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最新古琴台导游词
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导游人员,常常要根据讲解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事实上是一种对旅游景点进行历史的、文化的、审美的解读的文体。那么一遍条理清晰的导游词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最新古琴台导游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最新古琴台导游词1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将游览武汉市著名的名胜古迹——古琴台。古琴台又名伯牙台,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龟山脚下和美丽的月湖之滨,它与黄鹤楼、晴川阁并称为武汉三大名胜。古琴台最早修建于北宋初年,主要是为了纪念春秋战国时期的二位大音乐家——俞伯牙和钟子期在此相遇,相知并成为知己的故事而修建的。
古琴,又称七弦琴,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乐器之一,乐声幽雅,素有天籁之音的美誉,相传为伏羲氏所发明制作。据说有一天伏羲氏看见五星之精气落在梧桐树上,引来凤凰在此作巢。因此他知道这是一棵上好的梧桐树,适合制作乐器。这棵树高三丈三尺,按照三十三天之数,截为三段,分天、地、人三才。取上一段敲一敲,声音太清,而取下一段呢,声音又太浊,而中间一段呢,恰好清浊相兼,音色优美。后来伏羲氏请能工巧匠制成乐器,因其音色高雅,好似瑶池之音,又称瑶琴。据传说此琴弹到最高妙的境界,啸虎闻而不吼,哀猿闻而不啼。有一次颜回到孔子家,听到孔子在弹琴,而琴音幽沉,颜回就问孔子琴声中为何有股杀气,孔子说正弹琴时,却看见一只猫捉老鼠,想让它捉到吧,又怕它捉不到,因而琴声中就露出贪杀之意。可见琴声不仅能模仿各种自然界的声响,而且连情感的细微变化也能通过琴声表露出来。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出了一位技艺更加高超的大音乐家俞伯牙,史书上说他弹琴的时候连正在吃草料的牛马也会仰首倾听,可见其技艺之精妙。他的琴虽然弹的好,却很少有人能听懂他的琴音,能够理解他的琴意的就更加凤毛麟角了,因此,他虽然云游四方,却常常感叹没有知己。俞伯牙是楚人,却在晋国做官,正所谓楚才晋用。一天,他受晋王派遣,出使楚国,拜会楚王之后,乘船顺汉水而下,路过汉阳,夜晚遇上狂风暴雨,便泊船于龟山下避雨,不久雨过天晴,伯牙走出船舱,只见风平浪静,云开雾散,现出一轮明月,伯牙见此景琴兴大发,拿出随身携带的瑶琴,坐在船上对月弹奏,悠悠琴声在江面回荡,突然琴弦断了一根,按照古时候的'说法,弦断必有人偷听。俞伯牙断定附近一定有一个精通音律的高人在听他弹琴,即派随从上岸寻找,不久,随从带来一位衣衫褴褛的砍柴人到船上。原来砍柴人名叫钟子期,是一位学识高深,对音乐有着很深造诣的隐逸之士。
两人寒暄之后,钟子期既请俞伯牙弹琴,俞伯牙首先弹了一段曲子,意在高山,子期赞到:“巍巍乎若高山”,俞伯牙低沉不语,又弹了一段曲子,意在流水,子期又赞到:“荡荡乎若流水”。俞伯牙非常高兴,于是两人结为知己,并约定来年八月十五日,再次相会。第二年的八月十五日,俞伯牙早早来到相会的地方,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钟子期的身影,于是他就沿着钟子期回家的路线一路寻找,半路上碰见一位老者,一问方知老人乃钟子期的父亲,钟子期几个月以前就因为劳累成疾而去世了。俞伯牙听了以后,万分悲痛,跟着老人来到钟子期的墓前,他取出心爱的瑶琴,弹了一首非常凄婉的音乐寄托哀思。当地的老百姓听不懂他的琴声,大家都哈哈大笑。俞伯牙更加悲哀,他用力割断琴弦,双手举琴,向祭石台上,用力一摔,直把瑶琴摔成两段。