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江苏鼋头渚的导游词

时间:2022-08-31 10:41:44 导游词 我要投稿

介绍江苏鼋头渚的导游词(精选10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导游,时常需要用到导游词,借助导游词可以更好地宣传景点,引导游客观光游览。那么导游词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介绍江苏鼋头渚的导游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介绍江苏鼋头渚的导游词(精选10篇)

  介绍江苏鼋头渚的导游词 篇1

各位来宾:

  你们好!今天有幸陪同大家游览太湖,共渡美好时光,我感到很高兴。有人讲,太湖的"太"字真有意思,因为它比大字还要多一点,太湖确实很大,仅水域面积就有2400多平方公里,在我国五大淡水湖泊中占了第三位。很多人又喜欢唱《太湖美》,太湖确实很美,而且美的景点又不少。有的来宾一定会问,那末最能代表太湖美的景点是谁呢?当代大文豪郭沫若先生用美丽的诗句,作了明确的回答:"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请大家抬头看,那牌坊上五个潇洒的大字,就是郭老的手迹。因此有人通俗地把它解释为:不到鼋头渚,等于没有到太湖。这牌坊左面的山峰,叫做充山,又名南犊山。"自古名山僧占多",早在1400多年前的南朝萧梁时,充山的后山就建起了"广福庵",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这里最早的风景开发。到了明清时,不少文人雅士就常到这湖边游览,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文;还在湖边的山崖石壁上,刻上了言简意赅的摩崖石刻。其中明末有位叫做王永积的,在他编写的《锡山景物略》中,对这里的景物作了记载:"更有一巨石,直瞰湖中,如鼋头状,因呼为鼋头渚"。鼋是一种大型的海龟。在中国古代,乌龟被看作是长寿的灵物,俗话说得好:"到了乌,万事不用愁。"鼋头渚因此被赋于了吉祥的含义。

  1916年,地方绅士杨翰西,用做稻谷生意赚来的2000块大洋,向朱某人购买了这里包括鼋头渚在内的60亩山地,从1918年开始构筑别墅园林"横云山庄"。杨翰西是清末举人,有相当的文化素养。在造园时有意识地发挥真山真水的环境优势,因势布局,巧妙点缀,融情入景,恰到好处,所谓"三分人意,七分天然",这别墅园林造得很是不俗。但杨的民族气节不好,抗战时,曾担任汪伪政权的水利委员长。抗战胜利后,横云山庄被当局接收,改为"横云花园"。建国后,又把这里与附近的太湖别墅、陈园、郑园等联成一片,组成"鼋头渚公园"。到了八、九十年代,公园进一步扩充,形成了游览面积达130公顷的鼋头渚风景区,包括充山隐秀、鹿顶迎晖、湖山真意、江南兰苑、十里芳径、万浪卷雪、鼋渚春涛、太湖仙岛等八大景点。如果把这各具千秋的"鼋渚八景"统统游一遍,大约需要整整一天时间。今天我们的游程安排得比较紧凑,因此重点游览精品中的极品"鼋渚春涛",该景点的基础就是刚才所说的"横云山庄"。

  介绍江苏鼋头渚的导游词 篇2

  游客朋友们,此刻,我们来到的便是“鼋渚春涛”景区的主建筑之一澄澜堂。

  沿阶而上,大家请看,建于1931年的澄澜堂,仿宋、明古宫殿式样,面阔五间,玲珑的游廊环绕四周。从下往上看,既有着正堂雄伟的气势,又有着江南亭台的小巧精致。

  堂外屋檐下正中悬挂着清末无锡书法家华世奎所书的“澄澜堂”匾额。“澄”,是指湖面平静,水天一碧,云悠山闲。“澜”,则是指波涛汹涌澎湃。原先这澄澜堂是让游客亲近太湖的地方。澄澜堂雄峙于半山腰,背靠逶迤充山、前临万顷太湖,占据了鼋头渚风景区观赏太湖的最佳位置。“澄”“澜”二字正好相互对应,正合了这堂内的对联“霞飞杰阁,浩气澄圆堪吐纳;雾列雄州,沧波秋水有清涟。”

