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读后感(集锦15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成长》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成长》读后感1
昨天晚上,我终于读完了孙瑞雪老师的《完整的成长》。这次这本呢书读得这么慢,跟开学了、工作比较忙、晚上不愿动有关系,但我觉得更多的是这本书实在让我没有多大的动力去读。
当然我这样讲,并不是说这本书不值得一看。这是一本有点像散文的书,当你认可了蒙氏教育理念,就会觉得这是一本闲来无事读来消遣的书。书中对于蒙氏的理念讲得很模糊,很理想化,甚至是有点夸张。至少对于我现在的理解程度,我认为有点夸张。不过我也想再多说一句:或许再过一段时间,我也会不觉得有多么夸张。因为曾经我也以为蒙氏的理论很夸张,直到我看到那一段日本的蒙氏幼儿园的录像。有点扯远了。即便我无法理解这种散文式的理论,但我仍然认为这本书值得一看。这是因为,这本书给读者提供了大量的儿童行为的例子,关键是还与理论讲解相结合。更加清晰明了。
这是我随意截取的关于一个孩子的两个例子。一个是他八岁时,因为逻辑让老师抓狂的对话过程。面对这样一个孩子,我会觉得他的人生乐趣在哪里呢?可是看完他在四岁时的那个例子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个孩子是他父亲教育的'正常结果。
这本书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在这样的例子中,我们会发现自己原来对自己的孩子犯过这样的错误。或许对于目前的我而言,这就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吧。
《成长》读后感2
第一眼看到《青铜葵花》,我就被这动听的书名深深吸引,很快,我走进了这本书,走进了主人公之间相亲相爱、共度苦难的生活。
这是一个充满爱的故事。七岁的城市女孩葵花跟着爸爸到大麦地下乡劳动,因为爸爸不幸溺水而死,葵花被寄养在大麦地最穷的人家——青铜家。到青铜家,虽然是粗茶淡饭,但青铜一家把所有的`爱都给了葵花。青铜甘愿把自己上聋哑学校读书的钱让葵花先上了学。他捕捉萤火虫做了十盏最美、最亮的萤火虫南瓜花灯给葵花夜里写作业。他不畏严寒采集冰凌,手长冻疮了,他不管,腮帮子吹麻了,他也不停,只为帮葵花做一条璀璨夺目的冰项链!
这更是一个苦难的故事。暴风雨摧毁了他们的房屋,他们团结起来去建造更坚固的家,蝗虫灾害,没有粮食,他们可以挖芦根,摸菱角,战胜饥饿。葵花与青铜一起欢笑,一起成长,共同经历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多年以后,命运又将葵花召回了城市,他们只能被迫分离。从此以后,青铜便常常爬上草垛顶遥望着葵花乘的轮船消失的地方。最后,当青铜把对葵花无尽的思念化成了一句呐喊:“葵——花!”,我的心早已融化。
读了这本书,看到青铜和葵花在艰难困苦中磨砺成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虽然在磨难中经历痛苦,但如果没有这种痛苦,又怎能有痛苦之后的快乐?人生像一座长长的桥,是由快乐与痛苦砌成的,只有经过痛苦地磨砺才能到达幸福的彼岸!
《成长》读后感3
从教以来,接触新课程也有一段时间了,但对新课改理念理解不够深入全面,教学中总存在许多困惑:虽然教材基本知识没有多大的变化,但备课就总是想到不够新颖吧?
