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调查报告

时间:2023-03-01 11:09:05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企业调查报告通用15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企业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企业调查报告通用15篇

企业调查报告1

  一、企业原料采购减少,库存下降

  1月,纺织企业原料采购明显较12月减少,在12月集中补库之后,大多以随用随购为主,棉花库存下降8.86%,库存天数减少6.79天。被调查企业中,46%减少棉花库存,33%增加棉花库存。

  二、纱产量增加,纯棉纱比例降低

  1月纱线产量增加,环比上升了1.56%。纯棉纱占比较12月减少了0.04个百分点;混纺纱占比较12月减少了1.99个百分点。

  企业要参与市场竞争,就必须拥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人才要参与人才市场竞争,就必须时时“充电”,吸收新知识和新技能,以增强自身竞争力。培训使企业人力资本整体增值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自身的价值。员工培训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创造价值或赢得竞争优势,重视员工培训工作的企业会比他们的竞争对手表现出更好的经营业绩,更有信心迎接竞争性挑战。培训不仅通过员工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提高而增加企业产出的效率和价值使企业受益,而且增强员工本人的素质和能力,使员工受益。培训是管理的前提、培训是管理的手段。培训不仅为管理创造了条件,其本身就是一种管理的手段,即培训通过满足员工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来激发员工的干劲和热情。

  三、新疆棉占比增加

  在金融危机的海啸过后,虽然这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没有像其他国家的影响那么大。但是从对大学生就业的这个方面讲,它所带来的也就并非一般的影响了。目前,已经有不少大学生在校园招聘会上发现, 现在来招聘的单位没有往年多,而且需要的`名额也十分有限。 有一位企业的总裁说过:“如今,企业都在大量裁员,很多在职的精英我们都不得不忍痛割爱,更别说再去招聘没有经验的高校毕业的大学生了。”这也足以见得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了。

  1月,企业手中配额不多,进口棉采购明显减少。另一方面新疆棉陆续出疆,内地库存继续增加,企业为了保证用棉质量,对新疆棉采购比例增加。进口棉占总用棉量的比重为31.94%,较上月减少了0.99个百分点;新疆棉占45.88%,较上月增加了0.63个百分点。

  同样的矛盾也存在于大多数教师身上。调查显示,72.1%的老师认为网络对于学生学习上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能够获取有用信息,开拓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习。45.6%的教师同时又认为,学生上网不仅浪费时间,影响学业,而且会耽于玩乐,无心向学。支持学生上网的教师只有31.9%,42.7%的教师则认为平时应禁止学生上网,只有假期才能允许,21.8%的教师觉得还是任其自然为好。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对于学生上网的观点和态度,往往会通过家访、家长会等途径作用到家长和学生身上。

  食品出厂检验落实情况:我厂配备了架盘天平、分析天平、电热干燥箱、水浴锅、旋光仪、分光光度计、ph计、超净工作台、台式培养箱、显微镜、蒸汽压力灭菌器等检验设备,具有检验辅助设备和化学试剂,实验室测量比对情况均符合相关规定。检验人员经过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培训,具有山东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发放的检验资格证书。按照国家标准,对生产出的每个单元的每批产品进行检验,将检验的原始记录和产品出厂检验报告留存备查,对出厂的每批产品留样,并进行登记。

  四、纺织品销售不佳

  据统计,1月全国50家重点大型服装类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下降24.7%,内需减少;同时,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情况不乐观,据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xx年1月我国出口纺织品服装约260.85亿美元,同比减少8.85%,环比增加1.60%。其中出口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97.17亿美元,同比减少7.79%,环比减少0.38%;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163.68亿美元,同比减少了9.47%,环比增加2.84%。其中棉制纺织品和服装出口也出现下降,棉纱线出口同比下降13%,棉制针织服装出口下降15%。

  五、纱线进口持续增加

  1月,我国进口棉纱线21.7万吨,同比增长20.4%,环比增长5.7%。在国内外棉价差收窄的情况下,棉纱线进口自20xx年12月起出现连续两月增加。

企业调查报告2

  近一时期,安全生产形势并不乐观。如“三戴”的不规范、安措设置不规范、现场监护不到位、工作票签发和执行不符合安规规定、发生过的事故起不到警示作用等现象时有发生;现场工作,生产、基建多经交圈地带安全管理工作衔接不严密,在设备管理上,人为界定运行、基建设备,造成管理责任不清,工作上互相推诿、扯皮;在现场考问中,某些工作人员对安规的不正确的理解和对习惯性违章的认同更是令人瞠目结舌;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就当前安全生产工作提出的高标准、严要求,在这些基层班、所没有任何痕迹,更别说引起足够的重视,也难怪乎人们说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上面倾盆大雨,下面毛毛细雨”了。这样下去看来用“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已不足以形容如此恶劣的安全形势了。

  究其原因,很多专业人都做过一些分析,其观点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缺乏对人思想或心理方面较深层面的分析,因而形成了某些工作缺位,“表面上看投入了很多精力,做了不少工作,但对安全生产没有起到真正意义上的帮助和指导”。

  剖析当前客观的安全形势,我们感觉到,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收入分配制度的逐步完善,不同的利益群体都存在一个对自身价值和权利义务的再认识过程,传统意义上的偏离“主人翁”思想的“主人”意识要想在短时期里得到革除,并能平稳过渡到一种与市场经济、国际惯例相融合的新思想或新理念的平衡,在目前电网企业现有管理体制下实现有相当的难度,这就出现了一个我们常常提到的所谓“承受能力”的问题,而“承受能力”在一定意义上来讲与企业的关联度很大,落后的体制、机制只能造就脆弱的“承受能力”,这是一个深层次的历史问题,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这种现实对电网企业的生产经营,特别是安全生产所构成的威胁将逐步显现,在某些局部也许会表现的较为严重。针对这一新情况,传统的立足于对现象、行为的处理方式和简单的目标管理模式已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只有通过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理性分析和思考,全面把握和认识事故发生的规律,全方位、全过程地进行管理和控制,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人员责任事故的发生。

  基于以上的分析,可以想像,要想在短时间里扭转这种严峻的安全形势,难度很大,必须舍得和敢于下狠药,要通过集中式拉网检查,有针对性地处理一批安全责任意识差、习惯性违章现象严重的单位或个人,让违章、违规责任单位或个人真正感受到切肤之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住安全责任事故的可能蔓延。用这种较极端的方式来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多少有些权宜,可也是不得已的应急之举,效果怎么样?是否能够切实做到长治久安,关键还是看后继扎实的基础工作是否能跟得上。对此,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领导重视是关键

  这是一句套话,但又是一句大实话。说我们的领导干部不重视安全生产,绝对是危言耸听,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确实有少数领导干部不注意小节,平时又疏于对安全生产规程、规定的研读,现场监督缺乏针对性和敏感性,对一些管理漏洞、安全隐患、违章现象熟视无睹、视而不见或见而不警,有时自己到现场巡视或检查工作也不能做好“三戴”,甚至还会为某些违章行为解释、辩护,其消极影响可想而知。因此,我们在这里谈领导重视,不是仅仅局限于大会、小会的传达、号召、强调和重申,也不简单地局限于工作计划、费用的安排和落实,重要和关键的是看我们的领导在安全生产工作上是不是能做到身体力行,是不是能抓到点子上,落到实事上。基层员工的可塑性是很强的,他们对领导干部的言行也都看在眼里,只要我们各层、各级领导干部都能做得身体力行、到位尽责,切实担负起各自分管范围内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敢管、会管、善管,我们的安全生产工作才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第二,培训教育是前提。

  一线员工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是不争的共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队伍老化的问题,人才缺失的问题,也有体制变化造成的心理失衡等问题。可纵观近年来的事故通报和最近检查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我们却发现导致人员责任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并不是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等方面的不足,相反往往大多是因为忽视、漠视最基本规程制度的执行,有些甚至就是性质相当严重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章操作所致,对此,说轻点是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说重了就是没有起码的责任心和职业素质。目前,公司系统内培训教育工作的力度相当大,但主要仍集中在学历教育、技能教育等方面,培训率指标上去了,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与我们培训教育工作“重知轻德”有一定关系。

  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锤炼着传统的.理想和信念,必然会促使人们对自身价值的再认知,和对人生目标的再思考,紧张、躁动、茫然、不安在所难免。长期以来,供电企业的高收入、高福利,造成了一支充满职业自豪感的高素质员工队伍。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收入分配制度的变革,部分员工长期滋生的优越感受到了冲击,加之企业思想教育工作在某些局部或方面的缺位,使部分员工的心理失衡现象比较严重,具体表现为工作缺乏热情,学习缺乏动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根本谈不上什么责任心,其安全意识和业务技能都有所降低。因此,在这种大变革的,对供电企业这种传统国企而言,要让自己的员工爱岗敬业,忠诚守责,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是必要的。这种培训教育工作不仅是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前提,也是我们普遍意义上培训教育工作的前提。

  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解决一个心态问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走出去,请进来”,让我们的员工用历史的眼光、社会的视角,对自己的职业和职业能力进行再认识、再比较。比较应讲究科学客观,纵向要比贡献、比责任,横向可比艰辛、比待遇,要摒弃消极心态,反对狭义的、片面的、非主流的比较,从而在心理上、主观意识上找到新的切合实际的平衡点。其次,要解决一个能力提升的问题。三支队伍建设,即将施行的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新的收入分配制度,为岗位成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和推进新的培训教育机制的建立,激发和培养员工内在的学习力,努力提升员工人力资本的价值,为员工参与岗位竞争,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创造条件,让他们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三要解决一个奉献的问题。这是人生高层次的追求,也是我们培训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我们培养的是企业需要的人才,这也许与某些员工个人的理想和目标有些差距,但要将企业的目标与个人价值的实现完全统一难度很大,这里就有一个“舍小求大”的问题,也有一个起码的职业道德的问题。我们不反对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但我们坚决反对“在其位不谋其政”,对于某些不能胜任、不愿尽责,甚至危及生产安全的员工,适当的调整和处理很有必要。

  第三,制度科学是保证

  安全生产离不开制度的保证。因此,必须建立一整套覆盖安全生产全过程、全方位的严密、科学的制度体系,用制度来激励人、约束人,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依法治企”。

  制度的制定要体现人本思想。我们不提倡搞惩罚文化,因此,在制定考核制度时宜多使用“你做了…,将得到…;你违反…,将失去…”等措词;少用“你违反…,将扣除…”等措词。努力尝试将“期权”概念融合到安全制度体系中,让安全生产作为长期投资为员工所认识、所接受,而不要因为滥用“扣除”等词汇,让员工觉得其“既得利益”受到了侵害,而造成负面影响。当然人文关怀并不排斥制度的严肃性,该“一票否决”或严肃处理的,自然是法不容情,毫不姑息。

  制度的制定要体现民主集中。一个好的制度的出台都是源于生产实践的要求。因此,要能解决问题,起到实效,并为大部分员工所认同,就必须经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多次反复,要在符合大的原则和框架的前提下集中大家的智慧,让广大干群充分发表意见,并通过试行不断完善。

  制度的制定要体现科学严谨。制度体系是企业管理所依据“法律”和“准绳”,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讲究的就是科学严谨。因此,制度间不能互相矛盾,要注重统一、协调,实现关联、互补,力求实现闭环或链式的管理。从体系的角度努力做得“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制度体系要体现“综合放大效应”,即不仅要让遵章守纪者“名利双收”,让违章违纪者为高昂的“学费”买单,而且还可以通过预期的“机会收益”进行激励和约束,从而用制度科学的力量实现安全生产的“法治”。

  第四,绩效考核是手段

  尽管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新的收入分配制度呼之欲出,但绩效考核作为“依法治企”的常规武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不能回避不用,更不能无序滥用。

  绩效考核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内举不避仇,外举不避亲”,“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都是“法治”建设的基础。因此,我们开展绩效考核,不论是对干部还是对员工,不论关系是亲还是疏,都必须一视同仁,否则无以服众。

  绩效考核必须坚持严以律已、宽以待人。领导干部要敢于、勇于承担责任,遇事不推诿,遇利不伸手,做遵章守纪的表率。对制度规定的奖惩要切实兑现,奖要奖得人心动,罚要罚得人心痛。对先进要大张旗鼓、宣传表彰,对违章违纪人员要处理到位、教育到位、安抚到位,尽可能对事不对人,这个分寸的把握很有讲究,很值得我们各级管理者通过实践去总结和体会。

  绩效考核必须坚持民主、公开。开展绩效考核要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对待少数人的意见,决不可偏听偏信,在原因不清、责任不明的情况下,搞“一言堂”或由少数人说了算,这样只会导致“执法不公”,伤害基层员工的感情,使绩效考核工作陷入被动。

  当然,要做好这四方面的工作,除了要求我们各级安全生产管理者具有较高的个人素养和业务能力外,笔者认为更为关键的是要求我们各级领导干部都从内心里做到“亲民、爱民”,凡事能从广大干群的根本利益出发,凡事能做到“以人为本,求真务实”,这才是各项工作能切实落到实处的前提和保证。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做到上下同心、左右协调、政令畅通、令行禁止、队伍稳定,从而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企业调查报告3

  由工信部委托中国人民大学进行的中小企业调查报告15日发布,调查显示,中小企业普遍认为融资是当前发展中最大的困难。

  该调查于20xx年初开始进行,主要调查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包括面临的困难,是否加入产业集群等。调查范围覆盖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8个省份,共发放问卷1600份,回收有效问卷1252份。

