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
在生活中,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1
一.调查背景:
国民幸福指数(GNH)最早20世纪70年代是由不丹国王提出的,他认为“政策应该关注幸福,并应以实现幸福为目标”,人生“基本的问题是如何在物质生活(包括科学技术的种种好处)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在这种执政理念的指导下,不丹创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级组成的“国民幸福总值”(GNH)指标。 如果说“生产总值”体现的是物质为本、生产为本的话,“幸福总值”体现的就是以人为本。完全受经济增长左右的政策往往使人陷入物欲的陷阱,难以自拔。
20xx年,“十二五”规划开局幸福成为地方两会热词。很多地方逐步呈现了“GDP减速,幸福提速”的趋势。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幸福指数”被置于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它也将会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二.调查准备:
为反映居民主观幸福程度,在调查问卷设计中,分别设计了基本情况和问卷部分的调查项目,包括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社会保障、社会环境)、经济收入、自我价值实现、家庭幸福和人际关系等多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并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编制幸福指数。为了使本次调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这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网上问卷调查,抽样对象为年龄在0-70周岁之间的常住居民,涵盖社会各年龄、各阶层、各行业。并且在中山市实地进行了社会实践,通过与社区群众的沟通,来了解当前社会中民众对于生活的满意度和自身的幸福感。在网上查阅了一些有关调查问卷及报告的信息,通过收集各方面信息并参考范例初步设计出了调查表,通过自己反复查看并参考别人意见,反复修改最终做出用于调查的问卷.最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调查人群及较为可行的实施方案,对具体的调查实施作出计划。自此,调查的筹备工作基本完成。
三.调查报告说明:
1.调查时间:20xx年7月15日——20xx年8月31日
2.调查对象:普通社区居民及及街道路人
3.调查单位:中山市
4.调查目的:通过了解当前居民的幸福感,加深对此社会问题的了解与重视,了解政府工作的成效。
5.调查方法:调查问卷,问询法,网上问卷。
6.内容概述:(1)被采访者所从事行业所对应经济收入多少。
(2)被采访者的身心健康状况。
(3)被采访者的居住环境。
(4)被采访者的家庭关系情况。
(5)被采访者对自身工资及生存现状感受如何(自身价值满意度)
(6)被采访者对于影响自身幸福感因素排序
四.数据统计:
调查表共制了60份,收回60份。网上问卷76份。
典型举例:
1.身份:公民
性别:男
工作:企业职员
年龄段:31—45
婚姻状况:已婚
对目前收入满意度:比较不满意
幸福感较低
影响因素:收入比较低,与周围人关系欠佳
2.身份:学生
性别:女
年龄段:18—30
收入:0
幸福感较高
影响因素:家庭和睦、人际关系,社会环境比重
3.身份:普通居民
性别:男
年龄段:45—60
收入满意度:一般
幸福感较强
影响因素: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心态乐观
五、调查结果分析:
随着市区的改造,人性化的设施也越来越多。城市中干净的免费公厕、环境优美的街心公园、越来越多的城市绿化、越来越齐全的健身设施、越来越便捷的交通设施,这些都是对于政府满意度和幸福指数提高的依据。影响居民幸福指数的主要因素
经济收入和身心健康:
经济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程度不言而喻,是所有社会物质条件中对幸福感影响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古语都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拥有健康的身体、积极乐观的心态是人们对幸福最根本的需求,自然对幸福感影响程度颇深,也就是说对于普通公众来讲,能够拥有稳定富裕的生活和健康的身体已然是人生莫大的幸福了。
家庭和睦及社会环境:
家庭生活方面上,家庭给人带来的感觉是影响人们幸福重要的因素,幸福的家庭生活就是有一个稳定的家及理解支持自己的家人,这份安定感和家庭支持无疑会促进幸福感的提高。社会环境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影响着人们的幸福感,其中生活环境的优劣影响着居民的心情和生活方式,其次,交通便利会不仅可以方便
居民的出行,还关系着他们的身心健康,例如,外出旅游,购物逛街等可以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从而幸福感也会比较高一点。
人际关系和自我价值实现:
说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缓解工作生活方面的压力,增强自信心,居民在处理各方面的事情时,还可以在某些方面提供便利和一定的帮助,自然也就能提高社会幸福感。居民对自我价值实现充满信心或有较高预期,说明对未来是积极乐观的,保持一种愉悦的心情,乐观的心态,自身优势多,能力得到发挥,内心的满足感会增加,幸福感也会随之提高。
六、调查结果总结
影响幸福感因素排序
(1)健康的心理和身体以及家庭和睦直接影响着百姓的幸福感,心理和和身体越健康,越有机会接触新事物,越有能力和活力去创造新生活。家不仅仅是人们温馨的港湾,还是人们爱的发源地,和睦的家庭,家庭成员才有更充足的精力去为家庭拼搏,有更多的心情去进行家庭活动。因此,健康的心理和身体以及家庭和睦对居民的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地位。
(2)收入的高低也会直接影响百姓幸福指数,收入越高,幸福感越强烈。幸福感较低的居民,往往是那些收入不高或者是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的人群。而收入水平较高的人群,由于其物质生活和个人价值实现程度相对较高,则其幸福指数总体相对高一些。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幸福感也呈阶梯式增长,这就充分体现了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性。
(3)不同年龄的人群其幸福感有着显著的差异。其中幸福感相对最低的人群主要是31—45年龄段的居民,此年龄段正面临子女教育、老人赡养、事业发展等各方面的问题,生活、工作压力过大,且对自身的期望要求较高,导致身心疲惫,这是其幸福指数不高的最主要因素。而60岁以上年龄段的人群幸福感,18-30岁之间的次之。
(4)女性的幸福指数略高于男性,大多数女性在家庭承担着主内的.角色,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家庭,主要从家庭成员身上获得幸福感;而男性更关注收入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且社会压力较大。因此,女性对生活的满意度、积极情感的体验较男性强,故其幸福感要高于男性。
(5)幸福感较强的是政府人员、在校学生,幸福感较弱的职业是个体户,普通居民,企业职员及其他。前者有固定收入,职业稳定性较强,社会地位高,有着完善的社会保险,这些方面都优于其他职业,进而增加了他们的幸福感。在校学生对社会上所发生的各方面的压力还没有太多机会体会,故其幸福感较高。而对于幸福感较低的相关职业,如何提高这部分人对幸福的基本需求,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都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从幸福率看,超过74.70%被访者感觉生活比较幸福。
所谓幸福率,是指在一定数量的群众中表示幸福的群众所占的百分比,是用来测评群众幸福广度的一种方法,其单位是百分比。
幸福方程式:幸福指数=效用/欲望。欲望是一种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它分为五种层次,从下至上:第一个层次是人的基本生理需要,第二个层次是安全需要,第三个层次是归属和爱的需要,第四个层次是尊重的需要,第五个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效用是从消费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是对欲望的满足。判断一个人的幸福与否,可以从答案中得到,以得数1为分界岭。比1小就证明不幸福,等于1或者比1大就证明是幸福的。如果我们的欲望指数高,而在目前生活方式中得到的效用低,那得出来的幸福指数就是零点几了,那就说明我们的生活状态不好,让我们感觉不幸福,而不幸福的严重程度是根据数字来衡量的,数字越小就代表越不幸福,如果效用比欲望高,得出的得数就比1大,那就证明是个幸福的人。同理,幸福的指数也是根据得数来判断,数字越大就证明越幸福,即幸福感越高。即个体根据自己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
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常住居民中分别有11.76%和52.94%的居民表示生活的很幸福和比较幸福,35.29%的居民表示幸福程;七.存在的问题;在调研中发现,有些地方在确定幸福感时,想当然地设;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透视民众的生活品质和对生活;各级政府和,让幸福指数变成百姓幸福的办;对于幸福感中的生活满意度、价值实现感、需求满足感;八.改进建议;虽然对于生活的幸福指数有所提高,但是物价的疯长、;35.29%的居民表示幸福程度一般,也就是说0%的居民认为自己不幸福。
七、存在的问题
在调研中发现,有些地方在确定幸福感时,想当然地设定一些和百姓幸福毫不相干的内容,将幸福感调查统计变成了数字游戏。有些官员为了突出自己的政绩,到处宣传炒作,作秀造势,搞华而不实的“幸福形象工程”,甚至民众还未评定,已提前将自己所在城市宣布为“幸福天堂”或“幸福百分百城市”等,这种到达了顶点的幸福指数评比带来的只能是官员的幸福,纸面上的幸福,对老百姓则毫无幸福可言。
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透视民众的生活品质和对生活的主观满意度。民众的幸福感归根结底不能靠官方数据“一锤定音”。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只能靠老百姓说了算。幸福在百姓的生活里,幸福在百姓的心里。
各级政府和,让幸福指数变成百姓幸福的办法就是将幸福指数工程真正变成为民工程、富民工程、惠民工程,以幸福指数作为测试百姓冷暖的温度计,设身处地地体察百姓的所思、所想、所求、所盼,经常想一想,在这些数字背后,还有多少群众看不起病,多少家庭买不起房,多少孩子上不了学,经常问一问,群众能否能用上干净水,吃到放心食品,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对群众的冷暖,感同身受,对民众的困难和问题,逐项解决落实,只有这样,才能让幸福从冷冰冰的数字变成充满温暖的切身体验。
对于幸福感中的生活满意度、价值实现感、需求满足感等主观的抽象的指标,决策者要以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准确反映百姓的实际感受,以此作为加紧完善政策措施、纠正偏离的基本依据。
八、改进建议
虽然对于生活的幸福指数有所提高,但是物价的疯长、工资的平稳态势也成为了大众的后顾之忧,政府应更多的社会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险制度,让市民“幼有所依,老有所养”。这样人民的幸福感增强了,政府才能得到更多的拥护。
九、自身的总结与体会
这一次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体会到个人力量的薄弱,团队合作才是一个有利于工作开展的形式。在这次活动中,我也有了机会更深入的与各个阶层的人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这一捷径我能够走进社会接触社会和了解社会。虽然说我们在大学里已经不再扮演新生这一角色,但是在社会这所大学里,我们脸上的稚嫩把我们彻底的出卖了。 在这里有很多需要我们不断学习的东西,在这里没有你做不成的事,只有你不去做的事。认认真真地学习,勤勤恳恳地做事才是生活的真谛!
