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成语故事

时间:2024-05-28 07:18:01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儿童成语故事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成语都不陌生吧,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你知道都有哪些经典成语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儿童成语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儿童成语故事

儿童成语故事1

  东晋时,有一天,文学家顾恺之到殷仲堪家中做客,恒温的儿子恒玄也在,顾恺之、桓玄和殷仲堪三人都很有才华。他们经常相聚在一起吟诗作画,闲谈说笑。有一次,三人高兴抽签玩文字游戏,先抽到说“了语”(用一句话表示事情完结)。顾恺之说道:“火烧平原无遗燎。”这句话是以烧光为“了”。殷仲堪说:“白布缠棺竖旒怼!闭饩浠耙匀怂牢“了”。桓玄说:“投鱼深渊放飞鸟。”这句话以一去不复还为“了”。后来,他们又抽到说“危语”(用一句话表示非常危险的情况)。桓玄说:“矛头淅米剑头炊。”这句话的意思是把枪矛和利剑的尖头当米煮饭吃。殷仲堪说:“百岁老翁攀枯枝。”意思是说年过百岁的老头悬挂在枯姜的'树枝上。顾恺之说:“井上辘轳卧婴儿。”井上辘轳容易滚动,婴儿躺在上面非常危险。正当大家谈论得兴高采烈时,旁边有人说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瞎了眼睛的人,骑着一匹瞎马,深更半夜,走到深水池塘边,这当然是最危险的事情了。坏了一只眼睛的殷仲堪听了,心里十分不高兴。

  【盲人瞎马的意思】:盲人骑着瞎马走路。原比喻情况危险或不了解情况就盲目行动,处于极其危险的情况中。后比喻乱闯瞎撞,非常危险。

儿童成语故事2

  儿童励志成语故事

  悬梁刺股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铁杵磨针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儿童成语故事3

  鹏程万里的故事:

  【成语】: 鹏程万里

  【拼音】: péng chéng wàn lǐ

  【解释】: 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比喻前程远大。

  【成语故事】:

  传说我国古代有一种鹏鸟,是一种名叫鲲的大鱼变成的。它的背长达几千里。每年六月,它都要飞往南海的天池,它把翅膀一拍,天池的水就被击起三千里的`浪花。它乘着旋风,一下子能飞越九万里的高空。一些小鸟很不理解地问它:你为什么要飞到九万里以外的天边呢?

  后来,人们就根据这个故事,编了一句成语鹏程万里,用来比喻前程非常远大。

儿童成语故事4

  【成语释义】原意指对牛弹琴,牛只顾着低头吃草,不懂得欣赏优雅的亲生。比如说话不看对象,对外行说内行化对不懂道理的人讲深刻的道理。

  【成语来源】东汉末年,有个研究佛经的学者叫牟融,他每次给儒家学者宣讲佛义时,总是用《论语》《尚书》等经典来阐述道理。儒家学者对他的做法非常不理解,牟融解释:“我知道你们都熟悉儒家经典,对佛经很陌生,如果我用佛经给你们做解释,你们不是很难听懂吗?”

  接着,牟融给大家讲了“对牛弹琴”的故事。

  古代有一位大音乐家公明仪,对音乐有很高的造诣。一天,他看到一头牛,心血来潮,对牛弹奏一曲高深的“清角之操”,可是那只牛只顾着低头吃草,根本不理亲生。于是,公明仪又弹奏了一曲通俗的阅读,那乐曲好像小牛的`叫声。那牛便竖起耳朵,专心听公明仪弹琴。

  讲完故事,牟融接着说:“我用儒家经典来解释佛义,也正是这个道理。”儒家学者听了,恍然大悟。

  【近义成语】白费口舌、对牛鼓簧

  【反义成语】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成语接龙】对牛弹琴→琴瑟之好→好梦不长→长治久安→安常守分→分文不名→名落孙山→山高水长→长吁短叹→叹为观止

  【道理升华】说话办事首先应该看对象,针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否则,即使你说出深刻的道理,对方对此一窍不通,也是白搭。

儿童成语故事5

  【成语】: 出尔反尔

  【拼音】: chū ěr fǎn ěr

  【解释】: 尔:你;反:通“返”,回。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成语故事】:

  出尔反尔这则成语的原意是你怎样对别人,别人也怎样对你。现用来形容一个人言行前后矛盾,反复无常。尔指你,反同返。

  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梁惠王下》: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战国时,有一年邹国与鲁国发生了战争。邹国吃败仗,死伤了不少将士。邹穆公很不高兴,问孟子道:在这次战争中,我手下的官吏被杀死了三十三个,可是老百姓却没有一个为他们去拼命的,他们眼看长官被杀,而不去营救,可恨得很。要是杀了这些人吧,他们人太多,杀也杀不完;要是不杀吧,却又十分可恨。您说该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说:记得有一年闹灾荒,年老体弱的百姓饿死在山沟荒野之中,壮年人外出逃荒的有千人之多,而大王的粮仓还是满满的,国库也很充足,管钱粮的官员并不把这严重的灾情报告给您。他们高高在上,不关心百姓的'疾苦,而且残害百姓。

  孟子在回顾了这辛酸的往事后,接着又说:您记得孔子的弟子曾子说过的话吗?他说,要警惕呀!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如何对待你。如今百姓有了一个报复的机会,就要用同样的手段来对待那些长官了。孟子最后告诉邹穆公说:所以,大王不要去责怪他们、惩罚他们。如果实行仁政,您的百姓就会爱护他们的长官,并且愿意为他们献出生.

儿童成语故事6

  【成语】: 噤若寒蝉

  【拼音】: jìn ru hán chán

  【解释】: 噤:闭口不作声。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成语故事】:

  东汉杜密在任太守期间,秉公办事,为政清廉,执法严明,对官宦子弟的违法行为,都能有罪必究。当他被革职回家乡颖川郡后,仍爱憎分明,关心国家大事,常向当地官员推荐好人好事,揭发坏人坏事。同郡的刘胜虽也是个告官还乡的太守,却闭门谢客,对世事不闻不问。颖川太守王昱对杜密说:刘胜真清高。杜密回答:刘胜虽然地位很高,但他对贤士不推荐,对坏事不指责,只求保全自己,像冬天的蝉一样不声不响。这种人其实是社会的.罪人。寒蝉:冬天的蝉。这个成语比喻人像冬天的蝉一样不声不响,不敢说话。

  【造句】

  01道不行则隐,莫怪我噤若寒蝉,不谈国事。

  02我就是了解祸从口出的道理,所以才噤若寒蝉。

  03老将军一生气,全场立即噤若寒蝉,鸦雀无声。

  04平日高谈阔论,但该他们说话时,却又噤若寒蝉。

  05母亲只用眼角一瞄,我们马上闭紧嘴巴,噤若寒蝉。

  06爸爸正在气头上,大家都噤若寒蝉,深怕再惹他生气。

  07当知识分子对政治都噤若寒蝉时,国家的活力也就丧失掉了。

  08这国家如此不自由民主,也难怪大家噤若寒蝉,不敢发表言论。

  09在这关键时刻,你要作一个讜论直发的勇者,还是噤若寒蝉的懦夫?

  10夫妻两人吵得正凶,却忽略了脸色发白,噤若寒蝉的孩子,瑟缩地躲在墙角。

儿童成语故事7

  1、补天之功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女娲是人类的始祖。是她抟土造人才因而有了人类。女娲不仅造人,而且能给人间解除各种危难。原来很古的时候,撑着上天的四根大柱折了,中原一带地也下陷了,到处是大火,到处是汪洋一片的大水,不少猛兽以食人为生,各种凶恶的鸟也来抓食老弱病残者。女娲看着人间的苦难,心中十分不平。于是她便炼五彩石把倾斜的苍天补好了,把一种猛兽的四只脚砍来做为擎天大柱撑立于天之东南西北的尽头。这样天就不再漏了,也不再倾斜了。她又把黑龙杀死填平了下陷的土地,中原一带的地也平坦了。伤害人的猛兽都被杀死了,地上之人才有了一个安定的可以生活的环境。女娲的功劳真可以和古希腊的普罗米修斯相比,他们都是人类的伟大的庇护者。

