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景点导游词

时间:2024-06-08 00:12:35 艺诗 导游词 我要投稿

襄阳景点导游词(通用10篇)

  作为一名乐于为游客排忧解难的导游,总归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是讲解当地的基本情况,介绍风土人情的文章。写导游词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襄阳景点导游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襄阳景点导游词(通用10篇)

  襄阳景点导游词 1

亲爱的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这里旅游。

  襄阳城位于汉江南岸,襄樊市中心。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是一座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古城。因“城在襄水之阳,故曰襄阳也”。

  襄阳城雄据汉水中游,楚为北津戌至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城池始建于汉;周长7公里;护城河最宽处250米,堪称华夏第一城池,自古就有“铁打的襄阳”之说。如今,雄伟壮观。古朴典雅的城地,与新近修复的仲宣楼昭明台等历史名胜融为一体,交相辉映,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襄阳城共有六座城门,即大,小北门,长门,东门,西门和南门。

  襄阳城地处汉江南岸,与北岸的樊城隔江相望,是襄樊市委市政府机关所在地。它三面环水,一面靠山,不仅是历代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更是一座古今闻名的军事重镇。因城墙坚固,城高池深,易守难攻,素有“铁打的襄阳”之称。自东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上下3000年,襄阳一直是群雄角逐的重要战场,战争的硝烟不断弥漫在它的上空。如今,这里尚存许多军事遗迹。襄阳城始筑于汉,唐宋年间改为砖城,增设垛堞,新建城楼。明洪武年间重筑,并在城的东北角新添一段城墙,取名新城。全城7322周年米,原有6座城门,分曰:阳春、西城、临汉、拱宸、震华。每座城门设有瓮城或子城,城四隅设有角台,沿线分设敌台和烽火台,城垣上设置垛堞4000多个。城墙最低处7米,最高处11米。

  襄阳城六门城楼高耸,四方角楼稳峙,王粲楼、狮子楼、奎星楼缀十里城垣,与鼓楼昭明台、谯楼相映生辉。整个城池和谐地融为一体。

  环绕襄阳城的古护城河是古城美景之一。

  它宽度180米以上,最宽处超过250米,是我国最宽的护城河,现被原样保存。绕城泛舟而游,但见城垣高筑、垛堞处处;垂柳掩映、灌木葱茏,仿佛置身于画中,美不胜收。

  襄阳城是湖北省重点保护单位。

  襄阳城每座城门外又有瓮城也叫屯兵城。万历四年,知府万振孙为六门首提雅称,分别为:阳春门,文昌门,西城门,拱震门,临汉门,震花门。因西门是朝拜真武祖师庙的必经之路,故又称为“朝圣门”。襄阳城在明清时,古建筑较为完整:六门城楼高耸,四方角楼稳峙,王粲楼,狮子楼,奎星楼点缀十里城郭,金瓦琉璃,高墙飞檐,煞是壮观,整个城池都和谐地融为一体,给人以古朴典雅的感受。襄樊市政府近年来下了很大功夫修复古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持了襄阳古城墙古朴的原貌。

  襄阳城北、东、南由滔滔汉水环绕,西靠羊祜山、凤凰山诸峰。城墙始筑于汉,后经历代整修,现基本完好,墙体高约10米,厚1.3—1.5米,周长7.4公里,据山临水,蔚为壮观,明人李言恭诗赞“楼阁依山出,城高逼太空。”城下环以护城河,平均宽度180米,最宽处250米,人称“华夏第一城池”。整个襄阳城布局严谨,形势险要,自古誉为“铁打的襄阳”。这里城墙坚固、城高池深、易守难攻、固若金汤,素有“铁打的襄阳”之美称。城墙始筑于汉,时兴时废,保留至今的是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重筑的'新城。全城周长7322米,原有城门6座,横匾于书阳春、文昌、西成、临汉、拱宸、震华6个城门名。每座城门设有瓮城或子城,城四隅设有角台,城墙沿线分设敌台和烽火台,城垣上设置垛堞4000多个。

  襄阳城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地处湖北省北部,汉水中游。《汉书·地理志》谓:“襄阳位于襄水之阳,故名。”战国时楚置北津戌,始为军政重邑。汉时置县,三国时置郡,此后历代为州、郡、府治所。汉唐两代,襄阳城处于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荆州记》载:东汉时襄阳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城南一带号称“冠盖里”。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刘表为荆州刺史,将州治从汉寿迁至襄阳,使襄阳城由县级治所一跃升为京城以下州的首府,地辖今湖北、湖南两省及河南、广东、广西、贵州等省的一部分,成为当时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唐代襄阳城为山南东道治所,辖区扩及今陕西、四川的部分地区。明末李自成攻占襄阳城,并在此建立国家政权,自称“新顺王”,改襄阳为襄京。1950年5月1日,襄阳与汉水对岸的樊城合为襄樊市。