通过学习《教师成长》,我感到长了许多见识,教学思路灵活了,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首先在课堂的设计上一定要力求新颖,讲求实效性,不能活动多多而没有实质内容;教师的语言要有亲和力,要和学生站在同一高度,甚至蹲下身来看学生,充分的尊重学生;再者在课堂上,教师只起一个引路的作用,不可以在焦急之中代替学生去解决问题,那样又成了“满堂灌”的形式;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但是不能全靠问题来牵引学生,让学生跟着老师走,这样便又成了“满堂问”的形式;另外教师的个人修养和素质也需要不断提高,要靠不断的汲取知识,学习先进经验来作保证。
总的来说,我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无论是教育教学的思想理念,还是具体的课堂操作能力,个人基本素养等等,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另外,我也深刻地体会到反思的重要性。所以我认为,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不断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并认真地做好记录,便于今后教学时借鉴使用,也可以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如:在课堂教学中,没有照顾到学困生、合作学习没有达到实效、对学生的评价语不够恰当、没有及时解决学生的提问等,我会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请教其他老师,为今后进一步的改进作充分的准备。
《成长》读后感4
我们的思维模式——固定模式还是成长型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做事的态度。固定模式保持原样,自我否定,而成长型模式促进我们积极思考:怎么样才能达到我们的目标。
有一句话说没有你做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这其实也是要打破固有的想法,寻找到新的突破点。思维方式的不同,带来的人生体验和结果是不同的,有时候甚至是天壤之别。面对任何的困难,我们要积极想办法去做,去行动,在行动中一点一点地纠正自己前进的方向,向着目标奔进。有时候我们对未来没有设立目标,不知道想做什么,这可能是我们没有遇到好的老师、朋友,而父母在此方面也不懂,也不可能对我们提供大的帮助。但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多读书,与书交朋友,从书中看到并学习别人是如何思考改变自己人生的。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可以做到。设立目标,制定可行的计划,按计划去做,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上面,你的专注力会引发你的大脑思考这个问题,冥冥之中,有力量会联通你的目标与行动之间的距离,而你所遇到的人和事都会促进你实现自己的目标。你要有这样的信念——你一定会达成自己的目标与愿望,只要你认真去做,因为所有的事情都敌不过认真二字。
《终身成长》——愿我们都活到老,学到老!
《成长》读后感5
《终身成长》这本书是由美国人卡罗尔德韦克著写,卡罗尔德韦克是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公认的杰出学者,是斯坦福大学路易斯和弗吉尼亚伊顿心理学教授,也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博士在著作中提到决定人生成败的两种思维方式:
一、固定型思维模式,使这个人在生活中对待事情要引以为戒,不要明知故犯;
二、成长型思维模式,使这个人在生活中要养成“成长型思维模式”对待和处理身边发生的人情事。
书中引用了大量经典故事,其中“CEO”综合征案例就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和经历的事情,安于现状,永远喜欢睡在自己过去的功劳簿上,沾沾自喜享受着自己往日的'光辉,陶醉在自己巴掌大的梦境中,自我认为是“天下第一”。不知外面的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做起事来,事事不顺,与人交谈起来格格不入,拓展事项,处处碰壁。对自己故步自封自我限制,对待事情自我完美,从不进取,不改变自己陈旧的观念,充当井底之蛙,只看井底之天。
如何改变思维模式,书中讲述成长型思维模式是建立在相信变化的基础之上。改变自己确实不容易,自己的性格、思维、处事方法、交流方式等在自己大脑和身体器官存在多年,可以说是先天性就具备的, 要想进行改变确实不易。 正如博士所说“改变也许艰难,但我未见谁说过不值得”,所以我们要改变自己,去适应大环境,努力在大环境中获得成功。
《成长》读后感6
微风拂面,人头攒动,真是好美丽的一次体验!
所有与会的女神脸上都洋溢着甜美的笑容!
