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范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书笔记吧。现在你是否对读书笔记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范文1
有句名言说得好:“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错,的确是这样。好书犹如一泓清泉,不仅清澈明净,可当镜子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冽,沁人心脾。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就是这样一本给人启迪,发人深思的好书。
自从参加名师工作室之后,才想起该给自己充充电了,于是就从《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开始吧!在书中,这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理论家,为广大教师们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他精炼的语言、闪光的思想,既使我开阔了眼界,更引我深入地思考。
从书中,我领悟到:教育重在师生间的相互信赖,而信赖取决于民主平等的沟通。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小学生虽然小,但也要尊重他们。只有尊重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没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教师应该学会“蹲下来跟孩子说话”,对孩子倾注全部热情,和孩子平等相处,给他们亲切感、安全感和信赖感。爱孩子,就要把自己当作孩子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用心灵来沟通心灵,用感情来赢得感情。我想:当老师们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孩子们能对我们说真心话、悄悄话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就已经成功了。
苏霍姆林斯基还提出:“为什么在一年级就开始出现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了二、三年级甚至有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学生呢?”是这些学生太笨,是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还是从教师自身寻找原因?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个学生?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对那些“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学困生,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些阳光。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走到他们跟前,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习题。学习差的学生脑力劳动效果如何,不能要他们光听别的学生流利的回答,记黑板上的资料,而要设法使他们独立思考,因为思考的过程已经包含对知识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们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之中哪怕获得一点进步也好。是啊!学困生是老师们最头疼的,读了这本书,我仿佛顿时豁然开朗,知道开学后去怎么去对待我们班的这些“无可救药”的孩子们了。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善于在每个学生身上发现他的天赋和才能,为他们提供发展的条件,竭力做到使每个学生在每天中都感到有所成就,从而感到快乐,从中树立自豪感和自信心,感到自己并不比别人差,自己也有优点。对小学生,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者,特别需要的不是失败,而是别人的肯定,老师的赏识和成功的体验,通过这些,才能促使他们产生一种内驱力,促使他们成就动机的发展,促使他们发现自己,看到自己潜在的力量和优点,从而满怀信心地不断争取成功。
书中的每一条建议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实践。今后我还会继续学习这本书中优秀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让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范文2
《给教师的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全书有一百条。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它让我明白了原来学生这样教,会存在那些不足。那样教,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读后我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静,我为大师给我指引教学方向心中激动万分,同时,为自己过去的想法及一些做法而惭愧。
第一个感受:爱学生。面对四五十个有着不同思想的孩子时,烦心的事就接踵而至。今儿张三和李四打架,明儿王五不写作业,后天家长说某某学生打了他的孩子……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没有一天消停过。渐渐地刚刚参加工作时的雄心壮志、耐性渐渐隐退,我甚至有时也怀疑自己是否能胜任教师这个职业?越来越觉得不会教书。可当我阅读了《给教师的建议》后,却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霍姆林斯基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他的文章中使我懂得了:教师的职业就是要研究人,长期不断地深入人的精神世界。世界上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我们教师就是要做到使这个幼小的人的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善良的人性的东西不受到压抑、伤害和扼杀。因此,每一个决心献身于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缺点,甚至不良的嗜好。如果对这些弱点仔细地观察和思索,不仅用脑子,而且心灵去认识它们,那就会发现这些弱点是无关紧要的',是每个孩子年龄阶段所表现出应有的特征时,你会为自己生气、愤怒和加以惩罚的行为感到可笑。我们要理解儿童的行为,懂得儿童是一个经常在变化着的人。教师的心胸要宽广,做到把自己的心分给每一学生,在自己的心中应当有每个学生的欢乐和苦恼。参与学生的活动,让学生感觉老师是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懂得这些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我带着这种对孩子的热忱投入到工作中去,前途不再迷茫,师生关系比以前更融洽。
第二感受:尊重每位学生的特异性。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高瞻远瞩,很明智地提出: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又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学生内心的财富。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正如文中提到的语文老师尼娜彼特罗芙娜的学生米哈伊尔一样。尽管米哈伊尔在平时上课中让尼娜彼特罗芙娜气得脸色发白、双手颤抖,但当这个“两分生”——米哈伊尔很潇洒地为她修理好电视机后,尼娜彼特罗芙娜感到非常的难受,甚至是久久地坐着,哭着……尼娜彼特罗芙娜深深地感到自责:我们做教师的人,怎么会没有发觉,在我们认为无可救药的懒汉和毫无希望的“两分生”身上,在他们的心灵和双手里,还蕴藏着天才呢……这一事例不禁促发我深思:既然是在学校的“两分生”,还能很快成为一个技术很高的电视机修理工,我们在今后的教育对学生的评价中是否应该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其实,在我们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总会遇到这样的学生。如我班的黄涵同学,在学习上我用尽各种办法,都是“盲人点灯,白费蜡”,很是懊恼。但是我想到要尊重孩子的差异,同时也发现学生的优点,于是,观察中我发现她是我班最会扫地的学生,学习上她没有什么造就,但她将来准会是个优秀的保洁员。还有新转入的林梓仪,她刚转到我们班时我发现他语文基础差,上课不能专心听讲,但是,她妈妈说她在家很会做家务事,不要小看,她可是的家里的能手。与此同时,苏霍姆林斯基在本文中也旗帜鲜明地指出:如果教师和学校舆论唯一地根据分数来给一个人做出好的或者坏的结论,那他就不会努力去当一个好人。因为上课、掌握知识、分数——这只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个局部,只是许多领域的一个领域。人的心理和智能结构的发展水平,事实上无法单纯用纸笔工具准确地测量出来。传统的考试,主要是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单项测量,由于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以此对学生做出或优或劣的判定。考试的效力是有限的,考试结果——分数也并不能代表学生全部综合素质的发展水平。