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时间:2022-12-20 09:21:02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扶贫工作调研报告15篇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扶贫工作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扶贫工作调研报告15篇

扶贫工作调研报告1

  经过多次的走访,驻村工作队发现奇峰村现存陋习主要有爱喝酒、爱打牌、办客铺张浪费、环保意识较差等。究其原因,主要是老百姓自身缺乏创新与发展的动力,坐享其成,不愿吃苦。针对奇峰村现存的问题,从观念上改变群众,铲除奇峰陋习迫在眉睫。

  一是促务工,推进劳务输出“转穷路”。

  组织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特别是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群众向农业产业化转移。开展转移就业培训,提高老百姓参与劳务经济的能力,举办劳务输出培训班,开办种养殖、乡村旅游等符合农村特点的专业培训,让老百姓学到一技之长,实现转移就业。同时充分运用互联网为老百姓提供有效信息和就业指导,并鼓励、吸收各类专业人才回乡创业,将好的管理经验、生产技术带回家乡,带动更多人走上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二是搞三讲,激发正能量“拔穷根”。

  民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形象,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机遇。因此,驻村工作队将与村委会一同把整治旧民风、树立新民风工作作为脱贫攻坚的大事来抓。引导和教育老百姓树立“讲良心,讲诚信,讲孝心,与人为善,和睦相处”的新民风,组织有正气、讲正气、德高望重的村民成立民风纠察队,严厉打击赌博、欺人讹人的不正民风。同时,村上召开群众大会时通报本村的好人好事和歪风邪气的典型案例,引导老百姓开展自我监督,让民风更加淳朴。

  三是移风易俗,简单节俭办客事。

  将奇峰村委会作为红白喜事移风易俗试点村,主动向先进村和试点村吸取经验,制定相关村规民约,简化红白喜事,规定宴席菜品的规模和数量。让老百姓移风易俗,简单办客事,拒绝铺张浪费;把钱用在刀刃上,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扶贫工作调研报告2

  近年来,随着国家全面建设小康战略的实施,扶贫开发工作也快速的推进。为了进一步做好贫困村和贫困农户的帮扶工作,找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并积极采取新的应对举措,促进农民增收脱贫致富,乡党委政府认真开展了扶贫调研工作。具体情况如下:

  XX乡位于XX县西部边远高山区,距县城38.5公里,幅员面积54.91平方公里,全乡辖10村92个农业社,人口12888人,有残疾人500余人,其中一、二级重度残疾人110余人。低保户275户605人,五保户19人。外出务工4000余人。现有耕地8000余亩,林地46000亩,茶叶10000亩,石斛10000亩。农民收入以石斛、茶叶、林业、外出务工及传统农业种植为主。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0655元。现有市级贫困村2个,县级贫困村4个。已建成村社道路100余公里。20xx年全乡贫困户380户1199人,贫困发生率约10%,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一)农业基础设施落后,长期无维修整治,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基本还处于靠天吃饭阶段,一遇灾害,常常绝产绝收。

  (二)农业生产由于青壮年外出,留下老人、妇女、小孩在家,长期处于传统的粗放经营状态,耕作粗放,广种薄收,农民科技意识不强,学科技用科技能力差,生产力水平低下。

  (三)产业结构单一,全乡属纯农业乡镇,无工业企业,收入以农业和务工为主,虽然茶叶、石斛种植有一定规模,但尚未形成骨干支柱产业,规模较小,知名度不高,农民增收不明显。

  (四)地处偏远,交通不畅,许多林业资源无法进一步开发和变为农民收入,导致发展滞后。

  (五)信息闭塞,与市场对接能力弱,农业生产随大流,盲目性大,产品难以转化为商品,导致增产不增收。

  (六)致贫因素多,返贫比例高。因多种自然灾害、子女上学、因病就医、工伤事故等因素影响,经常造成刚脱贫又返贫现象。加之我乡残疾人比例较高,减贫速度缓慢。

  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成立了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扶贫、财政、民政、残联、农业、林业、交通等部门为成员的乡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的扶贫工作职能职责。建立了驻村干部帮扶工作制,落实了贫困户帮扶人员。组建了乡纪委书记任组长的扶贫工作督查小组,定期对各项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促进了扶贫工作的开展。

  认真开展贫困人口识别,实施了建档立卡工作。

  20xx年按照户为单元,整户识别,规模控制的原则,遵循农户申请—村民代表评议—村公示—乡党委会审核—乡公示—县审定—村再公示的程序确定贫困户380户1199人。全面开展建档立卡工作,所有贫困户的档案全部建立,并完成了扶贫信息网络系统的录入工作,为下一步实施精准滴管式扶贫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实施重点扶贫开发工作。

  1、扶贫基础设施建设:20xx年实施了XX村社道扶贫建设1.1公里,XX村社道1.9公里,补助30万元;20xx年实施XX社道1.9公里,XX社道1.8公里,补助37万元;20xx年XX社道1.2公里,XX社道3公里,补助36万元;XX村450人人畜安全饮水工程,补助8.55万元;20xx年正在实施XX社道2公里,小溪村社道2公里,将补助48万元。

  2、产业扶贫:20xx年在XX村、XX村、XX村开展贫困户种植石斛帮扶,共帮扶90户贫困户315人,种植石斛21750丛,补助17.4万元。20xx年XX石斛帮扶贫困户112户377人,种植石斛32700丛,补助26.16万元。帮扶全乡贫困户228户721人,种植茶叶368亩,免费发放茶苗165.6万株。帮扶贫困户脱贫112户365人种植石斛、养鸡、种茶,户均补助20xx元。20xx年对全乡132户378人贫困户扶持石斛种植,每户补助20xx余元。

  3、智力扶贫:20xx年开展石斛种植技术培训、茶叶种植培训、电脑培训700人次,;汽车驾驶培训5人次。20xx年开展茶叶、石斛种植技术培训900人次。20xx年已开展技术培训200人次。

  4、实施城乡低保、五保生活保障。20xx年对生活十分困难的符合低保条件的特困群众纳入最低生活保障275户608人,人均月补助90元;纳入五保19人,人均月补助280元。20xx年纳入低保295户697人,人均月补助100元,纳入五保19人,人均月补助300元。

  这些扶贫工作的开展,改善了所在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壮大了支助产业,提高了贫困户技术水平,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贫困户收入,为进一步全面脱贫致富打下坚实基础。20xx年我乡脱贫368人,20xx年预脱贫250人。

  1、加大石斛、茶叶种植培训,提高贫困户技术本领。

  2、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政策,加大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林区公路建设,改善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变林业资源为农民现金收入。

  3、进一步打造石斛产业基地,带动全乡特色石斛产业的发展,扶持贫困户种植石斛脱贫致富。

  4、加大劳务输出力度,组织贫困户外出务工,增加工资收入。

  5、积极进行农业项目的招商引资,争取落户贫困村,带动贫困村经济发展。

  6、对于因病、因残致贫等自身能力、素质较差的贫困户,进一步加大低保覆盖面,提高保障标准,保障他们基本生活,促进脱贫。

  7、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投入到我乡扶贫工作中,争取早日实现全乡脱贫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扶贫工作调研报告3

  扶贫开发,消除贫困,脱贫致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是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深入推进扶贫开发,促进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最终要进行全社会动员,集中全社会的力量,以社会大扶贫打赢新一轮扶贫攻坚战。

  一、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要求和面临的困难

  长期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始终坚持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要工作长抓不懈。特别是在“xx”期间,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就:一是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二是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三是扶贫事业教育培训效果明显,培训转移就业率大幅度提高;四是各项社会事业明显进步,保障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医疗保险、住房等进一步巩固。面对新的十年扶贫开发工作,中央和自治区分别制定并出台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xx年稳步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标准调高至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到xx年重点县的贫困村民年人均收入要达到5000元,最终要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和发展差距。可见,新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任务更加繁重,使命更加光荣。

  然而,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是在面临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财力日益强大、社会物质财富日益丰富、扶贫基础日益牢固等空前的机遇下,也同时面临诸多的困难:一是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制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农村贫困人口依然多,发展差距依然大;二是贫困人口多处于山区或大石山区,自然条件恶劣,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环境脆弱,项目建设及生产投入成本相对较高;三是贫困地区劳动力综合素质较低,自我发展能力较弱,产业化发展滞后,带动能力差,贫困人口参与产业化项目不易;四是返贫问题突出,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大;五是地方扶贫机构有弱化趋势,部门及社会参与扶贫意识淡薄。贫困地区经济发展长期滞后,人民生活群困难局面难以改善,有自然生产、生存环境条件因素,人本身自然因素外,还有社会因素,他们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较少,得到社会的支持和关心较少。因此,脱贫工作任重道远,加快脱贫致富必须找准切入点。

  二、可借鉴的扶贫开发成功典范

  市的扶贫集团---社会大扶贫的方式开展扶贫工作可以借鉴。市是中央的直辖市,渝中是经济发达区,渝东南、渝东北为集中连地贫困地区,面积占全市23,人口占全市的44%,全市有个贫困村处于500-米海拔地区。市的扶贫开发以扶贫集团方式进行,所有市直单位和实力雄厚的企业组成 8个扶贫集团对口帮扶 8个贫困县,集团领导由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挂帅,具体的做法是:一是市委市政府出台有关扶贫工作文件,成立领导机构,组建扶贫集团;二是每个市直成员单位下派干部指导工作,集团每年开两次工作会议;三是每个扶贫集团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帮扶内容,定点到村、到户、到人。

  市人大扶贫集团,由市人大常委会牵头,有市水利厅、西南大学及民营企业等 9个成员单位,对口帮扶忠 0县。扶贫集团下设办公室,每年召开联席会议、联络员会议,开展各种慰问活动和检查督促活动等。扶贫集团主要是从发挥资金优势、物能优势、科技优势、智力优势等,采用九种模式,开展扶贫。九种模式:一是教育扶贫,建立助学金,送书、送电脑、培训师资等;二是医疗扶贫,帮助乡镇、村改善医疗卫生条件院条件,组织市医院医生义务诊疗;三是文化扶贫,送戏、送图书、送致富脱贫典型进村入户;四是科技扶贫,发挥大学优势传授技术;五是水利扶贫,水利建设项目安排上倾斜,优先人饮、灌溉;六是产业扶贫,引导发展生产,增强造血功能;七是交通扶贫,改善贫困地区的交通设施;八是劳务扶贫,对贫困户进行建卡,组织劳务输出创收,每个贫困家庭有 人以上转移就业;九是旅游扶贫,引导农民挖掘优势发展农家乐,市政府出台政策引导市民、干部到农家乐旅游促贫困农民增收。