  襄阳城,是座巍峨雄丽的古城。

  她以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文物古迹,壮丽的山川河流而闻名遐迩,古往今来不知有过多少骚人墨客在此留步,写下了许多呤诵她的动人诗篇。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泛舟汉江,怀着对襄阳的深厚感情,写下了富有感染力的诗篇《汉江临泛》。

  古城历经沧桑,现仅剩临汉、拱宸和震华等三座城门。在临汉门上尚保留有一座始建于唐、重筑于清的重檐歇山式城楼,经维修后完整无缺。城墙最低处7米,最高处11米,周围环绕着护城河。古老的护城河主道宽180米,最宽处250米。绕城泛舟游览,只见城垣高筑,垛堞处处,垂柳掩映,灌木葱茏,真乃旅游的好去处。

  好,游客朋友们,今天就为大家讲解到这儿,谢谢各位的支持!

  襄阳景点导游词 2

亲爱的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我代表襄阳xx旅行社的全体人员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我是你们的导游员xx,大家可以叫我xx,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将由我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身旁的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张师傅,他有着5年的驾驶经验,大家可以放心乘坐我们的旅游大巴,希望我们的努力能给大家带来一段美好而又愉快的旅途!

  三国故事湖北多,这可不是吹牛。《三国演义》120回,其中的75回就发生在我们湖北,而这75回中又有44回发生在襄阳。按照行程,我们今天要参观的就是天下闻名的三国时期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10、以待明君的古隆中。

  襄阳古隆中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隆中在襄阳城西13公里处,因“山有隆然而起”得名,《三国演义》中对隆中是这样描述的:“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是一个风景美丽的地方。

  隆中之所以天下闻名,原因有三个:一是诸葛亮的躬耕之地,二是刘备三顾茅庐的所在地,三是著名的“隆中对策”的提出地。俗话说,到当阳拜关公能求得吉祥,到隆中拜孔明能增长智慧。希望各位朋友在参观完隆中后到能像诸葛亮那样博学多才,智计百出。说着说着,我们的旅游大巴已到达隆中景区了,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依次下车。

  现在各位看到的便是古隆中牌坊,它是由清朝光绪19年湖北提督陈文炳负责修建,作为古隆中风景区的标志。石牌坊高约6米,长约10米,正面大门刻的是“古隆中”三个大字,两边石柱上雕刻着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句是高度赞扬了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和诸葛亮业绩两朝的赤胆忠心,两边小门上雕刻着诸葛亮的名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表明了诸葛亮在隆中隐居时,虽过着平淡的生活,却胸怀远大的志向。现在请大家看一下石牌坊的背面,上方有五个大字“三代下一人”,这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诸葛亮是夏、商、周三代以后最高尚最伟大的人,没有其他人可以与之相提并论。两边柱子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这句诗高度赞扬了诸葛亮接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

  走过石牌坊,穿行躬耕田,就到了小虹桥。清代王铽在《隆中十咏》中,写到小桥说:“有人睹物思玄德,曾向小虹桥上行”。这座小桥还有一段趣史,据说,刘备二顾茅庐时,在桥旁遇见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一看老人衣着狐裘,谈吐不凡,曾误以为诸葛亮,闹了一场误会。从此,小虹桥和隆中一样著名于世了。桥为石拱,青石板面,桥下流水清澈,淙淙有声。当你漫步桥上,独自徘回,不由得你会不假思索刘备那种“求贤若渴的精神”。大家可以在桥上感受感受这种意境。

  走过小虹桥,拾级而上,便是武侯祠。现存武侯祠建于明末清初,依山而建,共分四层院,一层高一层。武侯祠大厅的木匾上雕刻着“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的题词,正殿有诸葛亮的塑像,陈列有铜鼓及其他石刻文物等。两侧设有配殿,西配殿名“三义殿”,内塑有刘备、关羽、张飞像,是人们凭吊祭祀的地方。

  武侯祠的右下首便是三顾堂,顾名思义就是人们为了纪念刘备“三顾茅庐”而修建的`。据说刘备三顾茅庐时在这里拴过马。后人依此建一四合院,名三顾堂。堂内陈列有岳飞手书的《出师表》。