  根据调查,超过一半中小企业认为,融资是企业面临的比较困难或非常困难的问题。其次是扩大规模时的土地征用问题,再次是打造品牌和选留人才问题。

  调查对不同地区及不同产业分别做出分析报告。在不同地区,中部、西部及东北部都认为融资是最大困难,只有东部普遍认为土地征用困难更大;在不同产业,第一产业认为融资困难的集中度最高,达到了76。4%,超过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总体上,认为融资有困难且很大的企业占到43。85%,认为融资困难不大的.占40。72%,认为没有融资困难的有7。03%。

  融资渠道方面,东部和西部更依赖自由资金,而非银行资金。第一产业融资主要依靠民间借贷,或是向亲戚朋友借钱。

  对融资难的原因分析,接受调查的中小企业普遍认为,主要因为缺乏融资渠道,其次是利率水平太高,再次是缺乏担保,以及政府扶持政策缺失。

  此外,针对中小企业整体发展较为困难,调查显示,同行的恶性竞争被认为是最主要原因。其次是管理者与员工素质局限,及政府扶持政策相对较少。

企业调查报告4

  20xx年,统计局对我旗2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行了一次生产经营状况和全年趋势判断调查,从企业生产经营总体情况、企业生产(设备)能力利用情况、企业能源原材料供应及价格情况、企业产品出口情况、企业盈利情况、企业产品销售价格及变动趋势、企业流动资金情况、企业结构调整等八个方面进行调查。

  一、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调查结果

  通过细致调查,26家企业在对今年以来生产经营总体状况的基本判断中,有23%的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有62%的企业经营状况基本正常;只有15%的企业经营状况较差。企业认为20xx年比20xx年生产经营走势较好的占31%;认为基本相当的占35%。第三季度我旗停产的企业共有5家,因季节性停产的有兴安雪淀粉、奈伦淀粉、银峰淀粉和光明热力4家,因基础设施未建设完成的企业江河余热发电1家,除以上5家企业停产外其余21家企业生产正常。在与企业谈到制约企业当前生产经营的突出问题时,有42%的企业认为市场需求不足;有50%的企业认为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较大;有38%的企业流动资金紧张;有31%的企业由于市场竞争加剧,使产品价格不断下降。

  从企业生产(设备)综合能力情况来看,当前企业生产能力达到满负荷生产的占15%;基本发挥正常的占58%;发挥不足的占23%;发挥严重不足的占4%。预计全年企业主要产品生产能力(设备)利用率在80%以上的达到5家,占全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9%;利用率在70%——80%的10家,占38%;利用率在60%——70%的6家,占23%;利用率在50%——60%的3家,占12%;利用率在50%以下的2家,占8%。20xx年有新能力投产或能力扩建的企业共8家,占全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1%。

  第二季度企业主要能源供应情况:在煤炭供应上,我旗26家规模以上企业中有8家企业不使用煤炭,在剩余的18家企业中只有光明热力煤炭供应有所紧张外,其余企业煤炭供应正常,预计第三季度与第二季度基本相同。在所有26家企业中全年电力供应正常。在第二季度中有38%的企业主要原材料供应充足;有42%的企业主要原材料供应一般。预计第三季度与第二季度基本相同。第二季度原材料购进价格与上季度相比基本稳定的占38%;价格有所上涨的占46%;价格明显上涨的占4%。预计第三季度原材料购进价格与第二季度相比基本稳定的占77%;价格有所上涨的占15%;认为价格下降的占4%。

  我旗只有4家企业存在出口业务,今年以来企业产品出口形势一般的占50%;较差的占50%。认为全年企业产品出口与去年基本相当的占50%;比20xx年明显减慢的占50%。有25%的企业认为目前汇率变动很小,对企业出口基本没有影响;有25%的'企业认为汇率变动已对产品出口产生一定影响;有50%的企业认为汇率变动已对产品出口产生明显影响。

  企业盈利情况:预计第二季度企业实现利润比上年同期明显增加的企业占12%;与上年同期基本相同的占50%;比上年同期明显减少的占38%。预计全年企业实现利润比20xx年大幅度增加,增幅20%以上的占8%;增幅10%——20%的占8%;增幅10%以内的占43%;降幅10%以内的占15%;降幅10%以上的占16%;有27%的企业认为导致利润增幅减少或利润下降的主要因素是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成本增加的原因;有8%的企业认为是利率上调,利息支出增加的原因;有42%的企业认为是市场总体供过于求,产品价格不断下降的原因。

  在26家企业中,有15%的企业与第一季度相比当前企业产品价格有所上升;有58%的企业持平;有23%的企业下降。从全年看,有8%的企业认为产品价格呈上升趋势;有65%的企业认为基本稳定;有23%的企业认为有下降趋势。

  在我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现有设备的综合技术水平达到国际90年代先进水平的1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6家,达到国内一般水平的18家,只有1家企业设备属国内落后水平。

  二、全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运转情况

  1、新增的四家企业将成为我旗主要的经济增长点,蒙西水泥年产510万吨熟料生产线一期工程已于去年12月投入使用,一期170万吨生产线运转正常,如每月满负荷生产,产值可达到4000万元左右,到今年7月份该公司将开始生产水泥,产值将进一步增长;目前该公司第二条170万吨生产线(即二期工程)已启动,预计7月末开工,通过一年的建设,可投入生产,到时该企业产值将翻一翻。金华木业因为今年手握订单,基本未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生产态势平稳。江河余热发电在与电力公司形成联网后,预计将在9月进行生产,有望拉动我旗经济增长。双娃饲料的产品主要是供应总公司洛娃集团在我旗建立的三个奶牛养殖基地,连带向周边养殖户进行销售,因此大的市场环境对其几乎没有影响。

  2、我旗油脂企业在全旗工业总量上所占比重较大,现已接近生产能力极限。油脂企业今年由于植物油价格下降,将对产值产生一些影响,但加工原料大豆是我旗主要的种植品种,按近年情况来看,大豆价格起伏不大,一直保持稳定,因此油脂企业不会有太大变化,但从现在市场及大豆期货价格看,豆油、豆粕价格仍有上涨趋势,前景乐观。

  3、我旗农畜产品价格依旧保持较高水平,加之今年我旗全面禁牧,部分养畜户进行抛售,屠宰企业屠宰量增加,促使企业工业产值较去年大幅度增长;蒙原和草原在短期内产值会有所增长,但如此一来本地区牲畜头数势必有所减少,靠屠宰生存的蒙原、草原将受到影响,将向外地收购牲畜,如果牲畜收购渠道不畅,明年产值有下降的可能。

  4、乳品企业由于受金融危机和“三鹿”奶粉事件的双重影响,在产品销售上存在很大困难。双娃乳业的扩能带动该公司产值持续走高,奶牛基地的优势也得到充分体现,虽然今年双娃乳业完成的产值要比去年有大幅度增长,但该公司新建的日处理鲜奶1000吨生产线未能全线投产,企业存在严重的“吃不饱”现象,奶源短缺和产品销售难等问题都将影响企业发展。而雪花乳业奶源短缺和产品销售难的问题更为严重,今年产值明显下降。同时国际同类产品价格较低,本地企业乳产品即使降到成本价,销售价格仍高于国际同类产品价格,因此,影响乳品企业加快生产的信心。

  5、阿荣旗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今年产值将增长近一倍,其主要原因是今年我旗蒙西水泥投产,该企业日用电量在35万千瓦时左右,另外我旗又新增几家企业,加上绥满高速公路、扎兰屯至阿荣旗铁路施工用电和城镇建设用电,使电力公司售电量增加。

  6、塑料制品生产企业今年发展状况不稳定。惠良塑料企业今年生产迟缓,产值较去年有很大回落,主要原因是该企业所生产的编织袋销量低,企业未能大量生产,今年以来一直处于停产—生产—停产—再生产的“怪圈”;

  7、金石水泥今年一直停产未报,主要原因是该企业因环保未达标,在去年11月份被通报关闭,5月末该企业完成水泥窑的改建,从蒙西水泥购入熟料加工生产水泥,年设计生产能力50万吨,相当于改建前的一倍以上,产值有望大幅度提高。

  三、工业企业发展趋势和应对策略

  1、解决企业瓶颈问题,找准切入点,落实应对策略。

  我旗工业企业多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外向型经济企业很少,但随着国内市场萎缩,不确定因素的增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也或多或少地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要针对市场广泛开展调研,找准制约企业发展的症结和市场切入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市场应对措施和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努力解决好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履行服务职能。加强对本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运行态势进行调查和分析,及时掌握情况,并要及时深入企业、深入项目建设第一线,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新思路,落实新举措,解决新问题,帮助企业制定切实有效的应对市场措施。二是积极帮助企业拓展融资方式,改善融资环境,创新融资手段,做好服务监管,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战略资本、加强银企合作等方式,帮助企业加大融资力度、破解资金难题;三是在企业自主创新、提升品牌、扩大市场、合作交流、降低风险等方面,积极为企业搭建平台。四是加大对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培训,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企业经营管理者外出参观学习,开拓视野,转变观念。

  2、对规模以上企业进行重点扩能改造、设备更新,使其又好又快发展。

  工业要发展,增速要提高,首先就要在现有的规模以上企业上下功夫,就要在如何不断扶持企业扩能改造上做文章,还要不断的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工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我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点扩能改造、设备更新的有五家:

  (1)大鹅养殖加工项目

  阿荣旗水草资源丰富,境内有阿伦河、格尼河、音河等主要河流,有中小水库塘坝30多座,总水面5。9万亩。全旗有林地768万亩,天然草场300多万亩,发展大鹅养殖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20xx年全旗养殖大鹅234万羽,预计到20xx年大鹅存栏将达到500万羽。

  大鹅深加工项目由旗鲁食品公司投资20xx万元,建年加工大鹅150万羽,建成后可实现产值7500万元,实现利税600万元。该项目已于今年4月份开工建设,9月份可建成投产。

  目前,旗鲁食品公司正在阿荣旗霍尔奇镇建种鹅基地,新建鹅舍、孵化室和仓库等设施,饲养种鹅1万羽,年提供鹅雏40万羽。项目已开工建设,计划7月初建成使用。

  (2)淳江低温豆粕开发项目

  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建年加工大豆4万吨,年产低温豆粕320xx吨,年产大豆色拉油5480吨。经济效益可观,该项目6月开工建设,20xx年10月建成投产。

  (3)兴安岭酒业白酒加工项目

  为实现产业升级,做大做强存量企业,兴安岭酒业拟收购我旗飞龙王酒厂,进行异地改造,年产白酒20xx吨。项目总投资3800万元,实现产值5000万元,利税1000万元。该项目已于5月5日正式签约,项目一期工程已于6月份开工建设,年内生产能力达到500吨,二期工程20xx年建成投产,生产能力达到20xx吨。目前,购置土地资金897.7万元已经到位,并已经开始订购设备。

  (4)蒙西集团年产510万吨水泥熟料二期项目

  建设与一期同等规模的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达产后年生产水泥熟料170万吨。项目总投资5.83亿元,实现产值4.8亿元,利税1.3亿元。整条生产线采用新型窑外分解技术,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自动化程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规划立项、工程设计等前期工作已结束,土建主体工程已开工,订购的设备已有50%到位,力争20xx年内建成投产。

  (5)蒙西集团年产100万吨粉磨站项目

  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实现产值3.5亿元,利税8000万元。项目于20xx年9月17日开工建设,目前,磨房、包装车间、水泥库等土建工程已基本完工,正在进行设备安装,6月20日进行联动调试,7月初试车生产。

  3、加强对临界点企业进行监测和培育。

  规模以上工业要增长,固然与企业自身增长有关,而临界点企业纳入规模是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又一主要因素,因此,对临界点企业早监测、早培育十分重要。要对临界点企业进行重点监控,使企业的财务规范化,符合规模以上申报条件,尽快将临界点企业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以扩大我旗工业总量。我旗临界点企业主要有五家:

  (1)阿荣旗金海粮油经贸有限公司

  金海油脂改造项目由呼伦贝尔金海粮油经贸有限公司收购原金马油脂公司,启动原油脂加工生产线,新上米糠制油生产线。项目投资20xx万元,年实现产值1.5亿元,利税20xx万元。年加工大豆3.5万吨浸油生产线已经改造完成,同时新上日加工80吨米糠生产线现已投产,年可加工米糠1.2万吨。

  (2)阿荣旗金鑫矿产实业有限公司石灰矿

  金鑫矿业石灰石开采项目总投资4500万元,年采石灰石矿6万吨直接进行粉碎加工。该矿建立在阿荣旗霍尔奇镇荣花村西北大白山一侧,现投资兴建的主要设施有:矿山电力设施、土建工程主要有厂房、库房、办公室等,购置的设备主要有装载机、挖掘机、潜孔钻、凿岩机等。该项目6月已开工扩建,9月份建成投产。建成后年可实现产值2200万元,实现利税600万元。

  (3)阿荣旗荣花矿业有限公司

  荣花石灰石矿总投资4000万元,年采石灰石矿5万吨直接进行粉碎加工。该矿建立在阿荣旗霍尔奇镇荣花村大白山一侧,现投资兴建的主要设施有:矿山电力设施、土建工程主要有厂房、库房、办公室等,

  购置的设备主要有装载机、挖掘机、潜孔钻、凿岩机等。该项目6月已开工扩建,9月份建成投产。建成后年可实现产值20xx万元,实现利税500万元。

  (4)蒙西石灰矿

  蒙西石灰石矿是由蒙西集团投资67640万元建立的,以采石灰石直接进行粉碎加工。该基地建立霍尔奇大白山一侧,占地面积35400平方米。现投资兴建的主要设施有:矿山电力设施、5公里矿区道路、土建工程主要有厂房、库房、办公室、食堂、宿舍等7546平方米建筑物,剥离出5个面积达5440平方米的石灰石采矿工作面,达产后可日采2万吨石灰石规模。20xx年11月开工建设,20xx年8月中旬建成达产。现已小批量出产矿石,直接供应蒙西水泥厂生产。