  无锡的春天多东南风,太湖无日不起浪。晴天在这澄澜堂赏景,远处的马迹山巍峨如障,近处的三山岛与鼋头渚遥相呼应,远近之间湖面云雾缭绕,就如同蓬莱仙境一般。风和日暖,微波涟漪,涛声清缓而流畅,和谐而有节奏,船行湖中,点点白帆,仿佛身在画中游,令人心驰神往。连江南才子文徵明也感叹道:岛屿纵横一镜中,湿银盘紫浸芙蓉。但如果遇到阴雨连绵,我们便可倚在这回廊上,隔着从天而降的雨帘,静静体会这江南的烟雨朦胧。

  堂前太湖则浊浪滔天,轰然而鸣,犹如万马奔腾。惊涛来自脚底,长风起于眼前,沙鸥翱翔林间,孤帆游移天际,波涛偕松涛齐鸣,秋水共长天一色。而要脱离这世间的嘈杂,也许只有隔着珠帘的观景人,才能平复起伏的心境,静静品味这片澄静的天空。清末江苏巡抚陈夔龙就体会到了这样的意境,将此番风景与王勃的《滕王阁序》相比,在这澄澜堂堂内柱上添上了神来之笔:“山横马迹,渚峙鼋头,尽纳湖光开绿野;雨卷珠帘,云飞画栋,此间风景胜洪都。”在澄澜堂看太湖,那见地,那气势,不知比赣江要壮观多少倍;那神韵,那风味,不知要比滕王阁醇多少倍,那感受,那回味,不知又要入梦多少回,沁心又几层!大家请看这堂内中间的横匾上题额“天然图画”,真可谓画龙点睛。

  游客朋友们,澄与澜是两种不同的境界,虽为两种场景,但却澄先澜后。波澜的太湖正如同人生的跌宕起伏,有得意时的安闲舒适,也有低谷时的焦虑不安,有成功时的喜悦,有失败时的痛苦。但无论生在何时,无论身处何方,无论应对何事,重要的是要有一颗清澄透明的心,去平复起伏的情绪,坦然应对万事万物,这才是园主人经历了风风雨雨后最想到达的人生境界。

  介绍江苏鼋头渚的导游词 篇3

  太湖鼋头渚风景区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西南。郭沫若先生赞为“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鼋头渚风景区层峦叠翠,林壑优美,山环水抱,融淡雅清秀与雄奇壮澜于一体,组合成了太湖山水风光的最美处,向有“天然画图”之美誉。鼋头渚公园曾是蒋介石的私家园林,堪称“无锡第一胜景”。青山绿水之中,长春桥、澄澜堂、飞云阁、劲松楼、光福寺、陶朱阁等园林建筑点缀其间,太湖仙岛、具区胜景、鼋渚春涛、万浪卷雪、鹿顶迎辉、充山隐秀等六大景区各具特色。登上鼋头,浩瀚壮阔的太湖展现眼前,心旷神怡。

  鼋头渚的秀丽景致,在明代以前就为人们所向往,被认为是无锡境内的“桃花源”。明初,“太湖春涨”被列为“无锡八景”之一。明末,东林首领高攀龙常在此踏浪吟咏,留有“鼋头渚边濯足”遗迹。清末,无锡知县廖伦在临湖峭壁上题书的“包孕吴越”和“横云”摩崖石刻既赞美了太湖的雄伟气势,也是对此尽纳吴越山水之美的高度评价。1918年,鼋头渚始建园林,社会名流、达官贵人纷纷在鼋头渚附近营造私家花园和别墅。先后建有横云山庄、广福寺、陶朱阁、太湖别墅、陈园(若圃)、郑园等,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园林建筑逐年增多。建国后,这些私家花园和别墅大都由政府接管,合并成“鼋头渚公园”。

  80年代后,经统一规划布局,精心缀连,又大规模扩建新景点,使这一太湖风景名胜游览之区日趋完美,面积扩大到500公顷,成为江南最大的山水园林之一。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鼋头渚风景区地广景多,可先登临鹿顶山舒天阁,远眺四方,一洗胸襟,再上鼋头渚,或步行盘桓于花径,或赤足涉水于低滩,或乘船弄涛湖面,坐礁凝思,登楼品茗,领略太湖山水之美,最后乘船渡湖,一探太湖仙岛灵秀、神幻之妙。

  介绍江苏鼋头渚的导游词 篇4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来到鼋头渚风景区!很高兴能够成为大家的导游,我叫蒋韫帆,你们就叫我小蒋好了。

  鼋头渚是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区,赏无锡必游太湖,游太湖必至鼋头渚。鼋头渚是横卧太湖西北岸的一个半岛,因巨石突入湖中形状酷似神龟昂首而得名。鼋头风光,山清水秀,浑然天成,为太湖的精华所在,故有“太湖第一名胜”之称。当代诗人郭沫若曾留下“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的诗句称赞它的秀丽,更使鼋头渚风韵名扬海外。行湖春波吻石,碧水和天一色;山巅高阁展振翅,孤鹜与落霞齐飞。远眺湖光朦胧,岛屿沉浮。

  下面的时间,请大家尽情欣赏鼋头渚的美景吧!祝大家玩得愉快!