  《女娲补天》的故事载于《淮南子.览冥训》中。这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同大自然斗争的壮丽而又可歌可泣的历程。鲁迅先生据此神话写了著名的短篇小说《补天》(亦名《不周山》),更加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女娲不朽的业绩,塑造了一个美丽、善良、坚韧而又胸怀博大的我国古代女神的光辉形象。在鲁迅的笔下,这则神话放出了更加耀眼的光辉。

  2、不耻下问

  这个典故源于《论语.公冶长》。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孔圉为人谦虚,又聪明好学。孔圉去世后,卫国国君为了叫后人学习和发扬他的'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特别赐给他一个"文"的雅号。以后,人们就尊称孔圉为"孔文子"。孔子有个学生叫子贡,他也是卫国人。子贡认为,孔圉不可能像人们所讲的那样好,不该得到那么高的评价。一次,他请教孔子根据啥赐孔圉"文"的雅号。孔子回答:"孔圉聪明灵敏,又勤奋好学,而且常常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求教学问知识,一点也不感到羞耻,因此才赐给他一个'文'的雅号。"经孔子这样解释细情,子贡终于服气了。

  现一般用此典故比喻谦虚好学。

  3、不得要领

  这个典故出自《史记.大宛列传》。西汉时,有一个民族叫"月氏"(今甘肃、青海之间),被匈奴打败之后,只好远远逃走,他们仇恨匈奴,时刻都想报仇雪恨,但苦于没人相帮,只能暂时忍气吞声。汉朝正想打败匈奴,汉武帝从投降汉朝的匈奴人那里得到这个消息后,便想派使者前去联系月氏,一起来消灭匈奴。但通往月氏的道路须经过匈奴。公元前139年,博望侯张骞受命出使月氏。经过匈奴时,被匈奴抓住,在那被拘留了十多年,张骞也娶了妻子,有了儿子。但即使这样,他也没有忘记皇上交给的任务。后来,张骞带领部下趁匈奴不注意,逃了出来,继续寻找月氏。由于月氏国王当初被匈奴杀死后,国人立他的太子做国王。新国王便带领臣民向西进攻大夏国(在今阿富汗北部),占领了大部分领土,因为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很少有外敌骚扰。随着安逸的生活和岁月的流逝,月氏人向匈奴人报仇的念头也逐渐淡薄了。当张骞等一行人来到之后,和他们谈起抗击匈奴一事时,月氏人根本提不起什么兴趣来,言谈话语也不得要领。最后张骞等一行人只好扫兴地返回了汉朝。

  现通常用此典故比喻抓不住事物的要点或关键。

  4、不改一字

  王勃写诗先打腹稿,落笔后不改一字。《新唐书.王勃传》:"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复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儿童成语故事8

  【成语】: 过门不入

  【拼音】: guò mén bù rù

  【解释】: 过:路过;入:进入。路过家门却不进去。形容恪尽职守,公而忘私。

  【成语故事】:

  远古的时候,洪水泛滥。尧帝命鲧治水。鲧用土石来堵掩凶猛的洪水,结果失败了,被尧处死了。

  舜即位后,又命令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禹吸取父亲的教训,改用疏导的办法,把沟渠的'水导人江河,又把江河的水导人大海。13年如一日,天天带领百姓奋战在治水工地,有三次路过家门口都顾不上进去看一眼。他这种三过其门而不入的牺牲精神得到后人的称颂。

  这个成语形容忠于职守,公而忘私。

儿童成语故事9

  【成语】: 安然无恙

  【拼音】: ān rán wú yàng

  【解释】: 恙:病。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现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损害。

  【成语故事】:

  安然无恙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平安无事,没有遭受损害或发生意外。恙,疾病,借指灾祸。

  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策。齐策四》,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使者不悦,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赵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太子丹接位为赵孝成王。由于孝成王还年轻,国家大事由他的母亲赵威后负责处理。赵威后是一个比较贤明而有见识的中年妇女。她刚刚主持国事的时候,秦国加剧了对赵国的进攻。赵国危急,向齐国求救,齐国要赵威后把她的.小儿子长安君送到齐国作人质,然后再出兵。赵威后舍不得小儿子离开,但是听了大臣触龙的意见,还是把长安君送到齐国。齐国出兵帮助赵国打退了秦军。

  有一次,齐王派使者带着信到赵国问候赵威后。威后还没有拆信就问使者。齐国的收成不坏吧?老百姓平安吗?齐王身体健康吗?

