,残疾人总数约3.84万。这次调研涉及乡镇5个分别是普利桥镇、黄阳司镇、高溪市镇、上岭桥镇和蔡市镇,调查点选择了农村下叶塘、腊子山、鲁头碑、何家亭、社湾、七里坪、小李村、桐子山等8个村委会;涉及街道办事处有凤凰园、梅湾和肖家园,调查点选择了城市渡假村、湖塘、工业村、三多亭、清桥路、翠竹园、又一村、通化街、红旗路等9个社区,访问残疾人51人。
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乡镇、街道执行了中央、省、市、区优惠残疾人、保障他们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但不彻底不全面;少数村对政策不了解,农村中残疾人享受优惠政策的不多;残疾人状况与社会平均发展水平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有的方面存在拉大的趋势;大部分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没有保障。具体地说:
定救方面,城市残疾人贫困户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残疾人凭《残疾人证》优先享受人平90元左右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重残者还采取特困救助方法来保障其基本生活。城市低保扩大到1700余户残疾人。农村残疾人的定救从今年开始主要通过农村低保来实现,但农低保标准低、面窄,平均分20—40元不等每人实行全家享受低保方式评定。由于区里下达到村里指标数相对较低,于是尚有大部分残疾人家庭未能享受低保,生活还比较困难,温饱问题都很难解决。
税费减免方面,城乡残疾人个体工商户对税务和工商执行优惠政策较为满意。冷水滩工商分局普利桥所辖区收取管理费时根据残疾程度不同酌情减免残疾人21户,黄阳司所则全免残疾人“摩的”车主的管理费,减半收取个协会费。大多数工商所一直采取扶持下岗职工,减免特困户工商管理费的政策,残疾人身在其中享受减免照顾。农业税减免政策出台以来,全区残疾人农民可以享受优惠政策。还有,残疾人困难户子女学杂费也可享受减免政策,但面不是很宽。
医疗保障方面:访问的残疾人普遍对就医有意见,小病拖着不敢进医院,大病四处向亲友借钱,绝大多数残疾人医疗无保障。花桥镇一个残疾人家庭五口人就有四个患精神病,债台高筑,生活难以为计。像这样的家庭他们都要求医疗救助。
今年xxx区作为全省试点之一,全区2万多残疾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按照规定,只要个人投入15元就可按规定报销一部分医疗费用,但在乡镇由于宣传不是很到位有部分残疾人没有参加农村合作医疗,致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残疾人当中没有得到很好落实。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近年来残疾人生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主要是和过去相比,但和全国奔小康的大潮流比,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却相对下降。残疾人由于自身残疾的影响和外界的障碍,在与健全人的竞争中难免处于劣势。绝大多数城镇残疾人只能在低收入职业岗位上就业,残疾人哪怕找一份收入低微的工作也很困难,有一位门卫残疾人嫌200元工资低却不敢提出加工资的要求,因为随时有健全的下岗工人盯着这一空缺。身处拆迁被征用开发的农村残疾人由于补偿政策不倾斜,面临粮食涨价吃不饱饭的新问题。杨村甸有一家五口靠断了两个指头的户主编织竹制品取得经济来源,年收入一二千元,买粮食只能吃半年,另半年靠吃薯片和山上野菜,如今大米猪肉涨价,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住房方面,尽管近几年市区残联对农村无住房和危房的特困残疾人实行无房新建、危房改建,投入了一定资金,但还不能满足广大特困残疾人的需要。据统计,农村残疾人无房危房户杨村甸乡就达30户以上,普利桥镇就有70多户。
2、开展扶贫工作几年来,残疾人中的脱贫率很低,返贫率却很高。由于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保障方式和下岗失业人员(临时保障)、灾民(一次性保障)、孤老(老年期保障)、弃儿(找到抚养人之前给予保障)等的保障方式没有区别开,不加区别地把农村残疾人列入扶贫对象一起进行扶贫,达不到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的目的;而不加区别地把城镇残疾人拿城市低保的贫困户和健全人一视同仁也是不合理的。渡假村社区有一残疾人想通过做早点生意补贴孩子上学杂费,社区却对其家庭收入核算追踪,可能会使其享受的城市低保金降低。另外,在残疾人扶贫贷款中安排的低息扶贫贷款很难落实到残疾人。因为实际掌握着贷款发放权的农业银行是商业银行,它考虑的是贷款能不能收回,资金能不能增长效益,残疾人偿还能力较差,所以不愿意把贷款投放给残疾人。
3、农村残疾人从目前的合作医疗中得到实惠不多。一方面今年作为试点才开始实行,而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很好的运作起来;另一方面,政府对贫困残疾人参加合作医疗个人交费的补贴较少,只有冷水滩区残联为全区20xx名残疾人全额补贴2万元。残疾人普遍反映镇政府财力不足而将报销范围、报销比例限制太多,残疾人患重大疾病的比例又高,几乎享受不到政策实惠。
