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笔记

时间:2024-08-03 17:07:25 笔记 我要投稿

听课笔记常用【15篇】

听课笔记1

  “文化的旅程是苦,是涩,在这千年的叹息中讲诉苦旅。”这是余秋雨说走就走的苦旅,这非常艰难的文化之旅分为四个部分《如梦起点》《中国之旅》《世界之旅》《人生之旅》。那一处处神韵醉人又神秘的古迹背后,人性的深层蕴藏给我内心的震撼是强大的。

听课笔记常用【15篇】

  开始我读《牌坊》《寺庙》《信客》,并未感受它的“苦”,只是感到绵绵的文化传承,潘木公传承给善良的石匠,美丽的女教师传承给乡村纯真的孩子,老信客传承给年轻的宋达,但这就是余秋雨全部文化苦旅的起点,他在“如梦起点”这章以大多童年的'眼光展望,将来以成年的目光和脚步踏上苦旅。

  中国之旅是作者将中国各地相连接,记叙许多文化遗址,无论清新淡雅的南方,还是壮阔旷达的西北,这一章让我认识了王圆箓和令我想不到的崭新的苏东坡,在遥远神秘的敦煌莫高窟与王圆箓的关系难舍难分。我曾经目睹过莫高窟的真容,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几近一半的壁画被破坏,盗取。丰富的莫高窟文化在“流血”,美丽的敦煌在“流血”,如今我们都埋怨王圆箓无知的行为,竟将文化瑰宝以三十英镑卖出,可他却只是一个无知、愚蠢、讨饭吃的平民而已,又有什么方式来阻挡他们呢?只能感叹古代的中国惨淡、柔弱,而这经过千年起礼的莫高窟怎么能不看破这一切,他害怕,多少眼睛虎视眈眈,他害怕,怀中的宝物一件件流失。“冒险家”们纷至沓来又满载而去,它只能无声哭泣……

  苏东坡算得上是历史的传奇人物,是宋代时的“大明星”,但他任杭州知州时,没有陶醉于美景之中,是彻彻底底的水利工程师,他率先意识到西湖的重要性,拯救了“人间天堂”,乌台诗案后他被贬黄州,这起事件使我真正见识了舆论的力量,足以压倒一切清白的事实,而政界失意激发了苏轼千古杰作的灵感。

听课笔记2

  听课时间:

  10月29日听课班级:六年级教师:蔡国寿

  听课内容: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找五名同学一人读一般,其他同学认真听、认真看,体会“伯父”是一位怎样的人?并画出有关句子。

  (二)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1、默读第四段,了解鲁迅先生是怎样救护、资助车夫的?指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鲁迅救助车夫的动词,想想这表现了鲁迅先生什么品质?鲁迅先生在救助车夫以后,为什么脸上变得那么严肃?他在想什么?画出描写当时环境的句子,想一想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从这里我们已经感觉到了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怀有很深厚的感情。

  2、默读第五段,体会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感情。

  边读边想,主要体会鲁迅先生不仅没有架子,而且体贴关心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鲁迅先生是怎样关心女佣的?从女佣的话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什么品质?

  3、小结四、五段

  伯父这样关心穷苦人,同情穷苦人,因而必然要得到人们的爱戴。

  板书:同情人民

  (三)找同学读第二段,了解鲁迅先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对下一代的深切关心。

  联系上下文,说说“囫囵吞枣”和“张冠李戴”是什么意思?这说明“我”读书怎样?“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我”听了伯父的.话后,“羞愧”“悔恨”什么?为什么比挨骂还难受?“伯父”通过谈论《水浒传》了解了“我”读书囫囵吞枣,指出了“我”的不足,并送给“我”两本书。这些事情反映了鲁迅先生什么品质?板书:关心学习

  (四)分角色朗读第三段,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指导同学由词理解句子,学习鲁迅先生为人民群众的解放进行不懈斗争的这种精神。

  “碰壁”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碰壁”?“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怎么理解?“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我”明白了什么?作者“明白”的对吗?“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为什么?指导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各角色的语气。板书:憎恨敌人

  (五)朗读第一段

  鲁迅先生在世时,他为别人想得多,那么他去世后,人们是怎样悼念、爱戴他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读第一段,什么事使“我”惊异?指导学生从课文内容思考,作者惊异什么?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讨论这个问题,从三方面来找一找原因。指导朗读这一段,体会作者因“年纪还小”而产生的“惊异”。板书:深切怀念。