  齐国使者听了心里很不高兴,说:我受齐王派遣来问候您,现在你不先问齐王,却先问收成和百姓,难道可以把低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威后微微一笑,说:不是的。如果没有收成,怎么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君主?难道问候时可以舍弃根本而只问枝节吗?

  齐国使者听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这则无恙的典故,后来演化出成语,安然无恙。

儿童成语故事10

  【顺手牵羊儿童成语故事】

  唐朝中期,各镇节度史都拥有军事、经济大权,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里。蔡州节度使的儿子吴元济在父死之后,起兵叛乱。唐宪宗派大将李愬。担任唐州节度使,剿灭吴元济。

  李愬到任,放风麻痹吴元济。散布说,我是个懦弱无能的人。朝廷派我来,只是为了安顿地方秩序。至于攻打吴元济,与我无干。吴元济观察了李愬的动静,见他毫无进攻之意,也就不把李诉放在心上了。

  其实李愬一直在思考攻打吴元济老巢蔡州的策略。他趁机擒获了吴元济手下的大将李佑,对他优礼有加,感动了李佑。李佑告诉李愬,吴元济的主力部队都部署在洄曲一带,防止官军进攻,而防守蔡州城的不过是些老弱残兵。蔡州是吴元济最大的空隙,如果出奇制胜,应该迅速直捣蔡州,活捉吴元济。

  李愬在一个雪天的傍晚,率领精兵抄小路,神奇地直抵蔡州城边,趁守城士兵呼呼大睡时,爬上城墙,杀了守兵,打开城门,部队静悄悄涌进了城。筹吴元济从睡梦中惊醒,发现宅第已被围困,负隅顽抗,终于被捉。李诉将吴元济装进囚车,押往长安。驻扎在洄曲的董重质见大势已去,也向李愬投降。

  【顺手牵羊的寓意】

  顺手牵羊,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除了科学技术中不期而然的发现发明外,顺手牵羊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有贪小便宜之嫌,都不那么正人君子气。作为一种计谋,顺手牵羊常常不是等“羊”自动找上门来,而是着意寻找敌方的空子,或诱使敌方出现漏洞并进一步利用漏洞,从而使自己牵羊时很“顺手”。

  【顺手牵羊材料】

  【发音】shùn shǒu qiān yáng

  【出处】本计语出《草庐经略》 · 游失》:“伺敌之隙,乘间取胜。”后人以顺手牵羊形象化地比喻乘敌人的小间隙,向敌人的薄弱处发展,创造和捕捉战绩的一种谋略。

  【解释】字面义为:顺手把人家的羊牵走。比喻趁势将敌手捉住或乘机利用别人。现比喻乘机拿走别人的东西。内在义为:某个人在操作一项技能的时候已经达到了,十分娴熟的境界所以能顺手牵羊。

  【近义词】信手拈来

  【反义词】困难至极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顺便行事

  【成语举例】新华书店因开架售书而被人顺手牵羊,大量丢书。

儿童成语故事11

  成语故事

  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

  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相关知识

  释义:

  坐在井里看井水中倒映出的天。用来比喻和讽刺眼界狭窄或学识肤浅之人。

  近义词:

  井底之蛙、鼠目寸光、管窥蠡测、盲人摸象、管中窥豹

  反义词:

  高瞻远瞩、见多识广

  典故:

  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例句:

  1、小朋友从小就要博览群书,不能只看一种课外书,否则很容易成为坐井观天的井底之蛙被人笑话。

  2、我要到外面的.世界看看,不能坐井观天。

  3、青蛙坐井观天,所以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宽。

  4、蛙坐井中,终日沉醉于头顶上一方蓝天的美景。于是“井底之蛙”便被人讥笑为眼光狭小、见识浅薄者。但我想,坐井观天未尝不可,因为它是跳出井外,观赏浩瀚星河的基础。

  5、学习不仅是学书本上的东西,还需要在生活中实践,才不至于坐井观天。

  6、我们要认真学习各门功课,不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决不能坐井观天。

  7、你不出去看看外面的大世界,整日里就知道坐井观天、闭门造车,这样下去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8、试想,蛙既然能静心于井底观天,天长日久,必定会对眼前那方蓝天中星转斗移、日月变更熟谙无比。