  离三顾堂不远处的那个六角形庐亭就是草庐,这里是诸葛亮与他的亲朋师友经常聚会的地方。唐代冯志韵草庐诗说:“卧龙人去远,此地尚名冈。所幸遗民在,凭君一劝耕。”据史书记载,他写诗的时候草庐还完好,而今草庐已无故迹可寻,留下的只有一个隆起的大山包,而现在大家看到的六角形庐亭为后人所建。

  远远看去那个最高最雄伟的建筑就是腾龙阁,腾龙阁依山取势,拔地擎天,决定巍峨,飞檐壮丽,雄伟而蕴含秀美,古雅而透出清新。腾龙阁是1999年12月建成的标志性景观建筑,阁高44米,建筑面积1108平方米,上下十层,宝形访汉建筑外形,阁内各楼层分别陈列有历代赞颂诸葛亮的诗文,诸葛亮在隆中十年的成长历程及他在襄阳的社会关系,三国主要人物雕像或画像。现在大家就随我一起登上这最高峰吧。每一层楼都能领略到孔明智慧,登上塔顶,徐徐清风拂面,远山近水尽收眼底,襄阳市区全景一览无余。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令人难忘的,我们的隆中之行到此就结束了,我也要和大家说再见了,在这里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与配合。最后,祝大家工作顺利,生活顺心,有缘我们下次再见。

  襄阳景点导游词 3

亲爱的女士们、先生们: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襄阳市保康县。我们今天将要游览的是美丽的五道峡风景区。

  五道峡风景区位于保康县北部,是春秋战国楚人卞和“和氏璧”的地方,由五个峡谷段构成。海拔600-1450米,峡长约5公里,峡内山峰一溪相连,平峙多姿,溪流清澈,四季奔腾,山、林、洞、瀑、水、天、鸟、兽,与历史遗迹、民间传说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奇、险、雄、幽浑然一体的天然画卷。成片的原始森林和丰富的生物资源是五道峡区的一大特色。

  这里山陡路险,游人稀少,原始森林得以保存,珍奇的动植物不时可见。峡中山洪冲倒或狂风卷覆的大树横卧沟心,吸取日月之精华,枯树萌发新枝嫩芽,成为巨型天然盆景,给人以枯木逢春之感。加之山地落差大,地貌变化奇异,飘逸着药物樟香的悬崖峭壁,不时传来鸟音的寂静林海,午时方见太阳的峡谷深涧,清脆悦耳的.洞中溪流,时出时没的锦鸡、香獐、大灵猫和水獭等珍稀动物将它点缀得多姿多彩。

  这里有很多野生动植物资源基本保持着原始状态,其中属国家保护的植物5 21种,动物27种,其生物资源十分珍贵。优美的生态环境有助于气候条件的改善,峡区日平均温度19°C左右,冬暖夏凉,暑天最高气温23.5゜c,夏季如春。由于峡区和温和的气候,秀丽的风光,经过开发,融旅游、避暑、疗养为一地。山里人常说山高水长。此地虽系高山峡,谷却有着充足而优良的地下水资源,包括可口的清泉和可供沐浴的温泉。游人站在状若水帘银花有温瀑下沐浴,既可使肌体得以疗养,又能享受大自然的乐趣。

  有以仙人洞为代表的溶洞群8处,以龙王寨为代表的山寨群6处,以神女瀑为代表的瀑布群8处。著名景点有龙王寨、卧龙洞、神女瀑、响水瀑、孙家寨、龙宫宝殿、仙女浴温泉、玉银瀑、霸王峰、红巾军坟、仙人岩等100余处。

  好了,我们现在就到了五道峡风景区,请大家随我一起进京去参观。

  襄阳景点导游词 4

  唐城由襄阳智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投资,是专门为著名导演陈凯歌将执导的电影《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而建。

  唐城中的花萼相辉楼、长生殿、御苑门等单体建筑雄伟壮观、色彩艳丽。漫步其间,高大的古典建筑与汉水粼粼波光相映成趣,踏入大门后仿佛穿越时空梦回唐朝。

  唐城将利用各种表现形式来展示盛唐文化,把汉江活水引入城内,通过8座桥梁与城内8条水系连接,形成“八水绕长安”的格局,打造自然诗画形态,游人可乘船领略唐城全景。

  公元756年被自缢而死,香消玉殒的杨贵妃恐怕没想到1256年之后,古城襄阳将投入25亿元,精心营造她“回眸一笑百媚生”的美景。

  远眺唐城,从盛唐宫殿、古镇街市到各式亭台楼榭,无不显现出恢宏气势,竣工后,陈凯歌执导的大型魔幻片《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将在此开机拍摄。这部电影讲述了因杨贵妃之死而引发的一连串诡异的故事。