扶贫工作调研报告4

  我连认真贯彻团关于扶贫帮困工作精神,按照“保 障民生,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总体要求,突出“政策保障一 户不漏,专项救助一个不少,社会帮扶一刻不松”三条主线,狠 抓“帮扶体系完善,帮扶资源整合,帮扶资金到位,帮扶标准提 升”四大关键,逐步构建了全方位、广覆盖、制度化、常态化的 扶贫帮困工作机制,使连队低保户、特困职工等所有困难对象都 得到有效的帮扶救助,使他们的困难状况得到一定改观。

  1、政策保障,应保尽保,稳定人心 政策保障,应保尽保, 我们在全面调查、摸清困难职工底数的基础上,分门别类, 对新致贫的困难职工符合标准的纳入低保、专项救助,做到应保 尽保,一户不漏,今年,全连低保对象 14 人都享受到了相关福 利。同时,按照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新增的低保对象开始向 低保边缘户延伸,逐步扩大了低保受益范围,同时将全连无固定 收入的重残人员全部列入了救助范围。优抚对象按照抚恤补助自 然增长机制, 完善了保障制度, 普遍提高了优抚群体的生活水平。

  2、专项救助,济贫救急,凝聚人心 专项救助,济贫救急, 我们以低保户、低保边缘户以及重残人员、患重大疾病无自 救能力的困难户为主要对象,实施临时生活救助,帮助他们渡过 难关。大病困难的职工,设置医疗专项救助金,同时对全连特困 家庭危重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对贫困患病者根据不同情况,采取 1 了救助、帮扶、介绍家人就业、做工等方法,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3、“社会帮扶, 雪中送炭”暖人心 “社会帮扶, 雪中送炭” 为进一步扩大参与面和受益面, 在继续实施干部结对帮扶困 难职工的基础上,我们动员干部、社会能人等各方力量参与到帮 扶工作中来,对每一个困难职工落实至少一名帮扶人员,使所有 困难职工都有人帮、有人助。为使结对帮扶工作扎实有效,深入 开展,我连专门成立了扶贫帮困领导小组,落实了帮扶结对,建 立了结对帮扶情况台帐,对全连扶贫帮困工作进行决策部署,指 导协调和督察考核。并通过召开会议、专栏宣传等形式,营造人 人参与扶贫济困、 个个争当爱心使者、 定期深入走访的浓厚氛围, 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在扶贫 帮困中,除资金、实物捐助外,还因人而异,分类施保,指导劳 动技能,发展高效农业,介绍就业岗位,为困难职工减免一事一 议筹资筹劳款、为贫困农户子女资助学习费用等,切实减轻困难 职工的负担。

  今年的扶贫帮困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我们面对的 任务、压力仍很艰巨。职工因病因残或因灾因祸致贫在所难免, 加快困难职工脱贫致富步伐,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普惠于民, 尤其是使困难职工增强自身造血功能,让他们自立自强,生产自 救,提升全面小康的受益面和满意率,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爱 和帮助。扶贫帮困工作更要在构建全方位、广覆盖、制度化、常 2 态化的工作体系,拓宽社会援助渠道,广泛筹措扶贫帮困资金, 发展慈善事业,动员更多的力量参与扶贫帮困,我们还必须作更 大的努力!

扶贫工作调研报告5

  近年来,自治区开展的兴边富民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使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极大地提高了国门形象,边境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最近,笔者深入xxxx县边境地区进行调研,对边境地区的扶贫开发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同时对边境地区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基本情况

  xxxx县地处桂西南边陲,与越南毗邻,边境线长44.722公里,有国家二类口岸——硕龙口岸以及岩应、硕龙、德天三个边民互市点。现辖14个乡(镇)和1个华侨经济管理区,146个行政村(社区),全县总面积27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211公顷,总人口37.2万人。按照新的国家扶贫标准2300元,xxxx0年末,全县还有贫困人口139447人,“xxxx”期间,全县贫困村有37个。距边境线20公里范围内,有6个乡镇,48个行政村(社区)505个村民小组,共有19721户86866人。

  二、开展兴边富民行动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取得的成效

  兴边富民行动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的胜利,极大地改善了边境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给xxxx县边境地区群众带来的实惠日益明显。xxxx8年以来,在实施的兴边富民行动大会战中,共投入建设资金1.69亿元,建设交通、饮水安全、沼气池、危房及茅草房改造、教育、卫生、土地开垦与整理、广播电视、边境口岸等项目九大类,惠及硕龙、下雷等6个乡(镇)48个行政村505个自然屯共计8万多人。兴边富民行动大会战的全面告捷,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高度赞誉,如今边境居民正在享受大会战带来的丰硕成果,在硕龙、下雷等边境乡镇的群众中,到处听见他们表达对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感恩的心声,干群关系更加融洽,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可喜成果。

  1.边境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在兴边富民行动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中,全县共修建217条村(屯)级道路共587公里,这些公路交付使用后,发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解决了217个屯7万多人的交通难问题。全县共有4133户居民享受到了危房及茅草房改造资金补贴,实施安全饮水项目110处,新建沼气池1576座,建设教育项目10个,这些项目完成后,边境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

  2.边境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极大丰富。在兴边富民行动大会战中,新建广播电视工程15个,直播卫星广播电视覆盖项目涉及硕龙镇、下雷镇两个乡镇18个行政村94个自然屯2240户农户,彻底解决边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问题。使用直播卫星广播电视后,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强、图像清晰,能收听收看到48套广播电视节目,使广大边民能够直接从广播电视中听到党的声音,了解到党和国家的政策,同时也大大丰富了边民的文化娱乐活动。

  3.边境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兴边富民行动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共惠及硕龙镇、下雷镇等6个乡(镇)239个村1976个屯累计25万人次。通过兴边富民行动大会战,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边境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强有力地推动了富裕文明和谐新xxxx的建设步伐。

  4.边境贸易得到了繁荣发展。兴边富民行动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中,加快边境口岸建设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根据《崇左市口岸总体规划》,硕龙口岸拟建成以国际出入境旅游业、矿产品进出口为主,兼具边境小额贸易和边民互市贸易的口岸,成为中国-东盟国际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口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按国家一类口岸的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口岸设计通关能力为客运量每年35万人次、货运量每年50万吨。兴边富民行动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边境口岸基础设施投入使用,使口岸客货运量逐渐提高,为中越贸易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5.兴边富民行动大会战强力推动了xxxx经济社会跨跃式发展。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了全县一大批群众的就业问题,带动了旅游、餐饮等各行各业的迅速发展,有力推动了xxx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到xxxx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75.9亿元,同比增长16.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79.25亿元,同比增长43.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4.57亿元,同比增长26.7%。全年财政收入完成8.6亿元,同比增长20.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9亿元,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5.9%。

扶贫工作调研报告6

  为推动xx县健康扶贫工作,助力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8月,县人大代表教科文卫民族专业小组深入县卫计局、民政局、人社局和定安镇、潞城瑶族乡、者苗乡、六隆镇等乡(镇),通过召开座谈会、查阅档案、现场交流、入户走访、实地调查等多种方式,开展健康扶贫工作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健康扶贫基础。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健康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部署健康扶贫工作推进情况。出台《xx县健康扶贫工程“五个一行动”实施方案》《xx县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xx县健康扶贫医疗保障联动工作方案》《xx县农村贫困住院患者先诊疗后付费工作实施方案》《xx县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厘清了专业部门职责,明确了各专业部门工作的总体目标任务,并将健康扶工作纳入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考核内容。二是精准识别到位。以核实核准的患有大病和长期慢性病的农村贫困人口为重点,组织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集中对扶贫对象前期患慢性病、大病情况进行进村入户调查筛查,摸排识别,精准统计,确保不漏一个“因病致贫”的贫困户,为实施医疗健康救助和动态监管奠定了基础。经动态管理核实后全县建档立卡因病致(返)贫贫困户x户x人,因病致(返)贫下降幅度x%,达到了健康扶贫考核指标“每年因病致(返)贫数应逐年下降,下降率需达到1%以上”的规定。

  (二)强化政策落地,全力推进健康扶贫。一是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20xx年建档立卡农村贫困户数x户共x人,每个贫困人口享受城乡医保缴费补助每人108元,x人缴费补助总金额x万元,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100%。二是住院报销比例逐步提高。统筹区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定点医疗机构级别及医疗费报销比例分别为:一级及以下,报销95%;二级,报销80%;三级,报销x%;自治区三级,报销x%。三是民政救助全面落实。城乡特困人员按应计入的住院医疗救助费用的x%给予救助,年累计救助最高限额为x元;城乡低保对象中的重度残疾人按应计入的住院医疗救助费用的95%给予救助,年累计救助最高限额为x元;城乡低保对象按应计入的住院医疗救助费用的90%给予救助,年累计救助最高限额为x元。20xx年1—8月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累计支出x万元。

  (三)强化三大保障,提升健康扶贫服务能力。

  1.落实“三个一批”,集中精力抓统筹保兜底。一是加强医疗救治,推进大病集中救治一批。目前全县患有9种大病的贫困患者x人,已集中住院救治x人,救治比例x%。二是实施公卫提升行动,推进慢病签约服务一批。20xx年上半年,管理高血压患者x人,签约服务x人,签约率x%;管理糖尿病患者x人,签约服务x人,签约率x%;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x人,签约服务x人,签约率x%;管理结核病患者x人,签约服务x人,签约率x%。三是健全医保提升机制,推进大病重病兜底保障一批。进一步整合政策、统筹资金,对贫困人口重大疾病救治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健康扶贫保险+医疗救助+财政兜底”五位一体的健康扶贫兜底保障机制,确保健康扶贫不落一人。