我的心情也很放松!作为分享人之一,罗里吧嗦地说了很多,把8分钟分享拖成了18分钟还不止,非常感恩大家对我的倾听和包容,让我能满足自己的虚荣和私心——想要克服人前说话恐惧的心理。
本章是对前面如何夸赞孩子这个话题的再重复,作者再次强调了固定思维只会赞孩子聪明,成长思维是赞过程和成长的行为,他会对孩子的失误给出建设性批评而不是仅仅只是批评。
我认为成长思维可不可以认为就是善于转念,看到了事情闪光的一面,不在负面的地方纠结自责指责,总是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
那如何做到转念,看到发光的地方呢?我觉得这跟自己的学习有关,要不断学习,不断地自我成长,丰富自己的内在,用道充实自己的'大脑,知道爱自己,接纳自己,爱好自己才会爱别人,才能给到别人爱,也知道如何去爱。
我要如何才能更好地成长呢?解放自己,打开自己是首先要做的事情,打开自己的心胸,接纳和欣赏,信任周围的人,跳出情绪的圈圈,欣赏自己的优点,做一个有活力,有热情,灵魂有趣的人!想要幸福指数高,就要改变自己,自己的生活只和自己有关,和别人无关!虽然成长伴随着苦痛,尤其是青春期撞上更年期,更是痛上加痛,但是还是咬着牙看到光明的未来!相信一切会更好!
祝福同行的我们!岁月越长越甜美!
《成长》读后感7
《红旗飘飘》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影视作品,他讲述的是红军长征秋收起义的一个故事:
1927年秋,同志到铜鼓县亲自领导了秋收起义。为了配合连长石亮与未婚妻桂芝从湖南秘密回家乡。与此同时,铜鼓县大土豪帅仁奎以严禁藏红纳红为由,大肆扼杀农民革命运动。石亮巧妙打入团防局内部,趁和帅仁奎结拜为兄的酒宴上,将情报用暗语传出。桂芝不顾个人安危,在敌人到达之前送到情报,但为了掩护战友的同时牺牲了。英雄的铜鼓儿女与敌人进行了斗争,为绣、护旗桂大妈的.鲜血染红了军旗。于1927年,铜鼓儿女跟随同志走上了革命胜利之路!
看完之后,我很感动!因为想起以前的生活环境,就让我胆颤心惊、毛骨悚然,想想现在的生活,我们是多么的幸福!要是我生活在以前,我肯定会不知所措。我也感到自豪,自豪我们中国人非常机智得到情报,而桂枝不顾自己去救别人,多么让人感动啊!我还有点领悟,我也要更坚强、更勇敢一些,也要想想以前的困难和艰苦,要珍惜、记得现在的美好生活。
《红旗飘飘》也就是我们另一个必须懂得生存的重要生活!
《成长》读后感8
今天听了樊登读书会的《终身成长》一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自己利用空余时间,又重新听了一遍。
这本书最主要的核心就是如何拥有成长型思维。书中明确讲到了,一个人一生要处理两件大事:与自己相处,与外界相处。
如何看待自己,是很重要的事情,它深刻的影响着我们如何与外界相处。不论是做家长、刚步入社会、还是谈一段感情,对自身的.认知往往决定了你的成长速度。
如果你能明白天赋和努力的关系,那么就不会一味地去夸奖孩子的天赋,也不会因为他成长速度慢而过度焦虑。
如果你能领悟到工作技能是可以提升的,那么在工作中就不会自怨自艾的浪费时间,也不会因为暂时的不顺,而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好,成天沮丧。
我们观察自己,认识自己,学习书中提到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则是为了让自己日日精进。结合实际工作,比如刚入职的新员工,虽然暂时不太熟悉工作方法,但却可以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虽然有时候工作做得不够好,但是结对师傅以及同事之间可以互相帮助。如此这般,你就会发现每天都在成长,每天都在进步。
《成长》读后感9
这个星期,我们403班读了《爱心伴孩子成长》这本书。它是我们中国四川的一名叫肖 陈颖老师接受记者采访后写的。
在这本书中,肖老师写了她在庐江汤池一个学校的一个有七十四个孩子的班级上课。那个班级当时是全校成绩最差、纪律最差,什么都不好的一个班级,换了好几个班主任。可是她才带了四个月,那些孩子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光是行为、习惯的变化,学习成绩也变化很大。
其中,肖老师还在这本书中讲了几个故事,比如:“曾经有一对夫妻,先生喜欢吃鸡蛋白,太太喜欢吃鸡蛋黄。他们俩结婚以后,太太就把自己喜欢吃的蛋黄留给先生吃,先生就把自己喜欢吃的蛋白留给太太吃。他们俩到六十岁,吃了可能有三十多年,到他们六十岁的.时候都变成老头老太了。有一天坐下来聊天,一聊才发现原来对方喜欢吃的,和自己喜欢的不一样,两个人就大笑起来……”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明白了孝心是宇宙人间永恒的真理,我们只要有了它,就会让自己的缺点一点一点的,慢慢地消失,直到无影无踪……
《成长》读后感10
读了这本书,我感触很多。中国,向来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曾被列入“古代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并且至今只有中华文明是被继续流传下去的。