大家就问为何摔碎瑶琴?伯牙遥遥头,说道: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诗中表达了俞伯牙的心声,既要结交一个朋友是很容易的,可是要找到一位心心相印的知音可就太难了。也难怪俞伯牙摔碎瑶琴,发誓永不鼓琴,是所谓“相知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后来,人们有感于俞伯牙和钟子期深厚的友谊,高山流水成为友谊的象征,知音也成为知心朋友的代名词。高山流水后来也成为流传千古的中国传统名曲,为后世之人所传诵。1977年,美国发射的飞行器旅行者号太空船上携带有一张镀金的唱片,唱片中录有二十七段各国的音乐,其中选中的唯一一首中国音乐就是“流水”,向宇宙星球的高级生物传递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
好了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已经抵达古琴台的门口,请大家跟我一道参观。
这里是琴台蜡像馆,它以蜡像的形式记述了刚才我给大家讲的“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
穿过回廊,大家请看,这里有一座照壁,上面有一块石碑,上书“印心石屋”四个大字。这四个字是当年道光皇帝赐给两江总督陶澍的。陶澍做官50余年,官至一品封疆大吏,按说应聚积不少财富,可他为官清正廉明,重用贤才,兴修水利,不徇私情,到他七十岁退休时依然两袖清风,为时人所称道。退隐之后他在琴台修一座石屋寄居,但依然忧国忧民。后来道光皇帝赐给“印心石屋”四个字,表示皇帝和臣子心心相印之意,当然这只是古代皇帝笼络人心的一种手段而已。“印心石屋”四个大字是用阴阳笔法镌刻而成,远看凸突而出,近看却凹陷而入,表现出高超的雕刻技巧。
好,这里是被誉为诗、书双绝的宋湘题壁诗。宋湘,广东梅县人,曾任汉阳粮道,是清末有名的才子。有一年冬季,他冒雪来到琴台凭吊古迹,想到俞伯牙与钟子期互为知己的故事,不禁感叹不已。随即,他摘下一束竹叶,饱蘸浓墨,就在这块墙壁上题写了这首诗,因是用竹叶书写的,又名竹叶书。
噫嘻乎,伯牙之琴何以忽在高山之高,忽在流水之深?不传此曲愁人心!噫嘻乎,子期知音,何以知在高山之高,知在流水之深?古无文字直至今。是耶?非耶?相逢在此,万古高山,千秋流水,壁上题诗,吾去矣!
宋湘在诗中对知音的故事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但不管怎样,由于书法精妙,被誉为诗书双绝,也被称为琴台一宝。董必武、叶剑英等国家领导人参观后十分喜欢,嘱托身边工作人员把宋湘题刻拓片带回去观赏。
各位朋友,中间这座由汉白玉石栏砌成的高台就是伯牙台了,中间石碑上刻着“琴台”两个大字,据说是北宋大书法家米芾所题,背面是五十年代重修琴台记。石栏四周是琴台故事的浮雕。相传俞伯牙就是在这里弹琴时结识了钟子期,并结为知音。
这座富丽雄伟的半歇山顶殿堂是琴台的主要建筑,额坊上四个大字“高山流水”,拓自宋湘竹叶书。这里经常举办大型纪念活动,宏扬知音文化,因为知音文化的本质就是中华民族重友情,轻物质利益的传统美德。
这里是知音雕塑,旁边琴童怀抱瑶琴,俞伯牙微躬拱手向钟子期致意,表现他遇到知音的欣喜之情。
塑像的背后是波光粼粼的月湖,远处的梅子山依然郁郁葱葱,时光如果可以倒转,我们多想回到故事发生的时刻,见证这段令人心动的故事。大家的右手边是巍巍的长江大桥,将武汉三镇连在一起,周围现代化的建筑栉比鳞次,又在提醒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那久远的故事好似已离我们远去,知音对我们还有意义吗?我想,答案是肯定的,我们现在依然需要知音,依然需要亲情、友情和爱情。
现在我提议,我们大家照个合影好吗?让琴台作证,让青山作证,让月湖作证,愿各位的友谊更加长久,愿各位的爱情更加甜蜜,愿每一个人都找到人生的知己。漫漫人生路,但求一知己。
好了,各位朋友,琴台就参观到这里,谢谢各位!