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当尽可能地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这应该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第三点:多读书。我经常对家人说,当老师的我很忙,没有时间干家务活。对朋友说,当老师很累,整天忙。确实没有老师不抱怨自己的时间不够用的,天天是上课、改作业、备课辅导、谈话、开会、理论学习等等,连一分钟空闲的时间都没有。这里面除了没有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而觉得时间不够用外,整天被迫着去做这些事,心累,恐怕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简单的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没有主动去做。教师的任务比较繁重,时间总会在不知不觉中流淌,就看自己能不能把握得住了。谈到如何解决时间这个问题,苏霍姆林斯基举了这么一个例子: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届公开课,区培训班的学员和区教育局的指导员都来听课。课上的非常出色,听课的老师和指导员本来打算记一些记录,可是他们听的入了迷,竟然连记录都忘记了,就像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这是多么令人惊叹啊!课后有一位教师问他:“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这位历史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我只用了大约15分钟。”一辈子都在备课,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啊。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确实,做教师的每天必须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科研。带着这个问题,我阅读到书中所写:怎样进行呢,书中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加大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是啊!我们应当在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读了这些,我茅塞顿开,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总之,这本书给我的感受很多,这本书不是只读一遍就可以的,它如酒,需要一遍遍细细品读。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范文3
偶然从书店的角落中看到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著的《给教师的建议》。扉页上写着: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利用这2个星期的假期细细的阅读一番,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通过假期中对这本书的阅读与学习,它让我明白了许多鲜明的教育观点,也有许多心灵感触,在此谈谈我的体会。
它是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书籍之一,虽成旧,却给了我深刻的回忆。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一共谈了一百条建议,涉及到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并给出实例来加深真实感,更能引起我的共鸣。书中的理论为我指点迷津,对可能遇到的困难提出建议和措施,读了以后增加了信心。
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
"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书中提到这个问题就是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点燃智慧的火花。因为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
联系教学中,一再地强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关键;再联系生活中的自己,何尝不是兴趣产生动力。
通过对《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的学习,确实获益良多。我准备把在书中学到的理论运用到新学期的教学中去,在工作和学习中争取不断的进步。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范文4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是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专门为中小学教师写的教育经典丛书。尽管这天的教育形势与苏霍姆林斯基写书的年代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那闪光的思想,精炼的语言,对我们这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就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我们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就像与教师应对面一样,针对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常读常新,每次读都有新的收获和体验。
翻开书,一百条推荐之首便是作者在反复的教导我们“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首先就要我们了解,每个孩子都是独立不一样的个体,在学校里,教师不就应“一视同仁”,尤其是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要个别对待。
作者打了一个最形象的比喻:让所有刚刚入学的7岁儿童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例如提水,有的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尽,有的孩子却能提20多桶,但是如果你要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必须要提20桶,那么这就会损害他的力气,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儿童的脑力劳动所需要的力量,也是象这样各不相同的。读到这我不禁想到一个一向困绕我的问题:为什么在我所教授的学生中会有明显的优差生等级?
为什么同时教授,有的学生能够很容易很完美的掌握,而有的学生却什么也学不会,此刻我最后明白原先我没有在备课中思考到孩子们的差异性,没有周密的思考到每一个学生在上课时将要做什么,没有因人而异,为他们挑选适合他们学习的资料,使他们取得一点小小的成就。原先就因为我这种欠缺思考的备课,使我的课堂中产生了很多的无效劳动,而无效劳动――这大概是学生和老师可能遇到的莫大的严重危险吧。正是苏霍姆林斯基首条解决了我初为人师的困惑。
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一天。
作者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推荐:那就是读书,每一天不间断的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鼓励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在热烈而紧张的劳动中抽出时间来逐渐地,一步步的积累精神财富,智力财富和教育的明智。他教育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学习教育同行们的优秀经验,取得他们的优秀信念,深入思考优秀教师的经验,将有助于我们看到:在自我的实际工作中,要取得某种结果,都取决于哪些因素。
读到这些推荐,突然很懊恼自我的消极,一向抱怨工作太忙,时间太少,而忽略了学习,忽略了读书,忽略了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这一简单的道理。以前雄心壮志的想过,要完善自我,但是现实的工作却成了我颓废最好的理由。为什么不能在闲暇之余读读手边的.书,为什么不能在没有课的时候多去听听同行们的经验,为什么不能在晚上清闲的时候写写一天的教学日记,想想,时间真如流水就这样荒废了。
书是知识的源泉,聪明的殿堂!它会给人气力,读书能够改变人生。读完了《给教师的建议》,我不时地反思自我,提醒自我要把这些宝贵的经验转化成自我的工作方法,应用在自我的教学实践中。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应当主动地去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我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才能提高自我的素质,这是作为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范文5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读书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母乳,读书可以修身、可以养性。
所有的老师都知道,一二年级是小学时期打好基础的重要阶段。如何帮学生打好基础,是我一直以来不断探索的问题。在读过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时,困扰我许久的问题终于得以解决!
