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成语故事解析

时间:2023-05-24 08:36:17 松涛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经典成语故事解析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成语吧,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那么,你知道都有哪些成语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经典成语故事解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经典成语故事解析

  铁杵磨针

  【典故】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释读】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文章深刻,震撼人心。

  描写打动人心!

  亡羊补牢

  【典故】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兴,生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

  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释读】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闻鸡起舞

  【典故】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释读】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马革裹尸

  【注音】mǎ gé guǒ shī

  【成语故事】东汉时期,北方匈奴发生动乱,大将军马援率军前去镇压骚乱,他英勇杀敌,大破匈奴,平定了边境的动乱,皇帝封他为伏波将军。他62岁时,匈奴又侵东汉,马援请求带兵出战说:“男儿当死于沙场,以马革裹尸还葬”,同年病死在军中。

  【典故】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

  【释义】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作战英勇

  【相近词】赴汤蹈火、决一死战

  【相反词】临阵脱逃

  【英文】bewrappedinahorseshide

  【成语造句】

  ◎ 支队长这样阐释任务,定是把张敏带到了古代边塞诗的意境中,那沙碛、冷月、相搏的戟戈、喊风中噼啪作响的战旗……古代军人那种马革裹尸的豪迈的悲怆,

  ◎ 这让我很为难,也很困惑,我知道祖父这个举动暗示着什么,尽管那时我不过是个孩子,但我实在对驰骋沙场马革裹尸兴趣不大。

  监主自盗

  【注音】jiān zhǔ zì dào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杨炎因家族以孝出名而被唐德宗选拔为宰相,他上任把个人恩怨看得很重,引起朝中ん臣的不满,宰相卢杞寻机报复,把他的私宅购作官署,弹劾他“强迫官吏代卖私第,高估房价,同时还监守自盗。”唐德宗下令处死杨炎。

  【出处】杞怒,谪晋衡州司马,更召他吏绳之,曰:‘监主自盗,罪绞。’ 《旧唐书·杨炎传》

  【解释】窃取公务上自己看管的财物。同“监守自盗”。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盗窃自己看守之物

  【相近词】监守自盗

  【相反词】以身作则

  【成语举例】我们要坚决打击监主自盗的现象。

  老罴当道

  【拼音】lǎo pí dāng dào

  【成语故事】南北朝时期,王罴任华州刺史,修筑城墙加强防御。神武派韩轨、司马子如率军前去偷袭华州,王罴丝毫也没有发觉,敌人爬上城墙时他还在睡觉。见有动静,王罴赤身裸体拿起大棒迎敌,大声喝道:“老罴当道卧,貉子那得过!”

  【出处】罴除华州剌史……便袒身露髻徒跣,持一白棒,大呼而出,谓曰:‘老罴当道卧,貉子那得过!’敌见,惊退。 《北史·王罴传》

  【解释】比喻猛将镇守要塞。

  【用法】作宾语;指猛将镇守要塞

  【近义词】老熊当道

  【成语举例】老熊当道踞津门,一旅师如万骑屯。 清·钱谦益《元日杂题长句八首》之五

  千金买笑

  【注音】qiān jīn mǎi xiào

  【成语故事】周幽王的妃子褒姒不爱笑,周幽王便命令点燃了告警的烽火,于是各诸侯王带领人马匆匆来救,结果并没有敌人。褒姒看到这种情况,开心大笑。周幽王说:“爱妃一笑,百媚俱生,这是虢石父的功劳。”于是赏给虢石父千两黄金。

  【出处】齐讴秦吹卢女弦,千金雇笑买芳年。 南朝宋·鲍照《代白纻曲》

  【解释】花费千金,买得一笑。旧指不惜重价,博取美人欢心。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纵情声色

  【近义词】千金一笑

  【成语举例】苏小小,张好好,千金买笑,今何在玉容花貌? 元·张可久《春思》

  一团和气

  【注音】yī tuán hé qì

  【成语故事】宋代洛阳理学家程颢倡导“主敬存诚”的观念,表面上宣扬孔孟之道,实际上兼采佛老之学,他死后,文彦博给他题墓碑“明道先生之墓”,他的信徒谢显通描写程颢的形象是:“明道终日坐着,好像泥塑的人,但他接待客人时却是一团和气。”