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2
家庭和睦是幸福第一标准
幸福感调查,是从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居民健康、社会文明、生活环境入手,围绕居民在经济状况、家庭状况、就业状况、健康状况、社会状况、环境状况等方面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开展调查.
调查报告显示,70%的被访市民感觉幸福.在被调查的750人中,回答很幸福的比例为16.13%,回答幸福的比例最高,为53.87%;倾向于感觉不幸福的比例为30%,其中,8.53%的被访市民认为自己生活得不太幸福.
从调查结果来看,市民对幸福感构成因素的价值取向中,认可度高低依次是家庭和睦(81.7%)、身心健康(80.8%)、生活环境(65.5%)、社会保障(64%)以及经济收入(61.5%)、人际关系(57.1%)、理想职业(50.1%)等.
调查报告显示,有婚姻的居民71.93%感觉幸福,而未婚居民仅有59.83%感到幸福,离异居民有66.67%感到幸福,独居居民中仅有47.22%感觉幸福.这说明,完整的家庭对市民来说非常重要.
超高收入群体幸福感反倒最低
从收入层次看,幸福感较高的人群,主要分布在月收入5001元~10000元之间,75.23%的市民感到幸福;位列第二的收入层次是20xx元以下,感到幸福的市民占73.77%;20xx元~5000元间及10000元以上市民感到幸福的分别有65.28%和64.71%,分列第三和最后一位.
可见,幸福感高低与收入有关,但不是决定因素.有较为丰厚且稳定收入的人群,更易感受到幸福.而超高收入群体,或许有更多收入之外的因素困扰,在本次调查中,幸福感反倒位列最后.
从文化程度看,学历越高幸福感越低.调查显示,高中以下和高中、中专学历人群的幸福感最高,分别为78.08%和67.01%;而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幸福感只有57.14%.这说明低学历人群比较安于现状,高学历人群有较强的危机感.就职业看,离退休人员和学生的幸福感最强,分别为86.32%和85.71%;而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及商业服务人员幸福感较弱;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的幸福感居中,分别为64.71%、65.69%.
翔安区居民幸福感最高
本次调查样本的男女比例为男性48.4%,女性51.6%.调查结果显示,两性的幸福感有一定差异,女性回答很幸福和幸福的比例均高于男性,而回答不太幸福
和不幸福的比例均低于男性.
数据显示,幸福感与年龄大小成正比,70岁以上的'老年人幸福感最高,占94.6%;77.8%的46岁至69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感到幸福.
从区域看,岛内外市民的幸福感介于70%~80%之间,翔安区最高,为80.0%.总体而言,岛内外居民的幸福感差别不显著,一方面反映出近几年岛内外一体化建设快速推进,使得岛外发展迅速提升,岛内外居民的幸福感正在趋同,岛外居民的幸福感甚至略超过岛内居民;另一方面也说明,城市的拥挤及生活成本,影响了岛内市民幸福感的进一步提升.
政协提案为幸福厦门支招
本报讯连日来,在厦门两会中,幸福厦门建设备受委员们关注.民进厦门市委对幸福厦门建设的整体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调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升幸福厦门建设水平的对策建议,并提出《幸福厦门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提案认为,厦门在打造幸福城市方面,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不过在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当前,厦门民生事业发展与百姓的期望值尚有一定的差距,社区服务与居民需求有较大差距,在社区调查中发现,当前物业公司、业委会、开发商之间的居民公共空间利用及利益分配矛盾纠纷问题日益突出,成为物业、社区居民甚至其他部门之间引发矛盾的焦点.随着厦门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近几年,虽然厦门私家车的逐渐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个体的幸福指数,但他们也对越来越凸显的停车难、交通拥堵以及由此带来的交通事故不断上升等问题表示出强烈的担忧,并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由于私家车普及而带来
的幸福感提升.
提案建议,经济发展是幸福厦门建设的经济基础,在推进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中,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和发展方式,必须以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为指导原则,树立和谐发展的理念.为此,厦门应以岛内外一体化和厦漳泉同城化为契机,合理调整经济产业结构.在推进幸福厦门建设过程中,厦门应当以打造公共财政体系,以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增加对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公共交通、生态环保、公共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投入,以更好地让厦门发展的成果为全市人民所共享.
提案提出建议,幸福厦门建设需要营造一个诚信友爱的社会氛围,培育良性的社会心态,这点离不开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建立健全政府信用体系,打造
诚信政府,包括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加大人大、政协、民主党派、媒体舆论和公众对政府诚信的监督.同时,政府要组织有关机构建立非营利性的公共社会征信机构,强制工商行政管理、银行、保险、电力、电信、自来水、煤气等单位提供各自掌握的信息,建立社会基本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和发布机制.建立健全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体系,包括进行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文化教育及企业信用管理培训,以此来提高社会主体的守信意识和维权意识.