  介绍江苏鼋头渚的导游词 篇5

  各位来宾,我们走过了幽曲的"藕花深处"翻过了一道小小的山梁,来到了大家心仪已久,景色豁然开朗的太湖佳绝处鼋头渚。您看:三万六千顷的浩淼烟波奔来眼底,浓淡相宜,七十二峰缥渺可辩。三十六和七十二,在中国古人的心目中,代表3的阳数之极即九的四倍数和八倍数,具有阴阳调和,吉祥完美的好处,用来概括太湖的水域面积和山、岛的数量,是赞美那里既有海的雄伟,又有湖的秀丽。真是"山不高而清秀,湖不深而辽阔",一派山外有山,湖中有湖的"天然图画",把太湖平远山水的审美特征,展示得淋漓尽致。请大家往左面看:那里山势连绵,重岗复岭,有12个山渚伸突湖中,称为"湖东十二渚,此刻已建有中央电视台的"影视城",还有建设中的"山水城"。

  请大家转向右边看:那里从青龙山到闾江口,沿湖有18个山湾,简称"湖西十八湾";它的前端就是马山岛,岛上有国家级的度假区,更有高88米的"灵山大佛",遐迩闻名。再请大家往中间看:那好象由三个小岛组成的"三山岛",既有秀气,又有灵气,更象"蓬莱三岛"那样有点儿仙气,已被建成中外驰名的"太湖仙岛"。再远点那座像笠帽一样隐约可辨的小岛,叫"拖山岛",这拖山岛的南面,就是一片汪洋的外太湖了。

  在那里,我还想向大家补充讲一讲:这湖东十二渚、湖面十八湾和拖山岛之间的太湖,归无锡管辖,在古代又称作"梅梁湖"。它的得名来源于一个秀丽的传说:三千年前,陕西岐山周太王的长子泰伯"南奔荆蛮",在无锡"梅里",也就是这天的梅村镇,开创了吴国五百多的的基业。当时用梅树的树干做成房屋的正梁,被赋于了神圣的色彩。一次吴国运送梅梁的船只,把梅梁翻入了湖心,这样到了每年的春季,湖面就会飘出朵朵洁白的梅花。请大家回过身子,欣赏一下太湖航行的保护神"鼋渚灯塔"。因为鼋头渚处于太湖和蠡湖航道的突出位置,因此在1920年,就有人在那里立杆挂灯,为夜行船只导航。1920年,锡湖轮船公司通航,地方人士建灯塔表示祝贺,当时灯塔的形状,象一枚弹头朝上通红的炮弹。1982年结合灯塔翻修,改成民族形式的紫酱色,琉璃瓦重檐塔顶;并在砖砌墙身上用粉红色金山石贴面,高度也从原先的12.56米加高到13.1米,使灯塔显得更加典雅挺拨,成为鼋头渚的标志性建筑。

  介绍江苏鼋头渚的导游词 篇6

各位来宾:

  大家好!我们走过了幽曲的"藕花深处"翻过了一道小小的山梁,来到了大家心仪已久,景色豁然开朗的太湖佳绝处鼋头渚。您看:三万六千顷的浩淼烟波奔来眼底,浓淡相宜,七十二峰缥渺可辩。三十六和七十二,在中国古人的心目中,代表3的阳数之极即九的四倍数和八倍数,具有阴阳调和,吉祥完美的意义,用来概括太湖的水域面积和山、岛的数量,是赞美这里既有海的雄伟,又有湖的秀丽。真是"山不高而清秀,湖不深而辽阔",一派山外有山,湖中有湖的"天然图画",把太湖平远山水的审美特征,展示得淋漓尽致。请大家往左面看:那里山势连绵,重岗复岭,有12个山渚伸突湖中,称为"湖东十二渚,现在已建有中央电视台的"影视城",还有建设中的"山水城"。