  2.实施“五个一行动”,全力推进医疗扶贫。通过建立一份健康档案、提供一份健康教育处方、落实一名家庭签约医生、建立一项医疗保障制度衔接、购买一份健康扶贫保险等“五个一行动”健康扶贫措施,实现五个100%,即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100%,大病保险覆盖率100%,预防保健覆盖率100%,家庭医生签约率100%,健康扶贫保险参保率100%。

  3.优化诊疗程序,实现结算便捷化。实行农村贫困住院患者“先诊疗,后付费”新模式,农村贫困患者住院无需缴纳押金,与医疗单位签订“先诊疗,后付费”协议即可住院治疗。20xx年1至8月,农村贫困患者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住院x人/次,住院总费用x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x万元,大病保险赔付x万元,民政医疗救助x万元,民政临时救助x万元,政府兜底x万元,报销比例x%。县级三家公立医院和所有乡镇卫生院统一建立贫困人口“一站式”结算服务窗口,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县域内住院“一站式”结算服务,方便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医。

  二、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健康扶贫政策宣传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一是配合意识不强。少数乡、村、组干部认为健康扶贫是卫计部门、乡(镇)卫生院、乡村医生的职能,与本职工作“关系不大”,主动参与度、配合度均较差,基层干部作用发挥效果不好,导致健康扶贫政策宣传效果不理想。二是理解政策有偏差。群众对健康扶贫政策的限制性条件缺乏理解和支持,从以前的“小病不看,大病小看”到片面理解政策,主动要求“小病大治”,甚至为了解决个人自付费用问题,出现盲目要求住院、要求长期住院等与医疗行业规范相悖的现象。三是对政策研究不透彻。大多数基层干部对健康扶贫政策也只是概面了解,面对群众具体的政策咨询也说不清道不明,政策宣传效果不尽人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贫困对象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积极性。

  (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村卫生室硬件建设有待加强。部分村卫生室墙体损坏、天面漏水未得到及时维修,不能正常使用;基本设备简陋,信息化办公设备缺乏,不适应当前业务要求。二是村医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目前,我县165个行政村共有157个村卫生室,实际配备村医132人,25个村卫生室无村医。其中,68个贫困村卫生室虽均配有村医,但具有助理执业医师资格的只有2人,其他均为乡村医生资格;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仅4人,其他均为中专或相当于中专学历;年龄45岁以上25人,60岁以上2人。村医的整体素质偏低,业务水平不高,特别是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欠缺。

  (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不高。当前,我县x户x人建档立卡贫困户都进行了家庭医生签约,签约率达100%。基层医疗单位以健康扶贫门诊慢病筛查为抓手,同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慢病签约率虽达到60%以上。但真正投入的专业医师较少,提供的服务内容缩水,服务质量偏低;交通工具严重缺乏,给随访服务带来很大不便,出现重签约轻服务现象,签约服务流于形式。

  (四)非贫困人口与贫困人口之间的医疗保障政策差距较大。部分贫困户利用“先诊疗,后付费”的便利及住院报销更加优惠的政策,本来门诊就诊就可以解决的却选择住院治疗,小病大养;有的贫困患者一个月因小病就来住院3次,把医院当作疗养院。这既占用了有限的医疗资源,又增加医保基金支出,将造成医保基金缺口更大。健康扶贫针对农村贫困人口出台优惠政策多,报销标准高,减免幅度大,“五位一体”的健康扶贫兜底保障机制基本解决了绝大部分困难群众的就医问题。相比之下,农村非贫困人口享受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各项报销优惠减免均与贫困户有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在大病保障方面更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撑,一旦患大病即面临极大的致贫风险。由于医疗保障政策有差别,导致非贫困户基本医疗保险参合率不达标,只能由当地乡(镇)政府来填补,给乡(镇)政府增加不少压力。

  三、工作建议

  (一)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健康扶贫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并不是卫计部门、乡镇卫生院和乡村医生的独立责任,是被涵盖在全县扶贫政策内容之一。要多形式多途径加大健康扶贫政策宣传力度,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政策培训,强化宣传针对性,形成健康扶贫政策全社会大宣传、大普及格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大健康扶贫政策宣传力度,发挥政府在政策宣传资源和力度等方面的优势,强化宣传动员,采取网络平台、微信、QQ等信息手段,扩大宣传。组建由乡镇干部、帮扶干部、村组干部和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及乡村医生共同组成的宣传队,深入村屯、农户进行宣传,让广大的贫困人口知晓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治疗必须兜底保障,总费用报销达90%以上,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对健康扶贫政策的知晓率,进一步提升广大群众对健康扶贫工作的满意度。

  (二)切实解决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问题。一是加大投入,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县财政在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过程中要加大投入,各乡镇要做好村卫生室建设用地、房屋提供等基础性工作。县卫计局要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尽最大努力解决基层在专业技术设施设备配备等标准化建设要求方面经费不足等问题。通过加大投入,每个村卫生室要达到面积80㎡且分有治疗室、诊疗室、观察室、药房四室的标准要求。二是夯实队伍,着力提升乡村医生能力。按照20xx人口以下的村须有1名村医、20xx人口以上的村设有2名村医并持有村医证的要求,高度重视和推进乡村医生的招录和培养,切实解决乡村医生缺乏问题。解决好乡村医生信息系统应用能力差、医疗规范落实差、诊疗能力及水平低等关键性问题,提升村医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三是加强对村卫生室的管理。建立健全村卫生室各项制度并上墙,明确职责任务;严格村医上岗准入制度,确保村医在岗,持证上岗;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过期药品及时下架,严禁违规开展输液业务。

  (三)切实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健康扶贫是脱贫攻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是健康扶贫工作重中之重,是脱贫摘帽必须核验的内容之一。因此,抓紧抓实家庭医生签约工作,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尤为重要。一是定期开展随访活动。按照健康扶贫工程“五个一”的要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每个季度至少随访一次,每年至少随访四次。二是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在随访活动中,要根据不同人群不同患者制定不同的健康教育处方,做到“一人一策”,对症下药,解决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而不约,约而未感”等问题,提升签约服务质量和成效。同时,要在随访时填写好家庭医生签约手册,完善签约手册的每一项内容,并做好每一次随访的记录,包括随访活动的影像及文字记录,以备查阅。三是创新工作方式。建议建立健康扶贫APP,方便家庭医生随时了解签约对象情况,患者也可以随时向家庭医生咨询病情,以达到信息推送“零距离”、对接帮扶“零障碍”。四是做好基本公卫、基本医疗和转诊服务,提供用药和就医方便,满足签约居民健康需求,提高签约居民的获得感和感受度。五是整合交通工具资源,缓解随访服务用车不足问题。

  (四)加强对医疗机构落实健康扶贫政策的监管。严格按规定落实医疗机构控费管理,切实减轻贫困对象就医负担;积极做好贫困对象引导工作,针对贫困人口对多品种、高品质药物期望与基本医保结算政策限制的矛盾,加强政策宣讲和引导,杜绝“小病大养”,真正发挥健康扶贫政策基本保障作用。积极推进人、财、物等医疗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加大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投入,提升基层诊疗服务能力;研究出台非贫困对象医疗救助政策,建立专项资金,对非扶贫对象年度住院费用巨大因病致贫的给与政策支持和专项救治。

  (五)进一步完善规范和宣传推介“一站式”结算服务模式。一是完善规范“一站式”结算服务平台。县级三家公立医院和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都已推行贫困人口“一站式”结算服务模式,给贫困人口就医提供了很大的方便。由于各乡(镇)卫生院启动“一站式”窗口较晚,相关业务人员对系统操作不熟练,县卫计部门要加强对各卫生院相关业务人员的指导,不断完善和规范“一站式”结算服务平台,做到县域内“一站式”平台无缝对接,实现贫困户县域内报销不跑腿、县域外住院报销只跑一次、出院时自付10%以内的费用后即可出院的目标。二是加大“一站式”结算服务模式的宣传推介力度。“一站式”结算服务模式,是我县健康扶贫工作的一大亮点,如何将成功经验向区内外宣传,是我县健康扶贫工作创新的重要任务。建议组建宣传团队,策划宣传方案;组织专人总结我县“一站式”模式成功经验,向区内外各媒体发表;邀请市、区,甚至是国家媒体到我县体验、采风、采访,作为专题在市、区及国家媒体上播放、刊载,做到电视有画面、报纸有文字、广播有声音、网络有阵地,不断扩大我县健康扶贫工作影响力,展示我县健康扶贫“一站式”结算服务模式风采,进一步推介我县脱贫攻坚工作亮点。

扶贫工作调研报告7

  扶贫开发工作是促进农业增产,加快农村改革,实现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掌握扶贫开发工作进展情况,了解扶贫开发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紧紧瞄准贫困人口,以“减少贫困、缩小差距、增加收入、构建和谐”为目标,以“整村推进、连片扶贫开发”为抓手,以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中心,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重点,积极拓宽扶贫资金筹集渠道,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增强贫困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探索与xx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扶贫工作新模式,扎实推进创新创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现就对全县扶贫开发进行的调研情况形成报告如下。

  xx县地处xx边界,下辖十个乡镇,总面积728平方公里,境内以山地丘陵为主,约占总面积的80%,全县总人口52万,其中:农村人口46万多人,占总人口的88.5%,有19个贫困村,全县现有人均收入低于2763元贫困户12264人,通过调查分析,致贫的原因:

  1、因家庭劳动力缺少致贫的3820人;

  2、因遭受严重自然灾害致贫的1160人;

  3、因孤寡残、五保需社会保障致贫4225人;

  4、其他原因致贫3059人。

  今年是产业扶持第一年开始,上级下达产业扶持资金380万元,我县19个扶贫村以主导产业建设和贫困户增收帮扶工作作为重点,力求通过整村推进,使各村级主导产业有较大发展,大部分贫困户都能具备脱贫的能力。通过反复调查,深入研究,结合各村实际,帮助全县19个贫困村制定主导产业基地建设目标任务计划,使19个贫困村在整村推进中进一步突出重点、明确建设任务,同时,也解决了以往各重点村在整村推进中发展主导产业项目建设的难题。

  扶贫移民搬迁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涉及面广,必须由政府主导,组织各方面力量参与实施。因此,县委县政府专题研究了扶贫移民搬迁工作,要求有关乡镇及部门要明确任务、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找准工作着力点,同时要求县级相应资金配套到位,确保全县扶贫移民搬迁工作强力推进,并以县政府名义下发了扶贫移民搬迁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组。