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3
一、调查背景:
国民幸福指数(GNH)最早是70年代是由不丹国王提出的,他认为“政策应该关注幸福,并应以实现幸福为目标”,人生“基本的问题是如何在物质生活(包括科学技术的种、种好处)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在这种执政理念的指导下,不丹创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级组成的“国民幸福总值”(GNH)指标、如果说“生产总值”体现的是物质为本、生产为本的话,“幸福总值”体现的就是以人为本、完全受经济增长左右的政策往往使人陷入物欲的陷阱,难以自拔。
20xx年,“十二五”规划开局幸福成为地方热词、很多地方逐步呈现了“GDP减速,幸福提速”的趋势、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幸福指数”被置于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它也将会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二、调查准备:
为反映居民主观幸福程度,在调查问卷设计中,分别设计了基本情况和问卷部分的调查项目,包括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社会保障、社会环境)、经济收入、自我价值实现、家庭幸福和人际关系等多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并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编制幸福指数、为了使本次调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这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网上问卷调查,抽样对象为年龄在0~70周岁之间的常住居民,涵盖社会各年龄、各阶层、各行业、并且在中山市实地进行了社会实践,通过与社区群众的沟通,来了解当前社会中民众对于生活的满意度和自身的幸福感、在网上查阅了一些有关调查问卷及报告的信息,通过收集各方面信息并参考范例初步设计出了调查表,通过自己反复查看并参考别人意见,反复修改最终做出用于调查的问卷、最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调查人群及较为可行的实施方案,对具体的调查实施作出计划、自此,调查的筹备工作基本完成。
三、调查报告说明:
1、调查时间:20xx年xx月xx日
2、调查对象:普通社区居民及及街道路人
3、调查单位:xx市
4、调查目的:通过了解当前居民的幸福感,加深对此社会问题的了解与重视,了解政府工作的成效、
5、调查方法:调查问卷,问询法,网上问卷、
6、内容概述:
(1)被采访者所从事行业所对应经济收入多少、
(2)被采访者的身心健康状况、
(3)被采访者的居住环境、
(4)被采访者的家庭关系情况、
(5)被采访者对自身工资及生存现状感受如何(自身价值满意度)
(6)被采访者对于影响自身幸福感因素排序
四、数据统计:
调查表共制了60份,收回60份、网上问卷76份、
典型举例:
1、身份:公民
性别:男
工作:企业职员
年龄段:31x45
婚姻状况:已婚
对目前收入满意度:比较不满意
幸福感较低
影响因素:收入比较低,与周围人关系欠佳
2、身份:学生性别:女
年龄段:xx30
收入:0
幸福感较高
影响因素:家庭和睦、人际关系,社会环境比重
3、身份:普通居民
性别:男
年龄段:45x60
收入满意度:一般
幸福感较强
影响因素: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心态乐观
五、调查结果分析:
随着市区的改造,人性化的设施也越来越多、城市中干净的免费公厕、环境优美的街心公园、越来越多的城市绿化、越来越齐全的健身设施、越来越便捷的交通设施,这些都是对于政府满意度和幸福指数提高的依据、影响居民幸福指数的主要因素
经济收入和身心健康:
经济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程度不言而喻,是所有社会物质条件中对幸福感影响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古语都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拥有健康的身体、积极乐观的心态是人们对幸福最根本的需求,自然对幸福感影响程度颇深,也就是说对于普通公众来讲,能够拥有稳定富裕的生活和健康的身体已然是人生莫大的幸福了、
家庭和睦及社会环境:
家庭生活方面上,家庭给人带来的感觉是影响人们幸福重要的因素,幸福的家庭生活就是有一个稳定的家及理解支持自己的家人,这份安定感和家庭支持无疑会促进幸福感的提高、社会环境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影响着人们的幸福感,其中生活环境的优劣影响着居民的心情和生活方式,其次,交通便利会不仅可以方便
居民的出行,还关系着他们的身心健康,例如,外出旅游,购物逛街等可以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从而幸福感也会比较高一点、
人际关系和自我价值实现:
说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缓解工作生活方面的压力,增强自信心,居民在处理各方面的事情时,还可以在某些方面提供便利和一定的帮助,自然也就能提高社会幸福感、居民对自我价值实现充满信心或有较高预期,说明对未来是积极乐观的,保持一种愉悦的心情,乐观的心态,自身优势多,能力得到发挥,内心的满足感会增加,幸福感也会随之提高、
六、调查结果总结
影响幸福感因素排序
(1)健康的心理和身体以及家庭和睦直接影响着百姓的幸福感,心理和和身体越健康,越有机会接触新事物,越有能力和活力去创造新生活、家不仅仅是人们温馨的港湾,还是人们爱的发源地,和睦的家庭,家庭成员才有更充足的精力去为家庭拼搏,有更多的心情去进行家庭活动、因此,健康的心理和身体以及家庭和睦对居民的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地位、
(2)收入的高低也会直接影响百姓幸福指数,收入越高,幸福感越强烈、幸福感较低的居民,往往是那些收入不高或者是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的人群、而收入水平较高的人群,由于其物质生活和个人价值实现程度相对较高,则其幸福指数总体相对高一些、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幸福感也呈阶梯式增长,这就充分体现了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性、
(3)不同年龄的人群其幸福感有着显著的差异、其中幸福感相对最低的人群主要是31x45年龄段的居民,此年龄段正面临子女教育、老人赡养、事业发展等各方面的问题,生活、工作压力过大,且对自身的期望要求较高,导致身心疲惫,这是其幸福指数不高的最主要因素、而60岁以上年龄段的人群幸福感最高,x—30岁之间的次之、
(4)女性的幸福指数略高于男性,大多数女性在家庭承担着主内的角色,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家庭,主要从家庭成员身上获得幸福感;而男性更关注收入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且社会压力较大、因此,女性对生活的满意度、积极情感的体验较男性强,故其幸福感要高于男性、
(5)幸福感较强的是政府人员、在校学生,幸福感较弱的职业是个体户,普通居民,企业职员及其他、前者有固定收入,职业稳定性较强,社会地位高,有着完善的社会保险,这些方面都优于其他职业,进而增加了他们的幸福感、在校学生对社会上所发生的各方面的压力还没有太多机会体会,故其幸福感较高、而对于幸福感较低的相关职业,如何提高这部分人对幸福的基本需求,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都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从幸福率看,超过74/70%被访者感觉生活比较幸福、
所谓幸福率,是指在一定数量的群众中表示幸福的群众所占的百分比,是用来测评群众幸福广度的一种方法,其单位是百分比、
幸福方程式:幸福指数=效用/欲望、欲望是一种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它分为五种层次,从下至上:第一个层次是人的基本生理需要,第二个层次是安全需要,第三个层次是归属和爱的需要,第四个层次是尊重的需要,第五个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效用是从消费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是对欲望的满足、判断一个人的幸福与否,可以从答案中得到,以得数1为分界岭、比1小就证明不幸福,等于1或者比1大就证明是幸福的如果我们的欲望指数高,而在目前生活方式中得到的效用低,那得出来的幸福指数就是零点几了,那就说明我们的生活状态不好,让我们感觉不幸福,而不幸福的严重程度是根据数字来衡量的,数字越小就代表越不幸福,如果效用比欲望高,得出的得数就比1大,那就证明是个幸福的人、同理,幸福的指数也是根据得数来判断,数字越大就证明越幸福,即幸福感越高、即个体根据自己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
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常住居民中分别有x、76%和52、94%的居民表示生活的很幸福和比较幸福,35、29%的居民表示幸福程度一般,也就是说0%的居民认为自己不幸福、七、存在的问题
在调研中发现,有些地方在确定幸福感时,想当然地设定一些和百姓幸福毫不相干的内容,将幸福感调查统计变成了数字游戏、有些官员为了突出自己的政绩,到处宣传炒作,作秀造势,搞华而不实的“幸福形象工程”,甚至民众还未评定,已提前将自己所在城市宣布为“幸福天堂”或“幸福百分百城市”等,这种到达了顶点的幸福指数评比带来的只能是官员的幸福,纸面上的幸福,对老百姓则毫无幸福可言、
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透视民众的生活品质和对生活的主观满意度、民众的幸福感归根结底不能靠官方数据“一锤定音”、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只能靠老百姓说了算、幸福在百姓的生活里,幸福在百姓的心里、
各级政府和领导者,让幸福指数变成百姓幸福的唯一办法就是将幸福指数工程真正变成为民工程、富民工程、惠民工程,以幸福指数作为测试百姓冷暖的温度计,设身处地地体察百姓的所思、所想、所求、所盼,经常想一想,在这些数字背后,还有多少群众看不起病,多少家庭买不起房,多少孩子上不了学,经常问一问,群众能否能用上干净水,吃到放心食品,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对群众的冷暖,感同身受,对民众的困难和问题,逐项解决落实,只有这样,才能让幸福从冷冰冰的数字变成充满温暖的切身体验、
对于幸福感中的生活满意度、价值实现感、需求满足感等主观的抽象的指标,决策者要以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准确反映百姓的实际感受,以此作为加紧完善政策措施、纠正偏离的基本依据、
八、改进建议
虽然对于生活的幸福指数有所提高,但是物价的疯长、工资的平稳态势也成为了大众的后顾之忧,政府应更多的社会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险制度,让市民“幼有所依,老有所养”、这样人民的幸福感增强了,政府才能得到更多的拥护、
九、自身的总结与体会
这一次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体会到个人力量的薄弱,团队合作才是一个有利于工作开展的形式、在这次活动中,我也有了机会更深入的与各个阶层的人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这一捷径我能够走进社会接触社会和了解社会、虽然说我们在大学里已经不再扮演新生这一角色,但是在社会这所大学里,我们脸上的稚嫩把我们彻底的出卖了、在这里有很多需要我们不断学习的东西,在这里没有你做不成的事,只有你不去做的事、认认真真地学习,勤勤恳恳地做事才是生活的真谛!