  (5)呼伦贝尔市天助粮油贸易有限责任公司

  该公司成立于20xx年3月,从业人员42人,主要生产加工白面和大米,预计年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该企业今年夏季准备迁址重建,扩大规模,现正在筹建过程中。

  4、抓项目建设,打造规模优势,加大项目落实力度。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增加新的工业建设项目,扩大工业总量是我旗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阿荣旗投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工业园区发展日新月异,众多域外企业来我旗考察,并达成投资意向,在未来几年里将拉动我旗工业快速增长。目前已在我旗落地、进行投资并开工建设的工业项目共九项:

  (1)成茂木业集成材加工项目

  扎兰屯成茂木业有限公司盘活金奇丝麻公司,引进集成材生产线,建成后年生产集成材2.4万立方米。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实现产值1.3亿元,利税20xx万元。企业在俄罗斯有自己的木材购进基地、森林采伐基地和木材加工基地,项目已于20xx年年初开工建设,利用原有厂房进行改造,土建基本完工,设备部分进厂,年内建成投产。

  (2)远东混凝土搅拌站项目

  项目投资2600万元,实现产值8000万元,利税500万元。该项目拟建设1台套每小时120立方米搅拌站及其附属设施,配套采石厂、砂厂及运输车队,年产混凝土20万立方米。其规模可满足阿荣旗、甘南县、扎兰屯等周边地区的商品混凝土供应。项目已于20xx年4月1日正式签约落地,现已建成投产。

  (3)北京建龙国基投资公司太平沟铜钼矿采选项目

  该项目工程建设日处理1万吨选矿厂(一期工程日处理20xx吨)。项目总投资5.6亿元,实现产值15.6亿元,利税3亿元。现太平沟矿区地质详查报告已编写完成,送交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储量评审中心进行评审,并进行储量备案。20xx年继续加大探矿力度,扩大找矿范围,挖掘外围找矿潜力,办理部分矿权手续,争取完成选矿厂建设。土建部分开工,设备部分订购。

  (4)蒙马沙果深加工项目

  该项目由呼伦贝尔市蒙马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选址在原良种场小学。引进德国进口的全自动罐装生产线,年加工沙果1万吨。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实现产值20xx万元,利税500万元。一期工程投资500万元,建设年产沙果汁13500吨、沙果罐头500吨、果酱500吨。项目已正式签约,土地审批、项目立项等前期手续已基本办毕,正在进行厂区绿化美化,5月底已开工建设,已开始订购部分设备。

  (5)山东荷泽糠醛生产项目

  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年产6000吨糠醛,实现产值7000万元,利税1000万元。该项目已于20xx年4月14日正式签约落地,由山东荷泽市嘉威糠醛有限公司投资分两期进行建设,一期工程已于6月27日开工,并开始订购部分设备。

  (6)制氧项目

  辽源市富甲氧气有限公司投资20xx万元,新建年产氧气系列制品50万瓶生产线,主要生产医用氧气、工业氧气,经营乙炔、二氧化碳等产品。年可实现产值2500万元,实现利税1000万元。土建工程已基本完工,生产设备全部进厂,现正在安装调试阶段。

  (7)豆浆粉加工和粮食收储项目

  黑龙江省爱乐莎娅乳业有限公司投资6800万元,新建年产1.5万吨豆浆粉生产线,同时年收储粮食5万吨。年可实现产值24000万元,实现利税4000万元。豆浆粉项目建设期1年,从20xx年5月至20xx年5月,粮食收储项目建设期2年,从20xx年5月至20xx年5月。

  (8)复合发光制品项目

  东丰鑫城复合发光制品有限公司投资14000万元,建设自动化生产线28条,年产发光制品200万延长米。年可实现产值10000万元,实现利税1500万元。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6000万元,建设期1年,从20xx年6月至20xx年6月。一期建成投产后,开始二期建设。

  (9)辽宁抚顺油页岩开发项目

  辽宁抚顺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对我旗那克塔等地油页岩矿区进行勘探开发,项目年加工油页岩10万吨,总投资3亿元,年产值3.5亿元,利税7000万元。项目已经成立了推进工作组织,现正订购设备,由朝阳市业主在做重新勘探。

企业调查报告5

  内部公平是薪酬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企业在薪酬管理中能否做到公平地对待所有员工,极大地影响着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进而影响着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进取心甚至员工的去留。从企业服务价值链的角度看,如果薪酬没有体现内部公平,员工满意度会降低,必然影响由员工向客户提供的、决定客户满意度的服务价值,进而影响客户的忠诚度。因此,在薪酬管理中,内部公平是管理者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

  薪酬的内部公平特点

  薪酬的内部公平,是指员工对自身工作在企业内部的相对价值认可。根据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员工将自己的付出、所得与企业内其他员工的付出、所得进行比较,进而判断自己所获薪酬是否具有内部公平性。当员工发现自己的“收入——付出比”与其他员工的“收入——付出比”相同时,他就会获得薪酬的内部公平感;反之,则产生内部不公平的感受。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薪酬的内部公平的几个特点:

  1.薪酬的内部公平是员工的主观感受。作为员工的一种主观感受,内部公平具有明显的个性特色。首先,个体的差异性决定了员工的公平观念不可能完全一致。员工是通过比较“收入——付出比”来判断企业的薪酬是否具有公平内部性的,但个人的收入和付出具体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对这二者应该如何衡量?这些至关重要的问题往往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多为员工的自我理解和判断,与个人密切相关。其次,个体的多变性决定了员工的公平观念不可能是固定不变的。即使是同一员工对薪酬内部公平性的判断,也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发生改变。此外,员工在判断过程中,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对有效付出和无效付出不加分辨,将无效付出纳入比较之中,并且存在高估、夸大自身付出、低估他人付出等倾向。

  2.内部比较是产生内部公平的途径。公平作为一种相对平衡的心理感受是通过衡量、比较产生的。员工对薪酬的内部公平感是通过内部比较获得的。因此,不进行比较,员工就不会对薪酬产生公平或不公平感。

  3.与个人付出紧密相关的薪酬的内部公平是基于过程公平的结果公平。在薪酬比较中,员工并不是仅仅将自己的收入与企业其他员工的收入进行比较,而是将自己的“收入——付出比”与他人进行比较。

  员工进行的不是简单的绝对收入比较,而是与个人付出紧密相关的复杂的相对收入比较。进行简单的绝对收入比较,主张的是“均贫富”、“大锅饭”式的单纯的结果公平,实际上是追求平均主义。

  4.追求内部公平的员工要求的是基于过程公平的结果公平。在判断薪酬是否具有内部公平性的时候,员工之所以关注自己和他人的付出,实际上是要求薪酬体现出彼此在劳动付出方面的差异性,追求收入和付出正相关。具体而言,薪酬应该体现出各种工作不同的价值含量,体现出各个员工不同的个人劳动生产率。推而论之,员工要求个人薪酬的决定过程要公平,要求考虑员工劳动的多样性和能动性,能够在结果,也就是个人薪酬中,体现出员工在工作上的上述差异,而这一结果是可以不平均的,也不应该是平均的。

  5,可以通过一薪酬调查,查阅薪酬调查报告来完善企业的薪酬制度,追求企业的薪酬水平达到行业的水平来让企业在行业中立足!

  薪酬的内部公平内涵

  根据薪酬的内部公平的特点,实现薪酬的`内部公平必须关注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关注员工薪酬内部公平观的建设。既然公平观念深刻地影响着员工对公平性的判断,企业在薪酬管理过程中就必须大力建设与企业文化和薪酬制度相一致的内部公平观。要致力于引导员工树立合理的评价标准,建立内部一致的薪酬公平观,避免由于不合理的公平标准引起的不合理的薪酬内部不公感。

  2.薪酬制度建设应体现员工劳动的多样性和能动性。

  (1)关注职位相对价值,同工同酬,不同工则不同酬。这里的“同酬”不是指相同的薪酬绝对值,而是指相同的薪资带。企业内部各个职位在工作要求、工作责任等方面是各不相同的。在制定薪酬的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员工劳动的多样性,公平确定企业内部各职位的相对价值。不同职位的薪酬水平的排列形式必须保持公平性和一致性,在薪酬水平等级的多少、不同薪酬水平之间级差的大小以及确定薪酬级差的标准等方面体现出公平。

  (2)关注个人绩效,按绩分配。区别同一职位上的胜任者、合格者和不合格者,将这些差异在薪酬制度中加以体现。确保员工的薪酬与其绩效一致,也就是与其单个生产周期的劳动边际效益等值。研究表明,同一职位的不同员工之间的绩效可能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别,而且在越是需要高层次知识和技能的工作岗位上,这种差别就越明显。

  显然,一个内部公平的薪酬制度必须关注员工是否真正创造了价值,创造了多少价值。有多少有效付出就会获得多少回报,这样的薪酬制度才是公平的。

  3.强调薪酬制度的有效执行。制度的执行与制度的建设同等重要。公正的薪酬制度唯有获得有效地执行,方能实现“公平对待每一位员工”。要防止公正的薪酬制度在执行中异化、变质,防止制度推行缓慢、不力。在某种程度上讲,强调有效执行就是强调程序的公正。制度是基石,程序则是保障,公正的执行程序保障着公正的薪酬制度的真正实现。

  实现薪酬的内部公平方法

  根据上述实现薪酬内部公平的要点,烽火猎聘认为企业在薪酬管理中可以采取如下方法实现薪酬的内部公平:

  1.建立并宣传合理的公平观。通过培训、沟通等建设企业文化的方法建立企业的公平观;通过规章制度、薪酬手册制定明确的薪酬标准,以此具象并强化内部一致的薪酬公平观。在公平观的建设和宣传中,公司必须对“付出”与“有效付出”,“收入”与“部分收入”、“全部收入”等概念作明确地辨析,进而建立统一的公平标准。员工在工作中的一切努力是“付出”,但不等同于“有效付出”。能够创造和提升企业价值的付出才是“有效付出”,反之则为“无效付出”。员工的 “收入”不仅仅是指物质回报,还包含培训、晋升机会、发展机会、心理收入、生活质量等非物质回报,是“一揽子薪酬”(total compensation,或称总量薪酬、整体薪酬)。

  2.职位评价。职位评价(iob evaluation)就是根据各职位对企业经营目标的贡献,对企业中的各个职位的价值进行综合评价,决定企业中各个职位相对价值的大小,从而确立一个合理、系统、稳定的工作结构,开发一个工作价值的等级制度,在此基础上确定各职位的薪酬级别和职位待遇。职位评价立足于岗位,从劳动多样性的角度设计薪酬,依靠价值定待遇,使不同职位之间的比较科学化、规范化,让员工相信公司每个职位的价值都反映了该职位对公司的贡献。由于它对薪酬的基础作了明确、清晰地限定,避免了由于薪酬基础限定模糊引起的员工不信任和对偏袒、歧视的怀疑。由于职位评价的作用,员工对各职位间的价值差的接受性相对较高,对绝对薪酬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也随之增强,易于获得薪酬的内部公平感。

  3.基于绩效的薪酬。将员工的薪酬分为两大部分: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由职位或技能决定的基本工资按付酬周期按时发放,绩效工资则是按照每次的考核结果,对照预设的达标值按比例发放。同时,一些非强制性福利、培训、精神奖励、晋升等也与绩效考核紧密挂钩。绩效薪酬可以有效地衡量员工的有效付出,将个人回报和个人对企业的有效付出挂钩,强调个体劳动的能动性,可以避免“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公平现象。制定一个完善的绩效评估体制,是有效实施绩效薪酬、实现内部公平的重要环节。要体现绩效薪酬的决定过程的公平,首先要让员工参与业绩评估标准的制定。要通过讨论、沟通等方式,让员工参与目标设定,使其有效行使知情权和参与权,从而使组织为其制定的绩效目标更客观、更公正、更具可接受性。第二,与员工进行有效的绩效反馈与辅导。一旦目标设定,管理者必须提供信息反馈,而且信息反馈必须及时。绩效评估报告是以结果为主的,而反馈则更侧重过程。关注反馈和辅导,可以有效地避免完全的结果导向下由于对工作环境及其变化的忽视所引起的不公。第三,要克服绩效评估中的各种主观性、随意性错误,如第一印象、近期印象、克隆效应等,确保评估的公允。

  4.秘密薪酬。员工的公平感是通过比较获得的,反之,员工对薪酬的内部不公平也是通过比较获得的。那么,实行秘密薪酬制度,斩断比较也就成为实现薪酬内部公平的一个方法。但是,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秘密薪酬只是建立了一道抵挡薪酬内部不公的藩篱,没有比较、无从比较仅仅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不公平感的产生,并不直接导向员工的内部公平感和薪酬满意感。秘密薪酬不能作为企业实现薪酬内部公平的核心方法。只有建立在公正的薪酬制度基础上的秘密薪酬,才能比较持久地发挥防御作用。

  5.有效的监督制度和沟通机制。引入监督机制,保障薪酬制度的有效执行。可以通过上级、同级实施监督。比如核定员工绩效薪酬时,可以采取上级建议、隔级核定的方法。这样既可避免由于上下级矛盾或过度亲密引起的过高或过低的判断;同时,隔级核定也使得管理者可以从更高层次审视该员工的绩效薪酬的内部公平性,减少有限视野下对组织整体薪酬内部平衡的忽视。当然,最好的监督是员工监督。管理者要建立沟通机制,搭建高效的沟通平台,通过访谈、调查等方式与员工进行积极地薪酬沟通,充分发挥员工的监督作用,保障公正的薪酬制度得以公正地执行。

