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笔记

时间:2024-09-09 20:49:45 林惜 笔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笔记(通用12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这时最关键的读书笔记不能忘了哦。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笔记(通用12篇)

  高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笔记 1

  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花壳,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我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

  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当他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游戏,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

  高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笔记 2

  百草园是绍兴鲁迅故居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是鲁迅曾经读书的地方,题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明了鲁迅在这两个地方的生活。这篇文章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中的12篇中的一篇。

  三味书屋的“三味”指的是“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百草园是鲁迅童年时的乐园。他喜爱蟋蟀和谐而美妙的'叫声,喜爱大自然和充满好奇并积极探索大自然的心理,百草园在鲁迅笔下变得神秘了。

  从描写覆盆子的形、色、味三个方面来写,透露出鲁迅对它的喜爱。而“美女蛇”的故事更给百草园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丰富了鲁迅儿时乐园的情趣。“扫”“支”“撒”“系”等一连串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捕鸟的过程,表现了儿童的活泼以及捕鸟时的兴奋与惊喜。

  两个“Ade”和两个“我的”真切地表现了鲁迅对百草园恋恋不舍的稚态和依依惜别的深情。.“给我读的书渐渐增多”写出了鲁迅因为勤奋好学而博得了先生的好感。“爬”“折”“寻”“捉”“喂”这一系列动词具体写出了园子里的乐趣,反衬了三味书屋读书生活的单调和枯燥。用戒尺打、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常用方式。有规则而不常用,说明先生对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态度,也反映了他对待学生的开明思想。他对学生严而不厉,甚至是严而可亲。大家放开喉咙读的内容没有加标点符号,说明他们并不理解所读的内容,只好乱读一气,表现了封建教育内容的陈腐。从“微笑”“仰”“摇”“拗”

  可看出先生读书时自我陶醉的态度,既表现了他的迂腐可笑,又表现了可爱可敬。先生读书入神时,学生“做戏”“画画从侧面说明儿童对封的封建教学的内容不感兴趣。

  文章的结尾不仅从时间上照应了开头,而且表现了三味书屋教育的失败,与开头写的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暗中”暗中呼应,含蓄地称赞了儿童的天性,讽刺了封建教育制度,突出文章中心。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懂得了许多。

  高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笔记 3

  鲁迅,在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他写过很多文章,许多成了经典之作,鲁迅幼年时家景更不错。在常人看来,他不会有什么苦恼,小时候有人侍候,长大了又成为了名人。但是在他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展现出来的却是封建制度对他的束缚,他其实也生活在一种无奈之中。

  百草园是少年鲁迅的乐园。百草原长着碧绿的菜畦,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有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有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有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云霄里去了。鲁迅搬来凳子,爬上大树,在树叉上坐下,寻找着鸟蛋,大人来了,他又到草丛里去趴着,在青草的掩护下与大人捉迷藏。冬天,下了雪,他还会照着闰土爹的方法,玩雪地捕鸟。鲁迅的童年就是在这个园子里度过的,可是,十来岁时,大人们莫名其妙的将年少的鲁迅送入了书塾——三味书屋。那儿还是城中最严厉的书塾。鲁迅在三味书屋念书,他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随着时间的流逝,先生给他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去了,从三言加到五言,终于到七言。鲁迅觉得读书乏味透顶,本来现在还坐在树阴下,吃着可口的西瓜,可如今却一遍又一遍地读书。他认为不公平,于是抓紧一切时间玩。于是他们爬上花坛去折腊梅,寻蝉蜕,玩甲套,描绣像。.先生让他们读书,他们又只得读一些枯燥乏味的书。

  鲁迅到三味书屋,还是玩的年龄,却很少有机会,他生活在封建社会,制度一项比一项残酷,童年丝毫没有空闲,他像一只井底之蛙,成天只能看见高墙上四角的天空,成天只有读书声的陪伴,成天被关在深宅大院里。对于他来说,这种生活是乏味的,这个童年是遗憾的。