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4
昨(24)日,成都市民幸福感总体评价为82.15分,满意度较高,且较XX年提高了1.58分,较XX年提高了5.48分,连续两年实现持续提升。
通过调查,报告建议继续加大民生工程投入,提升市民幸福感。调查中,在问到对幸福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方面,68.88%的市民认为“家人健康”、47.70%认为是“子女教育”、47.13%认为是“医疗状况”、42.28%认为是“食品安全”、41.63%认为是“住房条件”、36.54%认为是“社会保障”、32.51%认为是“婚姻家庭”、31.69%认为是“家庭养老”、21.51%认为是“人身安全”、18.31%认为是“伪劣商品”。
“75后85前”幸福感最低
XX年成都市女性市民幸福感总体评价为82.19分,略高于男性0.11分。从具体构成看,女性在生活信心、幸福感知、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四项幸福感满意度高于男性,而在生存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便利三项则低于男性。
年龄段的不同对幸福感知程度也不一样。其中,16—19岁的青少年幸福感评价,为83.63分;其次为50—59岁的老年人群,幸福感满意度为82.95分;再次为20—29岁和40—49岁年龄段人群,分别为82.60分和82.00分;而处于30—39岁的“75后85前”幸福感满意度最低,为81.23分。
记者注意到,“75后85前”群体在七个方面评价分都最低,特别是工作环境和幸福感知两项,分别为71.19分和77.47分,分别比分少了3.21分和4.32分。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幸福感
从婚姻状况来看,未婚人士幸福感得分为82.46分,已婚人士幸福感为82.29分,丧偶人士幸福感为81.13分;离婚人士幸福感最低,仅为78.94分。从构成项目看,离婚人士在家庭环境和幸福感知方面满意度低,分别为79.39分和72.50分;而未婚人士在生活信心和家庭环境方面满意度较高,分别为87.24分和86.02分。
从职业来看,机关事业单位和教师群体幸福感,为85.32分;其次为离退休人员和个体经营户,幸福感分别为83.32分和83.05分;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一般职员、专业技术人员的幸福感依次为81.89分、81.80分和81.35分;待业、失业人员幸福感最低,仅为77.79分。
幸福感和学历高低关系不明显
从学历方面看,小学群体的幸福感,为82.94分;其次为大专、大学群体,为82.59分;接下来依次为初中群体和中专、高中群体,分别为82.14分和81.48分;而硕士群体的幸福感最低,仅为79.90分。
其中,硕士群体在工作环境方面满意度较低为72.65分,在幸福感知方面满意度为74.49分。而小学群体尽管满意度较高,但在工作环境方面满意度最低,仅为67.67分。
收入与幸福感呈一定正相关
按照500元的等距将收入分成九组,从调查结果看,收入在XX元以下的三组低收入群体幸福感较低,分别为80.37分、80.95分和80.15分;收入在—4000元的四组中等收入群体的幸福感分别为82.02分、83.35分、82.53分和82.82分;而收入在4000—4500元以上的高收入群体幸福感,分别为85.91分和86.54分。
不同收入群体在工作环境满意度差距较大,低收入群体满意度最低,仅为66.54分;而高收入群体满意度较高,达76.56分。
第三圈层幸福感
从区域看,一、二、三圈层的.幸福感呈倒序排列,即三圈层幸福感,评价分数为83.74分,二圈层次之为81.6分,一圈层最低为81.16分。从七个一类指标看,生存环境、工作环境、社会环境是各圈层间的幸福感拉开距离的主要因素。
全市幸福感排前列的区(市)县为新津、崇州和龙泉驿。
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5
幸福感又称为国民幸福感,指的是如何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幸福指数”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和重视,数字越大就证明幸福感越高,是个体根据自己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到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对生活的主观满意度。
一、影响居民幸福指数的因素
1、经济收入和身心健康
经济收入是所有社会物资条件中对幸福感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能够拥有稳定富裕的生活和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2、家庭和睦和社会环境
幸福的家庭生活就是有一个稳定的家和理解支持自己的家人,安定感可以促进幸福感的提高,生活环境的好坏影响居民的心情和生活方式;
3、人际关系和自我实现价值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缓解工作生活上的压力,处理事情上也可以提供一定的帮助,幸福感自然能够提高,对未来积极乐观,保持愉悦的心情,自我能力得到了发挥,幸福感也会随之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1、幸福感不是想当然的,不是政府搞的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这只是纸面上官员的幸福,而不是百姓的幸福感;
2、在工作和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导致了普遍的生活压力,调查得知,大学毕业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幸福感很低的最大因素,工作不顺心跳槽问题,理想工资与实际工资差距太大等问题;
3、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宣传力度不够,居民对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了解,并仍有怀疑态度,这也是居民幸福感不高的一个原因;
4、社会炒房,哄抬房价,导致人们心中的天枰渐渐失去,什么都涨价,工资却不涨,涨工资降房价的呼声也是越来越高。
三、改进与建议
1、政府在制定和调整政策的时候,要更加倍地重视经济,其中表现在物价和房价上,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因地制宜的正确引导经济发展;
2、加快经济和社会转型,一切从居民角度出发,加快解决人们的教育、医疗、住房和福利等基本保障,关注人们切身利益,才能全面提高幸福指数;
3、增加居民收入,加快推进经济的发展,促进城乡居民充分就业,扩大就业机会和空间,激励居民自主创业,为自主创业提供相应的辅助支持,从而提高居民收入;
4、提高政治和谐感,提高行政办事效率,简化行政办事程序等;
5、提高居民文化水平,居民文化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就业问题和精神文化素质,更会影响经济、生活、工作和健康等方面。
金钱不是而已能够带给人们快乐的东西,信仰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持,在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怎样求生存,每个人心里都要有把尺。贫富差距拉大、生存环境恶化以及通货膨胀、物价过高等都已经成为中国人所焦虑的问题,发展方式的转型已经迫在眉睫。
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6
1、离异居民幸福感最低。从婚姻状况来看,已婚居民选择"非常幸福"的比例最高,为15.3%,其次是未婚居民,为14.9%,和丧偶居民,这一比例为11.7%,离异居民的比例最低,仅为5.4%。把"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合并来看,未婚居民倾向于幸福评价的比例为65.30%,已婚居民为77.40%,离异居民为53.10%,丧偶居民为61.70%。做负向评价的趋势与此相同,离异居民倾向于不幸福评价的比例最高,已婚居民最低。未婚、已婚、离异和丧偶各组居民平均幸福感分别为3.58、3.81、3.29和3.53。
2、有受教育子女成为幸福感正向影响。从有无子女受教育一项分析,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组在选择"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的比例高于没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组,反向评价上结果一致,有受教育子女居民组选择"不太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均低于无受教育子女组。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组的幸福感平均值为3.78,没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组的这一数值为3.69。
3、有自有住房居民幸福感高于租房居民。有自有住房居民组在选择"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上的'比例均高于租房居民组,比例分别为15.3%、13.7%和61.4%和47%;前一组选择"不太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也低于后一组。有自有住房居民组的幸福感平均数为3.8,租房居民组为3.5。
4、家庭收入差别。把被调查居民分为月收入1000元以下组、xx元组、20xx—5000元组、5001—10000元组和10000元以上组,结果发现幸福感评价与家庭收入高低有线性关系,收入越高幸福感越高,各组幸福感平均值分别为3.40、3.62、3.78、3.89和3.95.各组在幸福感各选项上的选择比例与这一结果完全一致,家庭月收入越高选择"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的比例越高,选择"不太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越低。
考虑到家庭人口的不同,进一步分析家庭人均收入发现,家庭人均收入与幸福感的评价呈低度相关,相关系数为0.106.家庭收入低的居民幸福感的评价波动较大,随着收入增加表现为从低向高震荡变化,特别是人均xx元以下变化复杂,之后的变化幅度减小逐渐平缓,达到一定高点后不再变化,甚至略微下降。
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7
七成五的调查者最关注身体健康状况和收入分配差距
从此次调查反映的结果来看,七成五的调查者对自己的家庭生活感觉幸福.其中,最关心的个人生活领域问题是身体健康状况,最关注的社会问题是收入分配差距.身体健康状况和收入分配差距是新疆城镇居民幸福生活的两大源泉.绝大多数调查对象对自己的家庭生活感觉幸福.在调查对象中,占76.45%的人认为自己的家庭生活非常幸福或幸福认为自己家庭生活不幸福或很不幸福的仅各占1.11%.