企业调查报告6

  一、引言

  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高素质的企业队伍成为企业生存的核心竞争力,这就使得培训工作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而教育培训则是提升员工能力,获取高素质人力资源,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调动广大员工工作积极性,稳定员工队伍的有效手段。同时教育培训又是一种投资、一种联系个人进步与企业发展的纽带是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个人职业生涯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培训作为促使人力资本增值的有力手段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也是企业培训的竞争,企业要想获得优于竞争对手的唯一途径,就是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重视培训、重视员工全面素质的提升,只有通过培训员工不断增加员工文化知识和工作技能,员工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

  二、调查对象、目的以及调查方法

  企业员工培训的重要性是显而益见的,然而企业的员工培训状况有着它的特殊性。为了深入了解企业的员工培训情况,以及对企业的培训方式做出进一步的思考,我于是通过走访、亲身参与内训工作、座谈等方式开展了对我所在企业进行了一系列调查。

  三、调查基本情况

  我所在企业是一家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其特点在企业人才素质偏低,存在严重的家族式经营,而且很多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模糊,没有明确的核心竞争力,缺乏健康的企业文化等问题。

  虽然经过将近二十年的发展,企业也逐渐意识到人才的重要并由此认识到企业内部培训的重要性,但是,在如何进行内部培训,怎么样才能使培训更加科学合理、更加具有时效性,这是目前仍难以解决的难题。其难题表现如下:

  (一)培训投入不够

  民营企业决策者,其实性质就是资本家,除了最大化的榨取剩余价值,要让他拿出他们的资金来投入给员工进行成长培训,显然他们是不太理解和愿意的。因此,企业的真正培训一直难于执行。在调查中,90%的员工觉得公司根本没什么培训,100%的员工不知道有培训制度。

  (二)培训体系不健全,模式单调僵硬

  由于决策者的不重视,自然会导致培训体系的不完善。同时,在极不情愿下的培训投入,也使得企业培训变得极度“应付式”。培训模式不外乎经常给员工上些大课讲座或开大会、或外派活动一天一周等等,而其内容不外乎“感恩”、“回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等等之流,想尽办法对员工进行奴役教育,这种培训方式不但单调僵硬,更显得呆板刻薄。至于对培训需求的分析、培训方式的探

  讨、培训制度的建立等,调查中发现,完全不做。

  (三)培训实践效果差

  培训实践的效果分指两方面,其一为失败的培训,即企业所实施的培训对于原状并无直接或间接影响,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也毫无促进效果而言。其二为训而无用的培训。“用”是指培训后,可以将所学用于现实实践中。既然有了一种能力,就该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而不是培训后,原来该怎么干现在还怎么干,仿佛培训的那段日子只是企业好心施舍的一个特殊“福利”。通过调查显示,培训后的成果转化方面,仅产生10%-20%的转化率,即80%-90%的培训资源被浪费了;在培训评估方面,据说从来不做,也就是说,企业决策管理层连自身都不清楚培训到底“发生了什么”。

  (四)培训员工是福利

  “培训是福利”今天仍然被一些企业广为传颂,而我所在的公司,从上到下,几乎人人都是这么认为的。我认为:这句话是一种误导,它的负面作用远大于正面影响。其原因在于既然是福利,员工就可要可不要;既然是福利,员工就可凭自己的喜好来对待与处理。如果以福利为出发点来给培训定调的话,培训后出现效果不理想等等问题就一点也不足为怪了。

  四、解决企业员工培训中出现的困境的对策和建议

  (一)提高企业管理者的认识和企业发展观,从而加大企业培训的投入。只有让企业管理者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以及人才才是企业最大最根本的财富,企业管理者才能意识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同时

  才会重视企业员工的培训,因此才会加大对内部培训投入。

  (二)完善健全企业培训体系,开发丰富多样的企业培训项目

  1、制订并完善培训管理制度

  根据培训调查结果和执行反馈的情况调整现有的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人力资源部培训机构、职能系统部门联系人、培训负责人的职责分工;明确培训管理体系的基础架构;建立企业基础培训管理平台;规范培训工作的管理;为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管理依据。

  2、建设培训管理团队

  成立培训管理小组,开展对各管理团队培训负责人的相关培训,加强培训管理经验的沟通与交流。提升团队的培训管理意识和水平。通过建立团队间的管理机制,培养一支企业的专业培训管理团队。

  3、组建内部培训师团队

  制订《内部讲师团队管理办法》选拔具有培训授课能力的优秀管理人员组成内部讲师团队。包括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公共课程培训师和产品专业培训师;保证企业的每个部门有一名岗位技能培训师;确定各部门新员工带领人,并明确带领人职能和奖惩措施。

  4、完善培训课程体系

  重点开发一线员工的业务技能与服务意识培训课程和中层以上员工职业素质培训课程。内容主要是各专业职能部门制订的`标准化操作手册、职位说明书、工作流程等专业或系统公共课教材。

  5、做好培训项目的策划和宣传工作

  任何一个培训项目的开展,将通过精心的培训项目策划和宣传工

  作,营造良好的培训氛围,提高培训的有效性。针对不同的培训课程采取最适合的方式方法,如角色扮演、案例讨论与互动、课堂讲授、标杆人员或企业事迹介绍、拓展训练等,精心策划培训的时间、地点和培训过程的安排以及培训后的考核评估和改进工作,同时最大限度的赢取公司高层的支持和参与,以提升培训效果。

  6、做好培训效果评估改进工作

  为保证培训工作的效果,将通过满意度、知识层、行为层、业绩层等四个层次的培训效果评估结果,及时改进教材内容,讲师与授课方式,培训组织、培训跟进等方面的工作,以改善培训效果;从而使培训体系更符合公司业务发展以及员工个人发展的需要。

  (三)如何确保培训效果

  影响培训效果的因素非常多,但主要体现在认识和操作两方面,上面已提出要把培训当作投资行为,同时将培训同员工的个人发展结合起来,员工愿意学,想学是培训效果满意的重要前提。在做足这两方面功夫后,做培训规划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培训需求调查。培训前需求调查是培训操作中一个关键环节,通过需求调查,我们可以知道员工到底想参加什么样的培训,然后做计划,定方案。这样就可以解决诸如培训内容和实际工作不符,培训走过场等等问题。做好这一步骤,培训效果就有一个基本保证。

  2、掌握成人学习特点。参加工作一段时间或较长时间的成人学习,与学生参加学习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例如:成人的记忆力有所下降,而逻辑推理能力强;成人学习目的性很强,他们只学自己认为

  需要的东西;成人在学习过程中喜欢运用过去的经验等等。作为培训的组织者、培训师,我们不要企图去改变它,而是合理的引导和利用。

  3、培训效果的评估。员工培训效果评估是企业培训工作最后的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阶段。评估应分为三个阶段:培训前的评估、培训中的评估、培训后的评估。培训前的评估可以验证培训的方向是否正确,培训中的评估可以验证培训方案是否合理,培训后的评估可以验证培训有效性。培训后的员工评估至少要做到反应评估、学习评估这两个层面。

  (四)纠正“培训是员工福利”的想法

  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应纳入公司的战略管理,培训作为其重要的环节也应全面统筹,岂能当作员工福利呢?我们应认识到:培训首先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是一种经济行为,是一种投资行为。既然是投资,就要求收益,求回报。所以对培训组织者、培训师还是学员都要进行严格的管理。

  五、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培训是科学管理之道,也是企业发展的生命源泉。企业培训的良性发展,能够保证企业长足的命脉和发展前景。虽然针对培训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很多,但影响培训效果的因素更多,要真正解决好培训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最有效的途径是大力培养专业化的职业经理人队伍。目前企业培训的发展,远远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建议企业协同全体员工,大家群策群力推进这方面建设工作。

企业调查报告7

  软件的分类

  软件是计算机的灵魂,没有软件的计算机就如同没有磁带的录音机和没有录像带的录像机一样,与废铁没什么差别。使用不同的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可以完成许许多多不同的工作。它使计算机具有非凡的灵活性和通用性。也正是这一原因,决定了计算机的任何动作都离不开由人安排的指令。人们针对某一需要而为计算机编制的指令序列称为程序。程序连同有关的说明资料称为软件。配上软件的计算机才成为完整的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软件一般分为两大类: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

  应用软件是专门为某一应用目的而编制的软件,较常见的如:

  1、文字处理软件

  用于输入、存贮、修改、编辑、打印文字材料等,例如word、wps等。

  2、信息管理软件

  用于输入、存贮、修改、检索各种信息,例如工资管理的软件、人事管理软件、仓库管理软件、计划管理软件等。这种软件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各个单项的软件相互连系起来,计算机和管理人员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各种信息在其中合理地流动,形成一个完整、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简称mis。

  3、辅助设计软件

  用于高效地绘制、修改工程图纸,进行设计中的常规计算,帮助人寻求好设计方案。

  4、实时控制软件

  用于随时搜集生产装置、飞行器等的运行状态信息,以此为依据按预定的方案实施自动或半自动控制,安全、准确地完成任务。

  软件的.岗位

  随着it行业的迅猛发展,各种各样的it岗位也越来越火爆,目前的应用软件岗位主要有:软件开发工程师、网络软件工程师、系统工程师、售前支持顾问、技术支持工程师、软件销售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质量经理、产品市场经理、项目实施工程师、渠道经理、系统架构师、it系统及网络专家及售前咨询顾问……..

  软件公司是一个综合的运作体,需要完善的内部组织结构,同时,软件由于使用面的不同,组织结构也会相应的有很多变化,例如,软件外包的公司,其组织当中的成分就会相对少些,更多的是以“技术密集型”管理结构。

  软件工程师很多人都认为就是编程的,非常枯燥,其实,软件工程师更多的、更重要的工作是需求分析和架构设计,这是一个极具创意的工作,常常要接触很多不同企业或业务单位,了解各种不同的运作及管理流程。

  软件人才

  软件企业能够在如此迅猛发展的it行业保持竞争优势,关键是拥有大批新型it应用技术及创新思维的人才。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当今社会对it软件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同时也对软件人才有要求,如果你想从事软件工作,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沟通能力、表达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协同工作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丰富的实践经验、项目经验、行业经验……..

  不论是在哪里,计算机与我们越来越紧密相连,且先不谈你是否要成为一名it需求人才,只要有用电脑的时候,就需要对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掌握。人的能力是在不断积累中得到提高的,只要你相信自己就一定能够成功的迈向it王国!

企业调查报告8

  目前几乎所有对创业市场的研究,都是关于“已有创业者”的。而对于中国互联网时代潜在的创业需求和能量,我们直到今天,依然缺乏一组有价值的研究数据。创业在今日之中国,到底只是少数人的事,还是已经激发了更多人心中深藏的冲动?创业是大城市知识精英的独享,还是已经引发了很多不甘于现状的小城青年,他们决定要改变自己,甚至要去改变世界?

  图1

  图1所示,认为自己从来没有过创业想法的网友仅占4%。仅有4%的“不创业者”这一数据说明,网络资讯时代,信息的传递对于创业观念普及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更频繁接触网络和信息的用户,对于创业了解更多,潜在创业可能性也更大。

  图2

  在对不同职业属性的人群做创业潜力分析中,我们发现了两个有趣现象:不同职业属性人群的创业潜力占比相对平衡,第一名仅领先最后一名10个百分点;文职人员创业热情相对较低,市场族则以微弱优势领先于管理族,排名第一。此前被认为最有创业热情的“工程狮”“程序猿”们,潜在创业热情为48%,比学生和自由职业者还少。

  图3

  我们试图对不同区域的人群做创业潜力分析,按照预期,我们认为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的网民中,有潜在创业想法的人群比例应该明显高于其他城市。

  图4

  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在图4调查显示中,有53.1%的人选择了“很伟大,致敬”,有30%的中国的网友将手中一票投给了“很刺激,向往”。认为创业“不靠谱,无视”的网友只有1%,这让我们意识到,时代的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还有9%的网友对创业表达的危险和担心。其实,我们希望这一比例可以更高一些——因为创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多一些敬畏和准备,并不是坏事。

  当你创业的时候,你会发现:最先相信你的是陌生人,最先鼓励你的是合伙人,最先看不起你的是身边的人,最先不相信你的是亲人,打击你最狠的是你最亲密的人,当你有一天功成名就请客吃饭的时候,你会发现除了最先相信你助你成功的陌生人不在,其他的人都在,所以当你遭受到反对声、议论声、嘲笑声、谩骂声,这一切都属于正常,不要因为这些声音,而放弃你的梦想,正因为有了这些声音,才让我们变的更加强大!