  一期项目包括核心区影视拍摄基地唐城、展示厅和仿古步行街,预计于2014年5月全部竣工。而2014年6月,将迎来再现大唐恢宏历史的`巨片《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开篇首秀。

  穿过25.9米高的凯旋楼,气势恢宏的城楼、街市,相映成趣的水系、桥梁,错落有致的宫殿、宅邸、寺庙一一映入眼帘,古朴厚重的盛唐景观凝固在仿唐建筑之中,令人浮想翩翩。而这一项目仅仅是总投资50亿元的襄阳文化产业园的众多项目之一。

  于2013年5月开工建设的二期项目包括:岘山首景区、“涧南园”(浩然草庐)游览区、“洄湖水乡”文化休闲区、“岘山诗林”文化艺术沙龙区、“南亭、诗仙阁、襄阳大观”亭台楼阁景观区、“千年诗路”登山步道区、“浩然春晓”山体光影秀景区等9个景区、配套区。三期岘山湿地公园、浩然剧院和外景拍摄区等项目也正在紧张地筹备之中。

  襄阳文化产业园选址位于襄城区襄隆大道贾洲段附近,一期工程为襄阳影视基地项目和景观支撑项目,二期为科幻城和襄阳欢乐大世界建设,三期为大型草木花卉园艺及珍禽畜养殖观光园。

  襄阳景点导游词 5

  襄阳菜是楚菜系的北味菜,以襄阳和郧阳(今十堰)地区的风味为基础,吸收鄂豫陕渝四省的风味。特点是以猪、牛、羊肉为主要原料,加以该地区特产山珍,制作方法以红扒、热烧、生炸、回锅、凉拌居多。巴蜀荆楚地区的人们生性嗜辣,几乎所有的菜都要用辣椒,与麻辣的川菜、猛辣的湘菜不同,楚菜讲究的是鲜辣。

  襄阳菜既有着楚菜鲜辣的特点,又保持着自己的风味,烹制手法以蒸、煨、炸为主,尤喜菜上淋油。襄阳名菜有三镶盘、夹沙肉、襄阳缠蹄、红烧蹄膀、糖醋白菜、清蒸槎头鳊、泡菜牛肚丝、酱猪大骨、酱爆肉、宜城盘鳝、宜城大虾等。

  襄阳的小吃品种如油茶、清汤、米窝、油馍筋、牛油面、红油豆腐面、襄阳酸辣面、酸浆面、炸酱面、胡辣汤、麻汁面、包面、炒糊波、襄阳薄刀、襄阳黄酒、金刚酥、玉带糕等。

  孔明菜

  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纤维素、铁、锌、钙、磷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入口脆嫩味美,生津开胃,酱香浓郁,并具有下气消食、利尿除湿、解毒消肿之功效。

  牛油面

  主要出现在早点摊位,以及小饭馆。由于面条已经提前煮至8~9成熟,上桌速度很快,顾客无需等待再加上其口味特点一辣二麻三鲜;经常配襄阳黄酒(一种乳白色的低发酵米酒)同食。

  金刚酥

  主要原料是面粉、食糖、麻油及少量食碱。发酵后,掺揉制成马蹄形饼,然后放入特制的大烘炉内焖烤4个小时。其色焦黄、香脆、不沾牙齿、落口后“酥口易化”。

  襄阳景点导游词 6

亲爱的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三晋之胜,美在晋阳,而晋阳之胜,美在晋祠,今天我们游览晋祠。著名古建筑学家林徽因说:“晋祠的布置既像庙观的院落,又像华丽的宫苑;全部兼有开敞堂皇的局面和曲折深邃的雅趣。大殿楼阁在古树婆娑流泉映带之间,委实像个放大的私家花园。” 唐太宗李世民也对晋祠的建筑和夜景作了诗意的描述:“金阙九层,鄙蓬莱之已陋;玉楼千仞,耻昆阆之非奇。落月低于桂筵,流星起于珠树。”

  晋祠又名“唐叔虞祠”,是奉祀西周初年唐国诸侯姬虞的祠堂,又因祠堂建于晋水之源而得名晋祠,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园林式祠庙建筑群。晋祠的创建年代无从考证,不过,据北魏时期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的记载,早在1500年以前晋祠就是“晋川之中最为胜处”的游览胜地了。

