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读书笔记范文
读完某一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到底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成长》读书笔记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长》读书笔记范文1
“爱自己,栽培自己,做一个幸福的科研型教师”,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个教育人的目标。
本着这个目标,利用闲暇时间,我阅读了陈大伟教授撰写的《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一书。
看到中小学教师被无效教育科研困扰的现状,陈教授把有关“如何提高教育科研实效性”的问题汇集起来研究,用对话的文体来呈现,用讨论的方式来表达,力求让教师在教育科研中理解幸福、追求幸福、创造幸福、感受和体验幸福。
全书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教育研究,我心有主”。从中,我明白了对我们中小学教师来讲,采用过程范式更为实际,也更有价值。教育科研不只是解决“是什么”的认识问题,而且是解决“分析目的和手段”的“怎么做”的实践问题。教育科研促进了教师对知识的新的认识,突破了教师教学的方式和手段,产生或获得了新的实践效果,而且更新了自己,超越了自己。
第二部分是“修炼发现研究问题的慧眼”。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在实践活动中发现研究问题,除了从实践困难中发现研究问题,还可以从实践的困惑中发现研究问题,或者从实践的经验中发现研究问题。其次我们要从学习思考中发现研究问题,不要拘泥自己的学科教学,要跳出自己的小圈子,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认识教育,这样更容易发现一些新的问题,得到一种新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第三要从热点难点中发现研究问题。现在上级和学校不时会有新的任务和要求,如果老师整天处于应付中,那么就没有时间研究自己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陈教授也给我们出了个好主意,他告诉我们可以把上级和学校的要求变成自己的研究问题,这样研究的成果更容易得到认可,而且也让工作更有成效。第四要在纵深漫溯中理解研究问题。对我们的专业生活来说,向纵深漫溯,对教育基本概念进行一些思考和研究,可以为我们的工作寻根,从而使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做到心中有数。
第三部分是“规划研究行动”。就研究课题的选题来说,我们要从“价值、新意、可行性”三方面考虑。研究思路,我们可以将他人的经验运用于实践,进行具体化的思考,也可以在经验概括中抽象出来的东西进行实践。
第四部分是“脚踏实地做研究”。这部分的阐述让我明白了“行动研究”不分离,它是最适合我们一线教师参与和实践的教育科研方式。我们做研究,要善于反思,善于总结,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进行。
第五部分是“成为优秀的研究性教师”。要成为优秀的研究性教师,我们就要做到务实求真,尊重他人,不畏艰难。
书虽然读完了,留给我的思考却没有停止,我将以此为指导开展我的课题研究,做一个幸福的科研型教师。
《成长》读书笔记范文2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这样说道:“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打开陈大伟教授撰写的(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一书,心情豁然畅快。因为几年来一直分管教学科研工作,为了提高自身的科研管理能力,所以也一直翻阅相关的教育科研方面书籍,但终因这些书籍的理论术语过陌生,对我而言过于苍白,读起来总感觉索然无味而最后弃之。而陈大伟教授的(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以对话的形式,用直白的语言向我们一线教师清新自然地述说着教育科研的幸福感,我想每一位阅读者肯定十分欣喜地接受书中的观点。
书中围绕“教育科研和教师成长”分别从五个话题进行阐述:教育研究,我心有主,修炼发现研究问题的慧眼,规划研究行动,脚踏实地地研究,成为优秀的研究型教师。
其中的话题二——修炼发现研究问题的慧眼,的确是我们一线教师最为迫切需要的。通过平时的教学研究发现,我们的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困惑很多,到真的要去找寻进行研究时,却总是找不到一个有价值的教学问题。我们的很多教研组活动要提高教研活动的'真正有效性,关键是要从平时的教育教学问题出发,在实践中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的教学研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字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的确问题是研究的起点,但很多教师在实践中却很难发现自己的问题。为此,我在寒假的作业布置中就谈到了——我的教育教学困惑,要求老师们积极撰写。一个寒假过去了,参与的老师并不是很多,可见大家还是缺少了一双发现问题的慧眼。
如何寻找问题所在,让问题真正成为我们教学时的朋友?我们不妨可以从这些方面去探究。
一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现研究问题。比如说,课堂上孩子的倾听情况,尤其是当同伴发表见解时,倾听的效果就更不佳了。这是何为?如何提高?这些都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又如,语文课上很多时候教师“以读带悟”,而静默时间很少,难道只有出声的阅读才是读?思考之余,如何有效促进以读带悟等问题也诞生了。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困难,思考困难形成的原因,探寻问题解决的途径,这就是研究。
二是从学习思考中发现研究问题。学校校本研训过程中经常安排听课活动,但很多时候我们的听课教师总是带着本子来听课,听完后又合上本子回去了,听课的效果甚校其实,无论是什么性质的听课,只要有所准备,有所思考,我们都会受到启示,无论是精彩的,还是糟糕的。这学期我们的听课还是执行上学期的,希望我们都能够从有效的观课议课中点亮教师课堂的智慧。
三是从热点难点中发现研究问题。在学校里,上级和学校不时就有新的任务和要求,一线教师往往穷于应付。整天处于应付中,根本没有时间研究自己的问题。如果你也遇到这样的情形,我觉得我们何不把学校的这些任务和要求变成自己的研究问题去做呢?我想这样去思考,去研究,我们的行动后产生的效益是最大的,也不会感到那么痛苦,而是付出之后的幸福感。
四是在纵深漫溯中理解研究问题。记得曾经在实验小学借班上课时,我为了和四年级的学生套近乎,见面时称“小朋友”,但当时有一位男孩却站起来说:“老师,我们是四年级的学生了,请不要叫我们小朋友。”当时我一阵惊愕。阅读本书后,我忽然发现,原来“同学们”和“孩子们”这两个称呼的背后竟然也有很深的内涵。“孩子们”背后是爱,是无私的爱,而“同学们”背后是尊重,是共同学习和发展的伙伴。爱,是没有错的,但爱的前提是尊重,只有把孩子们看成是自己的朋友、伙伴,这样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才是幸福的,快乐的。
《成长》读书笔记范文3
今年的暑假我读了很多课外书,其中最吸引我的是《中国儿童成长比读故事》,这里讲了许多古时候中外闻名的医学家、发明家的故事,他们不但爱动脑筋,碰到困难也不低头,而且乐于助人。
现在我就让同学们跟我一起分享一下鲁班学艺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鲁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能工巧匠。他年轻时到终南山拜师学艺,师父故意百般刁难他,把崩了口的'斧子、长满了锈的刨子,还有又弯又秃的凿子交给他,可是他把它们一件件磨得闪闪发亮,师父说,你去把那长了五百年的大树砍下,做成一个大柁,然后用刨子刨光,再用凿子在大柁上凿眼儿,要六百个方的、六百个圆的、六百个棱的、六百个扁的。他按师父的吩咐,干了十二个白天、黑夜,终于完成了任务,师父高兴地笑了,把所有的手艺都传给了他。
我想如果鲁班听到师父安排那么多的活,而且工具都不能使用,心怀不满,最终能学成手艺吗?所以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也千万不能懒惰啊!