  9、因为人把头顶上的木板打开只能看到一点,所以做人不能坐井观天。

  10、我们要认真学习各门功课,增长见识,不能坐井观天。

儿童成语故事12

  【游刃有余】

  宰牛技术十分熟练,刀在牛的骨缝里自由移动碰不到一点阻碍。比喻做事熟练,解决问题轻松利落。游刃,运用刀子。余,余地。

  有个厨师给文惠君宰牛。他的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依靠的地方,脚踩踏的地方,膝盖抵压的地方,都哗哗有声。刀插进牛身,也嚯地一声响。这些声响无不合乎音律,合乎《桑林》舞曲的旋律,合乎《经首》乐章的节奏。

  文惠君说:“啊!太美妙了,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样的地步呢?”

  厨师放下屠刀回答说:“小臣喜好的是摸透事物的规律,这远远超过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见的没有不是浑然一体的全牛的;三年以后,就不再看到整个的牛了。现在,小臣凭心神来领悟而不必用眼睛看,省去五官的作用只将心神作用施展出来,就能依顺着牛的天生结构,劈开那自然的缝隙,循着那骨节的空窍,按照它本来具有的情况自如地运刀。经络、肌腱、连筋着骨的部位都不曾碰一下,何况大骨头呢!好厨师一年得换一把刀,因为他是用刀硬割;一般厨师一月得换一把刀,因为他是用刀硬砍。如今小臣的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了,宰杀的牛有好几千头了,可是刀刃就像从磨刀石上新磨出来的一样。牛身上那些骨节地方都有空隙,而刀刃却没有什么厚度,用没有什么厚度的刀刃插入那有空隙的`地方,宽宽绰绰的,刀刃的运转一定是大有余地的。所以,我的刀用了十九年而刀刃还像刚从磨石上新磨出来的一样。虽说这样,每当碰上筋肉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它很难下刀,就总是惊恐地戒备起来,目光集中在一点,行动慢慢地缓下来,用刀非常轻,待嚯地一声那关键已经分解开了,像一堆泥土似地散落在地上。这时,我才提着刀子站在那里,向四周环顾,为完成这活儿悠然自得,心满意足,把刀擦拭干净收藏起来。”

  文惠君说:“妙极了!我听了厨师的话,从中懂得了保养生命的诀窍了。”

儿童成语故事13

  三国时代,东吴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年轻时,家境贫困,无法读书。从军后,虽作战骁勇,常立战功,却苦于缺少文化,不能把战例经验总结写下来。有一天,吴主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一员大将,掌权管事,更应该好好地读一些书,增加自己的才干。” 吕蒙一听主公要他学**,便为难地推托说:“x队里的事情又多又杂,都要我亲自过问,恐怕挤不出时间来读书啊!” 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并坚持不懈,最后终于有了文化。

儿童成语故事14

  【玩物丧志】

  沉湎于所玩赏的事物,消磨了积极进取的志气。

  周武王攻灭商朝后,打通了和四方各个民族的来往。

  西戎族来献给他一只獒,武王很喜欢。

  太保担心武王溺于玩乐,就写作了一篇题为《旅獒》的文章。在文章中,太保写道:“啊!圣明的君主重视修养德性,四方的民族都来归顺。远友近邻竞献异玩奇珍,请将这些东西只做日常使用。且不可奢费耳目身心,万物的安摆都要把正分寸。欺辱和捉弄人是丧失道德,迷醉于玩好的东西将把志气耗尽。思想的追求要专注于大道,君主的`言语要传达大道的声音。万勿使无益之事妨害正事,天下的功业才能建成;万勿偏宠稀奇古怪而轻贱温饱日用,百姓的富足才有保证!”