  (六)齐读全文,体会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思想品德。

听课笔记3

  近期我阅读了《新课程——说课听课与评课》一书这本书立足于推进改革深化改革这一原点。丛书中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均来自于全国各地实验区的研究与实践。书中带着新课程的理念叙述着改革实践中的问题与解决激发着教师的热情聪明与信心。全书共分5个章节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阐述与分析着课程改革的背景平台桥梁及如何正确进行说听评课最后还展示了一组优秀案例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空间也给正处在改革摸索阶段中的老师指明了方向书中对于每一个理念的产生操作实践与反思都有具体的一个过程与评析。因为这些问题均来自教师的实践

  目前一些名校在作经验交流时都谈到了教研活动的重要性与有效性是推进教学质量的要害。对此本书中就这个问题阐述了实践中的问题摘录如下:

  1 传统教研制度的弊端

  传统教研关注的重点是教材教法和学生的学业成绩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关注很不够教研活动大多是组织教师学习教学理念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等。这种教研方式效率不高而且教师个体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研究机构之间缺乏沟通与联系长此下去就会导致教师视野狭窄心态封闭妨碍教师个体成长有必要对教研组织的结构重新构建使之产生能够适应不同层次学校的教研组织结构。

  2 构建新颖的教研组织结构

  a 构建开放型的'学校教研组赋予学校教研组的内涵。

  b 建立大学教研机构与中小学的合作研究制度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3 采取有效的教研方式

  a 采用反思型教研模式.促进教师自我革新.模式是听课——评课——再上课——再评课这与荷兰学者柯斯根提出的教师在反思中发展的机智不谋而合。

  b 建立说课听课评课的相关制度促进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提高。

  在读了这一章节之后对于采取有效的教研方式颇有同感.专家评课就是借助专家的教育智慧反思教师教育的行为及其今后的教育理念提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并提供适合于当时场景的可供选择的行动方式.当教师在倾听过程中意识到该场景所蕴涵的理论在实际场景中的联系与应用方式时就会有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之感专家的评课过程不仅向教师展示了具体的\教育智慧同时给教师提供了一种反思的示范.就如我数学组在教研活动中就十分注重评课这一环节当资深老教师评课时我们会发现许多我们不曾意识到的环节老教师却捕捉到了并从理论依据出发结合现场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反应融合在一起加以点评听得我们心服口服.如:课堂中应发挥学生主体性适时收放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千万不要局限学生的思维让其走到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轨道上来这样学生的诸多潜能均被扼杀.这就是学生学得过死思维局限的根源所在.经过老教师的评课之后.我们不仅知道如何直接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另一方面也学会了如何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所以边进行学习此书中的有关理念边结合自身的实践即时反思共鸣会对自己今后的教学十分有益。

听课笔记4

  课前谈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板书:天堂)

  让学生就杭州(天堂)发表见解

  一、揭题

  二、整体感知

  1、自由选读。

  挑自认为最优美或最生动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2、同桌互读

  3、点评

  师:学会欣赏往往是进步的开始。

  三、局部感悟

  1、选择角色,朗读展示。

  师:大榕树生机盎然,鸟儿们活力充沛,选择树还是 鸟?

  选择树的同学齐读(7、8段)

  选择鸟儿的同学齐读(12、13段)

  2、树、鸟分组对话。

  1)细读描写树、鸟的段落,找出描写各自特点的词

  写在黑板上,允许同桌讨论(可以是文中,也可自己想)。

  2)梳理已呈现的'词语

  学生观察,自主上前修改或擦除重复词语。

  3)选用、串连词语做第一人称介绍。

  自由选择、组合准备上讲台介绍

  树:......

  鸟:...... (争锋相对)

  四、换位整合

  1、教师介入导向:文中的树和鸟应该是什么关系?

  2、变换角色朗读。(欣赏、体验)

  1)分角色朗读。

  2)谈体验

  这次读下来有什么新的收获,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谈体验。

  师:互相欣赏本身就是一种和谐

  3、教师引读第13段。

  现在允许我也吐露一下心声......

  五、拓展体验

  1、假如你是小画眉,此时会有什么感受?

  你可以像歌唱家那样唱一唱。

  你可以像诗人那样读一读。

  你可以像画家那样画一画。

  可以组合、合作完成。

  2、交流共享

  《画眉之歌》

  诗、画

  打油诗

  诗歌......

  结束语(师):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听课笔记5

  9、放录音儿歌《百家姓》。(课间操)

  10、导出“骆宾王”(课前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学生通过收集也还真知道不少呢!

  11、你知道骆宾王的哪些事?