中华文明中包含着“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等历史悠久的古代文化。从“三皇五帝”那个年代起,中国的传统文化的香火就开始源远流传。人们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制造出了一件又一件伟大的发明。如编织术、汉字。名气最大的要数那“四大发明”了: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造纸术。当然发明可不是古代的“专利”,现代也有,而且更多。如火箭升空、机器人等高科技发明。可无论发明的`再多,也无法抑制死神的到来。可却有一样东西,是人类最基本的一种情感,却可以让死神望而却步,那就是——爱。
从古到今,爱都没有改变过。无论是哪个时代,爱都是一样的。爱有很多种类,如父爱、母爱等。可却都有一个特点:都是无私的、纯洁的。为什么当火灾发生时,父母会不顾一切先去救自己的孩子?为什么地震发生时,已经出来的老师还要冒着死的危险去救学生?那都是因为爱。爱,能改变世界。
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爱,永远不变。爱也是一种美德,让我们去爱别人,那样,别人也会来爱我们。就不会有战争、杀戮了。也许这才是这本书真正告诉我们的吧。
《成长》读后感11
阅读了《文明美德伴我成长》让我知道了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华文明有超过五千年的历史。黄河、长江孕育了华夏民族,勤劳勇敢的华夏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而又独特的文化。还让我知道了文明美德的'重要。
本书主要讲了:中华民族以机智和勤劳、勇敢和智慧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文明,为人类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长河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贡献众多。后人们深刻改变世界的发明创造,在天文历法、数学、农业、医学和人文科学的许多领域,都曾经引领世界,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中华文明是我们共同的骄傲,共有的财富,是抹不去的生命痕迹。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是中华文明的受益者、承载者、传播者,有责任、有义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使照耀中华数千年的文明之光在当代中国熠熠生辉。
所以我们要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明美德,要从平常做起,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多做好事,不做坏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尊重每一位劳动者的付出。我们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这样才能为发扬文明之风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成长》读后感12
最近,我喜欢上了一本书——《拥抱文明,幸福成长》,我之所以这么喜欢看这本书,是因为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让我知道了如何克服粗心大意,让我明白了如何轻轻松松地发言,让我知道了感到孤单时该怎么办……
在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名次不是最重要的”这个话题。书中关于期中考试成绩的小故事,让我深有感触。就像书中所说的,以前每次公布成绩时,我会有时欢喜,有时愁。考得好时,我会欣喜不已,考得不错时也会因为没有超过别人而沮丧,考得差的时候,我就情绪特别低落。但是,在看了书后,我明白了,成才比成绩更重要,收获比名次更可贵。
其实面对考试成绩,做出合适的分析总结才是关键,。每次考试的目标可以定为:超越自己。只要我们找准定位,顺应自己的.兴趣、特长、不断努力,我们的学习就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听了我的介绍,相信你对这本书一定很向往。在这本书里,有我们曾经感到困惑的问题,有我们曾经遇到过的相似的事情。看了这本书后,能帮助我们充分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实际,掌握追求幸福的方法,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幸福成长之路”。看了这本书,让我们认识到幸福地重要性和来之不易,让我们敢于面对各式各样的问题,通过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开创出美好的未来。