如何打好学生的.知识基础?
分解基础知识,遵循记忆规律,减少学生负担。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充分利用童年时期灵活、敏感的记忆”,“不使学生负担过重”。他举的例子是怎样教学生记最基本的2500个词。他把这些词语分配到每日学3个,抄在本子上并记住。这个方法对我的生字教学有很重要的启发。我马上把这种方法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具体作法是:每天一课生字,用一节课的时间去指导书写,课堂上多余的时间去练写,若能在放学前默写书空,则发送奖励卡片。当然还要随机抽查,“轮番轰炸”,遵循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把大块的任务分化到平时。这样把整本书的书写任务分解到每一天,学生轻松快乐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在轻松环境中习得。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孩子创造轻松快乐的课堂环境。在这点上他举的例子是让学生自我检查记忆,默写词语的方法。有时我会把课堂上需要掌握的字词出示在大屏幕,给一分钟时间记忆,再给三分钟时间默写。默写之后进行自我对照评价,同桌帮忙分析出错原因,紧接着进行第二次计时默写。在这样一个轻松的氛围中,孩子在毫无听写压力的环境中完成了识记要求。老师适时“缺席”,反而更有益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不依赖老师,也不受老师的制约和影响,可谓一举两得!
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教师要勤读书,多读书,会读书,学以致用,使我们的明天比今天更有智慧,更有眼界,更有力量!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范文6
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正如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所以,读书吧,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读《给教师的建议》,我想对自己及老师们说一句: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范文7
《给教师的建议》是很早以前,我还在师专附小的时候,学校统一购买,统一发放的。说实话,当时看见这本书的时候,完全没有去翻开看看的欲望。书很厚,绿色的外壳,没有繁冗的装饰,封面印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黑白像,一看就知道是一本理论性很强的书,或许是当时的我并没有对教育真正“开窍”,一本书一摆就是许多年。也许是“缘分”到了,去年整理书柜时又把它翻了出来,粗略一读,方有种如获至宝的感觉。
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非常明确的提到教师的教育素养总结为三个素养:一是教师对所教学科的深刻认识,二是掌握扎实的心理学知识,懂得儿童研究的方法,三是教师的语言修养。
记得才参加工作时,有位老教师对我说:“要给学生一瓢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当时对这句话一知半解,教书多年后,才理解这句话说的不正是教师对所教学科的.深刻认识吗?而苏老师提出的教学大纲的知识应当是教师知识视野中的起码的入门知识,是沧海一粟,广博的知识还应从教学之外的书籍来。阅读,应当成为老师的一种专业需求,而非业余爱好。书中列举了一位历史老师说他用一辈子来准备一节课的例子,正是在向我们说明要当好一位教师,功夫应该是下在平时的。
从事小学教育,因年龄的关系,我已经和学生有了很大的距离,我总是习惯性的用成人的思维去思考孩子的问题,有时总不能明白孩子的喜怒哀乐从何而来。当想帮助他们理解一些看似很简单,但对他们来说很困难的知识时,无从下手。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我并没有用儿童的思维和心理去研究问题。有时,看一些优秀的老师上课,总是惊叹他们四两拨千斤的“神功”,精心去思考,原来是他们独具的儿童视角使他们更能明白孩子们究竟需要什么。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做一个孩子喜欢的老师,一定是要走进孩子的内心,读懂孩子的“晴雨表”,孩子认可了你,对于你教授的学科就有了喜爱的基础。
语文,教授的是我们的母语。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不但是人们日常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传承的根基。语文教师如果能凝练自己的语言,用准确而富有诗意的语言教育教学,学生一定会在一种美的享受中获得更有效的知识积累。
教师的“教育素养”决定了你将成为什么样的教师。你是什么样的教师决定了你的学生能获得多少“核心素养”,而“核心素养”决定了学生的知识底色。
这本书给我的启示太多太多,但是我从每个建议中发现,遵守教育规律,遵守儿童成长过程中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的发展规律,用心对待孩子,用心对待教育事业,我们也能够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具有重要影响意义的人。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给教师建议》读书笔记06-17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08-27
给教师的建议的读书笔记03-22
《给教师的建议》的读书笔记03-21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08-17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01-27
读书笔记给教师的建议01-27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09-30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09-24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