  12、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咏鹅》(2生)

  13、有感情地朗读。读给同桌听,请同桌评价。齐读,背诵。

  14、想象当时骆宾王写诗时看到了什么呢?(10生)/9:06学生说:骆宾王看到“咏鹅”说明他不懂这个题目的意思。老师应加以引导。

  15、做一做,玩一玩。让学生自己选择,有些写诗,有些配图,有些既写以画。

  16、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并送给他人。9:15/体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教育。

  总评:

  1、充分挖掘了本地、本班的课程资源。把学习姓氏与本班学生的姓氏相结合。并适当补充本地名人骆宾王的信息。

  2、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去学本班同学的姓氏。自己去学骆宾王的诗。注重学生自己的`体验。

  3、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运用各种方式帮助他。

  4、综合性学习的形式比较多,让学生从身边学起,通过读、画、找、玩、唱、写、收集等多种方法,学习语文。

听课笔记6

  一、记提纲一目了然

  有的同学反映,课堂上记语文笔记,常感到听了来不及记,记了来不及听的现象。其实,没必要记下所有的东西,应详略得当,提纲挈领。记好提纲,使得一部分内容学下来后,觉得脉络清楚,然后可根据提纲进行回忆,补充。

  记提纲也有个度的问题,如果一部内容先前进行了预习或在适当场合下接触过,在记录时可以言简意赅,点到为止。如果是新学内容或较难理解的内容就应适当详细些,特别是一些经典的解释,更应不失时机在提纲下注解。有了恰当的提纲,我们在整理笔记时,就可以进行补充和完善,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二、记思维按图索骥

  曾经有人说,语文教学实质上就是解题的教学。虽然有些偏颇,但也能从某个侧面反映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语文学习中,一些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解题的训练。一般来说,解一道题,从题意分析,方法探讨,策略构建,过程表达,语文检验等,是个复杂的过程,滴水不漏地作好记录,时间上不允许,也容易造成记了来不及思考的顾此失彼的局面。所以,记思路是切实有效的,有了思路,就像航海时有了航标灯,自然就有了前进的路线和方向。

  记思路也要因地制宜,如果对于一个困难题,听了或看了仍头绪不清,难以理解,比较茫然,这时,记思路就应该详细些,并记好结论,方便复习和思考。

  三、记重点有的放矢

  对一个学生来说,怎样把握学习中的重点。的确是个比较困难的问题,要想记笔记时突出重点,需要有个积累经验和体验方法的过程。

  首先要关注开头和结尾。有的同学误认为,开头不是正代,结尾则是正代的重复,听不听无关紧要。其实,老师讲课的开头,有的虽寥寥数语,却是言简意赅,全盘托出重点,有的循循善诱,引经据典,润物无声的引出重点。所以在开头时就能明确提纲、把握重点,记录时就有的放矢。结尾虽话语不多,却是这节内容的精彩提炼和复习巩固的提示。总之开头与结尾有前呼后应、互相启迪的作用,密切关注,必有收益。

  还要高度关注老师反复强调的内容。重点内容在课堂必会得到反复的强调,有时老师会把有关内容框出、划出,或者用彩色笔写出以求引人注目,突出重点。明确了重点,我们的记录就能详略得当,经纬分明。在记录重点时,也要不失时机记下有关解析内容的经典范例和突破重点的巧思妙解。

  四、记疑难追根求源

  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是很正常的`。遇到疑难表明新学的知识或方法有所超越,如果我们发现困难,并克服了困难,无疑是一次进步。否则表明我们的学习没有超越,只是在巩固,增加熟练程度而已。

  记疑难是我们做笔记的一个重要内容,无论在自学或上课的过程中,发现疑难要不失时机的记录,因为疑难一般是在我们学习新知识或进行问题探究过程中产生的,是我们前进中的困惑,它会一闪而过,如果不及时记录,也会莫名其妙地遗忘,导致无形的损失。

  记录了疑难,就明确了困难的方向。我们应知难而上,及时各个击破解决困难,获得进步。千万不能把问题积累,因为困难积累得太多,会让人丧失克服困难的信心,失去学习的激情

  五、记补充信手拈来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经常会妙例譬喻,即补充一个经典的例题或恰当的比喻来引入概念、突破难点、强化重点、说明方法或优化思维。有的会让我们恍然大悟,有的会让我们回味无穷。记下补充的内容,用到的时候可以信手拈来,使得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这些补充内容的功能,把知识理解深刻,把方法掌握牢固。

  教材是纲,教材是本,教材内容高度浓缩,简明扼要,点到为止。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在所难免,恰当补充些内容是必要的。我们一方面记下课堂上老师补充的内容,另一方面,在自学其它的参考书时,也应收集并记录好的案例,多管齐下,使学习的内容丰满而精彩。

  六、记总结高屋建瓴

  会学习的人总是可以把学习内容先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由薄到厚,是学习者不断思考补充、发问的过程。而由厚到薄,就是学习者善于归纳和总结,明确重点、难点和关键,形成知识网络。