  20xx年省下达我县扶贫移民搬迁任务598人,通过乡、村、组层层把关摸底,在充分尊重移民对象的意愿下,全部进行集中安置,移民集中安置点建设坚持“五统一分”。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资金管理、统一竣工验收,确定在长平乡淡塘村“工业园安置点”,安置点主体工程已封顶,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全面起动,全县108户598人已签订协议搬迁入住。

  以贫困村村屯道路,人饮、通电、贫困户住房改造等工程建设为重点,帮助贫困群众解决“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生存难”等实际问题,为消除贫困地区自然条件障碍,奠定发展基础创造出良好条件。

  我县扶贫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离摘掉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的帽子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新形势下,扶贫开发面临以下问题和困难:

  面对困难和问题,今后要加快扶贫开发进程,我们必须理清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工作管理机制,努力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对今后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要抓住编制“十三五”规划的有利契机,以道路、供水、环境整治等为主要内容,按照长远规划,分步实施,适度超前的思路高起点做贫困村扶贫开发整体规划,统筹安排教育、卫生、文化等农村公共设施建设,这就需要各部门通力配合,利用本地优势资源,想尽千方百计向上争取资金,通过整合各部门资金来加大力度,重点解决好贫困村行路、饮水、卫生、移民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性建设,切实改善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二)进一步开发壮大特色产业。

  要充分利用本地优势,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寓生态建设于资源开发中,大力发展内容丰富的绿色产业。加大力度招商引资,积极树立“要我做为我要做,给物不如给项目”的理念,变救济式扶贫为开放式扶贫。以“筑巢引凤”的开放心态,把企业引进来,把扶贫户、扶贫资金与企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激励措施,让企业得以突破发展,最终实现“特色产业做大、优势产业做强、贫困群众致富”的目标。

  (三)积极创新扶贫开发机制。

  在具体工作中要创新并做到七个方面的结合:一是扶贫项目的确定要与贫困群众的利益相结合;二是选定贫困对象要与低保政策相结合;三是整村推进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四是政府引导与群众积极参与相结合;五是项目整合与资金整合相结合;六是项目建设与职能部门和社会监督相结合。

扶贫工作调研报告8

  一、基本现状

  (一)基本乡情

  乡地处高海拔山区,境内最高海拔3340米,最低海拔2550米,平均海拔2950米。地处县东北部。东与省盐源县、县相连,南与蝉战河乡相邻,西与新营盘乡相依,北与镇接壤。乡政府驻行政村,驻地海拔2880米,电话区号0888,邮政编码674304,距县城28公里。下辖、牦牛坪、马金子、二拉坝、水草坝、大二地、万桃7个村委会,下设79个自然村。辖区总人口1.2万人,均属彝族,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13人,城镇化率5%,另有流动人口602人。辖区东西最大距离28千米,南北最大距离39千米,总面积438.08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7.9人。因受地理自然环境等影响,自然灾害频繁,常年受低温、冰雹、霜冻、干旱等灾害。其中每平均四年会遇到一次大旱。最严重的一次灾害发生在1998年11月19日发生的6.2级地震,地震使半数以上的民房坍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折合人民币约9000万元。经济产业主要以传统的农业为主,粮食作物以马铃薯、荞麦、燕麦为主。畜牧业以养羊、养猪、养牛为主。乡无工业。末共有商业网点28家,均属个体商户。

  (二)贫困现状

  全乡现有绝对贫困人口1140人,低收入贫困人口3477人。因全乡均为典型的高山地貌,全乡居民还活在一方水土养不富一方人的地方,主要劳动力大部分都外出务工。为改变这部分人的生存环境,县委、县政府组织县财政局、县扶贫办等相关部门,竭力配套改善村民生产基础设施,尤其是在近几年来,相关部门组织实施的各项扶贫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三)贫困成因

  1、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乡大部分村位于高寒山区,海拔高,地理条件差——气候条件不好,道路交通不便,信息传递不灵,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生产收效不良,农产品经济价值不高,农民增收不快,改变自然状况的能力不强,使得农民生活在一个“自然条件差——农民收入低——改变自然条件难——农民收入低”的恶性循环中。

  2、受劳动力文化素质的影响。由于受经济、地理、人文、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受教育的程度偏低,尤其在偏僻落后的山村,农民的教育状况更不容乐观。根据人口普查,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高达64.17%。的调查显示,在低收入人群中(纯收入924元/年·人),乡18—45周岁劳动力(农村主要劳力)文化层次很低,高中仅占5.26%,小学及以下占34.5%,在务农劳动力中,初中以下学历所占比率高达88.74%。由于文化层次偏低,小农经济意识较严重,种植养殖的生产经营方式陈旧,接受新的知识文化的能力相对较弱,劳动力转移输出困难,这给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并且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这逐渐成为推动社会全面发展过程中的最主要的不利因素之一。

  3、受产业结构的影响。受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所限,乡长期以来缺乏工矿业及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几乎没有涉足。种养殖业投入大,收益小,且主要目的是自产自消,商品率不高;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小,且收效不好,质量不高,农民收入渠道单一。

  4、受主劳多病的影响。山区的农业,是一种沉重体力劳动的行业,主要劳动力生病得不到有效的防治和治疗,造成返贫现象突出。一个家庭祈求的是风调雨顺、守望的是五谷丰登、最大的愿望是家庭健康。但受山区自然经济条件的影响,尤其是高、寒、僻远地带卫生防疫工作跟不上,人们缺乏最基本的保健,引起病灾,有的甚至一病不起而引起返贫;受经济条件所限,“小病拖,大病挨”而失去健康引起返贫。这些主劳大都是家庭的脊梁,主宰幸福安康之神,因“病灾”将会使原本不殷实的家庭“没落”为贫困户人。

  由于上述的产业结构单一、缺乏生产资金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低下等因素,农民对自给自足的传统自然经济依赖性极强,而且,对病虫害的防治力度不足、方法不科学,农业收成的好坏基本取决于当年天气状况。近年,旱灾频繁,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农业收入,造成农村生活“根基不稳”的现象。

  二、主要难点

  (一)山区农民返贫因素控制难

  由于自然灾害抵御难,一大批农户因灾返贫,需再次纳入搬迁扶贫范围;主劳多病致富难。据统计监测,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农村主要劳动力生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造成返贫的有125户、657人。

  (二)高山农业支柱产业形成难

  乡海拔高,农田分布在高山上,全乡群众沿袭着以种粮为主的传统生产模式,经济林木面积狭小。使得一方面支柱产业科学定位难。高山地区受自然条件和市场发展的影响,尚未寻求到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二方面支柱产业规模经营难。高山地区粮经兼作,且多经品种繁杂,要形成产业格局,需要大量的资金、物资,仅靠本地农民现有经济实力难以面对和承受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三方面,高山支柱产业产品销售难。高山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了产业带的形成,因此,要谋求产业的发展尚需围绕基地,加速公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难

  由于我镇自然环境恶劣,居住在高寒、偏远的农民生产生活异常艰苦。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效益低。据统计全乡还有29个村民小组不通公路,要修通这68公里路需投资200万元以上;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需投资120万元以上,且投入量大而产出率低。二是农业实用技术推广难。由于受到打工经济的影响,中青年农民大多外出打工,新型农业实用技术推广难度大,从而阻碍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四)返贫因素难以控制和扶持

  一是受人口素质的影响,对农产品销售市场缺乏科学定位,生产经营适得其反,血本无归形成的贫困。二是灾害重建、规模发展至收益过渡期间形成的贫困。对于这两种致贫因素,难以认定扶持范围和标准,既使配套了相应政策也难以到位。

  (五)阶段性外出务工人员过多导致农村劳动力暂时缺乏

  在非农忙季节,各村主要劳动力(18—50周岁劳动力)外出比例非常高,在短期内,这种劳务输出的确给其家庭带来一定的收入,但却使得一些财政扶贫资金项目难以实施,生产生活条件得不到改善,长期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三、思路与对策

  经过扶贫攻坚,全乡扶贫开发工作的发展方向已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发生了新的变革。主要表现在:扶贫主体已由政府主导向全社会参与扶贫发展;扶贫方式已由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发展;扶贫开发的范围已由就地开发向异地开发发展;扶贫开发战略已由分散扶持向集中扶持发展。在重点贫困村,我们主张实施整村推进的扶贫方式。

  (一)严肃政策,锁定对象,突出重点区域。

  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要进一步严格各项扶贫开发政策,突出扶贫开发的主体地位。

  一是要切实抓好扶贫开发政策的落实,让贫困农民享受政策,得到实惠,得到发展;

  二是要进一步锁定贫困村和贫困对象。以5个重点村1808个贫困对象为主战场,突出工作重点,明确工作对象和范围;

  三是认真实施规划与管理。要进一步充实、完善规划,维护规划的法律性、科学性、严肃性,要切实做到“计划围绕规划下,项目按照规划做,资金随着规划走”。

  (二)量化标准,把握质量,突出重点项目。

  第一,狠抓产业基地建设。

  一是大力调整结构,抓好贫困农户的产业基地建设。按照全乡产业布局,应着重加强贫困农户的产业规划及发展工作,通过几年努力使贫困农户人均支柱产业达到0.8亩以上;

  二是切实抓好以畜禽为主的养殖业发展。合理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巩固引种成果,提高优质畜禽出栏比例,建立优质羊、牛、家禽等生产基地,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抓住机遇,积极培育养殖大户,在政策、资金、技术、信息、服务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让大户引导、带动贫困户发展,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

  三是因地制宜,大力培育特色经济。对于产业优势较弱的贫困地区,应立足于本地特色,面向市场,挖掘本地土特产品,走小而精、特而优之路,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新门路。

  第二,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治本措施。

  一是坚持按照农业产业化、优化社区结构、效益优先的原则,加快扶贫公路建设步伐,在确保实现村村通公路的基础上,提高村通公路的通达能力;

  二是切实抓好水利设施建设,解决贫困农户的饮水困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加强基础设施质量监管,巩固建设成果,确保一次建成,永久受益。