最新古琴台导游词2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将游览武汉市著名的名胜古迹——古琴台。古琴台又名伯牙台,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龟山脚下和美丽的月湖之滨,它与黄鹤楼、晴川阁并称为武汉三大名胜。古琴台最早修建于北宋初年,主要是为了纪念春秋战国时期的二位大音乐家——俞伯牙和钟子期在此相遇,相知并成为知己的故事而修建的。
古琴,又称七弦琴,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乐器之一,乐声幽雅,素有天籁之音的美誉,相传为伏羲氏所发明制作。据说有一天伏羲氏看见五星之精气落在梧桐树上,引来凤凰在此作巢。因此他知道这是一棵上好的梧桐树,适合制作乐器。这棵树高三丈三尺,按照三十三天之数,截为三段,分天、地、人三才。取上一段敲一敲,声音太清,而取下一段呢,声音又太浊,而中间一段呢,恰好清浊相兼,音色优美。后来伏羲氏请能工巧匠制成乐器,因其音色高雅,好似瑶池之音,又称瑶琴。据传说此琴弹到最高妙的境界,啸虎闻而不吼,哀猿闻而不啼。有一次颜回到孔子家,听到孔子在弹琴,而琴音幽沉,颜回就问孔子琴声中为何有股杀气,孔子说正弹琴时,却看见一只猫捉老鼠,想让它捉到吧,又怕它捉不到,因而琴声中就露出贪杀之意。可见琴声不仅能模仿各种自然界的声响,而且连情感的细微变化也能通过琴声表露出来。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出了一位技艺更加高超的大音乐家俞伯牙,史书上说他弹琴的时候连正在吃草料的牛马也会仰首倾听,可见其技艺之精妙。他的琴虽然弹的好,却很少有人能听懂他的琴音,能够理解他的琴意的就更加凤毛麟角了,因此,他虽然云游四方,却常常感叹没有知己。俞伯牙是楚人,却在晋国做官,正所谓楚才晋用。一天,他受晋王派遣,出使楚国,拜会楚王之后,乘船顺汉水而下,路过汉阳,夜晚遇上狂风暴雨,便泊船于龟山下避雨,不久雨过天晴,伯牙走出船舱,只见风平浪静,云开雾散,现出一轮明月,伯牙见此景琴兴大发,拿出随身携带的瑶琴,坐在船上对月弹奏,悠悠琴声在江面回荡,突然琴弦断了一根,按照古时候的说法,弦断必有人偷听。俞伯牙断定附近一定有一个精通音律的高人在听他弹琴,即派随从上岸寻找,不久,随从带来一位衣衫褴褛的砍柴人到船上。原来砍柴人名叫钟子期,是一位学识高深,对音乐有着很深造诣的隐逸之士。
两人寒暄之后,钟子期既请俞伯牙弹琴,俞伯牙首先弹了一段曲子,意在高山,子期赞到:“巍巍乎若高山”,俞伯牙低沉不语,又弹了一段曲子,意在流水,子期又赞到:“荡荡乎若流水”。俞伯牙非常高兴,于是两人结为知己,并约定来年八月十五日,再次相会。第二年的八月十五日,俞伯牙早早来到相会的地方,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钟子期的身影,于是他就沿着钟子期回家的路线一路寻找,半路上碰见一位老者,一问方知老人乃钟子期的父亲,钟子期几个月以前就因为劳累成疾而去世了。俞伯牙听了以后,万分悲痛,跟着老人来到钟子期的墓前,他取出心爱的瑶琴,弹了一首非常凄婉的音乐寄托哀思。当地的老百姓听不懂他的琴声,大家都哈哈大笑。俞伯牙更加悲哀,他用力割断琴弦,双手举琴,向祭石台上,用力一摔,直把瑶琴摔成两段。大家就问为何摔碎瑶琴?伯牙遥遥头,说道: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诗中表达了俞伯牙的心声,既要结交一个朋友是很容易的,可是要找到一位心心相印的知音可就太难了。也难怪俞伯牙摔碎瑶琴,发誓永不鼓琴,是所谓“相知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后来,人们有感于俞伯牙和钟子期深厚的友谊,高山流水成为友谊的象征,知音也成为知心朋友的代名词。高山流水后来也成为流传千古的中国传统名曲,为后世之人所传诵。1977年,美国发射的飞行器旅行者号太空船上携带有一张镀金的唱片,唱片中录有二十七段各国的音乐,其中选中的唯一一首中国音乐就是“流水”,向宇宙星球的高级生物传递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