  每节课听下来,老师都会归纳或引导同学归纳所学知识的精髓,达到高度概括,简明扼要。记录好总结的内容,使得所学的相关内容变得一目了然。如果自己能给出言简意赅的总结,说明这部分知识得到深刻理解,方法也掌握得游刃有余了。

  总结已有系列。每节课有归纳,每章节内容要通过复习给出总结,每学期的期中和期末也应给出阶段性知识和方法的梳理。在总结时,不仅能给出各个单元的总结,还应梳理出有关单元的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体系,触类旁通,顾此失彼。

  七、记感悟标新立异

  学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懂,就是听懂老师讲解的内容或看懂书上的有关内容,这是学习要达到的初级层次。其次是会,需自己动手,动脑进行模仿练习和实践。第三是悟,就是对所学知识悟出道理来,对所训练的方法悟出规律来,从本质上进行把握,这是学习的高层次,也是我们追求的效果。

  感悟也分多层次的。我们可以从学习每段内容的体会开始,有则多写,无则少写,然后对有关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点评,还要对重点突破和难点诠释的方法途径进行回顾。长期坚持,就能形成习惯,提升感悟的层次,把握要点,掌握精神实质,促进方法的形成,提高思维能力。

  俗话说:学习有法,学无定法。上面仅是对做好笔记作了一些总结,可能挂一漏万,大家可以共同商榷,不断完善。下面摘录《道乐吉学习方法》的一歌谣与大家分享:

  课前要预习,听课易入脑。温故才知新,歧义见分晓。

  自学新内容,要把重点找。问题列出来,听课有目标。

  听课要专心,努力排干扰。扼要做笔记,动脑多思考。

  课后须复习,回忆第一条。看书要深思,消化细咀嚼。

  重视做作业,切勿照搬抄。编织知识网,简洁又明了。

  总结:高一语文学习方法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祝同学们能学好语文,在高考中能取得好的语文成绩,更祝同学们高中生活愉快。

听课笔记7

  一、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提出的背景,必要性

  (1)、规范教师专业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2)合格教师的专业标准

  (3)为职前职后培养提供目标参照

  (4)符合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5)在实际的考核录用方面、培养教师等方面的重要依据(6)完善中国教师标准中的基础文本

  二、研制遵从的原则

  1、教育专业化得时代要求

  2、要有较强的针对性,3、可行性、操作性

  4、关注现实情况,前瞻性和引领性

  三、思路和过程

  1、过程

  现状的调研国际比较测试形成阶段组建课题组修改文本讨论文本

  研讨会汇报情况、征求专家一线教师意见后来做进一步的修改,至20xx年11月通过

  四、标准的框架结构及其内容

  3个维度、13个领域、58个要求三个维度:专业理念与师德1、职业理解与认识

  2、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3、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4、个人修养与行为专业知识

  1、小学生的发展知识2、学科知识3、教育教学知识4、通识性知识专业能力

  1、教育教学的设计能力

  2、组织与实施能力

  3、激励与评价能力

  4、沟通与合作能力

  5、反思与发展能力

  《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概括为十六个字: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小学教育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要求老师要经过正规的专业训练使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态度、系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标准强调小学教师必须经过专业性的培养与培训,概括得非常精练。所以作为小学教师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要不断的学习和完善自己。以此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才能称得上是一位真正的教师。

  学生为本。小学老师要尊重小学儿童身心发展和年龄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小学教育的目标

  是通过学校的.教育教学促进小学儿童的身心发展,促进小学儿童活泼成长。教师面对的主要是学生,把学生教好是我们的职责,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关注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师德为先。儿童需要成人的呵护与帮助也是接受教育的黄金时期,德为做人之本,教师更

  要有良好的德行,为人师表,没有师德不配教育学生。

  能力为重。小学教师要有很强的专业能力,实施你的教育教学策略,理论联系实践形成教

  育智慧

  终身学习。不断了解社会与教育的变革,做为一个人,都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老师更

  该如此。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五个特点

  1、科学性2、规范性3、基础性,4、时代性5、实践性

  作为小学教师我们要认同自己的职业是个专业性的,对自己工作要严格要求,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如同老师总结的一样,所有专业化的基础是专业标准。希望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能引领更多的国培老师成为合格乃至优秀的小学老师。

听课笔记8

  授课教师:xxx年级(班):四(2)班课时:

  科目:数学课题:《角的分类》听课记录

  一、复习导入

  让学生画两个大小不同的角。教师展示部分学生作品。

  教师用出示不同大小的角,导入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学生尝试给角分类

  (2)认识锐角、钝角、平角、周角学生自学课本;并交流自学收获。

  教师边用活动角演示边讲解周角的好处。

  (3)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锐角、钝角、平角、周角?

  (4)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5)体验

  A.提问:三角尺上各有什么角?用一副三角尺能拼出什么角?