  (三)科学分析,宏观决策,做好扶贫工作。

  第一,要构筑抗灾救灾、扼制返贫,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一是政要把抗大灾的准备工作力争做到万无一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二是扶贫、民政、卫生、财政、水电、农业、林业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做好现场距测调查,确保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并且准确及时的汇总相关资料,并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分类,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出台政策提供切实有效的依据,力争做到贴近于现实,贴心于人民。

  第二,宏观调控,微观政策。在抗灾扼贫工作中要把握大局,注重方略。

  一是产业规模拓展要根据市场状况,由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科学设计、捆绑资金、集中财力、整体推进”;

  二是配套政策宜实、宜细、宜操作、宜落实。对于受产业调整影响,过渡期贫困现象要制定区域产业发展新政策;对于因灾(自然灾害、疫灾)影响而返贫的要集中资金、加大投入、一步到位、不留后患;对因主劳多病而导致返贫的要采取政府扶持,社会帮扶相结合的政策措施,注重扶智力、志气,着力发展产业。

  第三,落实责任,逐个击破。要竭力想方设法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改善返贫人口的物质文化生活环境。

  在实际工作中,

  一是民政、财政、扶贫、土管、林业、农业、公安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并各负其责,各司其职;

  二是针对不同返贫对象,由政府主导、社会帮扶、农户自筹、亲友馈赠,使之在一、二年内恢复原气,挤入解决温饱的行列;

  三是特殊情况要特殊照顾。各主管部门要放宽受灾贫困户用地、用林等政策,适当免收费用;优先配备生产生活用地和经济林园,满足生产资料的供应;各类企事业单位要放宽招工条件,予以照顾。共同营造全社会抗争贫困,消除贫困的良好的氛围。

  (四)创新思路,完善机制,探索扶贫新路子。

  第一,拓宽思维,进一步整合扶贫力量。一是大力实施农村社区扶贫。充分发挥农村的先进力量,突破性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破解农村公益事业难办的难题,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二是进一步明确扶贫责任区。把扶贫任务、目标、措施落实到人,把责任区的扶贫成效与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相挂钩,做到有领导抓、有专人管,工作年初有计划、半年有检查、年底有总结;三是拓宽社会帮扶渠道。社会帮扶工作已不仅仅是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的责任,要积极鼓励社会团体、民营企业、个体工商大户等群体融入到社会帮扶工作中来,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帮扶工作中的的重要作用,要把他们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总结好、完善好、宣传好,使之成为社会帮扶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二,整村推进,大力实施参与式扶贫。

  一是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群众,增强人民群众的自我发展意识,把政府推动的扶贫开发变为群众脱贫致富的自觉行动。实施到户的项目,都要由群众自愿提出申请,正确处理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群众投工投劳与农民减负的矛盾,牢牢把握“依法办事,手续完备,不留后患”。坚持群众自力更生,实行以工代赈,验收兑现;

  二是把工作做到村做到户,把项目落实到户,把政策补助到村到户,解决好重点乡、村的交通、水利、通讯和群众看病难、子女入学难等问题,为他们实现脱贫致富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是加强监管,增强项目资金管理的透明度。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乱、集中投入、各记其功的要求,项目资金实行专人、专帐、专户管理,所有项目要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做到“项目到村、任务到户、登记造册、张榜公布”。

  第三,依托资源,大力扶持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培育农村能人。引导一部分有头脑、有胆识、敢创敢干的农民专门从事农产品销售。政府要大力加强引导、扶持,提高中介组织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真正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酷起来.

  第四,在扶贫项目的实施方式上,改由容易造成监管不力、群众配合不够的部门包揽转向由主管部门指导监管、乡镇负责、各村实施的方式,分清职责,明确责任,充分调动村、乡(镇)、部门三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最大合力推进项目的有效实施。

  第五,在扶贫资金投向上,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并重,在保证对重点贫困村资金投入的同时,对不属于重点村,但确实需要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且群众积极性高的项目要适当安排资金投入。

  第六,扶贫开发要与社会救助相结合。对具备一般劳动能力的,要通过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来提高生活质量;对擅长种养殖技术的,应适当协助其投入一定得启动资金,拓宽其收入渠道和收入水平;对不具备劳动能力的,要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切实解决其生活困难。

扶贫工作调研报告9

  一、调研调研情况

  根据镇党委、政府统一安排,xx镇成立扶贫调研领导组,组织镇干部4人,大学生村官8人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调研活动。调研组深入全镇各村群众之中,通过问卷、座谈都多种形式详细了解了民情民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二、xx镇基本情况

  xx镇位于xx县北中部,驻地xx河滩,距县城15公里,xx铁路、xx公路、xx高速公路纵贯全镇。东北部与xx县交界,东、南部靠xx乡、xx乡,西北傍xx县,xx河穿越中部,境内沟川纵横,形成了以浊漳河为主轴线的“三沟一点一川”地形,总面积312平方公里。境内东北、西北高,石厚土薄,山高石多;中南低,地势平缓,土质较肥。漫天垴海拨1626米,为镇内最高峰。向西海拨1300米以上山峰依次为小杏山、大垴圪塔、板山、天师庙山、神仙梁、前麦山、后麦山、前菜圪塔、委山、走马坪。全镇属沙石丘陵温凉区,年平均气温摄氏度,年均降雨量650—700毫米,无霜期150天。全镇所辖之地,滩湾开阔,宜粮宜果;坡长草茂、宜林宜牧,开发潜力较大;xx是xx境内四大集镇之一,是xx北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中心和窗口。

  全镇共有18个行政村,13个自然村,总户数2526户,总人口8660人,总劳力2922人,xx镇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多产玉米、谷子、高梁、豆类、土豆。耕地面积18338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8338亩,林地面积45000亩,粮食总产量495万公斤。农业总产值808万元,林业产值228万元,牧业680万元,渔业4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841万元。

  三、本次调研基本模型

  为确保调研的科学性与针对性,调研组首先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确定了调研的模型为生产方式分析,分别从生产力三要素、生产关系三要素六方面进行分析。

  生产力三要素:劳动者或劳动力、生产工具、劳动对象生产关系三要素: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中关系、分配交换与制度。

  四、农民调研分析

  基于我镇基本上是一个纯农业镇的现实,本报告的中劳动力与农民是一个等同的概念。结合调研问卷及县、镇历年统计数据显示,xx镇境内农民总体呈现如下特征:

  1、人口密度低,分布集中。我镇现有行政村18个,有3213户,其中农业户2916户,人口8068人,其中农业人口5713人。每平方公里平均居住人口为人,只有全县平均人口密度的五分之一左右,总体呈现地广人稀的特征。所以,xx镇的发展很大程度就是指双峰至顶村一线的河滩各村的发展。如何落实镇党委政府“向山延伸、向水发展”的发展方针,将是全镇发展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2、人口外流严重。撤乡并镇以来,两河口地区人口长期存在外迁、外流状况。该地区现有户籍人口一千余人,实际常住人口不足三百人。地处xx、榆次交界处的沙旺、大牛、焦红寺一带,现常住人口仅十余人。人口的严重外流带来的是乡村的严重空壳化、老龄化,以至于该地区完全不具备实施生产建设项目的人力物力条件。

  3、群众整体文化素质低。一方面是受教育程度低,中老年群体中文盲率较高,中青年群体中仅有40%受过初中教育,9%受过高中教育,受过高等教育的几乎没有。基础教育的不足,严重制约了群众接受培训教育再学习的能力,对其素质提高形成明显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是农民的生产经营技能严重缺乏。在从事设施蔬菜、干果经济林种植、笨鸡养殖等三项产业发展过程中,技术经验的缺乏成为一项严重的制约性因素。仅以设施蔬菜为例,因为选苗失误、温度调控不善,双峰村去年和今年都蒙受了较重的经济损失。

  4、总体上思想保守,缺乏开拓精神。广大群众(包括大部分党员领导干部)都存在发展没思路、没动力的问题。虽然近年来县、镇两级以加强基层党建为切入点,努力提高干部群众的意识,但是思想保守的基本现状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因为导致群众思想保守不敢干的因素依然存在:一是地域信息闭塞,部分村、乃至全镇、全县的现代化程度和速度慢,群众的守旧思想并且得到真正冲击;二是缺乏好的干事创业环境,市场狭小、需求不足基本现状没有改变,干事创业的难度、风险较大。

  在扶贫发展之中,劳动力资源始终其中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劳动力资源方面存在的严重缺陷,是制约产业发展、影响扶贫发展效果的最根本原因所在。

  五、生产工具分析

  全镇农业生产主要依然依靠人力耕作,机械化程度比较低:根据xx镇20xx年度各村农机补贴情况汇总表资料显示,20xx年xx镇共有各类农业生产机械172件,其中玉米脱粒机102部、旋耕机12部、卷帘机34部、穴播机3部、灭茬机1部、翻转犁1部、拖拉机11部、秸秆粉碎还田机1部、温室大棚设备4部、田园管理机3部。以全镇20xx年共计耕作万亩耕地计算,平均每100亩耕地才有1部享受农机补贴的农用机械。考虑到不同种类农业机械在实际农业生产中扮演角色不同、农业机械的使用频率不同,全镇的农业机械化程度其实还要更低一截。

  在农业生产工具一方面,我们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六、劳动对象分析

  种植业方面:xx是一个传统农业镇,xx河滩一带石厚土薄,是典型的金沙滩地貌,与云竹、郝北等耕地条件好的乡镇有很大差距。从双峰往下至顶村的漳河两岸,是全镇耕地集中分布的地区。这一地区主要从事玉米等粮食种植。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组织推动下,大力发展了以黑小米为主打产品的黑色富硒有机食品种植,发展了南北翟管为中心的西瓜种植、遍布河滩各村的千亩设施蔬菜园区。在全镇形成新的产业格局,其中尤以设施蔬菜园区发展成果最为显著:xx镇党委政府围绕县委政府发展三项产业的战略部署,充分抓住市政府副市长王胜章包扶的有利条件,在北翟管、西崖底发展高标准拱棚示范园区,辐射和带动了周边各村,形成规划面积达千亩的设施蔬菜发展区域。目前,发展设施蔬菜已然成为全镇的共识,群众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产业的规模效应初步形成。