《成长》读书笔记范文4
《终身成长》这本书,初次看到书的名字,我以为是要教导人们活到老学到老的大道理,但细细读完,才知道这是一本讲解两种思维方式的书。
整本书围绕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展开论述。将两种思维方式的不同,乃至对各个行业、年龄段等不同人们的影响进行了详细讲解,用大量的案例让你了解他们的不同之处。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能力是天生的,是无法改变的,不能通过努力进行增长。所以拥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认为聪明的人就是会一直聪明下去,而不聪明的'人就永远不可能聪明。他们认为任何的测试、挑战都会暴露自己的聪明程度,因此他们不愿去尝试有风险的挑战,怕被评判,怕被说成不聪明。与挑战过程中的所得相比,他们更加害怕挑战过程中的失败,那是非常耻辱的印记。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只做安全的事情,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不断彰显自己的聪明和无人能敌。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努力是笨蛋的专属,聪明的人是不需要努力的,所以他们也不会为了某件事情而努力,也不会想要去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这些人中包括运动员、艺术家、科学家等等各行各业的人。所以,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会故步自封,会害怕挑战,会恐惧失败,会更加抑郁。
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恰恰相反,他们承认有天生具有某些天赋的人,但更加认同后天的努力,他们认为努力学习可以使人提高能力,变得更加聪明、有智慧。因此,他们乐于挑战自我,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他们不会气馁,也不会觉得无法接受,他们会在一次次跌倒中总结经验,学到更多宝贵的知识,所以,他们不断成长为更加优秀的个体。对于体育运动者,他们在乎冠军,但更在乎每次技能的提高,他们会通过制定训练计划,提升自己的薄弱点,让自己不断靠近那个目标。所以,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更抗挫,在挫折面前不会一蹶不振,在面对抑郁时也能更好更快的走出来。无论是运动员、科学家还是老师,还是每一个平凡的人,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能够生活的更美好,更能感受到幸福。
以前的我就是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上学的时候,明明很努力却怕别人发现自己的努力,因为努力的人学习好并不是因为聪明,而是因为死读书,所以经常是悄悄学习,怕被人发现。工作后,总依靠学校的那点知识,在成长的道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难。后来,我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慢慢发现学习的重要性,我开始通过一点点的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拥有各种技能,原来一个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不断提高的。现在我慢慢变成具备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也在不断的提升自己,做更好的自己。
希望我们都拥有成长型思维,不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成长》读书笔记范文5
读了刘良华教授的《教师专业成长》一书,受益良多。其中第三讲《教师应具备哪些管理智慧》里提到了民主管理、管理技巧、以及教师的威信等方面的问题,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班级管理方面的实用的技巧。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这是作为教师的乐趣,使我们不必象其它工作那样刻板而千篇一律;但也是我们作为教师的痛苦,因为我们必须随时随机应变,随时需要见机行事。刘教授给我们提供了许多非常实用而有效的管理技巧,使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有了可以依循的方法。但是,我在自己的管理过程中还发现,相较于耐心细致、循循善诱的教导,有的时候,适度的“沉默”显得更为有力。
在教育教学中,沉默有时也是一种力量。在某些时候、对于某些学生教师“以静制动”,往往会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我曾经有这么一个学生,不知怎么回事,无论哪天上课,第一节课一定要迟到那么几分钟。高中三年天天如此,前几任班主任有的耐心劝导,有的厉声斥责,有的联系家长,什么方法都试过了,这位同学雷打不动,照常迟到,最后老师们有的.采取了惩罚手段:如果迟到,放学时罚扫地。他开始还随便扫扫,后来干脆不扫了,每天迟到照常。老师们实在没办法,也就渐渐放弃了。我接受这个班后,他依然每天迟到。我也和其他老师一样,找他谈话,联系家长,让他们提早叫他起床,收效甚微。那天,我们学校有上级领导来考察,而且推门听课。他照样迟到了。年级组长恼火万分,要我找他狠狠批评一顿,并要我做材料处分他。我把他叫到办公室,他扭过头,一声不吭。我然他站了两分钟,只说了一句:“你有什么特殊的理由非迟到不可吗?”他摇头,但不说话。我又让他站了一分钟,让后说:“回去吧。我不想让你下一节课也迟到。”第二天早上,他居然没迟到。我看了他一眼,没说话。接下来的一周,他基本没再迟到。我没再找过他谈迟到的事,他也没和我说什么,我们就在沉默中达成一种共识。
也许,在教育学生过程中,选择沉默,也是一种教育的智慧。教师用沉默无声的行为、用一个警告的表情、用一个期待的眼神来感召学生,教育效果也许会更加明显。
《成长》读书笔记范文6
儿童何时开始走向独立?儿童如何认知情绪、管理情绪?心理障碍将给儿童带来何种影响?……在此书中,孙瑞雪女士凭其专业知识和多年儿童心理教育的经验,为广大家长们解析孩子心理成长之路。
本书告诉你孩子是自己的主人,更为重要的是,如何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身体,情绪,感知,精神,集合这所有才能塑造出一个完整的人,而一个完整的人,应由一个完整的儿童成长而来。孙瑞雪女士详细生动地阐释了孩子的成长路途中细微的不易窥见的重要环节及其巨大作用,手把手教导爸爸妈妈们如何全面深刻地认识自己的孩子,并培育出人格完整心理健全的`孩子。我们理解孩子,就要理解他的情绪。我们接纳孩子,就要接纳他的情绪。我们爱孩子,就要包容他的情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就是和情绪一起到来的,那就是孩子的第一声啼哭。从此孩子便和情绪难分你我、形影相随、朝夕相处、终生相伴。出生时,情绪即伴随而来,婴儿一开始就天然的拥有了它。如同身体的成长,情绪也需要18年的成长时间来达到成熟。
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位妈妈,我更有责任去让我们的孩子完整、健康的成长。
《成长》读书笔记范文7
最近读了樊登老师的《陪孩子终身成长》,整本书综合引用了大量的名家著作,并结合作者自身的经验,全面地回答了子女教育这一复杂系统问题。正如书中所叙“不能把孩子当作一辆汽车去组装……如果你相信孩子更像有生命的森林,就要允许他用自己的方式成长。你能给予的是阳光、雨露、适当的肥料、陪伴和耐心。最终,他长成的样子一定和你设想的不一样,但一定有惊喜。”
本书提出重建亲子关系的三根支柱:无条件的爱、价值感和终身成长的心态。同时,这也是孩子获得内在能量的来源,更好成长的关键。
无条件的爱
养育孩子是一个静待花开的过程,但需要父母倾注满满的爱去默默耕耘。书中提出的“无条件的爱”最值得人去深思。爱是一个孩子内在能量的来源,无条件的爱不需要“交换”和“威胁”,也只有无条件的.爱才能给孩子带去信任、尊重和安全感。也许我们所有的父母都会认为自己对孩子的爱就是无条件的,但认真细想,其实包括我在内的很多父母未必真正能做到无条件的爱。我们总是给孩子设置各种各样的目标,总是希望他们成长为我们心目中的“好孩子”,面对孩子的各种缺点或者离目标的差距,我们总是难以接受。然而,人无完人,父母应该勇于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掌握亲子安全边界,不断地发现孩子的亮点,学会心灵手巧地去修剪,让一棵小树苗逐渐地成长成一棵直直的大树。
归属感与价值感
孩子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两样东西:归属感与价值感。被无条件爱包裹的孩子自然能找到归属感。价值感决定一个孩子能飞多高。然而价值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孩子需要在体验中不断意识价值,提升价值感。通过无条件的爱,父母要学会作一名导游,不断帮助孩子发现亮点,同时给予他们一些空间,像游客一样自己去看、自己去探索,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孩子自己的价值感也会得到提升。面对一个内向的孩子,父母要做的是发现内向性格的长处与优点,而不是竭尽全力去把一个几向的孩子改造成一个外向的孩子。一个有价值感的人,自尊水平也往往会更高。拥有高自尊的孩子,他对自己的评价就会很高,会有很强的自律性,自然能管好自己。
终身成长
终身成长不仅指孩子需要终身成长,父母更要学会放低姿态,与孩子一起成长。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孩子一生的学习、行为以及健康状况都建立在与父母极积的、相互回应的、礼尚往来的基础之上。可以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复印件”上的信息如果有错,一定是“原件”出了错。要实现终身成长,首先得学会做一个成长型思维的人,具有良的终身成长的心态,才能把握每一次学习的机会。其次,父母要在与孩子互动过程中培养孩子终身成长。人生的维度是多样化的,我们要注重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应从过程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通过过程和动机培养孩子成长型心态。
《成长》读书笔记范文8
近日读了《文明美德伴我成长》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书中有许多丰富的知识使我视野开扩了,许多生动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第10课所写的故事。2008年5月12日,一场毁灭性的地震降临,剧烈的崩塌吞噬了平静的校园…….灾难来临时,张家春老师正带领学生做物理实验,他用自己的'身体撑住了生命之门,孩子们脱离了危险,但张老师却用生命讲完了他的最后一课。看了这个故事,使我热泪盈眶,危难来临时,他并没有考虑自己的安危,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学生的生命,这是多么无私,又是怎样的一种大爱,这是多么伟大的老师呀!生死关头,他用勇敢无私的行动,诠释和升华了人民教师的不朽师魂,筑起了一座爱的丰碑。读到这里,我脑海中不禁呈现许多英雄人物: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英勇堵枪眼,罗盛教奋不顾身救孩童……他们身上都具备着高尚的品德,无私忘我、舍己为人的精神。他们都是让我们难以忘怀的,让我们非常敬仰的人。也许现在是和平的年代,不需要我们像他们一样去做那些轰轰烈烈的事情,但他们的精神却值得我们去学习,值得我们去敬佩。
想到这里,又不禁使我想起了我的班主任迟老师,她就好似我们的另一个母亲,让我们感觉到校园就象我们的另一个家。中午放学的时候,老师把那些学习不好的同学留在教室里,宁愿自己不吃饭也要把他们教会;晚上,回到家里老师还要不辞辛苦地一本一本的给我们批改作业,一共62本呀,需要付出多大的辛苦,等到深更半夜的时候老师才能安心地睡觉呀!老师经常累得腰酸背痛,但她从来没有怨言,全心全意地教育我们,关心我们。“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就如春蚕、蜡烛一样,为我们辛勤的工作着。
这本书读完,使我知道了:文明美德是成为一名好孩子所具备的条件。让我们从平常事做起,一点一滴做起,做一名文明礼貌具有优秀美德的好孩子。
《成长》读书笔记范文9
在丽达瑜伽工作,精神上的收获大于经济的收获,感谢有这样一个空间,汇集了智慧的人,很感谢在我对儿子成长过程迷惑时,有一位伽友为我介绍了这样一本书——《完整的成长》,不仅帮助我更好的给儿子一个成长环境,也帮助了我自己重新省视我的童年并更好的让自己成长。
我们成年人选择灵修或选择信仰或选择瑜伽修行等等,大多数人是因为心灵的困惑和痛苦不解,才去修的,只有少数人是为了更高一层的精神。
因为我自己就是这样,修来修去,仍然迷惑,控制来控制去,感觉压抑,当看过这本书以后,我才明白,原来是因为自己的内在一直都没有长成熟,长成熟的只是一个躯壳,我们的内在世界:情绪、感觉、心理、认知、精神,都没有很好的成长。
没能很好的成长,是因为我们小的时候,还很弱小的时候,被比我们强大的人给剥夺了。常常听到大人不让孩子哭,不让孩子闹,不让孩子这样,那样,却没有很细心的奈心的关注一下,孩子心里在想什么?他们想认知什么,感觉什么?今天还听到爷爷奶奶,为了孩子顺从他们的心意,而恐吓他,如果你要哭,爷爷就走了,如果你要和妈妈,奶奶就自己出去玩了,就带别的小朋友去玩了,孩子整天活在恐吓中,在他需要照顾的年龄,那么孩子就慢慢失去了自我,为了讨好大人的心意,去做违背自我的事,那我们小时候,可想而知,我们更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出来的,所以我们没有了自我,会变成或倔强,或脆弱,或强势。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回到我们的内在,我们发现的应该是这样:我们有时是情绪的,有时是感觉的,有时是思维的,有时是心理的,有时是精神的……由于我们反它们看成是我们自己本身,所以它们便学步丰统治我们。所以,一会儿我们被情绪控制了,一会儿我们被心理控制了,一会儿我们被头脑控制了……就像我们很多人的生活一样。有时我们被别人控制了,有时我们控制了别人,有时被外在的环境控制了……内在也有着“权力斗争”。我们的内在也常常相互控制着,“政变”、“篡夺王位”,这就是我们内在的挣扎和焦虑。”我们的身体里真的会有很多个小我,我自己清楚的感觉的到,出了事情的时候,常常会纠结,矛盾,痛苦,难过,或否定自己,降低自己的价值感,这种情绪却又找不到出口,于是只能把自己变的情绪化,因为内心的事情,可能牵连到一个和这个事无关的事情上,常常会想别人怎么怎么样,怎么怎么了,会抱怨,可能很少的'面对自己的内心,问问自己内心怎么了?