  B.折角

  c.自由活动:谁能用身体动作表示锐角、直角、钝角或平角?

  (6)认识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略)

  4.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知识?角分为哪几类?怎样的角是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

  1、复习巩固学生学过的.知识,为新课做好铺垫。

  2、教学上利用尝试教学法组织教学,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新知识。

  3、练习的设计有梯度,能够考查出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状况。

听课笔记9

  近期我阅读了《新课程——说课听课与评课》一书这本书立足于推进改革深化改革这一原点。丛书中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均来自于全国各地实验区的研究与实践。书中带着新课程的理念叙述着改革实践中的问题与解决激发着教师的热情聪明与信心。全书共分5个章节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阐述与分析着课程改革的背景平台桥梁及如何正确进行说听评课最后还展示了一组优秀案例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空间也给正处在改革摸索阶段中的老师指明了方向书中对于每一个理念的产生操作实践与反思都有具体的一个过程与评析。因为这些问题均来自教师的实践

  目前一些名校在作经验交流时都谈到了教研活动的重要性与有效性是推进教学质量的要害。对此本书中就这个问题阐述了实践中的问题摘录如下:1 传统教研制度的弊端。传统教研关注的重点是教材教法和学生的.学业成绩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关注很不够教研活动大多是组织教师学习教学理念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等。这种教研方式效率不高而且教师个体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研究机构之间缺乏沟通与联系长此下去就会导致教师视野狭窄心态封闭妨碍教师个体成长有必要对教研组织的结构重新构建使之产生能够适应不同层次学校的教研组织结构。

  在读了这一章节之后对于采取有效的教研方式颇有同感。专家评课就是借助专家的教育聪明反思教师教育的行为及其今后的教育理念提出问题的要害所在并提供适合于当时场景的可供选择的行动方式。当教师在倾听过程中意识到该场景所蕴涵的理论在实际场景中的联系与应用方式时就会有"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之感专家的评课过程不仅向教师展示了具体的"教育聪明"同时给教师提供了一种反思的示范。就如我数学组在教研活动中就十分注重评课这一环节当资深老教师评课时我们会发现许多我们不曾意识到的环节老教师却捕捉到了并从理论依据出发结合现场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反应融合在一起加以点评听得我们心服口服。如:课堂中应发挥学生主体性适时收放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千万不要局限学生的思维让其走到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轨道上来这样学生的诸多潜能均被扼杀。这就是学生学得过死思维局限的根源所在。经过老教师的评课之后。我们不仅知道如何直接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另一方面也学会了如何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所以边进行学习此书中的有关理念边结合自身的实践即时反思共鸣会对自己今后的教学十分有益。?

听课笔记10

  时间:20xx年10月31日 8:35-9:15

  地点:江滨小学

  执教老师:吴庆红

  语文园地一(综合性学习)

  1、教师介绍自身的姓。

  2、让一组小朋友到黑板上写自身的姓。并用姓说一句话。(8生)同学说的都不一样,相信同学,他们会做得很好。

  3、给自身认识的姓圈上圈。(教师课前把全班同学的姓打印在纸上,每位同学都一张)让同学们自主地学一学,他们学得很认真。而且因为是自身身边的知识,所以同学兴趣很浓。

  4、把同学的练习纸投影出来,让他读一读。(2生)

  5、四人小组合作读一读,认识还不认识的姓。

  6、小组合作还没有认识字,请这个姓的小朋友协助他。

  7、假如你还有不认识的姓,请你课后找到该姓的小朋友,请他协助。关注同学个体,并向课外延伸。

  8、你还知道哪些姓?/8:50

  9、放录音儿歌《百家姓》。(课间操)

  10、导出“骆宾王”(课前让同学收集相关资料)同学通过收集也还真知道不少呢!

  11、你知道骆宾王的哪 些事?

  12、让同学自身读一读《咏鹅》 (2生)

  13、有感情地朗读。读给同桌听,请同桌评价。齐读,背诵。

  14、想象当时骆宾王写诗时看到了什么呢?(10生)/9:06 同学说:骆宾王看到“咏鹅”说明他不懂这个题目的意思。老师应加以引导。

  15、做一做,玩一玩。让同学自身选择,有些写诗,有些配图,有些既写以画。

  16、让同学展示自身的效果,并送给他人。9:15/ 体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教育。

  总评:

  1、充沛挖掘了本地、本班的'课程资源。把学习姓氏与本班同学的姓氏相结合。并适当补充本地名人骆宾王的信息。

  2、注重同学的自主学习。让同学自身去学本班 同学的姓氏。自身去 学骆宾王的诗。注重 同学自身的体验。

  3、关注 同学的个体发展。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运用各种方式协助他。

  4、综合性学习的形式比较 多,让同学从身边学起,通过 读、画、找、玩、唱、写、收集等多种方法,学习语文。

听课笔记11

  有幸听了吉春亚老师的《和时间赛跑》一课,真是有如沐浴着春光般舒畅,令人受益匪浅。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课堂上她那丰富的、恰到好处的评价语言。吉老师那诗一般的语言犹如涓涓细流流入孩子们的心田,也流入了在座各位老师的心田。

  孩子们!