企业调查报告9

  一、乡镇企业聚集基本分布情况

  目前,xx形成了特色产业群体有近百个,其中有一定经济规模的产业群体42个左右。20xx年,xx州的产业集群分布在:以兴义、顶效、安龙等县(市)为主的以农副产品加工、炼焦、化学品制造、医药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建材等产业集聚发展区。

  二、乡镇企业聚集规模情况

  “十五”以来,xx州坚持把乡镇企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引导乡镇企业集中连片发展, 有效带动了二、三产业的兴起,壮大了小城镇经济,促进了小城镇的快速发展。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建设已经形成了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格局,乡镇企业已经成为xx州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xx市xx年就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xxxxxx万元,同比增长xx.24%:乡镇企业营业收入完成xxxxxx万元,同比增长xx.75%;上交税金xxxx万元,同比增长xx.69%。全市共有乡镇企业xxxxx个,从业人员xx余人,企业职工人均年收入超过xxx元以上。其中龙头企业xx个,从业人员xxxx人,乡镇企业总产值xxxx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xx.23%;增加值xxxxx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xx.02%;xx开发区到xxx年底,全区建设园区x个,分别为建材工业园、冶金工业园、加工工业园、科技工业园,入园企业xx家,xxx年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xx亿元;xx工业园目前已有电解锌、铁合金、农机制造、建材及化工生产等近二十家,总投资达xx亿元,其中,利用县境充裕的电力发展起来的锌冶炼业,生产能力x万吨,可创工业产值xx亿元,创税收xxxx万元以上,解决xxxx余人富裕劳动力就业。同时,工业园的建设和发展还拉动了当地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但是,也有一些县受地理环境、资源配置等因素的制约,不具备乡镇企业集聚发展的条件,如xxx等。实践有力地说明,发展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中流程最短、农民最易接受的一条重要渠道。

  三、乡镇企业聚集区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1、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比重较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主导产业不突出,支柱产业特色不明显;产品结构中,名特优新和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少、规模小;出口产品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少;企业组织结构中,相当部分企业规模偏小,技术装备落后,管理水平低;资源结构中,未能充分利用我市的区位、人才、市场、信息优势,资源浪费与闲置并存,人才不足,科技创新能力差等问题尚未根本解决。

  2 、工业产品结构较为单一,近年引进的企业多为硅锰合金、炼焦等高能耗的冶炼企业,科技含量不高,容易受到市场干扰。

  3、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少,规模小,实力较弱,带动性不强,较难实现农业产业化。

  4、市场化进程相对滞后,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较,我市的市场化进程已明显滞后,健全的市场机制、公平的竞争环境、完善的服务体系、具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等方面与先进城市相比均有较大的差距。

  四、乡镇企业聚集发展的主要特征

  1、形成模式多样化。分析xx州乡镇企业聚集的形成,其发展模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一是资源优势型。主要是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培育壮大地方特色产业,并进而汇聚形成的产业集群。二是企业带动型。由龙头企业扩张裂变或带动而成。如医药制造产业集群、汽车销售和配件产业集群等。同时一些与产业集群相配套的专业化市场正在兴建之中,主要有农产品批发市场及果蔬冷藏保鲜、生姜系列产品深加工、芭蕉芋淀粉及系列产品加工等。三是“一乡一品”型。是在某个乡、镇或村出现某个产品的集中生产,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格局,比较典型的有兴义的仓更、沧江、洛万板栗产业集群、册亨的桐油等。

  2、初步效应已形成。xx州乡镇企业聚集群已经有了合理的企业构成,涌现一批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品牌产品,集群的效应初步显现。

  五、乡镇企业聚集的主要做法及经验

  1、培育要素市场,加快产业集聚。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规范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健全以市场为基础的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市场化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促进生产要素有效地流动、集聚和优化配置。充分利用现有城镇基础设施加快生产要素集聚,积极引导、合理规划土地投入方向,使土地资源向优势企业、优势项目集中,鼓励企业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2、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聚。积极引进和培育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发挥其辐射、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的产业龙头作用。发挥龙头企业的集聚带动效应,逐步衍生或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聚,通过企业之间的集聚效应降低综合成本,增强竞争优势。

  3、创造区域品牌,引导产业集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重点扶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名牌产品企业。

  4、努力扩大开放,拓展产业集聚。大力推行以股份制为主的公有制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引进导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鼓励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放宽市场准入,改进对民营经济的管理和服务,更多地把技术水平高、增值含量大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

  六、今后应采取的措施

  要突出集聚乡镇企业发展的优势,突出连片发展乡镇企业的特色,培育新的成长型企业,必须从三方面采取措施:

  1、在产业上创新,就是要连片培养新型产业,成熟、成长型产业居首位:

  2、在管理机制上创新,使连片乡镇企业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3、在集聚乡镇企业发展管理职能建设上创新,改善环境,强加服务。抓好一批重大投资项目,发挥我市民营经济优势,能启示范带动作用。

企业调查报告10

  一、 借款人背景情况

  (一) 公司概况

  A公司坐落于宝山区蕴川路以西盛桥小区内,是一家以生产销售胶印新闻纸为主的大型企业。该公司成立于1995年,注册资本为4400万美元。

  公司厂区占地面积24.9万平方米,现有生产系统方面脱墨纸浆生产线一条,高速彩印新闻纸生产线一条,公用工程方面35千瓦的总降压站一座,锅炉房一座(包括燃料码头),给水站一座,环保工程方面的废水处理站一座,废料焚烧炉一座,同时厂区内已预留了扩建用地。

  A公司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其第一期工程耗资

  1.32亿美元,引进了日本三菱重工BELOIT的高速全自动造纸机,以进口废纸为原料,采用了国际先进的废纸脱墨技术。一期工程自98年2月竣工投产后,生产能力达到12万吨。生产的彩色胶印纸质量上乘,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逐步替代了同类进口产品。公司于1999年通过了ISO9002质量认证。

  (二) 产品介绍

  A公司的产品是以100%脱墨废纸浆为原料的胶印新闻纸。该产品是我国造纸工业“九五”计划重点发展品种之一,也是上海

  短缺的产品之一。产品较国内同业产品拥有三大特性:

  1、 更平滑。公司采用特有的双面软压工艺大大提高了纸张的平滑度,减少了对印板的损伤及纸毛的现象,拥有良好的彩色印刷效果。

  2、 更白。公司采用先进的脱墨及漂白工艺,使产品的白度达到国际标准,令彩印更鲜明更逼真。

  3、 更经济。公司生产重46克和48.8克的新闻纸,由于采用了独特的工艺先进纸机,令产品更薄且撕裂度高,报社可获得更高的出报率。

  由于其产品综合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其价格定位于国内新闻报业,因此华东地区的大型报社如新闻文汇报业集团、解放新闻报业集团以及全国数十家大型报社均将其产品作为替代进口纸使用,深得用户的赞誉。

  (三) 资本结构介绍

  A公司的注册资本为4400万美元,成立之初时的资本结构为:

  投资人 投资比例投资金额 新加坡* * *公司 53% USD2332万元 美国* * *公司 32% USD1408万元 新加坡* * *公司5% USD220万元 上海* * *公司 10% USD440万元

  20xx年底,其投资人一方——新加坡* * *公司要求退出该公司,提出出让其5%的股权。至20xx年8月经股东内部协商后,由新加坡* * 公司和美国* * *公司购买其股权。因此,公司目前的资本结构为:

  投资人 投资比例 投资金额 新加坡* * *公司 56% USD2464万元 美国* * *公司 34% USD1496万元 上海* * *公司 10% USD440万元

  (四) 企业发展前景

  近年来,新闻出版事业发展迅速,报刊发行量的`增加和扩版带来了对新闻纸需求量的大幅增加。同时,由于国内报社相继更新了印刷设备,对达到国际水平的高速胶(彩)印新闻纸的需求不断扩大。A公司作为生产该领域产品的大型企业,拥有价格上的优势,且市场基础好。但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有限,无法满足巨大的市场缺口,因此公司为扩大生产规模,近期计划增资扩建高速彩印新闻纸工程,即二期工程,现已报国家计划委员会立项审批,预计在年内启动。

  二期工程使用的原料与一期相同,同时拟引进较一期更为先进的脱墨装备,其产品质量将较一期的产品更高。二期工程建成后预计年生产能力将达到24万吨(目前一期的年生产力为12万吨),其中40%出口到东南亚以平衡外汇,其余在国内销售,替代同类进口新闻纸。

  综合来看,二期的建设一方面可以为企业扩大市场,另一方面通过工艺的提高、规模的扩大、原料的多样化、以及能源的节约、资源的保护等各方面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二、 融资需求

  A公司一直以来有着良好的经营业绩。自1998年开业以来,公司就年年赢利,并且连年被列入上海市销售收入500强。20xx年企业对一期银团贷款进行了重组,在我行的积极争取下,加之与企业多年来的良好合作关系,我行最终成为了企业重组后银团贷款的主要参贷行,在5280万美元贷款额中我行占1000万美元,为所有参加行中占最大份额银行之一。同期组建的人民币16600万元的流动资金银团贷款中,我行为牵头行,贷款额为6300万元。流动资金银团贷款将于20xx年4月29日到期,企业考虑到未来时间仍然有资金方面的需求,但原流动资金的银团贷款操作不便,且企业在融资选择方面有一定的被动,因此决定将原流动资金银团贷款拆分,而选择一到两家银行单独申请贷款授信额度。鉴于企业与我行建立了长期的良好合作关系,将我支行作为其首选合作行。并提出了人民币8000万元的流动资金额度贷款,期限为一年。

  三、 财务状况分析

  企业近三年来的各项财务指标具体如下:

  单位:元

企业调查报告11

  一、调研背景

  企业社会责任历来是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从以往研究来看,学者们把目光较多地投向大企业的社会责任,对中小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探索则相对较少。当前,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中小企业组织生产经营,照章纳税,履行着基本的经济功能。与此同时,中小企业也积极创造社会就业,参与扶贫救困等活动,发挥着较强的社会功能。加强对中小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加快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的不断推进,企业社会责任这一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并得到不断重视。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小企业对于自身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尤其是中小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普遍还不够强,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近些年来,部分地区出现了一些企业因缺乏社会责任感而导致的食品安全事故、环境污染事故、矿难事故,以及不注重员工权益保护引发的群体事故等。除了法律法规缺失、部分监管缺位的原因之外,更多的还是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漠所导致的,加强中小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刻不容缓。

  浙江历来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相比国内其他地区而言,浙江中小企业是最先萌芽,最先发展壮大,最先遭遇发展瓶颈,也是在这一轮世界金融危机中积极应对率先实现突围的。与此相对应的是,浙江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也是较早开展起来的。一大批企业家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在不断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规范员工管理,提高员工福利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慈善捐赠、扶贫解困、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的社会责任,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尤其是在汶川大地震和玉树大地震中,浙江中小企业体现出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捐赠资金和物品均位居全国前列。但也应该看到,与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浙江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还处于起步阶段。浙江中小企业应该如何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坚持正确履行社会责任是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在中小企业层面上研究和探讨社会责任问题,不仅有助于全面而深刻地理解社会责任,更有助于推动浙江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方法说明

  本次调研主要是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深入了解浙江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求提出可能的政策建议。

  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企业现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核心内容是浙江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渠道、主要方式、影响因素等。

  调研选择的企业样本覆盖浙江省经济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4个不同地区的中小企业,每个地区抽取的企业数量大体相同。4个地区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8份,回收率达到37.6%。调查时既注重填写问卷取得的一些结构数据,又总结了现场访谈的主要内容,调研形成的主要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同时,本次调研也收集了部分大企业的数据,以便更为直观地比较说明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和特点。

  三、调研样本企业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范围涉及浙江省4个地区,且是能够基本代表浙江省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被调查企业中,最早的1家在1953年成立,最晚的在2008年成立。

  从企业所从事的行业来看,涉及16个大类,但主要集中在服装、制鞋、机械、汽摩配、打火机、皮革等传统制造业领域,占77.5%,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科技行业仅占22.5%,这较为符合浙江省的产业结构特点。

  从企业的治理结构来看,以民营企业为主,占被调查企业的74.8%,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体企业、国外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港澳台企业以及其他所有制企业则分别仅占2.5%、5.7%、1.9%、8.8%、5.7%、0.6%,这与浙江省主要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特点极为相似。

  从企业的发展阶段来看,大量的企业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分别占64.6%和22.4%,而处于初创期和衰退期的企业则相对较少,分别占8.7%和4.3%,在理论上这能够较好地反映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

  从企业的所在地来看,位于乡镇或村的企业占32.1%,位于县城或县级市的企业占30.1%,位于市区的企业占37.8%,企业的区域分布较好。

  四、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

  中小企业社会责任是个很复杂的课题。根据以往研究,本次调研将中小企业社会责任涉及到的范围进行了适当界定,将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企业对员工承担的社会责任,包括员工收入、员工的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以及员工的福利待遇等;二是企业对公众承担的社会责任,主要指企业的各类公益性活动。

  (一)中小企业了解企业社会责任知识的情况

  从调查的情况看,多数中小企业对社会责任知识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83.9%的企业听说过“企业社会责任”的说法,57.1%的企业听说过“企业公益行为”这一词汇,24.8%的企业听说过“企业公民行为”,对这些名称一无所知的企业只占了10.6%。对以上这些词汇,企业有不同程度的认同,企业最容易接受的是企业社会责任的说法,占71.9%;18%的企业更加认同企业公益行为的说法;另外,10.1%的企业比较认同企业公民行为的说法。这说明,虽然用词不同,但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概念还是普遍认同的。

  从调查数据看,企业最为熟悉的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过半数企业听说过这个报告,占66.7%;听说过国际劳工公约的企业也超过了一半,占57.8%;而熟悉联合国全球契约、OECD公司治理结构原则、跨国企业“生产守则”、SA 8000的企业相对较少,分别仅占29.3%、13.6%、21.1%和19%,而对以上所有概念从未听过的企业仍占了17.7%。在以上这些对企业社会责任缺乏了解的企业中,小型企业占绝大多数,为76.9%;中型企业占15.4%,大型企业仅占7.7%,这说明企业规模越大,企业了解和参与社会责任的主观意愿也可能会更强。

  企业对社会责任的了解(表1),最主要的渠道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介获得,67.2%的企业是从这一渠道获取信息的;从行业协会了解到这一信息的占36%,在所有信息获取渠道中排第二位;再次是从政府了解到相关信息,占32%。由此可见,除了普遍熟知的新闻媒体外,政府和行业协会在推动中小企业了解社会责任中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从企业的意愿来看(表2),多数企业愿意了解社会责任等相关概念和知识,这占被调查企业的80.1%,不想了解的仅占7.8%,还有12.1%的企业表示无所谓。对于不同规模的企业来说,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了解意愿存在一定的差异,小型企业的了解意愿明显比大中型企业低。小企业中,具有了解意愿的企业仅占64.2%,而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中,具有了解意愿的企业则较高,分别占89.7%和89.8%,中型企业的比重略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型企业在保持自身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承担社会责任的自发意愿开始强烈。但也发现,在不想了解的企业中,中型企业的比重也高于大型企业,这可能说明了中型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受到了更小的社会压力,社会对大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要求显然要高,大企业很少能够不顾及社会期望而完全不履行社会责任。