4、残疾人的康复、就业、教育、扶贫等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减免政策往往到基层就落实不了。一个是上级的指标任务在作梗,一个是相关部门没有制定或没有执行专门针对残疾人的减免政策。工商部门的优惠政策也只针对下岗工人、特困户(当然包括残疾人下岗工人和残疾人特困户),而专门针对残疾人的优惠减免政策没有具体规定,只是酌情照顾,他们也有收取工商管理费的指标任务。学校的学费减免同样如此……
5、基层残疾人的组织机构不健全,力量薄弱,以致工作目标很难实现,残疾人很难从残联的工作中直接得到利益或得利不多。一是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残疾人工作者很少有专职,都是搭附民政工作一起,即使这样,人员还不能保证。竹山桥镇的一位残疾人工作者因没召开残疾人代表大会被否定评年度先进,一年一次的残疾人事业工作会议都不愿参加。二是工作经费一般是由民政那条线拨下来,残联系统基本上没有人头费和事业费下拨。三是镇里妇联都有专职和编制,而同样是做群众工作的残联却没有。残疾人工作无经费无专职无编制,上面的优惠政策文件发下来无法落实到村组和社区。几乎所有乡镇街道残联的同志由于工作没专职,残疾人工作作为附带没办法报销差旅费而不敢下乡。镇里的同志又叫苦:民政自己的事都做不了,没有精力顾及残疾人工作。村里的残疾人由于无路费不愿来区残联办理《残疾人证》,农村残疾人大部分不知道残疾人保障法有关残疾人的优惠政策,更无从谈到落实和保障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三、对策和建议
根据调研的情况及基层残疾人工作者的呼声,我们建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修改时应该增加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内容,有效维护市场经济形势下和改革大潮中残疾人的社会利益与生存权利。应该把注重务虚的弹性条款变为注重务实的操作性更强的条款。
2、各级政府在制定和出台对残疾人实行优惠政策时,必须同时制定和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强化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的利益保护。特别是在财税征收时要明确戴帽减免残疾人的税款,要用精神的、物质的多种手段帮助残疾人群体。
3、政府民政部门发放残疾人家庭的基本生活保障金时,只和残疾人本人发生了关系,不牵连残疾人家庭成员的收入和生活,也不对其家庭的收入逐月追踪考查,更不要规定领取基本生活保障金的残疾人家庭只能过最低水平的生活。应优先提高农村残疾人和城镇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保障金。
4、20xx年11月民政部、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已经下发,我区在出台该政策的实施意见或办法时应明确将贫困残疾人作为救助对象。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范围上,应设法将与残疾人康复的相关内容纳入,包括精神病防治、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假肢安装、助听器配戴等。并对残疾人实行重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基金。
5、各级残联和财政部门要联合起来尽快摸清村组残疾人的详细状况,必要时可通过培训班、工作组等形式培训工作人员,区、乡镇残联要加大办证力度,深入农村,上门服务,为残疾人免费办理《残疾人证》和宣讲有关残疾人的优惠政策、法律和法规等。
6、鉴于基层残联力量薄弱的现状,各级政府应在乡镇机构改革时注意残联的位置和群团组织一样的政治待遇,并保证有专用经费。为此,市里应出台文件政策,明确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一定比例划拨给乡镇用于残疾人工作。
7、区政府需要对《xxx区扶助残疾人暂行规定》的有关条款作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制定配套实施方案。特别是对农村残疾人的扶助措施,乡镇街道也应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8、随着机构改革的深入开展和残疾人事业的迅速发展,各级残联要加强残疾人工作者的业务培训,塑造一支求真务实的队伍;并把残疾人事业的深入宣传和基层残联干部的业务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使各级政府对残疾人的优惠政策家喻户晓,落实到人。
【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工作总结11-09
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工作总结范文11-10
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的工作总结范文11-10
最新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工作总结范文11-10
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简报范文(通用5篇)11-30
市农民工基本状况的调查报告12-19
广东省农村基本状况村民评价调查报告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