  要使自己的童年没有遗憾,读完此文的我会把读书当成一种乐趣,这样不断地充实自己,童年将不再有遗憾。

  高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笔记 4

  鲁迅的童年时光在这百草园里度过,那里色彩缤纷、生机勃勃,给年少的鲁迅带来了无限的欢乐。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多么美妙的田园风光啊!翻开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这是一种多么惬意、多么令人向往的生活啊!整日与花鸟鱼虫为伴,还可以摘覆盆子,拔何首乌。少年的鲁迅是这样的快乐,喜爱大自然,百草园是一片属于他的小天地,带给了他无穷的乐趣。

  等鲁迅再长大一点后,家里人把他送进了书塾,开始了读书生涯,百草园的一切只能成为一段回忆了。鲁迅的童年也在渐渐消失。从此以后,鲁迅早上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对他也很严厉。鲁迅好学,一心想弄清“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但有些事小孩子不能问,于是便被先生批评了一通。在三味书屋里,做什么都要讲规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鲁迅再也没有时间去捉蜈蚣,翻泥墙了。三味书屋好像把他捆挷了起来,这与之前鲁迅在百草园悠然自得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批判了束缚儿童身心自由健康发展的封建教育制度。

  现在的'孩子们何偿不是这样呢?学业固然繁重,但周末的休息时间都被补习班给“抢占”了,剩下的时间也寥寥无几,更别说出门放松,观察大自然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曲谱写幼年往事的优美乐章。在这一脍炙人口的散文中,作者以如诗的笔触自如地为人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

  高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笔记 5

  鲁迅先生写的《朝花夕拾》回忆了鲁迅以往的事,其中有一篇令我迟迟不能忘怀。这篇讲的是鲁迅小时候家有一个百草园,那里有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蝉、黄蜂天子(云雀)、泥墙根……

  鲁迅先生在描述百草园的时候,用了很多手法,比如拟人等,可是鲁迅先生用拟人的手法略多一点,比如把蟋蟀在鸣叫写成在弹琴。这样现的更美啦,令我在读的时候脑海里不禁浮现出当时蟋蟀在弹琴、油蛉在低唱的美丽情景,让我们有无限的向往。

  鲁迅先生在文中写了长妈妈讲的.一个故事,文中那个读书人在纳凉的时候被妖蛇所纠缠。后一位和尚救了他,收了妖蛇。在文末鲁迅先生还写了教训——倘有陌生人叫你的时候,千万不要回应,我绝的,虽说这个故事有点迷信,可是这样貌的话,我们也就会乖乖听话了(就类似于以前妈妈总是说不听话的小孩子会被狼吃掉)。

  读完全文,我不禁被当时教师觉得学生不应当问课外的问题所感到疑问,课外的疑问也是问,为什么就不能问呢

  在他们读书的时候,虽有不听话的人,可是在鲁迅先生的笔下,还是蛮好的。

  Ade是德语再见的意思,我不禁佩服鲁迅先生的外文水平,我适宜不想也想像他那样,德文等语言样样精通呢

  鲁迅先生真不愧是一代伟人文章写的是那么完美啊!充满魅力的百草园!

  高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笔记 6

  读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对鲁迅先生小时候能在百草园玩耍而感到羡慕,对他在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学习而感到厌恶,也对他能在课后与同学们游戏而感兴趣。

  正如鲁迅先生在文章中所说,百草园是他儿时的乐园。的确,能听油蛉低唱,听鸣蝉长吟,听蟋蟀弹琴,是多么享受的事情啊。按a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又是多么地有意思。能够在这样的园子里无忧无虑地嬉戏,也真可谓是一大乐事!

  不过,在环境这样压抑的三味书屋里学习,听寿镜吾先生自我陶醉地读“上九潜龙勿用”这样难懂的古语,也实在是无聊至极,令人厌倦。但我想,鲁迅先生之所以以后有如此大的成就,与他在三味书屋的学习,肯定有联系吧。只是老师的教学方法死板了点。

  反倒是,在课后去三味书屋后面的`园子里玩闹较为快乐。能爬上花坛去折花,在地上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这样的课余生活也算是丰富了。

  不管怎么说,鲁迅先生的童年是充满乐趣的,既学到了知识,又能自在地玩耍,但和现在儿童的生活比起来,确实有许多差异的。如今,孩子们没有像鲁迅先生的小时候那样,有许多的机会去接近大自然,甚至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去玩,就连去公园,也要等到家长有时间,而不是想玩便可以随便地去玩的。可是比教学的话,虽说气氛比三味书屋要活跃得多,上课老师讲的也远比寿镜吾先生有趣、生动,但是却要顶着考试的压力。