没有诞生自我的人,依然可以依靠外力驯化成长,只是成长起来的人是一个“小我”,小我就是我们不自觉得在处事说话的时候,会反射出生命中某个人的影子,可能是妈妈,也可能是爸爸,或老师,或在你成长中侵入你精神里的一些人。
“由于小我是由外力促成,由外力驯化而成,因此小我就自然地时刻感应着外在的变换。外在的世界就是小我的镜子:外在的赞美,小我就倍感有价值;(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听好听的话,喜欢人拍马屁)外在贬斥,小我就倍感自卑;(所以,如果遇到一点别人对我们的否定,就会燃起内心的怒火或难过)外在风云变幻,小我的情绪、感觉、心理、念头也变化无常……你永远是外在的反应,你就没有尊严,没有自我价值感。想想我们成人,想想我们面对每一种关系时内在的变幻无常和动荡,我们自主、独立、定力的如如不动空间依赖什么?我们的喜悦、幸福依赖什么?我们的尊严和价值感空间依赖什么?我们空间是谁?”摘自《完整的成长》274页
现在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做自己的主人,重新的把真正的自我找回来,那样,我们有一个完善的自我,就会是安宁的、安然的、清明的、喜悦的、理智的、智慧的、和谐的。我们的灵修也好,佛性也好,必自然的显现出来。
至少有两样东西可以帮助你成为自己的主人,以完善自我:内在的力量和爱。摘自《完整的成长》272页
《成长》读书笔记范文10
打开课本的第一页,我就被它的题目深深地吸引住了——《生命的作业》。我从来没有去想过什么是真正的生命,更不知道生命也可以是有作业的。我一口气读完全文,突然觉得自己的生命化成了另外一种的色彩。
因为爱使生活变得更美丽。当那位教师为学生布置一项作业:拥抱你自己的父母,并说爱他们。全班65位学生只完成了5个。而我又何曾拥抱过自己的父母呢?我想起了自己踏上师范校门的那一日,是父亲提着那一大包又一大包的行装,骑着那辆跟随着父亲大半辈子的自行车送我到门口,我噙着泪,一句话也没有说。要说的好象很多,却找不出一句话来。哪怕是一句最简单的话也好啊!可是,我终究还是没有说。
作为一名教师,我又该给我的学生怎样的拥抱呢?那一日,一位学生因病请假了三天,我从来没有觉得少她一个会是一种怎样的感觉。而我也从来没有表达过,也许是因为中国人不善于表达自己吧。病痊愈后,她第一次出现在班级里,当看见她的第一眼,我的内心感到无比的兴奋,那时我才懂得拥有自己的学生其实就是一种幸福。我给了她一个深深的拥抱,告诉她我是那么的渴望她的到来。后来,她告诉我,我的这个拥抱令她终身难忘。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爱自己的父母,难道不可以从爱自己的'学生开始吗?当她不开心的时候,给她一个拥抱,与她共
同承担痛苦;当她开心的时候,给她一个拥抱,和她分享幸福的喜悦;当??
我放下手中的书本,因为我感到此时给我的妈妈一个拥抱,比任何一件事情来的更为重要。
《成长》读书笔记范文11
自从接触《爱和自由》和《捕捉儿童敏感期》后,我对蒙氏教育的饥渴程度超乎自己的想象。无论是图书,视频,还是论坛,只要有关孙瑞雪机构的我都会搜刮一通,就像久旱逢甘霖一样,孜孜不倦爱不释手。这么几年来一直活得很喧躁,很混乱,从来都没有真正静下心来认识自己,感受自己。《完整的成长》在我看来是我们成人生命的继续创造。书中理论性的语言很强,很深,很专业,以致稍微不注意就会走神,想要真正理解的确有些难度。但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的头脑里总回想起不同时代的我的不尽人意的表现,以及出现这种状况的真正原因。每每这时我都会奋笔疾书地在日记本上写下许许多多既陌生又熟悉的自我认知。这本书仅仅看一遍是不够的,因为她就像是一本教材,学习到的内容会随着人的成长慢慢潜移默化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细节……
《完整的成长》内容概要:如何让儿童成为自己身体、情绪、感觉、心理、认知和精神的主人,如何在关爱儿童的同时看到儿童自我成长的.力量,将其培育为-个完整的人。它提倡对儿童生命的尊重,诠释完整的人与完整的成长的真正内涵。本书最后还介绍了儿童发展的不同理论,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儿童的发展规律及发展过程……
看过孙老师的《爱和自由》,受益匪浅,完全是另外一种教育方法,但是这种教育方法里面传达的是对儿童本身的尊重。孙老师最新的这本书《完整的成长》是她教育理念的一次完整而系统的阐述,是“爱和自由”的一个更高的发展与升华。看这本书,让我万分感动,它传达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尊重。
《成长》读书笔记范文12
因为幼儿儿童的心灵暂时还不受限制。即使被抱走,幼儿也只会简单放弃,并把兴趣转移,有的家庭有着友爱和宽容,这样一种氛围就是对儿童的爱!在爱中,儿童才可以无拘无束,他的兴趣才会不断涌现,随机产生、变化和拓展。
爱。能把各种场所变成儿童的家。
在儿童自己的家中,大多数孩子都可以自由的支配自己的身体,以便学会感受身体的每一部分,把握身体的'行为,从而达到身体上的独立。他依靠对自己身体的支配来探索身体的智慧和身外的世界,发展内在的天赋和身体敏锐的感觉以开发他的心理领域,以此上升到头脑,这是他未来一切发展的开始。
个人感悟:通过这几小段话,以及书中讲到的实例,我切实地感受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不应给与太多的阻碍,因为孩子们从刚出生的婴儿开始真的就是一个空白。为什么说是空白呢?婴儿刚出生时的哭、自己手和脚的动等等这一切的行为,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也就是说这些动作根本就不受大脑的控制。他的开始懂也源于他对事物的探索。
书中讲到了一个实例,一个1岁的婴孩小曼曼对一个帽子产生了好奇,把帽子给他后,他用嘴啃、用脚踩,坐在上面。当看到他做这些的时候,我们大多数人可能会从孩子手里拿过帽子放到一边,或是直接给他戴到头上,但作者却没有,而是任由孩子自己探索,给孩子这样一个机会。最终,小曼曼把帽子戴在了头上,虽然不合适,但也没有给他摘下来。相对于我们一贯的做法,无疑作者的做法是给了小曼曼独自探索的机会。而我们就往往会把自己的经验直接移到孩子身上,或是直接剥夺孩子接触这个事物的机会,这样就忽视了孩子的想法,让孩子丧失了探索的机会。
其实孩子跟我们一样,都是在摸索中前进的,试问,如果我们连摸索的机会都不给孩子,又如何让孩子有更多的进步呢?又如何要求他们更好的成长呢?我们以为的让孩子走我们给出的捷径,恰恰是剥夺了孩子自己摸索的机会。
《成长》读书笔记范文13
《终身成长》这本书是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教授的著作,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思维模式,改变自己,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面对工作、面对生活。
《终身成长》一书主要介绍了人的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固定性思维的人,认为人的才能一成不变。这让人们时刻想证明自己的智力、个性和特征。他们会把发生的事当作衡量能力和价值的直接标尺。成长型思维的人,认为人的能力可以努力培养。虽然人的先天才能、资质、性格各有不同,但都可以通过努力和经历来改变。
哥伦比亚大学的脑波研究室做了一项测试,发现两种思维模式脑波活跃的点是不同的,固定性思维的人关注的是测试的结果,成长型思维的人更关注提高知识水平的信息。这不禁让我们想起每次考试后,很多学生拿到试卷关注的是考了多少分、第几名、是否超越了某个同学,而有些孩子会根据试卷分析自己知识的掌握情况,总结得失,寻找学习规律,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取得进步,这就是固定性思维与成长型思维的区别。我们不难发现,拥有固定性思维的人不在少数。
当然,我们不能就此判别这个人就是固定性思维或成长型思维,因为在不同时期、不同事件中,人的思维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那么,我们了解了两种思维模式,并知道其中的区别,就有利于我们引导孩子更多地利用成长型思维解决问题。
我女儿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但是进入四年级下学期后,数学知识点繁杂,一时应付不过来,接连两次考试失利,对数学的学习出现了畏难情绪,有点难度的题就空起来不做,作业有了错题就情绪低落,甚至把作业扔到一边。我告诉她,成长型思维的'人,不会盯着分数不放,他们更关注在错误中寻求方法,从失败和挫折里受益,让自己变得更强大。于是,我和她一起分析失利的原因,这学期的学习态度有没有问题,听课情况怎样,失分题的原因是什么,你有什么改进的办法。一层层的剖析,让她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问题所在。慢慢地,她又重拾了对数学的信心。现在,她对这本书也产生了兴趣,这本书正躺在她的书包里呢。
同样,这本书对我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我本不善于言谈,不善于表现自我,一些事能躲就躲。但现在我的心态积极了许多,面对挑战,勇敢尝试。没有试过怎能知道不可以?即使失败,下次也许就能成功,这样的想法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的脑海。成长型思维让我更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会给孩子贴上某种标签,没有哪个孩子是一成不变的,调皮捣蛋的孩子可以成为老师的好助手,成绩落后的孩子通过刻意练习,可以慢慢提高。
《成长》读书笔记范文14
青春的花开花谢让我疲惫却不后悔,四季的雨飞雪飞让我心醉却不堪惟悴。淡淡的去淡淡的梦。
——希云梦泽
这几个星期我一直很郁闷,好友说我是不是悲伤,其实我一点悲伤也没有,我趴在窗子上看外面的天空很蓝很蓝。在这阳春三月,莺飞草长的季节里,我还有什么悲伤忘不掉呢?