  【出处】宋·朱熹《伊洛渊源录》明道终日坐,如泥塑人,然接人浑是一团和气。 卷三引《上蔡语录》

  【解释】本指态度和霭可亲。现也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指不讲原则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和蔼可亲、和颜悦色、平易近人

  【相反词】凶神恶煞、凶相毕露

  【其它使用】

  ◎ 我不想再为这些书卷之争同他吵架,损失眼前的一团和气,傲慢而又慢地嚼着一枚随身自带的陈皮梅,放弃了回嘴的时机……然后,舒适地用热茶一冲了事。

  ◎ 他是笑嘻嘻"一团和气"踏进了农村。

  家鸡野鹜

  【注音】jiā jī yě wù

  【成语故事】东晋武将庾翼与王羲之一样都能写一手好书法,他看到自己的儿子与侄子不学他的书法改学王羲之的书法,心中十分不满,说儿子与侄儿不爱家鸡爱野鸡,要与王羲之比高低。后来他见了王羲之的一幅书法作品后就心服口服了。

  【典故】征西初不服逸少,有家鸡野鹜之诮,后乃以为伯英再生。 宋·苏轼《跋庾征西站》

  【释义】晋人庾翼以家鸡喻自己的书法,以野雉喻王羲之的书法。比喻不同的书法风格。也比喻人喜爱新奇,而厌弃平常的事物。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风格各异

  【近义词】家鸡野雉

  【成语举例】谁都能看出这家鸡野鹜的区别

  百步穿杨的成语典故

  【成语】: 百步穿杨

  【拼音】: bǎi bù chuān yáng

  【解释】: 在一百步远以外射中杨柳的叶子。

  形容箭法或枪法十分高明。

  【成语故事】:

  《战国策·西周策》:楚国有个叫养由基的人,他的箭术非常高明,即使离开柳树一百步射它的叶子,也百发百中,在旁的人看见了皆齐声喝采

  画虎类犬

  【注音】huà hǔ lèi quǎn

  【成语故事】东汉初年伏波将军马援对子侄后辈教育十分严格,希望他们成为有用的人才。他不喜欢侄子马严和马敦在别人后面说长道短,他写信《诫兄子严敦书》告诫他们,让他们学杜季良、龙伯高。如果学不成就像画不成老虎反而画得像一头狗一样。

  【出处】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 《后汉书·马援传》

  【解释】类:象。画老虎不成,却象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模仿不到家

  【相近词】东施效颦、不伦不类、画虎不成

  【反义词】神肖酷似

  【成语举例】端福不甚聪明,恐画虎类犬。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十一回

  惊弓之鸟

  【注音】jīng gōng zhī niǎo

  【成语故事】从前精通射箭的更赢和魏王谈论箭术,刚好一只大雁由东向西飞过,更赢拉弓便射,可惜虚发一箭,谁知大雁应声落地。魏王不解,更赢说:“这只受伤的大雁离了群,飞得低,听到弓弦响,吓得不知道怎么办,一用力伤口破裂而掉地。”

  【出处】《战国策·楚策四》;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晋书·王鉴传》

  【解释】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用法】作主语、宾语;指受过惊吓的人

  【近义词】伤弓之鸟、漏网之鱼

  【反义词】初生牛犊

  【英文】aextremelyfrightenedperson

  【成语例句】

  ◎ 看到没有人的时候,马上又伸出来,像惊弓之鸟那么畏怯着。

  ◎ 惋惜的是,我的朋友的高尚情谊,不能得到这两只惊弓之鸟的理解,它们竟一去不返。

  ◎ 看来没有亲身经历空袭危险的人,是难以理解惊弓之鸟的恐惧心理的。

  随珠和璧

  【拼音】suí zhū hé bì

  【成语故事】春秋时珠宝匠卞和发现一块璞玉,进献给楚厉王,楚厉王砍了他的左脚;进献给楚武王,楚武王砍了他的右脚,只有楚文王识货,这块玉叫“和氏璧”。“汉东之国”姓姬的隋侯救蛇,蛇吐出一颗大珍珠报答他,这颗珍珠就是“隋珠”。