  多么亲切、暖人的称呼呀!学生平日里听惯了一声声平淡无味的同学们,听到这饱含爱的孩子们,还有谁会不感到高兴呢?还有谁会不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呢?

  能找到吗?找到以后老师再来叫你,好吗?

  多么耐心的等待!当老师提出问题而学生没能马上正确回答出来的时候,我们大多数老师会显得很急躁,特别是在公开课上,面对众多的听课老师,执教者会因此而感到面子上过不去,要么埋怨学生启而不发,要么埋怨自己启发不到位。而吉老师呢?从她的`脸上,丝毫看不出一点急躁、埋怨的样子,反而显得那样从容自若。因为她知道,课堂上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是很正常的,这就更需要我们老师多一份耐心一步步引领学生揭开云雾见青天。

  这位爸爸朗读得语重心长。这位爸爸朗读时带有一丝哀伤。

  这样的朗读评价,对学生来说无疑是最棒的。吉老师鼓励学生朗读时要读出自己的理解,不求千篇一律,唯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才能不抹杀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你不仅把这段话背出来了,还背出感情来了。

  背诵,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将一些美文佳句背诵出来,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积累,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有了丰厚的储蓄,到用时只须信手拈来。但平时,我们很多老师在指导朗读时要求学生读得有感情,可一到背诵时,便把感情全抛了。吉老师很注重让学生背出感情来。一句你不仅把这段话背出来了,还背出感情来了,不但肯定了那一位学生,更暗示了全班同学,背书就要背出感情来。这样一箭双雕的评价,我们多用点又何妨呢?

  课堂上最美的是琅琅的书声。你的朗读不仅灿烂了自己,也照亮了大家!

  这样的赞美,谁听了会不喜欢呢?我们的课堂上,就要多一些这样的鼓励和赞美,少一些不必要的批评和责骂,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信,让自信照亮每个学生成长的道路。

  吉老师美妙精彩的语言还有很多,值得我们细细地品味、揣摩、借鉴。

听课笔记12

  小学五年级第四单元教材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以前人教版教材中,学习解方程之前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等关系来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而新教材则是借用天平游戏使学生首先感悟“等式”,知道“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个规律,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很好地揭 示方程的意义,进而学会解方程,还能使之与中学的移项解方程建立起联系。

  在教学前,卢老师为了转变自己的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深入了解新教材的涵意——方程是一个等式,是一个数学模型,是抽象的,而天平是一个具体的东西,利用天平这样的事物原形来揭示等式的性质,把抽象的解方程的过程用形象化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解方程的过程是一个等式的恒等变形。并能站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和“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这一角度上,为学生创设学习此课的情境,通过直观演示,充分给学生提供小组交流的机会。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重点突出了“等式”与“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个规律,不断对孩子们进行潜移默化地渗透,促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灵活地运用此规律来解方程。从而,使卢老师很顺利地就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现学生很乐意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但同时让听课老师们感到了一些困惑:

  1、从教材的编排上,整体难度下降,有意避开了,形如:45—X=2356÷X =8等类型的题目。把用等式解决的'方法单一化了。在实际教学中,如果用等式性质来解就比较麻烦。很显然这种方法存在着目前的局限性。对于好的学生来说,可以让他们尝试接受——解答X在后面这类方程的解答方法,就是等号两边同时加上X,再左右换位置,再两边减一个数,真有点麻烦了。而有的学生还很难掌握这样方法。但是用减法和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答就比较简单。

  2、 内容看似少实际教得多。难度下降后,看起来教师要教的内容变得少了,可实际上反而是多了。教师要给他们补充形如X前面是除号或减号的方程还有 X÷1.1=3这样的方程的解法。

  总之,要使孩子们爱学、乐学,教师就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充分理解教材,并要懂得为教学去创设合理情境,从新的理念、新的角度以及学生的角度去重新定位自己的教学模式。灵活处理教材中的问题,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化,真正体现课改精神——“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听课笔记13

  “听课是当老师的开始,是老师走上讲台的基石;听课是教师的基本功,是教师走上专业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