其实长以来,我是一个很平庸的男孩子,是那样看着别人凛冽的目光笑容就浮上来的人,从来不担起自己的自卑,自己的压抑,就像很久很久不谈起自己的忧伤一样,那些消消细流的东西逐渐地在因为自己的忙碌而麻要起来,然而所有的人都说我是有权利快乐幸福起来的。
是的,我是有权利那样的,我有爱我的爸爸、妈妈、老师、同学和身边天天周围在一起的朋友,我久久地双手合十,感谢上苍赐予我的这些幸福,我把他们称为恩泽。
有人说忧伤是不是我骨里的锁,永远解不开,我摇摇头,努力地辨解着:不、不,那不是我骨子里的锁,那只是青春的迷茫和感伤。
无法言及我的那些青春岁月,那些在我现丰看来风法去淡的日子,只是一种远远的观望,如午后独自一人坐在教室窗前那样平和悠闲,于是会在看以前写过的文章时,默默地垂下泪来。
放学的时候,常常会看到一些笑逐颜的脸,一个个在马路上奔跑着、追逐着,常常会无比地羡慕他们,试图融入那个充满欢声笑语的世界……
我的旁边许多的孩子都开始长大了,他们或多或少因为岁月的变迁而有了些改变,然而无论如何还是有些安然,因为他们还在随着时间的成长在欢笑,而我却开始越来越沉默不语,并且越来越沉重。
一个能写很漂亮文章的朋友对我说:“我们快认识两年了吧,一年前,我认识你的时候,你还是个忧伤的孩子。”我说:“是的,时间过去不留痕迹,那些忧伤清澈不见底。”斗年间,最痛苦的事情就是成长,成长的过程就是把原来美丽的`世界撕得片片粉碎,然后慢慢来拼凑。
写到这里转头看看窗外的蓝天,想想自再怎么独立独行,也不过就是个大“俗”人而已。俗就俗呗,我依然开着“巴以冲突是我挑的,海湾战争是我搞的”这样的玩笑,依然任性地东拉西扯,我觉得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儿,就觉得这感觉特别真实。
曾经有位《雪国》诗人说过:只有快要死的人和懵懂无知的人才能说出不受任何功利影响、毫无污染的话。我觉得这话说得是太经典了,一个出自于对人间的悲悯,一个出自于天真无邪。
年少的我曾经有过一个又一个的梦想,比如:当科学家就要当爱因斯坦,用自己聪明的头脑为人类贡献力量;当军事家就要当拿破仑,用自己军事的才能去征服另一个世界;当文学家就要当鲁迅,用自己的笔杆揭露社会丑恶黑暗的一面……但这些都是容易破灭的泡沫。
其实,我觉得成长就是一个不断丧失的过程,失去了年少那个充满了奇思怪想的世界,但更多的是无奈。米兰昆德拉说:“人类一旦思考,上帝就笑。”
我经常会为一些希松平学的事掐入深邃的讼思之中,还自以为是得很。其实在上帝面前,我只是一个让他不断发笑的小丑。我之所以不断的思考,就是为了证明自己是个可笑的小丑。
最可笑也最可怜的是自己对此一无所知,还一个劲地乐此不疲。最终,我的象牙塔在理想幻灭后逐渐崩塌,连一点断壁残恒也没剩,更别说什么良辰美景、赏心悦事……
我一直安安静静地坐着,而向窗外,手心里的汗一点点冒出来,这样的时候,让我想起飞每一次英考试,却总是因为一次次的不及格担心自己失去了机会。想起以前的那些日子;在操场上不停地走不停地走,到最后眼泪就不停地往下落;夜夜往复地听mp3心里的碎片裂出了声音;一次次地感到自己的脆弱和无奈。
成长,是一件很冗长的事,然而那个十八岁的时候,拒绝成长的我也在那些光轮的岁月中成长起来,忽然间明白成长是一种无能为力的事情;当自己不会地走进十九岁时。
我想是自己或许应该微笑,因为我仿佛看到自己变成彼得?潘一样忧伤的孩子。而忧伤孩子的脸上总是荡漾着甜美的笑容。
在此我希望我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快乐。我们高二(2)班的同学们快乐以及所有如我们一样身在高中部的人们快乐,因为我们一直在成长,因为我们相信我们时刻在祝福着我们自己,而朝高考,春暖花开!
《成长》读书笔记范文15
拿到这本书,最吸引我的是封面的一句话“献给不甘平凡、不放弃成长的老师们”。我知道这本书是写给希望成长的老师们的,写给不甘平凡的老师们的。
翻开书的前言,就被罗老师的文章吸引。
“从教马上就快30年了,一路走来,我时常被一批又一批有教育情怀的老师感染者、激励着。他们如同深邃夜空中闪耀的星星,在我孤独夜行时,给我光亮与力量;他们如同茫茫大海里忽明忽暗的航标灯,给我方向与希望。寄去着他们的力量,我跌跌撞撞蹒跚前行。”我没有罗老师深厚的教育教学功底,但八年的教学历程,一路走来我也要感谢我身边的每一位给我以帮助的老师,感谢他们在教育教学方面给我的帮助;感谢他们在我迷茫的时候给我指引了方向,给予我勇敢前行的.力量。
随着年岁的增长,教龄的增长,越来越觉得自己在教育方面的不足,未知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觉得教育这项事业的责任之重,使命之大。这让我愈发觉得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性。从刚入职时的茫然,面对学生时的不知所措,到后来有了那一点点的成就,但是我从没有满足。因为我知道我是一个成长极其缓慢的教师,我要努力成长,不负社会和家长对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信任和期许。所以我不断学习,练口语,网上学习慕课课程,阅读教学书籍。我想这就是罗老师在书中提到的教师向上生长的内驱力,学习力。
但是还有一点我做的还远远不够,那就是反思。罗老师在书中说得很形象,说许多老师“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每天蝼蚁一般忙的团团装,整个教育循环圈就是“实践-实践-实践”。而专家、学者型教师则是“实践-反思-提升”。我知道要想让自己摆脱蝼蚁般的生活方式,不再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性工作,就要养成“吾日三省吾身”的习惯。
愿这本书成为我成长的翅膀,助我在教师成长的路上一起飞翔。
《成长》读书笔记范文16
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决定,在全国青少年中开展“文明美德伴我成长”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寒假中,我读了这本书,收获很大。我们的祖国是个伟大的国家,它不仅地域辽阔、资源丰富,而且还有一个伟大的中华民族和十三亿勤劳勇敢的人民。
中华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我们的祖先为我们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高尚的精神文明。中华民族有着古老而灿烂的文化,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现代的高科技,“神舟七号”载人航飞行,所有这些都显示了中国人对世界发展的贡献,对人类的贡献。
我们是祖国的`新一代,是国家的未来,我们要继续老一辈的遗志和优良传统,中华美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中华文化,增强爱国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锐意进取,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为建设强大的祖国出力。
我们从小不仅要爱学习,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更要注意培养个人的美德,诚实守信,尊重别人,团结同学,争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成长》读书笔记范文17
轻轻打开书本,“幸福”两字就映入眼帘,颇为心动。细细看来,幸福还有指数来具体显现名为幸福指数,指数越高也就意味着幸福感越强。而影响教师生活的幸福指数至少有17个原因,诸如待遇、学校的人际关系、教师的劳动强度、教师的物质生活环境、对教师的评价等等。真没想到,对于教师的幸福感衡量竟有这么多的名目,那我曾经的幸福呢?
小时候,和伙伴们一起跳橡皮筋、跳房子,从傍晚一直到路灯亮起,是一种幸福;拿着饭碗,在院子里从这家吃到那家,吃着这家的青菜那家的萝卜,是一种幸福;最幸福的可能就是吃到了酒心巧克力了吧,至今那股香醇、甜美还在舌尖回味,萦绕在记忆深处。那是在我读小学二年级时,一次跟着父母来到了烟糖商店,在长方形的玻璃柜里,我看到了一个鲜艳的彩色盒子,里面静静地躺着12个拇指大小的“小酒瓶”,外面包裹着彩色的锡箔纸,那么漂亮可爱,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售货员阿姨告诉我,那叫“酒心巧克力”,外面是好吃的巧克力,里面还有美酒呢!从此,心里就有了牵挂,梦里就有了新的内容,终日缠着母亲要买。终于有一天,母亲禁不住我的软磨硬泡答应我考到了好成绩就帮我买。拼命努力,终于“酒心巧克力”来到了手中!小小的身影闪烁着迷人的光彩,如获至宝地捧着,许久才小心地拨开彩色糖衣,慢慢地放进口中,先是巧克力的甜蜜而后是白酒的清冽,甜得入心,香得醇美,儿时的我认为那就是天底下最好吃的`东西了,而我也因此尝到了幸福的滋味。
长大以后参加了工作,每天紧随着搭班老师的脚步,在老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在办公室同事的关怀中,感受着温暖,觉得自己是最幸运的人。直到那一天,我才知道幸福竟是如此顾恋着我。那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二年,一个夏日的中午,我和同事们在办公室里休息,同事们一边吃着水果一边聊着话,而我因身体原因只是静静地坐着,偶尔插上几句,这时传来“笃笃”的敲门声,随即一张胖嘟嘟的圆脸探了进来,一双圆圆的大眼睛朝我眨巴着,我一看是我班上的男孩——林彬,赶紧叫他进来。他背着双手轻快地来到我面前站定,随后从身后捧出一个大大的苹果,扬起红红的小脸说:“顾老师,你吃苹果。”我一愣,他见我不明白,赶忙说道:“顾老师,这是我爸爸给我的,要我中午吃。我给你吃。”见我一脸迷惑,他向前倾了倾,凑近我耳朵,“我看到她们都吃,你没得吃,我给你吃。”说完朝我狡黠地眨了眨眼睛,将苹果往我手里一塞就跑出了办公室。抚摸着苹果,回味着刚才的那一幕,听着同事们的赞语,心里满满的,只觉得幸福!结婚生子后,老公的体贴,儿子的微笑,父母的健康,家庭的温馨和睦,让我感到了幸福。工作中,同事的理解,领导的关怀,学校的温暖融洽让我感到了幸福。回首过往,真诚付出,幸福每天都在我的身边。感谢曾经的每一天!