  这样说来,我还是更喜欢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

  高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笔记 7

  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起他严肃庄重的面孔。读了《朝花夕拾》后,令我感触颇深。异常是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篇,它向我展开了鲁迅的童年之窗,将我带进了鲁迅的童年,让我看到了鲁迅先生也有顽皮的一面。

  鲁迅的童年,是沉浸在灿烂的阳光中的。无味的冬天也藏有童趣,在小小的不玩耍中,充满了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欢乐。

  百草园是“欢乐”的。“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追赶着云雀,直到它们飞上云霄;拿着树枝像赶着马车一般将蜈蚣赶来赶去。……”这些都让鲁迅先生百玩不厌。

  三味书屋是“枯燥”的'。每一天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这就是鲁迅先生的生活。可是,在学习之余,鲁迅先生还能折梅花、寻蝉蜕、喂蚂蚁……让枯燥的学习生活中,又充满了生趣。

  看了鲁迅的童年,不禁让我想到我的童年。我们的童年能够说是幸福的。看,我们有趣味的玩具、美丽的洋娃娃……我们当然是幸福的。但我们似乎少了大自然的熏陶。我们一向在接爱父母的关爱,生活在温室中,父母把我们保护的无微不至,然而,正是由于这样,我们缺乏了对大自然的了解,缺少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看着鲁迅先生的欢乐童年,羡慕之情由然而生,多期望自我也能有这样的童年啊!

  高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笔记 8

  对这篇文章,对于我来讲十分趣味。的确,初读此文,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个“趣”。

  渐渐地,我感受到了文章的气息,“鲁迅式”的写作手法的确巧妙,我竟有两种不一样的感受!

  第一种是:鲁迅认为在“百草园”和在“三味书屋”一样欢乐,玩耍有玩耍的乐趣,学习更有学习的乐趣。使人全文感受到了鲁迅对童年时光的留恋与爱恋。

  可是,当时的教育是封建的,所以,第二种就是:鲁迅用在“百草园”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来反衬“三味书屋”的封建,从而批判封建的教育。

  对于我个人来讲,我更相信第二种,鲁迅,这位民主战士不就是用笔当武器,一向为改善人民的生活和精神,日复一日、锲而不舍的奋斗吗就手法而言,这种反衬、暗讽的手法更贴合鲁迅。

  可是,我更愿意相信第一种,我期望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所有的孩子们都能享受到科学的教育,都能感受到童年的欢乐。

  这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也是我认为最值得人们回味的。

  当然,鲁迅先生描述“百草园”的方法却让我获益颇多。例如:鲁迅对百草园的描述不仅仅细致入微,但却不显得“散”,因为他是按层次描述,使人理所应当的'进入情境。另外,他用了多种感官,有看到的、听到的还有问到的。正是这样,人们不仅仅感受到了百草园的生机,更赞叹鲁迅先生的高明。

  经过读鲁迅的文章,不仅仅有文学上的收获,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洗掉现代的虚伪,重新听听最真诚、最感人的东西;重新感受人类的智慧。

  高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笔记 9

  星期四,我看了《诵读经典品味越韵》中的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诗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主要讲了:屋主寿镜吾是绍师兴城里有名的塾。他20岁中秀才,在自我家中设馆授徒,以教书为业。他制定学规,从严治教,每年收学生不超过8人。他对学生要求严而有度,待人以宽和为怀。发现有学生不认真读书,到后院去玩时,他只是大声叫道:“人都到哪里去了”待到大家陆续的回来时,他也只是瞪几眼,督促大家读书而已。他也备有戒尺,但不常用,学生有违反塾师的`也只是在学生手心上轻轻地打记下以示惩戒,不像别的塾师,要把学生的手心拗弯,将手背顶住桌角用力痛打,以示师威。教学之余,他常以读书自娱。每当学生放声朗读课文时,他便吟诵自我心爱的古赋,并且摇头晃脑,显得十分投入,也很有点幽默感。放学时,他会亲自把学生送出大门,站在石桥上观察良久,看学生在路上是否有打闹的情形,直到学生走远,他才放心地踱回书房……