  走进大门,大家迎面看到的这座坐东朝西的建筑就是明清时所建的古代唱戏的戏台——水镜台。戏台东面悬挂的横匾“三晋名泉”,字迹清秀雄劲,为清代康熙年间中过武举人的晋祠人杨廷翰所书,在牌匾两旁还有一副对联:“水秀山明,无磨无笔图画;鸟语花笑,有声有色文章。”“三晋”指的是春秋末期,赵、魏、韩三家分晋后山西的代称,“名泉”是指晋水泉源。前台正中悬挂的“水镜台”匾额,是清代乾隆年间翰林院编修同时也是杨廷翰的侄儿晋祠人杨二酉所书,以秀丽著称,被誉为晋祠三大名匾之一。“水镜”两字则是出自《汉书·韩安国传》中“清水明镜,不可以形逃”这一名词,寓意忠奸是非尽人皆知,谁也逃不出老百姓睁大的眼睛这个清水明镜。这是因为,中国古代戏剧中的人物都是脸谱化的,好人、坏人,演员一出场,观众一目了然。古人以“水镜”来称名戏台和台上的演出,是再也恰当不过的了。

  殿堂的重檐歇山顶与戏台开敞的单檐卷棚顶,高低错落,重叠组合,如巨鸟展翅般飘逸。大小垂花柱悬于梁上,中间镶了一周华丽的横枋板,犹如流苏布幔般生动,大梁与垂花横枋上的彩绘,更显得华丽,精巧而富有人文内涵。作为晋祠祭祀和庙会酬神的唱戏场所,这座戏台的造型雄奇独特,雕刻彩绘精细,是难得的建筑艺术佳作。

  穿过了横跨于晋水上游的智泊渠上的会仙桥,看过了由四个铁铸武士组成的“金人台”,走过了晋祠三大国宝级建筑之一的献殿,现在我们所站的地方就是有“世界上最古老的立交桥”之称的鱼沼飞梁,这座十字形的桥梁在北魏时就已经存在,古人以圆形为池,方形为沼,此方形池中多鱼,所以取名鱼沼,从高空俯视,它又很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巨鸟,故而称为“飞梁”。

  与鱼沼飞梁相连的这座建筑就是晋祠的主体建筑,也是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一的圣母殿,它坐西向东,是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中价值最高的一处。大殿的建筑与形制十分独特。殿顶为重檐歇山式,殿堂面阔7间,进深6间,近似正方形。大殿前廊柱上雕饰有八条蜿蜒欲动的木龙,豪放健美,雕于宋元二年 (1087年)。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栩栩如生,距今近千年,鳞甲须髯,仍跃跃欲飞,不能不叫人叹服木质的优良及工艺的精巧。如此宽广的大殿,内部竟无一根明柱,只是殿身四周设以廊柱与檐柱各一围承托殿顶屋架,这在建筑学上叫做减柱营造法。殿内共减少了12根柱子,从而使前廊和内殿十分宽敞,为设置神龛和塑像创造了足够的'空间。而且四周的柱子皆微微内倾,制成“侧角”,四根角柱又明显升高,造成“生起”,这样既增强了建筑物的稳固性,又使前檐四角翘起,显出曲线之美。如此设置殿柱反映出宋代木构建筑的高超技巧。

  殿内43尊彩塑被誉为晋祠“三绝”之一。另外两个是周柏隋槐和取自诗经中“永赐难老”的难老泉。作品为宋代原物,迄今已有900年的历史。主像圣母邑姜,头戴凤冠,身穿蟒袍,凝神端坐于中央凤椅之上,一副主人贵妇的仪表气质。42尊宫女宦官分立左右两旁,排列有序,职责有别,仪表各异,逼真地反映了宫廷侍女内心世界的喜怒哀乐。

  请看这5尊唱戏侍女,分别扮演了生、旦、净、末、丑诸种角色。当中最出色的便是这位头扎红饰唱花旦的宫女,她不仅眉清目秀,身段苗条,而且含羞带笑,一副满足的神情,大概是刚刚唱罢,受到了圣母的夸赞。可是如果我们从侧面看去,则是另一番表情。隐约可见其红肿的眼睛和含泪的眼角,深刻反映出内心的苦楚,很显然是强压心中的辛酸在圣母面前尽可能表现得欢快些。梅兰芳大师曾经说她“一笑一颦,似诉平生”。其余的侍女像请大家慢慢品味。这些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侍女像被誉为晋祠“三绝”之一。

  晋祠山灵水秀,历史久远,人文和自然景观十分丰富。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就游览到此,希望大家今后再次来晋祠旅游,相信每次重游都会有新的感受、新的收获。谢谢各位!