  就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情况来看,17.2%的企业曾经对外发布过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或企业公民报告。在发布报告的企业中,中型企业的比例最高,占43.5%;其次是大型企业,占34.8%,小型企业则仅占21.7%。由此可见,中型企业很可能是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主体力量。从不同规模企业的分类来看,大企业中有28.6%的企业发布过相关报告,中型企业中有17.9%的企业发布过报告,而小型企业中只有16.1%的企业发布过报告。

  此外,就基金会的参与情况来看,26.2%的企业建立了企业基金会。其中13.1%的企业建立了自己的企业基金会,2.8%的企业参与建立企业基金会,10.3%的企业建立了专项基金。从规模分布来看,建立基金会的企业中,大型企业占47.4%,中型企业占44.7%,小型企业占7.9%。此外,60%的大型企业、29.8%的中型企业和5.2%的小型企业建立了基金会,这些说明是否参与和建立基金会与企业规模是有较大关联性的。

  (二)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本次调研将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分为住宿安排、生活待遇、员工权益保障、员工子女入学等四个方面。从住宿情况来看,54%的企业为员工安排了住房。其中,18.4%的企业为所有员工都安排了住房,25.3%的企业为一半以上的员工安排了住房,另外56.3%的企业为不到一半的员工安排了住房。从企业规模看,70%的大型企业都为员工安排了住房,64.1%的中型企业为员工安排了住房,有54.7%的小型企业为员工安排了住房。

  从生活待遇来看,56.2%的企业为已婚员工安排了单独房间(或宿舍)。其中,10.4%的企业为所有已婚员工安排了单独房间(或宿舍),12.5%的企业为一半以上的已婚员工安排了单独房间(或宿舍),还有33.3%的企业为不到一半的已婚员工安排了单独房间(或宿舍)。据调查,生产一线普通员工每人伙食费平均约为213.7元/月,平均工资是1695元/月。从企业规模看,员工平均工资最高的是中型企业,达到1719元/月;大型企业的平均工资次之,达到1698元/月;而小型企业仅比大型企业稍低,达到1669元/月。当然,就其他福利待遇而言,大型企业要相对更好。

  劳工权益保障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本次调研发现,76.9%的企业与全部员工签订了劳动合同,19%的企业与90%以上但不包括全部的员工签订了劳动合同,还有4.1%的企业与70%以上但不到90%的员工签订了劳动合同。从具体数据看,不同规模的企业在签订劳动合同方面的差异并不明显,大、中、小型企业平均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比例都为98%。57.9%的企业为所有的员工提供了三险或以上的保险,18.6%的企业为90%以上但不包括全部的员工提供了三险或以上的保险,17.9%的企业为50%以上但不到90%的员工提供了三险或以上的保险,5.5%的企业为30%以上但不到一半的员工提供了三险或以上的保险。从企业规模比较情况看,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为员工提供保险的平均比例均为93%,中型企业为85%。

  从解决员工子女入学情况来看,72.7%的企业所属员工的学龄子女全部或者部分已经在本地解决了上学问题。其中,50.9%的企业已经全部解决;部分解决的企业中,15.5%的企业解决了一半以上的员工子女入学问题,6.2%的企业解决了至少10%以上的员工子女入学问题。

  (三)企业对公众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捐赠是很多中小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一种重要方式。从调研的总体情况来看(表3),2009年1~10月,曾经为所在社区(乡镇或街道范围内)捐赠钱物的企业占被调查企业的32.3%,平均每家企业捐赠额折合成人民币为11.5万元。其中,为所在社区(乡镇或街道范围内)捐赠钱物的企业中,大型企业占21.2%,中型企业占48.1%,小型企业占30.8%。从所有企业捐赠钱物的总量上看,大型企业捐赠的占27.2%,中型企业捐赠的占53.2%,小型企业捐赠的占19.6%。此外,在被调查的企业中,大型企业中的36.7%、中型企业中的39.1%和小型企业中的24.6%都进行过捐赠。

  2009年1~10月,曾经为所在区县市的政府及其部门捐赠钱物的企业比例为23.6%,平均每家企业的捐赠额折合人民币为23.5万元。在为所在区县市的政府及其部门捐赠钱物的企业中,大型企业占28.9%,中型企业占42.1%,小型企业占28.9%。从所有企业捐赠钱物的总量上看,大型企业捐赠的占58.6%,中型企业捐赠的占25.6%,小型企业捐赠的占15.8%。此外,在被调查的企业中,大型企业中的36.7%、中型企业中的25%和小型企业中的16.9%进行过捐赠。

  2009年1~10月,曾经为其他社会公众捐赠钱物的企业比例为26.7%,平均每家企业捐赠额折合人民币为18.1万元。在为其他社会公众捐赠钱物的企业中,大型企业占30.2%,中型企业占46.5%,小型企业占23.3%。从所有企业捐赠钱物的总量上看,大型企业捐赠的占72.8%,中型企业捐赠的占21.6%,小型企业捐赠的占5.7%。此外,在被调查的企业中,大型企业中的43.3%、中型企业中的31.3%和小型企业中的27%进行过捐赠。

  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救灾工作中,有78.3%的企业参加了捐款捐物,平均每家企业捐款为111.9万元。其中,大型企业占参加捐赠企业的22.2%,中型企业占42.1%,小型企业占

  35.7%。此外,在被调查的企业中,分别有93.3%的大型企业、82.8%的中型企业和69.2%的小型企业都参加了捐赠。

  在捐赠渠道中,大多数企业捐赠主要是通过红十字会、慈善协会和所在地县(区)政府等机构进行,通过以上3个机构进行捐赠的企业比重分别为45.7%、44.1%和42.5%。此外,也有一些企业通过市政府或其部门、企业所在的行业协会类组织、光彩事业促进会等机构进行捐赠,比重分别为19.7%、9.4%和0.8%。另外还有6.3%的企业通过其他途径捐赠,包括自行深入灾区、所在街道、结对农村农户、救灾部队、工会等。在这些机构中,红十字会是最受信任的机构,51%的企业认为最信任红十字会,33.3%的企业最信任慈善协会,9.8%的企业认为所在地县(区)政府最值得信任。

  对于善款的用途(表4),72.1%的企业表示非常关心或有些关心,只有27.9%的企业表示不太关心或不关心。

  如果企业选择公益行为(表5),最可能选择的领域是教育(如支教、教师培训、奖学金等),41.5%的企业将其列为第一选择;26.8%的企业将扶贫帮困列为第一选择;将生态环境和困难孤儿保护列为第一选择的企业比例均为11.3%。

  在一般情况下,如果企业选择公益慈善行为,则在地域选择上最有可能偏向的是本市,将其作为首选的企业占33.6%;23.1%的企业认为在哪里行善都无所谓;22.4%的企业认为首选是企业(家)所在的乡镇;11.9%的企业将本省作为首选地;9.1%的企业则将全国列为首选地。

  (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压力和动力

  从调研结果来看,当前推动浙江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因素有两类:一是推动因素,也是压力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安全、员工发展等企业发展的自身因素;二是拉动因素,主要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相对处于较主动的地位。

  在压力因素中,调研发现(表6),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企业承受压力最大的是员工生产安全(13.5%)、吸收与留住好员工(9%)、员工生活不出事(4.7%)、员工的发展(4.7%)、员工福利(4.5%)5个方面,而与所在地政府关系、产品质量问题、厂外人员滋事、社会捐赠压力、实施新劳动合同法、规范企业财务、应对税务检查、与供应商的关系等其他方面压力相对较小。

  在以上5方面最大压力中,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认为企业内部员工和企业自身发展是最大的压力来源,而媒体舆论和各级政府压力次之,这说明履行社会责任已经逐渐从外部力量推动转变为企业发展的自觉行为和意识。

  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动力机制来看,调研结果表明(表7),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主要动力来自于社会声誉的激励,尤其是为社区以外的社会捐助行为,受社会声誉激励占了51.4%;为民间慈善组织捐款的主要动力也来自于社会声誉的激励,占50.5%。此外,善与爱也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推动力。

  五、结论与讨论

  关于中小企业或者民营企业应该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在学界和企业界都存在很多不同的争论。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是否具备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存在争议,对于政府是否应当过多干预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问题也存在一定的争议。就本次调研的结果来看,中小企业或者民营企业已经开始承担大量的社会责任,它们不仅是社会责任的承担主体,同时也是承担社会责任的先锋力量。

  (一)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的主体是中型企业

  当前社会上关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一些观点存在一定的认识偏差,主要是:一是大型企业是承担社会责任的主体;二是承担社会责任只是少部分企业的事,与多数企业无关;三是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自身发展存在冲突。

  调研结果表明,这些认识上的误区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对中小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现状不了解。根据此次的问卷调查,中型企业已经成为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主体力量,小型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无论是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还是对公众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中型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比例和程度上都与大型企业较为接近,有的方面甚至超过大型企业。究其原因,这可能是由于中型企业往往处于高速发展的成长期,一方面自身内在发展的需要使其不断地致力于改善员工的生产生活条件,以吸引更多高素质的员工加入;另一方面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对社会声誉和社会地位的需求,通过不断改善企业形象,塑造产品品牌,以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的支持。同时,由于中型企业经过一段发展时期,本身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有承担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

  二是对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自身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上认识不清。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理解,相当一部分人往往过于偏狭,认为承担社会责任就是捐款捐物,做善事。但本质上来说,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极为丰富,通过不同形式的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发展都将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调研发现,成长性比较好的中型企业其员工的生产生活条件都较好,优秀员工离职率低,这也正是企业高速成长的原因之一。此外,承担对公众的社会责任可以提高企业的社会知名度,提升产品的品牌形象,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的支持,这些虽然不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主要目的,但却是承担社会责任后可以带来的直接效益。

  (二)成长期的中小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责任心更强

  引导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力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压力,或叫推动力;一种是动力,或叫拉动力。压力主要来自外界,主要包括媒体、政府部门,而动力主要来自企业自身成长的需要。从调研结果来看(表8),成长期中小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概念和知识更感兴趣,更想去了解和学习。79.8%的成长期中小企业表示“想了解”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概念的知识,而表示“不想了解”的仅占2.9%。值得关注的是,初创期中小企业也对承担社会责任显示出较强的责任心,78.6%的企业表示“想了解”,而表示“不想了解”的企业数量为零。这一数据与惯常的认知稍有不同,通常认为,初创期中小企业承受了更大的生存压力,因此对承担社会责任应该更为不感兴趣。但实际结果却表明,初创期中小企业对承担社会责任的认知兴趣仅次于成长期中小企业,而远远高于成熟期与衰退期中小企业。

  从政府对企业的奖励和荣誉看(表9),成长期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也得到政府最多的关注。33%的成长期企业曾获得过国家级的奖励或荣誉,而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企业中,分别只有15.2%和14.3%的企业曾经获得过国家级奖励

  或荣誉。省部级奖励和荣誉获得比例最高的也是成长期中小企业。此外,市或市局级奖励和荣誉获得比例最高的是初创期中小企业,区县或以下级奖励和荣誉成熟期企业获得比例最高。但从总体上看,成长期受到政府最多的关注,综合指标达到26.5%,其次是成熟期企业,综合指标为20.3%。由此可见,政府的奖励和荣誉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

  (三)民营企业正在成为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力量

  一直以来,国有企业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集体企业、外资企业也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塑造了良好的形象,而媒体经常报道的“血汗工厂”等负面新闻,使民营企业的整体形象受损。但事实上,民营企业正在成为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力量。调查显示,民营企业平均为45%的员工安排了住房或职工宿舍,这比非民营企业高出了7个百分点。在为员工提供的住宿费用,民营企业比非民营企业高10%。此外,从为员工提供的伙食标准、生活福利等方面,民营企业都比非民营企业更高。这些都直接地体现到企业的吸引力上。在正常年份,民营企业员工一年内每百名员工流失人数都低于非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已开始超过非民营企业,而其吸引力恰恰是来自于企业对员工的福利待遇的提高和对员工工作生活的关心。

  六、促进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几点建议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价值观多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内涵和环境也在不断变化。要加快推动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需要综合考虑多重因素的影响,建立起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社会为依托的推进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格局。

  (一)政府要加强引导和鼓励中小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一是正确认识中小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社会责任是所有企业公民的义务,而不是哪一特定类型企业的独特义务,不同规模的企业应当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大企业规模大,综合实力雄厚,理应在履行社会责任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小企业虽然规模小、实力弱,但在加快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也同样需要力所能及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二是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要根据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着力研究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制订和完善符合中小企业发展特点的社会责任指标体系,着力引导中小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使中小企业既不感受到较大经济压力,又能尽其所能地发挥重要作用。三是完善政策法规。把推动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纳入政策法规体系之中,认真梳理有关的政策法规,建立专门面向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法律法规。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履行多元化的社会责任,对履行社会责任较好的企业,可在税收、土地、融资、技改等方面予以一定的优惠措施。加大政策监督和约束力度,督促企业遵章守纪,履行基本的社会责任,严厉打击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欺骗消费者、污染环境、偷税漏税等各种不良现象发生。各级各部门要着力转变工作理念,建立专门工作机构或组织,把鼓励中小企业正确履行社会责任纳入日常工作长抓不懈,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类公共服务。