  请大家转向右边看:那里从青龙山到闾江口,沿湖有18个山湾,简称"湖西十八湾";它的前端就是马山岛,岛上有国家级的度假区,更有高88米的"灵山大佛",遐迩闻名。再请大家往中间看:那好象由三个小岛组成的"三山岛",既有秀气,又有灵气,更象"蓬莱三岛"那样有点儿仙气,已被建成中外驰名的"太湖仙岛"。再远点那座像笠帽一样隐约可辨的小岛,叫"拖山岛",这拖山岛的南面,就是一片_的外太湖了。

  在这里,我还想向大家补充讲一讲:这湖东十二渚、湖面十八湾和拖山岛之间的太湖,归无锡管辖,在古代又称作"梅梁湖"。它的得名来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三千年前,陕西岐山周太王的长子泰伯"南奔荆蛮",在无锡"梅里",也就是今天的梅村镇,开创了吴国五百多的的基业。当时用梅树的树干做成房屋的正梁,被赋于了神圣的色彩。一次吴国运送梅梁的船只,把梅梁翻入了湖心,这样到了每年的春季,湖面就会飘出朵朵洁白的梅花。请大家回过身子,欣赏一下太湖航行的保护神"鼋渚灯塔"。因为鼋头渚处于太湖和蠡湖航道的突出位置,因此在1920年,就有人在这里立杆挂灯,为夜行船只导航。1924年,锡湖轮船公司通航,地方人士建灯塔表示祝贺,当时灯塔的形状,象一枚弹头朝上通红的炮弹。1982年结合灯塔翻修,改成民族形式的紫酱色,琉璃瓦重檐塔顶;并在砖砌墙身上用粉红色金山石贴面,高度也从原来的12.56米加高到13.1米,使灯塔显得更加典雅挺拨,成为鼋头渚的标志性建筑。

  介绍江苏鼋头渚的导游词 篇7

亲爱游客朋友们:

  欢迎来到美丽无锡。我想问大家,您知道中华第一赏樱胜地是在哪里吗?对了,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去游玩鼋头渚。鼋头渚是我们无锡著名旅游景点之一,郭沫若先生赞为“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

  鼋头渚是横卧无锡太湖西北岸一个半岛,因巨石突入湖中形状像神龟昂首而得名,鼋头渚始建于1916年,现面积达539公顷,是国家5A级风景区。

  鼋头渚有鼋渚春涛、太湖仙岛、中日樱花友谊林等众多景观,各具风貌。

  各位游客,请大家随我继续参观,我们现在来就是位于鼋头渚樱花林核心地带,叫做赏樱阁,是樱花林内标志性建筑景观,登临赏樱阁,居高临下,眺目四望,漫山遍野樱花花海,是鼋头渚风景区内最佳赏樱胜境。

  作为“世界三大赏樱胜地”之一,无锡鼋头渚樱花谷内有3万多株、100个品种樱花树,大家看,这里樱花如云似霞、满树烂漫,美不胜收。樱花盛开日子,我们再也不用远赴日本,樱花天堂,其实就在我们身旁。

  各位朋友,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通过今天行走在鼋头渚绿树,清水之间,我们已经成为名副其实仁者智者了。

  介绍江苏鼋头渚的导游词 篇8

  太湖,古称具区、震泽、笠泽、五湖等。《尔雅》中有“吴越之间具区”之句。太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是长江流域的重要湖泊,总面积2400平方公里,有两个香港/四个新加坡/四百个西湖那么大,号称三万六千顷。水发源于茅山、天目山,经吴江、黄浦江流入东海,是长江中下游的一个良好的天然蓄水库。

  那么太湖是怎么形成的呢?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年,王母娘娘要做寿了,玉皇大帝叫四大金刚抬去了一份厚礼。王母娘娘看见后,高兴的连嘴都合不拢了。原来玉皇大帝送的是一个大银盆,里面有72颗特大的翡翠,而且还有千姿百态的各种五色玉石雕凿的飞禽走兽,简直是一个聚宝盆;远远望去,还活象一只精致的大盆景呢,各路神仙都赞不绝口。大家看过《西游记》都知道,王母娘娘设蟠桃会,没请弼马温,结果齐天大圣孙悟空发了脾气,大闹天宫。他见一样打一样,当他看见玉帝送的这只大银盆,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棒打了下去,银盆便从天上落了下来,跌到地上砸了个大洞,银子便化作白花花的水,形成了三万六千顷的湖,因此湖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天”字上面的一横落在下面就为一点,也就是“太”字,所以此湖就叫“太湖”。72颗翡翠就成了72座山峰,分布在太湖中间。玉石雕刻的鱼,就是现在太湖里肌白如银、肉嫩味鲜的银鱼。玉石雕刻的飞禽,变成了对对鸳鸯。只有走兽没有活成。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并无科学根据。据考证,真正的太湖是一个海迹湖,地理上称“泻湖”。原来这里是一个大海湾,由于长江、钱塘江泥沙的冲积,长江三角洲不断向东延伸,海湾因湾口被泥沙淤积成的沙坝所封闭而形成了太湖,以后在河水和雨水的作用下,海水逐年淡化,于是就成了淡水湖。因此也有人说他是“海的儿子”。