在个人事业发展上,有12.89%的人认为在生活中充分实现了个人价值,有35.78%的人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个人价值.
就此记者采访了自治区发改委经济研究院价格研究所副研究员韩丽萍.韩丽萍认为,接近半数调查对象认可自己事业的发展,但也有仅四成的受调查者感受不明显,说明这部分人对自己的个人理想尚没有明确的指向.有近八成的受调查者对自己目前的职业表示满意,结合收入水平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尽管目前新疆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还不高,但绝大多数群众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满意的,表现出较高的职业忠诚度.
在当前最关注的社会问题选项中,选择最多的是收入分配差距,其次是食品安全,第三是房价,第四是医疗制度改革.与上年相比较,调查对象关注的社会问题的次序有一定变化,去年处于前四位的分别是食品安全、房价、社会保障和收入分配差距.
韩丽萍认为,次序的变化说明人们对上述问题的关注度发生了变化,根本原因是各级政府在相关领域的工作取得了成效,从而使人们关注的焦点发生了变化.调查分析报告认为,在新疆,有52%的城镇居民对当前收入分配现状持正面看法,但也还有31.77%的城镇居民对收入现状感到不满意.职业越稳定、收入越高的人越感到幸福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三分之二的调查者感觉基本幸福.其中,职业越稳定、收入越高的人,越感到幸福.
在调查报告中,设定幸福感最高分为100分,将90分以上确定为非常幸福,之下的'分数段分别为幸福、基本幸福、一般、不幸福.通过对调查对象为自己现在幸福感打分的统计表明:2325个调查对象总平均分为75.65分,总体平均分处在基本幸福范围.大多数受调查者的感受处于幸福生活状态.调查对象中,有7.32%的男性调查者打分在91分100分,20.98%的男性调查者打分在81分90分,24.88%的男性调查者打分在71分80分;而打相应分数段的女性调查者分别为11.02%、22.04%和36.33%,这说明相对而言,女性调查对象的幸福感较男性强.
从分析的结果来看,学历不同,幸福感也不同.
小学及以下教育程度的调查对象,打分在91分100分的占12.50%,打分在81分90分的占34.50%,打分在71分80分的占12.50%;初中文化程度的调查对象,打分在相应分数段的分别占8.70%、30.43%、43.48%;高中或中专学历的调查对象,打分在相应分数段的分别占11.76%、17.65%、17.65%;大专文化程度的调查对象,打分在相应分数段的分别占12.36%、22.47%、24.72%.
对此韩丽萍认为,相对而言,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的调查对象,幸福指数明显高于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调查对象.这印证了一种心理现象,即生活简单,没有更多欲望的人,往往容易感觉有满足感,也就是幸福感.从不同职业的调查对象看,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对家庭收入感到满意的(含非常满意和满意)占29.21%,为最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此基本相当,为28.57%;其他企业人员调查对象对家庭收入感到满意的占19.57%.说明新疆的城镇居民中,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人,收入稳定可靠,生活相对宽裕.而企业职工压力较大,工作及收入稳定性差,幸福感较低.韩丽萍说.从不同收入水平的调查对象看,幸福指数基本与收入水平呈正相关关系.月家庭平均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调查对象,打分在91分100分的占8.70%,打分在81分90分的占18.36%,打分在71分80分的占24.64%;月家庭平均收入在3000元5000元的调查对象,打分在相应分数段的分别占10.74%、24.16%、30.87%;月家庭平均收入在5000元8000元的调查对象,打分在相应分数段的分别占9.86%、28.17%、42.25%.说明在当前的生活状态下,努力增加收入,满足物质需求,仍是广大群众追求的主要目标.
近三成居民对目前收入满意
据调查显示,对当前家庭收入现状感到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只占28.45%,感到不满意和极不满意的占31.77%,处于两者之间的占39.78%.这说明相当一部分群众对收入现状感到不满意,应当引起重视.
同时,调查对象中对当前收入分配现状持正面看法(包括认为选择非常公平、
公平和基本公平)的1209人,占52%,超过一半.但也有1116人选择了不公平
和极不公平,说明调整和完善当前收入分配格局的工作应加快进行.仅四成调查者满意住房,三分之二的调查者担忧环境卫生,而对居住地的医疗条件和医疗服务满意的调查者不到三成,对交通出行满意的调查者仅有四成.
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8
家庭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影响幸福感
根据报告,城镇家庭幸福感仍高于农村家庭幸福感;女性、年龄更长、健康良好、非农户籍、受教育程度较高和初婚有配偶等人群的家庭幸福感更高.对此,参与调研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广州表示,这主要与家庭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有关.女性、健康良好、非农户户籍、受教育程度较高和初婚有配偶等特征人群主要是健康状况较好、收入水平较高、家庭和工作压力相对较小的阶段,特别是非农业人口初婚有配偶女性,社会保障水平较高、家庭关系简单、和谐,经过了压力和养育子女压力比较大的阶段,因此幸福感相对比较高.
中国人口宣教中心主任姚宏文则表示,调查及其成果的发布,通过探求家庭发展的内在规律,希望能够引起全社会对家庭发展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关注,进一步强化家庭建设的责任意识和家庭发展的担当意识.毋庸置疑,家庭担当意识越高,社会的家庭幸福感指数就越高.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伍海霞表示,根据调查,男性的个人与家庭幸福感均低于女性.虽然我国在家庭、教育、就业等领域倡导男女平等,并取得丰硕成果,但在社会与家庭中仍赋予了男性更大的责任与压力,使得男性缺乏应有的幸福体验.
家人团聚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本次调查,20xx年全国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的家庭比例合计为76.89%,比20xx年高出0.62个百分点.虽然不幸福家庭占比较低,但主要集中于孤寡和患病老年人家庭、残疾人家庭、空巢家庭、留守家庭、流动人口家庭、受灾家庭、单亲家庭和其他特殊家庭.
王广州对此表示,家庭是否幸福或多或少取决于家庭的完整性和居住方式.我国独居、老年人口、流动、残疾、留守和单亲家庭的比例持续升高,有些与生命周期有关,有些与居住模式及生活压力有关,有些与社会管理与服务有关.王广州指出,调查中,家人团聚是非常重要的幸福感影响因素之一,有些是可以进行干预和制度改善的,比如受灾家庭、单亲家庭、人口流动、留守家庭.他建议,从公共政策不断完善的角度,首先要确保家庭发展能力的可持续,其次是尽可能消除家庭团聚的制度障碍因素,第三要不断改进公共服务的水平和模式,尽可能使一些面临困难的家庭得到及时关注.
食品安全影响幸福指数
据调查数据显示,已婚有配偶对个人幸福感的提高有积极作用,相反,丧偶、离异不仅是婚姻状况的`转变,也是生活方式和社会角色的转变,对个体的日常生活、身心健康产生着较大的负面影响.
对此,王广州表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社会的到来和发展趋势,人与人的交往模式、沟通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风气、道德观念和理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往结婚和离婚都是人生非常重大的事件.目前离婚确实是司空见惯的现象,这与新媒体、公共媒介宣传和文化氛围有很大关系.虽然离婚不是什么非常不光彩、也谈不上什么大逆不道,但也绝不是需要天天宣传和值得炫耀的事情.我们认为:结婚不能随意,离婚也不能随意.家庭建设既包含物质建设,也包含精神建设,家庭建设的目标是使人人家庭幸福,使人人积极向上.王广州说.另外,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影响着人民的幸福指数.对此,王广州表示,食品安全是关乎全社会健康的大事.加强全社会食品安全意识和对违法惩处不仅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而且是实施行政执法监管部门的责任.