  (二)中小企业要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一是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树立“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理念,建立奉献社会的观念,把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作为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来抓。在着力加快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专门机构或指派专门工作人员,制定和实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工作计划,把履行社会责任纳入企业的常态化管理,使承担社会责任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二是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坚持遵章守纪,坚决执行国家有关政策。加强对员工的合法权益保护,积极稳妥地解决员工反映的各类侵权问题,平等善待员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为员工提供清洁、安全的工作场地,重视员工的身体健康保护,努力提高员工生活待遇,丰富员工的文化娱乐生活。三是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员工培训,全面提高员工各方面素质,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员工的创业热情,实现员工与企业的良性发展。四是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当前中小企业还普遍存在“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现象,应着力改变粗放式的发展模式,积极采用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进行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落后技术设备,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积极应用重点节能减排技术和高效节能环保产品、设备,争取成为“四节”示范型企业,加强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工作。五是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将公益慈善事业列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运作机制,尽其所能地积极参与社会捐赠、扶贫帮困等各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推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

  (三)社会要监督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强化对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监督,就必须充分发挥新闻舆论、行业组织、公众的作用,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管体系,以完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社会环境。一是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现代社会赋予了媒体舆论监督职能,企业行为理应受到媒体监督。媒体监督的目的不是树立“舆论公敌”,而是旨在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广大媒体要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多种渠道,及时和客观地报道不良现象,大力宣传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中小企业,努力提高全社会的社会责任意识,营造推进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社会氛围。二是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行业组织要加强对行业内企业的行为约束,制定行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公共规范,加强对行业内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培训和引导,努力推进行业的健康发展。三是充分发挥公众的作用。广大民众是中小企业产品的直接消费者,也是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督者。广大民众要着力提高监督意识,充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对侵犯自身合法权益和不履行基本社会责任的企业予以坚决抵制,向有关部门和媒体反映,杜绝此类现象再次发生。要集思广益,充分发挥智慧,积极向党委政府出谋划策,提供合理化建议,共同推进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企业调查报告12

  一、定义

  所谓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组织对人力资源的获取、维护、激励、运用与发展的全部管理过程与活动,一般来说,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助于为组织达到既定的目标,协助组织完成发展规划,有效地运用人员的能力与技术专才,促使组织成员的工作士气高昂且激发潜能,满足组织成员的自我实现感与增加成员的工作成就感,协助企业负责人做出正确决策。

  二、中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现阶段,由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刚初步确立,所以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还十分的不完善,随着中国加入wto后,企业面临的国内和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在这种双重压力下,使得中国国有企业在人力管理方面存在的很多问题暴露无遗:

  1.计划体制影响下,全国人事管理分割,制造人为的劳动力流动障碍

  中国的人事管理由各级的人事部、劳动部、组织部来进行,三个部门管理的范围各有侧重,组织部门管干部,人事部门管一般国家工作人员,劳动部门管普通劳动者,各个部门为了各自的部门利益,对各自管理范围内人员的转出设置各种限制,这就造成了全国范围内的人事管理的部门分割。

  由于三个部门的管理范围不是绝对界限分明,再加上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人员的流动更频繁,这种人为的障碍,必然会增大企业的人力成本。

  2.中国很多国有企业人才观念和人力管理观念落后,高级人才流失严重

  由于中国企业的发展长期受到资金瓶颈的制约,中国绝大多数企业还处在以物为中心的发展阶段,领导层并没有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所在,企业人事管理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也受到极大的压抑。尤其是对一些高级人才,随着外资的大量进入,跨国公司优厚的待遇和企业环境吸引了很多高级知识分子,造成国有企业的人才流失。

  3.政府与国有企业的权责不清,导致国有企业的人事管理权力不到位

  企业与政府之间,一直都存在着很紧密的关系,国企改革的一个重点就在于,处理好企业与政府的关系问题,然而,虽然经过了20年的改革探索,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还是没有理清楚。国有企业虽然有制定企业内部人事管理政策的权力,但由于受国家人事管理政策的制约,人事政策的回旋余地很小,用人权得不到保障,政府有意无意的在不断干预着企业,致使国有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逐渐丧失吸引力,国有企业人才大量外流。

  4.人力资源使用不合理

  当前的国有企业中,存在着“高消费”和“低消费”的现象。“高消费”是指企业用人的标准超过工作分析的要求,例如招硕士生去做高中生就能干的工作,原因是企业以招聘高学历人才为荣或为了达到上级设定的人才比例结构,而不考虑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低消费”是指企业用人达不到工作岗位的要求,原因是有的企业一味追求低成本,或有的企业搞裙带关系,不以能力为标准,任人为亲。“高消费”浪费人才,增加了成本,而且经常会有较高的离职率,“低消费”会影响企业的竞争力,限制企业的发展。

  三、对策建议

  首先,国有企业应该确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理念。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关键,任何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都取决于人、财、物、信息等,其中,人是第一要素,其他要素均受制于人,都由人操纵,只有通过人的运用才能创造价值,产生利润。所以,人力资源是企业之本,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企业诸项管理中的关键。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正确地处理分工与协作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组织气氛,从而发挥群体的.力量。

  其次,要引人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在国有企业存在大量冗员、机构臃肿、效率不高的情况下,引人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竞争机制,就是指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优化组合是通过竞争来完成和实现的,它包括了竞争上岗、竞争换岗、竞争培训这样一个广泛的范畴,这是一种业绩的竞争,但更是一种能力的竞争;而风险机制包括上岗风险、换岗风险、培训风险、短期风险和长期风险等等。

  另外,要建立科学的人力发和员工工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构建多元化薪酬分配机制,对员工进行有效激励。在员工工作绩效考核评价方面,探索建立科学的具有目的、内容、方法、程序、标准和要求的量化考核体系、评价方式和方法,把员工的绩效考评与奖惩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依据员工的工作绩效决定员工的岗位、薪酬、晋升和培训,有效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并要构建多元化薪酬分配体系,在薪酬分配上要向对企业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的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和科技人才倾斜,将管理、技术、知识等人力资本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纳入薪酬分配体制,以建立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

  最后,应建立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实现人力资源资本价值的最大化。企业在选人,用人等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应打破人员身份、地域界限实现人力资源市场化配里,特别是对企业发展急需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应不拘一格大胆引进,同时采取合适的方式对企业内部人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同时还要协调好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让政府给予企业最大化的人才任用权,使企业自主的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企业调查报告13

  探寻新常态下新动力

  ——20xx年中国企业家调查报告聚焦企业创新

  盔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面对增速下行的压力和转型升级的挑战,亟待激发新的强大动力。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6日发布的《20xx 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聚焦企业创新的现状与未来,探寻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新动力。

  创新驱动正从国家战略变成企业行动

  “新常态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发展动力从传统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实现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转型升级的关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秘书长李兰说,要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必须充分了解企业创新的现状、环境、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态势。为此,把20xx 中国企业家调查报告的主题确定为企业创新发展。

  通过20xx年八、九月间进行的、涵盖我国2400多家不同类型企业的科学分层抽样调查,20xx中国企业家调查报告得出这样的基本判断:我国企业整体上的创新投入持续增加,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并通过创新促进了企业绩效的提升。

  创新,决定着中国经济的未来。而投入,支撑起创新的力度和强度。从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这一衡量创新的核心指标看,我国企业创新投入近年来连续上升,创新驱动正在从国家战略变成企业实实在在的行动。

  调查显示,总体来看,我国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从20xx年的4.7%上升到20xx年的6.7%。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最高,年度平均值为17.6%,这些年来IT行业在中国经济中如日中天,原因正是在此。

  创新不仅是资金投入,更离不开人才支撑。调查显示,我国企业大学生员工比重从20xx年的14.9%上升到20xx年的25%,上升了10.1个百分点,这表明近年来企业员工的学历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升。研发人员占企业员工总数比重20xx年已经达到了10.2%。

  资金和人才俱备,共同托举起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快提升。选择企业内部开发为主要新产品开发方式的企业比重,从20xx年的48.9%大幅上升至20xx年的84.1%,表明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在过去20xx年间得到了快速提升。同时,支持企业创新的国内高校院所、技术交易市场和企业间合作研发机制也取得了明显进步。

  对企业而言创新最关键的是要见成效。调查显示,创新的确促进了企业绩效的提升。调查分析发现,前一年有增加创新投入和引进创新人才意愿的企业,其第二年的盈利状况显著好于前一年调查中表示没有增加创新投入和引进创新人才意愿的企业;有创新意愿的企业比没有创新意愿的企业,在下一年度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重上高约2.5%至6.1%。

  企业创新仍受人才环境等重重制约

  企业创新的积极进展,让人们看到新常态下新动力正在生成。然而,无论是网上热议的“国人抢购日本马桶盖”事件,还是业内关注的德国“工业4.0”浪潮,都提醒我们,中国企业创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想让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新动力澎湃,必须付出更多努力。

  调查显示,在整体状况趋好的前提下,我国企业创新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创新人才短缺、创新资金来源单一、创新环境不完善、企业家创新动力不足等。

  人才是企业创新的源泉,然而目前创新人才缺乏成为制约企业创新的最主要因素。调查显示,20xx年60.7%的企业家认为企业创新人才缺乏,位列妨碍创新工作的各项因素之首,比第二位高出近20个百分点。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企业创新存在着人才不匹配问题。例如,虽然制造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之比(20xx年为5.9%)在所有行业中位于中上游水平,但制造业大学生员工比重(20xx年为18.7%)却位列所有行业倒数第二位。报告分析指出,创新研发投入的强劲增长和创新人才匮乏之间的矛盾,有可能使得我国制造业的创新缺乏可持续的动力。制造业如何吸引、培养、储备创新人才,这个问题应引起重视。

  企业创新的外部环境问题也更加凸显出来。调查显示,企业对良好外部创新环境的需求越来越高,集中体现在企业家认为“缺乏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的比例从20xx年的36.8%上升到20xx年的41.3%,认为“创新风险与收益不对称”的从24.7%上升到40.2%。

  随着国家和企业的发展,资金不足问题对创新的困扰有所下降,但也存在着资金来源过于单一的问题。调查显示,依靠自有资金投入进行创新的企业从20xx年的84.7%上升到20xx年的90.8%,利用银行贷款进行创新的企业从20xx年的58.1%下降到20xx年的41.6%。

  经济下行压力虽然对转型升级有较强的倒逼作用,但也使得企业投资更加谨慎。调查显示,在当前“三期叠加”和企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的背景下,企业对增加创新投入持谨慎态度。关于“为了企业更好地发展,贵企业计划未来一年采取哪些措施”这一问题,调查显示,与往年相比,20xx年企业计划未来一年将“增加创新投入”和“引进人才”的`意愿有所下降,而“更新设备”的意愿则处于最近七年的中间水平。

  政府简政放权加大支持将促进企业创新

  新常态亟待靠创新来增强新动力,而经济增速下行和企业困难加大又使企业家创新投入更加谨慎。如何破解难题、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一跃?

  调查分析表明,政府简政放权和为企业提供创新所需技术信息、资金、人才等支持,能有效提升企业创新投入和企业未来创新意愿。

  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要想让企业迸发出更多的自主创新,政府自身改革是“关键一招”。围绕企业家们认为妨碍创新的外部环境因素深化改革、简政放权,将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更公平的经营环境、更明确的市场主体权益、更透明的信用机制和更高效的法治环境。

  调查显示,政府简政放权的各项措施整体上都与企业未来创新意愿呈正相关关系。例如,“继续放宽市场准入”与增强企业未来创新投入和引进人才意愿都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坚决纠正妨碍竞争的规定”与增强企业未来引进人才意愿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于企业未来更新设备意愿也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虽然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但政府的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对比20xx年和20xx年的调查结果,可以发现,随着国家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实施,国家创新体系逐步得以建立发展,支持了企业创新取得明显进步,但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要解决我国企业创新资金过于依赖自有资金,银行资金、股市筹资、企业债券、风险投资比重明显偏低的突出问题,需要政府协调、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创新的资金支持。调查分析显示,政府尽快出台支持创新的政策措施,能够为企业增加创新投入和人才投资提供巨大的支撑。

  比资金更宝贵的是信心。创新是企业和经济长期发展的动力,也反映了企业家的信心。调查分析表明,越认同“愿意做实业的企业家越来越少”这一说法的企业家,未来引进创新人才的可能性越低;越认同“假如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仍愿意做企业家”这一说法的企业家,未来增加创新投入和引进人才的可能性越高。由此可见,政府采取综合措施增强实体经济的信心,弘扬企业家精神,才能为未来企业创新奠定扎实的基础。

  “企业家在意识到创新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的同时,也期待政府激发整个社会的创新热情,弘扬企业家精神,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秘书长李兰说,“令人欣喜的是,3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特别指出要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并强调要扩大企业在国家创新决策中话语权、完善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等,这对于推动中国企业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自1993年成立以来,遵循“长期、客观、高效、无偿”的工作原则,坚持进行每年一度的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样本选取方面,以全国范围内的企业为调查总体,以企业法人代表为主的企业经营者群体为调查对象,按照企业的行业、规模分布进行分层随机抽样,每年回收问卷数量介于2400至5900份之间。调查问卷大多由企业法定代表人填答,保证了回收问卷的质量。

企业调查报告14

  一、粮食购销企业安全隐患的重点

  粮食购销企业虽无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重大安全隐患的存在,但针对粮食购销企业的特点,有些安全隐患还是需要我们在日常生产经营中加以正视,笔者认为,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中,主要应注重从以下方面排查安全生产的隐患部位:

