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猜测和偏见:何帆阅读笔记》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猜测和偏见:何帆阅读笔记》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阅读没有门槛,但能通过阅读快速提升自己的人凤毛麟角。被樊登称作“读书量”碾压自己、文章被吴伯凡当作“快速充电器”的北大教授何帆,就堪称读书界宗师级高手,一直因常年大量快速有效的阅读和产出而备受敬羡。在自称“职业读书选手”的何帆看来,读书这件事暗藏着诸多不点不透不拨不明的玄机与智慧。在新作《猜测和偏见:何帆阅读笔记》一书中,何帆向读者“示范”了一个读书高手如何通过选书搭建认知结构、如何准确掌握一本书的核心内容、如何有效阅读、直至将图书精髓转化为自我洞见的全过程。
“在阳光温暖的午后,看一本书,品一杯茶……”也许这就是我们想象中的惬意阅读的样子,但对于一年能读三百多本书的北大教授何帆来说,读书更像矿工一样,需要不停的挖矿,埋头挖掘思想,融会贯通,不停地想、不住地写、不断地产出。这本书是他的阅读笔记,共45篇,阅读的题材整理归纳为四个部分:政治、历史、经济学以及技术与文艺。作者阅读涉猎宽广,既深亦杂,深厚的知识储备令人佩服。书中结尾部分推荐了200册认知建构书单,涵盖八个领域,帮助每个读书人激发兴趣,构架一个属于自己的完整知识体系,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
何帆教授说,“读书的唯一目的就是理解我们这个世界变成什么样子。” 我想,理解世界也是探索真理的过程,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通过读书,将各方面知识收入囊中,才能对事物有大局观,并正确的认识事物;如果只局限在猜测之中,真实的世界也许就会被自己的偏见所蒙蔽。
阅读“青铜”段位:无用之用
在这个充满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完整的阅读完一本书也许已成为一种奢侈品。大多数人的阅读可能只局限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内,更多的是聚焦到自己内心的感受,有所感动,有所触动。这是一种不带有功利心的读书观,也许就是为了消磨时间,陶冶情操,无法衡量利弊,但可能仅仅是在阅读到某一行字、某一段落后,有那么一瞬间的坦然和瞬间即逝的顿悟。看似无用,却又将这碎片补缺了心灵的拼图,理解了些什么,又好像也形容不出什么。这样的阅读,是很难能够建立起认知的体系,仅仅局限在读过、悟过,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忆可能又慢慢模糊了。
阅读“白银”段位:有用之用
何帆教授的读书方法是“顺藤摸瓜”,尽可能的通过一个领域引领着进入另一个领域,在各个领域都有一定的学识。他从政治、经济、社会角度多方面去研究,将有用的知识穿插到各个领域中去。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只有形成自己的见解,建立属于自己的价值体系,这样就不会进入个别观念的漩涡,而是将对事物评判的尺度掌握在自己手中。想要超越这个时代的偏见,唯一的办法就是阅读,阅读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经典著作。也许阅读有深度的经典作品,可能会觉得难以下咽,但阅读也像运动,不经常运动的人,突然心血来潮跑个几圈,就会全身酸痛,而对于那些坚持天天跑的人,身体已经渐渐适应这种强度,甚至可以突破极限。习惯性坚持阅读,随着慢慢的积累,思维也会逐渐锻炼,豁然开朗的理解也将越深刻。
阅读“黄金”段位:六经注我
何帆教授提出读书的秘诀在于学会“六经注我”,而不是“我注六经”。什么是“六经注我”?读书时把别人的思想变成我的思想,万物齐备于我,陶冶出自己的眼光,修炼出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有别于要千方百计准确读经典本意的“我注六经”。我认为,先要有“我注六经”的过程,等达到一定的积累后,再进阶追求“六经注我”。试想,若直接跳过对原著本意的理解,天马行空的自由发挥,那还有“我”和“六经”吗?
阅读就像人照镜子,照镜子是想正衣冠,我们所读的书就是镜子,通过读书观照自己。将书中一言一语成为自身的映射,变成自我的表达,甚至从不同方面完善自己,成就自己,也许,这就是“六经注我”的真谛吧。如果只是理解了原文本意,但不对照原文关联过往的经验,不反思,不归纳,不实践,自己和书中的本意就完全剥离开来,那么想要通过“照镜子”来正衣冠更是举步维艰。
阅读想要从“青铜”到“王者”段位,实属不易。但有心人想达到“黄金”段位却不难,“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炼金而求其足色,带着“六经注我”的目标去阅读,也许就能挖掘出自身的更多“宝藏”。
【《猜测和偏见:何帆阅读笔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何帆《变量》读后感(精选6篇)05-23
《太学生何薯传》的阅读试题及译文09-24
论语阅读笔记05-13
童年阅读笔记05-13
简爱阅读笔记05-13
小学阅读笔记05-10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05-06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05-26
《秋日笔记》阅读答案12-07
我与地坛阅读笔记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