  林牧业方面:以两河口沟、官上沟、彰修沟、龙门沟四沟为主,目前发展还很不充分。

  七、生产资料所有制分析

  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财富之母。本文中的生产资料,亦主要是讨论土地制度。

  目前,我国仍旧实施的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宜通则通宜分则分的土地制度,但是鼓励和支持土地承包流转。土地承包流转将是实现农业生产资料科学配臵的必要条件。

  根据镇农经站提供的数据显示,20xx年全镇的土地流转承包登记数据为零。这其中可能存在实际流转等未登记的情况,但也说明全镇范围内的土地流转水平相当低。

  另一方面,由于土地经营权维持稳定与各户人口数增减情况不同之间存在明显矛盾,导致土地分配在各户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平衡,进而形成资源不足与资源紧缺并存的情况。

  土地无法实现自由流转,意味着生产资料的优化配臵无法实现,以为这农业产业的规模化经营无法实现。

  这是制约农业发展、危害扶贫开发进程的重要因素。

  八、生产中的相互关系与分配制度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过程由市场调节。对于xx镇目前的情况而言,市场化程度低、生产与销售相脱节是主要的问题。

  以笨鸡蛋销售为例,今年以来市场销售的不足已经明显挫伤了群众的养鸡积极性。在我们所做的问卷调查中,有的群众把笨鸡蛋销售难作为自己最为希望解决的问题。

  保持产业发展政策的'长期性并使之完善,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九、扶贫工作中的政府因素

  在专门针对包村干部的问卷调查中,以下三项被认为是包村工作的难点所在:

  一是基层两委组织的领导能力与意识不足,无法真正起到带动作用;二是政策的连贯性不足,产业发展缺乏持久性;三是乡镇干部的能力与意识与发展需要存在较大差距;三是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以两河口各村为例,道路严重老化无法通行,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

  十、综合分析

  1、劳动力方面:素质低,意识差、分布不均衡、流失严重。

  2、生产工具方面:技术落后,科技化水平低。

  3、劳动对象方面:产业布局规划不科学,发展程度低。

  4、生产资料方面:土地流转水平低,生产资料优化配臵水平低。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匹配程度低。

  5、市场关系方面:市场化水平低,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低。

  6、政府服务方面:政策缺乏稳定连贯性,基础设施落后。

扶贫工作调研报告10

  XX村座落在206国道边,寻全高速公路进出口处,与XX村相邻。有耕地面积720亩,全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395户,1670人,全村人均纯收入3000元左右。贫困贫户118户,300人,其中扶贫户66户210人,扶贫低保户6户17人,低保户44户70人,五保户2户3人。

  二、村主要致贫原因分析

  柑桔脐橙为主要产业,产业结构单一、规模不统一。生产水平低、生产成本高、产效益低下、增收门路单一,现又遭遇黄龙病的危害,加之农民观念落后、又因交通不便,活动场所困难,因灾、因病返穷较多,是该村贫困现状的集中体现。

  三、扶贫目标及扶贫规划

  针对XX村贫困现状,我村两委班子和扶贫工作人员通过进村入户调查摸底,并与村两委会多次商讨,初步拟定了扶贫发展规划,力争在两年内,通过项目拉动、产业带动、包户促动、整体推动的方式,把XX村村打造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绿色宜人、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文化事业兴旺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是完成村小学至上江通组公路的硬化。力争在20xx年上半年完成,水泥路长1.6公里面宽3.5米厚0.18米的要求,并搞好路间及排水沟建设和绿化带建设,形成绿化景观带。

  二是建设独具风格的乡村农居。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和新农村建设要求,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风格、统一施工的办法,对现有农户庭院进行改造升级,把居住比较差、交通不便的农户和土坯房、“干打垒”房屋进行搬迁和重建,达到整齐划

  一、特色明显、出行方便、环境优美的要求。

  三是整合项目,建设XX村综合服务大楼。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力争在20xx年向上级部门争取启动建设加层办公室、服务室、图书室、活动室、村文化活动室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大楼。

  四、扶贫攻坚措施及思路

  1、几点措施

  为确保扶贫

  对策和目标的落实,尽快改变XX村的贫困现状,必须强化以下三项措施:

  第一,成立柑橘黄龙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分片群防群控,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行连片统一打药,彻底解决“木虱满天飞”的问题,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第二,实行土地流转。把土地向种田能手和产业能手,农民通过培训到外面打工,实现由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通过土地流转收入、打工收入和产业分红,提高农民收入。

  第三,落实工作责任。村两委班子实行分片包干,全面负责XX村的扶贫工作,力争今年扶贫项目资金的争取和足额支付,建设绿化新农村建设点各项工作。

  2、几点思路

  一是村两委班子要高度重视,切实把精准扶贫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做到心中有目标、工作有计划、行动有措施、考核有内容。

  二是为扶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各级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助推扶贫攻坚,用政策调动企业扶贫的积极性,并对农民发展产业、生产经营予以鼓励和支持。同时,要积极协调金融、扶贫等部门为扶贫融资予以大力支持,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更多的提供一些低息或无息贷款以及专项资金拨付。这样,既可以减轻农民业的负担和压力,又能确保扶贫目标的实现。

  三是在项目上给予支持。项目扶贫、项目拉动,是农村扶贫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应在各贫困村争取项目上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使他们通过项目的实施和拉动,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四是建好班子,提升农民素质。贫困村能否脱贫,村支部、村委会和村民的素质是关键。必须把那些有开拓精神、有经济头脑、善于为百姓办事、敢于负责担当的能人重用上来,建设一支永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同时,要抓住要害,突出重点,加强对村民的专业技术培训,达到扶志(志气)、扶知(知识)、扶智(智慧)的有机统一,为农村实现整体脱贫奠定基础。

扶贫工作调研报告11

  为了深入落实坝心村扶贫攻坚工作,按照要求做好坝心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情况,坝心驻村工作队通过走访、入户座谈等形式对坝心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展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坝心易地搬迁安置点工程推进情况

  阿舍乡坝心易地搬迁安置点,总投资1218万,占地面积37.8亩,计划安置坝心村黑西村小组、豆渣坪村小组搬迁56户284人,目前主体工程建设已经竣工。

  二、20xx年坝心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推进情况

  (一)搬迁入住情况。坝心安置点截止6月30日,已实际入住18户86人,其中黑西7户38人,豆渣坪11户46人。

  (二)资金结算及科目验收情况。按照人畜分离的要求,安置点将要建设牛舍、猪舍等,除人居房屋建好并做好初步验收并确保质量达标外,其余的待项目实施单位完善后再行验收。

  三、存在的问题

  (一)搬迁入住率低,部分搬迁人员存在两头居住现象。由于农户在原居住地种了庄稼,要回去管理,加上未拆除旧房。

  (二)是旧房拆除、复垦复绿工作还未落实,有工作实施方案,旧房拆除复垦复绿还未实质性启动。无工作开展印证材料,盘活率较低。

  (三)外出就业务工的人数较少,因为很大部分青年思想懒散,对外出物攻的认识不高。

  四、几点建议

  (一)建议乡党委政府明确专人,按要求及时做好旧房拆除复垦复绿工作;

  (二)建议县、乡两级政府加大外出就业宣传力度,提高农户外出务工就业思想意识,确保搬得出,能致富。

扶贫工作调研报告12

  XX侗族自治县位于XX最西部,总面积1508平方公里,辖7镇16乡297个村。境内聚居着侗、汉、苗、回等26个民族,总人口26万,其中侗族占80.1%。1956年成立自治县,是全国较早成立的民族县之一。XX地理区位偏远、立地条件差,经济发展滞后,全县现有110个贫困村,有贫困人口近5万余人也是XX省重点贫困县之一,扶贫开发工作任务还极为艰巨。在当前,XX的扶贫开发工作仍然面临资金投入不足,基础建设薄弱,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缺失,贫困人口数额较大、隐性贫困现象严重,扶贫产业规模较小、结构不优等突出问题。必须立足新阶段、研究新形势、采取新举措,才能加快推进我县扶贫开发进程。

  新阶段我县扶贫开发工作面临三个方面的新形势。

  一是扶贫开发的任务更重。

  国家的扶贫标准将调整至1067元,扶贫开发的首要对象从没有解决温饱的绝对贫困人口调整为新标准以下的全部人口,并对其全面实施扶贫政策,从此不再区分绝对贫困与低收入的概念;扶贫开发的首要任务,也不仅限于解决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而是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目前我县家庭人均纯收入不足683元的绝对贫困人口还有8300人、家庭人均纯收入在683至944元之间的低收入人口还有23240人。国家上调后的贫困线标准1067元计算,我县的贫困群众还更多,贫困面更大,需要扶助的贫困群众将多达5万余人。这些贫困群众,大多分布在自然条件差、地形地貌复杂、自然灾害频繁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都十分困难,扶贫开发的任务更加艰巨。

  二是扶贫开的工作难度更大。

  受自去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以出口拉动为主的经济增长势头严重受阻,外向型企业生产萎缩,我县外出就业的农民工大量返乡,农村新的转移外出就业十分困难。据调查统计,我县目前外出务工返乡农民工人数已多达57999人,占外出务工农民总数的39%,而且返乡人数还在持续增加。农村劳务转移输出困难,返乡人数增多,将导致我县农村人口、资源及各类社会矛><盾将日益突出,推进扶贫开发、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将变得更为困难。

  三是扶贫开发的工作要求更高。

  当前,我国扶贫工作进入开发扶贫和救助扶贫两轮驱动阶段,专项计划扶贫、惠农政策扶贫、社会各界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大扶贫”局面正在形成。国家扶贫战略、扶贫政策体系即将进一步调整完善。以专项扶贫政策为导向,进一步完善“大扶贫”的格局,实行专项扶贫与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相结合,将是今后较长时期扶贫开发的基本政策取向。对此,作为基层民族贫困县,必须在工作中更高更严要求,在基础数据收集、基本政策研究、基层举措探索上做更多、更细、更扎实的工作,为上级的扶贫战略和政策决策提供科学客观的基本依据。

  立足于以上形势,XX扶贫开发办将从四个方面着力,全面推进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