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9
家庭和睦是幸福第一标准
幸福感调查,是从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居民健康、社会文明、生活环境入手,围绕居民在经济状况、家庭状况、就业状况、健康状况、社会状况、环境状况等方面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开展调查。
调查报告显示,70%的被访市民感觉幸福。在被调查的750人中,回答“很幸福”的比例为16.13%,回答“幸福”的比例,为53.87%;倾向于感觉不幸福的比例为30%,其中,8.53%的被访市民认为自己生活得“不太幸福”。
从调查结果来看,市民对幸福感构成因素的价值取向中,认可度高低依次是家庭和睦(81.7%)、身心健康(80.8%)、生活环境(65.5%)、社会保障(64%)以及经济收入(61.5%)、人际关系(57.1%)、理想职业(50.1%)等。
调查报告显示,有婚姻的居民71.93%感觉幸福,而未婚居民仅有59.83%感到幸福,离异居民有66.67%感到幸福,独居居民中仅有47.22%感觉幸福。这说明,完整的家庭对市民来说非常重要。
超高收入群体幸福感反倒最低
从收入层次看,幸福感较高的人群,主要分布在月收入5001元~10000元之间,75.23%的市民感到幸福;位列第二的收入层次是20xx元以下,感到幸福的市民占73.77%;20xx元~5000元间及10000元以上市民感到幸福的分别有65.28%和64.71%,分列第三和最后一位。
可见,幸福感高低与收入有关,但不是决定因素。有较为丰厚且稳定收入的人群,更易感受到幸福。而超高收入群体,或许有更多收入之外的因素困扰,在本次调查中,幸福感反倒位列最后。
从文化程度看,学历越高幸福感越低。调查显示,高中以下和高中、中专学历人群的幸福感,分别为78.08%和67.01%;而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幸福感只有57.14%。这说明低学历人群比较安于现状,高学历人群有较强的危机感。
就职业看,离退休人员和学生的幸福感,分别为86.32%和85.71%;而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及商业服务人员幸福感较弱;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的幸福感居中,分别为64.71%、65.69%。
翔安区居民幸福感
本次调查样本的男女比例为男性48.4%,女性51.6%。调查结果显示,两性的幸福感有一定差异,女性回答“很幸福”和“幸福”的比例均高于男性,而回答“不太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均低于男性。
数据显示,幸福感与年龄大小成正比,70岁以上的老年人幸福感,占94.6%;77.8%的46岁至69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感到幸福。
从区域看,岛内外市民的幸福感介于70%~80%之间,翔安区,为80.0%。总体而言,岛内外居民的幸福感差别不显著,一方面反映出近几年岛内外一体化建设快速推进,使得岛外发展迅速提升,岛内外居民的幸福感正在趋同,岛外居民的幸福感甚至略超过岛内居民;另一方面也说明,城市的拥挤及生活成本,影响了岛内市民幸福感的进一步提升。
政协提案为“幸福厦门”支招
本报讯连日来,在厦门两会中,“幸福厦门”建设备受委员们关注。民进厦门市委对“幸福厦门”建设的整体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调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升“幸福厦门”建设水平的对策建议,并提出《“幸福厦门”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提案认为,厦门在打造“幸福城市”方面,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不过在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当前,厦门民生事业发展与百姓的期望值尚有一定的差距,社区服务与居民需求有较大差距,在社区调查中发现,当前物业公司、业委会、开发商之间的居民公共空间利用及利益分配矛盾纠纷问题日益突出,成为物业、社区居民甚至其他部门之间引发矛盾的焦点。随着厦门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近几年,虽然厦门私家车的逐渐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个体的幸福指数,但他们也对越来越凸显的停车难、交通拥堵以及由此带来的交通事故不断上升等问题表示出强烈的担忧,并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由于私家车普及而带来的幸福感提升。
提案建议,经济发展是“幸福厦门”建设的经济基础,在推进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中,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和发展方式,必须以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为指导原则,树立和谐发展的理念。为此,厦门应以岛内外一体化和厦漳泉同城化为契机,合理调整经济产业结构。在推进“幸福厦门”建设过程中,厦门应当以打造公共财政体系,以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增加对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公共交通、生态环保、公共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投入,以更好地让厦门发展的成果为全市人民所共享。
提案提出建议,“幸福厦门”建设需要营造一个“诚信友爱”的社会氛围,培育良性的“社会心态”,这点离不开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建立健全政府信用体系,打造“诚信政府”,包括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加大人大、政协、民主党派、媒体舆论和公众对政府诚信的监督。同时,政府要组织有关机构建立非营利性的公共社会征信机构,强制工商行政管理、银行、保险、电力、电信、自来水、煤气等单位提供各自掌握的信息,建立社会基本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和发布机制。建立健全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体系,包括进行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文化教育及企业信用管理培训,以此来提高社会主体的守信意识和维权意识。
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10
xx月份,我们对我镇中小学的在职教师进行了关于职业幸福感的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共下发问卷40份,收回40份,收回问卷全部有效。现将问卷情况分析如下:
一、教师基本情况
1、所收回的40份问卷中有男教师20名,女教师20名,男女教师比例相当。
2、年龄在20-35岁之间的有28人,占总人数的70%;36-45岁之间的有5人,占总人数的12.5%;46-55岁之间的有5人,占总人数的12.5%;55岁以上的有2人,占总人数的5%。
3、教龄在1-5年以上的有7人,6到XX年以上的有9人,11-30年以上的有19人,30年以上的有5人。
4、教师的有36人,学校中层干部4人。
5、幼儿园的有1人,小学的有24人,中学的15人。
6、副高级以上的有6人,中级的有9人,初级的23人。暂无2人。
二、选择教师职业的主要原因分析
有22人选择a热爱教师职业,有13人选择b工作较稳定,有0人c选择有较多假期,有5人d选择了能从中获得成就感。
通过分析,选择教师的职业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热爱教师职业,占55%;二是因为工作稳定,占32.5%。由此可见,选择教师职业因为热爱和工作稳定的居多。这说明,在所调查的教师群体中,有半数以上因为热爱而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这是可喜的。
三、压力状况调查
1、压力状况:有0人选择了没有压力,有17人选择了压力一般,有23人选择了压力较大,有0人选择了压力极大。
2、对一天工作之后的心理反应:有9人选择了疲惫不堪;有26人选择了虽然感到累,但是心理满足;有2人选择了心里很轻松;有3人选择了不管如何,总是为了能维持生活而高兴。
3、压力来源:有15人选择了压力来自于学生,有8人选择了压力来自于领导,有12人选择压力来自于职务诉求和升迁问题,有5人选择了压力来自于学校考核。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教师压力大,是个不容回避的话题。
四、对假期的盼望程度
1、有12人认为假期能够调整好自己的心情,占总人数的30%,有22人认为一般情况,占总人数的55%,有6人认为从来没有。
从这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教师认为长假调整心理,缓解压力的情况一般。说明教师的假期生活比较单调枯燥,假期中各种学习太过频繁。
2、有6人盼望假期的到来,有23人一般,有11人感觉无所谓。
通过这一点也能说明与上面的调查情况基本相符,大多数教师对假期期望值不高。
五、工作中的幸福感调查
1、对教师社会地位的自我感觉方面,有1人认为教师社会地位处于上层,有7人认为处于中层,有22人认为处于中下层,有10人认为处于下层。
2、教师个人感觉最幸福的时间段,有8人选择1年,13人选择2-5年,有12人选择6-XX年,有8人选择在XX年以后。
3、有9人选择自己目前工作生活状态幸福,有12人选择比较幸福,有19人选择一般,有0人选择不幸福。
4、教师的幸福值,有5人选择6分,有13人选择7分,有13人选择8分,有9人选择9分。可以看出教师的幸福指数处于稍高的程度。
5、有28人在工作中获得幸福是认为工作本身有趣,占70%;有23人认为是领导的支持与肯定,占57.5%;有24人认为家长的支持与肯定是获得幸福的主要原因,占60%;有24认为工作集体关系融洽,占60%;有13人认为工作集体关系融洽,占32.5%。以上数据表明,领导支持、工作有趣、成就感、家长的支持等因素对教师幸福感的影响相差不大,这说明以上因素都能够影响教师的幸福。同事之间的集体关系需要进一步改进。
6、没有幸福的主要原因:认为工作烦琐机械的16人,占40%;认为很少获得成就感的10人,占25%;认为家长的不理解的18人,占45%;认为评价机制不合理的27人占67.5%;以上数据表明,工作烦琐、评价机制不合理是让教师感到不幸福的主要原因。
7、有2人认为如果有机会从事其它职业,会立即放弃。有12人选择需要考虑一段时间,占47.5%;有19人选择不会放弃教师职业,占47.5%;有7人说不清,占17.5%。以上数据说明,过半的教师对于本身职业表示认同。
六、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调查
1、有18人选择教师工作是事业,有20人选择教师是职业。有2人说不清楚。
2、有11人认为学校教师目前的职业道德水平高,有24人认为较高,有5人认为一般,有3人认为较低。
3、教师应精心备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的,有19人选择教师基本都能做到,有16人选择大部分教师能做到,有5人选择部分教师能做到。
4、教师关心尊重爱护学生方面,有21人选择好,有16人选择较好,3人选择一般。