正如书中所言:“幸福指数取决于每个教师的价值观、生存境况、生命境界。”回望幸福,感受的是真诚,学会的是感恩。展望幸福,学会珍爱现在吧!
《成长》读书笔记范文18
我读了一篇这样的小:一名普通的司机在一次行车途中心脏病发作,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他做了三件事:把车缓缓地停在路边,并用最后一点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闸;把车门打开,使乘客安全下车;熄灭发动机,确保了车和乘客的安全,做完了这三件事,他就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
当我读完这则短小的`后,我的内心感到深深地震撼。在现在的社会中这样的人还有多少,而像他这样一名普通而平凡的公交司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做出的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可愿意这么做的人还有几个?这个平凡到最底层却又伟大到极致的人令我永远记住了他,因为是他用生命告诉了我:一个人对职业赋予的责任应怎样承当,维持对职业的敬重、忠诚与尽心尽力,不可能完全靠兴趣爱好,不可能完全靠金钱制度,但有一点必不可少,那就是责任感。由此我有想到,虽然我们现在只是一名学生,当是我们也应该培养对事情的责任感。只有这样,将来的社会才会是一个充满责任感的社会,将来的我们才会对每一件事、每一份职业有责任感。如果自己对社会放弃了责任也就意味着自身在这个社会放弃了更好的生存条件。
记得一位美国学者说过:尽管责任有时使人厌烦,但不履行责任,只是一个懦夫,一个不折不扣的废物。我想所有人都不希望自己被别人看做是一个懦夫、废物。因此,从现在起,我们就应该做个有责任感的人,让责任感伴随着我们一路成长……
《成长》读书笔记范文19
那是个寻梦人的故事!
它诉说着十八岁时对满山百合嫉妒的心思;诉说着走进月光下羊肠小道时的兴奋与安详;诉说着那个八里渡船头的青涩日子,然后,在那南下的火车上,为那青春流下了温暖而又冰冽的泪。
而我,我是一个仍然能在梦中努力创造的人。
青春就是一场梦。有人寻梦,有人读梦,还有人仍在梦中拼搏,就像我。
每天,我往返于学校与家之间,在这喧嚣的马路上,宁静的校道上,我总会默念着一些单词,一些古诗。我知道,在这之间,我正在拼搏,并且一点一滴地,留下了我成长的痕迹。
文章中,席慕蓉说:“青春的美丽与珍贵,就在于它的无邪与无暇,在于它的可遇不可求,在于它的永不重回!”
是的,在这片青春的里,无形中,我们总会有那么一份固执,就如席慕容那份不愿成为青春的过客而采下一大束百合的固执!当我面对于一片繁星,固执地,我会用手那台“傻瓜机”向着繁星夜空按下快门;固执地,会把相片冲出来;固执地,会把那张黑黑的.,似乎什么也没有的相片贴在墙上!为什么固执?因为有了这份青春,有了这份固执,在我心里总会有那么一片星空,星光会驱赶走我心中的雾霭,照亮了我青春的路!
在《成长的痕迹》里,我知道了,这叫做青春,这叫做成长。
一切来的,都会过去,一切过去的,将永不会回来。这样的青春,只能拥有一次,仅有的一次,能不好好珍惜吗?对,要好好珍惜,珍惜青春那份单纯的幸福,珍惜在这个时空这个角落的所有人,珍惜青春的这份激情,努力拼搏,用青春的固执大喊:“我青春,我怕谁!”牢记,我们不要寻梦,我们要把属于我们的梦锁在心中。是的,这,才是我们的青春。相信,这也是席慕蓉所希望的青春。
也许,在多年后,我也会像席慕容那样,坐上那列离开青春的火车,同样地,拿出镜子,也会看到头上出现的几丝白发。但,当我轻抚着这梦里成长时的痕迹时,我会以一丝窝心的淡淡的微笑代替热泪中的那份忧伤!
《成长》读书笔记范文20
读了《文明美德伴我成长》这本书,我完全感受到我们中国上下五千年浓郁的历史气息,通过这五千年的文明发展,这才有了灿烂的文化,同时也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和完整的礼仪规范。所以中国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里,也诞生了一个又一个杰出爱国人士,其中有世界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他不畏艰难险阻毅然回国,用自己的特长为祖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有最优秀的政治家周恩来,他有着卓越的外交才能和事实就是的作风……2008年5月12日,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未来祖国的接班人同样毫不逊色:9岁半地林浩不顾自己救出两名同学;15岁的雷楚在地震发生时不是向外逃,而是冲进教室救出七名同学;13岁的小女孩何翠青在地震前已走出宿舍,当意识到地震发生时,迅速跑回去,将10名同学摇醒,自己却埋在废墟之下……这些英雄少年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表现出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舍己为人、勇于救人的高尚品格,感动了全中国,甚至全世界!
如果我们能够拥有上面这些品质,固然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但是还缺少了几样,那就是乐观、感恩、随时随的的微笑以及个人形象。我们都知道“宇宙之王”霍金,他年轻时得了卢伽雷氏症,医生都已
经判他“死刑”,但他却在轮椅上生存了40多年!是什么给了他如此强大的力量?是乐观,还有的就是感恩,他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保持着微笑,用自己的微笑解决所有困难。希尔顿饭店是全球最大规模的饭店之一,共有100多家,遍布五大洲的各大城市,之所以希尔顿饭店生意这么好,是因为酒店创始人希尔顿定了一条店规:每天都要向客人微笑。可见,微笑的作用有多大。别林斯基说过“人外表的优美和纯洁,应当是他内心的优美和纯洁的表现。”
从现在做起,从平常小事做起,传承文明,践行美德,奏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发的动人曲调!
《成长》读书笔记范文21
一个人一生可做的事情很多,就像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壶水。而我们的精力和时间就好比烧水的柴火,是有限的。
一生只做一件事,专注造就成功者。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将其作为我们的座右铭,在职业的征途中不断奋进。
古今中外,各行各业,有许多“一生只为一件事而来”的典范。京剧梅派艺术传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一生心心念念、身体力行的'就是“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让京剧艺术后继有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50年如一日,坚守农业科研第一线,呕心沥血,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
举不胜举的事实告诉我们,专注造就成功。在教育界,同样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教育名家、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有多次机缘可以调离教育系统,但她一生钟爱教育,如今虽已至耄耋之年,依然活跃在语文教学改革的第一线。“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是她的座右铭。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为了当老师,6年里向上级提交了150多份申请报告。他说:“我是为教育而生的。”数十年来,他痴心教育,醉心改革,成为一名当之无愧的教育家。著名特级教师、尝试教育的创始人邱学华,对小学数学教学痴心一片,创立了“尝试教学法”,建构了“尝试教育理论”。
今天,我们选择了当老师,从事教书育人这项事业。既然选定了教师这壶水,我们就应该集中火力把教师这壶水烧开。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初三三个班的物理。大家都知道,今年由于疫情的缘故,孩子们只能在网上听课,由于我们的学生来自农村,家长的重视不够,从而使孩子们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很多学生对基本的物理概念都不了解,计算能力更是一塌糊涂。这就是摆在我面前的一壶水,而且是一壶冰冷的水。所以我只能在上课过程中一边讲新知识,一边联系旧知识。从基础做起,一步一个脚印。
集中精力去烧这壶水,不管我能不能把这壶水烧开,如果能受到孩子们的喜欢,得到家长的认可也不枉“教师”这个称呼。
《成长》读书笔记范文22
军训六天期间,断断续续读完了两本书。读第二本书的收获较大,可能和眼前的工作关系较为密切,所以书里有几句话在脑海里萦绕不断,挥之不去,兹以记之。
第一句话是张爱玲的,“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叙述中有抒情,抒情中有议论,华美而质感,非常有王家卫电影的画面感,极度地体现了文字的表达力。我的理解就是,邂逅是偶然的,缘分是可遇不可求的,相遇就是如此的自然而然与理所应当,这就是人生的美好与奇妙,想想人生的方方面面莫不如此。张爱玲创造的这一句名言和钱钟书在《围城》所说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内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人生的诸多事情莫不如此”,都道出了人生的`某种尴尬和无能为力。这种的句子非有真切的体验与大智慧是无法创造出来的,所以读大家的作品就是跟随着大家的体验来整理自己的体验,吸收大家的智慧来培养自己的智慧,以此获得自己的文学想象与生活的力量。
第二句话是培根的,“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是一句经常被学生在作文里引用的文字,以此来说明友谊的作用与伟大,仔细想想这句话,有不少的内涵。首先,是善良,它是前提,没有善良作为个人的前提,这句话将不能够成立,而且很可能是相反的结果;其次,是分享,它是这句话的内核,没有分享就没有效果,分享是形式也是内容,分享是孤独的天敌,没有分享就会“一座城市如同一片旷野”;再次,是丰富,人生有快乐,更有忧愁,而且常常对忧愁的感受大于快乐的记忆,人生的丰富也就在于情感体验的丰富,没有忧愁也就无所谓快乐,人类的不少智慧往往孜孜于追求快乐规避忧愁,或者追求不悲不喜的宁静状态。岂不知,培根简简单单一句话就道出了我们面对生活中快乐与忧愁的诀窍,不逃避不虚妄,有方法可操作,这就叫智慧。
第三句话,是威廉·詹姆斯的,“人性最深刻的原则是得到赏识。”詹姆斯是哈佛大学的一名心理学教授,在有感于一次大学礼仪上学生送给他的一株杜鹃树,而道出了一个透彻人性的句子。得到赏识意味着被承认,被认可,被需要,这还是浅层次的需求满足或心理满足。其实,更多的时候得到赏识还意味着一种自我价值得到确认的优越感和存在感,根据马斯洛的五层次需求理论,这应该就是自我实现的需求。所以在教育中实施鼓励教育、赏识教育是有着心理学依据的,其实某种程度上讲所谓的挫折教育、苦难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想使受教者得到赏识,只是采取方式不同罢了。心理学最伟大的地方就是一句话能道出千万人的秘密,虽然有的人承认有的人不承认,说其没有科学依据也罢,说其故弄玄虚也罢,有时候就是这么说不清楚糊里糊涂却又结结实实地存在,就像前面张爱玲的话一样,“噢,你也在这里吗?”