  一、坚定一个目

  即坚持以提升XX扶贫开发层次为重要目标,积极应对新阶段、新情况和新问题,从高处着眼、从重点入手。要深入抓好抓实扶贫工作调研,全面掌握新形势、新标准下我县的贫困状况,充分听取并掌握贫困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深入研究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提升工作水平,并积极为市、省和国家制定新的扶贫开发政策措施提供依据。积极争取国家和社会各界扶贫开发资金投入扩大我县扶贫开发规模,扩宽对贫困群众的扶助范围,全面推动我县扶贫开发工作上水平,出成绩。

  二、突出两项重点。

  一是研究开发扶贫项目。针对我县贫困农村现状、发展需要和农民愿望等实际,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重点研究开发一批能够较快、较稳带动群众致富的好项目、大项目,丰富我县扶贫开发项目库。二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在扶贫项目研究、开发、储备的基础上,积极向上级汇报,争取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加强对外宣传,用好项目、好前景、好效益争取企业投资和社会帮扶资金投入,通过项目建设,促进贫困乡村经济发展,带动贫困农民多增收,快增收,稳增收。

  三、抓好三项工程。

  一是基础先行工程。当前重点是抓好第三轮20个“整村推进”村中19个村的公路建设、1个村的人畜饮水建设,并积极筹措资金,抓好面上其他贫困村的各项基础建设;二是产业带动工程。肉牛产业方面,在10个贫困村扶持群众发展优质能繁母牛300头、肉牛1100头、种草500亩。农业方面,在6个贫困村扶持群众开发优质稻20xx亩,整修水渠8000米。在环县城4个贫困村扶持群众开发无公害蔬菜600亩,建蔬菜大棚8个。药材和经济作物方面,在4个贫困村扶持群众开发龙脑樟基地400亩、金银花基地100亩、优质葡萄基地100亩。三是扶贫培训工程。在选好学校、选好专业、尊重学员自主选择的基础上,抓好贫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确保20xx年完成371人的目标。结合我县的种类产业发展,开展好农村种植、养殖为主的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在今年实现结实用技术培训2100人,推广农业新技术20xx亩的培训目标。

  四、完善四个机制。

  一是完善工作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乡村两级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推进乡镇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小建设,通过加强领导,促进全县各贫困村发展规划、项目管理及建设等工作协调统一,减少矛盾纠纷对扶贫开发工作阻力。二是完善目标责任机制。在县扶贫办内部进一步细化工作,每项工作责任到人,确保工作有人抓,责任不重复。进一步完善对乡村的目标管理,分解工作,责任到人。实行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工作责任。三是完善项目管理机制。进一步严格项目项目筛选、考察、研究、申报程序,确保项目科学合理,保证项目建设效益。进一步严格工程建设管理和工程验收标准,确保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工程效益。四是完善资金监管机制。在资金运行上,继续实行财政专户封闭运行。对扶贫项目工程实行招标,进一步完善招标程序和方法。在资金拨付上实行县财政、县扶贫办、项目所在乡、村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共同多重把关,确保资金安排合理、运行安全和使用效益。

扶贫工作调研报告13

  xx县是集“边、山、少、穷、战”为一体的全国首批重点扶持开发县,位于xx省南部,与越南山水相连,国境线长153公里。全县国土面积3096.86平方公里,辖八乡一镇,81个村委会2个社区756个村民小组,世居哈尼、彝、瑶、傣、拉祜、汉六种民族,总人口215833人,少数民族人口212778人,占总人口的98.6%,其中,哈尼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8.2%,是全国哈尼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XX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78177万元,同比增长20.8%,财政收入8355万元,增长36.5%,地方一般预算支出47499万元,增长35.4%,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618元,增长15.1%。

  一、历年扶贫开发情况

  (一)历年扶贫开发情况

  1986年,xx县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扶持县。全县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9281.2万元,建成153个温饱示范村,15个重点村、113个整村推进村、2个小康示范村,安居温饱农户3668户16510人,组织输出劳务85000人次,解决了8万多贫困人口的温饱,农民人均纯收入从486元增加到1406元,农民人均口粮从280公斤增加到310公斤。

  截止XX年底,共经实施项目的村有273个,其中,大兴镇36个,涉及10个村委会36个村民小组3931户17690人;牛孔乡31个,涉及10个村委会31个村民小组1624户7308人;大水沟乡26个,涉及7个村委会26个村民小组1828户8226人;大黑山32个,涉及8个村委会32个村民小组3101户13954人;半坡14个,涉及5个村委会14个村民小组685户3082人;戈奎32个,涉及8个村委会32个村民小组2964户13337人;平河28个,涉及10个村委会28个村民小组1783户8025人;三猛46个,涉及8个村委会46个村民小组2752户12386人;骑马坝28个,涉及7个村委会28个村民小组1523户6853人。

  (二)取得的成效

  1、群众解决温饱步伐加快。通过推广“两杂”,发展冬季农业,项目村群众粮食获得了丰收,通过推广科学养猪、种植蔬菜、改造低产茶园、发展经济林果,群众经济收入不断增加。

  2、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为今后稳定解决温饱打下了基础。通过建设卫生路、架电、通路、猪厩、沼气、厕所、人畜饮水、安居工程、新开农田、新修水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养殖业、经济林、冬季农业等途径,各项目村实现了通路、通电、通水,科学养猪、科学种田,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等目标,为下一步稳定解决温饱和更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

  3、村容村貌,群众精神面貌改观,生态得到改善。通过文化活动室、卫生路、厕所、猪厩、沼气等项目建设,改变了昔日猪、鸡到处跑,遍地猪牛粪的不卫生状况和群众砍树烧火的习俗,村子的卫生面貌明显改观,森林得到有效保护,生态明显改善,通过村广电工程、学校、卫生室的建设,改善了教育文化设施,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通过科技培训,提高了劳动者素质,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出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4、养殖业科技含量提高。各项目村建设前养猪大都采用放养,熟喂的老办法,出栏一头肥猪需一年半至两年,效益很低,户均仅有1-2头猪,通过扶持建盖猪厩,培训技术,更换品种,实行厩养和科学喂养等项目建设后,疾病得到控制,存活率明显提高,出栏周期缩短,效益显著提高。

  5、起到了示范样板作用。项目村建设不但本村群众受益,也对周边村寨产生了辐射作用,起到示范样板作用,周边村寨纷纷效仿,全县两个文明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三)经验和做法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一是在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各项目乡镇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扶贫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以规划组织、落实资金管理、项目的建设及检查验收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二是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严格的扶贫工作责任制,落实责任人,做到了扶贫项目实施一项,巩固一片,带动一方。

  2、突出重点,促进农民增收。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扶贫开发工作的“一体两翼”战略,围绕整村推进、产业发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易地扶贫开发等扶贫项目,突出工作重点稳步推进。二是以扶贫项目为载体,因地制宜,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增加收入。三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劳动力资源优势,切实加强培训和转移工作,不断提高自身发展能力。

  3、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发挥资金效益。在项目资金管理上,继续坚持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度、项目责任人制度和扶贫资金项目公示公告制度,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项存储,封闭运行,树立扶贫资金是“高压线、救命钱”的思想。

  4、积极引导贫困人口,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解决温饱、消除贫困。转变“要我干”的被动思维方式为“我要干”的积极、主动、向上的思维方式。

  5 、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单位帮扶,社会参与,各方支持的格局,在产业发展上在大水沟乡开展“无偿投入,有偿使用,长期滚动,受益群众”试点工作,在村容村貌整治上,组织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整合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种渠道的资金,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力度,抓出亮点。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xx县扶贫开发工作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建县晚(1958年建县),社会发育程度低,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低下,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一是自然条件差。全县3096.86平方公里总面积中,没有一块足以1平方公里的平地,山高谷深,交通不畅,信息闭塞,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局面没有根本得到改善,因灾年返贫的状况依然突出。二是贫困程度深。到XX年底,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067元以下还有8.09万人,其中758-1067元之间的3.27万人,758元以下的4.82万人。目前全县还有4150户20750人居住在茅草房、篱笆房或破房中,极少数特困农户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居不蔽风雨,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三是农民素质低。由于教育起步晚,科技落后,劳动者素质低,生产方式落后,思想观念陈旧,接受先进思想、先进观念和推广实用技术的能力缓慢,科技普及率低。四是县级扶持能力弱。因县域经济增收缓慢,县级可支配财力十分有限,谈不上拿出资金搞开发式扶贫。

  三、贫困人口分布

  (一)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分布

  以1300元为贫困线标准,到XX年底,全县还有贫困人口142190人。具体分布情况如下:大兴镇总人口有48094人,其中贫困人口28352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瑶族,分布在牛洪、岔弄等11个村委会;戈奎乡总人口有20507人,其中贫困人口14664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分布在加梅、哈鲁等8个村委会;牛孔乡总人口31414人,其中贫困人口20591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分布在者俄、模东等12个村委会;大水沟乡总人口19174人,其中贫困人口12847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分布在大水沟、龙普等9个村委会;大黑山乡总人口有19862人,其中贫困人口12717人,主要为哈尼族、拉祜族,分布在拉龙、老白寨等8个村委会;半坡乡总人口9909人,其中贫困人口6005人,主要为哈尼族、拉祜族,分布在二甫、哈的等6个村委会;骑马坝乡总人口12711人,其中贫困人口8643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傣族,分布在莫洛、杯倮等8个村委会;三猛乡总人口24949人,其中贫困人口17715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分布在桐株、塔甫等8个村委会;平河乡总人口29213人,其中贫困人口20656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拉祜族、瑶族,分布在大头、东哈等11个村委会。

  (二)未纳入规划贫困村数及分布

  未纳入“xx”期间整村推进规划和未扶持过的的贫困村数有426个,其中,大兴镇47个,戈奎乡25个,牛孔乡81个,大水沟乡63个,大黑山乡41个,半坡乡14个,骑马坝乡34个,平河乡54个,三猛乡67个。