  一切感受都令人回味,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文章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热情,期望能自由自在的玩耍,不期望被父母,家奴管着。

  有空时我还要看看《诵读经典品味越韵》中还有什么趣味的童年乐趣。

  高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笔记 10

  嘿,终于把《朝花夕拾》读完了。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它主要讲了:童年时的鲁迅先生从上学前常到百草园中独自玩耍嬉戏,和到上学后到三味书屋的枯燥乏味学习,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百草园虽然荒凉,但它却是作者的乐园。三味书屋虽然是个私塾,但它却有一股亲切的气氛流动其间。世间再荒凉的地方,也可能是有些人的乐园,世间再枯燥的地方,也有快乐在流动,只不过你没发现而已,就如那一句,世间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整篇散文就叙写了鲁迅先生从有“无限乐趣”的乐园到全城最严厉的私塾上学的过程和心路历程。

  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可是“那时却是我的乐园”,其中充满了童趣,作者对其中野草树木的热爱,还有对花鸟虫兽的活动,描写得无一不是栩栩如生。

  而和百草园相比,三味书屋的景致却完全不同了,如果说百草园的清新神奇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三味书屋的昏暗枯燥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实际上文章前后是和谐统一的`,即便是三味书屋的生活充满着陈腐味:学生进学要先向孔子行礼,在向先生行礼。平时只能专心学习。尽管私塾设有打人的戒尺,也有罚跪的规矩,但对于鲁迅而言同样是新鲜而快乐的。

  对于这样的童年在现实生活中不会再有了!读完这些文章,长叹一声童年的乐园乐屋,该向那里找寻?

  高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笔记 11

  嘿,最终把《朝花夕拾》读完了。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它主要讲了:童年时的鲁迅先生从上学前常到百草园中独自玩耍嬉戏,和到上学后到三味书屋的枯燥乏味学习,两者构成鲜明比较。

  百草园虽然荒凉,但它却是作者的乐园。三味书屋虽然是个私塾,但它却有一股亲切的气氛流动其间。世间再荒凉的地方,也可能是有些人的乐园,世间再枯燥的地方,也有欢乐在流动,只可是你没发现而已,就如那一句,世间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整篇散文就叙写了鲁迅先生从有“无限乐趣”的乐园到全城最严厉的私塾上学的过程和心路历程。

  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仅有一些野草”可是“那时却是我的乐园”,其中充满了童趣,作者对其中野草树木的热爱,还有对花鸟虫兽的`活动,描述得无一不是栩栩如生。

  而和百草园相比,三味书屋的景致却完全不一样了,如果说百草园的清新神奇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三味书屋的昏暗枯燥与之构成鲜明的比较,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实际上文章前后是和谐统一的,即便是三味书屋的生活充满着陈腐味:学生进学要先向孔子行礼,在向先生行礼。平时只能专心学习。尽管私塾设有打人的戒尺,也有罚跪的规矩,但对于鲁迅而言同样是新鲜而欢乐的。

  对于这样的童年在现实生活中不会再有了!读完这些文章,长叹一声童年的乐园乐屋,该向那里找寻。

  高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笔记 1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故乡》里其中一篇散文。此篇散文写于1953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正值暑假,学生还没

  这是一篇描述鲁迅童年生活的散文。

  他小时候的家有个后院,相传叫百草园,里面有很多草,却是他的乐园,这说明他小时候家里很穷,他也很调皮。他把后院的景色写的很生动,仿佛我亲眼看到似的;他写的动物也栩栩如生,瞧“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他写的很逼真,巧用拟人句写出了油蛉、蟋蟀、黄蜂、鸣蝉的特点,如同大合唱一般。

  书上还写了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还有一条“美女蛇”。刚看到这两个词我就有些毛骨悚然,谁都明白蛇是很危险的,鲁迅先生巧用“美女蛇”来涨高我们的情绪,让读者想往下看,“美女蛇”是什么。

  最终,鲁迅先生被送到了三味书屋里去读书,结束了在百草原的自由生活,过起了无趣的读书生活。“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读完之后,我觉得鲁迅先生没有我们自由,我们能够光明正大玩,或干什么,而他只能偷偷的玩。我们的确幸福多了!

【高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笔记01-07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笔记06-24

初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笔记03-21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笔记05-06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03-13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06-10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06-2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10-24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