  对于怎么教小学语文,我毫无经验,一片空白,想要尽快成长,而认真聆听其他语文老师的课堂显然是一条不错的捷径。在校园里一年的成长,听课是我吸取营养的最重要的途径。可我始终还觉得在校园大师们的课堂上,我似乎关注的东西不全,没能真正有效的听好课,降低了听课的效能。我一直在探寻究竟如何高效听好一堂课,放假时在书架上发现了《听课最需要什么—中外优秀教师给教师最有价值的建议》,我如深山获宝,翻开细细品读,认真学习起来。

  高效地听课要带着“五心”,做到“四到”。

  “五心”即“留心”、“细心”、“虚心”、“耐心”及“研心”。

  反思自己以往的听课,这五心,我做到了“虚心”和“耐心”,需要加强的是“留心”和“细心”,缺乏的是“研心”。

  以往去听课,几乎是没有提前准备,甚至是上课铃响后才匆匆赶到,这样听课的效果可想而知。这就是缺乏书中提到的“留心”。“留心天下皆学问”以后再次去听课学习时,一定得提前预习,了解课堂涉及的内容,有哪些基本知识,如果自己上课要如何准备。我想,只这样,才能在听课时多留心老师的课堂把握技巧,也易于思考和找出差距,这样才不至于因为对教材的不熟悉和不理解授课教师的意图而陷入被动听课的状态。

  听课中要全身心投入,既要仔细听,细心学,又要善于观察。以往我听课,注意了听,缺乏了对细节的观察。“听课处处需细心”,“要善于捕捉教师的语言、表情、动作、眼神、手势,并且仔细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学生参与课堂的情绪、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对知识的落实、能力的培养 、道德思想情感的渗透。”回顾自己以往的听课情景,我真的忽略的太多。以前好像只注意教师对知识的讲解了,看来,在以后的听课中,必须得转变角色,注重老师在课堂上的实际操作,如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学环节的设计,调动课堂的方法等等。听课的'学问还真不小啊!

  “四到”即“耳到”、“眼到”、“手到”、“心到”。

  “耳到”,即会听。听教师教学设计,听学生发言表述,听师生课堂对话。俗话说:锣鼓听声,听话听音。我们在听课时,要全程集中精力聆听,善于把课的前前后后联系起来听,善于把师生对话联系起来听,善于把教材和设计联系起来听,要 “听”其然,更要“听”出所以然。

  “眼到”,即会看。看教师课堂机智,看学生学习状态,看双边教学互动。“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听课教师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听课时要把课堂“尽收眼底”。看教师的肢体语言、教学情态,看学生听课的状态,投入的程度,等等,而这些又往往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

  “手到”,即会记。记主要教学过程,记课堂精彩生成,记教学问题细节,记学生重点发言(包括精彩发言和“卡壳”发言)。一般而言,教师预设性的教学过程即教案是不需要逐字逐句记录的,因为可以课后索取得到,这样就可以把精力和时间集中到主要问题、重点环节,以及教学生成、学生活动等教案上没有的、转瞬即逝的动态内容上来。

  “心到”,即要思考。思考为什么授课教师要这样设计,思考教学问题如何改进,如思考果是我教会怎样设计和处理。听课若不加思考,那么可以说基本没有任何价值和收益。思考可以让自己身临其境,置身于教学的情境中来;也可以让自己从单纯关注授课教师如何教,进而联想到实际教学中的“我”会如何教。这,对于作为新教师的我,显然是听课中至关重要的。

  就是这样,边听边看又边想边记,“听、看、记、想”协调发展、联动推进。

  高效听课还需课后整理和反思。

  下课铃是一节课的终点,但听课工作却需继续进行,这对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尤为重要。听课后,需及时整理课堂记录,将几节“互相牵连”的课作一番比较,或是与授课老师进行交流。在整理和思考中,找出这节课的特点和闪光处,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并分析这节课的特点及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

  听课要带着“五心”,做到“四到”,并课后及时总结、反思,这样才能最大量度地吸取到授课教师的课堂营养,才能使自己尽快成长!

听课笔记14

  推荐今天上午,听了周老师讲的《小摄影师》,心头不由得生出了许多感慨。

  说实话,如果让我来挑选文章,我不会讲《小摄影师》。除了因为它离孩子的生活太过遥远,更重要的是课文比较零乱,对话太多,文章也太长。对于刚刚上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确实是一个挑战。周老师敢于选择这篇文章,确实需要莫大的勇气。也因此,让我不由自主地进入教材,决定好好地研究一番。

  《小摄影师》其实就是讲一个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的前前后后,从编者的角度来看,是要告诉孩子高尔基是怎样一个人。但是,据实际情况来看,我发现,孩子们对高尔基是怎样一个人倒没有多大兴趣,再怎么样渲染,他已经是一个光辉的形象,没有任何悬念,倒是对小摄影师有着浓厚的兴趣。也许,因为这个形象和自己的年龄差不多吧。如果让我来教,我会这样来设计:

  首先,在导入部分,要引导孩子了解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师”,为什么叫“小摄影师”?