  襄阳景点导游词 7

  襄阳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居汉水中游,地跨东经110°45′—113°06′、北纬31°13′—32°37′,北邻河南省南阳市,南与荆门市相邻,东接随州市,西连十堰市。行政区域总面积1.97万平方千米,呈不规则的平行四边形,边界线全长1332.8千米。

  襄阳市地形为东低西高,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东部、中部、西部分别为丘陵、岗地、山地,约占襄阳总面积分别为20%、40%、40%。东部为低山丘陵,海拔多在90~250米之间,主要分布在枣阳东部的新市镇、鹿头镇、刘升镇、吴店镇、平林镇、王城镇等,最高点是与河南省交界处的玉皇顶,海拔778.5米。中部为岗地丘陵,兼有平原,主要分布在枣阳西部各乡镇和襄阳、宜城、老河口全部以及南漳东部乡镇,宜城孔湾镇八角庙村,海拔44米,是全市最低点。西部为山区,包括保康全部、谷城大部和南漳中西部,海拔多在400米以上,保康官山海拔2000米,是全市最高点。

  襄阳市横跨扬子准地台与秦岭地槽两个性质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以房县-襄阳-广济深断裂为界,断裂以南的保康、南漳、宜城三县全境和谷城、襄州、枣阳等县(市)的南部边缘位于扬于准地台区,约占全市总面积的42%;断裂以北的老河口市和谷城、襄州、枣阳等县(市)的大部分地区位于秦岭地槽区,约占全市总面积的58%。

  襄阳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这里既有滔滔汉水流经,又有干冷、暖湿空气交绥,冬寒夏暑,冬干夏雨,雨热同期,四季分明。加之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对气候要素产生明显的再分配作用,使得市内气候形成了各种类型。境内繁多的`植物、动物种类,即受惠于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全市年平均气温除高山以外,一般均在15-16℃之间,1月2-3℃,2月15-16℃,7月27-28℃,10月16--17℃。无霜期在228-249天之间。全市热量资源不仅丰富,而且具有较明显的过渡性,可以说兼备了南北气候特点。全市年降水量820-1100毫米,其中夏季占400-450毫米。全年降水量为107-135天。太阳辐射较为丰富,年平均总日照时效为1800-2100小时。又由于境内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度最高、降水最集中、光照最强的季节,正是主要农作物的旺盛生长季节,故全市气候资源上的优势,极有利于农业生产潜力的发挥。

  襄阳景点导游词 8

亲爱的乘客和朋友们:

  大家好!

  襄阳市位于湖北省北部,汉江中游,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韩曙米德多;地理记录的意思是:襄阳位于响水之阳,故名。战国时期,楚国在北晋许定居,开始是一个军政重重的城市。汉代,三国时设郡。从那以后,它一直由州、县和政府管理。汉唐时期,襄阳城在历史上处于鼎盛时期。

  《荆州记》记载:东汉襄阳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城南地区称广爱利。汉献平元年(190年),刘表为荆州刺史,将州政由汉寿移至襄阳,襄阳城由县级行政升为北京以下的一个州的首府。它管理着湖北、湖南两省和河南、广东、广西、贵州省的一部分,成为当时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唐代襄阳城是山南东道的所在地,管辖范围延伸到今陕西、四川部分地区。

  明末,李自成攻占襄阳城,在此建立政权,自称新顺王,襄阳到北京。1950年5月1日,汉水对岸的.襄阳、樊城合并为襄樊市。襄阳城是一座巍峨壮丽的古城。她以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文物和壮丽的山河而闻名。古往今来,不知道有多少诗人和作家留在这里,写下了许多吟诵她的动人诗篇。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泛舟汉水,写下了一首极富感染力的诗《汉水泛滥》,对襄阳有着深厚的感情。

  古城历经沧桑,如今只有三个城门,分别是林翰、陈宫、振华。在林翰门上,还有一座建于唐代、清代重建的双檐歇山顶式塔,维修后完好无损。城墙最低7米,最高11米,四周有护城河。古护城河主干道宽180米,最宽处250米。当你在城市里划船时,你可以看到城墙很高,到处都是桩,垂柳遮蔽,灌木茂盛,这真是一个旅游的好地方。

  襄阳景点导游词 9

亲爱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

  我们今天要游览的是米公祠。

  说起米公祠,我们先得了解米芾其人其事。

  米芾(1051~1107),中国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鹿门居士、无碍居士、海岳外吏,人称“米襄阳”。祖籍太原,后迁居湖北襄阳,长期居润州现如今的江苏镇江。

  米芾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米芾初师欧阳询、柳公权,字体紧结,笔画挺拔劲健,后转师王羲之、王献之,体势展拓,笔致浑厚爽劲,自谓“刷字”,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