  (三)已扶持过但未解决贫困的村及分布

  截止XX年底,已经扶持过的村寨有273个,其中,大兴镇36个,戈奎乡32个,牛孔乡31个,大水沟乡26个,大黑山乡32个,半坡乡14个,骑马坝乡28个,平河乡28个,三猛乡46个。但都未能脱贫致富,主要原因是:一是投入不足多为每个财政才补助15万元,由于xx县交通不便,建设成本高,而xx财政薄弱,无法增加投入,内地可建设2个项目村的资金在xx县只能建设一个项目,甚至1个也建设不了;二是自然灾害反贫,由于防灾能力弱等原因,脱贫后反贫现像严重。

  四、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具体措施和政策建议

  (一)基本思路

  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统一领导,统一安排,主要工作思路是进一步加强路、电、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投资环境,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扩大县级财源,增加群众收入;大力推广农村实用科学技术,提高科技含量。开展卫生、文化、广电等设施建设,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通过十年努力,实现人均1亩基本农田地,户均3亩经济林果,人畜饮水困难得到解决,农户通电率达95%以上,巩固“普六”成果,实现“普九”目标,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

  (二)目标任务

  1、人均纯收入达到脱贫标准线以上,人均占有粮食360公斤以上;

  2、解决贫困户的住房和困难问题;

  3、基本解决适龄儿童入学难、贫困群众看病难、收听广播电视难等“八难”问题;

  4、基本实现贫困村通简易公路和村内道路硬化;

  5、户均发展1-2项稳定可靠的产业增收项目,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6、贫困乡(镇)、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有较大改善,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农民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显著提高,为达到致富奔小康创造条件。

  (三)具体措施

  1、组织保障措施。县级扶贫开发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由县委、政府统一组织领导,县乡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具体负责规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县直各有关部门、各单位、各乡(镇)要积极参与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省、州、县挂钩帮扶单位积极参与规划的实施。

  2、资金保障措施。一是积极向上争取,确保中央、省、州下达到我县的各类扶贫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二是加大县级投入力度,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投入;三是积极组织社会各界支持扶贫开发,鼓励乡(镇)、村及贫困户加大自筹资金的额度(包括贫困户投工献料折算资金);四是加强资金管理和监督。

  3、政策保障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扶贫政策法规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结合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的实际,制定和完善更加有利于搞好新阶段扶贫开发的特殊政策,吸引县内外各种经济组织和能人开发我县的各类资源,促进和带动县内经济发展。

  4、技术保障措施。县直有关部门和乡(镇),要根据规划实施的项目任务,建立和完善切实可行的技术指标体系,从适宜技术的选择、应用和推广等方面搞好技术服务。

  (四)政策建议

  1、进一步加大万村建设千村推进的力度和社会帮扶力度。因我县山高谷深,交通不畅,群众贫困程度深,自我发展能力弱,项目建设成本高,向上级争取每年多增加万村建设千村推进项目,每个项目增加到50万元以上,以促进万村建设千村推进项目的顺利开展。

  2、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要彻底拔掉穷根,必须重视经济和科技、教育、文化、人才,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走科技脱贫致富之路。但由于贫困,使大批少数民族儿童无法入学,或因家庭困难而中途辍学者居多,现代耕作方式和实用科学技术难以推广,因此向上级争取政策倾斜,在全县全面推行“三免”政策,每年补助一定的农业科技培训资金。

  3、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我县尚有142190人分困线下,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向上级争取每年增加一定的产业扶贫资金,以增加农村经济收入,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4、增加安居房投入。xx县人民群众缺乏经济来源,无法增加投入,向上级组织争取项目资金,增加安居房建设资金,希望每户补助金额增加到6000元以上。

扶贫工作调研报告14

  为切实抓好精准扶贫工作,摸清贫困家庭及人口底数,根据市主要领导指示精神,**乡组织乡村两级干部入户走访“拉网式”摸排,对全乡贫困家庭基本情况、致贫原因、脱贫意愿等进行了详细了解,初步理清了**乡贫困家庭的致贫原因、存在问题等,并据此提出了开展下一步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建议,供决策参考。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乡地处**市西北部,东邻**县**镇,南接本市**镇,北连**赖村镇,西毗邻**县**乡,离市区82公里,全乡总面积5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391亩、山地面积65730亩,丘陵6109亩,河流水库4100亩;全乡共有**、**、**、**、**、**等6个行政村,81个村小组,756个自然村,农业总人口12755人。主要产业为水稻、烟叶、生猪、土鸡土鸡蛋等,村民主要收入为外出务工收入。近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整合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三送”工作、土坯房改造等政策资源,积极发展烤烟等特色农业产业,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有了一定改善。截止目前,全乡通村组公路达85%,新农保参保率57%,新农合参合率98%,共有1223户土坯房改造户已完成改造。但限于村民自身文化素质和农业产业抵御各类风险的局限性,仍有部分村民因各种原因无法脱贫或返贫。到目前为止,全乡仍有低保户117户440人,五保户73户117人,扶贫户489户2170人,扶贫低保户42户178人。

扶贫工作调研报告15

  根据县精准办8月6日召开的精准扶贫工作调度会精神,对提升精准扶贫工作群众满意度调研,我镇党委书记高度重视,对调研工作亲自安排部署,亲自抓好落实,通过召集分管领导、驻村领导召开座谈会,到村召集村、组干部、群众代表座谈会,上户走访贫困户和一般群众代表,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查找不足,思考对策。现在将精准扶贫工作群众反映情况以及如何进一步提升群众满意度进行总结如下:

  一、影响满意度的问题

  1、群众对于精准扶贫政策了解不够。大部分农户受到的教育不够高和许多老人对于政策的改变不太了解,对于农户讲解政策不够通俗。还有精准扶贫工作和扶贫惠民政策向贫困户宣传多,向一般群众宣传少。有的群众对精准扶贫工作了解不多,对我们出台的扶贫政策、采取的工作举措及取得的工作成效,知之甚少,导致接受调查时群众满意度不高。

  2、帮扶干部工作责任感不强。有的帮扶干部责任心不强、工作作风不实,帮扶工作不认真,走访过程中走马观花,与贫困户交流聊天少,与贫困户交朋友少,无法了解贫困户真正的困难,对扶贫惠民政策宣传讲解少,没有与群众拉近距离、融洽关系,引导贫困户发展产业得到实惠做得不够,贫困户对帮扶干部的帮扶工作不满意,影响群众的满意度。

  3、扶贫项目安排非贫困村受益少。当前,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主要集中在“十三五”贫困村,其他村的项目资金很少,一些急需解决的基础设施没有项目资金,导致非贫困村的群众意见比较大,影响群众对精准扶贫工作的整体满意度。

  4、医疗惠民政策没有具体情况具体落实。贫困户全部纳入了大病商业补充保险和医疗救助,提高了慢性病的报账比例,贫困户住院治病的费用控制在了10%以内,有效减轻了贫困户的医疗费用负担。但是患病具有不可预见性和突发性,特别是患癌症等恶病、重病的一般群众代表,医疗费用负担重,又不可能临时纳入贫困户,导致有的群众认为不公平,影响了群众对精准扶贫工作的满意度。

  5、部分群众对贫困户“等靠要”的表现不满。少数贫困户“等靠要”思想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意识差,不愿主动发展生产,也不愿打工增加收入,满足于依靠低保、五保收入过日子,依赖政府的救助救济。部分群众对这种“好吃懒做”的懒汉有意见,认为政府扶贫不应养懒汉,影响了群众对精准扶贫工作的满意度。

  二、进一步提升群众满意度的有关建议

  1、抓实干部结对帮扶工作。认真抓好帮扶干部的管理培训工作,建立一支懂政策、会帮扶、愿帮扶的帮扶干部队伍,帮扶干部不仅要保证帮扶次数和时间,更要注重帮扶质量和成效,特别是要通过实实在在为贫困户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与贫困户“三同”,真正把贫困户当亲人、当朋友,增进感情,与贫困户交朋友,用实际行动赢得贫困户的理解和认可,让群众参与和知晓,以便提升贫困户对精准扶贫工作和干部帮扶工作的满意度。

  2、加大精准扶贫工作宣传力度。要大力宣传精准扶贫政策和开展的扶贫工作、取得的工作成效,通过帮扶干部面对面向贫困户开展宣传,将各类惠民、扶贫政策详细分类,认真制作脱贫攻坚政策宣传彩页发放到户,面向社会广泛宣传,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精准扶贫工作、认可精准扶贫工作、支持精准扶贫工作、参与精准扶贫工作,营造精准扶贫工作浓厚氛围,扩大精准扶贫工作的参与面,对于当地无法理解相关政策的农户与老人,可以请村委会的人员配合工作,将政策通俗化进行讲解以便提升精准扶贫工作的群众知晓度和群众满意度。

  3、扶贫项目安排、扶贫政策制定过程中统筹兼顾贫困户与非贫困户、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在扶贫项目的安排过程中,在突出贫困村这个重点的同时,兼顾好非贫困村急需解决的基础设施问题和贫困户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所需项目资金,项目的安排要坚持群众需求为导向。在扶贫政策的制定执行过程中,要兼顾好一般群众代表的诉求和合理意见,要加强改善路、水等基础条件,实现村“七有”,让精准扶贫政策惠及广大非贫困群众,来弥合贫困户与非贫困户的矛盾。

  4、要坚持扶贫先扶志,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针对部分群众对“好吃懒做”、依赖政府救助救济的贫困户存在意见,认为政府扶贫养懒汉的问题,引导这些懒汉要不等不靠、苦干实干,依靠自己努力增加收入。加大贫困群众培训力度和转移输出力度,帮助贫困群众成为具有增收致富技能的新型农民。还要大力开展智志双扶、道德教育活动,建立问题台账、明确帮扶责任人,开展针对性强的批评教育、宣传引导工作,成立道德促进会,共同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努力实现扶贫先扶志,塑造贫困户良好精神风貌,汇聚脱贫攻坚正能量。

  5、处理好政府推进与群众参与的关系。扶贫攻坚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要让群众参与、让群众知晓,对扶贫资金的使用、项目资金的管理等要公开上栏公示,做到公开透明,特别是规划制定、质量监督、工程验收要群众参与,才能提升群众满意度。

【扶贫工作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扶贫工作调研报告12-20

乡镇扶贫工作调研报告08-30

扶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09-13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09-02

区扶贫调研报告01-14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07-28

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08-10

关于扶贫工作的调研报告怎么写01-02

健康扶贫工作推进情况调研报告09-17