5、对待后进生方面,有29人选择绝大多数教师能关心他们,有9人选择部分教师能关心他们,有2人选择少部分教师能关心。
对学校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情况:有2人选择经常发生,有4人选择时有发生,有14人选择偶尔发生,有20人选择没有。
从以上数据的对比中,可以看出,目前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还是高的。
七、对学校的建议
(一)影响教师职业幸福度的主要原因
通过调查发现,教师主要从学校管理、无谓检查过多、形式主义过多、考核机制不科学、学校缺乏娱乐活动等方面对学校提建议。这些方面也正是影响教师职业幸福度的主要原因。
(二)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1、在采取哪些措施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方面:有16人选择优化教师办公环境,有28人选择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提高教师工资福利,18人选择加强尊师重教意识,有17人选择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说明大多是教师渴望社会认同,自身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2、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很多。调查结果显示,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依次为积极的社会价值导向,公正的外部评价,正确的'自我定位,自我能力得到提升,较高的收入,学生考出好成绩等五个因素。
由于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教师个人的价值取向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很多教师不再信守无私奉献,而更加倾向于按劳取酬,按质取酬。所以当教师认为自己的劳动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时,教师的职业期待自然减弱,职业幸福感随之降低。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对自己的能力提升的兴趣减弱,更加难以主动积极地进行自我充电。
(三)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几点建议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职业态度,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提升广大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成为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教师自身的重要课题。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水平,不妨注意如下问题:
1、没有教师的幸福就没有幸福童年教育。要通过学习研究、团队活动、制度优化等形式,倡导教师正确的职业幸福感、人生价值观。
2、营造良好的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在全社会范围内真正树立起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广大教师时刻感受到职业带给自己的精神愉悦。
3、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目前在教育体系内部,对于教师的工作评价体系很难做到科学公正。鉴于此,我们应该下大力气建立一套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相对公平的评价体系,而不是仅仅以学生的升学率、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师工作业绩的唯一或重要指标。
4、帮助教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很多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产生职业倦怠,是因为对自己的未来失去了憧憬,局限于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应付状态。这样失去了生活、工作的激情。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是帮助教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让教师看到自己美好的未来,并时刻努力为美好的未来而不断开发自己,丰富自己。
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11
一、调查背景:
国民幸福指数(GNH)最早20xx70年代是由不丹国王提出的,他认为政策应该关注幸福,并应以实现幸福为目标,人生基本的问题是如何在物质生活(包括科学技术的种种好处)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在这种执政理念的指导下,不丹创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级组成的国民幸福总值(GNH)指标.如果说生产总值体现的是物质为本、生产为本的话,幸福总值体现的就是以人为本.完全受经济增长左右的政策往往使人陷入物欲的陷阱,难以自拔.
20xx年,十二五规划开局幸福成为地方热词.很多地方逐步呈现了GDP减速,幸福提速的趋势.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幸福指数被置于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它也将会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二、调查准备:
为反映居民主观幸福程度,在调查问卷设计中,分别设计了基本情况和问卷部分的调查项目,包括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社会保障、社会环境)、经济收入、自我价值实现、家庭幸福和人际关系等多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并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编制幸福指数.为了使本次调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这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网上问卷调查,抽样对象为年龄在0-70周岁之间的常住居民,涵盖社会各年龄、各阶层、各行业.并且在中山市实地进行了社会实践,通过与社区群众的沟通,来了解当前社会中民众对于生活的满意度和自身的幸福感.在网上查阅了一些有关调查问卷及报告的信息,通过收集各方面信息并参考范例初步设计出了调查表,通过自己反复查看并参考别人意见,反复修改最终做出用于调查的问卷.最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调查人群及较为可行的实施方案,对具体的调查实施作出计划.自此,调查的筹备工作基本完成.
三、调查报告说明:
1.调查时间:xxxxxxxxxxx
2.调查对象:普通社区居民及及街道路人
3.调查单位:中山市
4.调查目的:通过了解当前居民的幸福感,加深对此社会问题的了解与重视,了解政府工作的成效.
5.调查方法:调查问卷,问询法,网上问卷.
6.内容概述:(1)被采访者所从事行业所对应经济收入多少. (2)被采访者的身心健康状况.
(3)被采访者的居住环境.
(4)被采访者的家庭关系情况.
(5)被采访者对自身工资及生存现状感受如何(自身价值满意度) (6)被采访者对于影响自身幸福感因素排序
四、数据统计:
调查表共制了60份,收回60份.网上问卷76份.
典型举例:
1.身份:公民
性别:男
工作:企业职员
年龄段:31~45
婚姻状况:已婚
对目前收入满意度:比较不满意
幸福感较低
影响因素:收入比较低,与周围人关系欠佳
2.身份:学生
性别:女
年龄段:18~30
收入:0
幸福感较高
影响因素:家庭和睦、人际关系,社会环境比重
3.身份:普通居民
性别:男
年龄段:45~60
收入满意度:一般
幸福感较强
影响因素: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心态乐观
五、调查结果分析:
随着市区的改造,人性化的设施也越来越多.城市中干净的免费公厕、环境优美的街心公园、越来越多的城市绿化、越来越齐全的健身设施、越来越便捷的交通设施,这些都是对于政府满意度和幸福指数提高的依据.影响居民幸福指数的主要因素
经济收入和身心健康:
经济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程度不言而喻,是所有社会物质条件中对幸福感影响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古语都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拥有健康的身体、积极乐观的心态是人们对幸福最根本的需求,自然对幸福感影响程度颇深,也就是说对于普通公众来讲,能够拥有稳定富裕的生活和健康的身体已然是人生莫大的幸福了.
家庭和睦及社会环境:
家庭生活方面上,家庭给人带来的感觉是影响人们幸福重要的因素,幸福的家庭生活就是有一个稳定的家及理解支持自己的家人,这份安定感和家庭支持无疑会促进幸福感的提高.社会环境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影响着人们的幸福感,其中生活环境的优劣影响着居民的心情和生活方式,其次,交通便利会不仅可以方便
居民的出行,还关系着他们的身心健康,例如,外出旅游,购物逛街等可以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从而幸福感也会比较高一点.人际关系和自我价值实现:
说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缓解工作生活方面的压力,增强自信心,居民在处理各方面的事情时,还可以在某些方面提供便利和一定的帮助,自然也就能提高社会幸福感.居民对自我价值实现充满信心或有较高预期,说明对未来是积极乐观的,保持一种愉悦的心情,乐观的心态,自身优势多,能力得到发挥,内心的满足感会增加,幸福感也会随之提高.
六、调查结果总结
影响幸福感因素排序
(1)健康的心理和身体以及家庭和睦直接影响着百姓的幸福感,心理和和身体越健康,越有机会接触新事物,越有能力和活力去创造新生活.家不仅仅是人们温馨的港湾,还是人们爱的发源地,和睦的家庭,家庭成员才有更充足的精力去为家庭拼搏,有更多的心情去进行家庭活动.因此,健康的心理和身体以及家庭和睦对居民的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地位.
(2)收入的高低也会直接影响百姓幸福指数,收入越高,幸福感越强烈.幸福感较低的居民,往往是那些收入不高或者是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的人群.而收入水平较高的人群,由于其物质生活和个人价值实现程度相对较高,则其幸福指数总体相对高一些.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幸福感也呈阶梯式增长,这就充分体现了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性.