《成长》读后感13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是《文明美德伴我成长》。其中,一篇文章让我深受感动。这篇文章的名字是《微笑面对每一天》。
这个故事讲述了英国科学家霍金因患有“卢伽雷氏症”,被禁锢在一把轮椅上达40年之久,两根手指和一个能思维的大脑是他身上唯一能动的部件。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遨游到广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被誉为“宇宙之王”。
霍金不仅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学天才,而且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他就坐在轮椅上,乘着热气球到过南极洲,还环游了地球。这连正常人都难以做到,更何况还是一个被禁锢在轮椅上的人。
是什么力量支持霍金乐观面对生活中的磨难呢?答案是:感恩的力量。感恩使我们队对生活充满向往,感恩使我们拥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感恩使我们拥有超人的意志……就像霍金那样,虽然他被禁锢在轮椅上长达40年,但是他仍然感谢关心和爱护他的人。
其实,生活中值得我们感谢的人很多,比如我们的爸爸妈妈,他们为了我们能够健康成长而费尽了心血,为了让我们取得更好的成绩,为我们呕心沥血。感谢我们的老师,虽然他们会给我们布置大量的作业,让我们罚抄课文,但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们好。同时,老师还要批改大量的作业,同样花费了很多心血。感谢我们的同学,我们不要盯着同学的缺点看,其实他们有很多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让我们常怀一颗感恩之心,笑对人生,不管人生道路多么崎岖,就一定会成功。
《成长》读后感14
大家都说“要进步”,可我总以为进步就是比以前做的好一点而已。自从我学了《经典与成长》之后,我发现进步不仅是超越别人,还要超越自己!
正如《进步》这篇文章里写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只有不段的努力才可以高人一等,先是进步才可以成功。
我们必须坚持每天一次进步,若果不坚持,学到的知识就会生疏,努力也会随着白白流失。进步就像是台阶,是由坚持和品格搭起来的。品格是最重要的,千万不要投机取巧,最后害的是自己。所以我们要实实在在做人,要不断努力,不断超越!
课文里还这样写到,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木材要经过纠正才能成直材,金属的刀要经过磨砺才能变锋利,君子要广博地学习才能进步。要想进步的方法正是如此。要纠正、磨砺、学习方能成才。也许每一次只超过前面的'一位同学,但这也要做进步,只要能把希望化为动力,使自己在各方面都拥有提升和付出。
通过学习《经典与成长》中《进步》这篇文章,是我更加清晰的了解了进步的意义,我一定好好利用我所学到的知识!
《成长》读后感15
当我读到 生命之树 伴我成长 这篇故事时,我就很内疚,因为人们一直在浪费树木!比如:每当大家用完了一次性筷子时,总是把筷子丢掉。假设每人每天都用一双一次性木筷,那全球60亿人口每天就要用掉60亿双木筷,每年要用掉21900亿双筷子,多么惊人的数字啊!而又有多少棵大树在为这惊人的数字而奉献呢?让我们再看看自己身边发生的事吧!
当你大量用纸巾时,是否想到了大树的痛苦。当节日来临购买大量贺卡的`时候,你是否看到大树在流泪呢。我想,只要我们每个人都珍惜树木,那我们就不会生态不平衡了。
那我们应该怎样珍惜树木呢?其实我们吃饭可以用塑料筷子。当你要用纸巾时,应该发现是时候让手绢回到你身边了。当节日来临时,不妨亲手制作一张“绿色”贺卡给朋友,或是用电脑发电子贺卡给朋友。
就像一句广告词“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只要从我们做起,从我们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从我们现在做起,关心爱护身边的环境,我们的生活一定可以更美丽!
【《成长》读后感】相关文章:
《成长经典》读后感06-28
《成长》读后感04-09
《经典与成长》读后感11-14
成长读后感06-18
成长读后感01-13
《成长》读后感01-18
成长的岁月的读后感_读后感08-05
《成长路径》读后感06-15
《成长的书香》读后感06-29
《成长的岁月》读后感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