《成长》读书笔记范文23
岁月匆匆,时光荏苒。一晃毕业已十几年,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我亲临教育的现场,走进课堂和学生一起共享生命的阳光,感受很多老师的课堂智慧,并能从中感受到教育的神奇和老师们所付出的努力。
对《迷恋人的成长》这本书,我真是爱不释手。书中的20位教师是那样质朴、自然,让人感觉到就像与你一样平凡、普通的人诉说着一个个故事。你在分享他们快乐和苦恼的时候,已经感受到了教育的气息。朴素的文字表达的不仅仅是爱,而且还是对生命的一种渴望。在平时的课堂中,他们已经把对学生的爱化为泥土,紧紧地包裹着幼苗,给其生活的空间、生命的希望、前进的动力。他们对教育的执著,深深地打动着我。
丁老师在“生命的作业”一文中讲述,在“母亲节”的时候,让学生给母亲一个拥抱并说一声“我爱您”。第二天完成这个作业的学生只有5人,很多学生的反应是难为情或者不屑一顾。面对这样的情况,丁老师循循善诱,以生命唤醒生命,用自己的真情唤醒了学生沉睡的心灵,唤起了学生心中的那份真情。学生交过来的文章充满了对母亲的`感激和爱,对自己无知的懊恼和后悔。丁老师抓住机会和学生沟通和交流,和学生一起在享受“生命的作业”带来的温馨和幸福。我们的教育,关注更多的是学生学习了什么知识,考了多少分,却很少去关注学生内心的需求。于是,在不停的走马灯式的教学中,老师们多了很多感叹。如,现在的学生不如以前好学,现在的学生没有以前的懂事……不停的抱怨中,少了份执著,多了份慵懒,缺少了对学生的宽容。如果我们用自己的爱心去打动学生,用自己的宽容去包容学生,我想学生会用一颗感恩的心拥抱未来!有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往前走,可能比老师领着走得更好。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教学是要组织和引导学生重新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让知识恢复生命,让课堂充满活力。因而教学过程的发展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并不是完全按照预设、不可更改的,教师的权威不仅是体现在知识的传递中,还体现在与学生共同开展的探究知识的过程中,这也是一个教师的智慧所在。
于是,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智慧不是教出来的,它是各种因素碰撞后灵感在实践中的闪现。所以有时智慧来得那么“随意”和“偶然”。教师教,学生照着做,充其量只是模仿。只有放手并鼓励学生勇于探索、用心体验,允许他们率性而为,宽容他们的失败,才能跨越模仿,走上创造之路,我们的学生才会真正拥有智慧。在丁老师的文章中,我感受到的是一种肩负生命教育的责任。而在林老师的文章中,我感受到的是一种肩负生命教育的责任。而在林老师的文章中,感受更多的是对学生的爱。因为有了这份爱,林老师眼中的课堂是真、善、美的,心中的学生是聪慧的,引以为豪的课堂是来自学生的精彩。她说她感悟真幸福,因为她用整个心灵珍藏学生带给她的快乐,体验生活中的阳光。我想,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学生影响很大,会让学生有足够的勇气笑对未来的任何挑战。
书中的20位教师,是在用心灵写作,他们的文章中掺杂着对人生的感悟、对教育的执著、对学生的关爱。而这一切,都来自于他们对生命与事业的渴望和追求。我想,一个智慧的老师,会在学生顽皮的时候,让他安静下来;一个聪慧的老师,会在学生过分安静的时候,让他活泼起来;一个灵动的老师,会运用自己的智慧给学生一个明朗的课堂,运用自己的睿智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点化生命,和他们一起进行生命的旅程!
《成长》读书笔记范文24
国学经典像一个路牌,指明我们应走的道路;国学经典似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路;国学经典如一把钥匙,打开我们心灵的大门。
记得小时候,我在看电视,不经意间看到了妈妈坐在书桌前,手里拿着什么,我就好奇地跑过去问:妈妈,你在干什么?妈妈见我来了就说:我在读国学经典呢,你要不要一起来读呀?好啊好啊。于是,我们就从《三字经》开始读了起来。
可是,虽然我嘴上读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但心里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那天我问妈妈,妈妈也是说:长大后你自然就理解了。
如今我已经12岁了,回想起那时读的《三字经》我领悟到了《三字经》的意思,那句话的意思就是:玉石如果不经过雕琢,就不能算完美的玉石。一个人如果不努力学习,就不算一个成功,完美的人。这是我兴高采烈地跑到妈妈那里说:妈妈,我终于领悟到《三字经》的意思了。妈妈语重心长地说:很好,其实国学经典并不难理解,只不过每个年龄有他不同的理解。我相信,只要你勤奋地读国学经典,认真地思考,就一定有更多的.收获。听了妈妈这番话,我恍然大悟。
现在,我不仅读《三字经》还读了《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国学经典,他们修炼我的个性,增强我的智慧,陶冶我的情操。我相信,只要我认真读国学经典,就一定会成为一个品德高尚、智慧丰富的人。
《成长》读书笔记范文25
时光荏苒,生命的年轮已转动了十二个年华,在这十二年中,我成长了许多。我从任性成长为懂事,从散漫成长为自律。成长中有温暖的记忆、有寒冷砭骨的经历,正是它们构成了我成长的篇章,引起我的无限遐思。
温暖的气味
记得那是个寒冷的冬天。我因一些小事和妈妈争吵了起来,我任性的从家中跑了出来,在冰凉的街道上,身着单衣的我瑟瑟发抖。一股气愤、失望的寒流袭上心头,我无力地闭上眼,隐隐听到北风咆哮……朦胧中我睁开眼,只见我躺在家中,妈妈抱着我,用她的体温温暖着我早已冻僵的身子,一股暖流瞬间在我心中扩散开来,我释然了。我深吸一口气,闻到了一股温暖、甜蜜的味道,是那样的沁人心脾,那样的熟悉却又那样的陌生。这时妈妈身上的味道啊!这十二年的春秋,这气味给了我多少鼓励、多少安慰啊!这气味中氤氲着多少对我的爱、鼓励、支持、安慰与肯定啊!我顿时理解了妈妈。妈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好啊!这一刻,我真真切切的感觉我长大了,懂事了,学习理解他人了。成长是温暖的,成长是我与妈妈的心更近了。
冰冷的`教训
记得那是一节生物课,老师正在讲台上孜孜不倦地传授着知识,同学们也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课,而我却沉浸在书的海洋——我一直再看那本放在书箱中《意林》。这时,老师点到我的名字,大声地说:“把你手中的书拿到讲台上来!”全班同学的眼光朝我投了过来,汇集在我身上。我顿时感到无比难堪、想要找个地缝钻进去。无奈之下我只好把书交给老师并在心中暗暗发誓:我以后再也不在课上看书了,我一定要学好生物来证明自己!从那以后我再没犯过类似的错误。一次生物测试后,我考了全班第一,老师表扬了我并把书还给了我。每当我看到这本书便想起这次砭骨的教训。这冰冷的教训虽然令我十分尴尬,却让我改掉了身上的坏毛病,让我受益终身:我做事不在三心二意并学会了专时专用,克制自己,这不就是成长吗?在成长的同时我意识到:成长是冰冷的,然而只有这种冰冷的成长才能改掉自身的毛病,帮助我越飞越高!
成长是温暖的,充满了别人的关怀;成长亦是冰冷的,氤氲着长辈的期望。成长的温度时冷时热。也正是这样,才谱写了成长这华丽的乐章,才构成了我们美好的青春!