  米芾绘画擅长枯木竹石,尤工水墨山水。以书法中的点入画,用大笔触水墨表现烟云风雨变幻中的江南山水,人称米氏云山,富有创造性。

  米芾传世的书法墨迹有《向太后挽辞》、《蜀素帖》、《苕溪诗帖》、《拜中岳命帖》、《虹县诗卷》、《草书九帖》、《多景楼诗帖》等,无绘画作品传世。其书画理论见于所著《宝章待访录》、《书史》、《画史》、《研史》、《海岳题跋》等书中。

  米芾书法宋代以来,为后世所景仰。其作书谓“刷字”,意指其作书行笔方法与前人不同。宋史载:“米元章初见徽宗,命书《周官》篇于御屏。书毕,掷笔于地,大言曰:‘一洗二王恶札,照耀皇宋万古。’徽宗潜立于屏风后闻之,不觉步出纵观。”

  米公祠位于襄阳市樊城西南汉水之滨,原名米家庵,是为纪念中国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而修建的祠宇。始建于元,扩建于明,自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始,先后由米芾第十八代孙米瓒、十九代孙米爵、二十代孙米澎重建;清同治四年(1865年)再建。祠内有纪念性建筑拜殿、宝晋斋、仰高堂等。并珍藏有清雍正八年(1730年)由其后裔摹刻的米芾手书法巾45碣,其它碑刻145碣。《米公祠及其石刻》1956年被公布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05月,米公祠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米公祠由三部分建筑群体组成,占地面积为约一万二千多平方米。中轴线上是一个三进院落,主体为建筑亭、拜殿、碑廊、宝晋斋、仰高堂,殿堂里珍藏陈列有米芾及宋代大量的墨迹和石刻。这些书法精品,是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每年吸引着大批中外游人到此参观,弘扬了我国古老而优秀的传统文化。

  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米公祠的大门,它是在2001年汉江大道改造时重新修建的,它是四柱三间七牌楼硬山式建筑。大门牌楼综合了鄂西北历史传统建筑风格与祠宇内的环境相互衬托、相互呼应,把名人文化与传统建筑特点有机的结合起来。

  这里就是第一进院。在院子的西边有个亭子,它是“洁亭”。为什么叫“洁亭”这个名字呢?这是因为米芾特别爱干净,而且好洁成癖。关于洁亭的由来,在我们襄阳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比较有趣的故事。传说有一天米芾遇到一个书生,知道这个书生姓段,名拂,字去尘。于是米芾就想:拂且去尘,真吾婿也。后来米芾果然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这个书生。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米芾单单从一个人的名字就能看出这个人特别爱干净,可见米芾好洁到了什么程度!米芾洗手从来不用毛巾擦手,而是用双手相拍或者甩手的方式把手弄干。洁亭也就由此而来。

  位于我们前方的这个建筑叫“拜殿”,它是米公祠的标志性建筑,也是米氏后人祭拜祖先的地方。

  进入拜殿,首先看到的是位于正中央的米芾的一幅自画像。它是一纸拓片,原石刻现藏于桂林伏波山的还珠洞内。在画像的两边有副对联:衣冠唐制度,人物晋风流。它是河南的书法家陈天然所书,意思是:米芾虽然是北宋时期的人,但是他喜欢模仿唐朝人穿衣服,同时喜欢收藏晋代人的书画作品。

  进入中院,首先看到的就是明代遗留下来的一棵银杏树,也叫白果树,据今已有422年。树旁的碑廊,集纳了米芾书法精粹,游客可在《动静交相养赋》中看到12个不同的“动”、14个不同的“静”以及20个迥异的“之”字。

  银杏树的后面有一块影壁式的大石碑,它是由几快石碑拼嵌而成,上面记载了从宋朝到明清时期米氏家族渊源的变迁,也就是米氏的家谱。

  我们眼前的这个建筑是宝晋斋,它是米芾从前的书房,它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大家可能要问,米芾为什么要把书房叫宝晋斋呢?这是因为在米芾的书房内收藏的都是晋代人的书画,所以就把书房命名为宝晋斋。宝晋斋以前陈列的`是米芾的书法作品,现在里面有一个米公祠的立体模型,展示了历史上的米公祠全貌。其间陈列的“北宋书法四家”之作,让观者感叹中国传统书法的魅力,其中东厢房内米芾《研山铭》的全贴拓片,可让书法发烧友看得酣畅淋漓。旁边有一首苏东坡的轮回诗拓片,“赏花归去马如飞酒力微醒时已暮”这几个字环排如梭,断句吟诵大有奥秘。通常的正解是: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穿过宝晋斋就进入第三进院了。位于米公祠里面的这个建筑叫“仰高堂”,仰高堂顾名思义就是瞻仰先祖遗风的地方,现在是米氏珍品馆,米芾的一些珍品也都陈列在里面。