  一是粮食熏蒸药剂的购入、保管、领用、投放环节,注意是否有随意存放、领用不遵守制度、投放使用不按操作规程的现象,多余药剂是否及时缴回保管;

  二是机电设备使用中,注意是否有未领取上岗证人员操作机电设备,机电设备有无防护设施、电路有无老化、有无未经检测设备或超龄设备投入使用的情况

  三是仓库维修工程中,注意检查施工队是否具备安全施工资质、有无签订安全施工责任状、施工过程中相关安全设施有无保障等;

  四是装卸运输环节,是否有装卸运输合同,装卸运输企业是否具备资质、有无投保,装卸运输工具是否经专业部门检测;

  五是仓房设施,检查是否有墙基下沉、墙面开裂、门窗老化、库区周围排水通风不畅等影响粮食堆放的问题;

  六是库区码头是否有下沉移位、栏杆不牢或桩基断裂等现象;

  七是仓房登高设施是否有护栏装置、有无老化锈蚀松动现象;

  八是出租资产中的承租人是否存在经营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的行为,是否在承租合同中明确安全经营的责任,是否建立安全责任保证金制度;

  九是消防器材及设施是否俱全,消防设备有无锈蚀、堵塞、破损,消防水源是否通畅,消防药剂是否失效;

  十是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是否建立,启动预案有无可操作性,职工对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是否熟悉,安全责任理念是否深入人心。

  企业排查隐患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的过程,排查出的安全隐患一定要做到有针对性和及时性的整改,否则,安全隐患的排查将会失去应有的意义。要注意查不出安全隐患的企业,就是隐藏着安全事故的企业,只有高度重视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才能真正防患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粮食购销企业安全生产机制的建立

  落实粮食购销企业生产经营的安全责任,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只是其中工作之一,要切实保障安全还在于对安全生产经营建立长效机制。具体应突出以下方面:

  首先,要建立安全生产管理责任机制。安全生产企业是第一责任,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在安全生产工作上实行一岗双责,分管负责人应承担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涉及安全生产的岗位都要明确具体责任,并与岗位考核奖惩挂钩。

  其次,要建立安全生产的'正常巡查机制。定期开展安全生产的巡查,遇有灾害性、突发性、季节性变化时,要组织专题巡查,建立安全生产巡查登记制度,共同落实巡查、被查人员的责任,防止巡查工作走过场或做形式。

  第三,要建立安全生产经费保障机制。在企业管理费用中,应落实安全隐患整改经费,保障安全设施的必备投入,使发现的安全隐患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整治,特别对突发性安全隐患要建立安全隐患整治专项资金,以资金的有效保障促进安全生产质量的提高。

  第四,要建立安全生产制度硬化约束机制。既要对安全生产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又要提高安全生产制度的执行力,做到安全生产的有章可循、常抓不懈、常抓常新。要突出重点,把安全生产的中心放在生产经营的主要环节,特别对影响人身安全的隐患要及时加以整治,一时整治不了的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范和控制。

  第五,要建立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机制。安全生产知识也要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而加以不断更新,企业要强化安全生产知识的培训教育,使每个职工都能提高认知度和增强参与度。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更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对安全隐患熟视无睹和麻痹大意的行为必将导致安全问题的发生,一个没有安全生产管理机制的企业,绝对不是合格的企业,只有对安全生产警钟长鸣,才能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减轻企业因安全事故而产生的费用。

企业调查报告15

  近年来,我市中小企业不断实施产业转型,在项目建设上空前加大了新型产业项目和传统工业提升的投资力度,在融资工作中也出现了更大的需求。但是,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主管部门的认真协调下,全市各类重点项目基本都能够按照预定的进度顺利实施。但是,对于一些小型企业特别是新型产业项目,融资难的问题仍是是制约发展的一大瓶颈。为了进一步搞好中小企业融资工作,为上级政府及主管部门搞好融资决策提供较为真实的决策依据,现将我市中小企业融资工作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中小企业融资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金融机构五家,分别是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及农村信用社,均有专门机构服务于中小企业信贷工作,并建立有相应的长效机制为中小企业信贷工作服务,配套有创新性金融产品如共有的商品库存抵押及固定资产融资、发票融资和商品融资等,并已逐步开展此类金融产品业务。经过与各金融部门密切协调,我市总的信贷规模比往年有较大增长幅度。

  对于一部分融资难的小型企业项目,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于金融部门责任体系不断规范,而企业的体制机制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产权不明,经营权不独立等问题,都影响着企业通过正规渠道融资。就金融机构而言主要是在风险方面,目前国家对银行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增加了信贷责任追究终身制,由于政策限制,信贷条件越来越苛刻,实际上是提高了准入门槛,对企业的要求愈来愈严,涉及到企业的产权、抵押、担保、财务制度等多项条件约束,金融机构和承办人员必须规避信贷风险以及政策变化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对企业来讲主要是自身原因,如企业规模不够、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产权不明晰(如股份制、租赁承包等)、无抵押条件(如无土地所有权、产品或库存)、担保方难找以及过去的不良行用记录等等,需要不断的完善或改进。政府设定的担保公司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担保作用,但自身体制为股份制,在担保某个企业贷款时需通过股东会决议往往又会流产,形成了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又一瓶颈。

  二、制约瑞昌市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环境因素分析

  1.转型中的商业银行信贷制度。瑞昌市商业银行体系,尤其是作为主体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正处于转型之中,远未真正实现市场化与商业化。在计划经济时期,各家银行缺乏经营约束,纷纷争要贷款指标,层层倒逼的结果是银行积压大量不良贷款。而市场化改革之后,各家银行随着总行发展战略的转移、贷款管理权限上收,信贷业务转向了面向大企业的发展战略,限制了中小企业贷款的发展;同时,对所谓“违规操作”的严厉追查,转型过程中实行的“减员增效”政策,以及在信贷资产五级分类时形成的逐笔考核和终身追究的近乎苛刻的信贷考核制度,使信贷员普遍形成了对中小企业“多贷不如少贷,少贷不如不贷”的惜贷思想。我们认为,从企业倒逼银行放贷到银行慎贷的转变说明商业银行对安全性这一经营原则的重视,但从“慎贷”走向“惜贷”则违反了商业银行“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三性统一的经营原则,过分强调了银行资金的安全性原则,而忽视了效益性原则,这既不符合商业银行业自身的利益也极大地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长此以往,银行的生存与发展将受到影响,而金融服务于经济,金融服务于产业发展的功能也就无从发挥。

  2.社会信贷服务配套功能的缺失。商业银行信贷服务功能的完善有赖于社会、银行、中小企业三方共同努力。目前,瑞昌市与商业银行信贷服务功能有关的投资担保机构、信用评估机构的社会化发展几乎空白。由商业银行自身来承担信用评估,工作量大,企业情况复杂,信贷员往往感到十分棘手。而没有投资担保机构,往往又会使大量的中小企业告贷无门,商业银行想贷而不敢贷。因此,目前瑞昌的投资担保业、信用评估业的落后现状已经成为瑞昌市提升商业银行信贷服务、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水平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限制了中小企业融资的规模与效率,减缓了瑞昌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的成长速度。中小企业经营中的不确定性。商业银行传统的信贷发放原则——真实票据原则,一直是商业银行在流动资金贷款发放时恪守的原则之一,但目前我市大多数民营企业受制于经营规模与经营的业务品种,无法提供有效的商业合同、商业订单或银行对该业务的前景难以预测,使商业银行无法根据企业的业务状况提供流动资金贷款。能够获得银行流动资金支持的只有那些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如市区的大多数房地产项目,一般能得到银行信用的支持;或经营前景比较明朗

  化的企业,但是,大多数中小企业经营中的不确定性制约了银行信贷的发放。从中小企业自身来看信贷服务问题,融资困难主要受制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因素。其他的因素,比如财务管理、企业规划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商业银行信贷服务功能。

  三、瑞昌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境的对策

  (一)金融内部环境的改善

  1.重新设计信贷员绩效考核制度。我们认为,在体制转型后,各家商业银行应当重新设计商业银行在新形势下的信贷员绩效考核制度。要充分重视“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三原则的统一,建立与股改后的体制相适应,又能充分调动信贷员放贷积极性的动态薪酬结构已迫在眉睫。原有的信贷员工资制度严重地制约了信贷业务的发展,特别是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发展。信贷员薪酬结构应由固定工资为主的工资结构转变为以固定工资为辅,与信贷员相关的贷款利息收入挂钩的奖励工资为主的工资结构,将逐笔考核、终身追究转变为不良贷款比例管理。

  2.建立中小企业授信额度制度,简化信贷审批环节。借鉴大企业授信额度制度,尽快建立中小企业授信额度制度,方便客户办理小额流动资金贷款。制定科学的、切合实际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客观评定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合理确定中小企业的授信额度。对中小企业的授信等级和额度,要依据其经营效益和信用等级等方面的变化,实行动态管理;对优质中小企业及时授信,企业在有效期和额度范围内可以循环使用;对信用等级优良的中小企业要积极给予信用贷款支持;要逐步建立和推广贷款办理时限制度,简化审批程序,提高信贷审批效率。授信额度的权限应下放给信贷员,并与信贷员绩效考核相结合,与信贷员工资奖金挂钩,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部门负责额度审批,后台跟踪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化解风险。

  3.发展票据贴现市场,完善中小企业融资市场机制。票据贴现市场的'发展不仅仅是当地中小企业融资的需要,也不仅仅能提升瑞昌市商业银行的信贷服务功能,对于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提升城市服务功能、配合瑞昌市经济发展战略同样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无论是银行还是企业,熟悉票据贴现业务的人才都不多,在这一点上,加强银行与企业、银行与高校的横向联系,加强票据贴现业务的培训,提升银行业务人员与企业财务人员的票据业务水平是关键。

  4.创新中小企业信贷服务品种,推动中小企业融资市场的发展。在积极推广现有的房产和商铺抵押贷款、按揭贷款、担保贷款的同时,要努力开发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质押*款,仓单质押*款,中小企业联保贷款等创新品种,在增强商业银行竞

  争力的同时,使中小企业的融资市场得到进一步发育。积极探索采用企业股权、出口退税税单、应收账款等西方国家新兴的抵押方式,迎接加入WTO后外资银行进入的新挑战,外资行在零售银行业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扶持中小企业有多年的实践经验,并有许多成功的案例。所以,推动中小企业的融资市场的发展也是瑞昌市商业银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5.利率市场化——充分发挥利率的调节作用。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界近年来积极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单单从一个瑞昌市来解决这一问题似乎不现实,但是,瑞昌的银行业在面对着不同风险的客户,如果利率是一样的,大客户的风险小,当然成为其首选。所以,对不同风险的客户适用不同的利率是调动银行发放中小企业贷款的另一关键因素。目前,瑞昌市各银行应在国家规定的利率浮动范围内,积极主动的制定中小企业利率定价策略,推动中小企业信贷服务水平的提高。

  四、工作的有关融资工作措施

  1.增强主银行意识,逐步形成良好的银企关系。目前,在我国没有完善的主银行制度,但《票据法》中的基本账户制度的相关规定,要求企业只在一家银行开立能提取现金的账户,说明央行在结算方面已经要求企业树立主银行意识,避免多头开户给银行在对企业信用评估方面造成的困难。在信贷方面,企业应结合基本结算账户,主动与一家银行形成长期合作关系,在长期合作中增强银行与企业之间的相互了解,逐步形成稳固的银企关系,结成发展同盟,提升企业的信用等级与授信额度。

  2.规范企业会计管理,提高企业信用水平。信贷人员在做中小企业信贷调查报告和授信额度评估时,碰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中小企业的会计记账不规范,会计报表很难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的真实水平。这里有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水平问题,也有企业经营者对会计人员提出的一些不合理要求的原因。然而,银行信贷人员根据不规范的会计报表,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使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变得十分困难,甚至会使许多中小企业失去了获得银行支持的机会。

  3.建立民间行业协会,通过联保增加融资机会。瑞昌的中小企业目前实力还比较有限,单个企业在融资中的分量较轻。通过行业协会出面,组织中小企业联保、互保,能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获得更高的银行授信额度。银行通过行业协会,也能使银行更多地了解企业发展的情况,获得更多的客观资料,有利于银行优化资金配置,选取具有潜力的中小企业予以扶持。 一是政府支持。我市今年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始终高度重视积极予以扶持,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同时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扶持中小企业

  转型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同时拟定出台中小企业信贷政府贴息政策;金融系统更是一马当先,对全县煤焦企业和重点龙头企业予以资金扶持。二是部门协调。今年来,我局把帮助中小企业融资的工作放在了重要位置,主要领导亲抓、分管领导负责、职能科室协调,已多次与金融部门联系深入企业调查了解资金需求状况,同时向市政府分管领导汇报取得政府支持和帮助,拟定了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优惠条件与倾斜政策,建议出台实质性的制度或相关细则,同时积极发挥协调职能,把金融机构、担保公司与相关企业组织一次政、银、企合作座谈会,邀请市工行、农行、建行、农村信用社、市财政局、担保公司等单位主管信贷业务的领导与十余个中小企业代表面对面交流,既让有关企业全面了解近年来的各类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又让广大中小企业真正了解了金融部门强化信贷责任终身负责制的客观性和必要性,认识到了企业本身在越来越规范的市场规则面前加强自身规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在此基础上,银企双方就如何创新思路开辟新的合作领域探索了一些新思路,新办法,为今后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建立了崭新的基础。

【企业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企业调查报告06-24

企业调查报告10-25

企业调查报告06-16

物业企业企业文化调查报告02-27

关于企业的调查报告04-26

企业尽职调查报告07-07

企业薪酬的调查报告07-18

企业调查报告范文10-28

企业实践调查报告10-26

企业税收调查报告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