《成长》读书笔记范文26
《完整的成长》的作者孙瑞雪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与儿童心理专家,被誉为中国蒙特梭利第一人。她是“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教育精神的发起者和倡导者;历年来被CCTV、人民日报等国内外各大媒体竞相报道;千万家长心中的“育儿百宝箱”。
《完整的成长》继承并发展了《爱和自由》的核心思想,进一步讲述儿童如何在成人创造的外在世界中创造“自我”,如何让儿童成为自己身体、情绪、感觉、心理、认知和精神的主人,如何在关爱儿童的同时看到儿童自我成长的力量,将其培育为一个完整的人。它提倡对儿童生命的尊重,诠释完整的.人与完整的成长的真正内涵,这本书最后还介绍了儿童发展的不同理论,以帮助我们读着更好地理解儿童的发展规律及其发展过程。
何谓完整?《完整的成长》里所阐述的完整是表明一个人是丰满的、立体的、多个层面的。完整而不是完美。凡是人,都不可能会是完美的,无法也无需做到完美。这就告诉我们,人的完整需要一个完整的成长过程。这个成长过程即是儿童自我创造的过程。
自己创造自己意味着不把创造自己的权利交给别人,意味着不被他人强制性地闯入你的内在而塑造你,意味着不成为任何人的复制品。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这是人成长的最核心,也是教育的最核心。
本书第九章《自我创造的历程》第一节《自我的萌芽:“我的”便便是我的》中,1岁半的麒儿有一次忽然很惊奇地盯着马桶观察着自己的便便,一连两三个月不但不让家人冲马桶,还牵着家人和他一起“欣赏”。在麒儿的有效的心灵中,生命里的一扇大门好像突然被打开了,一个奇妙的意识从这扇门里走了出来。也许,麒儿似乎在突然间发现了“自我”。这个创造性的发现,导致有一天,麒儿居然把自己在幼儿园拉的便便包的整整齐齐地带回了家,还不让妈妈碰。这足以见孩子对“我的”渴望达到了一种极限。我们已经无法理解“我的”对孩子的重要程度究竟达到了怎样的一种状态。
《完整的成长》一书中的真实案例,让我们成人清醒地意识到,虽然我们已错过这样的成长过程,但我们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立场和心理去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和考虑,尽力给孩子创造和营建爱与自由、规则与平等的外在成长环境,让他们经历完整的成长,构建内在自我,成为完整的人。成就孩子,又何尝不是成就我们自己?(涂雪芳)
《成长》读书笔记范文27
黄叶在秋风中回旋,跳着一支支优美的舞蹈,我知道那是大树对大地滋养的感恩。每当此时,我总会被这小小的生命感动着。一直以来,我感谢无私的老师给予我的耐心教导,我感谢伙伴们给予我的真挚友情……但我更感谢的还是我的母亲。
不久前,我读了篇名叫《在感恩中成长》的文章,深深被文中的故事打动着。文中讲述了一位母亲,含辛茹苦地抚养着四个子女。为了让孩子能够进入城市读书,背着父亲,把自己唯一的金戒指卖了。当四个孩子工作后,一起给母亲买了一只金戒指。可是由于常年的务农和操劳,母亲的手关节早已经粗大、变形,大号的戒指也戴不上去。在孩子们内疚的哭声中,母亲却留下了幸福的`泪……读了文章后,我被文中那深沉、无私的母爱,震撼着。同时也被文中四个子女的孝心,感动着。是啊,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更何况是我们?“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孟郊用诗句表达自己对伟大母亲的感恩之心。有人说,母爱像缕阳光让你即使在寒冷的严冬,也能感受到温暖;有人说,母爱像一股溪流,滋润孩子幼小的心田。我说母爱像一把大伞,能遮风挡雨,驱除烈日炎炎。呵护孩子健康成长。
我记得六岁那年暑假的那场雷雨:那天下午,妈妈骑车载我回家。突然,电闪雷鸣,瓢泼大雨顷刻间从天而降。路上行人稀少,天气昏暗,我打着伞坐在后面,又冷又怕吓得哭了起来。妈妈连忙停车安慰我,当她看到雨水已打湿了我的小腿,二话没说,脱下自己的雨衣给我穿上……穿着有着妈妈体温的雨衣,听着妈妈温柔的安慰,我觉得不再怕了。可是没一会儿,妈妈的衣服便湿透了,我穿着妈妈的雨衣,打着伞看着雨水在妈妈的后背“成了小河”,我的眼睛湿湿的,鼻子酸酸的……从那以后,我总在书包里为妈妈准备一把伞。我总是准备着,为妈妈也撑起一伞晴空。
曾看到这样一句话:爱是一种责任,感恩却是一种智慧,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才是生活中的智者。因为感恩,这个世界绚丽多彩;因为感恩,我们收获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成长》读书笔记范文28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这样说道:“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打开陈大伟教授撰写的(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一书,心情豁然畅快。因为几年来一直分管教学科研工作,为了提高自身的科研管理能力,所以也一直翻阅相关的教育科研方面书籍,但终因这些书籍的理论术语过陌生,对我而言过于苍白,读起来总感觉索然无味而最后弃之。而陈大伟教授的(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以对话的形式,用直白的语言向我们一线教师清新自然地述说着教育科研的幸福感,我想每一位阅读者肯定十分欣喜地接受书中的观点。
书中围绕“教育科研和教师成长”分别从五个话题进行阐述:教育研究,我心有主,修炼发现研究问题的慧眼,规划研究行动,脚踏实地地研究,成为优秀的研究型教师。
其中的话题二——修炼发现研究问题的慧眼,的确是我们一线教师最为迫切需要的。通过平时的教学研究发现,我们的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困惑很多,到真的要去找寻进行研究时,却总是找不到一个有价值的教学问题。我们的很多教研组活动要提高教研活动的真正有效性,关键是要从平时的教育教学问题出发,在实践中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的教学研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字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的确问题是研究的起点,但很多教师在实践中却很难发现自己的问题。为此,我在寒假的作业布置中就谈到了——我的教育教学困惑,要求老师们积极撰写。一个寒假过去了,参与的老师并不是很多,可见大家还是缺少了一双发现问题的慧眼。
如何寻找问题所在,让问题真正成为我们教学时的朋友?我们不妨可以从这些方面去探究。
一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现研究问题。比如说,课堂上孩子的倾听情况,尤其是当同伴发表见解时,倾听的效果就更不佳了。这是何为?如何提高?这些都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又如,语文课上很多时候教师“以读带悟”,而静默时间很少,难道只有出声的阅读才是读?思考之余,如何有效促进以读带悟等问题也诞生了。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困难,思考困难形成的原因,探寻问题解决的途径,这就是研究。
二是从学习思考中发现研究问题。学校校本研训过程中经常安排听课活动,但很多时候我们的听课教师总是带着本子来听课,听完后又合上本子回去了,听课的效果甚校其实,无论是什么性质的听课,只要有所准备,有所思考,我们都会受到启示,无论是精彩的,还是糟糕的。这学期我们的听课还是执行上学期的,希望我们都能够从有效的观课议课中点亮教师课堂的智慧。
三是从热点难点中发现研究问题。在学校里,上级和学校不时就有新的.任务和要求,一线教师往往穷于应付。整天处于应付中,根本没有时间研究自己的问题。如果你也遇到这样的情形,我觉得我们何不把学校的这些任务和要求变成自己的研究问题去做呢?我想这样去思考,去研究,我们的行动后产生的效益是最大的,也不会感到那么痛苦,而是付出之后的幸福感。
四是在纵深漫溯中理解研究问题。记得曾经在实验小学借班上课时,我为了和四年级的学生套近乎,见面时称“小朋友”,但当时有一位男孩却站起来说:“老师,我们是四年级的学生了,请不要叫我们小朋友。”当时我一阵惊愕。阅读本书后,我忽然发现,原来“同学们”和“孩子们”这两个称呼的背后竟然也有很深的内涵。“孩子们”背后是爱,是无私的爱,而“同学们”背后是尊重,是共同学习和发展的伙伴。爱,是没有错的,但爱的前提是尊重,只有把孩子们看成是自己的朋友、伙伴,这样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才是幸福的,快乐的。
《成长》读书笔记范文29
在这一年的最后一个月,我跟随叙事者团队,读了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的《论人的成长》一书,对我的教学产生了许多的启发。
罗杰斯在强烈反对从早年就使儿童分裂的教育方式:大脑被带去学校,身体作为无关紧要的部分被允许尾随,然而感受和情绪只有在学校之外才能自由地存在和表现。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孩子从来不是学习知识的机器,尤其是在儿童早期各种认知知识的时候,我们大人不应该仅仅是注重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更应该关注的是他们能不能和这个世界建立一个紧密的联结,能不能对这个世界中的种种产生兴趣和好奇,以激起强烈的探索欲望。
我想前几年网络上评论的许多大学生都是“空心人”,大概与接受早期教育的时候,只注重认知学习,而情感经验的学习估计在教育中被严重地忽略了。久而久之,孩子也变得对身边的事物变得失去了敏锐的感知力,直至丢失了这种能力。包括我现在正在教的高三学生,不管是老师和学生都太过注重于急于求成,每个人都似乎是急匆匆的,每时每刻看上去也是忙忙碌碌的,但是往往收效甚微。就从语文学习中的古诗文默写来讲,学生只自顾自地去背诵、去默写,很少能够静下心来体悟这首诗的内涵。我们每次做语文试卷的时候,遇到的散文阅读,学生都不喜欢阅读,并且在答题的时候,学生们也都喜欢写套话,很少能够体悟作者的情感。当我们讲解这篇文章的时候,学生往往对其的态度大多也是当作一篇数学题来处理。所以,我想就我们高年级的学习中多与感受、情绪结合,会不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那在我们时间紧、任务重的高三学习阶段,怎样才能让学生参与进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这确实是一个比较难以回答的问题。我一直以来,对语文教学感到比较吃力的地方就是答题技巧以及方法总结,学生比较喜欢,老师也便于教授。然而,随着大语文的`概念越来越普遍化,高考语文试题中更注重考查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甚至连题目的问法也越来越模糊,不够类型化,更注重学生地理解。有老师认为,我们需要继续探索新的答题技巧与思路,把方法讲解得更细致化。而我就想,我们这样的思路是不是对学生有益,我们能不能从根源上去解决问题,真正地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从而以不变应万变,提高学生地应试能力,而不仅仅是把语文当成理科教学来学习。我们能不能在教学中更注重学生的情感、感受的学习。
以前,听老师告诉我,语文课一定要有语文味。这个语文味到底是什么?我想应该是体悟到诗词的美感、感受到古文的厚重、感知散文生活的美好、体验到写作表达的乐趣。有了这些好奇、信心、乐趣,我想语文考试应该也不是问题啦。
《成长》读书笔记范文30
坐在窗前,窗外的微风夹杂着阵阵花香,温柔地抚摸着天地。我轻轻地翻开《成长中的滋味》一书,深深吸了一口书本淡淡的油墨味,成长中的酸甜苦辣就展现在眼前。
《成长中的滋味》这本书讲述了36位作家笔下成长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夹杂着成长中的酸甜苦辣。读了它,我的心灵总会被深深地震撼,我会欢笑,我会伤心。这本书再现了每位作家成长的历程,它带给我的是无尽的思考和无尽的感悟。
成长中总有着无数的酸甜苦辣。在36个成长故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云烟》这一篇文章,文章讲述的是作者从十岁到十八岁的生日都有着很多朋友的陪伴,而每一次生日都有作者最好的朋友-小朋这位朋友陪在身边,所以作者过得非常快乐。可是在十一岁的生日上,作者来了初潮,这令小朋感到害怕,由于不懂为什么,所以不敢面接近作者,渐渐地疏远了,而作者也开始讨厌小朋。直到十八岁生日的那一封信,作者才知道自己对小朋只是一种如云烟般的感情,成长中就像这样充满了淡淡的忧伤。作者小时候就开始对这样一个照顾自己的大哥哥有着一种朦胧的情感。可当自己长大的时候,才真正发现自己对他只是一种单纯的感情。因为环境的变化,因为自己真正的地长大了,自己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使得两人的关系变得有些遥远,那种朦胧的情感也就变成了单纯的`感情。其实,每一个人都是要经历成长的,所以不需要去害怕身体的变化。当你从单纯幼稚的小孩子变成一个知书达礼的少女时,你已经站在了另一个起点上。其实,成长并不可怕,年少时对异性的朦胧情感是青春的一道风景线,因为成长,我们才能尝到酸甜苦辣,这就必须勇敢地面对成长。当你长大了,你会发现你已经学会了很多道理,你的身体也在变化着,已经不再是以前那幼稚的小孩子。
在生活中,每一天我们都在成长。当你发现自己长高了,你的身体正在成长,以后你会觉得自己已经不是那个矮矮的小孩子;当你学会了更多道理时,你的心灵正在成长,你会在成长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知识。
成长是人生过程中的一部分,不需要去害怕,去躲避。成长中的酸甜苦辣陪伴你走过的每一步。
《成长》读书笔记范文31
“很多愿望,我想要的,上苍都给了我,或快或者很慢地,我都一一接到了。而我对青春的渴望,虽然好像一直没有得到,可是走着走着,回过头一看,好像又都已经过去了。有几次,当时并没能马上感觉到,可是,也很有几次,我心里猛然醒悟:原来,这就是青春!”