儿童成语故事15

  【成语一】:纸醉金迷

  解释:原意是让闪光的金纸把人弄迷糊了。形容叫人沉迷的奢侈繁华环境。

  成语故事:唐朝时有一个高明的医生叫孟斧。当时他住在国都长安,经常被请到宫中帮皇帝和妃子们治病。因为经常出入皇宫,所以他对皇宫的一切很熟悉,尤其孟斧看到皇宫里的人们总是过着荒淫奢侈的华丽生活,更是印象深刻。后来黄巢领导的起义军叛变攻打长安,他吓得急忙逃出长安,躲到四川。

  在四川,孟斧因为想念皇宫中的生活,就根据记忆,模仿皇宫的装饰布置自己的家。他把家中布置的跟皇宫一样华丽,其中有一间光线很好的房间,孟斧把房间里所有东西的表面,全部都糊上一层黄金作成的薄纸。在阳光的照射下,满屋子金光闪闪,让人觉得像是住在金子做成的屋子里。所有到过这屋子的人都说:在这个屋子里休息一会儿,就会沉迷陶醉在满屋的金纸里。

  【成语二】:糟糠之妻

  解释:糟糠:穷人用来充饥的酒渣、米糠等粗劣食物。借指共过患难的妻子。

  成语故事:东汉时,有一个叫宋弘的人。他学识渊博,为人正直,很得汉光武帝刘秀的赏识,被封为太中大夫。

  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死了丈夫。刘秀和她谈论了满朝的大臣,想看看她爱慕哪一位,以便给她改嫁。湖阳公主说:“满朝大臣,只有宋弘才貌双全。”为此,刘秀召见了宋弘,对他说:“俗话说,一个人地位高了,就要改交一批富朋友;发了财就要停妻另娶,这可是人之常情啊!”

  宋弘回答说:“我听说,一个人在贫贱时交的朋友是不能忘记的;和自己共患难的结发之妻是不能抛弃的。”刘秀见此情形,对湖阳公主说:“看来没有什么希望使宋弘停妻另娶了。”

  【成语三】:一箭双雕

  解释:原指射箭技术高超,一箭射中两只雕。后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成语故事:南北朝时,北周有个叫长孙晟的武将,善于射箭,又智谋超人。他曾被派遣护送公主到西北突厥族去成婚。突厥族国王摄图很器重他,把他留了下来,常让他随自己一起去打猎。

  一次,摄图看见两只大雕在空中争夺一块肉,便交给长孙晟两支箭,请他将雕射下来。长孙晟跨马前奔,拉开弓,只听嗖的一声,一箭竟穿过两只大雕的胸脯。雕顿时双双落下。这个成语原指射箭技术高超。现指一举两得。

  【成语四】:以卵击石

  解释:拿蛋去碰石头。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

  成语故事:有一年,墨子前往北方的齐国。途中遇见一个叫“曰”的人,对墨子说:“您不能往北走啊,今天天帝在北边杀黑龙,你的皮肢很黑,去北方是不吉利的呀!”

  墨子说:“我不相信你的话!”说完,他继续朝北走去。但不久,他又回来了,因为北边的淄水泛滥,无法渡过河去;名叫“曰”的那人得意地对墨子说:“怎么样?我说你不能往北走嘛!遇到麻烦了吧?”

  墨子微微一笑,说:“淄水泛滥,南北两方的行人全都受阻隔。行人中有皮肤黑的,也有皮肤白的,怎么都过不去呀?”“曰”听后支吾着说不出话来。

  墨子又说:“假如天帝在东方杀了青龙,在南方杀了赤龙,在西方杀了白龙,再在中央杀了黄龙,岂不是让天下的人都动弹不得了吗?所以,你的谎言是抵挡不过我的道理的,就像拿鸡蛋去碰石头,把普天下的鸡蛋全碰光了,石头还是毁坏不了。”

  “曰”听了羞傀地走了。

  【成语五】:忧心如焚

  解释:如焚:象火烧一样。心里愁得象火烧一样。形容非常忧虑焦急。

  成语故事:西周从周厉王起一撅不振,政权越来越不稳定。到公元前781年周幽王当政时,情况更是糟糕。他统治期间,对百姓加重剥削:再加上地震与旱灾,人民流离失所,痛苦不堪。幽王又骄奢淫逸,根本不把人民生活放在心上。他重用太师尹氏,让他掌管朝廷大权,致使政治日趋混乱,国势日趋衰败,人心离散。