  【典故】传说古代随国姬姓诸侯见一大蛇伤断,以药敷之而愈;后蛇于江中衔明月珠以报德,因曰随侯珠,又称灵蛇珠。楚人卞和于荆山得一璞玉,先后献给武王、文王,均以为石,和以欺君罪被砍断两足;成王登位,使人剖璞,果得夜光宝玉,因命之曰和氏璧。

  【释义】随侯珠与和氏璧的并称。泛指珍宝或珍宝中的上品。事见《韩非子·和氏》、《淮南子·览冥训》。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珍宝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随珠荆玉

  【押韵词】参天两地、颜面扫地、高天厚地、死声活气、殷天动地、心为行役、履仁蹈义、齐心并力、乌烟瘴气、乘间投隙、......

  【成语举例】兴造早乙之帐,落以随珠和璧。 《汉书·西域传赞》

  不谋而合

  【拼音】bù móu ér hé

  【成语故事】东汉末年,关中地区大乱,军阀混战,韩遂与马腾各自争霸,曹操派钟繇去监督他们,命他们各派一子到京城做人质。后来马超韩遂等惶惶不安,决定共同对付曹操,推举韩遂为都督。韩遂的部将阎行反对起兵“现在关中各将不谋而同,好像老天命定如此”。

  【典故】二人之言,不谋而合。 晋·干宝《搜神记》卷二

  【释义】谋:商量;合:相符。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动作、想法一致

  【近义词】异口同声、殊途同归、不约而同

  【相反词】众说纷纭、言人人殊、见仁见智

  【其它使用】

  ◎ 这个定义将人--社会--自然三者看作统一的客观现实,辩证法则是把握这一统一的"世界"的最一般哲学理论和方法,这是和实践唯物主义的见解不谋而合的。

  ◎ 一九一九年官话和合译本的出版,与当时中国知识界倡导的白话文运动不谋而合,更加促进了白话文的推广。

  ◎ 正是自由电荷的存在,使电阻变小,这与现代科学实验发现穴位有低电阻现象不谋而合。

  举案齐眉

  【注音】jǔ àn qí méi

  【成语故事】东汉书生梁鸿读完太学回家务农,与县上孟财主的30岁女儿孟光结婚,婚后他们抛弃孟家的富裕生活,到霸陵山区隐居,后来帮皋伯通打短工。每次孟光给梁鸿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眉来眼去,夫妻十分恩爱。

  【典故】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后汉书·梁鸿传》

  【解释】案:古时有脚的托盘。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心心相印、相敬如宾、夫唱妇随

  【反义词】琴瑟不调

  【成语造句】

  ◎ 世上举案齐眉的家庭一定是有的,不能以我等瓢勺相碰的日子,揣测人家的和睦是虚伪。

  徙薪曲突

  【注音】xǐ xīn qū tū

  【成语故事】从前有个人去拜访他的朋友,看见朋友家的烟囱竖在灶前,灶前还堆着不少干柴,就建议主人把烟囱改成弯曲的,把干柴移开。主人没有采纳。不久真的发生火灾,幸亏邻居及时救火。主人杀牛来谢这些邻居,邻居说该请的是那位提意见的人。

  【出处】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汉书·霍光传》

  【解释】搬开灶旁柴禾,将直的烟囱改成弯的。本指预防火灾。后亦比喻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事先预防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曲突徙薪、防患未然

  【反义词】临渴掘井

  【押韵词】妙语如珠、燕语莺呼、闭户读书、入不支出、寄雁传书、逐臭之夫、牛衣夜哭、东兔西乌、夺眶而出、映雪读书、......

  【成语示列】徙薪曲突于方炽之火,纚舟弭楫于冲锋之前。 晋·葛洪《抱朴子·知止》

【经典成语故事解析】相关文章:

兴高采烈成语故事解析03-19

亡羊补牢成语故事解析06-12

不亢不卑的成语故事解析09-03

常见成语故事及解析08-08

别有天地的成语故事解析06-13

成语故事解析:下笔成章01-27

成语故事解析创业六忌01-28

风吹草动成语故事解析08-09

九牛二虎之力六字成语故事解析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