  其实,我发现,这个“小摄影师”并不仅仅是对小男孩的.一种称谓,更是饱含着高尔基对孩子的尊重。从这一点来说,我认为,孩子们要从高尔基身上学到的,可能并不是像教参上说的“关心爱护下一代”那么深奥。我想,文中高尔基之所以那样配合孩子,更重要的在于他人格的魅力,在于他对每一个人的尊重。他把孩子的拍摄当成一种职业来看待,来尊重,也许正是这儿才是孩子最应该学习的地方。

  如果顺着这个思路下来,应该把课文最后一部分提上来,将杂志社的大摄影师和这个没有什么摄影水平的普普通通的小摄影师进行比较,让孩子初步认识到大小两位摄影师的区别,了解高尔基对他们不同的态度。

  所以,在导入这一部分就应该埋下伏笔,让孩子妈心头升起一个问号,那就是,为什么高尔基不愿意接受大摄影师的采访,而愿意接受一个没有技术的小摄影师的采访?

  其次,应该引导孩子深入读课文的前半部分,从扔纸团开始,到小男孩跑掉结束。在反复的朗读中,运用想象的方法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指导孩子读好人物对话。

  指导朗读怎样进行?怎样让朗读有效地进行?我也很模糊。对于这一课,我有一些初步的设想:

  第一,让孩子画出小男孩和高尔基的对话部分,自己尝试朗读,朗读的同时要琢磨一下,我究竟该怎么读,为什么要这样读?

  第二,同桌两人进行分角色朗读。教师穿插其中,结合学生的朗读情况,随时打断全班同学,进行点评。这一招是学习靳家彦老师的《陶罐与铁罐》,我自认没有靳老师那样高的技巧,但目前为止,也实在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了。在打断进行点评指导的过程中,强调孩子带着动作读,在反复上下打量后,在摆弄了很久很久后,在坐在地上哭泣的时候,运用想象加动作的方法,可能更加激起孩子的共鸣,朗读会更投入。

  第三,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体会高尔基对孩子的尊重,对孩子的耐心。一个鼎鼎有名的大文学家甘心情愿受一个小男孩的摆弄,因为什么?因为对孩子的喜爱,因为对孩子的尊重,因为对孩子的关心。这时,高尔基这个形象可能会更加丰满。

  最后,仍然回到刚开始的问题,高尔基为什么不让大摄影师进来呢?大小摄影师来的目的是什么?我想,这时,再给孩子提出高尔基对宣传自己不感兴趣,对关爱少年儿童成长特别热心这一中心,可能会更好。

  杂七杂八想了这么多,但仍然没有解决朗读中的根本问题。真应该坐下来静静地思考些什么了。

听课笔记15

  授课教师:xxx

  年级(班):一(2)班

  课时:

  科目:数学

  课题:《认识整时》

  听课记录

  一、情境导入。

  师:这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想认识他吗?你们猜猜他是谁?对他就是鼎鼎大名的孙悟空,孙悟空小时候淘气顽皮,上学总是迟到,每一天早上,别人都去上学了,他还躺在床上呼呼大睡,于是师傅送给他一份礼物,大家猜一猜,师傅买了什么东西给悟空?生:闹钟。

  师:孩子们真聪明,孙悟空高兴极了,但是他不会看时间,他想请同学们和他一齐认识钟表,你们愿意吗?师:这天这节课我们就一齐来认识整时。板书:《认识整时》

  二、探究新课

  1、认识钟面

  2、认识整时。

  ①、出示第64页主题图。

  ②、出示8时、3时、6时,学生认读。

  ③、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

  ④、小结整时的读法。

  三、课堂活动

  1、拨钟练习

  ①师拨钟,小组抢答。

  ②学生挑战拨钟。

  2、出示“小明的一天”学生独立填上这些时刻。

  四、全课小结

  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孩子们,时间是宝贵的,老师期望同学们都能做时间的小主人,好好学习,长大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1、利用学生十分喜爱的`动画人物出现导入课堂,能一下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中注意对学生渗透“珍惜时间、爱惜时间”的思想品德的教育,。

  3、师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了游戏环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来。

  4、教学环节衔接不好,教师对使用不熟练。教学中出现了必须的失误,今后还将有待提高。

【听课笔记】相关文章:

听课笔记07-21

小学听课笔记06-30

听课笔记[热]07-22

听课笔记范文07-15

【优】听课笔记07-31

小学听课笔记范文06-30

听课笔记经典(15篇)08-03

[专题范文]听课笔记范本03-28

[集合]听课笔记15篇08-02

[优]听课笔记15篇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