  关于太湖的成因还有很多种说法,如1986年,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用自制的走航式地层剖析仪,在湖上行使200多公里,对湖底穿透程度40—80米,最终查明,太湖之底是坚硬的黄土层,上面覆盖着10—200厘米不等的软泥。在黄土层上,还有许多掩埋的古道河的浅洼地痕迹,这却清楚的说明太湖并不是一个泻湖,而是一个黄土覆盖的'冲积平原环境。科学研究尚未统一,就不要说民间的传说了。

  这里呢还有一个“沉落山阳县,汆出无锡城”的传说,传说在远古时代,太湖在山阳县,这里的人作恶多端,天上玉皇大帝听说后,派太白金星在下凡去看看是否真的如此。太白金星下凡后呢,在山阳县遇到一个孩子,他每天打柴侍奉老母。于是太白金星就变作一个老乞丐向孩子要吃的,孩子看他很可怜就把身边唯一的一个馒头给了他。太白金星看到孩子这么好心,决定拯救这个孩子。他告诉孩子,说:“如果山阳县狱庙前的石狮子眼中淌血,就又洪水冲垮山阳县,你赶快背着老母往西北逃命。”于是这个孩子就每天到狱庙前去看石狮子的眼睛,这个秘密被一个屠夫知道了,便和孩子开玩笑,将猪血涂在狮子眼睛里。孩子一见,立即背着母亲香西北跑,边跑边喊:“山阳县要沉了,赶快逃命!”可是人们都以为孩子疯了,没有理睬。谁知孩子前脚刚走,洪水后脚就到。孩子跑啊跑,最后实在跑不动了,就停了下来,洪水也就在孩子的脚下停了。后来人们发现,在孩子背母逃命时,在一个地方歇了三歇,这地方就长出三个山峰,就是现在湖中的三山——乌龟山;母子最后停留的地方就是鼋头渚。太湖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严寒年代才全湖结冰,近650年中全湖结冰仅10次。它的平均深度只有2米左右,最深处也只有4.87米,自然条件好,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天然饲料丰富,是我国著名的淡水水产基地。湖中有鱼类、虾类、贝类等水产一百五十多种,其中最著名的太湖三白“白鱼、白虾、银鱼”更是名扬天下,现在先让我们去领略一下太湖的无边风光,中午再品尝太湖的水产。

  介绍江苏鼋头渚的导游词 篇9

  【景区概况】

  鼋头渚位于无锡西南郊的太湖之滨,距离市区约18公里。它是国家5A级景区。渚是指三面临水的小陆地,因为它状如鼋头而叫鼋头渚。它可以说是独占太湖最美的一角。在这一片真山真水的自然景色中辅之以别具匠心的人工点缀,使之成为观赏太湖最为理想的游览胜地。鼋头渚以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辽阔”的无边风月和春花秋月、夏荷冬雪的四时之景吸引着无数游人。我们所要重点游览的就是鼋渚春涛景区了,他的基础就是1918年由杨翰西所建的横云山庄,它是整个园林的精华所在。下面让我介绍一下本次的游览路线:首先我们来到的是结构古雅的“太湖佳绝处”牌坊、长春桥和“横云山庄”牌坊,接下来浏览的是幽深寂静的藕花深处,最后我们参观的就是景区的精华鼋渚春涛了。下面开始我们的游览吧。