  当时,有个名叫家父的大臣对这种状况非常忧虑,希望周幽王能看到政治上的危机,保持周王朝的天下。于是他写了一首诗,一方面揭露大师尹氏的罪恶,一方面表达老百姓的忧愤。

  这首诗共十节,第一节写道:“巍峨的终南山啊,层峦迭嶂岩石垒垒。太师尹氏威名显赫,人民的眼睛都盯着你看。心里忧愁得像火在煎熬,但也不敢将你笑谈。眼看王业已衰国运将断,为何你却看不见!”周幽王不听家父等人的劝谏,后来申侯联合大戎等攻周,他终于被杀死在骗山脚下,西周也因此而灭亡。

  【成语六】:卧薪尝胆

  解释: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凭着自己国力强大,领兵攻打越国。结果越国战败,越王勾践于是被抓到吴国。吴王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与喂马这些奴仆才做的工作。越王心里虽然很不服气,但仍然极力装出忠心顺从的样子。吴王出门时,他走在前面牵着马;吴王生病时,他在床前尽力照顾,吴王看他这样尽心伺候自己,觉得他对自己非常忠心,最后就允许他返回越国。

  越王回国后,决心洗刷自己在吴国当囚徒的耻辱。为了告诫自己不要忘记复仇雪恨,他每天睡在坚硬的木柴上,还在门上吊一颗苦胆,吃饭和睡觉前都要品尝一下,为的就是要让自己记住教训。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到民间视察民情,替百姓解决问题,让人民安居乐业,同时加强军队的训练。

  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变得国富兵强,于是越王亲自率领军队进攻吴国,也成功取得胜利,吴王夫差羞愧得在战败后自杀。后来,越国又趁胜进军中原,成为春秋末期的一大强国。

  【成语七】:有志者事竟成

  解释: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成语故事:有一次,刘秀派耿合去攻打占据山东青州十二郡的豪强张步。张班兵强马壮,是耿合的一个劲敌。张步听说耿合率兵来攻。就派大将军费邑等分兵把守历下、祝阿、临淄,准备迎击。

  耿合先攻下祝阿,以后用计相继攻下历下和临淄。张步着急起来,亲自带兵反攻临淄,于是在临淄城外进行了一场生死搏斗的大血战。在战斗中,耿合大腿中了一箭,可是他勇敢地用佩刀砍断箭杆,带伤仍坚持战斗。

  刘秀闻讯,亲自带兵前来支援。在援兵还未到达的时候,部将陈俊认为张步兵力强大,建议暂时休战,等到援兵来后再发动进攻。可是耿合却认为不能把困难留给别人,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耿合终于把张步打得大败。

  几天后,刘秀来到临淄,慰劳军队。他在许多将官面前夸奖耿合说:“过去韩信破历下开创基业,现在将军攻克祝阿,连战连捷,两功相仿,从前你在南阳曾建议请求平定张步,我当时以为你口气太大,恐怕难以成功,如今才知道,有志者事竟成啊!”

  【成语八】:众叛亲离

  解释:叛:背叛;离:离开。众人反对,亲人背离。形容完全孤立。

  成语故事:春秋时,卫国第十三代君主卫桓公有两个兄弟,一个是公子晋,一个是公子州吁。州吁有些武艺,喜欢打仗。他见哥哥桓公是个老实人,便阴谋篡位。就在公元前719年,卫桓公动身上洛阳去参加周天子平王的丧礼,州吁在西门外摆下酒席,给他送行。他端着一杯酒,对桓公说:“今天哥哥出门,兄弟敬你一杯。”我很快就会回来,兄弟太费心了!

  卫桓公说。接着,卫桓公也斟了一杯酒回敬。州吁趁卫桓公不备突然拔出匕首,把卫桓公杀了。州吁杀了卫恒公,做了卫国国君。他害怕国内人民反对,便借对外打仗的办法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他拉拢陈国、宋国、蔡国,一起去攻打郑国。但由于郑国严密防守,进攻以失败告终。

  鲁国的国君隐公听到这些情况后,问大夫众仲说:“州吁这样干,能长久得了吗?”众仲回答说:“州吁只知道依仗武力。到处兴风作乱,老百姓是不会拥护他的;他为人十分残忍,杀戮无辜,谁还敢去亲近他呢?这样老百姓反对他、亲信的`人也会逐渐离开他,他的政权怎么会长久呢?”众仲接着又说:“兵,就像火一样。一味地用兵,而不知道加以收敛和节制,其结果必定是玩火自焚。依我看,失败的命运正等着他呢!”果然,不到一年,卫国的老臣石醋,借助陈国的力量,把州吁杀了。