  来到米公祠,大家重点参观的主要就是米芾的书法碑刻和书法墨迹。米公祠藏有清朝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由其后裔摹刻的米芾手书法帖45碣,其它碑刻145碣。这其中包括了苏轼、蔡襄、黄庭坚等人的书法精品以及当代著名书法家、画家的书法作品。古代、当代著名书法家的书法作品汇聚一处,显现出了米公祠作为一座书画宝库的艺术价值。

  好了,我们今天的米公祠之旅就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同时,请大家对我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宝贵的意见并多多包涵。最后,我代表所有襄阳人真诚的欢迎你们的再次光临!

  襄阳景点导游词 10

  襄阳市是湖北省重点保护单位。

  襄阳市每个城门外都有瓮城,又称屯兵城。

  万历四年,知府万振孙为六门首提雅称,即阳春门、文昌门、西城门、拱震门、临汉门、震花门。因为西门是崇拜真武祖师庙的必经之路,所以也叫“朝圣门”。

  襄阳市明清时期,古建筑相对完整:六门楼高耸,四角楼稳定,王灿楼、狮子楼、奎星楼装饰十里城郭、金瓦玻璃、高墙飞檐,非常壮观,整个城市和谐融合,给人一种简单优雅的感觉。近年来,襄樊市政府大力修复古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持襄阳古城墙的原貌。

  襄阳市北、东、南被滔滔汉水环绕,西临阳湖山、凤凰山峰。城墙建于汉代,经过几代人的改造,现在基本完好无损。墙高约10米,厚1.3—1.5米,周长7.4公里。

  据山临水,蔚为壮观,明人李言恭称赞“楼阁依山而出,城高逼太空”,城下环绕护城河,平均宽度180米,最宽250米,被誉为“中国第一城”。襄阳市布局严谨,形势危险。自古以来,它就被称为“铁襄阳”。

  城墙坚固,城高池深,易守难攻,固若金汤,素有“铁打襄阳”之称。城墙始建于汉代,时兴时废,保留了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重建的新城。全市周长7322米,原城门6座,横匾于书阳春、文昌、西成、临汉、拱辰、振华六个城门名。每个城门都有瓮城或子城,城的四角都有一个角台,城墙沿线有敌台和烽火台,城墙上有4000多个垛城。

  襄阳市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湖北省北部,汉水中游。“襄阳位于襄水之阳,故名“汉书·地理志”。战国时期楚置北津徐,始为军政重邑。汉时置县,三国时置县,历代为州、县、府治所。汉唐时期,襄阳城处于历史鼎盛时期。荆州记载:东汉时期襄阳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城南地区被称为“冠盖里”。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刘表为荆州刺史,将州治从汉寿迁至襄阳,使襄阳城由县级治所跃升为京城以下州的首府,地辖湖北、湖南、河南、广东、广西、贵州等省的一部分,成为当时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唐朝襄阳城是山南东道治所,延伸至陕西、四川部分地区。明末李自成攻占襄阳城,并在此建立国家政权,自称“新顺王”,将襄阳改为襄京。1950年5月1日,襄阳与汉水对岸的樊城合为襄樊市。

  襄阳市是一座雄伟的古城。她以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文物、壮丽的山川而闻名。自古以来,我不知道有多少骚人和墨客在这里留下来,写了许多感人的诗来背诵她。唐代著名诗人王伟划船到汉江。带着对襄阳的深厚感情,他写了一首富有感染力的诗《汉江临泛》。

  经过沧桑,古城只剩下临汉、陈拱、振华三个城门。临汉门上仍有一座建于唐清的重檐歇山式城楼,经过维修后完好无损。城墙最低7米,最高11米,围绕护城河。古护城河主干道宽180米,最宽250米。在城市周围划船,你可以看到高楼大厦、高楼大厦、垂柳和郁郁葱葱的灌木。这真是一个旅游的好地方。

  好吧,游客朋友们,今天就给大家讲解一下,谢谢大家的支持!

【襄阳景点导游词】相关文章:

关于襄阳景点导游词06-26

湖北襄阳古城景点导游词范文05-09

襄阳唐城导游词08-25

襄阳广德寺导游词05-09

襄阳周边二日游景点介绍04-20

襄阳米公祠导游词04-20

湖北襄阳古城墙的导游词02-28

景点导游词精选07-22

景点的导游词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