  【太湖佳绝处牌坊】

  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太湖佳绝处”牌坊是由郭沫若老先生手书。

  【长春花漪】

  绕过涵万轩,我们来到长春桥,我们看到的这座长春桥是园主为了改变原来的横云山庄用地局促,所以利用湖边的芦苇荡,拦水围堤,堤上架“长春桥”,在桥头两侧的长堤上,种植了日本樱花的著名品种“染井吉野”,长春桥是仿照颐和园昆明湖上的玉带桥所建。她是一座拱石桥,高耸湖面,它挡住了外湖的景色,分隔了水面和空间,从平面上看,增加了变化,使浩大的湖面产生了大小、虚实、动静的对比;从立面上看,丰富了景色层次,它与涵万轩、绛雪轩和东面山坡自成一个空间,构成长春花漪的景色。这里又有一座“具区胜境”牌坊,具区是太湖的别称之一,在这个牌坊的背面写着“横云山庄”,它是这座风景区原来的名字。

  【藕花深处】

  各位朋友,这组被称为“藕花深处”的庭园建筑是景区中最幽静的地方,这里的水池中遍植荷花,来到此地,似乎进入了“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的诗情画意。藕花深处景区包含荷塘、小岛、曲桥,芳亭、湖石,轩厅等景点。

  【无锡旅情】

  现在在我们眼前的这块巨石上刻有无锡早期的旅游口号——无锡,充满温情与水。温情是指无锡人温文尔雅,待人热情。至于“水”,那是指无锡的旅游资源以水为主,以水出名,有太湖、京杭大运河,还有长江。因此,说无锡充满温情与水当之无愧。背面刻的是《无锡旅情》的中文歌词。这是无锡市为了提高知名度邀请了日本作曲家和音乐出版社长来无锡旅游,他们回国后便出版发行了《无锡旅情》,由日本当红歌星演唱。《无锡旅情》从此风靡日本全境,许多日本友人纷纷慕名前来无锡旅游。

  【鼋渚灯塔】

  各位来宾,走过了幽静的藕花深处,我们来到景色豁然开朗的太湖佳绝处——鼋头渚。请大家向右看,那里从青龙山到闾江口,沿湖有18个山湾,简称“湖西十八湾”;它的前端就是马山岛,岛上有国际度假区,更有“灵山大佛”遐迩闻名。在请大家往中间看,那好像由三个小岛组成的“三山岛”,既有秀气,又有灵气,更像“蓬莱仙岛”那样有点仙气,已被建成中外驰名的“太湖仙岛”。请大家回过身,欣赏一下太湖航行的保护神“鼋渚灯塔”。它是作导航之用。1920年,就有人在这里立杆挂灯,为也行船只导航。1924年,锡湖轮船公司首航太湖,地方人士集资建一座灯塔以示祝贺。

  【鼋渚春涛】

  请大家向前走,这里是鼋头渚的景名刻石,这块“鼋头渚”的刻石高2米,正面的“鼋头渚”三字是由无锡举人秦敦世书写的。另一面刻“鼋渚春涛”4字,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写的。“鼋渚春涛”的“春”字用的最妙,一是刘春霖来锡时正是仲春时节;二是这里面对着太湖的一个内湖,叫梅梁湖。根据《具区志》记载:“梅梁湖在夫椒山(今马山)东,吴时进梅梁至此,舟沉失梁,后每至春首则水面生花。”后人据此典故把鼋头渚、马山、拖山之间的水面称为“梅梁湖”。每逢春天,这里会出现神话般的奇景:春涛好似古梅在水上开花一般,显得美丽极了;三是无锡正处在太湖北岸,春天时多东南风,太湖无日不起浪,尤以鼋头渚一带水势浩大,波涛汹涌,声势雄壮。鼋渚涛声是这里的一大特色。若遇风和日暖,微波涟漪,涛声则清缓而流畅,和谐而有节奏;若遇狂风怒号,浊浪滔天,则轰然巨鸣,犹如万马奔腾,真有“涛声吼鼋渚,地胜十洲三岛”的感觉。所以鼋渚春涛是鼋渚涛声中最神奇的。

  【摩崖石刻】

  各位朋友,在这里我们主要欣赏鼋头渚两组具有深刻人文内涵的摩崖石刻。横云石壁是鼋头渚著名的风景点。在绝壁悬崖上刻有“横云”和“包孕吴越”6个字,这是清末无锡县令廖纶书写的。“包孕吴越”形容太湖气势宏大,跨越江浙两省,江浙两省在以前主要是吴越两国的疆域,太湖在其间,湖水浇灌了两国的土地,使两国百姓受益匪浅。太湖像伟大的母亲以自己的“乳汁”哺育了吴越儿女。