--摘自《山百合》
我不了解作者心里想的是怎样的青春,又醒悟出了怎样的青春,也许现在我们还小并不了解“青春”这两个字眼,可我心中的青春是由傻气、泪水、笑容等等的词所汇成的',或许席慕容眼中的青春是那样的简单无比又是那样的无忧无虑,但那无瑕的青春却是可遇不可求的错过了就不会再来...
青春,一束山百合就被感动;
青春,就像醇酒一般,年轻的时候酿,老了的时候品;
青春,一首动听的歌,需要我们亲手填词谱曲;
我们正值青春,我不知道那些年老的人对青春是一种怎样的惋惜,我也不知道当我老了的时候会不会后悔当初?青春就如生命,只有一次,同样的我也不想再回忆往事时因虚度青春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知而羞耻。
也许,青春也能静静地度过,静静的结束就在那山百合开的一瞬间...
《成长》读书笔记范文32
为了提高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的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近我读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陈大伟教授撰写的《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一书,希望自己在有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之后,结合教学实际,提高自己教育科研的能力。
本书“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朋友,采用对话的方式,讲述了“教育研究,我心有主”“修炼发现研究问题的慧眼”“规划研究行动”“脚踏实地做研究”“成为优秀的研究型教师”五个话题的内容,联系教师的教学实际,诠释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办”等一系列基本问题,鞭辟入里,通俗易懂。
不仅提供了教育科研的具体方法,使每个教师都有能力去做教育科研,更重要的是,它激励教师在烦琐的'事务性工作中摆脱平庸,过上幸福的教育生活。书中对何为“有效的教育科研”娓娓道来,以有效为底色,与日常职业生命有机结合,向我们介绍了一条适合于一线教师的快乐科研、幸福科研、有效科研的道路,让作为研究者的教师逐渐体悟着“幸福科研路”的教育生活。
结合研读内容,我不断反思发现自己的教学中有价值的问题,拟定研究的小课题,希望自己在脚踏实地中有所发现,在这本书的理论指导下,希望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多一些理性思考。“爱自己,栽培自己,做一个幸福的科研型教师。”
《成长》读书笔记范文33
《健康成长》读书笔记今天我读了一本名叫《健康成长》的书,使我受益匪浅,让我获得了许多启示。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章节:热爱学习。“刀不磨生锈,人不学落后”,这是中国人几千年来总结的至理名言。“不学习就会落后,落后就会被动挨打”,这是鸦片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血的教训。热爱学习是以一个人的美德,热爱学习是一个民族的美德,而很多青少年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读书无用的思想在一部分学生、一部分家长头脑作怪,认为学好学赖都一样,干啥都吃一碗饭,没读书照样可以赚钱,从心底就没把学习当回事,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习。
我曾在电视上看到过这样一部电影。主人公王艳,家境十分贫寒,他为了能够继续上学读书,厚着脸皮去哀求妈妈,却只得到一句狠话:“想读书,自己去挣钱。”不是妈妈心狠,而是家徒四壁的窘况实在负担不起学费了。为了能挣够上学的学杂费,他挖空心思想了许多可以挣钱的方法。又是,卖鸡蛋,有时卖笔,又是卖羊羔,最后被迫去枸杞园摘枸杞挣钱。终于,在开学那天挣够了二十四点八元学杂费。她靠自己的双手实现了自己的求学梦。我被王艳的这种热爱学习并努力为自己创造机会而不畏艰难、百折不饶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想:为什么那时的人那么喜欢读书,而现在不少人却不喜欢读书、讨厌学习呢?我苦苦思考,得出了答案:那时的人是人穷志不穷,认为有知识、有文化才会有出息,而现在一些人却恰恰相反,人不穷志穷,认为学好学赖都一样,干啥都吃一碗饭,喂读书照样可以赚钱。我们是为自己学习,不是为了别人,我们要把学习看成是一种乐趣,不要把它看成是一种负担。学习能帮助我们实现人生的理想;学习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规划人生;学习能够增强我们的生存能力;学习能够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让我们热爱学习,去感受学习的乐趣!在此,我特别希望那些讨厌学习的同学,能够静下心来学习,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们也会找到学习的乐趣的。
我们爱阳光阅读,良师益友,书香一生。我们一定要珍惜伟大时代,不符青春年华,拥抱健康成长,努力使自己成为国家有用之才,为国家繁荣、人民幸福和人类进步做出贡献。
《成长》读书笔记范文34
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研究似乎告诉我们童年是我们成人后所的生活的缩影。答案有时写在小时候,答案有时也写在明天。我们常常说小孩子真好,没有烦恼。其实哪是那样,小孩子的烦恼也蛮多的,只是能哭的就哭出来了,不能哭的便咽下去了那些可以哭出来的烦恼就很快过去了,而那些没能宣泄出来的烦恼,就藏匿在本我之中伴随成长。,性格是不那么容易改变的,处理问题的方式也是如此习惯不哭的孩子往往生活会压抑些。
小孩子的心细腻而又敏感,大人看似不经意的一个动作或者言语都会对孩子造成影响,你以为他没听见,没听懂,其实你错了。只是有时他不言语。我相信妙子妈妈和姐姐讨论她为什么数学考了25分的时候她听懂了。小孩子的很多怪异举动(例如妙子算不明白分式除法,在那纠结的切着苹果),是有自己的逻辑和想法的,他不懂大人,大人也往往不懂他。这种被忽视感,往往在多子女的家庭中有体现,剧中年长的两个姐姐对妹妹的关心太少了,阿嬷的我们家的小孩都不乖也没有给小孩子足够多的尊重,而父亲“我们家的女儿不要当戏子。”简单粗暴的打破了孩子心中美好的愿望,幼年无处宣泄的表演欲望后在话剧社得到宣泄,但早已物是人非,人要走的方向是河流,就像无法跨越任何一个心理阶段,一味的阻挡只是让他来得晚些,像妙子这样平和过渡还好,有些甚至会偏激如洪水般袭来。妈妈的教育里,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妈妈告诉妙子不要跟人家说日中学长本来想让她出演角色,因为那样小伙伴会不开心,妙子懵懂的点点头,忍让不给人泼冷水就是在学习跟这个社会和平相处的'。
妙子的背后是我们,是千千万个和她一样普通的女孩子,我们都有类似的成长情节。挑食,矛盾,企图引起别人的关注。我们用粗劣的演出想要赢得一点点关注,而又貌似不那么在意别人的评价。回忆童年片段,大多数时候都是自己一个人细细品味。只有遇到了敏雄这样的男孩子,自然的分享出来,才能真正的释然。
懵懂的爱是晦涩的,即使是成年之后又有多少人敢大声说爱呢。被人爱恋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又有多少人一生都没有一次值得怀念的爱情呢,这样的人应该也是有的吧。当你终于有一天骨气勇气来到他面前,支支吾吾的说了几句可能自己都没想好的话,得到了同样懵懂的回答,那短暂的一刻来得突然而又甜蜜。“晴天,阴天和下雨天,你喜欢哪一个呢?”“阴...阴天!”“我也是耶!”,就是这样简短的对话,对于第一次向异性告白的人来讲,是多么的美好。而对方也给予了回答。让我不禁想到自己小时候在天台上第一次被人告白,好吧,那时我根本不懂什么是爱呀,为什么他老是欺负我,而又说这些我听不懂的话,于是执拗的躲开了,不知道是否伤害到了小小的他。
片子对细节的把握尤其出色,所有穿插的小片段都经过了精心的安排和细致的描写,看似无意却画龙点睛(这个词不是很合适)。
妙子,成长难免留有遗憾,那些留在我们心中的小片段,是成长中的痛楚,希望我也能找到那么一个人温暖的人,不经意之时跟他谈起年幼之事,一起聆听我细碎心结,一起看着它消逝,估计那时的我也定是幸福,温暖、平和的。愿我们都能羽化成蝶,用初心去生活。
【《成长》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成长》读书笔记03-28
成长的滋味读书笔记01-27
《终身成长》读书笔记12-01
《完整的成长》读书笔记09-19
成长的痕迹读书笔记09-21
《成长的岁月》读书笔记09-23
终身成长读书笔记07-15
《迷恋人的成长》读书笔记07-15
《迷恋人的成长》的读书笔记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