  【成语九】:养虎为患

  解释:比喻纵容敌人,留下后患,自己反手其害。

  成语故事:远古的时候,地广人稀。那时的人们除了种地之外,靠山近水的大都以渔、猎为生。每当北风吹来,大雪飘飘之际,人们便进山打猎。这次进山他们收获不小,竟用陷阱连着捕获了一雄一雌两只猛虎。大家将两只猛虎绑住,一个猎人便循着猛虎的踪迹,在深山的洞穴里找到了一只小虎崽。这只小虎崽还刚刚睁开双眼,连奶还没有断,他睁着双眼看着猎人,一点也不害怕。

  猎人看到小虎崽毛绒绒、胖乎乎。憨态可掬,分外喜爱。猎人一时高兴便将小虎意抱回了家中。猎人的妻子和小孩看到猎人带回一只小虎崽,觉非觉好玩,小孩子去抚摸小虎崽,小虎崽更不怕他,就与他玩耍开了。

  小虎崽在猎人家人的饲养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长大,变成了一只大老虎。但它并不伤人,吃饱了便在村里村外闲逛,逛累了就找个树阴趴下睡一觉,这样,人虎处得十分融洽,虎见人不避,人见虎也不躲,都习以为常。春风吹拂,冰消雪化,河水解冻了,人们收起猎具,开始下河捕鱼了。

  猎人沿河捕鱼,十几天后才回家,可到家一看,不禁大吃一惊,他发现家中饲养的那只老虎嘴角上残留着血溃,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却都不见了。猎人感到一种不祥正向他逼近,他被一种巨大的恐惧笼罩了。还没等他回过神来,那只老虎猛地向他扑去,只几口便将他咬死了。

  【成语十】:坐观成败

  解释:冷眼旁观人家的成功或失败。

  成语故事:汉武帝晚年,身体很不好,人也开始昏庸起来。他宠信奸臣江充。江充利用汉武帝怀疑有人要谋害他的心理,说武帝得病,是那些恨他的官吏和百姓在地下埋了木头人暗加诅咒的结果。

  于是,武帝便派江充去调查这件事。江充心狠手辣,借机诬陷平时和自己作对的人,把他们一个个全杀了,前后竟杀了几万人。当时,太子刘据和江充也是对头。

  于是,江充向在甘泉宫养病的汉武帝诬告太子宫中也埋有大量的木头人,想置太子于死地。太子忍无可忍,发兵把江充杀了。江充的同党急忙去向汉武帝禀告,并欺骗武帝说太子起兵造反。武帝信以为真,便派丞相刘屈嫠带兵去捉拿太子。太子被逼率军抵抗,双方激战了好几天,刘据兵败逃走,后来在湖县被杀。

  刘据在发兵抵抗丞相的部队时,用的是“皇上病重、奸臣作乱”、特来肃清权奸的名义,他曾亲自到当时负责守卫京城的北军使者护军任安的营寨中,授给他兵符,要他发兵支持自己。任安拜受了兵符,却不发兵,闭寨不出。这是因为他吃不准交战双方谁是谁非。

  后来,汉武帝带病回京,他知道了这个情况后,起先认为任安只是假装接受了兵符,并没有依附太子,就没追究他。任安军队里有一个管理钱粮的小官,他以前曾受过任安的鞭打。怀恨在心,向武帝告发任安,说任安曾答应太子出兵,听从太子的命令,因此任安是太子的支持者。

  武帝看了这封告发信,说:“任安是个资格很老的大臣了!他老奸巨滑,眼见战事发生,却脚踏两只船,坐观成败,准备哪一方打赢,就投靠那一方,如此怀有二心的人,留他不得!”于是,武帝下令逮捕了任安,把他杀了。

【儿童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儿童成语故事经典11-07

儿童成语故事07-22

儿童的经典成语故事04-11

儿童经典成语故事11-24

儿童成语故事大全12-08

儿童寓言成语故事03-10

儿童成语故事大全04-19

儿童成语故事20篇04-21

儿童成语故事(精选40篇)12-28

儿童成语故事(通用21则)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