好了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已经抵达古琴台的门口,请大家跟我一道参观。
这里是琴台蜡像馆,它以蜡像的形式记述了刚才我给大家讲的“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
穿过回廊,大家请看,这里有一座照壁,上面有一块石碑,上书“印心石屋”四个大字。这四个字是当年道光皇帝赐给两江总督陶澍的。陶澍做官50余年,官至一品封疆大吏,按说应聚积不少财富,可他为官清正廉明,重用贤才,兴修水利,不徇私情,到他七十岁退休时依然两袖清风,为时人所称道。退隐之后他在琴台修一座石屋寄居,但依然忧国忧民。后来道光皇帝赐给“印心石屋”四个字,表示皇帝和臣子心心相印之意,当然这只是古代皇帝笼络人心的一种手段而已。“印心石屋”四个大字是用阴阳笔法镌刻而成,远看凸突而出,近看却凹陷而入,表现出高超的雕刻技巧。
好,这里是被誉为诗、书双绝的宋湘题壁诗。宋湘,广东梅县人,曾任汉阳粮道,是清末有名的才子。有一年冬季,他冒雪来到琴台凭吊古迹,想到俞伯牙与钟子期互为知己的故事,不禁感叹不已。随即,他摘下一束竹叶,饱蘸浓墨,就在这块墙壁上题写了这首诗,因是用竹叶书写的,又名竹叶书。
噫嘻乎,伯牙之琴何以忽在高山之高,忽在流水之深?不传此曲愁人心!噫嘻乎,子期知音,何以知在高山之高,知在流水之深?古无文字直至今。是耶?非耶?相逢在此,万古高山,千秋流水,壁上题诗,吾去矣!
宋湘在诗中对知音的故事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但不管怎样,由于书法精妙,被誉为诗书双绝,也被称为琴台一宝。董必武、叶剑英等国家领导人参观后十分喜欢,嘱托身边工作人员把宋湘题刻拓片带回去观赏。
各位朋友,中间这座由汉白玉石栏砌成的高台就是伯牙台了,中间石碑上刻着“琴台”两个大字,据说是北宋大书法家米芾所题,背面是五十年代重修琴台记。石栏四周是琴台故事的.浮雕。相传俞伯牙就是在这里弹琴时结识了钟子期,并结为知音。
这座富丽雄伟的半歇山顶殿堂是琴台的主要建筑,额坊上四个大字“高山流水”,拓自宋湘竹叶书。这里经常举办大型纪念活动,宏扬知音文化,因为知音文化的本质就是中华民族重友情,轻物质利益的传统美德。
这里是知音雕塑,旁边琴童怀抱瑶琴,俞伯牙微躬拱手向钟子期致意,表现他遇到知音的欣喜之情。
塑像的背后是波光粼粼的月湖,远处的梅子山依然郁郁葱葱,时光如果可以倒转,我们多想回到故事发生的时刻,见证这段令人心动的故事。大家的右手边是巍巍的长江大桥,将武汉三镇连在一起,周围现代化的建筑栉比鳞次,又在提醒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那久远的故事好似已离我们远去,知音对我们还有意义吗?我想,答案是肯定的,我们现在依然需要知音,依然需要亲情、友情和爱情。
现在我提议,我们大家照个合影好吗?让琴台作证,让青山作证,让月湖作证,愿各位的友谊更加长久,愿各位的爱情更加甜蜜,愿每一个人都找到人生的知己。漫漫人生路,但求一知己。
好了,各位朋友,琴台就参观到这里,谢谢各位!
【最新古琴台导游词】相关文章:
古琴台导游词7篇04-13
古琴台导游词(精选5篇)05-25
武汉古琴台优秀导游词10-13
古琴台导游词范文3篇_湖北导游词12-24
最新导游词06-17
最新导游词06-26
最新的桐庐导游词_导游词11-25
最新长城导游词11-08
无锡最新导游词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