  “横云”是说在湖中远处回望鼋头渚,只见上下苍苍茫茫,水天一色,这一带湖岸好似横在半空中的一抹彩云,在轻轻漂移。原来的横云山庄也是因为这横云石刻题名的。

  【澄澜堂】

  澄澜堂建于1931年,是仿照宋、明宫殿式样营建的,面阔5间,四周游廊,气宇不凡,是“鼋渚春涛”的主建筑。“澄”是指水平静清澈,“澜”则是波浪起伏之意。取名“澄澜堂”是说在这里可以饱赏太湖多变的天然景色。太湖一年四季变化万千,太湖晴天,淡泊明净;雨天,烟波浩渺;有风时,白浪奔腾;有雾时,青烟缦渺。真是“浪涛与松涛齐名,碧水共长天一色”!风景能与唐朝文学家王勃写的《滕王阁序》所描写的洪都风景相媲美。所以陈夔龙在堂两边抱柱联上写道:

  山横马迹,渚峙鼋头,尽纳湖光开绿野;

  雨卷珠帘,云飞画栋,此间风景胜洪都。

  “洪都”指的就是“滕王阁”了。

  好了,鼋渚春涛景区就讲解到这里,下面给大家自由活动的时间。

  介绍江苏鼋头渚的导游词 篇10

各位来宾:

  我们走过了幽曲"藕花深处"翻过了一道小小山梁,来到了大家心仪已久,景色豁然开朗太湖佳绝处鼋头渚。您看:三万六千顷浩淼烟波奔来眼底,浓淡相宜,七十二峰缥渺可辩。三十六和七十二,在中国古人心目中,代表3阳数之极即九四倍数和八倍数,具有阴阳调和,吉祥完美意义,用来概括太湖水域面积和山、岛数量,是赞美这里既有海雄伟,又有湖秀丽。真是"山不高而清秀,湖不深而辽阔",一派山外有山,湖中有湖"天然图画",把太湖平远山水审美特征,展示得淋漓尽致。请大家往左面看:那里山势连绵,重岗复岭,有12个山渚伸突湖中,称为"湖东十二渚,现在已建有中央电视台"影视城",还有建设中"山水城"。

  请大家转向右边看:那里从青龙山到闾江口,沿湖有18个山湾,简称"湖西十八湾";它前端就是马山岛,岛上有国家级度假区,更有高88米"灵山大佛",遐迩闻名。再请大家往中间看:那好象由三个小岛组成"三山岛",既有秀气,又有灵气,更象"蓬莱三岛"那样有点儿仙气,已被建成中外驰名"太湖仙岛"。再远点那座像笠帽一样隐约可辨小岛,叫"拖山岛",这拖山岛南面,就是一片汪洋外太湖了。

  在这里,我还想向大家补充讲一讲:这湖东十二渚、湖面十八湾和拖山岛之间太湖,归无锡管辖,在古代又称作"梅梁湖"。它得名来源于一个美丽传说:三千年前,陕西岐山周太王长子泰伯"南奔荆蛮",在无锡"梅里",也就是今天梅村镇,开创了吴国五百多基业。当时用梅树树干做成房屋正梁,被赋于了神圣色彩。一次吴国运送梅梁船只,把梅梁翻入了湖心,这样到了每年春季,湖面就会飘出朵朵洁白梅花。请大家回过身子,欣赏一下太湖航行保护神"鼋渚灯塔"。

  因为鼋头渚处于太湖和蠡湖航道突出位置,因此在1920年,就有人在这里立杆挂灯,为夜行船只导航。1924年,锡湖轮船公司通航,地方人士建灯塔表示祝贺,当时灯塔形状,象一枚弹头朝上通红炮弹。1982年结合灯塔翻修,改成民族形式紫酱色,琉璃瓦重檐塔顶;并在砖砌墙身上用粉红色金山石贴面,高度也从原来12.56米加高到13.1米,使灯塔显得更加典雅挺拨,成为鼋头渚标志性建筑。

【介绍江苏鼋头渚的导游词】相关文章:

江苏太湖鼋头渚导游词04-02

江苏无锡鼋头渚导游词精选-江苏导游词12-31

鼋头渚导游词精选04-20

鼋头渚的导游词04-01

鼋头渚导游词10-09

无锡鼋头渚导游词03-28

太湖鼋头渚导游词03-14

鼋头渚导游词范文03-14

关于鼋头渚的导游词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