(3)不同年龄的人群其幸福感有着显著的差异.其中幸福感相对最低的人群主要是31~45年龄段的居民,此年龄段正面临子女教育、老人赡养、事业发展等各方面的问题,生活、工作压力过大,且对自身的期望要求较高,导致身心疲惫,这是其幸福指数不高的最主要因素.而60岁以上年龄段的人群幸福感最高,18-30岁之间的次之.
(4)女性的幸福指数略高于男性,大多数女性在家庭承担着主内的.角色,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家庭,主要从家庭成员身上获得幸福感;而男性更关注收入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且社会压力较大.因此,女性对生活的满意度、积极情感的体验较男性强,故其幸福感要高于男性.
(5)幸福感较强的是政府人员、在校学生,幸福感较弱的职业是个体户,普通居民,企业职员及其他.前者有固定收入,职业稳定性较强,社会地位高,有着完善的社会保险,这些方面都优于其他职业,进而增加了他们的幸福感.在校学生对社会上所发生的各方面的压力还没有太多机会体会,故其幸福感较高.而对于幸福感较低的相关职业,如何提高这部分人对幸福的基本需求,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都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从幸福率看,超过74.70%被访者感觉生活比较幸福.
所谓幸福率,是指在一定数量的群众中表示幸福的群众所占的百分比,是用来测评群众幸福广度的一种方法,其单位是百分比.
幸福方程式:幸福指数=效用/欲望.欲望是一种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它分为五种层次,从下至上:第一个层次是人的基本生理需要,第二个层次是安全需要,第三个层次是归属和爱的需要,第四个层次是尊重的需要,第五个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效用是从消费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是对欲望的满足.判断一个人的幸福与否,可以从答案中得到,以得数1为分界岭.比1小就证明不幸福,等于1或者比1大就证明是幸福的如果我们的欲望指数高,而在目前生活方式中得到的效用低,那得出来的幸福指数就是零点几了,那就说明我们的生活状态不好,让我们感觉不幸福,而不幸福的严重程度是根据数字来衡量的,数字越小就代表越不幸福,如果效用比欲望高,得出的得数就比1大,那就证明是个幸福的人.同理,幸福的指数也是根据得数来判断,数字越大就证明越幸福,即幸福感越高.即个体根据自己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
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常住居民中分别有11.76%和52.94%的居民表示生活的很幸福和比较幸福,35.29%的居民表示幸福程度一般,也就是说0%的居民认为自己不幸福.
七、存在的问题
在调研中发现,有些地方在确定幸福感时,想当然地设定一些和百姓幸福毫不相干的内容,将幸福感调查统计变成了数字游戏.有些官员为了突出自己的政绩,到处宣传炒作,作秀造势,搞华而不实的幸福形象工程,甚至民众还未评定,已提前将自己所在城市宣布为幸福天堂或幸福百分百城市等,这种到达了顶点的幸福指数评比带来的只能是官员的幸福,纸面上的幸福,对老百姓则毫无幸福可言.
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透视民众的生活品质和对生活的主观满意度.民众的幸福感归根结底不能靠官方数据一锤定音.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只能靠老百姓说了算.幸福在百姓的生活里,幸福在百姓的心里.各级政府和领导者,让幸福指数变成百姓幸福的唯一办法就是将幸福指数工程
真正变成为民工程、富民工程、惠民工程,以幸福指数作为测试百姓冷暖的温度计,设身处地地体察百姓的所思、所想、所求、所盼,经常想一想,在这些数字背后,还有多少群众看不起病,多少家庭买不起房,多少孩子上不了学,经常问一问,群众能否能用上干净水,吃到放心食品,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对群众的冷暖,感同身受,对民众的困难和问题,逐项解决落实,只有这样,才能让幸福从冷冰冰的数字变成充满温暖的切身体验.
对于幸福感中的生活满意度、价值实现感、需求满足感等主观的抽象的指标,决策者要以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准确反映百姓的实际感受,以此作为加紧完善政策措施、纠正偏离的基本依据.
八、改进建议
虽然对于生活的幸福指数有所提高,但是物价的疯长、工资的平稳态势也成为了大众的后顾之忧,政府应更多的社会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险制度,让市民幼有所依,老有所养.这样人民的幸福感增强了,政府才能得到更多的拥护.九.自身的总结与体会
这一次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体会到个人力量的薄弱,团队合作才是一个有利于工作开展的形式.在这次活动中,我也有了机会更深入的与各个阶层的人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这一捷径我能够走进社会接触社会和了解社会.虽然说我们在大学里已经不再扮演新生这一角色,但是在社会这所大学里,我们脸上的稚嫩把我们彻底的出卖了.在这里有很多需要我们不断学习的东西,在这里没有你做不成的事,只有你不去做的事.认认真真地学习,勤勤恳恳地做事才是生活的真谛!
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12
一、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简单的教书,育人有时候更占据了主导地位,尤其是在职业学校中,这种育人的作用更突出。这样的高要求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通过本调查发现教师的总体幸福感比较低。
面对学生,尤其是不服从管教的学生时,经常会有老师发出各种各样的感慨,总体感觉就是对学生不满意,但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对象,因此对于这样一份教书育人的工作产生着害怕上课,厌烦学生的情绪,在工作中难以找到成就感。
教师的心理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他们面对的是个性发展和成熟过程中的学生,因此自身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显得尤为重要。但众多的调查结果和发生在教师身上的一些事故显示,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二、调查分析总结
为了了解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我们进行了调查问卷。通过对老师的调查问卷可以看出现在的教师职业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在岗位上有时会感到幸福,有时会感到沮丧。特别是高中的老师,面对学校领导的加压、同事之间的评比及升学率的多少,让他们感到压力非常大。
从调查结果来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从总体上来说,女教师的总体幸福感要比男教师的总体幸福感高,但是并没有显著性差异;从学校这个角度上分析,教师的总体幸福感也没有显著性差异;从职称这个角度上分析,教师的总体幸福感虽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因子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上差异性显著。
教师幸福感是教师对工作和生活的满意度的评价,它直接影响教师对待工作的态度。性别压力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社会、学校、课堂教学、人际关系以及家庭期待等方方面面,根本的原因是整个社会在性别观念上仍然缺乏宽容度。一般来讲,男性会比女性追求更大的成就感,因此才会对工作和生活产生更大的热情。所以在同样的岗位上,男性所感受到的压力要比女性大得多。在承受和缓解压力的环节上,女性的特质决定了女性的忍受力要比男性强,因此在幸福感的体验上男教师与女教师就存在了一定的差异。
教师的职称不仅仅决定着教师的工资水平,而且也是对教师师德、教育教学水平的一种认定。在一个调查研究(高校教师职称、月收入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分析)中已发现教师的主观幸福感随职称和月收入的升高而增强。通过数据分析也表明了虽然教师的总体幸福感在职称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这个因子上,却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了职称对教师在生活的满足和兴趣这个方面还是起了相当大的作用。由于职称的高低影响教师对自我价值的评价,而当自我价值高低的认识与所处环境的认知和价值期望发生矛盾时,往往会产生焦虑情绪,遭受更多的自我压力,这样对幸福感的体验就会下降。
如何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幸福感,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社会和学校重视的问题。只有心理健康能体验到工作和生活快乐幸福的教师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合社会的健康人才。我认为提高教师的幸福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培养和提高教师幸福感的关键就是改变观念,要让教师学会对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事件形成正确合理的认知,改变不合理信念,这样可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要让教师学会各种应对这些不确定因素发生的技能,当事件发生时教师才能将压力水平降低;影响幸福感体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除了个人的努力外,还需要社会和学校对教师的关爱。
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是非物质性生产,希望得到尊重、信任和理解,受到肯定,所以学校要围绕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知识素质、心理素质,以促进教师全面发展为宗旨,给教师一个宽松的环境。
【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01-13
2020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02-02
居民调查报告03-01
幸福感调查报告03-12
幸福感调查报告05-17
居民收入调查报告01-08
贫困居民调查报告04-27
居民环保意识的调查报告05-05
贫困居民调查报告04-26
幸福感调查报告优秀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